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动植物概况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黄龙自然保护区,成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区。这里珍稀动物品种多,南北动物混杂现象突出,还有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种群。

黄龙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动植物种资源的绿色宝库。许多动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各种动植物与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

(一)黄龙动物分布

黄龙自然保护区山高谷深,原始林十分广茂,是大熊猫等众多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环境。风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兽类71种,鸟类183种,爬行类12种,还有两栖类、鱼类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绿尾虹雉,斑尾榛鸡等9种;属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大灵猫、猞猁、金丝猴、兔弥等21种,有的为当地特有种群。

1.兽类黄龙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中兽类种类较多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境多样性很高。其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山体高大、河谷深切,海拔跨度大。区内生境按照动物的栖息地类型大致可分为八种。

从下到上分别为常绿阔叶林、低山次生灌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另外还有溪流和裸岩。一般情况下,由于常绿阔叶林生境多样性高,食物丰富,因而哺乳动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低山次生灌丛,然后依次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在裸岩和溪流生境中哺乳动物种类最少。

由于常绿阔叶林地处低海拔地带,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严重。因而,处于原始状态的常绿阔叶林很少,而是多处于次生状态,且面积小,故哺乳动物中的大中型动物偶尔下到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中。

常绿阔叶林仅分布在保护区的东面,而且呈零星分布,所有动物都不是仅栖息于某一类生境,而是随着季节变化,或者食物、求偶原因等会迁徙到其它生境活动。说它们栖息于某种生境,仅仅是认为它们主要活动于该类生境。

常绿阔叶林中小型动物中主要有长吻鼹、岩松鼠、巢鼠、高山姬鼠、大耳姬鼠、龙姬鼠、白腹鼠、社鼠、黑腹绒鼠、甘肃绒鼠、普通竹鼠、四川林跳鼠、豪猪等;大中型动物中,豺、赤狐、黑熊、黄喉貂、黄鼬、猪獾、果子狸、林麝、毛冠鹿、水鹿、苏门羚等。

在低山次生灌丛生境中,小型动物是主要栖居者。低山次生灌丛多为人类破坏后演替形成的,人类活动频繁,大型动物很难找到适宜的隐蔽场所。在黄龙自然保护区,低山次生灌丛主要分布于公路两旁、各条山沟的沟谷及保护区边缘与社区接壤地带。

低山次生灌丛常见哺乳动物有食虫类、鼠类及小型鼬科动物。如黄鼬、黄腹鼬、猪獾、岩松鼠、巢鼠、高山姬鼠、大耳姬鼠、龙姬鼠、社鼠、黑腹绒鼠、甘肃绒鼠、豪猪等。

针阔混交林是黄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生境之一,分布于区内2400米至3600米之间。生境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复杂,层次丰富。这也是哺乳动物较为理想的生境。

在常绿阔叶林中有分布的动物几乎都可分布于针阔混交林中,除此以外,由于适中的海拔、良好的隐蔽场所,许多大中型兽类常活动于此,如猕猴、金丝猴、黑熊、大熊猫、金猫、豹、云豹、牛羚等。

针叶林是保护区又一主要生境,分布于3600米至41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较低,树种较单一,层片较单调,由于生境下层透光度较差,灌木、草本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再加上海拔较高,水热条件较差,生境多样性不高。林麝、马麝、马熊、豹、牛羚、兔狲、猞猁、大熊猫等都可栖息于该生境中。在腐植质较厚的生境中,食虫类和鼠兔类也较常见,如藏鼠兔、间颅鼠兔等。

高山灌丛草甸生境在林线以上,区内海拔4000米以上,以金露梅和杜鹃灌丛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是干旱、寒冷,主要古北界高地型、中亚型动物为主,它们是北方动物向南迁徙而形成的种群,都耐干旱和寒冷。

这里常见的哺乳类有鼠兔类、高原兔、松田鼠、高原松田鼠、四川田鼠、喜马拉雅旱獭、马麝及一些以鼠兔、田鼠为食的中小型食肉动物,如香鼬、兔狲、猞猁、狼、赤狐、藏狐、金猫等。岩羊也经常下到高山草甸觅食。

裸岩生境是一些动物临时的栖息地,它们不能在该类生境中完成生命的全过程,在裸岩生境中栖息的动物有岩羊、猕猴、金丝猴等。

2.鸟类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绿尾虹雉、雉鹑、斑尾榛鸡;二级保护鸟类:即鸢、雀鹰、苍鹰、血雉、藏马鸡、红腹角雉、蓝马鸡、勺鸡、红腹锦鸡等。

属于我国特产鸟类有20种,即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藏马鸡、蓝马鸡、血雉、红腹锦鸡、棕背黑头鸫、大噪鹛、山噪鹛、斑背噪鹛、橙翅噪鹛、高山雀鹛、白领凤鹛、棕头鸦雀、三趾鸦雀、白眶鸦雀、白眉山雀、黄腹山雀、红腹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酒红朱雀。

从分布环境上看,主要活动在森林、灌丛的鸟类有163种,主要活动在高山草甸生境的鸟类仅有11种,水域鸟类有12种。

3.昆虫保护区内鉴定到属种的昆虫有196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共有45科。鳞翅目科数最多,有21科,其次为鞘翅目,有11种。从种的数量上看,鳞翅目最多,有95种,其次为鞘翅目35种,双翅目32种,膜翅目21种。

由于保护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昆虫的垂直分布随植被带的垂直分布变化这一特点非常明显。昆虫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特点,取决于立地条件和昆虫本身对环境的适应与占领能力。结合保护区的植被带划分和区域生态地理特点,将保护区分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4.两栖爬行类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两栖纲动物、爬行动物共18种。西藏山溪鲵在保护区内分布范围最广,不论是海拔较高的淘金沟、上游主河道,还是海拔较低的西沟、下游主河道均可采集到该种类。

另一分布较广的种类为林蛙,在黄龙主景区附近和黄龙乡附近及西沟都采集到了大量林蛙标本。其它两栖爬行物种则分布范围较小,尤其是爬行动物,仅仅分布在黄龙乡的保护区内。

(二)黄龙植物分布

黄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海拔为1700米至5588米,区内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植被类型也异常复杂,基本上可以包括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植被等各种类型。在河谷两旁或山凹的潮湿地段可以看到成片的落叶阔叶林,树种主要为桦木、椴木和杨柳等。

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于海拔2400米至3200米地带,保护区内的常绿针叶林分布非常广,组成树种以松树、云杉、冷杉及柏木为主。区内杜鹃、金露梅、绣线菊和高山柳非常丰富,构成大面积的高山灌丛。

1.落叶阔叶保护区内的亚高山落叶阔叶林属于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2900米至3800米,包括桦木林、杨柳林、沙棘林以及黄龙河谷落叶阔叶林。

桦木林包括糙皮桦林和白桦林。糙皮桦林主要分布在山凹土壤比较潮湿的地方,海拔在3800米以下,直达山谷边,成块状分布。群落外貌呈绿色,林冠参差不齐,结构简单。

糙皮桦的树高可达近二十米。乔木层中糙皮桦的优势很明显,只是在群落边缘多渗入一些槭树、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等植物,它们多高于糙皮桦,属伴生种。

白桦林在保护区内呈斑块状分布于海拔3000米至3300米的山凹中或其边缘的阴坡上。群落外貌呈暗绿或黄绿色,林冠较整齐,树高可达15米。白桦林结构简单,除白桦为乔木层的建群树种外,还常有其它桦木、云杉、冷杉、松树与其伴生,林下植物组成与糙皮桦林相似。

杨柳林中的青杨,是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见的树种,它具有速生、耐旱和种子容易传播的特性,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太严格。当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被砍伐后,青杨能迅速占领这些旷地而成林,所以它主要分于华山松、糙皮桦次生林下缘。

青杨林垂直分布海拔为2900米至3200米,成块状分布。群落外貌呈浅绿色,林冠参差不齐。青杨为群落的建群树种,平均树高八米。糙皮桦、华山松、黄果冷杉能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青杨林中出现,成为青杨林的伴生树种。低海拔的青杨林中可见紫果云杉。

沙棘林主要分布在黄龙沟河谷两旁的山坡上,海拔在2600米至3200米,面积较大,成块状分布。群落外貌呈灰绿色,林冠整齐。沙棘为乔木层的建群树种,高四米至六米。在沙棘林中常伴生有多种柳,与沙棘几乎同高。沙棘林下灌木主要为蔷薇、枸子、珍珠梅、绣线菊和忍冬等。

川鄂柳、青榨槭和沙棘为共建种的河谷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西沟、淘金沟的河谷两旁。由于水量充沛,土壤湿润,该群落结构复杂。群落外貌呈黄绿色,林内光亮透明,树高均在四米至七米。林下灌丛植物主要有忍冬、胡枝子、金露梅及楤木等。林中有时夹杂着几棵山桃、杏、勾儿茶及野樱桃等。

2.针叶林松科植物在黄龙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比较广,处于海拔3200米至4000米的山坡上,种类组成主要包括华山松、红杉等。华山松主要分布于额溪沟一带,既有次生林,也有原始林。树种比较单一,群落外貌呈葱绿色,层次明显,结构简单。华山松树最高可达15米,树干挺直。

在低海拔的山凹处,由于土壤比较潮湿,便夹杂着少量的白桦、红桦、糙皮桦、山杨等阔叶树种。华山松的原始林分布海拔较高,林内明亮、透光,平均树高20米。

红杉林在保护区内下渡沟的局部山坡上分布,海拔为3600米至3900米。上限为小叶类杜鹃灌丛、高山栎类灌丛或高山草甸,下限为紫果云杉、冷杉。与红杉林平行的山凹中,偶尔出现红桦、糙皮桦类阔叶林树种,有时红杉林中又伴生着冷杉、紫果云杉或华山松等针叶树种。

它的群落外貌呈翠绿色,结构简单,林内明亮,红杉高20米至3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林下灌木主要有高山绣线菊、黄背栎、糙皮桦、陇塞忍冬、西南花楸、散生枸子、峨眉蔷薇、淡黄杜鹃等。草木层植物丰富度一般,主要是羊茅、乳白香青、圆穗蓼、风毛菊、苔藓、蕨类等。

云杉林在保护区内的分布比较广,处于海拔3700米至4400米的山坡上,种类组成主要包括紫果云杉等。紫果云杉林在保护区内的分布比较广泛,海拔3600米至4100米间均有分布,并成疏林或块状分布。群落外貌呈深绿色,林冠整齐。

林下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其常见植物种类有猪芽蓼、苔草、蒿草、粗齿冷水花、直梗高山唐松草、银莲花、碎米荠蕨类等。

冷杉林中的黄果冷杉林,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中南部高山峡谷区主要针叶林型。它在黄龙分布比较分散,一般出现在海拔3700米至4100米的山坡上。群落外貌呈绿色,林冠整齐,结构简单,层次明显。

黄果冷杉高二十五米左右,在该处为成熟林。

乔木层混有少量的红杉、紫果云杉等。其草本层植物主要包括钉柱委陵菜、缘毛紫菀、金毛铁线莲、独叶草、大车前、毛子草、淡黄香青、车前、叶垂头、刺参、球花蒿等。

柏树林中的方枝柏林在黄龙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4000米至4500米的阳坡上,上限接高山桦树林,下缘接冷杉林或云杉林。群落外貌呈灰绿色,林木稀疏,乔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方枝柏平均高为十米左右。林中渗入少量香柏,呈灌丛状分布。林下灌丛,主要是大白杜鹃,平均高达三米,也有少量忍冬、花楸、绣线菊及小檗类植物等。

其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除了禾草和莎草外,还有较多的委陵菜、毛莨、风毛菊、草莓、鸢尾、蓼、苔藓等。

3.灌丛植物在保护区灌丛主要有三类,即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

淡黄杜鹃和光亮杜鹃为共建树种的常绿阔叶灌丛,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海拔为4300米的山坡上。该群落在每年6月份开花,外貌呈灰黄蓝色,丛冠整齐。其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刺参、狼毒、圆穗蓼、珠芽蓼等和毛莨、禾草、莎草、委陵菜类植物。

常绿阔叶灌丛中的紫丁杜鹃灌丛,主要分布在海拔4500米至4800米的阴坡。紫丁杜鹃群落外貌呈灰绿色,灌丛低矮密集。其草本植物因灌丛盖度较大而生长稀疏,但在灌丛空地上却有多种杂草,主要包括矮生蒿草、线叶苁菔、鹅绒委陵菜、垂头菊、风毛菊、乳白香青、圆穗蓼、珠芽蓼、酸模、狼毒及苔藓等。

在保护区内,落叶阔叶灌丛中的窄叶鲜卑花灌丛主要分布海拔4400米至4700米的阴坡和宽谷地带,生长地区土壤深厚、湿润。群落外貌呈红绿色,丛冠较整齐,丛内结构简单密集。

窄叶鲜卑花为灌木层的建群种高0.7至1.2米。一般其灌丛多夹杂一些绣线菊、忍冬、锦鸡儿和多种柳类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多,主要植物种类组成为羊茅、细柄茅、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草玉梅等。

落叶阔叶灌丛中的金露梅、高山绣线菊灌丛,主要见于保护区内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高山、高原地带、多呈零星块状分布。群落外貌绿色或深绿色,矮小且呈团状,丛高常在一米以下,高山绣线菊的枝条常高于灌丛。

灌木层中除了以金露梅、高山绣线菊藻丛为优势种外,有时还夹杂一些细枝绣线菊、窄叶鲜卑花、小叶杜鹃和多种锦鸡儿、高山柳等。草本层植物较多,主要种类有四川蒿草、高山蒿草、羊茅、细叶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细长早熟禾和各种马先蒿、蓼、报春、菊等。

常绿针叶灌丛中的香柏是保护区高山分布的针叶树种之一,由于高海拔,它的平均树高均在一米左右,群落外貌呈浓绿色,树冠呈坎塔形。

香柏林的林下灌木是典型的高山绣线菊和淡黄杜鹃灌丛,也有少量的窄叶鲜卑花。草本层植物多属耐旱植物,如红景天,它与圆穗蓼一起构成该层的优势树种。香柏林下草本层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矮生蒿草、多茎委陵菜、迭裂银莲花、披针叶黄华、龙胆、毛莨、菊草、报春、百合类等。

4.羊茅草甸在保护区内分布在较高的山顶上,海拔4500米以上,土壤为草甸土,且多砾石,表层草根紧密盘结,通气与透水性差。群落特点表现为草群低矮,分层不明显,以地面芽密丛性的羊茅为优势种草,其次为四川蒿草。

此外还伴有多种禾草,并以旱中生和中旱生为主,如川滇剪股颖、细叶早熟禾、细柄茅、穗三毛、披剪草等。杂类草层片发达,种类较多,有三十多种,主要包括圆穗蓼、珠芽蓼、淡黄香青、长叶火绒草、美丽风毛菊、高原毛莨、毛莨状金莲花、藏橐吾、川甘薄公英、东俄洛紫菀、黄花棘豆、披针叶黄华等。

5.高山蒿草保护区内的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4400米至4600米的宽谷、阶地、山坡上,面积不大,并在下限与森林连接或呈犬牙交错之态。

草层低矮密集,分层明显,种类组成较为简单,为35种,以高山蒿草为优势种;其次是四川蒿草、矮生蒿草等。另外,常见的植物主要有苔草、毛莨、禾草、风毛菊、橐吾、香青类等植物及圆穗蓼、珠芽蓼、独一味等。

在黄龙自然保护区的海拔4500米至4700米的山坡上,分布有淡黄香青和坚杆火绒草为优势种的高山杂类草甸,面积不大,其下缘主要是小叶类杜鹃灌丛。

组成该群落的植物种类较多,有五十多种,除优势种淡黄杜鹃和坚杆火绒草,还有乳白香青、条叶银莲花、鹅绒委陵菜、羊茅、矮生蒿草、圆穗蓼、珠芽蓼、美丽风毛菊、东俄洛橐吾等以及马先蒿、龙胆、报春、鸢尾类植物。草丛低矮,群落分层不明显。

6.石滩植被在黄龙自然保护区,海拔在4700米以上的部分高山顶上,常分布有局部的高山流石滩植被。组成该类型的植物以主根型为主,不少地下部分远远超过地上部分,甚至可达十倍左右。其次,丛生、垫状、鳞茎等类型均有一定数量。

在流石滩内常见的植物有鼠麴风毛菊、长叶风毛菊、水母雪莲花、红景天、垫状点地梅、线叶苁菔、红茎虎耳草、甘肃蚤缀等。在流石滩下部边缘还有高山草甸植被,如高山蒿草、羊茅、川滇橐吾、垫状女娄菜,以及苔草属、葱属等。在缓坡、洼地,雪茶、地衣等常形成小群聚。在海拔高处也可见黄地衣的分布。

高山流石滩中的植被是长期适应高山流石滩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就流石滩而言,石块不断的移动和堆积情况经常发生,这种移动和堆积不可能摧毁上面生长的植物。因而,高山流石滩的植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稳定性。

两栖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成年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比如,两栖动物,水陆两栖。 HYvYlN1wkQYOs0k3lmM9i+yZD9hjC4lp/sm+PEiUPF3JQ1HNJ4Bf1l8IhvLRGM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