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1 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

在电子信息产业,要么领先,要么就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选择电子信息产业,就等于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路。在国际市场技术领先、品牌强悍的双重压力下,华为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拼杀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是用华为人的青春、汗水和心血铺铸而成的。

“垫子文化”:华为人需要传承的精神财富

无数硅谷人与时间赛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荣,也引领了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华为也是无数的优秀儿女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才形成今天的基础。创业初期,我们的研发部从五六个开发人员开始,在没有资源、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秉承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忘我工作、拼搏奉献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大家以勤补拙,刻苦攻关,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方案,开发、验证、测试产品设备……没有假日和周末,也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虽然今天垫子已只是用来午休,但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记载的老一代华为人的奋斗和拼搏,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服中心的员工们,用青春和心血铺就了华为成功的道路。不管冰天雪地、赤日炎炎,在白山黑水、崇山峻岭中,没有日夜的概念,终年奔波在维修、装机的路上,用户的需要就是命令。严冬由于雪堵住了道路,一天7~8小时坐在零下20多度的车上,炎夏则挤在蒸笼般的超载的长途车中。大年三十爬上高高的铁塔,为了维修在研究、生产中的一点点小小的疏忽。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办公室内,他们却因为赶不上车,在车站外面等候;当我们一遍一遍受到培训,增加晋升机会时,他们却因公司发展太快,服务工作跟不上,一直待在远离公司的地方,一待就是两年,期间没有回来一次;当我们与家人团聚时,他们却在远离公司的地方,坚守岗位。不站好这班岗,哪有市场。当他们不断地守着我们早期有故障的产品,不敢停歇一会儿,以确保公司的信用,在新技术方面没有跟上公司的发展。当他们打电话向公司求援时,却受到“明白人”的斥责,说他们水平不高。我们这个时代最崇高的是责任心,最可贵的是蜡烛精神,他们照亮了公司却消耗了自己。多么伟大的人格,多么高尚的情操,当我们取得辉煌时,他们仍然像萤火虫一样默默地发光。

不要把学习英雄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用心去学习。用服中心员工向我们展示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为精神,只有它才会生生不息,把我们带向繁荣。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几千名可爱的员工,用文化连接起来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无穷的。我们今天是利益共同体,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形成内耗小、活力大的群体的时候,当我们跨过这个世纪形成团结如一人的数万人的群体的时候,我们抗击风雨的能力就增强了,我们就可以到国际市场的大风暴中去搏击。我们是不会消亡的,因为我们拥有我们自己可以不断自我优化的文化。

——摘自任正非2006年7月21日给华为内刊《华为人》报(第178期)《天道酬勤》的专稿

华为于1991年9月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五十多名华为人开始了充满艰险的创业之路。一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库房、厨房也设在同一层楼。十几张床挨着墙边一溜排开,床不够,就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在工段上班,包括开发人员,累了就趴在桌上,或在地上找张泡沫板、纸板,席地而卧,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干,包括公司领导也是这样。整层楼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在高温下作业,经常是汗流满面。每天加班到很晚,熄灯就睡。四周老化测试的机架,设备上一闪一闪的信号灯,高频电流的振荡声,伴随着枕戈待旦的华为人进入梦乡。

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车到货,不论是很重的蓄电池,还是机柜,他们都立即起来,卸完再睡。大多数人以此为家,领料、焊接、组装、调试、质检、包装、吃饭、上厕所、睡觉都在这一层楼上。除了到外协厂及公司总部外,不少人一连几天都没下过楼,有时候连外面天晴天阴,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

没有包装工段,也没有搬运及包装临时工,设备测好后,临时叫上在场的几个人,不分工人、工段长还是经理,也不分大专、本科还是硕士、博士,大家一起包纸箱,装入木箱再钉上边角铁,然后四五个人一起抬起机柜箱,装车发货。当时华为的员工都开玩笑自称为“乡民”,经理就叫“乡长”。市场部招的新员工,一般都要先到总测工段实习,即先当“乡民”,经过培训后,才派出去。美国有著名的“西点军校”,华为人则自豪地称这是进华为的“西乡军校”。

拓展透析

事实上,当我们翻开中国企业家创业史这浸透着汗水与心血的篇章时,我们就会发现,当今叱咤风云的巨头企业中,几乎没有哪一个企业不是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和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崛起的。当年,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为了发展壮大联想,睡车棚、倒彩电、顶风雪、冒严寒,用一腔不灭的激情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铸就了联想成功的丰碑;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为了研制M—6401汉卡,艰苦钻研150天,凭借着20箱方便面和昏天黑地地工作终于将第二代汉卡研制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奉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让企业转危为安。现在国内诸多著名企业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包括奉献精神在内的企业精神,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了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群体奋斗:华为坚实的基础与不可逆转的趋势

多年来的含辛茹苦,只有我们自己与亲人才真正知道。一声辛苦了,会使人泪如雨下,只有华为人才真正理解它的内涵。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对著名跨国公司的能量与水平还没有真正的认识。现在国家还有海关保护,一旦实现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中国还会剩下几个产业?为了能够生存下来,我们的研究与试验人员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拼命地追赶世界潮流,我们有名的“垫子文化”,将万古流芳。我们的生产队伍,努力进行国际接轨,不惜调换一些功臣,也决不迟疑地坚持进步。机关服务队伍,一听枪声,一见火光,就全力以赴支援前方,并不需要长官指令。为了点滴的进步,大家熬干了心血,为了积累一点儿生产的流动资金,至今绝大部分的员工都还住在农民房里,我们许多博士、硕士,甚至公司的高层领导还居无定所。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世界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努力,不努力将一无所有。

华为经历了8年奋斗产生和日渐完善的企业文化,认真研究了中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实事求是地拟出了实现管理的大纲,使群体奋斗在华为成为坚实的基础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上,才有可能长成茂实的庄稼,它孕育着无数的英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一代中国青年的真实写照。

中国长期受中庸之道的影响,虽然在寻求稳定上有很大的贡献,但也压制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成长,使他们的个性不能充分地发挥,无法实现对社会的牵引和贡献,或者没有共性的个性对社会形成破坏。因此,发展中的中国特别需要英雄群体来推动火车头的前进,这种渴求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华为将自己的目标选定向世界一流公司靠拢,而现在差距又这么大,更迫切地需要英雄,需要那种群体奋斗的英雄,那种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英雄。所有有志的热血儿女都应该为中华的振兴而奋不顾身。献出你的青春,献出你的热血,拥抱你的事业,享受奋斗的人生。

——摘自任正非1997年在公司研究试验系统先进事迹汇报

大会上的讲话《呼唤英雄》

从当初籍籍无名的深圳企业,到如今成为全球前五大通信设备商,华为用了20年的时间。而其中,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走了近15年。可以说,华为的国际化伴随着汗水、泪水、艰辛、坎坷与牺牲。华为内部著名文件《天道酬勤》中说,很多人感到不解,“华为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华为为什么能活下去?”答案是,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那就是艰苦奋斗。华为不战则亡,没有退路,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面对部分公众对于华为“垫子文化”等精神的质疑,任正非的这次讲话可谓给出了一个有力的回击。任正非在不断强调自身的弱小与同顶级企业的差距的同时,再次重申华为企业文化的原点:“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并在内部员工层面实现了高度统一的认识。随着这次讲话流传开来,华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坚持便很快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而原先的指责之声也日渐沉寂了下去。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立的华为,成长速度非常快。华为以大市场、大科研、大系统、大结构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1995年时,华为有1750名员工,其中1400多人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有800多名博士、硕士。在公司全体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员占40%,市场营销人员占33%,生产人员占15%,管理人员占12%,这是一个良好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按照计划,1996年的华为已发展到2500~2600人。华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营销网络以及延伸到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采购网络。同时,在市场销售的激烈竞争中,一批久经考验、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也被逐步磨砺出来。

拓展透析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的企业家身上萦绕着散发不完的光环。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而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还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且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车。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要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几乎到了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这是一个企业家辈出的时代,老一代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中年一代企业家马云、俞敏洪、陈天桥;年青一代李想、茅侃侃、戴志康等等。老中青三代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影响了中国,他们的成功故事给无数创业者还带来了指引与激励。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创业者的美好时代,全民创业的时代已悄然而至。从市场层面来看,互联网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村的市场到来、创业的机遇云集;从政策层面来看,各级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但即使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创业之前仍然需要谨慎思考、严谨行事,仍然需要继承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将创业当儿戏,不浮躁、不轻易放弃。

那么,个人创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个人创业,要选准行业。选准行业,看上去很简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哪一行都能出成绩、出效果。事实上,在个人创业阶段,选准行业对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衍生的项目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链。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进行经营才能快速致富呢?选择适合群体广泛,竞争不太激烈,做生意人之生意是最理想的。尽管生意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可能会和你讨价还价,但如果适合群体广泛,其利润也能积少成多,完全可以满足财富积累之效果。生意人之生意总结为,生意之基数大、数量多,利润空间不透明的情况下,赢利模式容易建立。

其次,个人创业,要选准地方。做金融肯定要去上海,深圳和北京。寻找国内金融行业集中的城市,上海和深圳是上市公司挂牌集中的地方,也是投机商必选的风水宝地。做生意人之生意,就要在有生意人的地方就有你的生意。不论一级城市也好,二、三级市场也罢,都有你发展的空间。如果选择三级市场作为起点,则可以回避大城市经营运作的费用和较大的风险,也可以回避因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不善早日夭折的风险。在三级市场拓展除了上述优势以外,还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灵活经营运作模式,利用政府对三级市场的政策支持,利用个人在大城市经营管理的经验和优势等等。

再次,个人创业,要选择合适的帮手和合作伙伴。孟母择友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无疑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综合素质良好、社会经验丰富、社会资源广泛都是考察的基础。

当创业遇上现实,任何激情都应该回归理性。创业者除了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外,更应该掌握创业的知识,借鉴成功者的经验,这样可以科学创业、高效创业。

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的魂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也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而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在电子信息产业,要么领先,要么就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由于热爱走上了这条路。当我们走上这条路,没有退路时,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的高层领导为此牺牲了健康,后来人也仍不断在消磨自己的生命,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业界最佳。沙特阿拉伯商务大臣来参观时,发现我们办公室柜子上都是床垫,然后把他的所有随员都带进去听我们解释这床垫是干什么用的,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富裕起来就要有奋斗精神,奋斗就需一代一代坚持不懈。我们要强调员工的敬业精神,选拔和培养全心全意高度投入工作的员工,实行正向激励推动。基于公司处于的不利因素,激发员工拼命努力的热情。知识、管理、奋斗精神是华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我们在评价干部时,常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此人肯投入,工作卖力,有培养前途”。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员工,才能成为优秀的干部。我们常常把这些人,放到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甚至对公司最不利的地方,目的就是让他们快快成熟起来。

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那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并非我们共产党人才有。我们先不说我们是为了社会的公平,他们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纯奋斗精神来讲,美国也有焦裕禄、孔繁森。多年来我接触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非常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地追求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比尔·盖茨当初没有电视机,而是由他父亲帮他看新闻后告诉他,有些人不理解,因此也不会理解中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那么低的收入中的忘我奋斗与牺牲精神。理解不了“两弹一星”是怎么研制出来的,理解不了袁隆平为什么还那么农民。大庆铁人王启明不就是这么一个苦苦探索二三十年,研究分层注水、压裂,最终使大庆稳产高产成为世界奇迹的吗?

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当今的科技进步是由数百万奋斗者推动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

如果以狭隘的金钱观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奋斗者,就理解不了比尔·盖茨为什么每天还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从不间歇地努力。不带有成见地去认识竞争对手,认真向他们学习好的东西,才有希望追赶上他们。华为在IT泡沫破灭后侥幸存活下来,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华为,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那就是艰苦奋斗。

——摘自任正非2006年7月21日给华为公司内部刊物《华为人》

报(第178期)《天道酬勤》的专稿

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华为成立之初,员工只有几十人,资金短缺,为了节省成本,员工们工作、生活都在一层楼上,由于交货期紧张,很多人几个月不下一次楼,很多同事在那里工作几个月了,对周围的交通、环境还没有什么概念。在创业初期,华为人没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唯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改变现状,弥补资源的不足,从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资金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华为投入全部资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创业初期,华为人为了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拿的工资都不高,他们还经常加班,但公司很少发加班费。很多华为高层,一直到1999年都还居住在深圳郊区的农民房内。为了理想,他们对此无怨无悔。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带动下,华为取得了高速发展,年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100%。1996年,华为产值达25亿元;1997年,华为产值达50亿~60亿元,员工则达到了3100人,其中40%从事开发与研究,35%从事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12%从事行政管理,13%左右的人员从事生产制造;1999年华为公司员工发展到5000多人。

上述一段话就是任正非在这个背景下说的。任正非反复强调,相比国外的大公司,华为还显得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他时刻向员工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保持下去,这是华为能够发展、成功的关键。

拓展透析

在创业之初,华为自主研发的设备刚出来时,华为的创业元老们很兴奋又很犯愁,因为业界知道华为的人很少,了解华为的人则更少。当时有这样一个情形,一直深深地印在老华为人的脑海中,经久不退:在北京寒冬的夜晚,我们的销售人员等候了8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客户,但仅仅说了半句话“我是华为的……”,就眼睁睁地看着客户被某个著名公司接走了。望着客户远去的背影,华为人只能在深夜的寒风中默默地体会屡试屡败的沮丧和屡败屡战的苦涩。是啊,怎么能怪客户呢?华为本来就没有几个人知晓啊。

然而如今,当华为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后,华为人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神圣的责任感。任正非表示:“我们的劳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人们的沟通,而且也一天一天地充实着我们自己,丰富着我们家人的生活,同时也在一年一年地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在分享劳动果实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在慢慢地加深着我们对劳动本身的体悟和认识。热爱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劳动中的人也是美的,在劳动中我们能品尝到一种愉悦甚至幸福。当看着我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洲,当看着事先连想都不会想到的、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成果在我们勤劳的双手中不断地创造出来时,这种心情是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的,真可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今社会很多创业者都有着比任正非当初强更多的创业条件,但不能因此就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并非只是短期效益,更关系到企业长远文化的建设、关系着企业能否在浪潮中坚定地走下去。因此打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创业者要着重坚持的工作之一。 dtzqS2fhRrtuY0DByL7fLeanvg1NRoPaW14YvivSN2HfcatgEikJjGVGmu20lc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