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名胜古迹

梅关不仅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价值,它还是一处风景名胜。

在梅关景区内,悠悠古道穿关而过,淡淡梅香扑鼻而来,红色故事传奇动人,“形胜、路奇、梅香、地灵”的梅关景区融合了“古、红、绿”三色旅游资源。景区主要景点有精品梅苑、梅花诗碑林、庾将军祠、梅关关楼、云封寺、六祖庙、陈毅隐蔽处等景观景点,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一)梅岭的梅花

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十公里处,是江西省同广东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所以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

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区域,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部边疆民族居住的区域,属于边疆民族部落文化。

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梅岭交汇相融,使这里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自西汉初年,梅岭就开始种植梅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岁月兴衰变迁,如今的梅岭山上山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寒冬腊月,银装素裹、白梅开放、傲雪斗霜,红梅展妍、清香四溢,点点飞红、娇艳迷人,吸引着无数游人为之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拨墨,题词赋诗,使梅岭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正如元朝吏部侍郎聂古伯写的诗:

黄金台上客,大庾岭头春。

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众多文人学士因为触怒权贵,抗击朝廷,被贬官去职,发配岭南,他们途经大余梅岭时,都对这里的梅花景色惊叹不已。

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他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岭风景区内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以示对陆凯的缅怀纪念,这便是现在“一枝春”赞誉梅花的由来。

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词人苏东坡也曾经贬谪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经过梅岭古驿道时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庾岭梅花》,诗中写道: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我国诗坛占据了重要地位。

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多,满山遍野,有“梅国”之誉,而且由于气候原因,曾出现过同一枝梅树“南树凋零,北枝始开”的奇特景象。虽然这一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过关口的广东年年种梅树,就是不开花。

(二)梅关古驿道

梅岭不仅以梅花称奇,更以梅关古驿道闻名于世。悠悠千年的梅关古驿道。它弯弯曲曲地伸向梅岭山顶,穿过顶端山坳约四米。

不要小看这样一条小路,在以前它可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条“国道”,是中原地区同东南沿海相沟通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梅关古驿道保存了原始的风貌。

古驿道开凿的时间是716年,到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驿道是为唐朝经济发展的需要才开通的,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梅岭驿道就是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

开凿这条驿道的人是唐朝内供奉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省始兴县人。年轻时进京考科举,经过梅岭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小道上有许多商人非常吃力地挑着担子过往梅岭。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当时他就下了决心,要在梅岭开出一条通往四海的大道。

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做了朝廷重臣,第一件事就是向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庚岭驿道”。皇帝李隆基也考虑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很快就批准奏请,并命张九龄率当地民工凿修。

关于张九龄开通这条古驿道,还有一个传说。

梅岭一带有一个镇山妖精,能破土重生,破石重合。张九龄带领民工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辛劳作,好不容易把驿道开通,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修好的驿道不见了,梅岭山顶依然原样,好像没开凿过。

张九龄的夫人知道这是妖精在作怪,便舍身祭山。从此,驿道就开凿成功了。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夫妇,在梅岭南侧建了张公祠和夫人庙,纪念他们的功勋。

位于接岭桥东梅岭脚下,有一座半环形的仿古建筑,这叫驿站。驿站是古代为过往的驿使、官员提供休息和饮马的场所,同时也是供文人学士饮酒作诗的地方。

宋朝时期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做官,后来遇上天下大赦返回江南,路过这驿道时,就曾在这驿站里喝过青梅煮的酒,挥笔写下《庚岭红梅》的咏梅诗,传为佳话。

驿站的后面有一个倒马坑,据考证是因掩埋长途跋涉运送货物累死的马匹而得名。

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叙述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岭南荔枝,诏令八百里快骑把新鲜的荔枝从岭南飞马传送到长安以博贵妃欢心。据传说,岭南荔枝就是经这个驿站传到长安的。

现在驿站是依照客家围屋结构重建的,是一个观赏梅花的好地方,也是风景区里面休息、娱乐、购物的主要场所。

(三)陈毅的诗碑

从驿站向上走十几米有通诗碑,刻的是《登大庾岭》诗,这是陈毅在这里打游击战时期写下的。

这首诗写道:

大庾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杯土,弥天风火举红旗。

1935年夏天,国民党代表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签订协定,把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土地割让给日本。

这一消息传出,引起全国上下的愤慨。陈毅听到这一消息,心里怒火顿起,挥毫写下这首诗,表达当时的气愤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这诗碑旁是一棵古枫树,我们把它称作“千年古枫”,相传是凿修驿道时栽种的。当地人把它当作“树神”来朝拜,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人来这里烧香。

(四)秀美的憩云亭

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宋时初建,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改名。以前这个亭还有个称谓叫“介梅亭”,是1946年,蒋介石游梅岭而建的,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不满,“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

现在的憩云亭,是1991年由江西省旅游局拨款而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巧秀美。

亭柱楹联摘录了清代亭联,其联这样写的:

过来共饮虔南水

归去咸推岭北云

(五)重来梅国石碑

梅岭上有一通石碑,碑长2.7米,宽0.6米,上书有四个字:“重来梅国。”这是梅岭比较著名的古迹之一。

重来梅国石碑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在大余活动的见证。1858年,太平天国因上层人物之间的相互猜疑引起大分裂,著名战将翼王石达开遭天王洪秀全排挤后,率十万精锐太平军脱离南京回到广东。

1863年,石达开为了向江西转战,派贤王李士贤率军强攻大余县城,紧要关头因天降大雨,太平军无法穿越章江河,攻城失败。当时守城的清军领头是刘胜祥,得知太平军不攻自退,自鸣得意。

第二年,太平军又转战大余,但因守城清军强大,也未能攻破,主动离开。清军刘胜祥阻击太平军得胜,于是连夜向朝廷要功请赏。朝廷也因他阻击太平军有功,而提他做清军总兵,执掌兵权。

刘胜祥进京做官几年后,一次巡视来到大余,故地重游,来到梅岭看梅花,心情很好,随即叫人拿来笔砚,写下“重来梅国”四个字。

“梅国”是大余古代的一个美称。大余的梅国之称实际出自南安新太守赵孟适。那是在1268年,南宋咸淳年间,新来的太守赵孟适早听说梅岭梅花之名,上任后就到梅岭观赏梅花。

当时正值腊月,下了鹅毛大雪,梅花绽放,山上山下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梅岭,分外妖娆,看到这幅景象,赵太守当即叫人拿来纸笔,亲手题写下了“梅花国”的字匾,后人便把大余简称为“梅国”。

(六)庾胜将军祠

庾将军祠是为了纪念西汉初期大将军庾胜而建立的。它坐南朝北,前方有一个旗台,是西汉士兵用来镇军扬威,表达守军一心向着国家的一种方式。

汉朝初期,梅岭以南有一个南越国,南越王手下有个臣相名叫吕嘉。汉武帝时期,他拥王自立,意在反叛汉廷。汉武帝派遣楼船将军杨朴率军出横浦挥师南下,庾胜就是杨朴将军的前锋将领。

庾胜率军一路冲锋陷阵,英勇骁战,直到消灭了南越国,为汉朝一统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武帝为表彰庾胜将军,封他驻守台岭,把守梅关。

庾胜驻守梅岭后,在这里修建兵营,日夜把关,并热心传播中原优秀文化和先进的耕作技术,造福这里的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因他排行老大,所以人们叫他为大庾。

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在这里建立他的祠堂,并把他驻守的台岭改称为大庾岭。1957年,大庾改为大余,象征年年有余,希望这儿永远吉祥安康。

(七)梅关古楼

梅关古楼俗称“一脚踏两省”。这里石壁对峙,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南北来往的重要关卡,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始皇时期,在这里修通南越道,筑横浦关,并有军队守关,是梅岭最早的关楼。后来年久失修,横浦关倒塌了。唐代张九龄凿通梅岭驿道后,因为是太平盛世,经济繁荣,梅岭再也没有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

到了宋代,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南安知军蔡挺才于1063年在这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命名为梅关,并且与他的哥哥广东转运使蔡抗协议,以砖石分砌南北岭路。因此,这里就有“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梅关驿道的真正作用才得到体现。

梅岭驿道自唐朝修通之后,历经宋、元、明、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人、官人从这里经过,成为繁荣昌盛的“商贸走廊”,千余年不衰,盛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五口通商之后,这里的驿道逐渐衰落,关楼也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现在看到的就是宋朝建立,有上千年历史的关楼。现在的梅关楼,门洞深5.5米,内宽3.3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留有闸门缝道和闩门洞眼。北面记得有“南粤雄关”,南面记得有“岭南第一关”,城门两侧有“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对联,是光绪年间李化所题。从这副对联也可以想象当年梅关所起过的重要作用。

北面东侧是登关楼的唯一通道。西侧竖立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记得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为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在这里,还可以把大余县城尽收眼底。玉带似的章水自西向东,穿城而下,岸上是栋栋新楼﹑蜿蜒曲折的公路和一片片的农田,以及西华山选矿后的人造沙漠等等,还有满山遍野的梅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油画。

(八)梅关诗碑林

在古代,有许多文化学士和达官贵人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或流放岭南,他们经过这里时留下了许许多多赞咏梅花的诗词,粗略统计,共有一千余篇。1996年,当代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十首诗书写雕刻成碑,组成梅关诗碑林。

第一首是《自题红梅诗》:

去年南郡赏元宵,歌舞声中度画桥。

烂漫新诗谁记得,红梅云落路遥遥。

这是明代书法家张弼所写的。张弼是明成化二年的进士,曾在南安府做知府,他来南安的第二年就离任。他在江苏太湖畔与朋友赏梅时想到在梅岭赏梅的情景,所以写下这样一首诗。

这里有文天祥所写的《南安军》。文天祥是江西吉水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1278年,文天祥率领义军在广东省的五坡岭抗击元军,因为力量悬殊,文天祥兵败被俘。

元军统治者因仰慕文天祥的才学、正气,想引诱他投降,把他从广东押往大都,经过梅岭时,他想已快到家乡了,希望自己不投降元而能终埋故里,所以从梅岭开始绝食,诗中“饥死真我志,梦中行采薇”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文天祥这一行动没有实现,因后来被押解的元兵发现了,强行喂他进食,后来他被押到大都后,关在牢里,忠贞不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写下了《正气歌》,不久于1283年就义。

文天祥的《正气歌》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九)陈毅隐蔽处

梅关一带不仅梅花众多,古驿传奇,而且还是座革命的名山。这里有一处景点名为“陈毅隐蔽处”,就是梅关作为革命胜地的见证。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央红军进行长征之时,陈毅与项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梅关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当时我军的处境非常不利,在敌人不断的进攻围剿小,陈毅等人需要采取游击战,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展开和敌人周旋。其中,隐蔽住所也是灵活斗争的一部分。

陈毅隐蔽处位于梅岭半山窝,过去这里林莽繁茂,茅草丛生,一派凄凉景象。由于驿道废置,行人稀少,梅岭地势较高,从这里可以察看到大余县城白军的动静,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也是较好隐蔽的地方,所以陈毅选择此处,作为临时住所。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陈毅带领部队,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他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和革命形势的变化,陈毅离开了这个隐蔽处,也离开了梅关。但他隐蔽之处,若干年后却成为了梅关附近的又一胜境——陈毅隐蔽处。

(十)千年古枫

古枫是梅岭一大景观。现尚有三株千年古枫,站立在驿馆前,株株枝杆挺拔、叶茂如盖、郁郁苍苍的古枫大树,高耸入云。

尤其驿馆西侧的那棵古枫,几乎遮住了半个山岭。树高约四十多米,树径两三个人才能合抱;驿馆下边,云封寺前那两棵古枫高近四十米,左右耸立在寺前坪地上,像一对守候着山门的卫士,十分壮观。

古枫是驿道的历史见证,是梅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那蓬勃盎然的生命力,使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叹。

元代大司农吕思诚在途经梅岭时写道:

西风百里南雄道,绿树丹枫满意看。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秋发庾岭》诗中写道: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汤显祖把梅岭秋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梅岭的古枫也和梅岭的梅花一样,与一般红枫不同。一般的枫树到了秋天总是红叶飘,但梅岭的枫树却依然披茸婆娑,只是叶色由青变黄,再转橙红,变紫,一棵树上五颜六色,构成一幅秋风、红叶、夕阳、霜满天的画图,很是好看。

(十一)望梅阁

望梅阁最初建于宋代,原称望梅亭。明天启五年重建,改名望梅阁。

现在的亭子是1990年重建的,位于梅关北部山坡,距驿道25米处,倚石壁而建。阁楼分两层,高6米,底层2.5米,为开放型廊柱式结构;上层西半段为东西向长廊,长约7米,宽4米,两边有栏杆,水泥长凳可供游人息坐,两根红色立柱上撰有对联:

红白花开两样雪

往来人占半边山

入阁正门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书写的“望梅阁”题匾。东半段为双重檐正方亭,边长4.7米,亭柱联为:

珠帘幕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梅岭花

在阁楼上,人居高临下眺望,大余县城一带可尽收眼底。蜿蜒曲折的公路、一片片的农田、五里山一带的红土山冈和西华山选冶厂旁的人造沙漠,或像金字塔,或像人面狮身,矗立于丘陵山坡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更有趣的是俯瞰山下漫山遍野的梅林和两旁山上的青松翠竹,使人不禁想起了那《岁寒三友》图,令人赏心悦目。

春落梅枝头,一年一度的赏梅季节到来。早春赏梅,寻访赏梅胜地,领略那缥缈浮动的幽香,疏影横斜的风韵,历来是一种高雅的游乐。

梅岭的梅花有一千多亩。每逢初春,正是满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时,可赏梅之千般风姿,可品梅之万种情韵,那树树红梅撩拨得古今多少文人骚客心海涨潮,留下几多诸如“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红梅”的名诗佳句传诵至今。

腊梅花开时节,梅花怒放之时,只见数百亩梅园,秀枝横逸,百态千姿,竞丽争妍,呈现出一派“入山无处不花枝”的景观。游人慕名而来,漫步鄢陵的乡野,犹如置身梅海之中,枝横碧玉,蕾破黄金,分外迷人。

游人登上望梅阁,不仅可以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宏伟气势,还能看到梅花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的景象。

(十二)云封寺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劈岭、修驿道的功绩。

现在的云封寺,已经迁移到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创寺弘法。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啬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提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

和尚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便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

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到财主家施讨。

那财主见了他们两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基搬去,就算我的施舍。”

吕洞宾这时追问:“不是戏言吧?”

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功力,立即回答:“决不悔言。”

于是吕仙便作法,把这100间房屋,用根木棍挑起,腾空而飞。

要飞越梅岭关口时,恰好来了另一个和尚,向吕洞宾讨房子说:“你也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因此,吕洞宾便敲下一间放在南坡空坪上,成了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成为灵岩寺。

挂角寺有联写道: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十三)六祖庙

由梅关向南沿驿道下约二百米处东侧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六祖庙,西侧是卓锡泉。这里流传着一段佛家故事。

六祖是指佛家禅宗六相慧能,今广东“南华寺”的开山祖,达摩在中国的第六代传人。相传武则天时,禅宗五祖弘忍圆寂前想在众僧中选一法嗣,于是宣布要每个从僧都作一偈,并许诺:“谁的偈能参透佛的要义,就把衣钵袈裟传给谁,继为六祖。”

因为平时大弟子神秀博得五祖的器重,自以为六祖非他莫属,于是很快便作了一偈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偈公布后,一般和尚都认为他的偈好,点破了修炼的方法。然而,有一个不太识字的和尚慧能,这时却冒出来,针对神秀的偈,也请人写了一偈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后,认为慧能才悟到了佛性,决定把衣钵袈裟传给他。

慧能出身低微,在寺里他只是个打杂的和尚,五祖担心神秀可能不服,日后会加害于慧能。因此,五祖圆寂前,便秘密把衣钵袈裟传给了慧能,并嘱咐慧能马上离开黄梅,南回广东避难,三年内不得出来弘法。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五祖圆寂后,神秀发现衣钵袈裟已被慧能拿走,立即召来武僧慧明追拿慧能。

慧能离开师父后日夜兼程,一天他逃到了大余,投宿在东山寺住了一夜,第二天到了梅岭。正值暑热天气,慧能上到山顶时已精疲力倦,想找点水喝,可是高山之上哪里有水?于是慧能把锡杖往地上一顿,说道:“天不绝吾也!”说也奇怪,他这锡杖一顿,地缝中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六祖喝后感到甘洌清甜,一身轻爽,正要启程赶路,忽见慧明已经追上山来。自知不是慧明对手,六祖便把袈裟衣钵等物放在一块大石上让慧明拿去。

然而慧明用尽力气也拿不动这些物品。这时慧明也有所感悟,自知不该取这些法物,又见慧能诚实,便对六祖说:“你赶快走吧,后面还有追兵。”然后自己往回走,并对后面追赶的和尚说:“慧能果已不知去向,不必再追赶了。”因此,慧能才从梅关脱险。

日后回到家乡,慧能隐居16年才公布身份。

传说慧明放了六祖之后,也没有回黄梅,而是找了一处山寺,自己修炼去了。

为了纪念六祖在梅岭的这段险遇,后人便在此兴建了六祖庙。

(十四)罗汉岭洗药湖

洗药湖位于梅岭主峰罗汉岭上,占地十余亩。相传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曾带领弟子来这里采药、洗药,所以这里叫洗药湖。在当地有一个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这里洗过脚,所以当地人又叫它“洗脚坞”。

洗药湖四季常青,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季气温凉爽,是南昌近郊的避暑圣地。洗药湖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极为适宜,此处已建有七家高、中、低档山庄、招待所,总床位达上千多张,成为梅岭风景区的避暑度假中心和会议中心。

在洗药湖避暑度假区的开发过程中,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指导。1986年9月1日,中顾委委员白栋材视察山庄,挥毫题词:“有暑无炎在,景风赛匡庐。”老干部方志纯赋诗赞道:

山顶飞鸿洗药湖,洞天福地展新图。

长空一色云霓散,绿嶂千重碧波浮。

翠寺毁余名尚在,梅生去后誉仍孚。

气温适度景尤美,避暑旅游胜匡庐。

洗药湖所在的罗汉岭是梅岭的最高峰,海拔841.4米,雄踞于赣抚平原上。天高云淡,一望无垠,站在罗汉岭上可一览远近的峰峦、林海、田野、河流、道路和村庄,穹千里之目。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杜鹃,夏纳百丈仙台凉风,秋品千峰野果琼浆,冬揽万山玉树银花,更是游人的一大乐事。

元朝末年,诗人符尚仁,携家来罗汉岭避兵祸,赋诗抒情写景,诗中有“云连海岱千山雨,风撼云松万壑雷”之句,描写了暮春的山头景色。

罗汉岭上有洗药湖、熨斗湖、碓口湖、柳树湖、东湖、长湖、蒿笋湖、和尚湖等四十八个湖,分布岭上多处小峰之下,湖随峰转,一湖一景。岭上原有罗汉坛,祀灵官尊者。

罗汉岭有三奇,一奇是不合一般气象学的规律;二奇是有时游人会看到佛光现象;三奇是春秋气温和山下相关不大。云海日出、佛光、雾凇、雨淞,是罗汉岭的奇特景观。

罗汉岭盛产罗汉菜,云雾茶,史料上均有记载。据《新建县志·食货》记载:“罗汉菜出西山香城寺,叶如豆苗,本灵观尊者自西土携至。”又据《西山志略》记载:“罗汉菜一名花菜,又名琼枝,即越中鹿角菜之类,独罗汉坛生之称罗汉菜。陈友谅取以和曲江金花鱼作羹,名王叶羹。”欧阳修有这样的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罗汉岭还出石鸡、野兔,可烹美味,游人喜爱品尝。 3DzL3xgdqi1ebTC3OjTPqzx0BnGTePYfEZHPGqHOAHh/jP+MrgSgOGN3PaUtWR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