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一切从尊重开始,放下身架来沟通

用尊重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王先生曾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女儿很快就要中考了,却迷上了电视剧《还珠格格》,不管作业有多少,每天晚上必须要挤出时间看两集《还珠格格》。爸爸看着女儿大量的学习时间被占用,心里着急,就劝女儿不要再看了,要抓紧时间学习。

女儿说:“还有几集就演完了,等看完《还珠格格》就什么电视剧都不看了,专心学习。”

爸爸生气了,说:“一个《还珠格格》不看又能怎样,是学习重要还是看电视重要?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女儿也提高了嗓门,说:“还有几集就看完了,早先你怎么不说?”

“你还有理了,我看你不看又能怎样,都什么时候了,还没完没了地看这种电视剧。”爸爸上前一把扯下电视天线,又拔下电源插座。

“你怎么这样霸道,你凭什么不让我看电视?”女儿一边哭一边说。

结果一晚上女儿也没学习,王先生也气得一夜没休息好。第二天女儿放学后,坐在沙发上又把电视打开,照看不误,王先生看到后气得摔门而出。这之后父女俩冷战了好几天,最后还是王先生先妥协,父女俩才重归于好。

王先生向同事们咨询:“女儿小的时候很听话,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敢和大人对着来了,我应该怎样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呢?”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是因为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呢?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要严厉,不要多给他笑脸,让他怕你。

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不是想树立就可以树立的,不是急于求成的事。它是父母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与子女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产生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刻意地为自己树立威信,因为那样只能事与愿违,尤其要避免以下几点。

(1)以高压赢得威信。父母动辄发脾气,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畏惧自己,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

(2)以疏远赢得威信。父母总是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以傲慢赢得威信。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

(4)以严厉赢得威信。事无巨细、不分是非,都要孩子服从,明明是自己错了,也不承认。

(5)以教训赢得威信。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都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并要求孩子服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以宠爱赢得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不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以上六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要想成为有威信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当首先做到。

2.必须说到做到

威信就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是打骂的方式就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孩子多小,家长都要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够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指令,接受对他的要求。

3.严与爱结合

对孩子要管得严,错误不应轻易放过,但每次做过批评之后,家长要想办法去安抚他,开导他,使他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从而不会对父母产生畏惧、抵抗心理。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4.少而精的管教

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琐碎,事无巨细都唠叨几句,这样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不听父母的。而平时很少教训孩子,但抓住一些主要的东西一管到底,这样反而更有效。

5.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孩子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情,当孩子遇到需要关怀和帮助的时候,父母应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小华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热衷于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初中时,他更是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弄得浑身是泥。父母对此非常生气,觉得他不务正业,于是就想方设法阻止他去外面玩。

一开始,他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一次,他把一个黑色的蜘蛛带回家后,父母大发雷霆,训斥他不应该把这么脏的东西带回家。爸爸还一脚踩死了蜘蛛,妈妈竟然摔烂了他积累了好几年的装着各种标本的“百宝箱”。那一刻,小华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坐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沉默寡言。父母为此非常发愁,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智力有问题。而小华的生物老师却说:“小华这孩子特别聪明,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物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犯像小华父母这样的错误。像小华父母这样干涉孩子的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一是父母对孩子兴趣的过分干涉会使孩子对自己的爱好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自己没有眼光、没有本事,从而否定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变得没有自信。

二是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听孩子的解释,不从孩子的爱好出发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做既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也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虑孩子的爱好兴趣,而是强加给孩子那些父母认为应该学的东西,会使孩子失去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三是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强加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来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家长“逼迫”着每天练琴,结果琴技一直没有提高。于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开始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用“你怎么这么笨”等词语责骂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变得自卑并产生自闭倾向。

父母应认识到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性,然而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具有独特的兴趣与爱好。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个父母强迫坐不住的孩子弹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断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这样不顾孩子的抗议,像催命一样催促着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的表现,其后果可想而知。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有的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作为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做法。

1.善于发现,为孩子创造条件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试着引导孩子多在兴趣方面下工夫,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在自己喜爱的天地里畅游。这样会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从而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那么,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首先,父母需要养成仔细观察孩子的习惯,孩子反反复复做的事情往往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其次,父母应该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问问孩子喜欢做什么,或许父母从孩子天真的回答里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其实,父母应该发现、鼓励和培养孩子一种或几种爱好,这样会使孩子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和期待,这些对其一生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选择兴趣爱好时,固然需要父母的引导,但父母决不可以代替孩子下决定。

2.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即使孩子的这种兴趣爱好可能与父母的期望有差距,但只要是正当的爱好,父母就应该予以尊重。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专注、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和意志品质也可以得到锻炼,这有利于其成长。

与孩子商量,尊重他的发言权

有两个男生,一个叫李刚,另一个叫王海。他们的父母失业了,两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面对同样的境况,两个孩子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王海没有改变穿名牌,跟着时尚走的习惯,最近又迷上了上网,并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更别说按时上课了。

“海儿是全家的希望,我们都盼着他读书好,将来能有出息,没想到他连课都不上!”王海的父亲感到非常失望,“但我们还是觉得孩子应该拥有这个时代给予他们的快乐,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觉得委屈,不能让他来承受父母因工作失败而带来的酸楚。所以,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倾诉失业后的失落,更不会抱怨挣钱太辛苦和受到的太多委屈,照常满足他的吃穿要求,没想到这孩子把我们对他的期望抛到了九霄云外。”

而李刚却和王海大有不同,虽然有时上学也常迟到,可是成绩却有进无退。

原来李刚的父母下岗后又另起创业,白天黑夜顾不了家,但思前想后,李刚的父母还是将实情告诉了孩子,与孩子商量应该怎么办。他们说:“有句古话不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我们生活困难,孩子是家庭成员,有义务帮助家庭早日脱离困境。”

李刚的父亲是一个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儿子就乐呵呵的:“与孩子商量后,孩子也很乐意,主动提出照顾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学习。我们有时回家累了,他还会为我们捶捶背,按摩按摩。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会与他商量,请他帮着想办法。我们常对孩子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要相亲相爱,尽职尽责’,儿子做到了,他关心每个家人,把奶奶也照顾得挺好,这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了。而且听说他现在学习也没耽误,真是让我们高兴,也太难为孩子了。”

“这件事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思。”“孩子,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解决好。”作为家长,尊重孩子的发言权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与他相关的事作出决定。

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即使年龄小,也有权知道关于自己以及家里的事情,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观点都被摆出来,做父母的把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全家人同心协力,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记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们平等商量。

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要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商量更不是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

如果你还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对,那么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商量了?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学会与孩子商量,可以从下面的小事开始:

你现在不想睡觉吗?明早你能够按时起床上学吗?

你又要这么多钱做什么?给一半可以吗?

把旧文具盒扔掉买新的不在我们这个月的消费计划里,怎么办?

……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讲出了与孩子商量在其学习、教育上的重要性。卡耐基不是也曾经这样说过吗: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呢。与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赶快试试吧,一定会发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许多父母也想和孩子商量,但往往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1.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意愿和想法,给孩子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应当为孩子负起的一个责任。

2.父母在决定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如果让孩子学,一定要仔细观察,与孩子商量之后,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肖琳是个充满幻想的女孩子,喜欢写作,梦想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她每天都会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上了初三,马上要中考了,学习生活越来越紧张,可是她每天还是坚持2000字左右的创作,这使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这学年的期中考试过后,肖琳的妈妈到学校开家长会,才知道肖琳的成绩已经由原来的上游下降到了班里的中游,妈妈很是生气。回到家里,她直接奔入肖琳的房间,还没开始说话,就看到了肖琳桌子上摆着一摞手写稿,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就把这些稿子打翻在地。肖琳看到妈妈的这种做法,看到自己珍贵的文稿被随便丢到地上,很伤心。她哭着对妈妈说:“你知道这些文稿付出了我多少心血?对我有多重要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妈妈在气头上,听不进肖琳说的任何一句话,不由分说地骂道:“只会写文章能考上高中吗?能考上大学吗?你这样下去,一辈子都没有出息!你写出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肖琳一下子蒙了,她根本想不到妈妈会说这样的话,她不知道妈妈怎么会觉得她的梦想竟是如此的幼稚。

天下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因此有的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幅理想的蓝图,甚至孩子以后要上哪所大学的哪种专业都考虑到了。父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顾孩子的爱好和理想,强迫孩子按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如果孩子有一点没有符合他们的意愿,就对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绩全盘否定,甚至打骂孩子。确实,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这种望子成才、追求上进的良好愿望,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否定孩子的理想和追求,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这就太让人遗憾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们都不懂,父母为他们作出选择对他们有好处。殊不知,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理想。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因此会学得又快又好,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就会感到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力太大了,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同时,这也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长空间和独立意识,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反叛与对抗的情绪,出现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甚至走上歧路。也有些孩子会变得精神委靡,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等等,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模式,不要让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呢?

1.给孩子一个成为自己的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成为按照他人意愿做事的盲从的人,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代替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给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充分地发展,而不是把他们限制在自己已为他们设计好的框子里。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在弥补父母遗憾的同时,留下自己的遗憾。

3.给孩子最后的决定权

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尊重和支持。对孩子的理想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以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需要的是精心地呵护,不是说教,不是命令,更不是趁机提条件。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意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商量和探讨,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最后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4.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过高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做很可能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5.精心培养孩子的“理想之苗”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采取不理不睬或者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父母们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么孩子或许永远也不可能树立起稳固的理想。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父母应当要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要细心浇灌、滋润,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作为父母,培养孩子要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是什么铁就打什么钉。为人父母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精神上给孩子以关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而不要一味地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生活。

尊重孩子的隐私

丽丽是一名初二女生。有一天,她正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想起作业忘记带了,于是急忙又掉头往家跑。当她掏出钥匙打开家门时,看到妈妈正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丽丽走进自己房间去拿作业本,推开房门,她愣住了,她看到书桌的抽屉全部敞开着,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及贺卡等全都胡乱地堆在桌子上。

丽丽非常生气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随便动我的东西?”

没想到妈妈却比她还生气:“怎么了?当妈妈的看看女儿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啊!”丽丽很愤怒地回答妈妈。

“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的,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丽丽说。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隐私”问题上有过不少交锋。一封封“地址内详”的信件让父母们疑心不止;孩子在日记本中记下心中的真实想法,父母们也希望能够“拜读”;对打到家中的电话,父母们更要例行检查……这些关心的行为都让孩子们感到不舒服。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地带”,甚至粗暴干涉,私拆孩子的信件、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等。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如此反感呢?又为什么要在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呢?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会产生许多想法,原先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他们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父母有所不同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就会明显减少,转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内心的感受都倾诉在日记里。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强硬和蛮横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等,无视孩子的感受,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就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并导致与父母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1.从心底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人,不是物。是人,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为人父母者,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一个尊重孩子的人。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们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都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者权利,把孩子当做成人来加以尊重。

2.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稚嫩的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想看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一定要争取使孩子信任自己,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的隐私。

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父母不能苛求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并不成熟的孩子以大人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父母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发现孩子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甚至对孩子辱骂殴打,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孩子一旦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其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得到自我解决。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以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强迫孩子交出日记本。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对。

天下父母们,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这样,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尊重孩子的朋友

爸爸参加了女儿小丽所在班级的家长会。一回到家便把一个小本子递给了小丽,上面记下了小丽的名次和成绩,还记下了班里前十名的名单及成绩。忽然,小丽看到在小本子显眼的地方写着她的铁杆姐妹的名字,倒数第三,306分。爸爸记这个干什么?她正疑惑着,爸爸先开口了:“你看见你那个什么最铁的姐妹的分数了吗?那么差!你怎么整天和这种人在一起?”小丽知道了爸爸记自己好朋友的成绩的原因,反驳说:“她的成绩好坏,跟我和她是好朋友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你以后不能和这种坏孩子在一起!”“她不坏!”小丽叫喊着。“不管如何,你不能和她来往了!你看看她那个差分,你以后会被影响的!”爸爸张大嘴巴嚷着。“我不会的,不会受她的影响的!”小丽为好友抱不平,“她不是坏孩子,她虽然学习不好,可她人不坏,她很善良,待人友好,我和她是分不开的好朋友。”小丽继续和爸爸喊。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可不管小丽怎么说,爸爸都不同意她们两个再来往。小丽生气地跑进自己房间偷偷地哭了。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便会感到惊恐万端,生怕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自家的孩子。

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这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会感觉非常兴奋,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这些经历说明:在孩子成长阶段是需要朋友的,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童年时代不应该缺失朋友,这会让孩子过得很孤独,而且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尊重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诸多好处: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朋友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最后,鼓励孩子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其他孩子就会看不起他,不跟他接触,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父母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给予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作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孩子来家里时,父母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说:“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既不能草木皆兵,任意破坏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真的友谊。

1.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好朋友

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择友引导。比如革命老人谢觉哉在《交朋友中的道理》一文中就提出过这样的忠告:“要交‘益友’,不交‘损友’。”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爱集体的人交朋友,不能与品德低劣、染有恶习的人交往。这样就让孩子在交友之时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不与那些品质低劣的人交往,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孩子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孩子怎样与朋友相处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朋友要努力做到热情、关心、彬彬有礼。处事要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得失。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

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理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他心灵的“疮疤”。还要告诉孩子,在与朋友相交时,要特别讲究信用,凡自己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切不要轻易答应,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但凡自己能办到的和答应办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尽力去办。如果遇到意外,事情没办成,就应主动向朋友说明情况,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4.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5.当孩子结交了不大好的朋友时要引导

由于孩子涉世不深,辨识能力不强,一时不慎就可能出现不良的交往。万一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应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积极防范措施。一般来说,当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错误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怀着悔恨又害怕的心理,这正是父母对他们进行细致教育的良机。如果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则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耐心地弄清情况,再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提高孩子的认识。必要时,还应与学校、有关方面联系,终止孩子与不良朋友的交往。

别用孩子的成绩长自己的脸

金女士参加了女儿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父母们聚在一起,说说孩子的学习,相互取取经、发发牢骚,当然也总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绩。因为金女士的女儿一向成绩优异,大家都对她羡慕不已,这个说“看人家的孩子多让人省心”,那个说“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也教教我们”,让金女士感到很得意。可是成绩一公布,金女士傻眼了:女儿这次只考了个二十几名!尽管老师对金女士说,孩子只是因为数学考试中的一道大题意外失手,才把成绩拉了下来,其他几门课都考得很好,可金女士却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回到家,金女士就把女儿叫到身边大声训斥起来:“你这次考试怎么考的呀?怎么会这么马虎,把一道大题的分都丢了!平时你都能考个前三名,这回竟然考了二十几名!你知道我去开家长会时多没面子,别的家长还要向我取经,结果我女儿考得还不如人家呢!”

像金女士这样用孩子的分数来为自己挣面子的父母还真不少,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父母错误地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了自己的脸面,当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便觉得丢了面子,并以此批评孩子,那么孩子也只会越来越学不好。

过去人们比吃,比穿,比谁的钱多,现在却开始比孩子了。谁家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谁家的孩子更有才华,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把孩子的学业成绩当成装饰品,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一位妈妈说,平时她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带着孩子。如果别人的孩子十分优秀,而自家的孩子跟不上脚步的话,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会让做家长的很没面子。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的脸上贴金,这是一些中国父母的陋习。当孩子在别人面前为父母挣足了面子,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宠爱有加,大大奖励一番;当孩子让父母在人前面子尽失的时候,父母又会气急败坏,对孩子大呼小叫。无形中,当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面子”成了主要考虑的因素。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应该问一下自己: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想做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谁都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于是,从平民百姓到高官巨贾,从普通工人到知识分子,工作之余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出色的,高声大嗓,眉飞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绩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缄默,就是低声叹息,总觉得自己矮人三分。因而在家里,孩子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小子,好,这样的分数为你爸妈挣得了面子,我们总算没有白辛苦!”或者“你真没出息,这个分数叫我怎么去见人?”……称赞也好,斥责也罢,总之,在多数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分数直接跟父母的面子挂钩。

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理应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父母的训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孩子的放弃。这一切,都会使孩子在无形之中丧失信心。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孩子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已经十分沉重,作为父母,又怎能在孩子稚嫩的双肩上再强加一副“为父母挣面子”的沉重负荷呢?再说了,父母要靠孩子给自己挣面子,不正是显示本身无能吗?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为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纠正虚荣心,摒弃进行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那么,具体来说父母该如何做呢?

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孩子也一样。孩子并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不是父母生命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级版本,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工具,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把孩子当成了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实际上,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

2.不要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在考分上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并不是一次考试就能说明孩子的所有学习情况。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偶尔的一次考砸而感觉脸上无光,孩子是需要鼓励的,鼓励与理解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

3.了解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从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配合学校教育,尊重孩子个体的差异性,从完善孩子个性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亲情的温暖,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GzlqmLKNUPS3X1s8os0j6V1+g3F6XjqOA4QBcJNHtWUEOSFmX+RHbRNUPittYB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