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金牛座——勤政务实清圣祖

作为土向星座的代表——金牛是最具有稳定性的,而金牛座最为让人乐道的就是他的勤劳和务实,这两点正是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在处理军国大政时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历史学家总结为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

金牛座的帝王

后晋高祖石敬瑭(公元892年4月20)

宋度宗赵禥(公元1240年5月2日)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磷质班(公元1326年5月1日)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年5月2日)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5月4日)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4月27日)

作为土向星座的代表——金牛是最具有稳定性的,而金牛座最为让人乐道的就是他的勤劳和务实。这两点正是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在处理军国大政时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历史学家总结为,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的5·4青年节,金牛座,难怪他具备这样的特征,可以说是其生来就有的。

发奋读书?终其一生

顺治十六年,康熙刚六岁,还是个皇子“小玄子”的时候,一天,他跟哥哥(七岁的皇二子福全)、兄弟(三岁的皇五子常宁)入宫给父亲顺治帝请安。顺治看着自己的这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就问了:“你们都说说,你们长大了有什么志向啊?”

常宁三岁,小毛孩还不明白什么叫“志向”呢,所以瞪着俩眼不知所云。

福全七岁虽然懂事儿了,但据说他生来就有残疾,可能因此有些自卑,于是就回答皇阿玛说:“我长大了‘愿为贤王’”——他就想当一个贤明的王爷(后来,十五岁不到的福全就被封为了和硕裕亲王)。

现在轮到玄烨表态了,玄烨把小胸脯一拔,铿锵有力地说:“等我长大了,我会‘效法皇父,黾勉尽力!’”可见,金牛座的康熙从小就立下了务实和勤奋的志愿。

不仅有志愿和理想,康熙也确实是这样勤奋去做的。他在幼年时就开始了苦读生活。

清朝前期的皇室,家法甚严,因为当时的皇帝明白,自己毕竟属于少数民族得了天下,自己本身的文化底子不厚,那些汉人从心里排斥,要想让接班人统治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那年代也不讲什么科学不科学,反正皇子生下来会说话就得看书了。谁让你是皇二代呢?跟现在不一样,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不学无术、开着豪车到处撞人去。那时候做皇二代可不容易。乾隆曾经在训诫教授皇子的师傅们说过这样的话:“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

所以,皇二代们打一会跑就有人专门教授怎么吃饭、怎么说话、怎么举手投足、怎么正襟危坐……这都是礼节,差一点都不成。读书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必须的!到了五岁不尿炕了,就不能在自己屋里随便看书了,要到正规的国家级培训机构——上书房去读书。这里是国立学校,学习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的那些教书师傅不是饱学之士就是理学大师,一个个才高十斗、学富六车!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么?那是一般民办学校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得比他们高上两斗一车。品行、德操都得五星,还得经过严格政审,根正苗红者才能进上书房教书。而且,学习纪律非常严格。

五岁的小玄烨就是这样,每天听到紫禁城神武门内城楼上的五更鼓响,就得赶紧爬起来,整理好衣杉赶到上书房上学。五更,凌晨三点到五点,咱们就取个中间值四点,天还没亮呢,“孩子们正长身体的时候,起这么早,不受罪么?”这是现代家长们的想法。当时,皇帝家长可不这么想,就要从小锻炼皇二代们辛勤吃苦。

其实,上书房师傅来的更早。等小玄烨到了上书房,就发现师傅早已经在那儿正襟危坐了。行过师徒之礼,就开始按照课程表进行本日的功课:诵读、写字、背诗文歌赋、听说经解惑。这套下来就到午时(11:00am)了。该开饭了,说吃了午饭(午膳),是不是应该午休一下,打个盹、散散步、消消食、玩两把斗地主什么的?那哪成啊!吃饭完也得给我接着学,继续读书!一直读到未时(15:00pm)。这时,给小玄烨来点“下午茶”,吃两块点心,这白天的文科课程就算学完了。紧接着开学武科课程——由侍卫教习骑马射箭、练习武艺。一方面,学一天了,锻炼一下身体;另一方面,不忘满族老传统,保持革命先烈刻苦彪悍的光荣传统、尚武风格。这几趟骑射练下来,天黑了。小玄烨这才能回宫吃饭。

有人可能说了:“这样的学习是所有皇二代共有的吧?不能说明小玄烨自己的勤奋吧?”

问的好!但小玄烨回宫之后并不休息,看个喜羊羊、玩玩游戏、打个植物大战僵尸什么的,人家没这样干。回去之后,仍然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历史记载,康熙“好学不倦,丙夜披阅,每至宵分!”晚上看书看到十二点,早晨四点来钟起床再去读书,您说这金牛座的皇帝勤奋不勤奋?以至于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都十分担心他会因读书累坏了身体(后来真就因读书累得多次吐血)。

难能可贵的是,康熙这种勤奋读书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并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六十年始终。即便是在“三藩之乱”之时,在康熙朝局势最艰难之时,在京师地震官民惊恐之时,在忙于日理万机之时,康熙帝仍然坚持不懈地攻读书籍。不仅坚持读书,他还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每天至少要写一千个毛笔字。这个习惯他也是自始至终,即使老年的康熙中了风了,脑血栓,右手不能写字了,他还坚持用左手写字、批阅奏折。

康熙在自己写的《庭训格言》中说:“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念。”这不正是金牛座的勤奋、务实、有毅力的精神之体现么?康熙这种坚持不懈地读书,日复一日的习字,也表明了金牛座的人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且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金牛座是一个认真而固执的星座,这在康熙读书学习上有深刻的体现。历史上的康熙“日所读书,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而且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凡事留意,纤悉无遗”;发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赶紧“询之左右”,并经过自己“反复探索,必心与理会,不使纤毫扞(音若‘汗’)格,实觉义理悦心”,这才罢休;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字不理解,他就要问,直到自己完全搞清楚为止:“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

勤政务实?不慕虚名

康熙皇帝不仅读书勤奋,在朝政方面更是历史上有了名的勤政皇帝。

康熙帝从康熙六年七月初七亲政那一天起,几乎是天天都要上朝——御门听政(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仍然是照常早朝。直到他去世之前,除了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这一点在古代这么多帝王君主中是不常见的。以至于,他的“勤”让那些王公大臣都受不了了——“哪有天天上班不休息的!是不是能跟领导商量商量,没双休好歹也给个单休啊?”

康熙二十三年,御史卫执蒲终于忍不住了,上书提出:能不能把“御门听政”由每天一次改为五天或两三天一次呢?这样以便“君臣之间政事余暇稍得休息”。

其实,蒲御史这个建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提出的要求有些过分,第一次砍价砍得太多了,超出康熙心理承受值,哪怕你砍个五天听政一天休息呢?这家伙一下子从天天不休息砍到一天工作五天休息。再碰上个具有固执的金牛座特点的皇上,能不挨骂么。当时,康熙就给了一通雷:“致治之道,务在精勤,励始图终,勿宜有间!”想带薪休假啊?三百年后都实现不了,现在啊,免谈,给否了。

另外,康熙的“勤政”还体现在其频繁的出巡活动。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几次。不然,怎么编出那么多的《康熙微服私访》的电视剧故事呢,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依据的。在《圣祖仁皇帝圣训》上,有专门的一个“省方”类目,记载着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所谓“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更是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周边更是频繁巡视。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真真是“放马爱着中原,爱着北国和江南”。

他为什么频频出巡呢?这是他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康熙曾说:“明朝末世,君臣之间互相猜忌隔膜,地方上的民生疾苦不能及时上达,以致最终失国。”所以,康熙出巡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考察官吏——“朕来各方巡行,是以检查地方官吏是否勤于政务以及他们是如何待吾臣民的。”这跟他孙子——天秤座“四爷”乾隆出巡大半是为了游玩是截然不同的。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

在康熙频繁的出巡中,也处处体现着金牛座的务实。他非常注意出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骚扰百姓。要求凡巡幸一切需用之物,皆从节俭。巡幸所需的人吃马喂的草豆食物,一律由各地衙门按照时价进行“政府购买”,绝不允许向老百姓摊派索要。更不允许地方文武大小官员跟随从出巡的官员攀亲扯故,以此名义送礼示好。要是不听,一经发现,无论馈送者还是收受者一律“以军法从事”。另外,也警告随行的这些大小官员和他们带的“助理”、“秘书”,胆敢有生事扰民者,一并从重治罪。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声明如有发现地方官私征,定行从重治罪。要求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生活,不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康熙对自己也严格要求,每次出巡都注意减少随从人员,轻装南下,巡视堤堰,沿途走哪儿睡哪儿,就地安营设寨搭帐篷,不专门建造行宫住地。务实的金牛皇帝自己说:“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从,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这和爱慕虚荣的天秤座乾隆每次出巡都带着三千多人、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艘船的庞大队伍有天壤之别。

由于康熙皇帝出巡时颁布了大量蠲免钱粮的务实政策,所以民间多有建立碑亭称颂的,这也说不好是老百姓自发的,还是当地官员变相鼓动的。康熙发现了这种势头后,担心各地仿效此举,以致劳损民力,下令停止建造。金牛座的人务实不慕虚名。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他南巡驻跸苏州府城内,正赶上他的生日“万寿节”。官员老百姓赶紧抓住机会,奏进了各种食物,Happy Birthday To康熙吧。但康熙说了:“(朕)因阅视河工,巡访风俗而来,非为诞辰也。”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过生日的。谢绝了礼物。

康熙巡视地方也不耽误工作。如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的时候,他规定奏章俱三日一送行在,他则当天批阅回复。有时内阁送来的时间晚了,他都要批阅到深夜。由此看见,康熙的“勤政”是一以贯之的。

以至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十一月,正为立储一事困扰的康熙,念及自己年岁年高,于是就宣布了一份“他日遗诏,备于此矣”的长篇诏书。在这篇诏书中,康熙以比较沉重的心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中自然也谈到了自己的“勤政”,他说:“帝王之治,必以敬天法祖为本。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夙夜兢兢,所以图久远也。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当二十年时,不敢逆计至三十。三十年时,不敢逆计至四十……天下和乐,四海乂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殚竭思虑,耗敝精力,殆非劳苦二字所能尽也……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朕从来莅事无论巨细,莫不慎之又慎。惟年既衰暮,祗惧五十七年忧勤惕励之心,隳(懈怠)于末路耳。”由此可见,具有坚持到底精神的金牛皇帝康熙决心把自己的“勤政”进行到底了。

不仅如此,康熙还经常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几乎是婆婆妈妈、唠唠叨叨(金牛座是有些罗嗦的)地对臣子、儿孙们讲述他的“勤政廉政”思想,提出“勤政、廉政、务实”的要求:“比来(近来)官员服用奢僭(超标),竞相效尤,其议禁之。”“与民休息,道在不扰。虚耗元气,则民生蹙(紧迫)矣。”为了勉励太子胤礽读书写字要勤奋,不许有一日闲逸偷懒,特赐名胤礽读书的学堂为“无逸斋”。

注重家庭?敬老爱妻

金牛座的人家庭观念较强,感情真诚专一,这一点在康熙身上体现显著。

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皇家子女无论嫡庶,一旦出生,就不能跟随亲母,要交给其他奶妈(乳母)抚养。怕皇子饿着,所以,一般皇子要有八位乳母。除此之外,还得有八个保姆。另外,还有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灯火上人、锅灶上人若干。总计服务人员四十多位。不过,人再多,世上也只有妈妈好。毕竟,小玄烨一出世就跟亲母分别了。娘俩见一面,都得等好几个月。即便是见面了,做母亲的也就是看看、抱抱、亲亲而已,不允许随意逗孩子欢笑。就是到孩子学说话了,母子见面,俩人也不允许多说话。等到玄烨长大了,再想找亲娘说话,找不到了,玄烨十岁,他的亲娘佟佳氏就没了——子欲“言”而亲不在了。

或许,康熙对亲娘的感情并没那么深,毕竟小孩子是跟随乳母长大的。后来,康熙皇帝回忆起自己与亲母之间的关系时很是感慨,他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出天花),令保姆护视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所谓,谁带孩子,孩子跟谁亲。在玄烨幼小的心灵中,乳母是他最亲爱的。带玄烨时间最长的乳母是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曹雪芹他爷爷)的妻子孙氏,对玄烨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玄烨登基后,就特授曹玺任肥差江宁织造,加封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后来,又让她的长子曹寅(曹雪芹他爹)子承父职。乃至,康熙南巡之时,就住在了江宁织造府内。跟老太太孙氏夫人见面的时候,指着孙氏亲切地对别人说:“此吾家老人也!”给了孙氏丰厚的赏赐。

但乳母毕竟是乳母,和玄烨毕竟有地位上的差别(怎么也属于奴才),平常侍候得谨慎小心,不敢随意言语,除了照顾生活之外,也不敢干涉玄烨的教育。说到底,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的玄烨是由奶奶就是孝庄太皇太后给真正拉扯大的。

孝庄,这个人物大家都特别熟悉。电视剧里叱咤清初的一位女强人。她与皇太极、多尔衮扯不清的爱情关系已成了清初电视剧的一大题材。“孝庄下嫁多尔衮”也成为清初四大谜案之一。历史上的孝庄也确实是清初的权威女子。丈夫皇太极逝世后,她就以皇太后的身份辅佐六岁的儿子顺治皇帝治理国政。当她察知佟佳氏身怀有孕,且怀孕时佟佳氏又有跟自己类似的吉祥征兆(估计讨老太太好,假造的),孝庄特别高兴,就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孩子生下来必是大福之人(生子必膺大福)”

等到玄烨出生后,孝庄对这个小孙孙疼爱有加,但是在教育方面非常严格。可以说康熙皇帝之所以品行能这么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跟孝庄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只要是玄烨的“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过。”有一点不合规矩的,就马上督促改过;玄烨不到五岁,孝庄就派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专门去教他满语;玄烨八岁登基后,孝庄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亲自呕心沥血地辅佐和培育他;玄烨十一岁母亲去世后,老太太就把他接到慈宁宫,一面照顾孙子的生活,一方面关心孙子的教育,可谓朝夕教诲。最难能可贵的是,孝庄辅佐孙子治理朝政,这确实是一种辅佐,她对康熙早期朝政的影响是间接的,多给予指导性的建议,而不是命令。待到康熙可以独立亲政后,孝庄自动退居后宫。这体现了孝庄非凡的智慧,也是孝庄的高风亮节。

感情是双向的,康熙对这位把自己从小拉扯大的老祖母也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康熙晚年曾深情回忆说:“念朕甫八岁,世祖章皇帝即宾天,十一岁慈和皇太后又崩逝……仰赖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至成立”,“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所以,祖孙二人的感情特别好。

康熙对奶奶也是非常的孝顺。一次,孝庄去五台山礼佛,康熙专门给准备了一乘八抬暖轿。可是,孝庄觉得轿夫抬着轿子往山上走,肯定非常困难,于是老太太体恤轿夫,坚持乘车上山。康熙拦不住,不敢违背祖母的意愿,但是暗中吩咐轿夫抬着空轿随车后行。结果往上一走,由于山路坎坷不平,乘车颠簸得厉害,差点没把老太太给颠晕了。孝庄后悔了,可也不好说,面露难色。这时,康熙赶紧让轿夫把轿子抬奶奶面前,让孝庄弃车换轿。孝庄看到孙子考虑如此周到,大为感动,抚着康熙的背赞叹道:“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无不恳到,实为大孝。”

康熙的这种孝行并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一个能够把一切进行到底的金牛,自然也会把人间最美好的孝行进行到底。康熙对祖母的孝行,充分体现在他三十多年“期尽孝养,朝夕事奉”的行动中。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朝臣们,曾经做过如下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州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些话虽说不乏颂扬之语,但却基本属实。

虽说,满族人一向注重礼节,尊老爱幼。晚辈每日向长辈请安,是一般八旗官宦人家的寻常礼,清宫内更是极为重视。不过对康熙来讲,向祖母请安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他曾无数次“亲诣慈宁(孝庄居住慈宁宫)问起居”,“承欢祗领徽音训”,“晨昏敬睹慈颜豫”。每次,康熙都是急切前往,欢快而归,“归路思维乐有余”,“不尽欢欣踊跃回”,恰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

在宫里,康熙向孝庄早晚请安。如果出去私访、巡狩呢?他回来总会给奶奶带点东西。比如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春,康熙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老祖母的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自己行围狩猎打了只野鸡,也赶紧派人恭进祖母;离京的日子里,康熙也没忘向老祖母请安,隔三差五,康熙就会亲自写封书信派人送回紫禁城向祖母请安,告知自己的情况;每次巡访回来,在路上一想马上就能见到久违的祖母了,心情便格外愉悦。有一次,为了使祖母高兴,他特意赶在“端阳节前一日回宫”,并为此赋诗一首:

满路榴花映玉舆,

栌烟香绕侍臣裾。

经时远道彤闱隔,

先向慈宁问起居。

可见,康熙十分珍视每次与祖母的聚首,这是他日理万机的生活中尽享亲情的时刻,对他的精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剂,因为,谁让康熙是家庭观念很强的金牛座呢!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八月,孝庄突然中风,右肢麻木,舌硬梗阻,言语不清。康熙当时正在外地呢,闻听此事,心急如焚,二话不说,马上昼夜兼程往北京赶。这段距离的起点是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终点是北京城,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80公里。孝庄是二十八日深夜突然中风的,康熙九月初一才接到奏报,排除二十九日一天的抢救时间,这奏报起码在路上走了一天多。可康熙日夜兼程、快马加鞭,什么时候赶到北京的呢?第二天(九月初二)中午。可见康熙多么着急吧。

进宫之后,看到奶奶“慈体已安,尚在服药”,这才稍稍松了口气。马上抢过药碗“亲侍进药,侍奉至夜半”,都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开始侍候病人,估计午饭、晚饭都是在祖母的病榻前吃的。接下来的十六天中,康熙更是时时探望祖母达三十次。由于医治及时,对症下药,孝庄的身体逐步恢复好转。

孝庄为了感谢神明的“助佑”,特命康熙在九月十八日这个“吉日”,前往白塔寺进香礼拜。也不知道这个“吉日”是谁看的,估计没有问问气象局。结果到了十八日当天,康熙正准备起驾呢,“咔嚓!”打了个炸雷,“哗……”瓢泼大雨如天河倒悬。近侍们一看,这雨大路滑的怎么走呢?“万岁,咱能不能等这雨停了再去呢?”金牛座的人固执啊,有时候做事态度过于严肃,当然不同意这个建议了,他说:“近因圣祖母偶尔违和,朕心深切忧虑。今已痊愈,甚为庆幸,何惮此一往,以慰慈颜乎!”说完毅然冒雨前往。康熙为了满足奶奶的心愿,为使奶奶能长保安康,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这冒雨而行对他来讲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十一月,孝庄又一次病倒了,这一回病情非常危重。康熙皇帝干脆就做陪护了,没黑没夜地守在奶奶的病榻旁边,衣不解带。他“遍检方书,亲调药饵”。每次祖母吃药前,他先“亲尝汤药”。为了祖母的病情,可谓是尽心尽力。孝庄睡着了,他就“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孝庄心疼孙儿,多次让他回宫休息一下,但金牛拧啊,就是不走,“惟恐圣祖母有所欲用而不能备,故凡坐卧所须以及饮食肴馔,无不备具”。

你看,这就是金牛座做事细心周到、很有计划性的一个体现。凡是他认为祖母需要的东西,全都给准备了,甚至一个“米粥”就准备了三十多种,什么大米粥、小米粥、二米粥、红豆粥……比现在那专门的粥铺还全活,任祖母挑选,爱哪种吃哪种。可无奈的是,孝庄因“病势渐增,实不思食”,看到孙儿准备了那么多,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想吃,就故意要一些觉得康熙没有准备的东西——“索未备之品”,没想到,要什么就有什么,没有康熙没准备到的——“不意随所欲用,一呼即至”。你说让人感动不感动?重病之中的孝庄不禁老泪纵横,颤抖着手抚摸着孙儿的肩背说:“因我老病,汝日夜焦劳,竭尽心思,诸凡服用以及饮食之类,无所不备。我实不思食,适所欲用,不过借此支吾,安慰汝心,谁知汝皆先令备在彼,如此竭诚体贴,肫肫恳至,孝之至也。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不仅如此,康熙在孝庄生病期间传谕内阁:“非紧要事勿得奏闻。”一般的国家大事儿大不过我奶奶的病。要么说金牛座的人,家庭观念很强,感情很真诚啊。为了让奶奶的病快些好起来,康熙不骑马,不乘轿,冒着寒风刺骨步行四站地到天坛以示诚心。怎么四站地呢?前门、珠市口、天桥、天坛北门,到了,正好四站地。坐快速公交一站到了。但那也不近,人家是皇上步行,别说让过去的皇上步行了,就今天你让现在的一些官员不坐车步行四站地试试,不容易着呢!

到了天坛,康熙他跪在地上,面对上苍,虔诚地恭读自己亲自撰写的祝文:“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康熙读祝文的时候,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滴泪成冰,使得在场的臣子无不落泪。三十四岁的康熙竟然乞求上苍,以减少他本人的寿命为交换,尽可能地延长孝庄的生命,足见他对祖母感情之深,依恋之至。

可惜,康熙的诚意还是没有挽回祖母的生命,一个月后,孝庄与世长辞。康熙痛不欲生,一连十余日,他是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以至吐血昏迷。康熙违背清朝后丧皇帝例不割辫的祖制,为祖母毅然割辫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康熙都不忍路过慈宁宫。

康熙对祖母的这种真挚深厚的感情,给法国传教士白晋留下了极深刻印象。他在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正因为唯有太皇太后曾对他有养育之恩,所以皇帝对她在一切方面的体贴、顺从,也达到了使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孝庄死后)整整三年中,皇帝不仅节制自己,而且还禁止王公贵族的各种娱乐”。“同时,他还每年多次去远处的陵墓,悼念太皇太后,以他的种种孝敬使死者感到欣慰。三年丧服期满后,皇帝还是继续这样做,直至今天,还听说当他路过太皇太后在世住过的宫室时,还会禁不住流下眼泪。”而跟随康熙记录其起居注官则这么评价康熙:“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金牛座的男人疼女人

对于金牛座,尤其是金牛座的男人来说,他的家庭观念比较重还体现在他是一位好老公。金牛座的男人疼女人啊。

康熙四年(公元1666年)九月初八,11岁的康熙娶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老婆。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娶的这个老婆就比康熙大三……三个月,反正抱不了金砖也能抱银砖。总之,找了一位姐姐做老婆。谁啊?就是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结婚当天,就被册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满族皇后。结婚之后,小夫妻二人感情特好。一个是小伙伴,一个是夫妻,多重关系,友谊与爱情齐飞,亲情共枕头一色,关系特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15岁就给康熙生了个儿子,但是没养活住,三年后死了;后来又给康熙生了个儿子,就是康熙朝著名的皇太子胤礽。但生产的时候,这位康熙最宠爱的女人因为难产死了。康熙极为悲痛,他在伤痛之余,为亡妻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咱们可以列举一下:

第一,下令辍朝五日!都别办公了,给我老婆致哀;

第二,皇后停丧期间,康熙几乎每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

第三,康熙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生怕老婆睡着不舒服;

第四,康熙亲自把皇后送到了巩华城。还亲自撰写了大行皇后册文,满篇的溢美之词体现了对爱妻的眷恋之情。

第五,皇后死了,得有谥号,康熙就给了一个“仁孝皇后”,又仁又孝,这个谥号,清一代独一无二。咱们都知道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的,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又别出心裁的弄了个“仁”呢?仁字好啊,谥法上说:续义奉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理则万事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待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利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所以,康熙自己的谥号就是“仁皇帝”,他的功绩不仅被他的后代所称颂,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称颂,他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足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第六,说人走了就完了么?没有,金牛座的人就是这么固执,对爱情特别专一。说专一他怎么还那么多老婆。这是有帝王特色的金牛座,这个没办法。但还是对他的最爱特别的专一。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七个月,康熙去巩华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巩华城7次;到这年的大年三十,康熙皇帝不愿意在皇宫过年,夹着饺子、盖帘儿仍然到了巩华成,去陪伴嫡妻去了。把已经立成皇后的钮祜禄氏扔一边了。

第七,老婆走了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四年六月,在皇后去世一周年之际,康熙决定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并选在了夭折的大儿子的生日那天,把这一岁半的二儿子胤礽册立为皇太子。胤礽成为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礼的皇太子。正是因为康熙十分喜爱赫舍里氏,所以他一直很溺爱两个人的结晶这位皇太子胤礽。其实,康熙不仅爱胤礽,对自己的其他那些儿女也倾注了较大的热情。因为金牛座的人会把家庭天地作为寄托自己幸福和安居乐业生活的可靠圣殿。金牛座的人爱孩子胜过一切,并对他们寄予厚望。

所以,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教育更是望子成龙似的。他对子女教育的方式很多,尤其注重言传身教,让他们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另外,最终要的教育方法还是学校教育。前面我们讲过,清朝时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在“上书房”,胤礽上学之后,康熙专门赐这个地方一个名字叫“无逸斋”。康熙请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做他的师傅,“又命熊赐履授以性理诸书”。等到胤礽13岁,依照明代教育东宫的做法,正式让太子出阁读书。出阁后,康熙对胤礽的学习要求更加严格,就跟自己小时候上学一样,从早学到晚,自己时不时地还来转悠转悠、督促督促。

胤礽本身就聪明,再经父皇、师傅们精心调教指点,那就了不得了。他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仪表堂堂,着实惹人喜爱。康熙越瞅儿子越高兴,就特在畅春园之西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每次出行狩猎、巡游,康熙总要把他带在身边,形影相随。康熙爱读书,就是在出行的路上,他也依然手不释卷。每当他读到经史子集之中关系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裨益身心的地方之时,都要认真仔细地讲解给太子听,非常耐心地引据典,讲解其本意和微言大义,直到聪明的太子透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为止。

可以说,太子胤礽在十三岁以前,都是在皇阿玛的身边度过的。康熙亲自做太子的文化老师、模范榜样,身体力行地对这个儿子讲读和实践着儒家学说,亲自向他传授儒家典。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对身边的大臣说过,朕每天必定要做的两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一、早晨向太皇太后(孝庄)问安;二是召见太子,亲自为太子讲书。康熙把太子跟祖母相提并论,足见对胤礽的关爱。而皇帝在日理万机之余,还要坚持亲自为皇太子启蒙读书、教授文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似乎也是仅此一例。

可惜的是随着太子年纪增大,身边的大臣越围越多,逐渐结党营私,胤礽也仗着皇阿玛的宠爱,生活奢侈放荡,暴戾专横。但即便如此,不管胤礽做出多可恶的事,康熙都会看在孝诚仁皇后的份上,对胤礽一再忍让。以至于,弄得这个胤礽皇二代作风越来越严重。最后,不断觊觎皇位,康熙皇帝忍无可忍,这才下旨废掉了太子。而这次废太子的导火索恰恰是金牛座皇帝最不能容忍的没有家庭观念。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八月,康熙带着皇太子胤礽、皇长子多罗直郡王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等八个儿子往西巡行围。结果还没到目的地呢,十八阿哥胤衸就突发疾病死在路上了。儿子死了,康熙自然非常悲痛,众皇子也很伤心。但唯独皇太子胤礽面对变故,丝毫看不出一点伤心,显出了对亲兄弟“毫无友爱之意”。这样家庭观念很重的康熙极为不满,对胤礽深加指责,顺带着把其他皇子也大骂一顿。这就是金牛,平时温文尔雅,你别惹恼他,一旦受到触怒,他会变得令人望而生畏。

这位服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预备役的皇太子,本来就越当心里越没底,今天这再一被骂,心里更含糊了,他不明白皇阿玛到底在想什么,以后对自己还会不会有所举动呢?这家伙越想心里越没底,他就琢磨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皇阿玛现在有何打算呢?这么聪明的皇太子今天脑袋被骂积水了,晚上偷偷跑到康熙皇帝的寝帐外窥视康熙,这可是侵犯皇帝的隐私权,是皇家大忌。康熙把前后事情联系起来,越想越生气,回京之后,就把胤礽这位皇太子给炒鱿鱼了。废皇太子时,康熙哭骂太子“生而克母”,并于当晚梦到已去世三十四年的皇后。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赫舍里氏难以忘却的爱恋和想念。

皇太子这么一被废,皇长子多罗直郡王胤禔高兴了。胤禔早就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了,他恨自己的娘。恨娘干什么?谁让你不是皇后了。本来我是大儿子,论资排辈,这皇位继承候选人第一个就得选到我头上。可惜,你不是皇后,我不是嫡子是庶出,人家皇位传承要传给嫡长子,结果就轮到老二胤礽了。我足足等了四十年啊,容易吗,终于等到了胤礽下马。这下嫡子没了,那不就得从头排了么?我是大儿子,这下有绝对优势了!胤禔没乐疯了,可谓得意忘形。但他还不放心,认为只要胤礽还在,他就有可能还会咸鱼大翻身,必须帮打落水狗,把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有时候人在对某件事特别执著的时候,就容易脑积水。太子胤礽是这样,胤禔也是这样。他居然主动跑到康熙面前说:“我知道皇阿玛不杀胤礽是碍着做父亲的身份,所谓虎毒不食子,您怎么能落一个杀儿子的罪名呢?孩儿我愿意替父背这个罪名,杀死胤礽!”你说这胤禔是不是鬼迷心窍。他就不想想,这一次的导火索是什么?不就是因为家庭观念很重的金牛座皇帝康熙看到胤礽对兄弟的死漠不关心吗?不关心兄弟生死,康熙都如此气愤。何况你屁颠屁颠跑来说想帮父亲杀掉自己的兄弟呢?这回,不常发脾气的金牛又大怒了,直接把胤禔交刑部看管了。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擂”,这时又有人揭发胤禔老在家“扎小人儿”,小人儿身上都写着胤礽的名字。什么!康熙闻听龙颜大怒,我说胤礽怎么脑积水了?闹了半天是你胤禔干的好事儿!你居然敢行巫蛊之术、厌胜之法诅咒太子!这还了得!数罪并罚,判皇长子胤禔一个终身监禁、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为这件事儿,康熙对孩子胤礽的气也没那么大了,也觉得这孩子不容易,更考虑政治上的一些因素。于是召集众大臣,拿自己的至亲孝庄太皇太后说事儿,说:“朕昨天晚上做梦,梦到了太皇太后,他老人家对朕废太子的事很不高兴。另外,胤礽做出那么多不端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被诅咒的,有病了。现在,胤礽的病明显好转了。朕的意思……啊……你们明白吧!”康熙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又下诏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了。

不过,再次得了太子之位的胤礽仍然不思悔改,甚至阴谋策划逼宫。最终,康熙忍无可忍,二废太子,将其圈禁。也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但并没有威胁他的性命安全,这也算是金牛重视家庭的完整,对孩子有惜恋之情吧。

隐忍坚毅?计划周全

金牛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平稳、有毅力和耐力。所以,金牛的隐忍造就了这个幼年就登上皇帝之位的皇帝。

有人说,康雍乾三朝,祖子孙三代,这皇帝即位各有特色。乾隆即位正正好,小伙子二十多岁,也成人了,也不算老,又能治国,又能玩;雍正即位太晚了,没时间玩了,处理烂摊子都处理不完;康熙呢,是即位太早了,不能玩。

康熙即位之时,清政权刚刚开始,他爹顺治是第一个入关的皇帝,国家百废待兴。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个死的死,被害的被害,就剩下鳌拜独揽大权。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把康熙帝放在眼里。小屁孩能懂个啥!老欺负康熙,朝中大事全是他说了算,党羽遍布朝廷内外。

对这样的权臣,历来君主是最为忌惮的。再加上康熙年岁越来越大了,都能够亲政了,面前放着这么大一块绊脚石,康熙能舒服么?看着鳌拜势力一天比一天强,作为康熙有着金牛座特有的自卫本能。现在就得要收回皇权,真正亲政。要想收回皇权,就得除掉鳌拜。但鳌拜现在党羽众多,稍有不甚,不仅除不了他,反倒容易逼得狗急跳墙。怎么办?哎,现在金牛座的平稳、耐心的特点就出来了。康熙忍着,以退为进,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寻找适当时机铲除鳌拜。

康熙忍耐到什么程度呢?鳌拜诬告苏克萨哈,康熙明知道苏克萨哈冤枉,但还是按照鳌拜的意思把苏克萨哈给杀了。但是忍耐并不等于无能啊,我们金牛座的人,性格比较平稳,很少发脾气。不过,一旦发作则非同小可啊。再说了,金牛座的人向来做事是要有计划性的。

首先,先制定一个大的战略,那就是“擒贼擒王”,直接进行“斩首行动”。

战略制定好了,紧接着就是制定战术。鳌拜,大清头一员上将,天下第一巴图鲁(勇士),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怎么擒拿?

先要“慢敌”。小康熙就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天天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轻蔑的一笑,还以为是康熙年少,沉迷嬉乐,小孩子做游戏呢。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对敌“泄力”。康熙八年(公元1669)五月,康熙认为清除鳌拜的时机到来。于是,他先把鳌拜的亲信打发到各地任职、公干。清除了鳌拜的左膀右臂。用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

巧施“连环计”。这时,计划周全的金牛座康熙皇帝已经布下六道连环计策。

一道连环: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联同“爱新觉罗家族、赫舍里氏家族、钮钴禄氏家族”,三大家族合并,共同对付鳌拜。

二道连环:把索尼之子索额图调到身边任侍卫。当鳌拜进宫那天,让索额图在门外站岗,缴下鳌拜的武器。

三道连环:事先把鳌拜所坐的椅子右上角的腿给锯断,然后简单再给粘合,保证平常放那儿看不出来腿坏,等鳌拜面圣之时,身子只要朝康熙那边(左边)一倾斜,这折了的腿就用不上力,椅子就稳。要是往右边一侧身子,椅子必倒无疑。怎么让鳌拜向右靠呢?这就是第四道连环的布置了。

四道连环:当天,让十几个布库少年里的“黑带”高手,最厉害的俩,一个在椅子后面服侍,一个端盘子给鳌拜送茶。这茶杯可是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多时辰的杯子,滚烫无比。

五道连环:选择武英殿作为实施计划的场所,因为这里宽敞,好打,好跑(打不过了,就开溜)。

六道连环:把训练好的十几名布库少年藏在武英殿内,听候吩咐。

把这些都安排好了,康熙还不忘阵前动员一番。他把这些布库少年都叫来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朕问你们,你们是怕我,还是怕鳌拜?”这群毛孩子有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鳌拜是谁,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齐声回答:“我们怕皇帝!”这下康熙放心了。

金牛座皇帝终于发威了。这天,鳌拜接到圣旨,皇帝要在武英殿召见他。鳌拜一听武英殿,根本没多想。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小皇帝老是在武英殿跟一帮子毛孩子练摔跤,自己也在那里被召见过多次。所以,鳌拜换上朝服进宫就来到武英殿。

刚走到门口,索额图过来了:“鳌太师,最近安检呢,您这兵器最好别往里带。”鳌拜也没在意,就把兵器解下来交给了索额图。然后,迈步走进武英殿。一看康熙就坐在正座之上。鳌拜假意见礼,一般见个半礼,皇帝就说免了。这次也一样,康熙说:“免礼平身,赐座!”“谢万岁!”鳌拜看都没看习惯性的一屁股坐在了那个改装椅上,身体左侧向着皇帝。他没在意椅子后面早已经站着一位布库少年。

这时,另一位布库少年穿着太监衣服给鳌拜端来香茶,茶杯刚在滚烫的水里拿出来。鳌拜不知道啊,伸手去接,真是接了个烫手的山芋。拿着,烫手。扔了,摔在皇帝面前为大不敬。他本能的身子就往皇帝相反的方向(右边)一靠。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椅子后面的布库少年用力一推椅子,“咔嚓!”一声,椅子腿终于折了。鳌拜冷不防,整个身子连同茶杯都摔在了地上。

布库少年大喊:“快来救鳌少保啊!”这是总攻信号,什么“救”啊,就是“抓”呀!早就埋伏好的那些布库少年“嗡”的一下一拥而上,压在了鳌拜身上。康熙皇帝就这样留下了一段“智擒鳌拜”的佳话。

这正是:

康熙皇帝是金牛,勤奋踏实有奇谋。

重视亲情好老头,千古明君美名留。 gOAACkDo56r0Lwj+jfmEInjB7+qIZ4M7237mJLDPMF5DGasFd+0ZJLCLN1DQdG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