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禅心·生活

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地方可以住下来,冬天可以暖和,三餐饭能吃饱,简单到仅此而已。但是很多人还是感到不快乐,衣服要穿名牌;有房子住还不够,要住别墅;别墅一栋还不够,还要天南地北到处都有。

大家知道吗?当你真正有一个家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他的房子都是多余的。实际上我们拥有的越多,心就被瓜分得越支离破碎。

简单地生活,就是用减法减去生活当中繁多的事情,减去生命的重负,学会用简单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事。问题可以复杂,但是我们的心态要简单,不要纠结挂碍。

想想看,挂碍的事情那么多,还能快乐得起来吗?就像我们到某个地方去吃饭,有时候路上就要耽误两三个小时,你说这一天有几个两三个小时?所以我经常就在饭店里面叫一碗面条,很简单地把肚子填饱。佛教说“饿是一种病”,通过饮食把它填饱,把这个病治掉。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折腾那么多无谓的东西?因为这样,很多事就生出来了,堵车就抱怨,约了某某到时间还没到,心里就开始着急。本来吃饭是很开心的事情,而因为路上的烦恼,快乐就没了。

我们要通过禅修去转变,让自己的心跟自己的工作、生活、身体时刻处于和谐的状态。就像慧文师父刚才带领大家去出坡,这么冷的天气,手脚冻得僵硬,一到室外就不舒服,可能有人就会抱怨和排斥,这就是我们内在烦恼的起因。如果这件事非做不可,而且无法逃避的时候,我经常教大家用一种方法,就是接受它,你能接受,就能走出消极的情绪。

实际上生活当中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情愿的,排斥和抱怨只能增加不良的情绪。反过来讲,你可以把烦恼变成快乐,把黑暗变成光明,把染污变成清净,完全就在你的一念之间。佛教讲六道轮回,六道中间是一个心,你起哪一个心就会跟哪一道相呼应。所以一念可以上天,一念也会让你入地。

大家想想看自己是不是经常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一生当中就会经历无数轮回,或者今天很快乐在天道,明天愤怒就在修罗道。你贪婪、憎恨、愚昧的时候,就处于下三道;当你清净、宽容、喜悦的时候就在上三道。

什么叫修行?就是时刻地把握自己的念头,时刻把握自己情绪的变化。轻的东西往上升,重的东西往下沉。轻安、喜悦、光明、清净,这些就是轻的、愉悦的东西;憎恨、恐惧、愚昧之类的东西在我们心中就很沉重。修行就是往轻的方面去努力。你们看股票上涨的时候弧线往上扬,往下坠的时候你的钱就赔掉了,心也沉重了。

成功总是跟正面的东西相呼应;而失败总是跟负面的东西相呼应。既然知道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就应该好好地把握那个念头。

心想事成不是天降的恩赐,而是由自己内心良善的念头发散到言行举止,于是积累善缘,最终成就的。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追求幸福人生的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内在的不足。”每天都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觉察,最后超越自己。

如果内心达不到自己善的期待,做事真的就会举步维艰。因为你的内心是负面的,那正面的人就不愿意跟你来往,而和负面的人相处,只会把你拖下水,久而久之你整个身心也会变成负面的。你想想,如果你泡在染缸里面能不黑不臭吗?

如果想让自己升华,就要把火焰点燃起来。

阿赖耶识

——万法的种子,都藏在你的心间

大家每天早上要念《日颂警策文》,让你们的家人也和你一起去念,尽可能地鼓励更多的人一起来接受这样的思想。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让他们种下种子,等到种子开花结果的时候,就会产生无数个种子,那个种子又会不断地种到别人的心中。

一棵树和一片树林产生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心中有爱就不要吝啬,尽自己的能力把爱种到别人的心里去。那样我们就能改变一个团体,改变一群人,甚至改变一个世界,同时也会有无尽的福缘会反馈到自己的身上来。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和“付出”,要学会把爱传播给别人,我们要做光明和爱的传播使者。

唯识讲“种子生现行”。第八阿赖耶识就像一个大仓库,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里面,当种子碰到外缘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结果。别人骂你,你会愤怒,就是你内在的干柴刚好被点燃了。人家骂你是个穷光蛋,你肯定很不高兴;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别人骂你还会生气吗?情绪所以被别人的一两句话点燃,就说明你很在乎这件事情,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

内心不够丰足,就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当一个人内心贫穷的时候,就会极力地想依赖外在的东西去包装自己,穿好的品牌,开好的车,住好的别墅,不断地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而那些真正富有的人,简简单单的生活就觉得是最快乐的,不在乎穿什么样的衣服,也不在乎怎么打扮自己。

外表很粗暴的人,内心都很脆弱;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人,内心往往却很强韧——我就是这种人,什么风都吹不倒我。所以要快乐,首先要修正内心。禅,就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让内心丰足。心念一改变,所有的状态都会改变。觉察真的很重要,内心有烦恼的时候,如果你反思自己、觉察自己,就会发现烦恼跑得无影无踪了。

去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我到西安法门寺,从三门殿去舍利塔,要走很长时间。那天的温度是三十多度,地上的水泥板被烤得非常烫,旁边没有树,我也没戴帽子,因为是光头,感觉头皮都要被烤焦了。当我觉察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转变心态,去感受阳光照耀身心的感觉呢?学会去接纳它。我一接纳,排斥和抵触的心就没了,身心有着一种沐浴在大光明中的喜悦。

我为什么不能把太阳下的行走当做日光浴呢?还有一些人跑去桑拿,花钱感受被蒸烤的滋味。人就是这样,花钱去蒸,即使那个环境再让你不舒服,你还是很高兴地去接受它,反而不能接受大自然免费的恩赐。

真的,一念的转变就有天壤之别。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只要你的心田里没有那个种子,别人就没办法把你点燃。所以我们要反思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所以佛教讲,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你眼前所展现的就是什么样的。大家记住这句话——“眼前的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反射。”

我一个金华的朋友,企业做得很大,他任命总经理全权负责,自己天天去爬山、钓鱼,还到寺院里面去住上一段时间。人对快乐的诠释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回到自然当中是最快乐的、有的人通过刺激的音乐、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以获取快乐,这都是内心当中的念头在左右着我们。

如果我们对内心不足的一面没有产生警觉的时候,那接下来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坎坷。你想得到幸福,却总是擦肩而过;你想事业成功,却总是不断地遭遇挫折。这不能怪别人,不能怪这个国家,也不能怪这个世界,要怪只有怪自己,怪自己内心的那个世界。

佛教在这方面讲的很透彻,“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要碰到结果的时候才会害怕。而菩萨知道这个因会产生什么结果,那么在因地,菩萨就会警觉自己,既然想吃西瓜就种西瓜,想吃南瓜就种南瓜。这个因你种得正确,果自然而然地就会达成。

菩萨戒就是修举心动念,每个心念起来,都会去审查它。大家到这里来禅修,是有福报的。幸福人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不是上帝给我们的,更不是佛陀给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规划自己,规划的前提,就是在内心中种下你的愿望。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是必然的。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念头,把因调整过来,接下来所有的果就能实现。当你内心不改变的时候,你永远得不到那个结果。

中国有句俗话“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善念和积极向上的心。人生当中就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各种各样的诱惑,人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做出抉择。不能自我掌控,就是因为方向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要让自己有一颗非常宁静的心,告诉自己想要什么。

大家以后每天要坚持禅修,你跟别人谈话、坐公交车、写文章,任何时候都要专注一境。你的思想跟身体一定要走在一起。告诉自己身心要放松,用一种喜悦的心面对每一天。要把对生活的排斥转变成积极的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大家回去以后要把《日诵警策文》背下来,每天早上洗完脸以后大声地念给自己听,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开始新的一天。还有就是每天做十件善事,给别人一个微笑,给别人一句赞美。以前在家里从来不拖地板的,回去以后给家里拖拖地;从来不进厨房的,现在也进去尝试一下,即使做得再难吃也告诉对方:虽然不好吃,你也赞美我一句好吗?

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快乐,要自己去寻找。你没有这颗心的时候,在生活当中就很难找到快乐。看到绿树觉得它很美,看到枯树一样会觉得它有意境。有一个画家专画“残荷”,残荷就是荷花被霜打了以后枯萎的样子,他觉得这是一种美。

所以,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发现的心。

和谐的生活,诗意的栖居

——养生的智慧

实际上,我们学佛、培福、做功德,都不是为了别人。别人的杯子里面没有水了,你去给他满上,看起来是他得到了服务,而实际上得到福报的,还是你自己。他给你一个机会倒开水,你反而应该感激对方,因为他给了你一个培养福德的机会。当你的思维这样转换以后,你的生活就会快乐起来。

快乐很简单,不需要很多物质的东西来培植,只要心念一转,快乐马上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很多年轻人总是觉得物质能够使人快乐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能买一个朝思暮想的昂贵的包,或者一辆体面的车,这就是快乐。但是真正得到这些以后,就会发现,总是有人比自己更加富贵,这个时候,烦恼又生起了。所以,依赖于物质而获得的快乐是不究竟的。

在座的各位都比较年长,见识、经历都比较丰富。很多老年人会跟我分享说,他们总是觉得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身体不灵便、出行不自由,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中去,因此感到非常失落。觉得在三四十年以前,大家一起劳作、一起流汗、一起唱歌的时候,要快乐得多,简单得多。这是我所赞同的,简单就是快乐,自然就是快乐。

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做列维·斯特劳斯,他活到百岁,直到最近才去世。他致力于以解构的方式来创新地研究文学与哲学,人们视他为现代哲学中创新的先锋。但是这位先锋在晚年的时候表示,他认为现代城市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他了,他宁愿呆在五十年以前而不是现在。

从种种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物质还是名誉,都无法给人带来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源于你的内心,而物质与声名最多只是暂时地使你的皮肉得到满足。皮肉的满足与心灵的感受相差很远,依仗于前者而希求快乐的人,只能说是隔靴搔痒。

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痛苦?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怀,总是想着我是主体,而别人都是客体,如果别人做了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就会马上怒发冲冠。痛苦、愤怒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自己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跳出你自己的身体来观想一下,“我”和路上所有行走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大的差别。我就是众生中的一个,普通的一个,那么为什么总是认为自己的见解和需求最重要呢?这实在是非常虚妄的。

为什么出家师父的烦恼比较少?因为他们所过的是丛林式的、清心寡欲的僧伽生活。当你的要求比较少,对自己的关注没有那么多,生活简单,随顺自然的时候,烦恼、痛苦、挂碍自然就比较少,快乐就会比较多了。

《晋语》有“叔向贺贫”的故事。韩宣子是白衣卿相,虽然有卿相的名义,却没有卿相的富贵。但是叔向却以栾武子的故事告诫他说,德行的积累比财富的积累要重要得多。德行的积累可以福被子孙,财富的挥霍却会导致家族的败亡。这实在是很有道理。

从古至今,那些富可敌国的家族,除了一些骂名,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那些有福德的家族,却能够绵延至今,受人敬仰。有德行的家族,注重的是内修,他们修证自己,却从来不要求别人;而很多的富人,有很多的仆人、美器供他们使唤、使用,他们注重自己的享受,而不注重积累福德,违反了自然的法则,违反了人们的意愿,自然不能够久长。他们索取而不付出,盘剥而不关心他人,试问他们怎么能够得到福报呢?

《庄子·养生主》中提出的养生法门,就是要依循自然规律行事,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杀牛的屠户,刚开始杀牛的时候并不清楚牛身上经脉的走向,刀子常常不到一个月就坏了;但是渐渐的,他明白了牛的身体构造,所用的刀越用越锋利,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应当追寻的,不是物质,而是自然,是简单的生活。

——讲于嘉兴精严讲寺 uelIKlBSaHJcs3Y7K5Y5DgDZLccLXXIMM3de4SMSMD6L+0/2ZSgBGpLd/74kHZ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