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基本概况

庐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要了解庐山这一胜景的出现原因,首先就要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地质状况、气候特点等环境因素,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庐山的美。除了美之外,庐山还有一些特产资源,这也是庐山环境带给庐山的又一赠品。

(一)辉煌历史

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大禹治水时,为疏通九江,大禹曾亲自登上庐山,大汉阳峰上的禹王崖因此得名。

在行政隶属上,秦国统一前,庐山属于庐子国、庐邑范围,后属楚国。秦统一天下后,设36郡,庐山属九江郡。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了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

秦汉以后,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唐代时,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

五代十国时,南唐后李煜曾建圆通寺。

到了宋代,宋太祖赐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明代的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路上天池寺御书匾额。

清代时,清太祖曾经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物品。

庐山的辉煌历史表现在,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

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二)地理位置

庐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得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二十九公里,宽约十五公里,周围面积达到三百多平方公里。

庐山是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山系。它是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在汪洋的海水里。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至4世纪末,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造就了庐山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的特点。

(三)气候状况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根据历年记载:庐山最高气温只有32度,最低在零下16.8度,全年平均为15度,可见庐山气温适度。

具体到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温度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度,夏季为22.6度,秋季则为17.4度,冬季也常在零度以上。

和其它高山一样,庐山的气温也受海拔高度影响。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且山上树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度,而山上平均气温只有22.6度左右,早晚常在15度至20度之间。

从挥汗如雨的山下来到凉爽宜人的山上,真是两重世界两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

庐山顶端处高空地带,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因此,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

因为多雨,庐山也就多水。庐山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的条件下,有多达九十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的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

庐山的节令特色可以概括为: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四)生态资源

由于庐山所处亚热带地域,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在这广袤的三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各种植物三千多种。

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有了山,有了水,有了植被与树林,自然也会有动物。据统计,庐山有昆虫两千多种,鸟类一百七十多种,动物近四十种。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国较为稀有的动物品种。

(五)庐山十八怪

人们都知道云南有“十八怪”之说,其实庐山也有它的“十八怪”,而且并不比云南的“十八怪”逊色。

虽然庐山面积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还不到云南面积的千分之一,但是,大自然和庐山的古人们却赋予了庐山独特的气候条件、风土人情和文化遗产,为形成庐山的“十八怪”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活在庐山的后人们收集整理了庐山这些独特的自然、文化现象,总结出了庐山“十八怪”:

第一怪,三月桃花四月开;第二怪,夏天睡觉棉被盖;第三怪,冬天走路穿草鞋;第四怪,雪地链条绕轮胎;第五怪,厨房不遭蟑螂害;第六怪,东谷下雨西谷晒;第七怪,人在云里雾里迈;第八怪,牯岭只有半边街;第九怪,街道路面铺石块;第十怪,屋面都是铁瓦盖;第十一怪,南北公路通山寨;第十二怪,不准骑车能比赛;第十三怪:一山六湖水常在;第十四怪,三石成为上等菜;第十五怪,长冲开发是老外;第十六怪,百年别墅风韵在;第十七怪,五个宗教一山呆;第十八怪,影院常放一个带。

庐山的“十八怪”,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其含义,但要真正体味这“十八怪”的风韵,恐怕只有亲自到庐山才能感受到了。

(六)地方特产

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赋予了庐山许多地方特产,这些特产可以概括为“一茶三石”。

所谓“一茶”,即指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

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朱德有诗写道: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三石”中的第一石是庐山石鸡。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棘脑蛙,它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半公斤。

“三石”中的第二石是庐山石鱼。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无鳞,体长一般同锈花针长短差不多,就是长上七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故又名锈花针。

庐山石鱼因长年生活在庐山山泉与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经的岩石缝里,故称石鱼,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因而闻名遐迩。石鱼不论炒、烩、炖、泡都可称美食,营养成分丰富,尤为产妇难得之滋补品。

“三石”中的第三石是庐山石耳。庐山石耳与黑木耳同科,是一种野生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于它形状扁平如人耳,又附着在岩上生长,所以称之为“石耳”。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内含很多的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滋阴润肺补品。

除此之外,庐山还有庐山鲜笋、湖口糟鱼、桂花酥糖、桂花茶饼等地方特产,它们和秀美的庐山一起蜚声中外。 fAPYQJjQv4UiFchVearAIO35tFAw0qYAwaIPyrk4cD50K7awnAli4D2yNx2CVA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