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像磁铁般吸引人的表达力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截然不同,区别就在于说话者本身的水平高低。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牢牢吸引住别人。

Point 1 沟通之前,强化自信心

在沟通过程中,想要让别人相信我们,首先就要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当你足够自信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连自信都没有,还怎么能让别人去信任呢?因此,自信的人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而成为更有能力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别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

一个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尺子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他把1美元丢进卖尺子人的盒子里,准备走开,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来,从盒子里取了一把尺子,并对卖尺子的人说:“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过经营的商品不同,你卖的是尺子。”

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记不得我了,但我永远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觉得自己和乞丐没什么两样,直到那天你买了我的尺子,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推销员一直把自己当作乞丐,不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吗?就是从纽约商人的一句话中,推销员找到了自信,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心的威力。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拥有信心是获得他人信任和事业成功的基石。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让别人来指出你的缺点,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不足。而让别人来指出你的优点,相信你也会得到很多赞扬。

生活中你会发现,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沟通,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沟通,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沟通的。

一旦人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知,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沟通。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沟通的。而沟通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是和她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开的。

为了生存,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想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没办法,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许多演员都对导演言听计从。可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形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更有魅力呢。如果我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我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本来的样子。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

正是由于罗兰的坚持,使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并欣赏她。

你看到,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后来,她主演的影片《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她也因此而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心呢?其实培养自信并不难,你只需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淡化自己的弱势即可。当然,这么说不是让你忽视自己的缺点,你当然还需要改进自己。而是让你放大自己的优点,建立起自信心,这会对你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帮助。

有一位叫黄美廉的人,她自幼患脑性麻痹,长大后留学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学生问她:“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没有怨恨?”黄美廉用笔在黑板上写上“我怎么看我自己”几个字,然后在下面写:

(1)我感觉自己好可爱。

(2)我的腿很长。

(3)我有一只小猫。

……

学生们都看呆了,会场里鸦雀无声。最后她写上自己的看法“我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所没有的”。看,黄美廉的成功靠的就是自信。

所以,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

情景训练:拿出纸和笔来,像黄美廉一样,找到自己拥有的强项,不断在头脑中强化它们。直到当你再出门与别人交往时,你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并自然而然地向他人展示你的优势。

Point 2 增加认同感,话要互动地说

只有单方面发言的称为命令,那是以上对下的关系。只要是沟通,一定是双向的,甲提出了他的看法,乙也有发表他意见的空间。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常把单向的通知当成了沟通。你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是一方说而另一方听呢?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换句话说,只有双向的才叫沟通,任何单向的都不叫沟通。因此有效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沟通一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事实上,人们的观念常常影响和支配人们的心理需求。当别人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某些观念时,如果我们能适当投合这种观念,表示出自己的理解、欣赏和赞扬,不但会大大强化对方的观念与选择,而且会同时增强对方对我们的认同感和默契,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双方的友谊。

那么如何让这种认同感增加呢?我认为与对方互动式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不光要耐心听对方说,更要积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如果只是让对方说自己听,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懂尊重的人,但并不会感觉到你对他的认同感。

说到这,我想起美国电影《丛林历险记》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彼此陌生的男女主人公坐在火车上,看得出,这位仁兄对坐在对面的女士颇有好感,于是他开始没话找话:“小姐,请问去哪里?你没带行李,估计不是出来旅行的吧。”

女士回答:“我去菲尔德镇,没必要带行李。”“哦,菲尔德镇,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难道不是吗?”

女士笑着点了点头。

那位先生又说:“对了,车站边的那个咖啡馆还在吗?一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儿的咖啡味道真是棒极了!”

女士:“是的,我周末也常去那里,气氛挺不错,布置得也很有情趣。”……就这样,双方从一个小镇谈到咖啡、共同的爱好、对方的姓名、生活经历,等等,共同点不断扩大。待女士下车时,彼此成了一对依依不舍的朋友。

两个陌生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沟通,消磨了在火车上的无聊时间,还成了朋友,可见这种互动的方式是多么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凡是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切磋”。对手水平差,打过去他打不回来,没劲。对手水平高,打过来你接不住,对方也会感到没劲。

人和人说话,有的时候就像打乒乓球,想要把话聊得“有劲”,就要互动起来。这样,对方会认为和你很有共同语言,很愿意和你聊。你将来想求人办事也会容易起来。

德国实业家哈根想向银行贷一笔款开发公寓,为此,他去拜访银行经理肖夫曼。

哈根说:“肖夫曼经理,您好啊!今天温布尔登网球停赛,我就估计在办公室准能找到您。”

肖夫曼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他说:“哈哈,对,网球停赛了。哈根先生也有兴趣?”

哈根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年轻时我还参加过温网赛呢,可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肖夫曼:“哦,原来如此,你还是当年的温网英雄呢……”

接着俩人自然扯到许多网球明星,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聊到投机之处,哈根顺便提了一下贷款的事,肖夫曼这时心情愉快,自然很乐意听完哈根的计划。

最后哈根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地和银行达成了利率优惠的贷款协议。

如果一见面哈根就大谈生意,让人家听着就头大,肯定不会这么快就搞定银行贷款。

我认识的不少推销员、客户经理都是拉家常、攀关系的高手,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认同感”这一心理,找到了能够让彼此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才在短时间内就由陌生混到熟悉,提高了交往的效率。

而且,这些人还因为找到了彼此的认同感,一下子从简单的工作关系转而成为生活中的挚友。

所谓认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观点、见解一致的基础上,是彼此互动沟通的结果。所以,积极而协调的互动,是让彼此找到认同感的关键。

情景训练:在和某人沟通时,一方面要及时肯定对方的观点,对对方说的事情予以反应。另一方面,也要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说一些自己的事,适度迎合对方的感觉,以形成“棋逢对手”的互动。

Point 3 除了互动,还要生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我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差啊,说话也很顺畅,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好像总是吸引不了别人。在人群当中,没有多少人对我说的话感兴趣。

我想这大概是由于语言不够生动,过于平淡。其实也不赖大家,从小到大,学校里教的都是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没有一门课是告诉诸位如何把话说生动的。但是,不论是跟谁说话,如果能生动活泼起来,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

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像写文章一样,文绉绉的,长篇大论,即使技巧再高超,也让人觉得缺乏真实情感,干巴巴的。而口语即使不那么完美,语法也不一定很规范,但是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很多人在说话时喜欢用点成语,我不赞同,因为太过书面化的成语会让你给人一种脱离生活的感觉,不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如下面这组对比,同样的意思,看看哪种表达更生动。

躁动不安--心里好像长了草一样惭愧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兴奋不已--心里乐开了花在与人说话时,同样的意思,多用那种贴近生活的比喻,除了让人感觉形象以外,更能够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生动有趣的印象。当然,模仿和表演也是让话说得生动的一种方法。如果讲话的时候能配以肢体语言,在声音、语调、手势、体态上模仿和再现所讲的情节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声情并茂,听者就会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例如下面这段话:

那天晚上我正睡得香呢,突然一阵电话铃“丁零零”地就响了,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惊得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

说话的人在说电话铃响的时候,就模仿了铃声。再说“吓了一大跳”的时候,还可以做出吓一跳的动作,例如快速抖一下肩膀。最后说“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时,也可以做出模仿翻下床的动作。这样说下来,一段描述就会显得丰满、生动,富有画面感,仿佛让听者身临其境。

喜剧明星小沈阳迅速蹿红,其实也是沾了模仿的光。小沈阳的模仿比较多元,除了惟妙惟肖地模仿刀郎、刘德华、张雨生等著名歌星的嗓音外,还经常模仿女生说话的语气、动作,配以幽默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除了动作上的模仿,更进一步,我们在说话时还可以适当夸张调侃一些(请注意,严肃的话题请不要夸张),这样表达出来的效果会更不错。比如苏轼兄妹俩的夸张、调侃,流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平时在一起总是互相逗乐。

相传苏小妹的前额比较突出,苏东坡曾调侃说:“未出门庭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小妹听后毫不示弱,针对苏东坡脸长的特点,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方流到口边。”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彼此的形象进行夸张调侃,显得意趣盎然,也显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幽默,不但没有伤和气,还能增进兄妹之间的友谊。这就是说话生动的功效。

除了上面讲到的口语化、模仿和表演、夸张调侃以外,我们再来说下对比。对比也是让话说得生动的技巧之一。就像某洗衣粉广告似的,去污效果好坏,有了对比,才能看得出来。说话时用一些对比的方式,也能让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更生动、更形象。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同时在北京揭晓,著名演员李雪健因为主演电影《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这才是聪明人说出的话!李雪健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前后两句很有画面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其实,想要语言生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因为能让语言变生动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口语化、模仿和表演、夸张调侃、对比以外,我们还可以多引用俗语、俏皮话、制造点悬念,等等。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情景训练:把每天发生的事、看到的有意思的事,讲给别人听,配以自己的动作、表情,并观察对方的反应,不断进行调整。

Point 4 感染力才是语言的魅力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向我吐苦水,也是在说话上遇到了瓶颈。这个朋友人很好,心地善良,待人也热情,但就是有一个问题--说话总是一个调,弄得别人老觉得他没有感情似的。

事实上很多人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过遗憾的是,有多少人在说话的时候注意过自己的语调呢?只不过长期以来,大家在说话时形成了一种固定风格,自己说得习惯,身边人听得习惯罢了。所以,没有人会在意这件事,但这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重要的场合里,当我们需要通过语言吸引别人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说得话并没有那么动听,不过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这就像音乐里音调的高低是音乐的生命那样,说话没有声调,又怎能吸引人呢?要知道,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举个简单的例子。

“啊!这是什么世道啊……”“啊!这个人竟然是他!”“啊!啊!我一定遵命。”“啊!终于盼来这一天了!”“啊!那么说,你真的答应了。”

同样的“啊”字,在这几句话中的所表现的感情是有差别的,那么发音和语气也应该有所不同,起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那些出色的企业家、政治家,无一不是出色的演讲家,因为他们知道激励别人,需要依靠语言的魅力,而语言的魅力要靠声调、节奏表现出来。同样的话,进行过演讲训练的人说出来,效果绝对不同凡响。

奥巴马的个人魅力,尤其是演讲和鼓动能力,简直就是为美国式的竞选制度而生的。

在现场听过奥巴马演讲的人都表示,奥巴马身上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亲和力。一位华人在他的博客里这样描述奥巴马的演说:“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调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在奥巴马的演说现场,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年轻人像参加摇滚音乐会那样聚集在舞台前面,忘情地跟他呼喊口号,不时有人因兴奋过度而在台前昏倒。

我相信,奥巴马的口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在美国激烈的政治竞选背景下,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让自己的话说得富有磁性和吸引力。

我们说话的声音,也必须和音乐一样,只有渗进人们心中,才能达到吸引对方、影响别人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注意培养自己在说话时的一些变化,特别是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例如在表示有疑问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声音。要强调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现强烈的感情时,可以把调子降低或逐渐提高。有一个人就通过语调的变化骗了成百上千的观众。

在波兰有位明星,人们都称她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观众们虽然不了解她台词中的意义,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愉快。

摩契斯卡夫人接着往下念,语调渐渐转为低沉,最后在慷慨激昂、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摩契斯卡伯爵,因为他的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九九乘法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调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义,也可以使人感动,甚至可以完全影响对方的情绪。因此,你应该知道你的声音有多重要了吧。

正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请开口说话,我才能看清你。”人的声音是个性的表达,声音来自人体内在,是一种内在的剖白,因此,你的声音中可能会透露出畏惧、犹豫和缺乏自信,也可以透露出喜悦、果断和热情。

小丽和小芳是同事,年龄、经历、工作能力相似,但说话方式不同,在职场上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小丽声音低沉,说话冷静从容。和小丽交谈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评价:“一听到小丽那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不管她说什么都觉得是应该的,真是不可思议啊!”

而反观小芳不但天生高音,而且说话速度极快。和小芳交谈过的人,都会这样评价:“小芳声音尖锐,说话又快,总觉得有些轻浮,好像不怎么可靠……”

音调高低与谈话方式的不同给人的印象竟是如此迥然。像小丽从容不迫的音调,不瘟不火的谈话,带给人的就是信任感。而小芳那种尖嗓快语,则很容易让人感觉轻浮,产生不可靠之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演讲家、语言大师胜人一筹的说服能力,正是赢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掌控好说话的音调、节奏、语气细节,即能全面地展现出一个“具有说服能力的你”。

总之,绝对不要使你的语气单调,因为音阶的变化会加强你的感染力。你的热情会在音阶的变化中展现出来,并且能够感染听者,从而产生你想要的效果。

情景训练:观看或收听名家朗诵或演讲的音像资料,体会音阶的变化带来的感染力。

Point 5 赞美就要夸到“点儿”上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西方人总是把赞美的话挂在嘴边,一见面就会互相称赞,调节气氛,增加好感。而在我们中国,很多人还不善于赞美别人,好像一说赞美的话就显得虚伪,有拍马屁之嫌,或者一赞美别人就贬低了自己,成了“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真诚的赞美是沟通中的润滑剂,是对他人的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也只有具有宽广胸怀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心灵付出与别人分享。因此,赞美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个人修养和宽容的心灵体现。赞美犹如一盏灯,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然而,虽然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非一件易事。只有那些善于把握语言分寸和交际氛围的人,才会说出一番恰如其分的赞美之词,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满足。下面是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

1.在其背后赞美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部属,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部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说的话传给那个部属。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最有效果的了。你很欣赏某个人时,你可以把赞美他的话跟一个他熟悉的人讲,没过多久,你的溢美之词就会传到你想要赞美的人的耳朵里,他会心想“哦,他原来这么看我,这么欣赏我”从而对你产生好感,也会更加信任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越喜欢自己的人,我们也会越喜欢他。所以,得知别人的赞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赞美我们的人也产生好感。

2.从否定到肯定

很多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只是平铺直叙,效果有限。如果尝试采取从否定到肯定的赞美方法,也许效果会好得多。如一般的评价是“我佩服别人,也一样佩服你”。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则是“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

3.借别人之口

借助别人之口,间接地赞美别人是非常有效的赞美手段,它会使人相信,你是真心实意地、也是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可他、欣赏他。

在聚餐的时候,你碰到以前的同学,这位同学事业有成,春风得意,你要是说:“你现在这么有钱,身边肯定有不少女孩子吧。”这些话不但显得你没有内涵、势利,还可能引起误会,似乎你在暗示自己喜欢他。不妨这样说:“听说你刚开了一家公司,大家都说你能力强。祝贺你啊!”

你用别人的话来带出你的赞美和鼓励,这样不但能明确地传达你的意思,还能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赞美。

4.赞其得意之处

投其所好的赞美方式一般很适合于一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们大多看重自我形象,感觉良好。如果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给予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同样能起到影响他们态度的作用。

有位生性高傲的处长,一般生人很难接近,他生硬、冷漠的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推销员听说了他的脾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上一支烟说:“处长,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处长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痛快!”处长的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接下去谈正事,果然大见成效。

这位推销员的成功便得益于开头的那几句恭维话。这样,对方就不好意思对一个恭维、尊敬自己的人给冷遇、露难看了,自然会在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有一个人长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员,每当他去饭店或者到商店买东西,初次见到他的服务小姐们,都会对他说:“嗨!你长得真像××!”的确,无论是他的容貌还是气质都与那位演员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说某人很像名演员,是一种恭维之词,被称赞的人通常会很高兴,但他的反应却不同,听了服务小姐的奉承后,原本不喜欢开口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原来,他十分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容易给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著名演员在屏幕上所扮演的正是冷酷无情的角色。所以,如果说他酷似那位著名演员,这哪里是在赞美,分明是指出了他的缺点。所以,他并不以此为荣,反倒很是烦恼。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赞美恰到好处,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5.称赞别人不被人注意之处

常言道:“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大家总是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的一技之长,赞美其专长的人自然最多,所以你要还是再“锦上添花”就显得可有可无了。如果一个美女,天天都听别人夸她漂亮,自己心里总会觉得没趣。不如换个角度,更仔细地观察一下对方一些不被人注意,可他本人其实很在意的地方。

某局长喜欢开车,常常自己驾车行驶。一次局长司机小赵不慎在驾车过程中扭伤了腰,局长就让小赵坐车,他亲自驾车。当时正值车辆运行高峰,道路交通拥挤,但是局长的车开得非常好,稳而不慢。小赵这时开口称赞道:“局长,想不到您的车技这么好,在这样高峰的时候还能开这么快,比我这个专业司机棒多了!”这句由衷的赞美让局长非常高兴。

6.反其道而行

其实,在平时的嬉笑怒骂中,我们同样可以称赞别人,只不过这种表现方式比较特殊罢了,但是它的效果却能让人马上笑逐颜开。如果我们跟对方交情甚好,通过嬉笑怒骂来赞美是最好的。特别是男人之间,不拘小节、慷慨大方的赞美法最恰当不过了。

例如你的朋友得了嘉奖,你可以嬉皮笑脸地说:“这么大奖状分我一半好不好?”

“哎呀,既生我,何生你!”“你要再这么风光下去,我都没脸活下去了。”“哥们你真了不起,虽然比我还差了那么一点,哈哈。”“我得批评你了啊,你这么优秀,让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混啦?”

7.在众人面前赞美

人家说,批评要在私底下批评,而赞美却要在众人面前称赞,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十分欣赏和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让周围的人都不得不一起称赞他,满足他的荣誉感和虚荣心。

有几回,小楠在一群人面前不断称赞一位朋友的优点,使得这群人都渐渐喜欢起这位朋友。不久,这群人中有人对小楠说:“你老是在别人面前赞美他,他回过头来也称赞了你好多次哦!”的确,有时候称赞就是这样相互的。

如果你掌握了上述方法,相信赞美会给你的人际沟通一路开绿灯。

情景训练: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从身边找一个亲人或朋友,找到他身上的魅力,然后不着痕迹地进行赞美。要注意技巧。

Point 6 懂一点幽默,少几分沉默

幽默是调节气氛的润滑剂、缓冲剂。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说话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陌生的心灵变得更亲近,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感情,融洽气氛。以轻松的形式化解矛盾和尴尬。同时,幽默还表现出一种诙谐、一种才华、一种智慧,使人们能置身于轻松有趣又能领悟哲理的环境当中。因此,幽默成为大家共同追求和倡导的一种品质。

毕福剑与央视那些口音标准、英俊潇洒的男主持人相比,脸黑、搞怪、乡音重、嗓门大,显得有些“另类”。在担当“颐安杯”主持人大赛主持人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名选手被淘汰出局,她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这时老毕告诉她:不要忍着,哭出来吧,憋着容易把眼睛憋小,自己从小就刚强,有眼泪就憋着,所以就把眼睛憋小了。此话一出,全场沸腾。

刚说完这句话,现场就突然停电了。来电后,老毕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又把全场的观众逗乐了。他说:“来银川一说话,就把灯泡说憋了。”这话还没有落地,电又停了。等来电后,老毕又扔出了一个“幽默炸弹”:“不能再说了,全场的灯都憋了。”

老毕在节目中总能让观众“乐不可支”,这种幽默来自何处?老毕说,自己的幽默没有秘诀,说实话自然有内容。一方面他的话安慰了选手,另一方面活跃了气氛。临场幽默有如蜻蜓点水,毫不刻意,却能动人心弦,没有事先安排,却能随手拈来,这就是掌控全局的幽默境界。

销售员乔治口才甚好,而且反应敏捷,善于随机应变。一次,他正在推销他那些“折不断的”绘图T字尺:“看哪,这些绘图T字尺多么坚韧,任凭你怎么用都不会折断。”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乔治捏着一把绘图T字尺的两端使它弯曲起来。突然“啪”的一声,原本完好的T字尺顿时变成两截。机灵的乔治把它们高高地举了起来,对围观的人群大声说:“请仔细看看吧。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绘图T字尺内部的样子,咱们拆开看看,瞧它的质地有多好呵!”

幽默的人走到哪里就会将笑声带到哪里。由此看来,幽默可以妙语解颐,活跃气氛。幽默的作用可谓难以尽言。只要我们学会并且善用幽默,我们会发现幽默的力量真是无穷大。我们且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帮人在饭店吃饭。男男女女十几个人落座后便不停地聊天,只有一个人在点菜。点好了,征求大伙儿意见:“菜点好了,有没有要加的?”

这种情况一般是让服务员把点过的菜名儿报一遍。于是一位先生说:“服务员,报报。”

服务员看了他一眼,没动静。

“服务员,报一下!”那位男士有点儿急了。

服务员脸涨得通红,还是没动静。

“怎么着?让你报一下没听见?”那位男士真急了。

一位女士赶紧打圆场:“服务员,你就赶紧挨个儿报一下吧,啊。”

服务员嗫嚅着问:“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吗?”“噗!”边上一位刚喝的一大口茶全喷前边人身上了。十几个人笑成一团,可见这位服务员是个幽默高手,这样气氛就完全轻松了,大家也吃得不亦乐乎。

可见,诙谐语言可以使气氛得到改善,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周围人的关系更融洽。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少一点你死我活。可以说,幽默是空气清新剂,能缓解气氛,使交往更融洽、和谐。

卡罗尔·伯内特是美国著名的喜剧女演员。有一次,她乘出租车外出。到达目的地,她下车后不小心把大衣后摆挂在车门上了。粗心的司机一踩油门,把伯内特拽了好几个趔趄。

“实在对不起!”司机停下车后抱歉地问,“您没事吧?”“先生,”伯内特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我还得再给您付点车费?”

司机粗心大意,误把女演员拽出好几步,他在道歉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内疚和不安。女演员见自己并无大碍,就用幽默的话语大度地原谅了对方。她的幽默表现,不仅使对方紧张的心情有所释然,也使彼此之间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

在生活中,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出现紧张的气氛。这时,你就应该主动运用适当的幽默来表现你的热情和大方,使拘谨的气氛得以缓解,从而给对方留下美好的感觉。这是你和我都需要努力做好的一件事。

情景训练:试着在一次聊天中讲一两个笑话。

Point 7 调侃能给生活增添趣味

用过于严肃的态度生活,难免太沉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总是唉声叹气,生活必然一片灰暗。如果换一种心态,调侃一下生活,就会显得诙谐幽默,大度自然,每天都会很阳光、很光明,充满希望和快乐。会调侃的人懂得如何给生活添加佐料,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会泰然处之,即使心情郁闷,也能通过开玩笑的方式给别人传达某种信息,实质上这种人热爱生活,大智若愚,充满了人格魅力,现实生活中会得到众多朋友的喜爱,因此成功的机会自然比一般人多。

在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女人和男人。

“漂亮点吧,太惹眼。不漂亮吧,拿不出手。学问高了,没人敢娶。学问低了,没人要。活泼点吧,说招蜂引蝶。矜持点吧,说装腔作势。会打扮,说是妖精。不会打扮,说没女人味。自己挣钱吧,男人望而却步。男人养吧,说傍大款。生孩子,怕被老板炒鱿鱼。不生孩子,怕被老公炒鱿鱼。唉,这年月做女人真难,所以要对男人下手狠点。”

“帅点吧,太抢手。不帅吧,拿不出手。活泼点吧,说你太油。不出声吧,说你太闷。穿西装吧,说你太严肃。穿随便一点吧,说你乡巴佬。会挣钱吧,怕你包二奶。不挣钱吧,又怕孩子断奶。结婚吧,怕自己后悔。不结婚吧,怕她后悔。要个孩子吧,怕没钱养。不要孩子吧,怕老了没人养。这年头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男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

这是典型的调侃,如果上升为哲学问题去思辨,肯定能找出不少的漏洞。但调侃终归是调侃,有点道理、有点情趣,博人一笑,自己也想得开,就行了。

调侃无疑是一种情趣。善调侃的人一定豁达且幽默,雅致且可爱。

常在小区活动室玩牌的老王好久没来了。这次一来,牌友老孙就问:“老王啊,怎么这几天都没看见你啊?”

老王一脸的严肃,说:“别提了,我被‘双规’了!”

老孙吓一跳,问:“啊?怎么回事儿?贪污了?”

老王一笑,说:“哈哈,我儿子、儿媳妇找我谈话喽,宣布我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众人这才明白,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融洽。老王的幽默诙谐更是深入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景如果都能用较强的应变能力,发挥即兴口才调侃一下,闪烁敏锐的思维和智慧,则会增添不少趣味。

熊飞在路上偶然碰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女同学,女孩激动得手舞足蹈,这一情景被熊飞的女朋友看在眼里,心中难免生了疑惑。事后,女朋友就问他是不是以前跟那个女同学有什么关系,熊飞一脸无辜地解释说:“大人,小的冤枉啊!我素来都有惧内的优良传统,从来都是你指东我不敢指西,哪敢做出有违圣旨的事啊?再说我这种‘一不高,二不帅,外加一个空口袋’的人,她怎么会看上我呢?也就你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出于人道主义收留我,我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

熊飞这段调侃的话让女朋友高兴不已,拉着熊飞的耳朵说:“哼,叫你贫嘴!疼不疼?”

熊飞倒是很甜蜜,顺着就说:“痛并快乐着。这就叫执子之耳,与子偕老!”

熊飞急中生智,用诙谐的语言调侃自己,彻底地化险为夷,还赢得了女朋友的好感,两人关系更加亲密、和谐。所以说,严肃的事轻松表达,伤心的事玩笑表达,别人也会从你的调侃中感受到你深深的智慧。

一个才子苦恼地说:“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成为画家还是诗人。”“当然是画家。”

“为什么,你看过我的画?”

“没有,但是我读过你的诗!”

这么一句调侃,就巧妙地说出了自己观点,说者自无心,听者也可含混一笑就算过去,但事后却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真正水平啦。将调侃用在劝诫别人方面,使得规劝和提醒不再一板一眼,既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心,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候,“篡改”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让人乍听起来感觉熟悉,但是细听才发现意思不同,也会起到很好的调侃效果。一些经典名句、熟语、歌词、广告等,是这种借鉴式调侃的最佳原料,举例如下。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

→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没有用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手好牌愣没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结婚登记处。

→喝八宝粥、吃八宝饭,品八宝茶、睡八宝山。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适当调侃为平淡的语言和平淡的生活加入了调味品,使我们不再觉得时刻无聊。但调侃也不能过度,否则也会引发别人的怀疑,以为你是恶意拿人开涮,从而导致误会,那就不妙了。因此,调侃要看时间、地点、对象,说话要分轻重,这样才能避免调侃过度而引发不快,真正达到调侃一笑,增添趣味的目的。

情景训练:如果做不到恰到好处地调侃别人,先试着从调侃自己做起。

Point 8 吊足对方胃口的表达技巧

所谓吊胃口,换句话说就是“卖关子”,先故意提出一个使人容易产生迷惑或误会的结论,然后再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在听者心中引起波澜,这比平铺直叙更有效果。在说话时不妨“卖关子”,把握“引”而不发与“隐”而不发的语言特点,将对方的胃口吊足,使你的讲话有趣、生动。

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一样,贵在破陈出新。说话时,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妨“卖卖关子”,采用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话语,通过虚理实说、巧妙组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某部九连新任指导员发表就职演讲,他说:“世界上有些人对一些数字有偏爱,其实,‘9’也是一个很好的数字,它寓意深刻,含义丰富。‘9’含有圆满之意,‘9’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圆,好像桌子上的圆杯,‘9’的下半部分是一撇,形似杯中外溢的水,水满才会外溢,正好体现了我们九连岁岁丰收,事事圆满。”话音刚落,战士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样的开锣鼓,这位指导员却能巧奏出动人心弦的新鲜鼓点来。他不是郑重其事、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而是借九连“9”字的象形意义说开,引发听众广泛的联想,进而表达出自己美好的祝愿。巧妙把握“虚”与“实”的结合,既活跃了气氛,又融洽了情感,有“曲径通幽”之奇,“暗度陈仓”之妙。卖关子还能达到喻中有意,明理暗说的效果。从听众的心理角度来说,人们普遍反感一味的说教和尽讲大道理,这就要求演讲者注重语言处理的技巧。有些道理,不必直接说出来,演讲者可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从而使道理深入浅出,不言自明。

有一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南开大学做报告。在他讲到“每一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时,台下有人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绍棠对于这张纸条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的方法去回答,而是找到这位写纸条的女同学,说:“你把你的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女同学有些迷惑不解。

“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疮的照片。”

“我为什么要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啊?”

“长疮时你为什么不拍个照片呢?”刘绍棠追问一句。

“长疮时谁还拍照片啊,怪寒碜的。”女同学很轻松地回答。

“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照这样的相片贴在学生证上。我们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特殊原因的,是涉及许多方面问题的,应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我们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

这位女同学提的问题,说“刁”也够“刁”的,因为她针对刘绍棠的部分话语大做文章。如果照常理讲,就会陷入真实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辩论中去,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刘绍棠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跳出传统思维的怪圈,用“卖关子”的办法避免正面回答。他根据照片与本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可比性,先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自己预设的语言“圈套”中,然后就此展开说理,使道理犹如拨云见日般地显露出来。在对话中采用喻中有意、明理暗说的办法,刘绍棠确实高人一筹。

“卖关子”并非单纯地故弄玄虚,而是暗藏着开启智慧之门的“机关”。巧妙地运用这些“机关”,就会使讲话与众不同,效果迥然。一种意思,不是用平铺直叙的办法表现出来,而是采用语气或态度上的“否定”来表现,在语意跌宕中巧妙收拢,最终回归正面话题。这就是正话反说。要做到正话反说,说话者首先须在话柄中设置“机关”,然后出其不意地抖搂出来,使听众在惊诧中恍然大悟。

1947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在沙家店我军给胡部以狠狠的打击,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这时毛泽东并未显得很高兴,而是替胡宗南遗憾,带着同情的语气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哪样想,他就哪样办。”接着毛泽东扳着手指数道:“清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他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哄堂大笑),他们四大金刚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上有人喊:叫李日基)对了,叫李二吉(毛泽东故意把‘日’说成‘二’),这次没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啦!”

在庆祝胜利的演讲中,无论多少豪言壮语都不为过,而毛泽东却并非如此。他先隐藏住胜利的喜悦,采用同情的语气替胡宗南遗憾,让听众一愣神马上又心领神会。然后,毛泽东把李日基说成李二吉,造成口误,好像走入绝境。哪知他暗藏机关,巧妙地解释这种口误,从而在听众眼前展现出一片“桃源”。直至听完,大家才明白他说错话的真实用意。

情景训练:尝试对某人绕着弯子说一件有趣的事(事先要选好对象,对于“直筒子”性格的人要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RwFWVqRX9wKSe8vVDsrdSn9RmKJodkO7OMs5IM8hPddbad5oh3cxg0UDFyyBhL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