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美丽传说

建于金代的古桥卢沟桥,虽然久经风雨侵蚀,但那雄健的身躯依然静静地横卧于永定河之上,给过往行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历史的回忆。

这座伤痕累累的石桥静静地记录着历史,承载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一)卢沟桥名字由来传说

据传在卢沟桥修建成以前,这里没有卢沟桥,只有一个渡口,有个姓卢的山西人在渡口附近经商,生意非常兴隆。

一年秋天的一天,卢姓商人带着钱财,搭乘田氏的摆渡船准备回老家探亲。谁料田氏见卢钱财不少,顿起歹心,将卢氏翻入永定河中淹死,将银元据为己有,也经起商来。

次年,田氏生个儿子,儿子10岁时,每天要打田氏三个嘴巴,不让打就哭闹不止。田氏为了淘气的儿子十分懊恼,求教于修道成仙的老和尚。

老和尚对田氏说,你这儿子是被害死的卢氏转世而来的,是与你算账。

田氏一听,惊惶失措,求老和尚开恩救命。

老和尚说:“救你不难,只要你把劫走的钱财都拿出来修座桥,让过路行人不再受你们这些人的坑害就行了。”

田氏听了老和尚的话,请了不少工匠修起一座桥,桥修好后,田氏又向老和尚讨教桥名,那老和尚微笑着说:“你这是还卢氏的账,我看就叫卢沟桥吧!”

于是,卢沟桥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二)卢沟摆渡的传说

关于卢沟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永定河上没有桥,来往行人都要坐船过河。在河畔住着一个姓卢的青年,靠摆渡为生。因为他出生时正赶上永定河发大水,把他家门前冲出一道沟,所以父母给他起名叫卢沟。

卢沟长年在河上摆渡,见到河中恶龙常常闹水,一闹起来,行人就无法过河。他就琢磨着要想出一个好法子来,又能治住恶龙,又能方便过往的行人。

一年夏天,又赶上恶龙闹水,卢沟只得收了渡船,在家歇息。这时,来了个老汉要过河,说是有急事,求卢沟无论如何送他一趟。卢沟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撑船下河。

说来也怪,小船所到之处,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浪花,卢沟正在纳闷,就听得老汉说:“这河面上要是有座桥,恶龙就不敢这么胡闹了。”

刚说完,老汉就不见了。卢沟一个劲儿地揉眼睛,心想,是碰见神仙了吧。打这儿以后,卢沟就一心想着修桥。

他每天摆渡后就到西山去伐树,凑够一堆,就扎成一排顺河放到家门口,就这么着,用了整一年的工夫,终于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大木桥。

桥架好后,乡亲们都挺高兴,恶龙可生气了。他来到桥下,用身子缠住桥桩一用力,木桥就被拱倒了,大木头顺水而下,一会儿就没影了。

卢沟看到木桥被毁,很是生气,便索性不摆渡了,在岸边烧起砖来。他用了三年的工夫,又在永定河上修起一座砖桥。他心想,这下子可不怕恶龙再来拆桥了。

谁知道恶龙又来了,在桥墩下又撞又晃,桥没倒。恶龙又弓着背往上拱,砖桥吃不住劲了,“轰”地一下倒了。卢沟这回可伤心了,只觉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当卢沟醒来时,看见那个老汉正站在他面前。

见卢沟睁开眼了,老汉就对他说:“好孩子,有志气,让我来帮你建座大石桥吧。”

说完,就领他来到西山,指着那些大石头说:“你把这些石头凿出810块大方石,140根石柱子。”

卢沟拿起老汉给他的大锤和凿子,二话没说就干起来。老汉指点了几天,见卢沟的手艺练得差不多了,就告诉卢沟凿完后到云水洞去找他,说完就走了。

卢沟没日没夜地干起来,头碰破了、手震裂了也不停锤,整整干了三年,才准备齐石料。他又到云水洞去找老汉,老汉告诉他,让他再把洞外的十个山峰削下来,凿成十把石剑。这活可就更难了,卢沟用了足有百天,才凿出十把两面尖尖的大石剑。

老汉这次又告诉他,再凿出490头大小不一的石狮子和4头大象来。

卢沟还是没说二话,干了起来。这次用的时间更长,用了五年时间才把狮子、大象凿完。

老汉这次没等卢沟找,他就自己来了。看着卢沟凿出的石料,他满意地笑了,对卢沟说:“好孩子,太辛苦你了,要不是我这些年拖累你,你早该成家立业、儿女满堂了。不过你干的是件大事,后代儿孙知道了,也会感激你的。你去吧,现在可以建桥了,我太老了,就叫狮子和大象去帮助你吧。”

说着,老汉挨个儿拍拍石狮子和石象。那些石狮和石象突然活了,帮助卢沟把石料全部运到了永定河边。卢沟喜出望外,连夜指挥石狮和石象建桥,一夜之间,大石桥建成了。

卢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百姓们也敲锣打鼓赶来庆贺。那恶龙可气坏了,怒气冲冲地赶到石桥下,使劲用身子缠住了桥墩。

他可没想到,这次的桥墩是用石剑做的,一下子刺得他鲜血淋漓,疼得他上窜下跳,这一下可麻烦了,平坦的桥面被拱弯了。

那490头石狮一看大势不妙,就连忙跳上了桥栏杆,压住了桥身。有的跳得慢点,没地方了,只好几只挤在一起。

恶龙的身子被压了下来,可是心里还不服气,就把身子猛地伸直了往两边撑,想把石桥头挤掉。石象一看着了急,马上扑上去顶住了桥头。恶龙又气又累,吐了几口黑血,死掉了。

这座大石桥从此就成了拱桥,桥栏上站满了石狮,桥头还有石象顶住,坚固异常。皇帝看了挺高兴,赐名叫广利桥。可百姓们为了纪念卢沟,都叫它卢沟桥,一直流传至今天。而那位老汉呢?人们都说他就是鲁班爷。

在这个故事中,卢沟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了人民惩治邪恶的愿望。

(三)刘伯温与三青石的传说

在卢沟桥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关于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是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的一个故事。刘伯温修建北京城,这又和大青、二青、三青有什么关系呢?

刘伯温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一谋士,为明代的开国建立了奇勋。姚广孝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第一谋士,为靖难之役的成功立下了奇勋。传说两人又都会奇门遁甲之术。

燕王朱棣登基后决定建一座北京城,就派工部大官去营造。众官大为恐慌,赶忙上奏,说北京这块地原是个苦海幽州,底下的孽龙非常厉害,臣子降服不了,请皇上另派军师去办。朱棣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请通晓天文地理和鬼神之道的军师出主意。

好多人许久都不敢答话,只有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自告奋勇,要担当建造北京城的重任。

但两人彼此轻视,所以领到圣旨后,便趁机一显身手。他们协议,一去东城,一去西城,各想主意,十天后见面,然后脊背对坐独自绘图,画好交换比较,以见本领高下。

于是,刘伯温便去东城,姚广孝去西城,分别构思绘图建城。刘伯温和姚广孝画出北京城图以后,两人一比,不分高低,但姚广孝心窄气量小,一赌气当和尚去了。大军师刘伯温,他是个颇有心思的人,只想一心一意地修建一座像八臂哪吒样子的北京城。

刘伯温想:修八臂哪吒城,这是一定的了,可是这苦海幽州的孽龙,究竟降得服降不服呢?这位能掐会算的大军师为难了。刘伯温盘算了一天又一天,后来知道了房山县上方山上,有三块分别得道一万年、5000年、1000年的大青石,专能降龙伏虎。

刘伯温想,如果把这三块神石弄来一块,就一定能降服孽龙。他又想,如果能把那得道一万年的大青石弄来,这苦海幽州的孽龙,就永远不会捣乱,永远不会翻身了。但这么重的石头,又有这么大的道行,怎么弄到北京城来呢?这得想个法子,得用软、硬两种方法才行。

先不说刘伯温想什么法子,单说上方山上的大青、二青和三青,弟兄三个在刘伯温想主意的时候,就知道刘伯温的计谋了。

大青说:“反正我不去,我在山里多么自在!”

二青说:“我也不去,歪鼻子刘伯温支使不动我,我也不听他支使!”

三青说:“谁愿意去呀?就怕歪鼻子弄什么厉害的手段啊!”

大青愤愤地说:“歪鼻子来了再说!”

刘伯温盘算好要搬这三块神石以后,就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预备香花神礼,带上随从,用礼聘的礼仪请神石下山。另一套是袖子里的计谋,刘伯温早就搬来了许多天兵天将藏在袖子缝里,为的是吓吓大青、二青、三青,让他们乖乖地下山。

刘伯温打定主意后,布置了一下,就带着一批随从,浩浩荡荡地去上方山请神石。他们离开了北京城,直往西南,过了卢沟渡口,就直奔上方山了。

刘伯温到上方山的山根底下,把平常的大军师威风收起来,老老实实地来到三块神石的前面,摆好香花神礼,恭恭敬敬地说:“三位神石在上,我刘伯温奉了皇帝的旨意,来请三位神石驾临北京,少不得皇帝要封你们镇国大将军哩!”

大青稳稳地躺在那里,一动也没动。二青、三青看了一眼大青,就想:大哥既然没动弹,我们弟兄也就不用动弹了。

刘伯温一看,香花神礼都送给你们了,你们一动也不动,这太叫人难看了,叫你们看看大军师的厉害!

刘伯温对袖缝里的天将说:“有劳诸位,把这三块混账石头给赶到北京城去,皇帝一定会加封你们!”

天兵天将应了一声,就飞出了刘伯温的袖子缝,摆着刀、枪、剑、戟,上前围住了三块神石,喝令三块神石快快进北京。

大青仍然一动不动;二青被这些天兵天将威吓得不能不动弹一下,它摇了一摇;三青抵抗不了刘伯温请来的这些助威的,只好告别两位哥哥,随刘伯温下山去了。

刘伯温知道自己是搬不动大青、二青的,有了三青,也就可以交皇差了,就带着随从,赶着三青,下了上方山,直奔北京去了。

刘伯温过卢沟渡口时,卢沟渡口的龙王早接到苦海幽州龙王的儿子龙公的信,他们商量怎样阻拦三青进北京。最后他们商量妥了一条计策,在卢沟渡口上修一座蝎子城,等刘伯温赶着三青过来的时候,就让蝎子把三青蜇在这里,使它不能进北京。

他们商量好先修蝎子尾巴,这便是卢沟桥。一夜的工夫,卢沟桥修成了。他们再修蝎子身子,这就是在卢沟桥东面的肥城;肥城东门外的两口井,是蝎子的眼睛;再东边一点,南北有两座小土山,是蝎子的两只大前爪。

蝎子城修成了,刘伯温赶着三青也到了,他的随从报告他:“回禀大军师爷,卢沟渡口咱们来的时候还没有桥,现在不但有了长长的石头桥,桥东边还有一座城,请军师爷查看查看!”

刘伯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地吃了一惊,他赶紧催马过桥查看,看出了这是蝎子城,这是对三青进京有妨碍的,可是没法子,还是得走。

刘伯温装出镇静的样子,说:“没什么,咱们过咱们的桥。”

刘伯温又驱赶着三青往前走,三青刚走到桥西边,就一动也不动了。刘伯温一方面暗地里叫天兵天将催三青走路,一方面说:“三将军快点走吧,过了河就快到北京城了!快受皇封了!”

三青没法子,只得哧溜哧溜地往前挪,好不容易蹭过了卢沟桥。

过了卢沟桥,刘伯温想:不要穿城,不要走蝎子脊背,那样就安全了!他就驱赶着三青,绕走城南。刘伯温以为躲开了蝎子身子,三青就不至于被蜇死,没想到蝎子尾巴斜着甩过来,一钩子就把三青蜇得永远不能动弹了。

刘伯温看了,叹了一口气:“唉!北京城虽然不见得闹什么水灾,这卢沟渡口的两岸,恐怕保不住了!”他也就只好重新打算治孽龙的法子了。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面对天灾时的勇气和智慧。至今,人们站在卢沟桥上,想起三青石和卢沟桥的传说,依旧感到回味无穷。

(四)大水漫不过卢沟桥的传说

我国自古有这样一个说法:“大水漫不过卢沟桥。”这句话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卢沟桥桥孔是鸭蛋型,在桥的第十一孔北面有迎水台、斩龙剑,设计周密,流水通畅。管天管地的玉皇大帝听当地的城隍土地爷说,这桥建得美丽壮观,是鲁班的小女儿她的嫂子打赌一夜之间建起来的。

玉皇大帝听了特别高兴,也很赞赏,说:“人间竟有这么大能耐的女孩儿家,真是了不起,看来大水也漫不过桥喽。”

听了玉皇大帝的话,诸神都点头表示赞同。可是,管海河的龙王听了心中一震,心想,玉皇大帝的话就是法旨。他说大水漫不过桥,但万一大水漫过了桥,那我岂不就是失职了吗?

龙王回到龙宫,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他心想,年年雨季,四面八方的雨水都汇集到河里,大浪滔天。再遇上连雨天,大雨不停,天连水、水连天的,这谁敢担保水漫不过桥呀!桥是建得不错,但如果桥两端的堤被大水冲塌,桥也就完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龙母知道了它的忧虑,就给它出了个主意,说:“人多办法多,不如把宫中主要管事的人和九子三女都召集来,群策群力,共议此事,或许能想出个好主意来。”

龙王听了点头同意,于是马上传令下去。片刻工夫,大家便陆续到齐了。可是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时,就见聪明的三公主在龙母耳边悄悄地说着什么。

龙王看见了不禁有些生气,心想,大家都在着急想办法,你们母女却在说悄悄话,真是岂有此理。

龙王正要发火,龙母对三公主说:“你把你的想法和你父王说说。”三公主如此这般地说出了她的办法,龙王听了心中大悦,连夸小女儿三公主办法妙,吩咐赶快照办。

三公主回到后宫,马上发动宫女编织铜网、铁网。用织成的铜网把两岸的河堤保护起来,把织成的铁网铺在河底以防大水冲刷,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铜帮铁底。

厚道孝顺的四太子、五太子,见小妹都能为父王排忧解难,自己也要为父王分忧。于是,每到汛期,他兄弟俩自动趴在桥孔处吸水保桥。到如今桥孔仍有两个龙头在吸水呢!

自此,永定河两岸再没有大的水患,“铜帮铁底、大水漫不过桥”的说法流传至今。

三公主编织铜网铁网护堤虽是传说,但对现代人防汛、防洪也很有启发意义。现在还有好多地方采用铁丝编成网笼,再装上大河光石来护堤,效果很好。

(五)定桥龟的传说

卢沟桥头有一只大石龟,它伸着长脖子、抬着头,眼睛凝视着前方,背上还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传说这就是卢沟桥的定桥龟。

在很久以前,永定河有一个龙王,生了九个儿子,唯独其中的七太子又黑又丑,不得龙王喜爱,于是龙王就老打发他到一边去玩。

七太子见父王不喜欢他,也知道自己长得难看,就干脆谁也不理,每天躲在龙宫的后花园里舞枪弄棒、举石踢拉,不知不觉地练得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有一次,龙王和山神闹了口角,山神一生气就把一座小山搬到了河中,正好堵上了出水的泉眼。

龙王大怒,带着几个儿子去搬山,可是八个儿子一起使劲也弄不动。想发水把山冲垮,可泉眼被堵住了,水越来越少,气得龙王和八个儿子大骂山神。

七太子正在后花园练武,听到吵闹就出来了。看见了山,他二话没说,伸手到山脚下一掀,山一下子被掀倒了,河水猛地涌出,眼看就要把山淹没了。

山神看了挺不服气,就想再把山翻过来,可使出吃奶的劲来也搬不动。他又叫来两个力气最大的兄弟一起搬,那山仍是一点没动。

山神到山上一看,原来是七太子躺在山上睡大觉,把山给压住了,山神这才知道了七太子的厉害,于是乖乖地溜走了。

这座山就是现在永定河上游的卧龙山,据说还能看到七太子卧过的痕迹。

再说七太子给龙王立了大功,满心以为能取得父王的喜爱,可想不到龙王还是不喜欢他。七太子心中烦恼,没事就躺在一边睡大觉,渐渐地,背也驼了,肚子也大了,就像只乌龟一样,八个兄弟一见到他就叫他黑龟。

七太子虽然力大无穷,为人厚道,不愿和兄弟争吵;可心里有气没处撒,就使劲到处乱拱乱钻。他本来力气就大,河底让他拱得坑坑洼洼的,背上的茧子也越磨越厚,比真的龟甲还坚硬,真成了一只龟了。

有一天,永定河里来了一条恶龙,老龙王和八个儿子都被恶龙打败了。恶龙万分得意,就到处兴风作浪,大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村庄,到处一片汪洋。

老龙王这才想起了七太子,连忙去找他。七太子正钻在河底睡大觉,根本不知道外边的事。现在见到父王亲自来请他出去御敌,心里十分高兴,就去找恶龙报仇。

那恶龙哪里是七太子的对手,连逃命都没来得及,就被七太子杀死了。不过七太子也受了伤,背上被恶龙抓得横一道、竖一道的,还流着鲜血。

老龙王一见恶龙死了,高兴地回到龙宫大摆酒宴庆贺,又把七太子忘到一边去了。

七太子虽然杀死了恶龙,自己又受了伤,可是看到河水四处泛滥,父王只顾回宫饮酒,又急又气,只得一人四处巡视,好不容易才把四处泛滥的河水收回来。

但是河东的大堤已被冲垮,并且仍在一块块地往下掉土,他就急忙找大石头来堵。他从山里搬来一块块巨石,从河底码起,一直码到堵住河水,也不知道到底跑了多少趟,才把东堤重新筑好。

七太子筑好了东堤,又来到山下,想再多弄些石头放到河边备用。可到了山脚下,他实在太累了,趴在那里就睡着了。

正巧山神路过,见到七太子睡在那里,就起了坏心。山神把一块巨石推了下去,一下子砸在了七太子身上。七太子被砸得不轻,“哇”地一口吐出了鲜血,他抬起头来想赶紧爬出去。可就在这时,他看到卢沟桥都快被水淹了,大水冲得桥身直晃。

原来,刚才七太子睡着了,龙王又正在喝酒,河水被堵住决口后没人镇住水势,就一个劲儿地向卢沟桥冲去。七太子大吃一惊,心中责怪自己不该偷懒睡觉,差点误了大事。他就驮着背上的大石向卢沟桥爬去,想用背上的大石定住桥身。

七太子爬呀,爬呀,他觉得背上的大石越来越沉,自己的身子也逐渐变得僵硬,越爬越慢。等到了卢沟桥头,他就更没劲儿了,伸长脖子挣扎了几步,就再也动不了了。他变成了一只大石龟,驮着一块大石碑。

河水一见七太子上了桥头,吓得连忙退了回去。水势退了,卢沟桥是保住了,可七太子再也不能回到龙宫去了。

老龙王见到七太子变成了石龟,才想起七太子的种种的好处,他非常伤心,就连夜带着几个儿子飞上天空,翻腾起舞,长啸作歌,祭奠七太子。七太子听到了很是高兴,仰着脖子,抬着头,睁大眼睛看着。

现在,定桥龟还保持着那个姿势,据说是七太子还在盼着能见到自己的父王和兄弟们。

(六)盘龙柱的传说

在卢沟桥碑亭上的四柱,只有一柱没有龙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也有一个传说。

镇守卢沟河的龙王,虽然不如镇海龙王的官大,可是也算说得过去。龙子龙孙一大群,上下相安无事,倒也乐得个逍遥自在。只是这些龙子龙孙对桥下的那十把斩龙剑不大高兴,感到不大吉利。因为有了这十把斩龙剑,谁也不敢在桥下放野撒泼地兴风作浪了,怕碰着这锋利的剑,会被碎身万段。

龙王倒想得通,他想有了这个镇河宝倒不错,真要是子孙们在桥下乱折腾,河水四溢,为害黎民百姓,上天怪罪下来,还真不好办。有了这斩龙剑,既能管着龙子龙孙们老实点,也能替自己办点事,每年到“七九”开河的时候,不用再让龟鳖虾蟹破冰流水了。只要一声令下,河里的大块冰凌都被斩成碎块,从而顺顺当当通过桥洞,不用再担心堵塞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龙王也挺喜欢这块地方,不用呼风唤雨,不用担心淹了庄稼,所以这个差事也算清闲。有了空闲时间,他还想把卢沟桥装点得美点儿,查来访去,感到碑亭上的柱子光秃秃的,不够壮观。龙王决定派四个龙子盘龙镇守,也给天子的御碑亭添点威风。

这天夜里,龙王号令,呼风唤雨,调兵遣将,带来四个龙子,到碑亭的四根柱子上点化。

快到鸡叫的时候,三个龙子已经盘柱而上,爬到柱头,稳稳地镇守在这里。剩下最后一个,竟把脑袋伸到桥下戏水去了。平常就不大听话的龙子,这回好不容易才有空嬉耍,一下子就把龙王的差遣忘了。

公鸡一叫,他也慌了神儿,拼命乱钻,到了第六孔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斩龙剑毫不留情地把龙子的脑袋斩下来贴在桥孔的上端。龙子的身子缩了回去,在盘柱镇守,脑袋就留在第六孔上端了。

许久许久,碑亭上的四柱只有一柱没有龙头,原因就是这个龙子已经身首异处,斩龙剑真是威力无比啊。

(七)斩龙剑的传说

提到卢沟桥,人们就会想起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卢沟桥晓月”。这“卢沟晓月”虽早在金代就名列燕京八景之一,但真正名闻天下,还真亏了乾隆呢。

不过乾隆最初到卢沟桥时,可并没有这闲情逸致,不但没有欣赏到燕京八景,还险些没送了性命。至今,卢沟桥一带还流传着乾隆初到卢沟桥时的传说。

那是乾隆登基不久的时候,他最喜欢游山玩水,微服私访。一天午后,宫中又闷又热,乾隆就悄悄和刘罗锅溜出皇宫去游玩。由于私自出宫,所以也没带护卫,只是随手抄起了他那柄龙泉宝剑作为防身之用。

君臣两人雇了两头驴随意往西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右安门外。刘罗锅对乾隆讲起了卢沟晓月,乾隆一听龙颜大悦,扬鞭催驴就向卢沟桥奔去。

一路上,君臣两人张口闭口卢沟桥,尤其是刘罗锅背诵起明代诗句,“浑河东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曙色微涵波影动,残光犹带浪花流”时,乾隆更是喜欢得不知所以,恨不得一步跨上卢沟桥。

小毛驴的腿脚也的确挺快,没用多大工夫就来到了宛平县城。看着君臣两人刚刚出了宛平县,身后就“哗啦啦”一阵声响,城门紧紧关闭了起来。

君臣两人不由一愣,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正在琢磨哟,就听到街上乱哄哄一阵吵嚷,吵声越来越多。都挤到城门口来,君臣两人在人群中也走不动了。

原来今天君臣两人来的不是时候,正赶上永定河恶龙闹水。大水马上就要漫上东堤,城上官兵紧闭城门,抢运沙袋准备堵水。这还正是乾隆的圣旨哪:无论水势多大,也不准淹了北京城。城上守军只知圣旨,哪管百姓死活,可谁想得到能把皇帝也关在外面呀。

乾隆一听大水马上就到,吓得魂飞胆破,拉着刘罗锅就要砸城门。刘罗锅一看,忙说:“不可,咱们是微服出游,谁认得你是皇帝呀,守军早有命令,闹事者立斩,要误伤了陛下可就全完了。”

乾隆一听就急了,说:“我有御剑在身,谁敢不敬,杀无赦!”

刘罗锅一听又说:“那就更不行了,陛下一亮明身份,官兵当然不敢犯上了。可眼下百姓都急红了眼,一看见皇帝见水都逃命,他们不更得逃了。皇帝皇帝,万民之主嘛。”

乾隆一听又急又恼,心想,刘罗锅呀,刘罗锅,到什么时候了,你还耍嘴皮了,回去我非斩了你不可。可眼下他还真没主意,他身为皇帝,怎能不知道百姓是急了,那可比洪水又厉害多了。没办法,只得还向刘罗锅要主意。

刘罗锅一见乾隆问他,嘿嘿一笑说:“我大清朝以弓马得天下,历代君主都英武过人,陛下更是文采过人,英武盖世,难道还怕什么小小恶龙?更何况邪不压正,陛下乃真龙天子,一代英君,恶龙再胆大,也不敢逆天意而行呀。”

乾隆一听这话,心里倒受用,他向来以圣明英主自居,刘罗锅的话正说到他心坎里了。不由得手扶剑柄跃跃欲试,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放心,问刘罗锅:“咱们这就到卢沟桥去斗那恶龙吗?”

刘罗锅就等着听这句话了,马上跪下说:“臣领旨!”乾隆不由一愣,心想这小子又在玩什么鬼把戏,刚才还不让我暴露身份呢,怎么转眼就变了?

正在琢磨,只听得刘罗锅扯开大嗓门喊上了:“众军民听清,圣上巡游至此,闻知恶龙做乱,欲大驾亲征,去斗恶龙,众军民不得惊慌,随同圣上去斗恶龙,退后者斩!”

百姓和官兵一听皇上来了,还要前去斗恶龙,齐呼万岁!争先恐后又向卢沟桥冲去。

乾隆至此是骑虎难下,也只得硬着头皮向前了。刘罗锅跟随在后说:“陛下莫慌,那龙泉宝剑乃是兵刃中的至宝,专斩妖邪,再说有为臣和众军民保驾,要是真发了水,为臣用头顶也得保陛下脱险。”

乾隆心知胆怯也没用了,倒不如前去斩了恶龙,也好扬威显名,更得万民拥护。他也知道刘罗锅见多识广,且手中龙泉剑也非凡物,又见众军民前呼后拥,奋勇争先,胆气也不由壮了几分,手举着寒光闪闪的龙泉宝剑大步走上卢沟桥。

此时,只见那永定河浊浪翻滚,奔腾呼啸,河流中有一团黑雾上下翻腾,眼看河水就要漫上卢沟桥,冲垮东大堤了。不由得龙颜大怒,宝剑直指河中,大声喝道:“何方妖孽,胆敢为非做恶,惊下百姓,快快退去,朕饶你一条性命,否则朕龙泉宝剑专斩妖邪!”

要说那宝剑也真有威力,剑锋指处,河水纷纷退下,显出一条恶龙的身形。恶龙哈哈大笑着说:“原来是真龙天子驾到了,失迎,失迎。不过你虽为一朝君主,遇到我真龙现身,恐怕也难讨便宜,还是把宝剑留下逃命去吧!”

说着,恶龙涌起一股冲天巨浪向乾隆扑来。乾隆虽说自幼就苦练过武功,能射虎擒熊,但还没见过恶龙这般凶猛的怪物,不由得头晕目眩,一声惊叫,手中龙泉宝剑落入永定河中。

谁知道那恶龙正在此时向乾隆扑来,龙泉宝剑正好落在恶龙身上,只见寒光一闪,血光进现,恶龙被齐刷刷地斩为两截。永定河顿时变得通红,一条巨大的龙身被洪水卷着冲到了一个土坡上,从此留下了“晾尸台”的名称。

再说乾隆已被吓得晕了过去,靠在刘罗锅身上。忽然被一阵巨雷般的万岁声惊醒,睁眼一看,岸边无数军民正在雀跃欢呼。才知恶龙已被龙泉剑斩了,精神顿时不振。心想多亏了刘罗锅,自己才平白挣了个大功绩。

这时刘罗锅轻声对乾隆说:“恭喜陛下大功告成,陛下还是下桥去吧,桥上凶险。”乾隆此时胆气正壮,大声说道:“朕在此,恶龙尚且授首,何惧区区洪水,爱卿放心,大水漫不过卢沟桥。”

众百姓一听,齐声喊道:“谢皇上圣恩!”原来皇帝是金口玉言,百姓一听乾隆亲口说了大水漫不过卢沟桥,以后能安居乐业了,所以齐声感谢。

不知道是不是流水怕了皇帝,过了一阵,那水势还真落了点,乾隆皇帝更为得意了,这时才想起了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上哪儿了呢?原来宝剑斩了恶龙之后就掉到了桥墩上,那宝剑锋利无比,一下子就牢牢插进了桥墩,只露出了一半剑刃,迎着水流闪闪发光。

乾隆刚想拔宝剑,突然被刘罗锅一把拉住。乾隆抬头一看,原来上游的洪水卷下来不少树木,这些大树纠成了一团,正向乾隆脚下的桥墩撞来,看样子桥墩非得被大树撞垮不可。乾隆心中惊慌万分,可嘴上还不服气,说:“有朕宝剑在此,何惧树木?”

正说着,大树已经撞上桥墩,只见寒光闪动,那大树都被宝剑斩成碎段顺流而下了。乾隆一见喜出望外,心想此剑实为衡世之宝,又想取回。

忽然又听到众人齐诵:“谢皇上斩龙剑!”得,这一谢不要紧,乾隆也不好意思往回取剑了。只得又传下旨意,让工匠们把桥墩迎水处都改成尖(剑)形,前面铸上斩龙剑,夏斩巨木,春破冰凌。这就是卢沟桥上斩龙剑的来历。

乾隆此时又是后怕,又是兴奋,想起了半天还没吃喝,连忙打道回宫。

卢沟桥的种种传说,寄托了人们惩凶降恶、祈望平安的美好愿望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无限期待。 fZWKGn8Q8jXqHKRrz5pJYpvpvZ5cBVg24LmNIwdJNORNCl0b8rUJl8O27IQAFD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