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点头YES摇头NO——破译头部语言信息

头是人的身体最聪明的、机智的部位。在身体语言中,人们往往忽略对头部的解读。殊不知,头部动作是身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自我触摸行为有50%以上集中在头部,人类触摸头部的动作多达650种。

头部动作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往往代表了人们内心投射的信号。仔细观察某人头部的动作,能从中洞察其心理,了解其性格特征,让你在社交中拔得“头”筹,掌握住成功人生的契机。

下面,就让我们从“头”开始解读身体语言的奇妙之旅。

基本的头部姿势

头部是人体的“司令部”,是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指挥中心,情急之下顾“头”不顾“尾”的本能反应便形象而生动地印证了其重要地位。头部集中了所有表情器官,因此往往是人们关注、观察身体语言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头部所得到的信息是最准确的。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人们不妨从“头”开始,读取头部动作中泄露出的机密,获得对方的各方面信息。

基本的头部姿势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抬头。当人们对谈话内容持中立态度时,往往会做出抬头的动作。通常,随着谈话的继续,这个姿势会一直保持,人们只是偶尔轻轻点头。而且,用手触摸脸颊的手势也常常伴随着抬头的姿势,表现出认真思考的态度。

如果把头部高高昂起,同时下巴向外突出,那就显示出强势、无畏或者傲慢的态度。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姿势刻意地暴露出自己的喉部,并且让自己的视线处于更高的水平,这样就能以强势的态度俯视他人。

第二是低头。这种压低下巴的动作意味着否定、审慎或者具有攻击性的态度。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低着头的时候往往会形成批判性的意见,所以,只要你面前的人不愿意把头抬起来或者向一侧倾斜,那么你就不得不努力处理这一棘手的问题。专业的演说家和培训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困境:观众们都低着头坐在椅子上,把手臂交迭在胸前。所以,一旦面临这种境地时,有经验的会议发言人会在发言之前采取一些手段,让台下的观众融入和参与到会议的议题之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抬起头来,从而唤起积极投入的态度。如果发言人的策略得当,那么观众们接下来就会做出头部倾斜的动作了。

第三是头部倾斜。把头部向一侧倾斜是一种顺从的表示,因为这个姿势不仅暴露出人们的喉咙和脖子,还会让人显得更加弱小和缺乏攻击性。此姿势很有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把头靠在父母的肩膀和胸脯上休息的动作。大部分人,特别是女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这一姿势所传达的顺从与毫无威胁的意味。女人们经常使用这个姿势向心仪的男士表达自己对他的兴趣,因为她们明白一个毫无威胁感并且看起来非常温顺的女人,在大部分男人眼里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的头部姿势外,也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头部动作,下面就简要罗列并解释这几种动作的内涵。

头部僵直:是心里觉得无聊、苦闷的表现。在商务谈判中,这一动作则表示中立的态度。

头部朝侧方移开:基本上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动作,比如把脸部移开以回避对身体有威胁或者会造成伤害的事物。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动作会伴随着掩饰脸部从而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表情。

头部后仰:这是表示骄傲和自信的动作,像势利小人或非常有自信之人鼻子朝天的姿态。一个人会把头部向后仰,其情绪包括心态从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到自认优越的意识变化。这个动作基本上体现的是挑衅的态度,因此要尽量少用这个动作,因为骄傲的外表和挑衅的姿态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头部缩回:这是回避的动作,同时表示对事物的不满或者不认可。

头部猛然上扬,然后恢复正常:如果是初识或不熟悉的人,头部上扬表示很吃惊的样子;如果是在彼此熟悉的场合,则表示当事人突然明白了某事物的要旨而惊叹,是猛然醒悟的表现。

点头的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点头是一种常见的动作。而在大部分文化中,点头的动作都用来表示肯定或者赞成的态度。这个动作属于鞠躬的简化形式——就像一个人正准备鞠躬,然而动作只进行到头部就戛然而止,最后以点头的动作象征性地表示鞠躬这一姿势。鞠躬的姿势隐含着顺从之意,所以点头的动作也显示出我们对其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嗯!说的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访问时,主持人会以如此看似唯唯诺诺的应答方式来诱使对方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所以说,杰出的访问者是善于回答并能使他人关不住话匣子的人。

上述的回答方式,除了语言外,还有一种身体语言,那就是点头。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点头这一动作的威力,事实上,恰当的技巧可以让点头的动作成为相当具有说服力的工具。研究显示,如果聆听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说话人做出点头的动作——每次做这个动作时点头次数以三次为宜——就会激发说话人的表达欲望,能够让他比平时健谈三至四倍。

当一个公司举行面试时,主试官频频点头示意和极少点头的情形比起来,前者容易引起应征者谈话的兴趣。而点头的动作也具有回答的效果,也就是表示“我正在听你说话”或“请继续说”。这种意思一旦传递给应征者,对方便会有“对方已能明白我的话了”或“对方接受我的说法了”的想法,因此能觉得受到鼓励或欣赏,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了。相反地,如果听者吝于点头的话,那么说者便会觉得言论不受重视,索然无味而不愿继续下去,最终出现相对无语的情况。

此外,同样是点头,若频率不同,意思还有所差异,通常点头的频率能够显示出聆听者的耐心程度。例如,在聆听对方讲话的时候,人们缓慢地点头表示对内容感兴趣,或者认为言论很有道理。所以当说话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向对方缓缓地点三次头,表现出认真思考的态度。而频繁急速的点头,则可能是人们感到不耐烦了,想让你认为他已经完全接受了你的观点,可以结束话题了,或者是催促说话人马上结束自己的发言,以便给你一个表达观点的机会。

点头的动作还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且能够激发合作与肯定的态度。如果有人对你点头,你通常也会向他回报以点头的动作——即使你并不一定同意这个人所说的话。因此,在建立友善关系、赢得肯定意见与协作态度等方面,点头的动作无疑是绝佳的手段。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下:点头与肯定的答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印度,头部左右摇摆,也就是摇头的动作,是用来表达肯定和赞成。这种奇怪的习俗令西方人和欧洲人非常困惑,因为在这些人的文化中,这个动作一般是用来表示不置可否的态度。而在日本,点头的动作未必意味着“是的,我同意你的观点”,它往往只是表示“是的,我听到了你所说的话”。在阿拉伯国家,单一的抬头动作是用来表示否定的态度。而保加利亚人则用通常表达否定的动作也就是摇头,来表达肯定的态度。

关于点头方面的实验,还有以下的说法:当对方针对谈话内容或音律向你做点头的动作,表示其对你某种承诺的允许及好感;若点头的动作与谈话情节不符,表示对方不专心,或有事情隐瞒。

摇头的奥妙

将头水平地从一边转到另一边就是最常见的摇头方式,它也是最普遍的否定姿势。与点头一样,摇头的含义也是广泛而一致的,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文化里才表示肯定的含义,例如保加利亚人和印度人就这样使用。

进化生物学家们认为,摇头是人们降临人世后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它可追溯到人们婴幼儿时代,当母亲给孩子哺乳的时候,如果孩子吃饱了,就会躲开母亲的乳房。即使母亲将身体向前倾斜,他们也不会再感兴趣,而是左右轻轻摆头。这时就表明,孩子在拒绝哺乳了。与之类似,幼儿在吃饱了以后,也会用摇头的动作来拒绝长辈们喂食的调羹。所以,摇头的动作,似乎是人们在出生时就具备了。随着人们的逐渐成长,它也演变成了拒绝和不赞同的符号。

此外,有时人们会用摇头来表示某种无奈。例如,当某位病人因抢救无效而去世时,做手术的医生会一边摇头一边走出手术室,面对等待的家属表明“已经无能为力了”。虽然医生没有说什么,但家属一般能立刻明白其中的含义。

在另一些情况下,摇头则表示“不可思议”“惊讶”的意思,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面对鸟巢的精妙设计,很多外国人张开了嘴,做出摇头的动作,表达了对鸟巢设计的惊叹赞许以及不可思议。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你或许会猜测他是不是得了“摇头病”。不过,如果撇开这种看法而从身体语言的角度来看的话,你就会发现这种人特别自信,以至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也会请你帮他办事情,但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他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已。在社交场合中,这种人一般很会表现自己,但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不过,他们对事业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赏。

最后,提醒你一下:当有人对你的意见表示赞同,并且努力让这种赞同的态度表现得诚实可信时,你不妨观察一下他在说话的同时有没有做出摇头的动作。如果一个人一边摇着头一边说,“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或是“这主意听起来棒极了”,又或是“我们一定会合作愉快”,那么不管他的话音显得多么诚挚,摇头的动作都折射出了他内心的消极态度。所以,要是你足够聪明的话,最好多留个心眼,仔细品读一下这摇头间的奥妙。

歪着脑袋传递的信号

歪着脑袋常常是一种聚精会神倾听的姿态。这不仅仅出现在人类身上,动物也有相同的表现。例如,刚满三个月的小狗听到或看到吸引它注意力的新事物(如新的狗屋、第一次见面的其他动物)时,头也会歪向一边。

歪着脑袋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身体姿态,表示困惑、顺从等情绪。这个动作在东方比较普遍,欧美人很少歪着头倾听。

东方人对某种事物不能理解或感到莫名其妙时,常会做出十分普遍的歪头动作,多数情况下还会将手掌贴在太阳穴附近,表示他正在对这一事物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歪着脑袋这种动作是一种表示“疑难”的信号。同时,在做这个动作时按住人体的要害部位之一的太阳穴,可以看做是想刺激思维活动的行为。

而把头部向一侧倾斜,暴露喉咙与脖子,则无疑是一种顺从的表示。因为这个姿势不仅暴露出人们的要害,还会让人显得更加弱小和缺乏攻击性。这个动作源自于小时候舒适的依偎——小孩把他的头部依靠在父母的身上,属于一种撒娇的行为。当成年人(大多是女性)把头歪向一侧时,此景好像倚在想象中的保护者或者父母身上。当然,如果这个动作用于玩弄风情或者故意用来吸引别人,那么便有假装天真或故意卖俏的嫌疑了。

此外,当人类在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也会把头部歪向一侧。女性经常使用这个姿势向心仪的男士表达自己对他的兴趣。当女性歪着脑袋微笑时,就会看起来毫无威胁感并且非常温顺,这对于大部分男性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由此可见,歪着脑袋隐含的意味是疑惑、顺从和感兴趣。对这个动作,大部分人仅凭直觉就能够体会,这里也就不多解释了。

拍打头部的寓意

想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准确解读用手接触头部的身体语言,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如果你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做出用手接触头部的手势,那么你有理由认为他的内心隐藏着某些负面的想法。问题是,这个负面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怀疑、隐瞒、不确定、吹嘘、忧虑,或者干脆就是撒谎。真正能体现水平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确认那个负面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仔细观察对方的每一个手势,并且从整体上来分析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具体到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它多数时候的意义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见他有这个动作的话,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再回答了,因为他肯定没把你上次交待的事情放在心上。

除了这种情况外,也有些人存在着拍打头部的习惯性动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美国谈判协会的杰勒德·尼伦伯格先生发现,在拍击自己的头部时,习惯于拍击后颈的人很可能个性较为内向或者为人比较刻薄;而那些习惯于拍击前额的人则可能更加外向而且容易相处得多。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那么,我们想直言告诉你,他这种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他选择你作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可以供他利用。当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诸如比较聪明,思想独特,做事有主见,对事业的执著和开拓,尤其是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都使你不由得从心底佩服他。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因此,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不过这并不说明他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朋友,相反,他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种人如果对你有什么得罪的话,请记住:他们不是有意的,只是因为太直率罢了。

无论对方是拍打前额还是后脑勺,其实都是其内心想法的体现,因此,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他的真实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用手接触头部的手势是很容易被误读的,并可能由此将我们带向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善于从整体上对每一个细小动作进行把握与分析。

低头不等于退缩

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低头的动作:在犯错误时人们会下意识地低下头,自卑的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低头……因此,人们难免很自然地认为低头是一种退缩的表现。其实不然。

之所以会有低头等于退缩的认识,大概是由于抬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抬头的动作表示有意投入。如果把头部高高昂起,同时下巴向外凸出,那就显示出强势、无畏或者傲慢的态度,这种动作总是与威严感和侵略性紧密相随。而低头掩饰下巴表示出的基本信息是屈居人下,而如若居上位者做此动作,则暴露出其消极的心态。所以,许多政客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即便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也还要“顽固”地处处示人以“强”,因此很少有低头的姿态。

当一个人低头的时候,可能是认错的表现,也可能是自卑的表现,还有可能是求助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掩饰慌张情绪的表现。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用之来表示排斥之意。比如,你去拜访一个人,如果对方只顾低头做事连头都不抬,那便表示出一种不欢迎的排斥态度。

不过,低头的动作还有深表谢意的意思。若是你看到对方面露微笑、上体前倾向你低头,这便是一个友好的表示。如果头低得再深些,那就是鞠躬了。

低头还有温柔的含义,这方面在女性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习惯低头的女性通常内向而温柔,虽然显得缺乏自信,但能细心地体贴和照顾男性。1924年7月,徐志摩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日本。临别回国时,日本侍女的一个低头动作,给徐志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感到这一低头传递出来的是无比的温柔与娇羞,并写诗咏叹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对于日本侍女的动人之处,徐志摩感受到的不是明眸皓齿、雪肤花貌,而是动人心魄的那一温柔的低头。我们今天读起这首诗,也不由得会为那“一低头”触动心弦。

如果低头的同时头部微偏,这便是一种静思的动作。这个动作男性做得比较多,而如果女性有此动作习惯,通常表现的是一种好奇心,有这种习惯的女性比较固执。

有的人会突然把头低下,这样的动作往往是为了掩饰脸部,表示谦卑和害羞,如果在心怀敌意的情况下把头迅速低下,则表示有紧迫感。

低头的含义有很多,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我们从一群人身边经过,而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聊天、看风景,或是专心致志地听取领头人的发言,那么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通常会在经过的时候缩着肩膀,努力让自己显得更弱小和不太引人注意,这种姿势就是低头弓背。

低头弓背的姿势就是努力让自己显得更微小,以免打扰到其他人。向上耸肩,同时把头低下,缩在两肩之间,这样的姿势能够保护柔弱的脖子和喉咙免受攻击。当人们猛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巨响,或者担心会有什么落物砸到自己时,通常就会做出这种姿势。假如是在个人交际或者商务谈判的场合做出这样的姿势,那就意味着恭顺地向他人道歉。所以,要是你想展现信心十足的面貌,就千万不要做出低头耸肩的动作,那只会给你的形象减分。一般下属靠近自己的上司,往往也会采取这种姿势,而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小动作,已足够揭示出两人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关系了。

摸头发显示出的心理

在交谈中,某些人会有这样的习惯性动作:如果与你面对面坐着或站着,这种人总要时不时地抹一抹头发,好像在引起你对他发型的兴趣。有这一举动的人并不在少数,并且有的人不只在交谈中这样做,他们就算是一个人独自在家看电视,也会每隔三五分钟“检查”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而有事没事就拨弄自己的头发。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体承受接触的部位中,头部被接触的频率最高。因此,像挠头、摸头发之类的动作,其发生是非常频繁的。

当我们将手举向头部做出诸如“抓”“擦”“摸”等动作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整理头发、保持头部整洁,以维护自我形象。到后来,这些动作渐渐脱离了其初衷,转而用来舒缓自己陷入情绪混乱或紧张状态时紧绷的神经,从而成为自我亲密接触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安定,是由下意识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

“挠头”的动作在男性群体中最普遍,多是内心不满、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态的直接反映;而摸头发更多的是一种害羞的表现。

摸头发的动作根据具体情境的不一样,其含义是很丰富的。比如,在双方交谈过程中,摸头发可能是心绪不安的表现。倾听者一边说话一边摆弄头发,往往表明其心中想着自己的事,或者想说自己想起来的话题,此时对方根本就没有听你说话或盼着你尽快结束。而一旦对方开始岔开五指梳拽头发,则表明其内心很烦,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适可而止,不要去招惹对方。

另外,摸头发之类的动作还可能是一种掩饰行为。一个人若想拼命掩盖一个小谎言或觉得没法拒绝对方的请求,也会做出摸头发的动作。另外,如果你的内心有所动摇,往往也会下意识地去摸摸头发。至于思考时摸头或挠头,则表明了内心有困惑。

乍看之下,摸头发像是一种很常见的习惯动作,其实表露出的往往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和性格。这种与人交流时喜欢摸头发者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倘若公共汽车上有小偷,而乘客都是这种人的话,那这个小偷一定会被当场打个半死。此外,喜欢做这种动作的人通常十分敏感,对人对事都很容易感动。他们一般很善于思考,做事细致,但大多数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而且,他们有一个很多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做事问心无愧,尤其在情感方面常有无怨无悔的表现。他们对生活的喜悦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仔细想来你就会明白:喜欢拼搏和冒险的人是不在乎事情的结局的。他在某件事情失败后总是说:“我问心无悔,因为我去干了。”

头发张扬出的个性

头发是头部的重要部分,古往今来就有许多关于头发的形容和传说。在古代,头发甚至是头颅的象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曾以断发作为斩首以警戒下属,显示军令之严明。可见,作为身体语言表现的一部分,作为人体重要的装饰品,头发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欲望。

头发浓密而且很黑的人:做事情有条理,很有智慧,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理想,有抱负,是典型的事业型人才。

头发稀少,并且发质很细:这种人心机很重,会打算,算计事情一丝不苟,喜欢把事情清理得很仔细,缺乏气概和宽容心。

头发粗直、硬度高的人:为人豪爽,行侠仗义,不拘小节,对朋友总是以义当先,光明磊落,不会玩弄小聪明,并且是很好的患难之交。

头发自然卷:这种人一般都有很强的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常常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头发稍秃的人:做事情很勤奋,对待工作认真,对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和别人见面时,头发是最先入目的部位,所以,在交际生活中,为了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头发的修饰就成了一个重要方式。大多数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头发装扮成各种发型,有的喜欢规规矩矩的发型,也有的喜欢古灵精怪的发型,不同的发型反映出了不同的个性特点,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发型爱好与其心理特点是有关联的。对于经常从事公共活动的人来说,保持一个得体的发型更是必不可少的。

头发自然随意,没有明显的修理的人:这种人对外表的东西不看重,喜欢内在的收获,很多人都是工作狂,拼命工作,希望获得上司的认可。

头发总是梳理得很齐整光亮的人:这种人很注重外在形象,甚至有点虚荣爱面子,对事物也比较挑剔,喜欢吹毛求疵;有点完美主义倾向。

喜欢赶时髦,留时尚发型的人:小资情绪比较重,喜欢他人的夸奖和表扬,总是想赶在事物的前面,年轻人表现会很前卫;中年人则很有活力,喜欢和别人沟通,有着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技巧。

经常留短发的人:这种人做事情干脆直接,有些人可能会比较骄傲,常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有些人看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

此外,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去看,头发也有其重要的心理意义。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本棋圣表示,若输的话便要剃光头发,这一方面表示了他要力争胜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和盘托出了其隐蔽心理,即失败后以剃光头发来向日本国民谢罪,并期望随着头发的重新长出而卷土重来。在这里,削发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还包括了精神层面的东西。

还有美国的嬉皮士,他们首先兴起了男子披留长发的做法,而这样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权威、对传统的反抗意识。又如美国黑人当年流行的“爆炸头”,表明了美国黑人强烈的自尊心,也展现了他们抗议种族歧视的强烈意识。 HeWOwiTNV3y15pglxS6w+W+vJhPjG9NJTTRKEfDVhGEqjs1fzwocISL+k+PgSf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