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古代祈福纳吉的轶闻

祈福纳吉,目的是求祈和希望对生活和经营有利的环境,这环境包括人的环境和自然的环境。

祈福的方式很多,其表现形式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祭祀、祝福、拜寿的活动当中。祈福纳吉,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心而往之。

(一)康熙写福祈福

1673年,清朝康熙皇帝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

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于是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无为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

康熙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一手把他抚养长大的。1673年,孝庄太后60岁大寿将至,却不料突染沉疴。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精选了一只上镌“赐福苍生”正楷四金字的毛笔,在丝绢制作的纸笺上,一气呵成,写就了倾注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决定破例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印玺是皇帝权力的象征,一般只能盖在圣旨和重要的公务文件上,绝对不可能盖在一般的书法作品上。而且,印玺既没有盖在福字的左下方,也没有盖在福字的右上方,而是郑重地盖在福字的正上方,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康熙倾注爱心所写的这个福字,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

其一,由于福、寿两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以来,从未有哪个书法家把福、寿合为一字来书写。

康熙御书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由此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唯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二,这一福字中暗含“多子、多才、财、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

其三,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世称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也就是从这个福字起,清朝有了每年新年御赐福字的定例。

孝庄太后于临终前,为了永久保存孙子玄烨送给自己的这个弥为珍贵的福字,亲命将其刻在石碑上,伫立于宫内。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砷。和砷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它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

这通福字碑是康熙御笔的再现,其给人以庄重、典雅、返璞归真的视觉,且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皇室赐福轶事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清朝皇室赐福的故事。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儿东西。

一次,慈禧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便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心里不想要糕点,于是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此时的心情很不错,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了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

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会要了自己的命。这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急得他直冒冷汗。

此时,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还是旁边的李莲英脑子反应快,他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脑筋一下子就转过弯来了,于是他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呢!听这么一说,她也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两人解脱了窘境。

关于赐福之习,在清代光绪年间,还有一个天龙赐福乐坏道台的故事。

话说清光绪三十三年腊月,滨江关道道员杜学瀛受黑龙江巡抚程德全指派,护送鳇鱼、鹿筋、熊掌等贡品进京。杜学瀛腊月二十到达皇宫大内,正赶上光绪帝在乾清宫举行御笔赐福仪式。皇帝写的第一个“福”字要悬挂于乾清宫正殿,其余张贴宫廷内苑各处,及赏赐王公宠臣和各省将军督抚。杜学瀛运气好,有幸得到了皇帝御笔“福”字,这让他实在是受宠若惊。

从京城回到道台府,杜学瀛逢人便讲,给别人看皇帝御赐的福字。杜学瀛还说,能在赐福仪式上得到皇帝御笔福字的,每年只有10余人。杜学瀛把御赐的福字挂在了会客厅内,谓之“福字厅”。

膳房膳长郑兴文想趁着道台的高兴劲儿,为他做一道以福为主题的菜肴。郑兴文心想,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是天龙,天龙御赐的福,不就是“天龙赐福”吗?想到这儿,他决定用天龙赐福为菜名,琢磨一道吉祥菜。

郑兴文选择一条松花江鳌花鱼,把鱼头修饰成龙头状,鱼身去骨改刀成龙身,用清蒸的方法制成一条雪白的银龙围于盘内,又取4块猪方肉,称为福肉,在肉皮上刻上万福图案,然后红烧成菜。

郑兴文亲手把这道菜端到杜学瀛的面前。杜道台看着眼前色彩鲜明的菜肴,显得有些吃惊。这哪是菜呀,分明是一件艺术品。

于是,杜学瀛问一旁的郑兴文:“这道菜叫什么名呀?”

郑兴文回答:“天龙赐福”。

杜学瀛一听这个名字,禁不住连连称好,这道菜也就因此流传下来了。 L6X5v+NCYaD8Wp1GkL1/XBNz/VrbCGoHnumdFJIG8J0cmq+EZc7Hc6NVV7piv00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