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名胜古迹

函谷关不仅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价值,它还是一处有名的风景名胜。这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二十余处。

如今的函谷关即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辖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多少年来,人们都想来这里看看那一个个饱经历史苍桑的名胜古迹,感受这里浓厚而悠久的历史气息。

(一)望气台

望气台,又叫瞻紫楼。其实,这个台还有一个不平凡的来历。

函谷关,是古代进入秦国的必经之地,当时,驻守函谷关的关令名叫尹喜。

传说,这位尹喜精通天象学问。一天早上,他站在函谷关的高台上,往东一看,只见东边的天空紫气升腾、祥云缭绕,一轮红日喷薄欲出,万道霞光辉映山川。

这紫气逐渐弥漫了原野,弥漫了城楼,尹喜惊喜地呼叫:“紫气东来,必有贵人来到。”于是,他便吩咐守关的部下,清扫庭院,迎接贵人。

关令尹喜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急切地站到关楼上眺望。忽然,他看见关外的路上,有一老者身穿黄袍骑着青牛,旁边跟着小书童慢慢朝这关门走来。这老者白发银须,飘飘如仙,尹喜赶忙跑下关楼前去迎接。

果然不错,这老者就是老子。尹喜非常激动,忙跪拜行礼,情不自禁地说:“先生驾临,关壁生辉,晚辈我三生有幸啊!”

老子一惊,下了牛背,惊异地看着前面这位身着将服的人:“请问,您是……”老子问道。

“先生,我是这儿的关令尹喜。”尹喜笑着回答,“二十年前,先生在周朝王室中管理图书时,我曾向先生查阅过书籍,请教过先生不少问题,这些晚辈至今仍牢记在心啊!”

说着,尹喜挽着老子向院里走去,边走边说:“老人家,您既然来了,就在这儿安心多住上几天吧。”

就这样,老子在这里住下了,并写下了不朽名篇《道德经》。“紫气东来”这一成语即源出于此。

后人为纪念尹喜,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

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诗写道: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代,人们还在望气台上修建了十多米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

(二)灵符遗址

灵符遗址位于望气台偏西,鸡鸣台正南,遗址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内有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建筑绳瓦、古砖。地表下有庭院遗址。

相传春秋时代,这里曾经为函谷关关令尹喜寓所。

唐开元十九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为献媚皇上,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宅。玄宗即遣人前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

玄宗大喜,以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逐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函谷关所在的桃林县也被改为灵宝县。后来,尹喜的这座寓所也就被人们称为“灵符遗址”。

(三)太初宫

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函谷关著作《道德经》而修建的。

1.太初宫的由来 据说老子当年在函谷关太初宫写下了《道德经》。据《重修太初宫》碑文记载,《道德经》五千言就是从这里传给世人的。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房舍,名为“太初观”。

《道德经》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之道。该书提出了“太初”的概念,认为先天是一气浑成的。

1105年,有甘露降真武殿后,当时的皇帝下敕,开始在“太初观”修宇行廊,名称也随之改为“太初宫”。

太初宫建成后,后来历遭战火,断简残碑几乎荡然无存。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护,如今的太初宫正殿仍然保留有唐元明清代的建筑构件。

2.太初宫的建筑特色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

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层架复杂,但却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

太初宫主殿供奉的是老子。只见老子皓首长髯,神采奕奕,正在聚精会神地著书。老子两侧分立着书童徐甲和函谷关关令尹喜。

庙院现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四)灵石

灵石位于太初宫西厢房北侧。它上下平滑,由八条白石英条平行线切割为九层。

传说老子曾在石上著过经。由于灵石形状特异,尤其道家鼻祖老子又曾用以写经,因而后人们特别敬重它,甚至还赋予了神奇的功用。

据说,因为“灵石高九”,即有九层高的意思,所以上了年纪的人摸一摸可以长寿;夫妻摸一摸可以白头偕老;恋人摸一摸爱情天长地久;青少年摸一摸人往高处走……

由于老子在灵石上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万经之王《道德经》,因而女人摸了心灵手巧,男人摸了智勇双全,文人摸了出手成章,湖涂人摸了心明眼亮……

由于灵石坚不可摧,勇于攀登者摸一摸,可以成为栋梁,弱者摸一摸,可以成为中流砥柱,搏激流海浪……

因为灵石有这一功用。所此,千百年来,游人至此,大都要伸出自己多情的手,细摸摸,深思量,留下美好的遐想。

(五)鸡鸣台

沿主殿左侧台阶拾级而上,就是鸡鸣台。鸡鸣台又名田文台,这个台来源于一个叫“鸡鸣狗盗”的典故。

那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被称作“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在这“四君子”中,尤其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据说投在他门下的食客有三千多人。孟尝君好客喜贤的名声传遍了列国。于是,秦昭襄王打算请他到秦国做丞相。

孟尝君带着食客到秦国后,向秦王献出了稀世珍宝白狐裘。秦王深知白狐裘的珍贵,很得意地在宠妃面前夸耀,还请孟尝君做了丞相。

秦王请孟尝君做丞相的做法,令秦国的一些大臣很不安,害怕因孟尝君的到来而使他们的地位受到威胁,就纷纷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希望秦王杀掉孟尝君。秦王的心有所动摇,就将孟尝君软禁了起来,准备杀掉。

秦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叫燕姬。只要燕姬说一,秦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燕姬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

孟尝君和众门面面相觑,一筹莫展展。正在焦急之时,一个擅长偷盗的门客表示,能够将白狐裘从王宫里弄出来。

这天夜里,那个门客装扮成狗,从狗洞里爬进王宫,找到库房大门,学狗叫欺骗看守,盗出了白狐裘,献给了燕姬。燕姬非常高兴,乘着夜宴之际,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得到过关文书后,立即带领门客起程。赶到函谷关时,正是夜半时分。按照秦国当时的法律,日落闭关,鸡鸣开关。

孟尝君怕秦王反悔派追兵赶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跑到函谷关附近的山丘上,学起了鸡叫,其声音真切响亮,引得关内外雄鸡都叫了起来。

关吏听到鸡叫,以为天亮了,糊里糊涂开了关门,验了文书,放孟尝君一行出了函谷关。等到秦王追兵到函谷关,已不见了孟尝君等人的踪影。

后来,这里便成了后人流传孟尝君鸡鸣过关之地。鸡鸣台现存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地下有古代土层及建筑构件,地上亭台为1989年秋重建。

1996年7月,函谷关镇投资修建鸡鸣狗盗演示厅,游客通过演示,预兆命运能否会像孟尝君一样化险为夷,吉(鸡)祥如意。

(六)散丹亭

传说老子当年在函谷关著经时,当地闹起了瘟疫,老子用所骑青牛吐出的牛黄炼成丹丸,散发给百姓,使当地免除了一场灾难,老君炼丹的故事即缘于此。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子散丹救民之义举,而修建散丹亭。

(七)碑林

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来,有石碑62通。

值得一提的是,碑林有三通较珍贵的碑刻:一通为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一通为杨仲嗣的墓志,一通为灵宝金矿石地震碑。

这三通碑刻分别证明了许天官是灵宝梁村人;杨贵妃祖籍灵宝;灵宝黄金储量丰富,冶金史悠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外还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等。

函谷碑林还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有启功、赖少其、陈天然等名家的书法大作。

(八)古道

古道东起弘农河西岸的函谷东门,横穿关城向西至西桑田,全长7.5公里。谷深数十米,谷底有蜿蜒的函谷关古道。

古书上说,函谷关古道是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近年有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的制品,可见当时战争之一斑。

现在的函谷关古道,已将关城内两公里路面一段修复,供游客乘“战车”游览。

(九)东门遗址

函谷关东门又称丹凤楼,位于函谷关古道东端正、东城墙的中部,依弘农河而筑。

据专家对我国汉代石像画考证认定,东城楼为双门楼悬山楠四阿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楚汉之争中,原关楼被项羽所焚烧。

遗址南北长远60米,东西宽50米,座西向东,控制着入关的要道。

(十)古冶遗址

在关城遗址北部20米略偏西处。1992年,北京科技大学苗教授在该处发现。他带着标本回北京化验分析,肯定此处为古代冶炼遗址。

在苗教授的建议下,在此处建一座景点,实行封闭式保护,使这里成为既可供游客观览,又可供专家研究的地方。

(十一)古井式箭窖藏

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城墙内,为一直径0.9米的竖井窑穴式兵器仓库,经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认定,为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

兵器仓库内有铜质箭头,铁质箭杆,箭约两立方米,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这一箭库的发现,为确定古函谷关的位置和研究战国时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十二)函谷夹辅

位于古函谷关北2.5公里处,西依衡岭,东濒弘农涧河。夹辅为八卦悬顶二层建筑,外门额上书:“函关夹辅”;内门额上书:“孟尝逆旅”。

据考证,夹辅是清代建筑,民间俗称转角楼。因函谷夹辅北五公里为魏函谷关,南五公里为古函谷关,所以叫函谷夹辅。后来翰林院编修薛书常在这里主政,重修楼阁,因此民间也称其为翰林楼。

作为千年雄关,除了以上的古迹名胜以外,函谷关还有大道院、观水阁、灵石、散丹亭等多处古迹。

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中唱的一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雄关的多处古迹,已经不再发挥原来意义上的作用了,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它们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将会永远地存在下去。 E3SmC44PtQWaPsGgQqYeCjUEL+Bz/QFLAZPBcs8xBZl4cucBK+M4sS3gff4NGew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