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课进取——褪去理想的光环,燃烧青春的灿烂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却往往忽视拼搏这一过程,拼搏是一种精神,拼搏是满腔热情,拼搏是不竭动力,拼搏是人生壮举。“人生能有几回搏”,只有拼搏了,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了,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了,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优越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优越感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阻碍人生成功的绊脚石。像打扫卫生一样把优越感打扫干净,就可以清清爽爽而没有任何负担和羁绊地去追求伟大的人生,享受荡涤心扉的成功。

迈进北大等于迈进了挑战

北大就是一艘巨大的“挑战者号”航空母舰,它承载着中国最尖端的科学,最前沿的理论。每个能迈进北大的学生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他们自身较高的头脑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北大给这些最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最优秀的学子也未必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成功者,人们对北大学生寄予了最大的期望,整个社会都在翘首以待,这样期望让北大学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这种不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会的巨大压力对每个北大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挑战。迈进北大等于迈进了挑战。

北大不乏优秀人才,每个迈进北大的学子都是聪慧的高才生。没有聪明的头脑就很难迈进北大的校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高才生,挑战也相应而生,能不能成为强者,能不能学有所成,能不能掌握到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对每个学子来说都是未知数,大家站到了相同的命运起跑线上。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意味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北大学子必须面对,他们没有退路。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胜利。一次失败了,再来一次,跌倒了就从原地爬起来,继续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伟大的理想。

北大教授告诉学生:人生充满了挑战,任何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机遇,迎接挑战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只要你抱有坚定的信念,永不妥协,永不低头。只要有一个信念,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并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这样,成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才会有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你去赢取胜利。否则,就像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本身就不对胜利抱任何希望,还硬着头皮上阵,结果可想而知,可能还未等到双方交兵,便已被对方的气势击溃。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虽然不是北大学生,但他却用自己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在北大演讲了挑战自我,终获成功的经历。

李阳读大学的时候,英语成绩一塌糊涂,尤其是听力和口语。

有一次,李阳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李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他却难以用英语口语表达出来。于是他用中文说:“我可以写出来给你看吗?”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英语课上说中文是对老师很不礼貌的行为。老师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句子都答不上来,你还算个大学生吗?”接着老师又转过身去对同学们说:“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口语就会像李阳这样。”

“就会像李阳这样”,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李阳。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非要把口语练好不可!

于是,他每天早晨都坚持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去练习口语。他练习的时候,不是说,而是大声喊出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嘴里竟然含着石头。李阳是这样认为的,口语不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胆子小,不敢说;二是发音不准,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清楚。喊英语,能练胆子;含石子,能练发音。

就这样,李阳坚持不懈地练口语,风雨无阻。遇见熟人,也不怕别人耻笑,即使别人骂他疯子,他也不在乎。他认定了这样做一定会成功。

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李阳不仅能流利地回答出英语老师的问题,甚至还为老师纠正部分错误的发音。今天,李阳疯狂英语早已是英语学习产品当中最响亮的一块牌子。他的疯狂英语给了无数学子学好英语的希望与信心。

李阳的经历告诉人们,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挑战的勇气。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没有人敢断言你的失败与否,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的话,这已经证明了你的失败。

美丽的花儿,是挑战生存环境并战胜风雨的强者,因此才有了人们的惊羡!

茂盛的竹林,是挑战冰雹阻击严寒的胜者,因此才有了人们的感叹!

在人生的道路上,挑战无处不在,小到一道小题,大到科学研究,这一切一切都在你的左右,如何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将会成为你生活的重点,希望你能够把握现在,迎接挑战。这样,相信成功将伴你前行。记住:挑战无处不在!

人生的道路上,想成功,就要挑战,就要有勇气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怀着必胜的信念,哪怕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也应该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即使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在北大学会挑战,就是学会了受用一生的不败哲学!

挑战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因为挑战,任何一条路都有可能;因为挑战,你的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竟如此的优秀。如果不去挑战,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跌倒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仍能微笑着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却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挑战过,人生无悔。

挑战就像一缕风,你若坦然面对,它就会轻风阵阵,徐徐而去。你若是畏头畏尾,它则是狂风万里;挑战就像一朵玫瑰,你若用心欣赏,它就芬芳无限,你若肆意轻视,它就满身带刺怒目而视。

挑战是一种力量,它向人们展示出它的强大,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斗志;它又是一种精神,时时鞭策着你,让你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很多事情等待你去战胜。它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将虚幻转化为现实,将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

挑战是一把锤子,为勇敢的人服务,能助其一臂之力,而对于懦弱的人,它只会压在其胸口,令人无法喘息。

人不可以相信命运,必须有勇气面对挑战。为了实现理想与目标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有时收获的成果不能与付出成正比。残酷的事实会给人留下抹不去的阴影,为此,你可能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但这能证明什么呢?什么也不能。那么,为何不振作精神,潇潇洒洒地去面对,去进行再一次的挑战呢?失败并不等于输,你仍是生命的赢家!现在,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给发热的头脑冲冲凉

时常给发热的头脑冲冲凉,是北大教授们教导学生的好方法。因为在北大,许多学生只要稍作努力,学业成就就会发生很大的进步。这样也常会使一些学生沾沾自喜,使他们的优越感不断膨胀,以至于飘飘然起来。给发热的头脑冲冲凉,就会立即使他们理智下来,认识到眼前竞争和长远竞争的现实性和残酷性,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情绪和自满倾向。

北大教授发现,泼冷水的教导方法有些时候也是特别有效的,能够立即止住上升的自满情绪,就如扬汤止沸一样,面对一锅已经沸腾的鲜汤,如继续加火升温,很快就会使鲜汤变成干锅。而如果及时加入凉水,就会马上止住沸腾的汤锅。对于北大学生而言,他们都早已听惯了赞美之声,习以为常的赞美之言犹如不痛不痒的平常之语,几乎起不到任何的鼓励作用。而及时严厉的冷语相告,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大教授朱自清曾这样对学生说道:“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更需要批评自己,时时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特别是在取得了一点成绩的时候,绝不能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感觉,以为世界上谁也不如自己,而是要不断地给自己泼冷水,让心灵喝到清凉的泉水,给发热的头脑降温。这样才能在成功之后,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等待。”

有一位北大教授给学生讲起了“美国之父”华盛顿“把咖啡倒入碟子里”的故事:美国建国之初,杰弗逊曾经请教华盛顿,为什么要同意国会成立一个第二议院,也就是说参议院。华盛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咖啡倒进碟子里呢?”

“为了让它凉下来。”杰弗逊答。

“同样,我们把立法倒入参议院的碟子里,也是要让它凉下来。”

这正是问题的精妙所在。美国的开国者就是要让两院形成“高温冷却”的机制,同时也给了国会冷却政府主张的机会。

同样的设计还体现在听证制度上。无论是联邦还是在地方,甚至只是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但凡涉及民众的利益或者仅仅是个人的重要利益,都会有规模不同的听证会出现。这样可以使决策者冷静,让各方面都有充分的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出现明显有失公正或者伤害民众利益的事情“轻易”发生。

“碟子”不仅保护端咖啡的人不被烫伤,也使得喝咖啡的人变得从容。咖啡在合适的时间进口,也使得咖啡本身实现了价值。

北大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在谈及方法论时说道:“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就什么也别做。”的确,忙得喧腾热闹的人们,需要在心理上先来冲个凉,让头脑降降温,在冷静的思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增强对各种生活潮流的洞察力。为此,不妨抽出点时间去大自然找个安静的地方走走,看看山峦,看看大海,看看寂寥的星空,此时你将领悟到原来那发热的头脑确实需要冷静了,所忙碌的只是一种根基不牢、耐力不足的人生盲动,一种缺乏有力理智调控的自我干扰。

现代人容易使自己的头脑经常处于亢奋发热状态,到头来却没有明白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那些内心所欲太杂太乱太多的人们,也许应该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把自己的需求按轻重顺序列个目录,这种目录虽小,但它能起到一种奇妙的作用,比如限制那种混乱而又随心所欲的需要,把抽象模糊的行为导向为实际清晰的,这样就能够理出线条,让发热的头脑得到冷静。头脑越冷静,越能进行理性思考,越能克制浮躁而找到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人生策略,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理想以及正常的生活节奏。

北大学生都听过《小和尚种草的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转眼到了中秋,师傅买来一大包草籽,让小和尚去种。小和尚把草籽放在地边,然后开始犁沟。突然秋风袭来,草籽也飘舞起来,“不好,许多草籽被刮飞了。”小和尚大声喊。“没关系,吹到空中的多数是瘪的,种下去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灰嘴鸥从树上下来刨土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夜里一场秋雨随风而降,弟子冲进禅房:“这下白种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一下,“随缘。”

十几天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没种草籽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常常使人们陷入一种精神上的焦灼、浮躁。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心不静、想不深、坐不住,心里如长草似的;工作上手低眼高,不投入、不刻苦、不勤奋,看什么都简单,不屑于认真去做,一旦真做起来却又做不好了。做事急功近利,名利当头,不打基础,不打长谱,哪里“露脸”就往哪里钻,追求短期效益,热衷于“速效”“速成”;做人无责任感,无使命感,玩世不恭,不认真,不刻苦,一切无所谓,“潇洒走一回”。人们的生活状态就像一口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什么也没有,却热气腾腾,七上八下,搞得人们内心焦躁不安,说话找不着调,办事找不着北。

人生如海,潮涨潮落。让发热的头脑冷却下来不容易,要达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就更难。经常给心理冲个凉,让头脑降降温,在冷静的思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定向,这是北大人练就的“成功心态”。浮躁,最容易在幼稚和脆弱的心中滋生、蔓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刺激,但自己没有充足的把握,还是在原地先练练功吧!守住自己那一点点的底线,过一过那清苦的生活,多学一些知识,也未尝对自己没有好处。要知道,这样的生活其实是很幸福的。

理智使人清醒,浮躁使人狂妄。浮者,表也;躁者,急也。浮躁者,华而不实,误大事也!想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请在你的心口处立上一块警示牌:“时刻让头脑冷却下来”!

在精英的天堂里当好“丑小鸭”

北大是精英的殿堂。在这个遍地精英、满目英雄的殿堂里,来自天南地北的高才生们聚集到了一起,强者与强者之间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北大一名讲师这样形容道:“北大是中国的第一大学,在精英荟萃的第一的大学里争第一,就是强强相争,就像刀锋对刀锋一样。”可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第一毕竟永远只有一个,不会有更多,都想当第一,都想站到最高的地方,当然就难免“刀锋对刀锋”了。历史的教导永远是“谁想当第一,谁就必须冒赤脚走刀刃的风险”。

北大的学者们常常这样教导学生:只要成了北大中的一员,就已经证明了你的精英身份,完全没有必要再在北大的校园里争个鱼死网破,非要当所谓的第一了,在精英的天堂里当个“丑小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许许多多的北大学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教导下,自我定位,努力而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学问,在不为别人瞩目中学到了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大本领。

孟奂毕业于北大天文学系。他从小就喜欢仰着头观察天空的星星,这个习惯一直到他考入北大并从北大毕业也没有改变,在多年的观天看星中,他发现了以“孟奂”星命名的12106号小行星。

喜欢看星的孟奂曾是北京八十中学的高中学生,在这所5年中出了4个高考状元的名牌学校,孟奂的学习压力无疑很重。可是,孟奂不仅能够坚持观测流星、小行星,有时还和一些天文学家跑去河北兴隆,一去就是好几天。靠着他十来年对天空的观察,他写成了关于这个新的流星雨的观测论文,并因此荣获了200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大赛三等奖。同时,他还在一个科技网站做一个天文栏目的版主。比起周围每天沉湎于书堆中忙得抬不起头来的同龄人,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空闲?

孟奂的答复是:“我只要把学习成绩保持在班上第一集团的中等水平就行。”他说,达到第一集团的中等成绩他并不感到吃力,但是从中等再冲到第一、第二位,就需要付出很多时间。

孟奂无疑是十分聪明的,这使得他把学习成绩稳定在班里的前几名并不感到吃力。而不争第一,又使得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争第一毕然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而只当个“丑小鸭”,只走自己的路,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成功呢?

有一个吃饭很慢的小女孩告诉她的妈妈,今天她在学校吃饭得了个第一名,第一个吃完了所有的饭。显然,这个第一是逞强得来的,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代价就是她要忍受几顿饥饿的煎熬和突然的饱胀而不能顺利消化吸收的痛苦。

的确,人生不是竞技体育,不需要永远争第一。一个很有智慧的忠告是: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你点点脚尖就能够得着,那就去够吧,这叫努力,叫进取。如果非要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别费劲了,因为你努力跳起来还是会落下来的,超出能力了,这叫勉为其难。那些竭尽全力甚至于咬牙切齿的攀升,用力过猛的向上,代价是对我们自己精神和身体的损害。

刘墉在《做个快乐读书人》中对孩子说,“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书画大师刘海粟也在画室内悬挂一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份淡泊,悟出了人生真谛。只要我们冷眼细观,侧目静瞧,什么该拿第一,什么不该拿第一,心中自有了分寸。在北大这个精英满目且人人都曾无数次地当过第一的校园里,与其弯腰弓背地去争第一,不如踏踏实实地当个“丑小鸭”更来得实在。因为即使是丑小鸭也有其过人之处,愚者得到的可能比智者还多,无需一定要与那些优秀的人竞一高低,无需周旋于各种朋友间,只要默默地做好自己就够了,这就是丑小鸭的自在,无可替代的幸福。在校园里争第一,莫如像前面提到的北大学生孟奂那样,学业不争第一,研究的课题却能在世界争第一!留着自己的脑力,留着自己的精气神,留着自己的那份执著,在不声不响的大环境里,做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未来成功者,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在北大这些精英面前,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压力,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这个时代太强调进取精神了。我们从小接受的灌输是每个人都要争第一,甚至有人会认为,不是第一就是失败。失败者就只能得到屈辱,要想获得快乐,就只有不断地拿第一。可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君不见,多少英雄豪杰攀上了人生的顶端,最后却问自己:“这样辛苦一世,到底为了什么?”其实人生在世,本质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而争第一并非是获得快乐的唯一源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西方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又会打开另一扇门。”

西方哲学说:“参差多态是幸福之本源。”

李小麟对刘德华说过的一句话:“你唱歌,大家都觉得你不如谭咏麟;演戏,又不如周润发。怎么办?你要超过他们,不那么容易。既然你当不了第一,那么,为什么不争取成为第二?如果你所有的事情都能成为第二,那么,你算算总分,你肯定第一。”

迈进北大,就已经实现了当第一的目标!

我们有万万种生活的方式,不一定非要争第一。地球的主人,有没有可能控制自己的膨胀的欲望,不作奢求,只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被失望与绝望的藤蔓纠缠,不再陷入痛悔与痛苦的泥潭难以自拔?北大学者回答说:“有这样的良方,那就是在精英的世界里当个稳稳当当的‘丑小鸭’。”

莼菜可口,鲈鱼堪烩,蜗牛角上争什么?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何必执著?何必苦恋?何必奢求?浮生短暂,不如量力而为。

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争第一的人,眼睛总要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许多不友好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能让自己睡得更香梦得更美吗?人生有太多的追求不是要用争第一来衡量的,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这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博雅塔下站立的是硬汉子

北大校园里,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是那座高耸挺拔的博雅塔。她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北大的风风雨雨,悟透了北大的所思所想。北大曾经接纳了多少精英,博雅塔下就曾留下过多少梦想。塔蕴藉着男性的阳刚,灵魂是千千万万北大人的灵魂,也是北大的精魂。北大校园里如果没有了未名湖和博雅塔,就像《西游记》里没有了孙悟空,《红楼梦》里没有了林黛玉,是不可想象的。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两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很多北大人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常常这样写道:“校有博雅,塔有精魂”。这种精魂正是北大的“博”和北大的“雅”。

凡是到过北大的人,几乎没有谁不会在博雅塔下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荣耀的瞬间,并永远把一幅幅象征了坚毅和阳刚的塔下照片珍藏到记忆深处。每个进北大的游人会留下这样一张照片,每个身在北大的学子更会留下这样的照片。对于北大学生来说,这并不单纯是一张纪念照,它更是一种象征,挺拔而立的塔与挺拔而立的人合在一处,就将开启了又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王沙骋是北大信管2005级情报学博士,他每天都要抽出点时间去看看博雅塔,他说:“看到博雅塔,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责任和一种梦想,人不能长到博雅塔的高度,但理想却可以远远高过博雅塔。而要实现这样的人生高度,就必须像博雅塔一样坚毅,每天迎着初升的朝阳,用执著的力量将生命燃烧成青春的灿烂,向着自己的梦想飞奔!”

2005年春天,王沙骋荣幸地投在了全军最著名的国防情报学专家赵澄谋将军的门下,成了赵将军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带的第八个情报学博士研究生。

王沙骋本科学的是电气自动化,硕士学的是工商管理,都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在读博士时他却毅然选择了情报学专业。他深知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必须从无到有地学好情报学的基础知识。他选修了许多情报学的课程,并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情报学书籍、杂志与论文,并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论文。还重点参与了六项国防情报的科研项目,其中有两项为全军军事科研工作“十五”重点课题。他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和“北京大学学术精英”等荣誉。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王沙骋每天坚持5公里长跑,冷水浴,四季不断,这或许是对他的执著精神和意志力的另一种锤炼。后来,他通过了哈佛大学的测试,获得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如今,他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国际顶级大师的指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

王沙骋如是说:“是坚毅的博雅塔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敢于面对一切未知的挑战。此路荆棘密布,崎岖蜿蜒,此路关山月寒,山高水远,但是,行大道,神将助之,人将相之,鬼将告之。博雅塔不会倒下,与他合影的汉子就不会倒下。”

作为北大人,与博雅塔合影不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更留下了与博雅塔一样坚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北大人就不会忘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成为一无所成的人,而是会像博雅塔一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任凭风吹雨打,任凭苦难坎坷,也不停下自己的追求,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像博雅塔一样,勇敢地去承受电闪雷鸣,勇敢地去接受云卷云舒,最终迎来灿烂的阳光。

一名北大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博雅塔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刻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不颓废,不悲观,不放弃。博雅塔就是给我指明方向的航灯,就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既可能衰败腐朽,也能够像烈焰一样熊熊燃烧,我不能腐朽,我要燃烧起来。’只有让自己燃烧得旺些、再旺些,才会烧毁一切惰性和阻碍物,走上充满希望的成功之路。”

与博雅塔合影一直是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镇普通流水线打工仔夏胜利的梦想。他克服各种困难,靠自学于2004年7月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夏胜利出生在一个贫寒农民家庭,成绩一直出类拔萃的他不得不选择了到黄冈工业学校读中专。1997年,中专毕业的夏胜利被分配到湖北第三机床厂(红安分厂)当了一名技术员,月薪1000元。之后不久,机床厂渐渐不景气。夏胜利决定先去南方打工挣上一笔钱,然后再回来圆自己的大学梦。可是转来转去苦没少吃,却没赚到多少钱。他发现,没赚到钱的原因是自己的本事不够。对知识的渴望,使夏胜利身上迸发出超强的学习力量。夏胜利横下一条心,一定要继续学习,直到考研。不拼不搏,哪能改变命运!就这样,一直坚持到2004年1月的全国研究生统考。

2004年3月26日,他来到北京大学复试。当一位教授问他是哪个学校毕业时,他很自信地介绍说:“我没有学校,我是从流水线上考来的!”顿时,全场教授被他的这一句话征服了。

走出考场,望着挺拔的博雅塔,夏胜利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力量,他想,有朝一日一定也像许多其他北大学生一样,把自己的身影留在博雅塔旁。6月中旬,夏胜利终于接到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说:“什么也不能改变我追求的意志,我虽然不能与博雅塔比高,但我不能有愧于这伟大而神圣的精神之塔。”他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法律和社会学。

北大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品质坚毅的人,也不缺少成功者。博雅塔见证了这一切,也见证了夏胜利的求学历程。夏胜利的故事如今已成为一个典范激励着更多的北大学生。同样,他的故事启示着人们,只要拥有博雅塔一样不可动摇的意志,就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博雅塔的坚硬在于它迎风沐雨的锤炼,在于它顶天立地、接日连月的渴望。成功者的坚硬在于他不气馁、不松懈、不动摇、不停歇的追求。北大的一首诗这样写道:北大校园里,有一群充满激情的青年,他们犹如美丽的荆棘鸟,在不停地飞翔,不停地飞翔,只为飞过博雅塔顶,只为更接近灿烂的阳光。执著的力量和坚毅的追求总会将生命锻造成一片绚烂,辉照到永恒。

每一天都从零起步

太阳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准时东升西落,但每天的太阳却给了人不同的感受。北大丁文江曾告诉学生,人生就像太阳一样需要经历百年的东升西落,你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新的开始,而不要以为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今天的重复。每天都从零开始,才会感到每天都活得有滋有味,每一天都会过得有意义。不然,总是把今天当成是昨天的重复,把明天当成是今天的重复,人生就会没有动力,寂寞和无聊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须知,有限的人生如果都耗费在无限的重复中,你将在满头白发之时懊悔不已。要想让每天都有意义,就要让每一天都从零开始。

从零起步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它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又一次超越。就好比一架飞机起飞,降落,再起飞,再降落。每一次的降落只是为了给飞机加上油,让它再次起飞。对我们来说,每一次的降落与起飞都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接受新的一天,如同接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色彩,才有可能拥有多彩的人生。人生不因为每一天无所事事而幸福,却因为每一天都创造了新的价值,每一天都获得了新的进步而幸福。倒是那些虚度了每一天的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创造价值而羡慕那些著作等身、功成名就的人。殊不知,成功者每一天都是从零起步,无数个从零起步,看似不起眼的进步,累加起来就成了辉煌而伟大的人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文良,曾走过了一条与绝大多数北大学子不同的创业道路。他没有出国继续深造,一直在国内边学习,边工作;他没有去条件优良的大企业,一直打工在各种各样的外企或民企;他没有去令人羡慕的权力部门,一直就在商海的最底层和市场的第一线拼打开拓……他经历了多个工作部门,无数次地从零起步,他屡经挫折,却又一次次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最终,苍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前景可观的业务,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教训写成《北大毕业等于零》成书出版,他说:“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考场上,任何金字招牌、水晶招牌、钻石招牌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从零干起的心态和发奋努力的精神,北大毕业也是等于零。一个人不管你是什么学校和家庭出身,要想在社会上干出些名堂来,都要从零开始,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来。进入北大使你受到最一流的教育,但不要指望你的前途从此就是繁花似锦。不吃苦,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没有辉煌的明天。”

失败是什么?不是什么,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是向成功更走近的一步;成功是什么?是走过了所有失败剩下的最后一条路,就是成功之路。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北大演讲时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简单和不平凡都是从零起步,没有一步就能登天的成功美事。”

理想、信念、奋斗、成功,这些激情勃发、催人奋进的闪光字眼在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都闪亮过千万次,可取得成功者总是少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我们每个人渴求的,但若离开奋斗,理想只能开出黄花而结不出甜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一天都从零起步,那么你就会不断进步,不断做出新成绩,直到走向成功。

一位智者说过:“生,非我所求;死,非我所愿;但生死之间的岁月,却为我所用”。把握眼前光和热,掌握美好的今天,让生命里的每一天变得光荣、尊贵、平和而富有价值。唯有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作零的起步,过积极进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将信念、自尊、勇气、坚韧、乐观、希望……这些种子植根于心中,生活就会随之改变,幸福、美满、富足与成功就会充满你的人生。

汤姆斯·卡莱里说过一句改变人生的话:“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事,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明天只是一个幻梦,唯有今天、唯在现在才是真实的,人永远活在今天里,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现在进行时,回忆昨天是无益的,憧憬明天有时也是虚妄的,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让今天从零开始,才是明智的,今天的充实会换取明天的收获。但丁说:“想一想吧,这一天永远不会再来了。生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溜过。今天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唯一时间。”所以我们不应为昨天而黯然神伤、为明天而忧心忡忡,把握住从零开始的每一天,就是把握了成功、掌控了明天。

世界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的心情。

世事无常,人生多舛,人们无法预料未来,但是,我们应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从零起步,那么,奋斗不息的每一天则就是成功在望的一点点的累积。

就像爬山一样既快乐又痛苦,要到山顶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的。每一步都是零的开始,没有这样的每一步,我们无法走到山顶。走不到山顶,就无法感受远眺的乐趣。在爬的时候挥汗如雨,那个时候,要是能够有一步登天之术,学习的人肯定会趋之若鹜。但转念一想,要是真的有一步登天之术,没有了疲劳之苦,又何来登顶之时的轻松快乐呢?

人生就如登山,所有快乐的感受就是每一步从零开始的痛苦累积。要是你没有那些痛苦的每一步,就不会有站在山顶之时的幸福感受。因此,假如我们希望有美好的未来,就从现在开始,让每一步都从零起步,让每一天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从而获得扎扎实实的进步与成功。

在压力下燃烧青春

优秀的人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北大的学生无疑要比其他大学的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家长、学校、社会甚至于整个民族都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创造成功的人生,创造辉煌的未来。正是这样的压力,让北大的学生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他们在承受着强大压力的同时,默默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以不为外人所知的奋斗精神,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时光。

人生一世,没有谁不希望能活得出人头地,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北大学生同样拥有这样的梦想。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要求生存并且能够活得健康快乐,有如战乱时要求生存及健康快乐一样困难。大学生所特有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前途压力、自我认知压力,在北大这片热土上更加炙人。北大学生们甚至幻想,什么时候有了陶公渊明所描绘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毫无压力的生存环境该多好。

然而,压力却是现实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困扰着人们。它不因为你落寞就离你远去,更不因为你烦恼而躲你,只要你有所追求,压力就如影随形一样缠绕着你,它会增加你的精神痛苦,也会给你更大的动力,让你去超越直到走向成功。一位北大教授曾对学生说:“人的压力多半是来自对成功的渴望,一个以成功为最高理想的社会,必然崇尚英雄主义,追求出人头地,似乎不成功就会沦为社会的落后者。作为精英的北大学生既是社会的榜样,又是成功的楷模,似乎他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就是你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超越了压力就将是光明,而不能超越它就是暗淡。”

北大经济学院一名男生曾因难以完成学院设置的各门功课,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第一学期结束时有多门功课没能达到及格线,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头扎进了未名湖就再也没有回来。他在给室友的遗书中写道:“我对自己的前途失去希望,我实在难以承受这种生不如死的压力了,我必须寻求解脱才能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得到解脱。未名湖曾经给那些压力巨大的先贤精英们以解脱,功课的压力以及对前途的失望,让我如此地厌倦和劳累。我要去见见那些先贤精英们,让他们给我指明一条出路。”

走进北大对于任何个人都是一种挑战,没有不承受压力的北大学生。而且北大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们为了成功,宁愿享受痛苦和压力。无数北大的成功者用铁的事实告诉北大学生,既然压力不可避免,那就勇敢地承受压力,挺直腰杆把压力顶回去,迎来的就将是成功的人生。

水往低处流,本是水的自然属性,然而一旦赋予它一定的压力,就会改变了这种属性,按其所设计的轨道奔涌,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样处于压力之中的人们,只有当内心有了精神依托、幸福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人生的压力、精神的焦虑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白自己的压力所在,这才是面对压力、消除压力的开始。

时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诉苦:生活太累、工作太苦、物价太高……然而,正是因为身负压力,你才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只有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奔波着、承受着,才有可能达到人生闪光的顶点。

压力常常是外在而有形的。它是课桌旁沉甸甸的希望,是讲台上不苟言笑的面孔,是求职人渴求的目光……压力没有温和的笑靥,然而只要你勇敢地迎接、真诚地付出、执著地追求,便会从压力中获得丰厚回报。就如你攀援险峻的绝壁,历尽千辛万苦傲立于峰顶时,你将会感到陡峭的山峰是无比的壮美,你也会品味到取得胜利时的无尽惬意。这就是压力,它激发着弱者的勇气,磨砺着强者的意志。

压力又常常发自于内心,是无形的。正由于它隐藏在你的意识之下,所以才更加可贵。它是深夜台灯下的明亮光芒,是微机旁不停跳动的键盘,是教授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是海水拍石时溅起的浪花,永远激越地跳动着。

1920年,美国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慎将邻居的玻璃窗户踢出一个洞来,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身无分文可赔。这时,男孩回家向父亲认错。父亲说:“我可以先借给你钱,1年后再还给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把12.5美元如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里根。

研究压力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本来人在其一生中,就是无法摆脱压力的。

经济学上有条著名的“鲶鱼效应”理论,说的是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内放入一条鲶鱼,结果沙丁鱼看见“异己分子”夹杂其间,便紧张地加速游动,存活时间因而延长。鲶鱼犹如一针兴奋剂,为懒得活动的沙丁鱼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

动物存活尚且需要压力,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更需要压力,有压力才有进步的动力,给自己压力就要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时时扪心自问,假如只有一天光明我该怎么办?人不必畏惧压力,更不要把它看作是绊脚石、拦路虎,压力之于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你若能正确认识它、认真对待它,变压力为动力,那么在成长前进的人生历程中,你便多了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

激励人奋斗的,不是生命中的柔和事物;黯淡的逆境和冲突使人渴望生存。玫瑰点缀的道路是怯懦者匍匐前进的道路,勇敢的心才能攀登悬崖峭壁。

有压力就有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公理,也是人生的一条公理。一个人饭后散步,往往轻步闲情,可这时让他挑着百斤重担,他立马就小跑开来。为什么?压力产生动力。

有一位毕业于北大的作家,先前勤奋著书,成果卓著。成名后却一字未著,徒有虚名。后来有所彻悟,文思泉涌,大作频频见诸报章。究其个中奥妙,他说:“主要是压力问题。先前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任务,这是一种压力。有了这种压力,笔下才能‘压’出一些文字来。而这几年来却松了下来,得过且过,毫无压力,一个字也写不出。这怎么行?近来自己给自己压担子定任务,一周要写一个短篇,铁打不变。这么一压,文章就出来了。人性是相当懦弱的,不压,怎么能出成果?”

人对待压力的态度不同,往往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敢于向压力挑战,不屈从于压力的重负,挺住了压力,因而获得了宽广的人生。另一种就在压力面前败下阵来,或自暴自弃,自甘平庸;或消沉甚至于产生绝望情绪,最终一败涂地。我们应当赞赏的当然是前一种态度,把人生压力当成“金不换”的财富,用压力激励自己去挖掘潜力,去战胜自我。一个人要成才,要创造辉煌,要紧的是做些什么呢?那就是甩掉阻碍自己前进的压力,增加走向成功的压力,把压力变成动力,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不做理想主义者

所谓理想主义者,是指那些心怀某种非常崇高、非常虚无、非常缥缈也非常完美的理想的人。抱有这样理想的人往往对身处的现实非常不满意,甚至讨厌这个在他眼里俗不可耐的世界。当他的理想破灭后,他就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或者蜕变成玩世不恭的人。对世俗的东西讽刺和挖苦,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不对心思,厌恶成了他生活的主题,他们不是主动适应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生活,而是始终生活于对不能实现的理想的梦幻当中。

北大的学生中不乏心高气傲的人,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怀揣着指点江山、济世救国的远大理想,希望在北大这个名人辈出的高等学府里学到悬壶济世、一展宏途的大本领。可是许多学生发现,在这个神圣的殿堂里,他们并不能学到这样的本领。其实,在任何的大学里,都没有这样的课程。北大教授告诉学生们,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就不能做理想主义者,必须放弃那些所谓的美好而虚无的理想,必须扎扎实实地从脚下的每一步迈起,不断从多方面丰富和提高自己。否则,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泞中,就会成为眼高手低而一事无成的人。

许多北大学生都听过美国钢材大亨特纳的成功故事。

19世纪初的一天晚餐后,住在美国西部偏远的小镇里的富商伯杰,正站在阳台上欣赏着美妙的深秋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街灯下的树旁站着一个穿着破旧、身材清瘦、年龄与自己相仿的青年。

他觉得有些奇怪,就走下楼去,问那个青年怎么长时间地站在那里。青年带着满脸忧郁的表情回答说:“我有一个梦想,就像你一样能拥有一座宽敞宁静的公寓,夜晚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是太遥远了。”伯杰说:“那么你能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躺在一张柔软宽敞的床上美美地睡一觉。”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那好吧,今天晚上你去我的房间里实现你的梦想吧。”于是,伯杰领着青年进了灯光明亮的公寓,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富丽堂皇的软床说:“今晚你就睡我的卧室吧,绝对像天堂一样舒服。”

第二天一大早,伯杰起床后轻轻地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一切都保持着昨天的原样。伯杰疑惑地走出楼外,他发现那个年轻人正躺在街灯边一条长椅上美美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问道:“你怎么睡在这?”

青年笑笑说:“我不想沉在梦里麻醉自己,我要让梦想成为现实。”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2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了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20年前的朋友”的先生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那里,伯杰不仅看到了比自己的公寓更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的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房屋主人。

“今天,我非常感谢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2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完,他径直走到伯杰的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此时,伯杰才明白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钢材大亨特纳,原来他就是20年前那位贫困青年。特纳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到卧室的那一瞬间,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但那一瞬间我明白了,那张柔软的床不属于我,我必须远离这个梦想,我只有放弃虚无的理想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现在我终于得到了。”

特纳的故事曾使许许多多的北大学生为之感动,使他们懂得了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不能靠美好的理想生活,而必须把理想装在心里,把行动落到实处。不然,整天抱着理想主义过活,就会感到处处不顺,甚至会抑制自己的激情,捆住自己的手脚,止步于眼前而不会获得进步和成功。

其实生活中理想主义者到处都有,比如爱情上的理想主义者。曾有个毕业于北大的小伙子,内外气质都很好,大学四年没谈恋爱,好多姑娘追他都看不上眼,为什么?因为他是爱情上的理想主义者,坚信在冥冥之中有个天仙似的姑娘等他很多年。转眼到了工作时候,年龄也不小了,某天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心仪的姑娘,他想:“呃,这个女孩就该是那个久违的姑娘。”然后就和女孩确定了恋爱关系。可是一个月后发现这个女孩子同时有5个男朋友,小伙子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蔫了下去。一个纯粹的爱情上的理想主义者理想破灭了,由于脆弱,蜕变成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结果怎么样?本来不抽烟的他抽起了烟斗,然后留起了长头发和胡子,躲在宿舍阴暗的角落里,一脸阴沉,听着同事讨论自己谈恋爱的事情,看着他们满脸兴奋和幸福的样子,他却撇撇嘴说爱情这东西纯粹是胡扯。最激烈的理想主义者最容易蜕变成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因为他的理想太纯粹了,经不起打击。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人理想越纯粹越容易遭受失败和打击。

人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理想主义者?都是充满了正直感、正义感的这种理想主义者,没有错,这才是好的,这才是健康的。等大学毕业后走进这个残酷的社会,经历残酷现实的一次次打击,才会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与世俗同步,处处表现得另类,与社会不相融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而不能与这个社会相融,你就难免会变成孤家寡人,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孤立无援的,都需要与无数的人进行合作,一只巴掌永远也不会拍出响声,一个另类的孤家寡人又怎么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呢?

北大的学生们早就受到了来自讲师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教育。北大教授告诉他们:作为北大的学生,不能没有伟大的理想,要有追求成功、追求事业的美好理想,但绝对不可以成为理想主义者,有理想和当理想主义者历来就不是一回事。有理想是要把理想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而做理想主义者却是把人生把生活全部理想化,当自己理想化的人生迟迟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心生厌倦,甚至是怨恨,怨天尤人,抱怨生活不公,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理想化的泥潭。须知,无论你有多大的志向,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这个世界总是存在让你失望的地方。北大教授说,伟大的理想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催人奋进,但如果你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么你会把眼前的一切看得一无是处,你的理想主义充其量只会成为妨碍你取得成功的怨气,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灰暗。

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士光敏说过,“一个富于创造人生的人,必定会有他的理想。就是这个理想向未来显示出他存在于社会的意义。也正是从这里,他才会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理想能够激发干事业的勇气,它使一个人跳出庸俗的作为,产生创新的火花。其实,当一个人把一份追求变成人生中的远大理想时,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充满实干精神的人,使远大的理想成为唤起人生成功的愿望和动力。

认清现实才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大学生们处在象牙塔的顶端,习惯了人们羡慕的眼光,听惯了赞美之词,于是有些人就会觉得人生充满了阳光,伟大的理想在四年之后就会变成光芒四射的现实。正是这样梦幻般的思维世界诱导许多大学生不能正视自己所需面对的种种挑战,当童话一样的梦幻世界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抱怨自己白白付出的四年时光,好像在大学校园里什么也没有学到,眼高手低的现状让他们黯然神伤。

北大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除了传授给学生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外,也让学生们学会了面对现实的人生哲学。北大教授告诉学生:人不可能脱离开现实社会而生存在真空里,再高明的人也离不开现实生活问题,把人生目标定得现实些,而不是越高就越好。现实的就是可能实现的。如果脱离了现实,就难免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人永远也不会走向成功的人生。而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拥有高超的本领外,他们都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把大本领与眼前的现实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找到了实现自我、实现人生的最佳捷径。

从来就没有一名北大学生甘愿平庸地度过一生,从迈进北大那一天起,北大人对自己的人生就有了一个宏大的设计,从此种意义上说,他们都像一个伟大的谋略家,但其中却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没有将计划投入实际行动中,因为他们难以放下身价做低微的工作,当低微的人。高等学府“大哥大”的光环使他们觉得做低微的工作很没有面子,似乎所有低微的工作都是最底层人应该做的。空有壮志凌云的梦想却难以迈出很现实的一步,他们不得不成了空想家,幻想着天降好运让他们一夜就功成名就。其实世上哪有这样的美事?无数的北大学生的成功都是在离开北大以后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获得的,他们把在北大学到的本领默默无闻地运用到了平平常常的现实中,在最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当北大才子陆步轩面临了生存危机时,并没有苦撑着面子,而是现实地看待自己,从解决最直接的生存问题入手,像小商小贩一样寻找到合适的位置,做起了卖肉的生意,而且不长时间,就把自己的眼镜肉店开得红红火火。与其他人好高骛远相比,陆步轩的现实精神不能不令人赞叹。

陆步轩是陕西省长安县鸣犊镇高寨村一名农家子弟。1985年他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中文系,是当年所在县的文科状元。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了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几年后企业垮了,陆步轩失去了饭碗。之后他搞过装修,开过商店,但都赔了。2000年,陆步轩租了个20平方米的小店,开起了肉铺——“眼镜肉店”辛苦度日。2003年,他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曾受到广泛关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告别卖肉而在一家事业单位编修县志的“北大卖肉才子”陆步轩,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2005年,他出版自己的著作《屠夫看世界》。其实卖肉并没有什么不好,劳动只有社会分工不同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并能给家人带来幸福,不管是卖肉还是卖电脑,同样是成功的。

陆步轩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实地对待生活,现实地对待职业,现实地对待人生,就能找到实现自我的途径。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你付出了一分努力,就会得到一分的回报。卖肉也好,卖电脑也罢,只是空想而不去行动,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创造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时刻都进行着信息与物质的交流,知识也同样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相应地,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品质:现实和进取。陆步轩就是从北大走向现实的成功者。

世界500强企业中最年轻的CEO迈克尔·戴尔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演讲时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现实中试一试,不要只停留于想的层面,现实地去做比只想不做好上千百倍。”如果我们问卓有建树的成功人士创业历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会非常地相似:好的创意和扎实的行动。好的创意是什么?是从独特视角出发去阐述一件事情,并以这种独特视角为依托所做的阐述,能够较大程度地创造价值的创意,通俗地讲就是“好主意”。

北大一个研究成功问题的权威机构,曾经长期跟踪100个年轻人一直到65岁。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是富有的,有5个人有经济保障,另外94个人为生活所迫。这94个人并非是年轻时不够努力,主要是由于心气太高,不屑于从平平常常的事做起,结果他们成了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意做,且穷其一生也没能获得人生辉煌的平常人。

其实,好主意时时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有的可能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但往往因为没有付诸实践和行动,就会遗憾地错过。而人的平凡与否,除了想法的优劣之外,更表现在让好主意变成事实的行动上。

高等教育给予人的,除了科学知识以外,思想的洗礼、认识的变革、思维方式的更新、思维视角的转换等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比科学知识更能左右人的决策。陆步轩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北大教授常说的一句话:“认清现实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即知就要即行,许诺千次不如行动一回。一切成功人生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实践和行动的基础上的,只幻想而不行动,不敢于面对现实,不敢于挑战现实,不敢于改变现实,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不管是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克服畏难和害怕失败等不良情绪,必要时给自己制造外在的压力,用外力来监督、敦促自己。只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那么每投入一分心力,也就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危机感强于无忧感

拥有危机感的人总会感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总是觉得自己有更多不懂的道理和不会的知识,对自己的未来总是充满了忧虑,这种忧虑促使他不断反思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这正是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北大学生自从迈进北大那天起,就受到了人生的忧患教育。北大教授们总是教导学生,一定要去除身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让自己始终充满了危机感,不要觉得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终身衣食无忧。因为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迅猛腾飞,人们的适应和改造世界的本领更是与时俱进,没有了危机感而只满足于眼前的知识和能力,很快就会成为被淘汰出局的人,无论是北大毕业还是哈佛毕业,结局都会是一样。

北大生物学教授每年都要做这样一个生物实验:把青蛙甲放进装满水且温度适宜的的容器里,水温维持在不冷不热的舒适度,这只青蛙就会无忧无虑地游荡在容器里。把青蛙乙放在热滚滚的水中,这只青蛙马上就察觉到情势危险,在被烫伤前就早早地跳出了容器。把青蛙丙放在不冷也不热的温水里,容器下放一个酒精炉,用慢火烘烤,这只青蛙在水中懒洋洋地游着。水温慢慢上升,它的感觉也变得迟钝了,反应能力减弱。当青蛙丙终于发现水温变得很滚烫之时,自己已经快被烫死了,它已经没有任何逃生的体能了。

青蛙的故事再次论证了这样的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北大教授这样要求学生,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更多地在困难中锻炼自己,就能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领,而且还会磨炼敲打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增强生活的能力,扩展视野,掌握技能。

生长于岩石间的古松,总是青翠苍劲,充满不可遏制的生命活力;埋在沙漠里的草籽,遇到一丁点儿水分就能迅速萌芽,慢慢长成一片碧绿的草丛;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数万年的干燥寒冷,依然追寻阳光的脚步而存活下来。困苦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而顺利的境遇,尊贵的地位,充裕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每个人发展进步的有利条件。然而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名门望族走马灯般地兴衰替换,家运三代不衰便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大清王朝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骁勇善战剽悍无敌,但坐拥江山后,再也没有往日的打拼精神,八旗子弟完全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了,清朝的灭亡也就成了必然。

相反,苦难、逆境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北大校园里就不乏这样的榜样。朱自清、俞平伯、冯友兰都是如此。心理学家发现,充满危机感是每个成功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难的刺激,能使人保持斗志,保持振奋,保持进取精神。而乐于享受,就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让人的神经受到麻痹,看不到潜在的危机,也疏于必要的戒备和防范,一旦危机降临,就会陷于手忙脚乱之中,成为不值得可怜的失败者。

北大生物学教授对学生说,蚂蚁是地球上很小但又很强大的昆虫。它很小但它却可以吞食强大的狮子,它很小但却可以组建世界上最强大的团队,它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不可轻视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时刻充满了危机感。

第一,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它们正在寻找食物或者迁移洞穴,而你想方设法阻止它们,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或往上爬,或钻入地下,或者绕行,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蚂蚁充满危机感。在炎炎夏日就会打算冬天食物。他们知道夏天的舒服日子是短暂的,而冬天的寒冷却是漫长的,所以,蚂蚁在盛夏就必须为自己储备充足的过冬食物。

第三,蚂蚁在冰冷的冬天里总想着夏天!冰封的季节里,蚂蚁提醒自己:“冬天的危机不会持续太久,我们会迎来春暖花开,吸食到花蕊的甜蜜。”于是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蚂蚁就爬出去活动;如果气温下降,它们就再返回洞里。不一味地等待,这样蚂蚁成了气温计,灵敏地感受着冷暖变化。

第四,蚂蚁在整个夏天都四处奔波,竭尽全力地为冬天准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它们只要有时间,除了修补洞穴就去准备食物。绝不偷懒,每个蚂蚁都自动自发,全力以赴。

蚂蚁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因为它们知道,要生存就必须有危机感,就必须永不停息,否则,就只有被淘汰的厄运。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人活着要有危机感。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古今英雄多磨难”,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所以,置身在不如意的环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该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加倍积极乐观的精神来支配目前的环境,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必然在前面等着你。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无所事事的,我们都是要完成一些伟大的事情。

然而今天我们的一切也都不是随意得到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权利去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为我们的明天,为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目标,为我们的使命。 wm4E2Fg0jkqmC/olEjPgnn/ytqfijsYjkSajLuw0yp916zOVl8CtQfndq8UYuc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