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有理说得清是一种生存资本

有理说得清是一种生存资本,是你人生发展的必备素质,它直接关系到你的人际关系是否顺畅,工作生活是否顺心、圆满。有理说得清和有理说不清,结果大不相同。为什么有的人会有理说不清?有理说不清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有理说得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与技巧?你都将在本章找到答案。

第一节有理说不清,寸步难行

一、为什么会有理说不清

在社交场合中,很多人都被“有理说不清”所困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时候是自己主观上对“理”的理解不够充分,说出来难以使人信服;有的时候是“理”在客观上不被理解,说理等同于对牛弹琴;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对“理”的阐述失于笨拙,缺乏技巧。所以,如果你经常遭遇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境地,那就从自身多去找原因吧。

1.心理素质不过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导致其不敢在社交场合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失去了说理的机会。人都有害羞、胆怯、紧张的心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往就很正常。但有些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社交场合都存有这种心理,不愿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遇事紧张,见人脸红。这种性格特点就属于不良的个性表现,需要加以克服和改变。

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惜字如金,不善交谈。而在后天的培养中,家长没有及时就孩子经常出现的害羞、胆怯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谨言慎行,生怕出错而被人耻笑,缺乏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自信与勇气,这就会产生紧张心理。久而久之,便不愿与人接触,不愿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有些人由于过度自卑而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没有过人之处,资质平平,不能侃侃而谈。他们也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患得患失,越是害怕就越是不敢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自己;还有一些人本来能言善道,性格开朗,处事大方得体,但经过一两次挫折、打击之后,就丧失了自信,一改往日开朗、大方的性格,变得胆怯谨慎、畏首畏尾、消极被动。由于很难克服因失败带来的心理阴影,就很难再有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勇气。

过多地害羞、卑怯和紧张只会约束自己的言行,百害而无一利。自己都没有信心,一开口就紧张、脸红、结巴,即使开口说话也伴随着一些掩饰自己内心紧张和慌乱的小动作如撸头发、挠脑袋、摸鼻子、晃身子、拽衣角等,怎么可能让别人信服?

心理素质不过硬是有理说得清的大忌,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人,怎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站住脚?所以,如果你存在着这样的心理问题,就一定要勇于去克服。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再与成功失之交臂。

2.思路混乱,条理不清

说话者思路混乱、条理不清也是有理说不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并不存在心理素质不过硬的问题,他们能说,敢说,爱说,但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说话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抓不住重点,理不出头绪。这种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说理方式自然会让听者索然无味,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即使说话者有丰富的材料,饱满的激情,但谈话过程中的杂乱无章却让听者很难把理听明白。这种人表面上看来没有慌乱紧张,但这样说出的话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目的、没有层次、难以控制。这就说明说话者缺乏条理,思路不清。

思路混乱、条理不清,就很难把理说明白。所以,说理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思维与表达,使思想和语言能并驾齐驱。如果说话者说话没有重点,没有层次,胡子眉毛一起抓,后果就是听者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所以,条理不清的说客往往很难把理说得让对方心悦诚服,因为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所以说,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因此,在交谈之前,一定要先在脑子里把所要讲的事务的思路好好地整理一下。说话慢,思考快,说什么,怎么说,分清主次,一层一层,层层递进。或取或舍,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拖拉拉。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多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词不达意。

话不在多,在于精,精才有力,掷地有声。所谓“吹笛要按到眼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话说在点子上,条理清晰,对方自然会欣然接受。

3.缺乏实际的口才训练

口才的好坏与实践锻炼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句话用在口才方面同样是至理名言。但是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多人因缺乏口才训练而吃尽了苦头。

有的人因为生活一帆风顺、阅历简单而鲜有当众说话的经历,由此造成说话没有胆量和勇气;有的人因为思想懒惰、不勤于表达而回避实践,见谈话就回避,自然缺乏表达力;有的人因性格内向而怯于实践,这类人少言寡语,口头表达能力上较弱,不能当众迅速无误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越不说就越不会说了;还有一类人则因受过打击而不敢再实践,怕丢人现眼。但是,越是害羞、胆怯、紧张越不敢在公开场合磨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小病成疾,形成条件反射,越是害怕,越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是有话不敢说,肯定事事无成。

不敢说话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一定要有勇气和胆量坚决克服。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天生的能说会道,古今中外有很多人用雄辩的事实说明,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所以,要想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你就要克服因害羞、胆怯、紧张而不敢说话的心理问题,多在公开的社交场合进行锻炼,不怕丢脸,不怕被人耻笑,时间久了,练得多了,你就会逐渐克服心理素质不过硬、条理不清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树立言谈举止的自信心。

香港凤凰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窦文涛,上初中时还很腼腆,曾被人误认为是女孩子,而且还有点结巴。后来经过刻苦练习,长大后居然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他在《凤凰周刊》2000年试刊号的一篇文章中说:“人要珍惜每一个当众出丑的机会。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我参加演讲比赛,写了演讲稿,也倒背如流了,我让家里的人说任何一个自然段的头一个字,我唰唰地就把下面的给背出来了。上台的时候,底下黑压压的一片,我背了第一段,就想第二段开头的字,背完了第二段,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冲着全校师生沉默了足有一分钟,吓得尿裤子了,全校师生都目睹我跑出校门。后来我回学校总觉得旁边有女生笑我。老师对我说:‘虽然你没有讲完,在学校没有名次,但是你朗诵的那两段挺好的。你不要紧张,能背下来肯定能得一个名次,我推荐你去区里参加比赛。’我这次答应得比上次痛快,好像觉得无所谓了,结果背下来还真得了一个名次。从此之后我就有点变化了……卸下这个负担后,我觉得自己还行,也能经常在这种场合露露脸。再往后,我就慢慢总结出一个道理,只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就要设法进入一个心理上的自由王国和无我的状态。”

二、有理说不清的后果

有理说不清,寸步难行,它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主要体现。你如出言不逊,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这充分说明了口语表达能力在社交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不善言谈,或者表达能力不强,不但会被别人低估他的能力,就连他自己也会深陷有理说不清的苦恼。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努力,勤奋,上进心很强,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术,但是办事的时候却经常碰壁,事事处处不顺利,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说话的技巧与办事能力。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儿时两个穷伙伴不同待遇的故事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同样的两个儿时的伙伴,一个因为会说勾起了朱元璋对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福同享的回忆,顺利讨到了一个好差使;一个因为让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丢了脸,被朱元璋当作疯子轰了出去。

1961年,美国化验学家路易斯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共价键”的电子理论。这一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路易斯不善言谈,没有公开发表演说为自己的这一理论造势,这一理论发表后并没有在美国化学界引起应有的反响。三年后,美国著名化学家朗缪尔发现了路易斯理论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阐述路易斯的理论,同时,又多次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对“共价键”作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才使得这一理论被美国化学界承认和接受。但是几乎没有人把这一理论与首创者路易斯联系起来,而是把其归为朗缪尔的功劳。

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会不会说。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要求你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一个人即使再勤奋努力,知识再渊博,但如果不重视或不懂得口语表达规律,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总是会带来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造成失败。过去的教育体制下过多关注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轻视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但在现实生活中,谋职、合作、讨论、请示汇报、谈判、争论等等各种场合,都毫不例外地要依赖于口语表达。

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了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比如,说话没有条理、杂乱无章者不录用;说话声音太小,缺乏自信的不录用;交谈时不得要领,不予录用……这些都足以说明,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一个人再有才干,也要通过言谈举止展露出来,不把说话当回事,有理也说不清,事自然也办不成。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

第二节有理要说清,不做沉默的智者

一、有理说得清是一种智慧

有理说得清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生存资本,是一门集理论性、现实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现代社会学科。它吸收和融合了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门有着边缘交叉性质的新型的独立学科。如果你能正确运用这种智慧和技巧,你在演讲、谈判、论辩、社交等说理场合中就会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你具备有理说得清的素质,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能不能把道理说清楚,直接决定着你的生活是否愉快,工作是否顺利、顺心。有理说得清总会受人欢迎、受人敬佩。它一方面可以把其才干通过语言充分地展露出来,从而使领导、同事更深一层了解和赞赏他,信任他,帮助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生活中它可以让你不受欺负、不吃哑巴亏。

现代的社会只会干活,不善说理的人已经吃不开了。有理说不清,别人就很难明白你的想法,也就很难相信你,对你委以重任。所以,具备能说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各行各业人的要求,它直接影响着你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现实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具有说理的才能。可以说,有理说得清,才能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大至为群众、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利,小至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铺好路。因而,有理说得清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有理说得清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承受着由生活、事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个人都渴望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生活领域的成功与辉煌,幸福与美满。如果你能说理,善说理,这一切就唾手可得。但现实生活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能力,结果往往是四处碰壁,一无所获,终生默默无闻。无数事实证明,每一个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人,并不是缺乏成功的智慧和勇气,而是缺乏说理的能力与技巧,在社会不能左右逢源,办起事来自然就不会顺利。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善于说理,有理时一定要把你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让别人一目了然,心服口服。如果连你自己都表述不清楚,别人就更不会费时费力地去了解你的想法,就更别指望别人能放心地把重任托付给你了。社会是复杂的,而人必须要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所以,要生存,要进取,就必须具备能言善辩的能力。

总之,有理说得清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智慧,它能够使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也能够使你迅速地说服他人,从而赢得与他人宝贵的合作机遇,它还能让你得到上司的重视,得到同辈的尊重和赢得下级的拥戴,从而让你的生活、事业锦上添花、一帆风顺。在现代社会中你一定要具备这种能让你在社会立足的能力。

二、能言善辩才有好前程

近代美国诗人佛斯特从说话的角度把人巧妙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知识渊博却讷于言辞的人,一类是胸无点墨却能滔滔不绝的人。事实证明,既有真材实学又善于表达的人必然能成就大事,受到欢迎。所以,能言善辩,能把道理说清楚是现代人特别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的确,拥有好口才、能够在交谈中把意思有效地表达出来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受人瞩目,这就比一般人拥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有做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曾经强调:“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譬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取决于说话艺术。”

对于说话,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周恩来可谓是老一辈革命家中拥有好口才的杰出代表。他应变的机敏,非凡的气魄,语言的犀利都让人赞不绝口、津津乐道。有一次,周恩来在北京举行介绍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的记者招待会时,一位西方记者挑衅地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略一思索后作出了如下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对此妙答,记者们不禁愕然。周恩来解释到:“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此话一出,语惊四座,激起了场内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中国古代追求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仅仅是“敏于行”明显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格格不入。所以,我们不仅要敏于行,还要善于言。只有掌握好口才这个武器,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口才好的人,可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广泛的人脉;口才好的人,可轻松应对各种纠纷、争端,让自己的事业一帆风顺;口才好的人,可获得老板的青睐,使自己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所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口说话,而要善于说话,真正能言善语,有理说得清,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三、有理说得清必须具备的素质

要想有理说得清,说理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艺术素质。同时,说理者还必须善于倾听,善于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常我们夸某人拥有好口才,主要是侧重于赞美其纯熟的语言技巧,但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说理者不但技巧上要纯熟,还要通过语言向他人表达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往往展露出其话语的品位,只有正确的观念、信念和人格魅力才能产生期望中的影响力与说服力,才能把理说得让人从心底里愿意接受。

或许大家对中国政府前总理朱镕基于1998年3月刚当选总理时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所讲的豪言壮语记忆深刻:“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镕基对国家、对社会的伟大承诺当时在中外都引起了轰动,成为美谈。一时间,人们都被这种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言壮语所感动。这句话饱含了朱镕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人们意识到他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尚性及前进道路的曲折性,也体会到了他誓将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决心。所以,他给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足为奇。

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良好的口才不可或缺的深层基础。当人们被这种正确的观念与信念所打动时,就会接受它,并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那么接下来的掌控权就非你莫属。

2.健全的人格魅力

在当今社会中,健全的人格魅力也是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其在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魅力往往是集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所写往往反映了这个人的真实品质。事实上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说的话更如其人,它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个人心理上的专注力、耐受力、进取心等品质。一个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成熟的人格魅力的人如果在谈话中或乐观开朗、宽容忍让,或微言大义、义正词严,向人传达一种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往往让人豁然开朗,他的话就容易被他人接受。所以,一个说理者在说理过程中一定要展现出你的人格魅力,增强你的说服力。

一位叫约翰·爱伦的无名小卒和一个在南北战争中战功显赫的将军陶克一同竞选国会议员。这位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还多次担任过国会议员,能言善辩。他在竞选演讲即将结束时又说了几句话,以彰显其在南北战争中的功劳:“诸位同胞们,记得十七年前(南北战争)的今天,我曾带兵在一座山上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风餐露宿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而且很富感情色彩,显示出了一个将军在战争中的个性魅力,在听者中产生了共鸣。

但是爱伦同样用了几句话,又把听者手中的票给拉了回来。他是这样说的:“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寒风冷露的滋味,来保护他。”这几句话说得非常高明。在激烈的战争中将军起到指挥的作用,但是士兵在为国家卖命,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在战斗间歇,将军可以休息,但士兵不能,他还要站岗保护将军,继续饱尝风餐露宿的艰辛。这几句话字字句句都突出了普通士兵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人感受到了这位普通士兵的迷人魅力。所以,爱伦最终击败陶克,成为国会议员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

3.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实实在在地决定着人的表达和反应。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处事冷静,说出的话自然得体、铿锵有力,有说服力;一个人如果心理素质不强,往往就容易心慌意乱,说出来的话必然语无伦次、条理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一个好的说理者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容易紧张的毛病,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本来准备得相当充分的讲话自然地表达出来,达到说理的目的。如果不能克服这一点,你说出来的话必然会大打折扣。别人会质疑你说话的真实性,因为连你自己都没有自信,又怎么可能去打动别人,让别人相信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被德军占领,荷兰总理流亡英国,并在伦敦设立总部。有一次在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时,荷兰总理一看到丘吉尔,就伸出手友好地说了一句“Goodbye”(再见)!丘吉尔当即愣了一下,但立刻反应过来并回答道:“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会见都如此简短而且切中要害。”丘吉尔的机智显然成功地化解了双方的尴尬,两国元首在谈笑声中很快把其抛之脑后。

由于两国的母语不同,荷兰总理可能英语说得不流利或者不会说英语。但作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元首,简单的问候语与道别语的表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这几句简单的话在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被硬生生地说成了笑话,充分说明了心理素质与人的表达与反应的密切关系。好在这次会谈并没有给双方带来损失。

4.优美的艺术素质

一个好的说理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也就是说出来的话要动听,让人爱听。所以,动听美妙的语音语调、发音清晰洪亮、吐词清楚,都是说理者具备艺术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你天生嗓音好,说话悦耳动听,那么你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成为聊天的主角;如果上天并没有给你一幅悦耳动听的好嗓音,那么你也要后天进行培养和训练,力求使自己的声音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因为动听的语调是完美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够从你的语音语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来分析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音语调和说话的内容就表达效果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有人说话干净利索,简短有力;有人说话吞吞吐吐、拖泥带水;有人说话虚情假意、装模作样。这些表达都跟语音语调有很大关系。有时候我们说话的内容很好,但因为缺乏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得实际表达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所以,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协调,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多数情况下,充满响亮而生机勃勃的语音语调能给人一种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感觉,当你用这种语调向别人传递信息时,往往能把这种热情与活力传染给别人,从而带动别人想参与其中的情绪。所以,好的语音语调和你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如果你能带动你的听众的情绪,说理还有什么说不通的?

“嗓音是身体的音乐,语调是灵魂的音乐”。这表明一段讲话能否被他人接受,与说话的语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的语音语调是一个说理者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也许我们很难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嗓音,但至少我们可以修正自己的语调。如果能够使自己的发音清晰洪亮、吐词清楚、话音美妙动人,你的道理就会说得比较顺利,因为至少你说出来的话有人愿意听;如果用平淡无奇的声音来宣讲大道理,即使你说得再有理,也不一定能把理说通,因为你说话缺乏艺术性,很难打动你的听众。

当然,我们还要时刻留意自己语速的快慢。语速太快往往给人压迫感,让对方听起来比较吃力,感觉不舒服,时间久了对方可能就不愿再听下去。所以,说话应该语速适中,音量恰到好处,说起话来如果能够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那么更会让听者产生美的享受。

四、有理说得清的基本技巧

1.说理要有针对

性俗话说,因人而宜,因地制宜,这就说明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有针对性。人总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民族、地域、性格特征、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经历,这就要求你跟别人谈话必须体现出差异性,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对待。如果你一刀切,必然要为此付出有理说不清、有理讲不通的代价。因此,与人说话交谈一定要看场合和对象,遵循有针对性的交际规律。

通常,对于文化层次不是很高的人,一般不愿听高深的理论,因为听不懂,所以要多举实例帮助他理解;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则多适用于理论性的说理,对他们要多用抽象的推理;对于高傲自大、刚愎自用的人,巧妙地运用激将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脾气急躁的人,说话不要拖泥带水,耗费他的耐力,而要简明快捷,一语中的;对于头脑固执的人,一定不要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而要从他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循循善诱。所以,只有对症下药,区别对待,才能收到最好的说话效果。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队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形象,周恩来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怕外国人不懂中国艺术,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周总理看了后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认为工作人员说话办事不看对象,没有针对性。厚厚一沓纸早把外国人的兴趣打没了。后来周恩来建议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即可。这一招效果非常好,赢得了外国人的广泛称赞。因为外国人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耳熟能详,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大的相似性,外国人一看就明白这部艺术片说的是什么。这样的说理效果远远要比16页纸的说理效果高明得多。

又如,冬天在电影院里,经常有年轻妇女入场后不脱帽子,影响后面观众的观看效果。电影院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在屏幕上打出“影片放映时请勿戴帽子”的字幕,但没有人理睬,很多人依然我行我素。因为带帽子的都是妇女,所以电影院针对女性怕老这一心理,在电影开始前在屏幕上打出“本影院为了照顾年老体衰的女观众,允许她们照常戴帽,不必摘下”的字幕。这次所有的女性都把帽子摘下来了,她们都怕自己被列入老人的行列。

所以,说理一定要有针对性,把话说到点子上,不要对牛弹琴。你说理的目的无非是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别人,让别人明白你,信服你,接受你。当你对他人进行说理,想要影响他人的决定时,你需要事先了解当事人的态度立场,因人而异地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如果说理对象原先与你的意见大体相同,但还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你就要多强调你的优势,让对方的立场更加坚定,从而与你保持一致;如果说理的对象原来的想法与你大相径庭,那么一方面你要列出你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找出对方的严重不足,其中利弊让其自己权衡,从而最终改变对方原有的想法。

2.说理要有互动性

说理并不是独角戏,也不是单口相声,而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如果你在说理过程中只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说,即使你说得唾液横生,滔滔不绝,往往也事与愿违,达不到说理的目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被忽视,都想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如果你把一场谈话变成了自己的脱口秀,只顾自己说话而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你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印象。即使你再有口才,也容易使人厌烦。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都只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怎么想怎么说,而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没有了对方的参与,你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传送出去,得不到对方的反馈,你就不知道别人对你所说的话是感兴趣还是很反感。这种只顾自说自话的交谈方式是完全错误的。说理的目的往往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就要求双方必须要有良好的互动,双方交换和适应彼此的思维模式,从而达成共识。所以在说理时你必须注意与他人的交流,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你说话时要时刻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说话时你要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兴趣与看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分歧点在哪儿,这样才能在好的谈话气氛中达到众情相悦的目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许多农民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坚决要求烧掉象征沙皇统治的宫殿。很多人都来劝阻农民但农民就是听不进去,就是坚持要烧掉宫殿。最后,列宁来到农民身边进行沟通。列宁并没有滔滔不绝地演说为什么不能烧掉宫殿,而是采取了以下的对话方式:

列宁:“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让我说几句话,好不好?”

农民:“说吧。”

列宁:“沙皇的房子是谁造的?”

农民:“当然是我们劳动人民造的。”

列宁:“我们劳动人民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

农民:“好!”

列宁:“那么这房子还要不要烧掉?”

农民:“不烧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问一答,列宁就成功地说服了农民。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列宁与农民之间的谈话有良好的互动,农民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不能烧房子的简单道理。

所以,当你与他人交谈时一定要把握好两条主线,一条是自己的,一条是对方的。不管你的话题多么丰富、多么精彩,不管你是否具有口若悬河的能力,如果你不懂得顾及对方的感受,只是自己一味地滔滔不绝,你的谈话只能令人厌恶,却达不到任何目的。所以,一个聪明的谈话者不仅自己要说,还要让对方说,倾听对方,谈对方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吸引对方与自己交谈,这样才有可能会有一段成功的谈话。如果你只是把自己想好的话讲出来,忽略对方的看法和兴趣,你就不知道对方对你说的话有什么反应,有什么疑问,是支持还是反对,那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谈话者。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撑了才离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说理要有说服性

我们与对方说理,一是让对方明白事理,一是与对方存在分歧,你要靠说理来说服他支持你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让对方明白事理相对于说服别人操作起来要容易得多。所以,一个好的说理者,不仅能说话,说出来的话还要具有说服力,让别人信服。

在这个世界上让别人时刻与你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总会有反对,有赞同。当双方意见保持一致的时候你只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别人一致的立场;当别人反对你的时候,你也不需要担心懊恼,因为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只需要找到突破点,在说服对方上下好功夫,你一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说服别人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通常对方认为自己的观点立场对自己有利,所以一旦形成就会据理力争,不轻易放弃。如果你要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放弃自己的观点,除了要具备有效的语言技巧外,你还要遵循一个大的前提,即让对方觉得接受你的意见对自己没有损失,只会带来好处。让对方在你的劝说里仔细体会,认真反省,权衡利弊后觉得你的看法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你说服起来就相对容易。如果你以硬碰硬,对方是不会买账的,只会引起冲突。

有一次卡耐基在伦敦参加一位爵士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一位来宾正为大家讲一个幽默故事。这位来宾讲了一句成语并向大家解释说这一成语出自《圣经》。但卡耐基记得那出自《莎士比亚》而不是《圣经》。所以卡耐基在那位来宾谈兴正浓的时候提醒他,但这位来宾非常坚定地说自己记得很清楚,此话绝对是出自《圣经》。两人谁也不服输,结果争论了起来。

当时一位研究莎士比亚多年的专家(此人是卡耐基的好朋友)也在场。两人请他主持公道。这位专家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这句话确实是出自《圣经》,是卡耐基弄错了。由于这位专家是卡耐基的好朋友,卡耐基没有继续争论。

但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忍不住抱怨朋友没说真话,那位专家说:“确实,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但我们是去参加宴会的,不是去考证文学的。非要我证明你正确、他错误,对所有人有何好处呢?对我们赢得别人好感有帮助吗?毕竟那是个欢快的宴会啊。再说,知道他错误的人,你以为就咱们俩吗?还有,你以为他经你提醒后,真的没有发觉自己错了吗?当着众人的面,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

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肯定别人,如果你在公众场合让对方下不来台,即便你说的是事实,对方也不会接受。因为接受你的意见就意味着他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伤害了面子。这明显与他的利益相违背。所以说服的原则就是让对方觉得放弃原有的意见对他来说没有损失,只有好处。

4.说理要有感染性

说理是一件理性的事情,应该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但说理同时也是一件感性的事,如果你不带表情地罗列事实,缺乏激情与热力,对方对你所要说的事也会毫无兴趣,只是被动地硬着头皮麻木地去听,就很难打动听众。而一个成功的说理者要具有活力和热情,说理时声情并茂,精神抖擞,能够把内心的情绪时刻爆发出来,这样说出来的话才会感人至深,引起对方的共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发表的有关反对德日法西斯的演说曾经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的鼓舞:“我们绝不投降,绝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在空中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陆降处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绝不投降!”当日口授完这篇演讲稿时,这位年近七旬的英国首相哭得涕泪横流,可想而知当丘吉尔面对全英国宣读这篇演讲稿时,英国人民的心情将会何等的汹涌澎湃!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上做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成为历史上激励人心的重要一刻。其中一段已经成为经典: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嶙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争吵的声音,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正是由于这次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演讲,马丁·路德·金把美国黑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最终迫使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他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所以,说理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迅速激起对方的共鸣。让每句话都发光、发热,用饱含浓情的言辞去感染对方。

5.说理要善于倾听

说理乍一看就是自己能说、会说。但事实上,成功的交谈不仅需要会说,还需要会听。有些时候会听甚至比会说更重要。马克·吐温认为,给予人适当的赞扬和尽量聆听别人说话而不加辩驳,才会获得朋友。即使你口才卓越,但也要了解每个人都有诉说的愿望。与人交谈时善于倾听,是你必须具备的高雅素质。

善于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品格。一方面它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表明你重视关心对方的意见;另一方面会听才会说。只有会听的人才能积极地接收和处理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为自己说理提供目标和依据。如果不善于倾听,在对方说话时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对方就会感到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可能导致交谈的失败。而你对对方所说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就会转瞬即逝。只有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才可以在交谈中出其不意地制服对手。

林肯有一次出庭为被告辩护,原告的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被告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某某,并发誓说是在10月18日11点的月光下亲眼看到枪击案的发生。由于证人的证词、时间、地点、情节说得清清楚楚,无懈可击,所以被告被定罪几乎已成定局。但林肯却听出了破绽,他肯定地指出10月18日11点月亮已经下山,所以不会有月光,很明显是证人在撒谎。林肯成功地为被告摆脱了莫须有的罪名。

倾听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状态,能言善辩的人大多是从聆听开始的。在与别人交谈时,仔细看、用心听是你必须具备的语言技巧。你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学到东西,也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听到的内容入手,很容易找到下一个话题的切入点,从而利用对方的兴趣引到你的问题上来。

美国著名黑人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主持的电视新闻早间栏目《人们正在谈话》以及电视谈话节目《奥帕拉节目》获得了高收视率。这两个节目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功,善于倾听功不可没。由于奥帕拉善于聆听,密切了她与现场观众和收看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听到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形成了她在电视界的鲜明风格。由于奥帕拉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充满关切,在交流过程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电视节目大获成功。

很多人在谈话时根本不想听对方说什么,但是你要时刻记住,如果你没有参与到别人的谈话当中,对方立刻就会有所察觉。所以,如果你要使他人对你产生兴趣,最好自己表现得对对方很感兴趣,专注地听人说话,表示自己关心对方,尊重对方,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敞开心扉,坦诚地接受对方,从而实现心灵的畅通交流。

要有理说得清,必然要让所有感官物尽其用,用耳朵来听,用眼睛来看,用嘴巴来说。所以当你听别人说话时,应该用耳朵、用心去听。

6.说理要机智幽默

幽默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引人发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引人发笑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营造愉快的气氛,使对方在轻松的笑声中体会到深刻的东西。说理虽然是件严肃、枯燥的事情,但如果能以趣谈理,善于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让别人在笑声中仔细品味你言语中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服役,并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按照常理,这属于机密,罗斯福不能告诉他的朋友。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很可能伤了和气。罗斯福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装着很神秘的样子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向朋友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答道。“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从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罗斯福的睿智。他懂得用幽默来化解尴尬,摆脱窘境。

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讲民族主义。由于礼堂很小,听众很多,再加上天气闷热,很多人都没精打采。孙中山见状便即兴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聚在一起谈话,听者哈哈大笑。孙中山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去询问。一个苦力告诉他:“我们当中一个行家,牢牢记住那马票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一激动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起丢了。这钱没有到手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孙中山风趣的话,马上引起了台下的兴趣。孙中山接着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就是利用幽默的话语引起对方的兴趣,最终又把话题引到民族主义上来,使得演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无数的事实说明,幽默睿智,众人欢迎。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幽默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能利用幽默活跃气氛,营造氛围,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生活中懂得风趣幽默的人往往三言两语,就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回味的同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能以诙谐滑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与人交谈时,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去说理,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所以,要成为有幽默感、善于以趣谈理的人,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时刻培养自己的机智敏锐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y4sdux2rnb6jgXe8wzczgkIF46FeFdMO+Ongv0wmybTVT//mj0yOdFnWpLR6jj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