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你能想到吗?归根结底,无论你身处何方,你就在那里。无论你最终做了什么,你最终做的就是什么。无论你此时在想什么,你此刻想的就是什么。无论何事发生在你身上,它已然发生。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换句话说,“此刻该当如何?”

无论你喜不喜欢,我们真正需要认真应对的唯有当下。然而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都太过随意,就好像在这个瞬间忘了我们当下在此处——我们已经到达的地方,忘了我们身在当下。在每一刻中,我们都发现自己身处此处当下的交汇点。但是当遗忘的阴云使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时,就在这一刻,我们迷失了。“当下应该如何”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此处我说的迷失,指的是我们暂时迷失自我,不能发掘自己的全部潜能。相反,我们会机械地视物、思考和做事。在这些时刻,我们迷失了自我心中最深层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深层的东西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学习和成长。一不小心,这些遮蔽时刻的阴云就会不断蔓延,直至笼罩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刻。

无论我们所在何处何时,要想真正感受我们的所在,我们就必须停下来,停留时间足够长,以便让当下进入我们的意识,以便切实感受当下,全面审视它,用意识捕捉它,并借以更好地认识它、理解它。只有那时我们才能接受我们生命中当下的真相,从中获益,然后继续前进。然而现实正相反,我们似乎总对过去念念不忘,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或者沉浸在对还不曾到来的未来的幻想中。我们找寻另一种所在,希望身处那里时一切都会更好,我们会更快乐,希望一切更如我们所愿,或者希望事情会一如往常。多数时候,即使我们对这种内在紧张状态有所意识,我们感受到的也充其量不过是冰山一角。而且,就连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如何应对人生,我们的行为或者更玄一点——我们的思想对我们所见及不见的事物、对我们所做和未做的事情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也只是了解了一星半点而已。

比如,我们往往会在无意识中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在某个特定时间中产生的观点和想法,就是“外在”世界和我们的“内在”世界的真实反映。然而大多数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为这种错误的未加验证的臆断、为几乎是有意忽略当下的丰富性而付出了高昂代价。这种负面影响在悄无声息中不断累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对此要么无知无觉,要么束手无策。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完全把握我们的现状,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相反,我们会沉浸在自己的个人臆想中,以为自己已经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所往何处,知道何事正在发生,而实际上却深陷在个人想法、梦幻和各种冲动中。这些想法、梦幻和冲动大多关乎过去和未来,关乎我们的欲望和偏好,关乎我们的所惧和不喜,所有这些不断旋转,使我们迷失了方向,迷失在此处当下。

你手头的这本书讲的是如何从这种幻梦中清醒,这种幻梦往往会演变成梦魇,甚至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幻梦中。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不觉”,或曰“不悟”。知道自己的不觉,就是所谓的“开悟”。要想从这种幻梦中觉醒,你要做的是冥想,是系统地培养清明心境和对当下的觉醒意识。这种觉醒与我们所称的“智慧”相伴相生,而所谓智慧,就是更深刻地洞见因和果,洞见万事万物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我们才不会深陷在自己创造的虚妄现实中。要想摆脱这种虚妄,我们需要专注于当下。当下才是我们赖以生存、成长、感受及蜕变的唯一时刻。我们需要更清醒地认识并警惕过去和未来的拖拽,避免陷入它们编织的虚幻梦境,而忘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说到冥想,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并不像我们的主流文化所定义的那样神秘怪诞。它并不是要我们变成行事怪僻之人,不是要我们成为疏懒单调之人,也不是要我们变成自恋狂,更不是要我们变成以自我为中心者、白日梦者、宗教狂热分子、神秘主义者。冥想只关乎做你自己,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它关乎意识到无论你喜欢与否,你正在路上,正在人生的路上。冥想帮助我们明白,我们的人生之路是有方向的,明白我们的人生之路是不断延展的,一刻一刻延展开的,明白现在当下发生的事情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如果此时发生的事情确实影响到了下一刻发生的事情,那么时常环顾四周,确保自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以便更能感受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便能测定你的内心以及外在的方位,以便清楚地了解自己此刻的前进道路以及方向,这难道不是很明智的做法吗?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也许你会处在更有利的位置,能为自己规划一条更能反映自己真实内心的道路——灵魂之路、心灵之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路。否则的话,你当下的这种无意识就会影响下一刻。然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虚掷了、荒废了。

要在这种混沌愚妄的状态中活到终老,那实在轻松不过。或者,你也可以活在拨云见日的澄明中,从混沌中觉醒,意识到这些年来我们关于人生该如何度过,什么才重要,而进行的全部思考充其量不过是由于恐惧或无知才产生的未经检验的一知半解而已,它们只是我们自身在有生之年的想法,它们根本就不是人生的真相,也并不是人生应有的样子。

别人不可能代替我们来唤醒我们的心灵,虽然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有时确实千方百计想要让我们觉醒,帮助我们看清事实或脱离蒙昧无知,然而觉醒这种事情终究只能靠自己。归根结底,无论你身在何处,这就是你的所在。正在展开的是你的人生而不是别人的。

虽然追随者希望释迦牟尼能点化他们,使他们能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但一生致力于教人开悟的释迦牟尼,却在漫漫人生的最后时刻这样点化他的信徒:“自光明”。

在我之前的《多舛的生命》[1]中,我力图使正念之路更能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尽量不让人将其误解为佛教或神秘主义。正念首先关注的是专注和自觉,而这于人类来说是共通的。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将这种能力视之为与生俱来或理所当然,我们往往并不认为我们需要系统地对之加以培养从而利用它们使我们更睿智,更了解自我。冥想是这样一种过程:我们可以借由它深化我们的专注力,深化自我意识,使它们变得更纯粹,并使它们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

《多舛的生命》可以说是专为那些身心受创、不堪重负的人绘制的一幅心灵导航地图,这本书旨在鞭策读者专注那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事物,从而意识到也许确实有必要将正念融入我们的人生。

我并非说正念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可以解决任何人生问题。我的本意也绝非如此。我并没听说有什么万灵仙丹,并且,坦白来讲,我也没有寻找这种仙药的打算。充盈的人生有多种可能,通往理解和智慧的道路又何止千万条。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值得我们终生去追寻的事物也千变万化。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去规划自己的道路,这张蓝图应适合我们的本我。

当然,冥想是需要你做好准备的。在人生中时机适宜的时候,在你愿意仔细倾听自己的声音、聆听自己的内心、专注自己的呼吸的时候,进入到冥想中去吧——只管感受它们、体验它们,无须达到某种境界,也无须改变或改善什么。然而这并非易事。

因为无法忘怀在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疗中心我们的减压诊所中,我们称之为病人的那些人,所以我开始写《多舛的生命》这本书。许多人报告说,在他们不再竭力想要解决那些使他们走进诊所的严重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期8周的正念强化训练中、开启心扉仔细聆听时,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巨大转变。正是有感于这种巨变,所以有了《多舛的生命》这本书。

因为充当的是一幅心灵导航图,所以《多舛的生命》必须提供足够的细节,这样有这方面迫切需求的人才能够详细地规划自己的心灵之路,它不但要面向那些遭受各种重压的人,而且还必须满足那些身患严重疾病、长期遭受痛苦的人的迫切需求。出于这些原因,该书里面不但包含了进行冥想的各种方法,而且包含了很多压力和疾病、健康和治疗方面的信息。

这本书则不同。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与正念冥想的本质以及进行冥想有关的简明信息,面向的群体既可能是饱受压力、痛苦不堪、疾病缠身之人,也可能是平常普通之人。本书尤其是为那些不愿接受系统性正念训练的人以及那些不愿被人指手画脚但又对正念及相关内容非常好奇,因而想要自己去收集信息,进而对之有所了解的人而写的。

同时,本书针对的读者还有那些已经在练习冥想并希望能在人生中更深刻地实现清醒和顿悟的人。本书章节简短,关注的焦点放在正念的精神上,而正念的精神既体现在我们的认真练习中,也体现在我们努力将之扩展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中。正念之美钻是个多面体,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只是对其中一面的简单描绘。钻石各面微光流转,各个章节于是融会贯通。如钻石的各个切面一样,其中有些章节也许有相似之处,但又各不相同,独一无二。

这本对正念进行探索的书面向的是所有那些有志追求大澄明和大智慧的人。要想踏上这个探索之旅,你需要乐于深刻地审视当下,无论其中蕴含着什么;你需要一种宽厚豁达的精神,需要善待自己,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可能。

本书的第一部分探讨的是从事或深化正念修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背景情况。该部分激励读者尝试用各种不同方法将正念引入自己的生活。第二部分探讨的是与正式的冥想修习相关的基本知识。正式的练习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有意识地停下其他一切活动,用某些特定方法专注地进行正念和专注力的培养。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正念的各种运用及其前景。这三个部分中,有些章节结尾处附有清晰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既针对正式的正念修习,也适用于非正式的正念修习,我将之标注为“试一试”。

[1]英文名为Full Catastrophe Living,其他译本将其译为《生存大突变》。—译者注 nB7Vnt77LV3JhW0YuG7Kq8cMKtWF0enMQXuodlqaRMc5az/uTyLBNI0/rxXpW40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