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名称来历

瞿塘关位于三峡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两岸断崖壁立,高达数百米,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因此叫瞿塘关,又名夔门。江南有白盐山,江北有赤甲山,均临江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瞿塘关不仅在于特殊的地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

(一)瞿塘关的设关时间

在瞿塘设关,开始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以考证了。但关于瞿塘设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战国说,再就是春秋说。

关于战国说,据宋代夔州知州李植的《鱼复扞关铭并序》记载:“战国交侵,楚肃四年,始建扞关。”公元前377年。李植认为扞关为楚肃所设,当然时间应为战国。“扞关”是古代蜀、楚通道的名关险隘。《史记》称“扞关”,其它史书称“捍关”。

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记载:

据《史记》,蜀伐楚,取兹方,即今湖北松滋,楚为扞关以拒之。则兹方之地在扞关之西。刘昭《志》巴郡鱼复县有扞关。

胡三省在此提出疑问,蜀国攻取兹方,“楚设关以拒之”应在兹方以东,而楚肃王不可能远在瞿塘峡口设扞关以拒蜀,这从地理位置上讲也是不通的。因此,胡三省认为,战国说不足为信。

当代学者认为,肃王四年,蜀国讨伐楚国,楚国在长阳被扞关阻挡了,蜀国于是攻取了兹方。这样扞关的位置就比较清楚了,它不是在瞿塘峡口,而应在长阳县西。弄清了扞关的位置,对瞿塘设关时间的判断就容易多了。很显然,李植建关说的判断,从时间到空间都出现了错误。

那么,在瞿塘设关究竟始于何时呢?

据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李贤注两引《华理国志》记载:“巴楚相攻,故置江关。”

另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的以相防捍。”

这些史实,都可以在《左传》中查到,是有历史依据的。因此可以断定,在瞿塘设关最早应是巴人立国时,最迟也不应晚于春秋。

历史上为什么把江关与扞关混淆呢?估计在秦灭蜀、巴时,江关还在。在秦汉大一统时,江关仍然还存在,而楚扞关则作废了。

过了很久,到汉晋时,扞关的叫法则变为鱼复江关的别称了。后来史学家们把战国时的扞关与汉晋时的鱼复江关之别称扞关混为一谈,这就出现了错误。据此,可以断定,在鱼复设江关应不晚于春秋。

(二)瞿塘关称谓演变

在历史上,瞿塘关曾经有过三个名字,分别称为江关、扞关、铁锁关。之所以取这些不同关名,自然是有原因的。

江关是瞿塘关最早的称谓。据《汉书》记载:“鱼复,江关都尉治。”意思是在鱼复这段江上设关,因此叫江关。都尉是郡一级仅次于太守的军事长官,可见江关当时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性。

据《后汉书·公孙述传》李贤注:

江关旧在赤甲城,后移在江南岸,对白帝城。

赤甲城在今奉节县东江北岸赤甲山上。江关后来移到了瞿塘峡口的江南岸,具体时间已经无从查知。

江关在汉晋时,又称扞关。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扞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再如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记载:“鱼复县有古扞关。”又如王隐的《晋书·地道记》记载:“梁州——东限扞关。”以及《后汉书·公孙述传》的记载:“东拒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这些文献中的“扞”通“捍”。

扞关到了唐末五代至宋,称谓又有了变化。唐天佑元年,王建手下的大将张武,请予夔东作铁锁亘绝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

宋代景定五年,徐宗武于白帝城下岩穴设栏江锁七条,又立两个铁柱,上书徐宗武字,后人称为铁锁关。到了南宋时,铁锁关才被称为瞿塘关。

据陆游的《入蜀记》记载:“瞿塘关,唐故夔州也,与白帝城相连。”据元朝的《一统志》记载:“瞿塘关去城八里,管锁水铁锁二条。”

综上所述,瞿塘关即古代的江关。汉晋时又别称扞关,五代北宋时别称铁锁关,从南宋以后至今称瞿塘关。 ul3aPjIZ633unhCP2my9tNt8HGG6vpWu9WNJOarGFnT99ElJ59w/DAE1ztig8y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