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爱里有规矩:父母做表率,孩子懂规矩

父母的形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日本一个机构曾对日本1303名高中生、美国1052名高中生、中国1220名高中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结果,中国学生的答案中,父亲排在第10位,母亲被挤出前10位;美国学生的回答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日本学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如果不考虑调查本身的科学性,就用调查中得到的数字来推论一般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不妥的。不过,以上调查结果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

导致一些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地位低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形象不佳。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可以这样说:“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可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长却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比如,有的父母回到家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仓库,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是因为家长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注意着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由于孩子正处于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的绝大部分能力和习惯都是从他人的言行中模仿过来的。而且,他们更多的是从父母那里模仿过来的。许多孩子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并非全是遗传起决定作用,主要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孩子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父母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就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也会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日出下地、日落而归,自己便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每日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所言、所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们的榜样。父母做得好的方面,孩子能学到;父母做得不好的方面,孩子也照样学得到。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父母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

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道路和发展轨迹,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他们的判断能力却还不很强,加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对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不可能也无法准确地判断父母言行的正确与错误。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父母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自己可以学习也是应当学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也应当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

不用责备打骂、不必苦口婆心,当你意识到孩子存在这样的缺点、那样的毛病时,请您揽镜自照,看看“病根”是不是在您的身上,因为您的形象对孩子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不少家长习惯以对话的方式让孩子做这做那,和孩子进行交流。其实,有时候试一试用无声的语言,即自我形象来教育、影响孩子,效果可能会更好。

父母要严于律己、身正为师,用善良的品性和高雅的美德熏陶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时刻告诫自己,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使自己的体态自然大方、动作讲究得体,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稳重、威严却不失亲切、随和。尤其要注意,家长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绝不可以回家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否则,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偏执、狭隘的性格,并形成自卑心理。平时,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注意多用柔和、温存、真诚的眼光,这将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良性反应,使孩子感到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学习也会追求上进。从塑造孩子的正确审美观念上来说,父母穿着得体、整洁朴实,在孩子面前总是保持美观整洁、大方得体的外观形象,孩子就将得到非常具体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教育。

以下这些行为不要做:

夫妻吵架,互不相容。

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随地吐痰、擤鼻涕、抢座位、跨越栏杆、摘花草……

不善于与邻居和睦相处,常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指桑骂槐,恶语相对。

愤世嫉俗,有很强的“权力欲”和“金钱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实际上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有各种条件、因素和方式,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那么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健康幸福的家庭,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祥和、充满朝气。

父母心语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注意着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

父母要传承给子女优秀的品质

比尔·盖茨出生在1955年10月28日。那天晚上9点刚过,在美国西北部西雅图市的“瑞典人医院”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比尔·盖茨出生了。但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出生时显得并不起眼的孩子日后竟然成为了全球首富!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是美国著名的大律师,母亲玛丽·马克斯韦尔是一名中学教师,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需要常常活跃在交际场上,并在一些社交和政治集会上引人注目,从而闻名于西雅图市。不过,虽然父母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但还不能说具有天才级的智商。所以,如果认为比尔·盖茨的天才是父母所赐的,那你就错了。所谓代代相传的“血统论”,在盖茨家族中是站不住脚的。

说到比尔·盖茨的父母,还必须说说他们的家族。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勤奋的家族,如果说这个家族中没有遗传天才的智商,那么在每个家族成员的身上涌动着的,都是勤奋的血液和狂热的精神。

在比尔·盖茨的家族里,父系和母系方面都没有称得上大富大贵的人,但在双方的家庭中却都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勇敢、创新、独立、谦逊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活力。没有这些精神的一代代传承,比尔·盖茨就不会具有超人的才干,并最终造就微软帝国。

比尔·盖茨在20岁那年创立微软,并已连续十多年蝉联为《福布斯》评比的世界首富,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比尔·盖茨的母亲却从来没期盼过自己的儿子是世界首富。对于母亲来说,她心中真正的期盼是,比尔·盖茨也能像她那样成为终身慈善家,用自己通过努力创造的财富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尔·盖茨也深深理解母亲的心意,他已于2008年卸下微软职务,全身心地来实践母亲的梦想。

由此可见,母亲对于比尔·盖茨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这一点也可以从比尔·盖茨家族历史得出结论。因为比尔·盖茨的父亲和母亲家族中的人都不墨守成规,虽然他们性格温文尔雅、和蔼善良,但是都有一种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家族中的这两种精神对比尔·盖茨的事业所产生的影响很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两种精神才造就了后来的微软帝国。

父母从来都是孩子的榜样,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这点。显而易见,在他的身上经常会体现出父母的许多不同一般的素质,他已经继承了父母以及家族的野心、智慧还有竞争精神。比尔·盖茨这些素质的形成,有家庭环境熏陶的因素,甚至还有遗传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父母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尔·盖茨的父母在质朴的处世生活中,对于盖茨的未来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上。比如,他们虽然总要忙于各自的工作,但在工作之余总是想办法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平时,一家人只要一有空,就会聚在一起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玩遍所有的益智游戏。盖茨天资聪慧,特别是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上,他表现得更为出色。他早早地表现出来的计算和想象的天赋,甚至让老师和校长都吃惊不已。而盖茨的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优点,很快就认识到他的智慧,并且及时送他到更合适他成长的湖畔中学学习。湖畔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而且是那种以热烈的学习环境而闻名的私立学校。后来的事实证明,父母的这个决定对比尔·盖茨的一生具有长久的影响。

相对于关心盖茨的学习,盖茨的父母更关心他的心理成长。比如,在慈善方面,比尔·盖茨的父母乐善好施,是天生的慈善家。而比尔·盖茨则并非天生的慈善家,他的乐善好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父母的影响与熏陶。父母不仅自己一直支持慈善事业,而且在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鼓励他做出一些善举。儿时的比尔·盖茨曾是西雅图童子军的一员,为了给童子军筹集资金,曾在街上卖坚果。当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开始挣钱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开始鼓励他考虑慈善事业。为了促进盖茨真正大力支持慈善事业,母亲常常要求他多接近那些社会底层的、生活困难的人。1993年秋天,比尔·盖茨作了一次非洲之旅。在当地,他看到了许多让他难以想象的、极度贫困的人,这让他不禁扪心自问:“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回来后,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一股脑儿倾诉给父母。老盖茨对儿子说:“孩子,你应该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盖茨欣然答应,立即建立了启动资金达9400万美元的慈善基金会。现在,比尔·盖茨做了多少慈善事业,可能连他自己也无法记清了。因为仅是他启动的全球健康计划,就已为全球医疗保健业捐赠了40亿美元。

所有这一切,都与父母本身做出的榜样和对盖茨孜孜不倦的教导密不可分。那么,盖茨到底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1.伟大的目标

任何成功的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伟大的目标。伟大的人生来自伟大的目标。同样是成功,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大,有的人成就小?有的人事业如日中天,有的人事业如履薄冰?这除了与每个人能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每个人制定的人生目标大小有直接关系。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目标,就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

2.经商的头脑

商业头脑是商业知识的积累和生意经验的总结。一个孩子长大后形成的特质,跟自己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艺术世家的孩子可能就有艺术天分,企业家的孩子可能就有经营天分,政治家的孩子可能有政治天分。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天分所在不能忽视成长的环境。

3.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要想取得成功就应该重视这一重要的资源。因为人类的发展已经说明社会性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人不能独自存在。而家庭环境、父母的培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4.冒险精神

世界上任何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是靠着勇敢面对他们所畏惧的事物,积极进取才能最后成功的。处处小心谨慎,难以有所成就。缺乏一定的冒险精神,梦想将永远都只是梦想。那些利用投资致富实现梦想的人也都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以冒险的精神作为后盾。然而,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的,多半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而得来,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地得来的。

5.不达目的不罢休

目标是方向,是动力,也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选择。人们常把目标比作灯塔,这再恰当不过。大海里如果没有灯塔,航船会驶离正常的行道,迷失前进的方向,就有被暗礁吞噬的危险;人生中如果没有目标,就犹如大海里没有灯塔,会迷失了自我,失去奋斗的方向。对于有目标且正为目标而忙碌的人来说,只要确定目标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只有盯住目标、坚持到底才能体现自己忙碌的意义。同时,有伟大的目标,还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工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轻易放弃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因为也许下一个转弯处就可以看到绚丽的风光了,但过早地掉头却使这一切轻易地失去了。

6.宽容仁爱的慈善之心

问到世界上钱最多的人是谁?有人马上会说,是比尔·盖茨。那么,世界上捐钱最多的人是谁?还是比尔·盖茨——他只给孩子留下2%的遗产,其余将全部回馈社会。人们都知道比尔·盖茨是微软帝国的“开国之君”,却不一定知道,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的创始人。他把自己的钱大部分用在慈善事业上。而这些,都是深受善良的父母影响的结果。

父母心语

良好素质的形成,有家庭环境熏陶的因素,甚至还有遗传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父母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

汤姆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后,回家之前,先去附近24小时营业的酒馆喝上一盅。虽然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妻子一直劝他戒掉,但是他想,反正只是自己的一个坏习惯而已,又不影响别人。

一天,天降大雪,汤姆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汤姆心中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为人父母,请走好你们的每一步,要知道,孩子正“踏着你们的脚印”呢。

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父母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放松自律,做出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从而也使他失去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机会。

家长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一位男人这样谈及他的父亲:“我记得我的爸爸。在工会保护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以前,他每周有五天要为他的本职工作干很长时间,星期六还有另外的工作,也要干很长时间。我还能记得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依稀听见父亲起床并悄悄地出去上班,而此时家里其他人都还在睡觉。我不记得他生过病,请过一天假。他唯一不工作的一天是星期天,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做些事情来消磨这一天,比如探望亲戚、和我们一起骑车等等,这一天他的家庭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信念和他对家庭的全力投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至今影响着我。”

许多人还记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向家庭之外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一位母亲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那种对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的真诚关心的氛围。我的父亲直到60岁时仍然是一位志愿消防员和救援工作者。我的母亲则一直做各种志愿工作并时常帮助社区中的其他人。即使自己并不富有的时候,父母对别人仍很慷慨。因为父母的友善,许多人在我和姐姐面前常常称赞他们。”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时不在的,尽管你也会经常给孩子讲道理,但你的行为却会对孩子产生更深的影响。当我们友好而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的孩子就会学到我们的善;当我们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时,我们的孩子也同样学到了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为了推掉一个不愿参加的约会而说谎,或者我们因为不想听电话而让孩子告诉人家我们不在家时,我们便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了撒谎的种子。受过骗的孩子会去骗人。孩子若看到家长从工厂里偷工具或在旅馆里偷毛巾,便会以为偷窃不是错事。在家里看不见家长笑脸、得不到爱抚的孩子将来很难开朗和对人友爱。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要比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

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

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

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

我们对体育显示出兴趣,他们就会在绿茵场叱咤风云。

我们用微笑和闪烁的眼睛对待生活,他们就会懂得幽默。

我们感谢生活的祝愿,他们就会对生活满怀欣慰。

我们表示出友好,他们就会变得和善。

我们的言辞充满进取的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

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他们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

我们的人生肯定了我们对于生命长久而深沉的信念,他们将不再迷惘。

我们用真善美维护着他们,他们将会发现生存的真谛。

我们的行为像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不要只是站着,只用手比划或指点着你企望你的孩子征服的高度。攀援吧,他们就会跟上来!

此外,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在深化孩子道德行为时,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适当性,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诚信、激励、乐观向上的好环境,以确保孩子在生活中不至于偏离社会轨道。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

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身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

家长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榜样,无形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促进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刻苦钻研、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

模仿是孩子特别突出的一个心理特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表率。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怎样的榜样?

(1)有博爱之心,怜悯、同情人,能尽力而为地关心、帮助他人。

(2)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生命、健康,不东家长、西家短地乱议论人和事,信任基本了解的人并与之共事。

(3)孝敬老人,爱护年轻人。

(4)要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得出你家里的东西是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赚来的,不是今天这个送来的,明天那个送来的。否则,孩子会觉得不用劳动和智慧照样可以获得,可以过好生活。

(5)你永远是个爱学习和勤于思考的人。

(6)你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不大喜大悲;你冷静沉着,对事对人智慧、宽容,拿得起、放得下。

(7)你的生活目标明确、热情向上、意志坚强、坚定而坚持、敢于直面矛盾和困难。

(8)你的行为严谨、办事干练、实事求是、作风检点、语言干净、礼貌待人、谦虚谨慎。

(9)你的举止庄重、衣着整洁,住房内整齐有序、清洁卫生。

(10)你身体力行,注重以行为和言语影响人,善于鼓励和批评孩子。

这是十个主要方面,做的程度要有层次和境界,不管怎样,你都要去尽力而为。

父母心语

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父母的榜样出现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用行动做表率

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除了供孩子吃、穿、学习之外,还应该时时注意为孩子增加一份精神营养,即良好的教育。或许有的家长不以为然。关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在家经常讲,老师在学校天天讲;广播里说,电视里说,报纸杂志上也不断地宣传,难道这样的影响力还不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要靠学校、靠社会的宣传,更要靠孩子的父母,把它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孩子本没有什么大事情,但是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小事做不好,大事也难成;小毛病不注意,大毛病很快就会找上门。从小事做起,学做人,学做事,是孩子人生之路自始至终都要学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证明: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受用。而父母在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直接看法。

当你的孩子一脚踏入绿茵茵的青草坪,或者随手将一块果皮扔在了地上,作为家长的你,这时应该怎么办?毫无疑问,立即劝阻孩子不要践踏小草,告诉孩子要将果皮拾起来扔进果皮箱,并告诉他这样做的好与不好。这就是对孩子道德观的一次最直接的影响和教育。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年龄小,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在是与否的认识上还很模糊。俗话说,树大自然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的道德水平与人的年龄并不同步增长,不是有很多成年人,其道德水准仍保持在幼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时期吗?!不是有许多人,早已过了弱冠之年,仍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或者随意破坏公共卫生和秩序吗?!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若要受到孩子的尊敬,需要自己以身作则。

有个男人结了婚,生了个儿子。他十分疼爱孩子,却很讨厌自己的老父亲。他的老父亲连路也走不稳了,到处磕磕绊绊的,除了吃饭和抽烟之外,什么事也干不了。所以,他很想把老父亲打发走,便对自己的妻子说:“让老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吧。”

妻子恳求他让老人留在家里,但他连听都不愿意听。所以她只好说:“那你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

他心里只想给老人半条毯子,但嘴上却说:“好吧,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

正在这时,他自己的儿子——四五岁的小孩子,突然说起话来了:“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毯子,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地收藏起来,等我长大以后可以把它送给你,让你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大吃一惊的男人赶紧留住了他的老父亲,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他准备了什么。

社会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科技、新思想、新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道德观。电脑、网络、基因、克隆等技术越发达,就越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人们去参与、去管理、去使用。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品德低下、性格扭曲的人很难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他不但不能有大的作为,也难以立足于社会。养成好的道德习惯,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张人生通行证。

当然,有一条十分重要:想要孩子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家长首先要规规矩矩做人,勤勤勉勉做事,为孩子做出表率。

林凤娇曾是台湾影坛上与林青霞平分秋色的电影明星。曾以一部《小城故事》夺得金马影后桂冠。在林凤娇短暂的十余年银幕生涯中(1972—1982年),她一共演过70余部影片,成为台湾一名不可多得的红影星。

林凤娇原籍福建,1953年6月出生于台北,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从小就承担照顾三个弟妹的责任,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老师罚站。

林凤娇遇上成龙的时候,已经是电影红星,为了爱情,她甘愿放弃一切。她是“龙嫂”,但为了丈夫的事业,甘愿当个“隐形人”。

房祖名是成龙和林凤娇的儿子,从小受林凤娇熏陶,是个热情成熟的大男孩,现在是演艺圈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且房祖名一出道就大红大紫,难道仅仅是借助父荫庇护?不是,“龙子”表现得有礼节俭、性格可爱的个性绝对不是靠庇护所能获得的,而是受过良好的家教。

“龙太子”没有骄纵的个性,要归功于爸爸妈妈严厉的管教,房祖名表示,自己的个性与处事待人深受父母的影响。他觉得自己的个性比较像爸爸,固执且喜欢钻牛角尖,而他眼中的爸爸既挑剔又霸道,还有些洁癖,连儿子的袜子或笔放在什么地方都要管!

不过,房祖名也喜欢听爸爸说些人生的经历,父子俩就算10年不见面,也还能一见如故。妈妈在房祖名的眼中则是很传统的一个女人,从小也以很传统的方式教导他,房祖名没少吃过她的拳头。

不过,房祖名和妈妈还是很亲,什么事都交给妈妈打理,现在他赚的钱也全交妈妈管理。妈妈则给他一张信用卡,他要买什么都可以,如果金额较高,房祖名还得征求妈妈的意见。

房祖名说,妈妈林凤娇曾告诉他,儿子可以把她当成敌人,但希望全世界都是儿子的朋友。妈妈平时也不断教导儿子待人要有礼貌,看来“龙太子”家教甚佳,林凤娇功不可没!

谁都知道演艺圈里很乱,但房祖名却能在很乱的演艺圈里保持自己清纯的形象,这与他受到良好的家教是分不开的。房祖名在做人上深懂礼貌,在生活上注意节俭,这些都是母亲给他树立的良好的榜样。

父母心语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若要受到孩子的尊敬,需要自己以身作则。

避免消极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不管是在文学上还是心理学中,人们把儿子喜欢母亲讨厌父亲的性格称为“恋母情结”,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与之相对应的,把孩子讨厌母亲喜欢父亲的性格称为“海明威情结”。

“海明威情结”凸显了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强调了母亲的性格和言行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海明威是蜚声20世纪文坛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但最终却选择自杀结束了生命。

海明威曾经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既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还不如死掉”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他的自卑,让他无力和这个强大的世界抗衡,无奈之下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那么他的这种自卑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与海明威从小生活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他的家庭环境,尤其与他母亲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海明威的母亲格蕾丝是一个很懒散的女人,购买各种食品、下厨、洗衣服、管理下人、打扫房间、洗碗、做菜……这些事情她一次也没有做过。母亲格蕾丝懒散的样子遭到了海明威的厌恶。再加上母亲的强势管教,总是强迫他严格遵守日程计划表、随时接受检查,还要求他保持端庄整洁的形象,更加让海明威憎恨。

母亲的强势性格对海明威是一种压制,让海明威一直处于一种弱势的自卑地位。这种自卑和对来自母亲强势的厌恶,使得他成年之后极为讨厌试图干预他的任何一位女人。

可见,母亲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母亲的性格取向总是有一种很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孩子的言行和性格的养成。有时候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母亲的性格以及性格决定下的言行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如果我们的性格过于强势或过于软弱,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漠不关心,都会让孩子形成自卑懦弱、无情冷漠的性格取向,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给孩子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样的伤口一辈子都不会愈合。

如果母亲能有一种相信他人的人格,就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就不会在孩子端着一个水杯的时候,担心孩子会烫伤或者摔坏杯子,然后从孩子手里把杯子拿走。如果母亲这样做了,孩子会产生一种挫败感,长期受到这样的对待,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不好,就更没有信心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了。

对孩子成长影响极大的母亲们要改变不良的性格,做一个阳光母亲。把赞美和欣赏,把自信和坚强,融入自己的性格中,才会让孩子在阳光中沐浴,才能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

身为爸爸,更是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好爸爸应该具备开朗活泼、善良的性格,这种性格才适宜教育孩子。孩子们多半不喜欢父亲内向多思、沉默寡言、慢条斯理的性格。父亲开朗的性格,对孩子有着长时间的熏陶作用。

如果爸爸是严厉粗暴、专制性的,经常训斥、打骂、批评孩子的,就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很少得到父爱,因此从小就会养成孤独、抑郁、执拗、反抗、情绪不安定,或依赖、服从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会直接陪伴到孩子的终身,这是不利于孩子以后成长的。

相反,如果爸爸过分地溺爱、娇养孩子,往往会使孩子产生任性、骄傲的性格。有些孩子身上有消极的性格特征,如自高自大、自私自利、固执任性、缺乏独立精神,就是由于父亲过分迁就、溺爱而造成的。俗语说:“溺子如害子。”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但真正面临到父亲的头上时,却往往失去了对孩子关爱的水准。

另外,家庭不和睦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的,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父母经常争吵、打破家中物品或者毫无生气的环境中,就会使孩子倍感迷惑不解、无所适从,极易养成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两面讨好、投机取巧、爱说谎的毛病,甚至会走向另外一种极端。

如果爸爸是支配型的性格态度,孩子的性格特征就会是消极的、顺从的、缺乏主动性的,有依赖性的;如果爸爸的态度是冷漠的、不关心的,孩子则会出现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性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往往会静悄悄地学习成年人的言行举止:母亲爱打扮,女儿也爱打扮;母亲多嘴多舌,女儿也唠叨个没完;母亲对邻居关心,女儿也会对小伙伴倍加爱护;父亲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公物和劳动的态度,也都是子女最早的学习榜样,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每个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今天我们知道,孩子除了不可或缺的各种照顾之外,他还需要温暖、关爱、适当的刺激,例如安静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他才能够自信、活泼,有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让他感受温情。

若是孩子初始的世界让他害怕不安、空洞、被侵扰,他就会畏缩、被吓退了。太早以及过于强大的不信任经验,使得他无法信心满满地迎接世界。孩子经常长时间独处,世界空茫一片,刺激太强或印象过于繁杂,都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

作为呵护孩子成长的父母,要给孩子安全感,当孩子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一个拥抱、一句话语,都能在默默之中告诉他们:“宝贝,我爱你。”

此外,还要保证孩子人格的公平。父母不应该因子女年纪小而漠视他在家中的地位。平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前提,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家中不被漠视的孩子,才不会因自我漠视而封闭自己。

总之,父母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开启一片蓝色的天空,让其茁壮成长吧!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渴望就会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身为父母的幸福感,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心语

把赞美和欣赏、自信和坚强融入自己的性格中,才会让孩子在阳光中沐浴,才能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

换掉性格中的那块“完美”短板

有一只木车轮因为被砍下了一角而伤心郁闷,它下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于是离开家开始了长途跋涉。不完整的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认识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并与草叶间的小虫攀谈;当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适。终于有一天,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于是马上将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轮子忽然发现,自己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也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留在了路边,自个儿走了。

有时,失也是得,得即是失。当我们有所失落的时候,生活才更加完整。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许多苦恼的根源来自我们追求完美的性格,子女教育的失败也源于此。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就意味着100%的成功或失败。这就使得许多家长心态改变很大,不能再以平常心养育子女。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失败,由于受到攀比心理的影响,希望自己的什么都是最好的,都是完美的。他们接受不了孩子的任何失败和闪失。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要多想想失败所带来的好处。以生产汽车、摩托车而闻名于世的本田公司的创办人本田宗一郎上小学时,在班里是“后进生”。无论让他做什么,总是失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然而,对这段经历,本田先生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正是因为当时的失败,才培养了我能进行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脑。”他说:“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经过深思苦想得来的东西相比较,其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是不一样的。”

另外,具有“完美”性格的父母在潜意识中深深地浸透着一种无法驱除的“望子成龙”情结,他们对孩子有一种“超值期待”。从生下孩子的那天起,父母就希望孩子是个天才,当孩子想做某件事情时,过高期待良好结果的他们便会在事前经常对孩子说“弄错了可不行”“别弄错了”。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让他们也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就这样,无形当中父母和孩子就一起陷入了完美的误区。日久天长孩子也会染上完美主义的特质,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将其不健全的“完美”的性格特质传达给孩子,就意味着向孩子开启了一扇痛苦之门,带有完美主义特质的孩子,心里一定住着一位严厉的批评家,这个批评家时刻在提醒他们:“失败是你自己的责任!”这让孩子的心灵备受折磨甚至产生焦虑,不少完美型、理智型的孩子最难受的不是考试前和考试中,而是考试后。他们考前小腿抽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万一考不好怎么办?而让他们最为痛苦的是考试后的复查:又犯错了!这次我不能原谅自己!

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记忆力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孩子,自己做过的每道题是什么答案可以记个大概。于是估分的时候一旦发现很简单的题被自己做错了就捶胸顿足地说:“怎么又少了一分!”“我真笨,这么简单的题也做错!”这种懊悔不迭的情绪一直要保持到考试成绩出来后很久才会散去。

受其家庭的影响养成完美特质的孩子,也极其容易把别人的错误拿过来折磨和惩罚自己。

小颖正在备战钢琴九级的考试,妈妈的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于是妈妈就把女儿送去请人家指导。结果下午小颖闷闷不乐地回来了,问其原因,说:“老师不喜欢我。”

原来,那天接受指导的孩子很多,老师便让基础较好的小颖自己练习,偶尔给点意见。结果小颖看老师光顾着指导其他孩子,便认为是自己的水平不过关,把别人的错误引申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完美,从而陷入不必要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否定中去。

“完美”的性格特质无端给孩子的成长增添了很多灰暗的色彩,给他们的成长经历增添了不必要的苦恼。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言行,检验一下是否把自己完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要及时地给予疏导,避免孩子陷入完美的误区而不能自拔。

相信善于改善自己“完美”特质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相信不过分追求尽善尽美的父母,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能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相信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成长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成为样样都行的“怪才”。只有父母们及时取掉性格中“完美”的短板,孩子才会在一种正常的教养下快乐地成长。

父母心语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言行,检验一下自己是否把自己完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要及时地给予疏导,避免孩子陷入完美的误区而不能自拔。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性格特质将影响孩子品性的养成。父母的所作所为容易被孩子认为是合理的,并且,孩子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对父母的言行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孩子孝敬长辈,自己首先要敬老;要求孩子尊重别人,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1.父母一视同仁,孩子才能学会尊重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要懂得去理解他人,尊重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能因为别人一点的不足就贬低别人,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某一方面做得好就恭维他人,而贬低自己。我们需要有一颗一视同仁的心。

作为父母更是如此,如果你不能一视同仁对待别人,在孩子面前恃强凌弱、嫌贫爱富,这样的父母很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好品格的印象。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协作。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能赢得友谊,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会赢得自尊。自尊是促使孩子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自尊是自信的源头,一个孩子不尊重自己,就不能激发出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当然也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屠格涅夫说过,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孩子只有尊重自己,才会珍惜和看重自己,才能够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孟子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是作为君子应该有的气节,也是有品格的父母应该追求的境界。只有当父母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孩子才能把这种美德深入到灵魂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2.父母悉心爱护,孩子才会快乐而真诚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对儿子的爱和教育却是鲜为人知的。

鲁迅教育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和许广平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海婴。鲁迅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长文,主张对于孩子,要天然相爱,愿他生存;尽力教育,使之向上;完全解放,育为新人。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积极态度抚育新一代。

海婴幼时,母乳不足,身体瘦弱,频频生病。鲁迅经常抱海婴去医院,或者延医来寓为之诊视。此外,为儿子买药、洗澡、种痘、补牙、理发乃至晒太阳、量体重、过生日等,他总是亲自过问。总之,凡是孩子的事他都件件操心,经心办理。

海婴生性活泼,经常缠住父亲。鲁迅喜欢饭后靠在藤躺椅上,把零食放在桌边,一边慢慢地吃,一边悠闲地看书。海婴往往从藤躺椅下钻出来,毫不客气地抢父亲的糖果、饼干。鲁迅只是微笑地看看儿子,从不训斥他。海婴也从来不惧怕父亲,有时还会挤在他的身边,轻轻揪他的胡子玩,更喜欢的是骑马一般坐在他的身上,亲昵地伏在父亲胸前,小嘴说出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鲁迅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愿他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

和一切调皮的男孩一样,小海婴也很淘气、顽皮,家中时时响着他的吵闹声。有时,鲁迅在写作,小海婴从背后悄悄上来,用小手在笔的顶端一拍,稿纸上立刻黑成一团。鲁迅只得搁笔说:“唔!你真可恶。”他却早已一溜烟似地逃跑了。在外面玩,他也常常闯祸,不是玻璃刮破了手指,就是同别家的孩子冲突。回到家中,也不肯静坐片刻,有时模仿士兵,开枪射击,杀声盈室;有时模仿演员,挤眉弄眼,放声嚎唱,闹得鲁迅不能静心工作。不管他倒也罢了,如果声严色厉地批评,他就会以不吃不喝来消极反抗。然而,虽是如此,鲁迅还是在工作的间隙,以深情的父爱满足着孩子的种种要求。

海婴五六岁时,鲁迅就常常对他说:“海婴,爸爸希望你将来做一个活泼、真诚的人。”当小海婴用懵懂的大眼睛看他时,他会微微一笑,把爱子搂在怀中。此时的小海婴,虽然听不大明白父亲的话,但他却从父亲真诚的眼神中看出,父亲对他的一种殷切的期望。

鲁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必须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发达。”有一次,鲁迅从饭店里买了几个菜,请客人们吃饭。有一盘鱼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可是别人吃了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海婴在瞎说。许广平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说不新鲜。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就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拣一个来一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的做法当然不是偏袒自己的孩子。他尊重孩子,努力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多年以后,海婴长大后,就像鲁迅所期望的那样,性格活泼、待人真诚。

3.父母负责,孩子才能学会有责任心

一个人要想跨进成功的大门,就必须持有一张门票——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性格,同时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负责是性格养成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怎样才能把孩子的责任意识植入到他们的性格之中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孩子依赖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做父母的就要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渐渐帮助他们改掉依赖的习惯。

帮助孩子改掉依赖的习惯,做父母的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和能力,只有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成长起来。

其次,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应该告诉孩子要勇于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犯了错误要勇于认错,承担犯错带来的一切后果,而不是推卸责任,责怪别人。这样,孩子才能承担大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领风骚。

4.父母悉心教导,孩子才能学会刻苦

“书圣”王羲之共有七子,在他的影响下,七个儿子都善书法,尤以七子王献之的成就最大。他的书法集诸体之精华,改古拙之书风,英俊豪迈、气势磅礴,有“破体”之美称。王献之在书法上的成就,与父亲的精心培养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我全留在这些水缸里面了,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书写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面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

王献之感到很惭愧,他走出家门,到街上散步,看到一个老婆婆在街头上烙饼卖,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顺手一撩,就放进背后竹筐里,而且每张都叠得很整齐。王献之见了很惊奇,便上前请问老婆婆:“你头也没回,怎么能撩得这么准呢?”老婆婆回答:“这没啥,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这句话使得王献之猛然醒悟了,大获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了。

王羲之还告诉儿子: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王羲之教子学艺的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现在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送他们进各种书法、绘画、钢琴、舞蹈等辅导班学习。一些孩子缺乏毅力和恒心,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有些父母存在浮躁心态,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急,若孩子学艺不能立竿见影,就见异思迁,让孩子改学别的,浅尝辄止,结果收效甚微。试想,王献之习字10年不见成效,如果他因此就半途而废,又岂能成为一名书法家呢?要精通一门知识,掌握一项精湛的技能,非一时之功,而贵在专注、锲而不舍,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些就是王羲之的家教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5.父母坚强,孩子才能培养勇气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做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就必须从小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品格健全、意志坚定的精神。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也会遭遇成长过程中的寒风冷雨。当他们能够勇敢面对的时候,他们便会获得成功,当他们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的时候,就失去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跌倒了不要怕,勇敢地站起来就能看到一片蓝天!

在锻炼孩子勇气方面,英国人的做法是值得父母们学习的。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探险机会,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在那里,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河边,由专门的人负责教他们游泳和划船。训练是艰苦而紧张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或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划船等技术,还锻炼了意志,培养出了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互敬互爱和团结合作。

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首先要求父母是勇敢的人。只有勇敢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勇敢的孩子。

6.父母仁爱,孩子才能懂得爱人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以说,世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过母爱。当然,胡适的母亲也不例外,她给孩子的爱是温柔的,但却从不盲目。

每天,天刚蒙蒙亮,胡适还在睡梦中,母亲便起床了。她给儿子一边准备好东西,一边叫醒儿子,让他起床上学堂。对于孩子来说,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小胡适很懂事,虽然他很想多睡一会儿,但是一想到母亲的操劳,就能立马从床上坐起来。当他赶到私塾老师家门口时,老师家人都还在睡觉。他轻轻地敲门,里面就会有人把私塾的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拿了钥匙,他跑到私塾把门打开。这时,同学们都还没有来,他一个人坐下,打开书本,开始读书。

他天天都这样早起苦读。母亲看着儿子这么辛苦,也很心疼他。但是,她明白,如果想让儿子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知识渊博、人品端正的人,就一定要吃苦。其实,儿子读书早,她为了准备早饭,要比儿子起得更早!胡适把母亲的这份爱藏在心底,用自己的刻苦来回报。平日里很听话,不想让母亲多为自己费心。

但是小时候的胡适很调皮,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每逢这时,小胡适心里总会忐忑不安,善良仁爱的母亲从来不在人前责备他,因为仁爱的母亲懂得保护孩子的尊严。

生活中母亲点点滴滴的关爱,成了胡适心中挥之不去的温暖。母亲的仁爱之心让每次的回忆都充满了感动。成名之后的胡适更懂得把这份仁爱和关怀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就这样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养成了善待他人的好脾气,也学会宽容和关爱。

可见,母亲仁爱的性格,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有很重要的影响。爱心教育是妈妈培养孩子的重点之一。

父母心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富有爱心性格的培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

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力有所不同

1.做身心健康发展的母亲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然而,在女儿没长大之前,妈妈往往扮演着女儿的“贴心小棉袄”的角色。

当女孩哭泣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妈妈在旁边陪着她,并紧紧地拥抱她;

当女孩想说话的时候,往往是妈妈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地跟她交谈;

当女孩想要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时,她最先想到的是她的妈妈;

……

有研究表明,女孩在7岁之前会十分依赖妈妈,她们与妈妈关系最好;但7~10岁之间,女孩更乐意模仿爸爸,更愿意与更有权威的爸爸交流。但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因为妈妈的“贴心”,女孩与妈妈的关系在一点点地升温。

上帝选择女人来完成孕育工作的同时赋予了她使命,只有那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着高尚信仰和修养的女性才能完美地完成这项工作。

孩子是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新生命,因而母亲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孩子的健康基础。最新的科学统计表明,母亲的智商对孩子的智力有更为明显的遗传优势。母亲创造人类,这是对上帝的工作的延续,也是文明得以不断进步并充满希望的基础。

人们都说女孩是妈妈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女儿。的确如此,不管妈妈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大多数的女儿都会把自己的母亲当作模仿对象。仅仅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母亲就可以在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着女儿。女儿也正是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感受到母亲所传递给她的对于自我、女人、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观念。

一个合格的母亲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心理健康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幼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幼儿的焦虑症状得分越高,发生各种焦虑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如一位心理学家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母亲照料下的儿童比其他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包括焦虑)。

分析原因可能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母亲经常会表现出一些特定的情绪与行为,如心神不定、害怕空旷的场所、情绪易紧张、易激惹、胆小、坐立不安等,这些情绪与行为的表现比较明显,容易被孩子觉察,从而导致孩子较高水平的焦虑;另外,这些情绪与行为也可能会影响到母亲的教养观念与行为,破坏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发孩子的焦虑。

另一项研究发现,母亲的心理健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如一个焦虑或者是长时间抑郁的母亲,她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抚养行为,这样潜移默化的消极心理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作为一个母亲,除了身体健康以外,还必须有另外一种特质——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面貌体现在道德修养和情操上。

母亲的善良、勤劳、温柔,填充了女孩在父亲影响下形成的思维世界,让她的精神在正义、勇敢等的筋骨下,充满情感的血肉。母亲不仅仅是生养了孩子,她还是孩子精神的避风港。在女孩遇到挫折、失去信心的时候,给她鼓励和安慰,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勇往直前。母亲在道德情操上的影响是全面和深远的。

善良温柔的母亲让女孩懂得为他人着想。精神的冷漠是可怕的,很多感情木讷的人,在童年时代往往缺少母亲温柔善良的感染。若从小就没有一个善良的母亲,女孩往往性格粗暴,对人没有耐心。“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由后天的修养与教育形成,但它仍然是来源于女孩母亲的善良根基。

耐心细致的母亲教会孩子做事。再粗心大意的女孩,一旦变成母亲,就会变得坚强和细致。大作家雨果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女人固然脆弱,但母亲却是坚强的。”这也许就是常言说到的母性。每一个女孩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只有耐心等待和观察,才能很好地捕捉到女孩的步调,让她在适当的时间里做适当的事情,事半功倍。不仅教育如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一个母亲连听完女儿的话的耐心都没有,就别指望孩子会有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向别人虚心求教了。希望女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作为女儿的启蒙老师,母亲的耐心是她成长中最重要的礼物。

母亲就是女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养育什么样的女孩。身心健康,精神面貌良好,是作为一个母亲必备的特质,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女孩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

2.让爸爸的称赞和支持伴女儿一生

有资料显示:有43%的女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艺术天赋;超过25%的女孩子成年后认为自己对于服装的品位来源于父亲,因为她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为她们的着装出谋划策;53%的女儿成年后回忆,她们在父亲那里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在历史、自然科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女孩子通常不感兴趣的学科方面。

以上都是母亲无法像父亲那样给予女儿的。这时带给女儿令其生活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一是她的自信,一是她对自己女性特质的认识和认同。

一般来说,妈妈表达爱的机会更多,妈妈给予女儿的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而爸爸则不同,他只有在女儿取得成绩的时候才把爱作为一种奖励给她。然而女孩的心灵是细腻敏锐的,如果女孩有一位关注她、并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亲,那么女孩在父亲的关注和鼓励下,就会变得自信、乐观,做任何事情都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

教育专家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父亲通过促进女儿人格中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平衡,给女儿一种均衡感。这是母亲所无法给予女儿的。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重要的男性榜样。在父亲和女儿面前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女儿将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权威、权利、能力、金钱以及自尊等。在女孩子的关系网中,她们通常给父亲的定位是理解者和支持者。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女儿就需要父亲去理解和支持她们的雄心和梦想。父爱为女儿提供了满足她们心灵需求的信心和才能榜样。男人的勇敢、大度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她们娇弱的矫正器,是她们能在跌倒后重新站起的扶手。父亲既要正确评价女儿成为女性的方式,又要描绘他们的男性品质和能力。比如勇气、冷静的智慧。

独立是来自父亲的礼物。“富养女孩”,作为父亲,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鼓励女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作为父亲,还要让女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由于性别的差异,父母对于训练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父亲会用强加的方式教会女儿自我克制。由于女孩的大脑负担了更多的感情和感觉因素,帮助女孩学会控制感情非常重要,而父亲往往更重视感情的“控制”。因此,对于女孩子来说,了解和控制感情是保持女性精神需求平衡的重要内容。

对于女儿的感情发展来说,父亲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亲是女儿的第一位“男朋友”,父亲对女儿的自我评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父亲有助于使身为女孩的女儿和日后身为女人的女儿感到坦然。我们的女儿作为孩子只有很短的时间,然而,在以后的人生中,她会永远觉得自己是爸爸的女儿。

父亲可以留给女儿的最大的财富,就是理解和尊重。如果父亲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女儿,那么这个女孩也会期望她未来的伴侣理解她、善待她。但是,如果父亲对女儿的爱表现在对她们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时,女儿会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变得很疲惫,虽然她们会成为很优秀的女生,但是她们却难以体会到欢乐。

对于注重关系的小女孩来说,别人一句怀疑她的话,都会使她自己怀疑自己。此时,来自爸爸的肯定则会让她重新审视自己,会让她重新为自己定位。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父亲开始关注女儿的一言一行时,她就会知道在她的生命中,有一位重要的男性——她的父亲在关爱她,这种关爱甚于其他任何人。当父亲开始注重女儿的言语和心声以及与女儿之间的交流时,女孩就会因此而变得自信且坚强。

父母心语

母亲就是女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养育什么样的女孩。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重要的男性榜样。在父亲和女儿面前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女儿将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权威、权利、能力、金钱以及自尊等。 P+THTqOFFEyKNT2hxzcMwW+VtX62qXATm/3YP3gXeHFGDAancwtbU0YYVs7N3n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