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先秦时期

西周、春秋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主要应用于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此时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了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其实物遗存,最早的见于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刻纹与镶嵌图像纹饰。绘画的作者皆是百工。

先秦时期,古墓画主要有帛画和漆画。现在能见到的较少,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且与使用的材料有很大关系,存留下来的不多。

(一)先秦古墓的帛画

墓室绘画保留下来了大量古代艺术作品,成为我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那个厚葬风气盛行的年代,古人借助丹青文采来装饰陵寝梓宫,表现生死祈祥和魂魄神仙等,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在墓室里面保留画作,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传统,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思想、宗教观念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

先秦时期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

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但是,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

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

其一为《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质地为平纹绢,高0.31米,宽0.225米。

画面右下方绘有一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盘脑后,双手合掌,身着凤纹宽袖细腰长袍。对于她的身份,曾有巫女说、女娲说、山鬼说、巫祝说、宓妃说。蔡季襄最先主张的墓主人说,今天成为定论。

联系到《人物御龙图》、马王堆墓、金雀山墓非衣墓主人像,这个妇女像为墓主人的观点,确凿无疑。随葬的假发一束,也似乎与画上的发髻有某种联系。

画面中上部,即墓主人头上前方,有一只硕大的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探爪攫拿状,翅膀伸展,一对尾羽上翘至头部,整个动势向前飞扑。它作为凤的形象几乎没有争议。

画面左方即凤的前面绘一条张举双足、体态扭曲的龙。郭沫若曾误为夔,也是蔡季襄最早认为是龙。今天,龙说成为定论。

画面右角即墓主人脚下有一月牙状物,联系到帛画的招魂性质,应为“招魂之舟”。

其二为《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细绢质地,高0.37米,宽0.28米。

这幅帛画可以说是《龙凤人物图》帛画的姊妹篇,二者从制作的时代到风格技法大体相同。但《人物御龙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更趋成熟,画面中心绘一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巨龙。龙头高昂,身平伏呈舟形,翘起的尾上立一只鹭,圆目长嘴,顶有翰毛,仰首向天。

画中人物上方有一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从细微的局部来烘托主题,画中龙、人物均面向左,而人物的飘带、舆盖上的饰物则向右,表现出种较强的方向性和人御龙出行时的动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视“龙”为神物。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

图中男子可能就是死者的侧面肖像。画中男子,高冠岌岌,长剑陆离。而白鹭象征着男子的人格风范,同时白鹭又是传说中仙境之物。整幅帛画呈现出男子走完了尘世之历程,踏上天游之行。

御龙乘风白鹭相随,表现出男子轩昂自若的风度。这种广阔的襟宇,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独特的认识。

这幅帛画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人物用流畅的线条勾描,再施以平涂和渲染,画中龙、鹭、舆盖基本用白描勾勒,表现出绘者纯熟的绘画技艺和对状物的精心细致的观察。

这两幅画在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形象少而精,除了招魂和升天目的所必需的外,没有任何可有可无的形象。其二,招魂和升天的主要媒介物由凤变为龙,包含着楚人由崇凤向崇龙转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在表现手法上,它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墓主人形象具有全身肖像特征,女子着细腰彩锦绣袍,男子头戴切云高冠,腰佩长剑,均以典型的服饰表明墓主的中等贵族身份和不同性别。其二,所有形象,包括人、龙、凤、鱼、天盖、舟,均以全侧面来表现,说明早期绘画善于抓取形象轮廓最突出、特征最鲜明的一面。

两幅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这显然与战国流行的升仙思想相关,人物作正侧面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仪态肃穆。勾线挺拔流畅,着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二)先秦古墓的漆画

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普遍了。由于常用黑、红两种基本色,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与明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极富观赏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先秦漆器,特别是战国漆器上的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虽然当时漆画主要为装饰图案,但其主体部分,却多表现为有明确意义的图画。做法与帛画一脉相通,用毛笔画成。

1978年5月,在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其时代为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内的漆画绘在内棺左右侧板及头档上,外表以生漆为地,绘有黄、黑、灰三色装饰图案和神异图像。

神异图像绘于左右侧板户牖纹图案两边,专家已经有所论及。人面鸟身者有四个,都是头戴两尖饰物,两翅舒展,一手握戈腹部画鳞纹,两腿叉开,有扇形尾翼,其为引魂升天的羽人。

戴假面者八个,头颈都有复杂饰物,胸腹饰兽面,执双,跨下若火焰状纹,其为驱鬼逐疫的方相氏。

羊首人身者八个,位于方相氏下,两腮有长须,亦持双戈,一般认为与前一种神兽形象有关,是方相氏率领下的神兽。

状若大鸟者四个,位于神怪形象之上,鸡头,长颈,直立,振翅张爪,身体左右对称,被认为是负载灵魂升天的鸾凤。

通过这些灵怪形象,表示墓主得到神物护佑。这些漆画构成严谨,线描匀称健劲,冷暖色调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画《舞乐图》,笔法粗细不一,或平涂,或仅有轮廓,显得较为洒脱灵动。

此外在内棺正面头档上,还画有朱雀、白虎。朱雀昂首而立,一足曲举,一足踏白虎背;白虎张嘴吐舌,回首顾盼姿势雄健。此内棺漆画极富有装饰性,左右侧板图基本对称,画面用整齐的方框分割成各相对独立部分。内容诡秘,并以蛇形图案为主要装饰,更多地受到当时楚文化的影响。 N1UsHgeAFQZCSiCcAPgnwMBLRPxIuiH1cbqSQ1opmP5QilJTC4LaW6UhuIV+ec5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