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青藤亲子坊
妈咪Tea

常青藤亲子坊·第一期

主标题:幼小衔接,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作者:妈咪Tea—金石海纳数字阅读

引子:最近一次吃饭,席间聊到幼小衔接的问题,因为我家小豆包去年才上的小学,所以被推出来坦白“经验”“教训”,聊得比较尽兴,综合各家观点,整理出来,供更多的宝爸宝妈们参考,欢迎撒花或拍砖。

幼小衔接班非上不可吗?

先说说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这个很难统一回答,必须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幼小衔接班也很不同——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使用、课程设置也都各有特色,如果条件允许,选择适合孩子的上上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觉得自家孩子一切发展还可以,没有上的必要,那么不上也行。

小豆包当时没有上幼小衔接班,因为那半年正好由他姥姥、姥爷照顾,二老都是从教育岗位上退休的,对教育孩子比较有自信,加上小豆包一直以来的学习和表现,二老觉得不需要,大手一挥就留在家里了。事实表明,二老判断得没错,小豆包入学后适应得比较顺利。妈咪Tea写到这里偷笑下,现在幼小衔接班可不便宜,谢谢二老为我们剩下近万元的大洋。

有朋友问,除了幼小衔接班,家长还能做点什么呢?其实很多。比如调整心态,容易焦虑的家长们需要提醒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即将步入新的阶段。这个期间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要做到外松内紧,思想上重视,行为上细致,但不要焦虑,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自己和孩子。毕竟,入学只是孩子漫漫人生路的一小步。

妈咪Tea贴心支招:焦头难额的时候不妨在心里默念:“亲爱的宝贝,祝贺你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的坚强后盾,爱你!爱你!爱你!”(妈咪Tea的“爱心”大法启动了,哦,小豆包一听捂住了脸,小男子汉总觉得妈妈太肉麻了!)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爸比Coffer有位前同事,曾经费了好大的劲把孩子送进一家很有名的贵族小学,但是上了一年就转学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厌学,没有一个熟人,同学之间交往有隔阂,离家又太远,堵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家长因为经济原因也觉得很累。

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点的小学,大家真的绞尽脑汁,有不惜重金买学区房的,有托人找关系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也在频频上演。说起来,择校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无奈之举,但无论多好的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小豆包所就读的小学是我家附近的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两年前,我也考虑过择校,但随着我在附近妈妈中打听,发现这个小学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口碑挺好的。

既然孩子以后有可能上这所小学,我就着手搜集这所小学的情报,上上论坛,想办法加入家长群,关注老师们的博客、微信之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就比较放心地决定把孩子交到他们手上。

听听小豆包是怎么说的呢?“我们班有好多同学跟我在幼儿园时候就认识了,我们是一个幼儿园的,又升入一个小学,大家都很开心。”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光从名校与否或硬件设施来选择学校并不全面,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是问题的一些问题,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障碍。因此选择合适孩子的学校,才是孩子爱上上学的关键!

让孩子从心理上期待上小学吧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因此,家长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如书包、文具、水壶、手绢等物品之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以便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敏感阶段,比较顺畅地开始小学六年的生活。

妈咪Tea和爸比Coffer在小豆包参加完幼儿园毕业典礼之后,就时不时地渗透给小豆包“小学生”的概念,让他渐渐适应这个心理角色。因此,在没上学之前,小豆包就已经认识到:上了小学之后,他就从小朋友变成了小学生,就是大孩子啦;他会去一个新的学校,会有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他的“职业”由玩变成了学习;课程会变多了;还会考试;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也跟幼儿园不一样,放学时间还提前了等等。

我们细心观察孩子对即将来临的改变有何反映,发现只要怀着中肯的态度客观介绍,孩子基本上都能接受。当然,也不排除使用了一些小策略,比如,我们找邻居家的小哥哥,让小豆包看看他的记分册,评价手册、奖状等;告诉小豆包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性;给小豆包回忆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愉快心情;发动全家人回忆有趣的小学生活……这些都是一种激励!小豆包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就对上学充满了期待。

有的家长还会提前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另外,在家里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让孩子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事实上,孩子的适应能力大多比较强,相对一些全职妈妈来说,孩子上小学后,白天上学,晚上才回家,妈妈们更容易感觉失落,这时,就必须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好习惯让孩子如鱼得水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生活处处依赖大人。尤其现在一家一个孩子,个个都是全家人围绕的中心。诸如爷爷接送幼儿园,奶奶追着忙喂饭,妈妈帮忙穿衣服,爸爸负责削水果……但上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比如:孩子要学会放学后排队过马路;有的孩子中午得在学校里吃饭了,不仅没有人喂,还不能挑食,而且需要自己排队领饭,收拾饭盒……

在小豆包上学的问题上,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一门心思地关注学习能不能跟上,却忽略了日常习惯的培养。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没有问题,反倒是生活能力的欠缺,影响着他们对上学的感受。

就来小豆包来说吧,在开学第一周的时候,他就因为不会系鞋带而摔了一大跤。在幼儿园里,每时每刻都有老师盯着,鞋带散了也有老师随时帮忙系。但是小学就不同了,课间10分钟非常自由,孩子们自由活动,老师们也回自己的办公室里。小豆包发现鞋带散了,却没有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贪玩的小家伙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继续在走廊上和小伙伴们打闹,最后以摔跤收场。

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孩子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平时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穿衣、收拾书包,一定要让他学着自己来,也就是说,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要代替,哪怕做的不够好,一次做不好就教,两次,三次,总会有做好的一次。

在作息时间上,我们也要注意,尽量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制度来起床、吃饭和睡觉。如,早睡早起,早餐吃耐饥的食物,让孩子一顿吃饱;午餐、晚餐要准时开饭;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睡觉,以保证早晨按时起床……生活越有规律,越容易让孩子保持学习所需的精力和体力。我们还可以借此教孩子认识钟点,使他们养成掌握时间的概念。

年轻一代的家长往往不太在意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其实孩子的生活习惯总是关系到他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吃饭就不老实,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要家长追着喂;有的孩子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不咽下去;有的孩子躺在床上一两个小时不能入睡;还有的孩子玩过玩具不会收拾,到处乱丢……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对待其它事情也会丢三落四,漫不经心。因此,我们应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加以重视。

总之一句话,习惯养得好,孩子才不会感到吃力与不适应;上学对他而言,自然是如鱼得水!

互动版块:看看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特征

我们这一代的家长,特别容易焦虑,似乎总在担心孩子。孩子活泼、开朗,我们就担心会不会太好动了,缺乏耐心,影响学习;孩子安静乖顺,我们又会担心会不会成为书呆子,受人欺负,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其实,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性格不能决定一个孩子将来成就的高低。

“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类: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和多血质,认为:

1、胆汁质的孩子比较自信、有主见,有很强的支配力;他们爽快率真,不拘小节,独立性很强;同时性子较急,没有耐心,难以安静下来。

此类孩子的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父母宜采用“指导”而不是“领导”的方法,使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建议,为孩子创造一定的空间,更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力。

2、抑郁质的孩子专注,遵守秩序,想象力丰富;情感体验持久,富有同情心,善于觉察细微的变化;通常比较安静、胆小、敏感、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此类孩子的父母,应注意在家庭教育中保持轻松、愉快、温馨的气氛。抑郁质的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渴望被欣赏,需要更多的爱。

3、黏液质的孩子情绪稳定,做事稳重,考虑问题全面;比较安静,善于克制和忍耐,不喜欢改变和辩解;压抑自己的感受,对不喜欢的事物消极对待,容易成为被支配的对象。

此类孩子的父母,应注重激发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动力,给他们创造机会,勇于尝试。另外,多赞扬、多鼓励和多引导,尽量避免苛求和问责。

4、多血质的孩子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情绪不稳定,缺乏耐心,做事浮躁,注意力不易集中,怕吃苦,投入度不够。

此类孩子的父母,要注意扬长避短,既要发挥孩子机智灵活、善于交际等优势,也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如责任、耐心和毅力,养成专注、踏实的品质。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特征呢?欢迎给我留言,妈咪Tea可能会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做专栏哦。

爸比Coffer的金玉良言:其实,大多数孩子以某种性格特征为主,同时又兼具其他性格特征的某些特点。每一个性格类型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孩子虽然性格类型已经确立,但典型性格特征还需要后天来完善。不论孩子处于哪种性格类型,我们都应该报以欣赏和接纳的目光。因为性格类型只以在孩子的先天特质上修补,而不能完全推翻。 FyH3OkksfhMjhj2EX5EcQHkTanbGo4DbFxmk3NbIWG5ZKKYuUm1du859X7ug28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