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卷中英签署建交公报

第5章乔冠华与谭森商定公报措词

周恩来严正指出:“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我们。”

毛泽东说:“你们的政府只要改善一点态度,我们就可以同你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大使。”

毛泽东幽默地对希思说:“达尔文,世界上很多人骂他。”

1971年10月5日,英国驻中国临时代办谭森约见乔冠华副部长。

中英双方就中英建交联合公报的措词进行磋商。

会谈开始后,谭森首先表示:

在上次9月25日会谈中,你提出中方新的文稿,并要求英方对台湾地位问题作一口头保证。英方仔细考虑了中方的草案和建议。未正式答复前,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政府将不会提倡“台湾地位未定论”。

关于英方的口头保证,乔冠华要谭森用书面写出给他。谭森同意并于当日交来。

至此,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达成协议,基本内容有三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1972年3月13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

二、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1972年3月13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三、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欣赏。

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中英会谈情况后,周恩来十分高兴。

早在18年前,周恩来为了扫清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8年后,周恩来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那是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出席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当时,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会面,就中英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谈话中,艾登说:“英国是承认中国的,只是中国不承认我们。”

周恩来严正指出:“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我们。”

艾登说:“我这次把在华代办杜维廉带来,为的是与中国代表团接触。”

周恩来说:“我也把欧非司司长宦乡带来了。”

艾登说:“那么我们想法相同了。”

5月3日,宦乡与杜维廉进行交谈。30日,周恩来接见英国工党领袖、国会议员詹姆斯哈罗德·威尔逊和罗布逊·布朗,就改进中英关系、发展中英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

6月1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

威尔逊、布朗和艾登共同向中国代表团首席顾问雷任民表示,欢迎中国在伦敦建立常设商务机构。为推进中英关系,建议我们可向英国正式提出设立常设商务机构问题。此机构应享有完全的外交权利和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外交机构。

当天,艾登宴请周恩来,表示双方应努力进一步改进中英关系。周恩来表示同意。

双方商定互设谈判代表办事处。

4日,宦乡会见杜维廉时告诉他,中方愿派驻伦敦的官员为代办身份,进行谈判代表的工作及解决中英间一些未决问题。杜维廉表示同意并将转报艾登。

16日,英方答复表示欢迎并愿发表一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中英文于17日同时发表。

不久,中国首任驻英国代办宦乡便走马上任。这一协议,表示中英关系已开始向正常化迈进。但在双方协议互换大使之前,两国关系仍然是不完全正常的,仍然停留在建交谈判阶段。中英间建立的只是代办级外交关系,也就是半建交关系。

中英互换代办,两国关系向前走了一步,但还是处在谈判建交的阶段,主要原因是英国不肯改变其在台湾问题上追随美国的立场。

英国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投票支持国民党集团,致使两国关系停滞不前。

周恩来对英国的做法曾多次提出批评。1958年2月25日,周恩来在接见英国工党议员哈罗德·威尔逊谈到中英关系时说:

日内瓦会议后中英关系应该有所改善,但自从我同艾登先生谈话后,快四年了,这种希望没有达到。

接着周恩来指出,中英之间的关键问题有4个:

一、关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我们并不要求英国保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但英国政府既然承认了中国,就应在联合国支持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而不投票支持蒋介石。我曾同艾登先生说过,我们已交换了代办,只要英国政府在联合国中投票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驱逐蒋介石代表,我们就可以互换大使。遗憾的是,这一点并未实现。

二、台湾问题。现在美国的政策是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知道不能长久不承认新中国的存在,因此企图使台湾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今天美国还不便于正式出面制造“两个中国”,因此采取幕后操纵的做法,而要英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出面造成这种局势。制造“两个中国”不但新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反对,台湾人民和蒋介石也反对。所以我告诉英国朋友们,如果英国帮助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就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绝不会同意让中国进入安理会,同时让蒋介石留在联合国内。

三、香港问题。香港前任总督访问北京时,我曾会见他。我当时希望改善大陆同香港的关系,他也同意。我曾提出几点建议:(一)广九通车。现在技术性问题都已达成协议,双方来往人数控制问题也可以由君子协定解决,但香港当局不同意通车。(二)派中国政府代表驻香港问题。我国有政府企业、银行等产业在香港,有近千名职员,更不用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我们有很多事务需要同香港当局接触办理,有一位中国政府代表在那里是合理的。美国在香港只有一千多侨民,但领事馆却有一百多人。而我们只能经过新华社记者作为代表,这岂不滑稽?我们为此向英国政府送了外交文件,但两年多没有答复,这在英国外交史上也是很奇怪的。英国的外交以最讲礼貌出名,现在也变了。

四、禁运问题。中英贸易有悠久的历史。两国贸易现在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新基础上。工党朋友是赞成这个原则的。但禁运如不完全解除,平等、互利是办不到的。

其后,在接见英国另一外宾时,周恩来又批评英国的做法非常可笑。周恩来还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从法理到事实,进行了严厉地批驳。

第6章乔冠华在中英公报上签字

1972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英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办艾惕思,在各自政府授权下进行了谈判,于3月13日达成了两国互换大使的协议。

当天,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签字并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全文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

二、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三、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欣赏。

3月29日,英国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艾惕思,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和工作人员何扬、张毅君在场。英国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萨力察也在场。

7月,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宋之光在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了国书。

历经曲折漫长的岁月之后,两国终于建立了全面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英国能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离不开中央领导人的正确决策,这和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是息息相关的。

20世纪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国力的进一步衰退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英国政府开始重新调整对外政策。

1970年,希思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对英国外交战略作了大幅度调整。首先,希思政府对英国的实力和国际形势作了一个全面深人的评估分析,作为进一步调整外交政策的依据。

希思主张,英国的对外政策应该建立在对英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行清醒的、新的和现实的估计的基础之上。他指出:

现在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要在这个新的世界占有一个位置,我们就必须了解这个新的世界,而且在我们能够希望了解它以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自己。

在1971年的一份文件中,希思政府宣布,在当今世界上,英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在英国战后20多年始终企图一身兼任的三个角色中作出选择:西欧的领袖、英联邦的首脑和享有特权的美国的伙伴。结论是:英国必须努力去担当第一种角色,以最优先的地位发展同西欧邻国的关系。

英国调整外交战略,从总体上看是十分有利于改善和发展中英关系的。

当时,中国领导人也调整了对外政策,对促进中英两国关系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大分化、大改组,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当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解冻,中国在面临北部强敌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积极寻求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展关系,以集中力量对付苏联。英国政局发生的变化,也有利于改善中英关系。

1970年大选上台的希思保守党政府主张加强欧洲团结以对抗苏联的威胁,同时相当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对抗苏联威胁方面看到了两国共同利益所在,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取积极态度。

希思政府出于冷战形势下的战略需要把中国看成对抗苏联的重要力量,从经济上,则认准中国是有待开发的下一个巨大市场,加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和改善关系,尤其是美中关系变化的冲击,所有这些促使英国加速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步伐。

1972年,中英外交关系终于突破了持续10多年的徘徊局面,实现了互换大使的宿愿。两国关系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英建交,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7章毛泽东说希望英国强大一些

1972年3月13日,中英两国正式建交,当这个消息传到英国时,有一位老人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便是为中英友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蒙哥马利元帅。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牧师家庭。1907年考入了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曾负重伤。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1920年1月,蒙哥马利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

1943年7月,二战期间,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1944年1月调任盟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定工作,负责指挥盟军全部地面登陆部队。1944年6月率领第二十一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

这位战功赫赫、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军事战略家,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干练和坚强著称。

1960年和1961年,退役后的蒙哥马利元帅带着对东方世界的憧憬,两次来到他想象中十分神秘的中国,作了一短一长的全方位访问,他和中国党政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进行了多次谈话。

两次中国之行,留给了蒙哥马利许多难忘的印象,尤其是东方世界领袖们的性格、智慧和幽默,深深地感染着蒙哥马利。

4月27日晚,毛泽东在上海接见蒙哥马利,陪同接见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长柯庆施。

稍作寒暄之后,双方的谈话进入正题。双方首先谈到国际形势。

蒙哥马利说:“请你给我讲一讲你对今天的世界局势有什么看法?”

毛泽东说:“国际局势很好,没有什么坏,无非是全世界反苏反华。”

蒙哥马利说:“这是很坏的。”

毛泽东说:“这是美国制造的,不坏。”

蒙哥马利说:“但这是很坏的。”

毛泽东说:“不坏,是好的。他们如果不反对我们,我们就同艾森豪威尔、杜勒斯一样了,所以照理应该反。他们这样做,是有间歇性的。去年一年反华,今年反苏。”

蒙哥马利说:“那是美国做的,不是英国。”

毛泽东说:“主要是美国,它也策动在各国的走狗这样做。”

蒙哥马利说:“因此我认为局势是坏的。”

毛泽东接着说:“现在的局势我看不是热战破裂,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第三种:冷战共处。”

蒙哥马利点点头说:“困难就在这里。在冷战中相处是困难的。”

毛泽东说:“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蒙哥马利说:“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毛泽东说:

但是我们要有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继续冷战,另一个是把冷战转为和平共处。所以你做转化工作,我们欢迎。

蒙哥马利说:“是的。我认为我们不能在这种紧张局势中生活下去。我们的孩子们是在冷战中长大的,这对孩子们是坏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这种情况转为和平共处。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孩子长大以后认为世界必须一直存在着紧张。”

毛泽东说:“这要有分析。冷战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是它有可能转为热战。”

蒙哥马利说:“有可能。”

毛泽东说:“好的一面是有可能转为和平共处。”

蒙哥马利说:“这不能够称为是冷战的好处。”

毛泽东说:“我们说有好处,因为美国制造紧张局势,就制造更多反对它的人,例如在南朝鲜、日本、土耳其以及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都反对美国人的控制。这是美国人自己造成的。”

蒙哥马利说:“我不能肯定美国在西方国家集团中制造了它的反对者,在西方集团中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虽然我希望发生这种情况。”

毛泽东说:

我不是指欧洲,欧洲是比较平静的。我是指南朝鲜、南越、日本、土耳其、古巴以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和非洲。非洲不能光责备美国,首先是要责备欧洲的殖民主义者。但是,美国要在那里取欧洲殖民主义者的地位而代之。因此,我说好的一面就在于使这些国家反对美帝国主义。这正在动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你是英国人,你到法国跑过,你去过两次苏联,现在你来到了中国。有没有这种可能,英、法、苏、中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

蒙哥马利说:“是的,我想是可能的。但是,由于美国的领导,英、法会害怕这样做。”

毛泽东这时若有所思地说:

慢慢来。我们希望你们的国家强大一些,希望法国强大一些,希望你们的发言权大一些,那样事情就好办了,使美国、西德、日本有所约束。威胁你们和法国的是美国和西德,还有在远东的日本。威胁我们的也是这三个国家。我们不感到英国对我们是个威胁,也不认为法国对我们是个威胁。对我们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

接着,蒙哥马利说:“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怎么样?那时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

毛泽东说:

那不一定。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还是960万平方公里。中国没有上帝,有个玉皇大帝。50年以后,玉皇大帝管的范围还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实际上,我们是被侵略者,美国还占着我们的台湾。可是联合国却给我们一个封号,叫我们是“侵略者”。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说话,你知道不知道?在你对面坐着一个“侵略者”,你怕不怕。

蒙哥马利说:“革命前,你们曾遭受过我们的侵略。”

毛泽东说:“过去有过,现在那种仇恨没有了,只留了一点尾巴了。你们的政府只要改善一点态度,我们就可以同你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大使。”

蒙哥马利说:“我希望如此。”

毛泽东说:“如果英、法、苏、中4国能够比较接近,事情就会好些。”

蒙哥马利说:“我希望看到这种情况。”

接着,双方谈到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毛泽东严正指出:

你们为什么不稍稍改善一点你们的态度呢?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们同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同意北京政府代表中国,基本事情你们已经做了。只剩下个别问题,这就是:

一、在联合国讨论蒋介石代表权问题的时候,同美国站在一起;

二、在台湾你们还有领事;

三、你们的政府比较亲台湾而对中国疏远,有很多蒋介石的人从台湾到伦敦,受到你们外交部的接待。

此外,在西藏问题上,你们也同美国站在一起。西藏的一名叛乱分子到伦敦,受到你们外交部的负责人接见。

这时,蒙哥马利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他说:“这我不知道。西藏是在中国之内的。”

毛泽东说:

你们外交部做的很多事情,你是不知道的。所以我看来,我们不能轻易地把正式代表权给英国,不能同英国正式互换大使。

蒙哥马利说:“这是需要时间和等待的。”

毛泽东说:“你们只要少许改善一下态度,我们的关系就会改善。”

与毛泽东谈话,蒙哥马利时时能感受到他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幽默。

第8章周恩来向英方阐明内外政策

1960年5月24日,蒙哥马利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一切陌生的景观让蒙哥马利感到异常兴奋。

5月26日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欢迎蒙哥马利元帅。

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出席了宴会。

在宴会上,周恩来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时,他说:

中国人民支持蒙哥马利元帅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为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蒙哥马利元帅这次的访问,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对改进两国的关系一定会有很好的贡献。

周恩来说:

我们今天晚上设宴招待蒙哥马利元帅,我借此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他表示欢迎。

蒙哥马利元帅带着很好的愿望到中国来进行友好访问,我们谈得很好,我相信他的访问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对改进两国的关系,一定会有很好的贡献。蒙哥马利元帅在第二次大战中,在北非消灭过隆美尔法西斯兵团,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国人民对他很敬佩。

蒙哥马利在讲话中表示,他在返回英国后一定马上非常明确地指出,“对新中国,我们大家都应当同它友好”。他还说,他这次访问使他能够纠正西方世界普遍持有的对新中国的错误印象。

蒙哥马利元帅在讲话中说:

我要对我在这个国家所受到的极其殷勤的招待报以谢意。友好的欢迎比我来以前所可能想像到的都更为盛大。这超过了我真正预期的程度。从最高级直到工厂里的工人,所有的人都给了我非常友好的欢迎。甚至街头行人似乎都十分高兴看到我,认为我代表着我们国家,这是极大的荣幸。

蒙哥马利元帅最后说:“我素不饮酒,但是今晚我将大大破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干杯。”

在5月25日上午,周恩来接见了蒙哥马利元帅。

接见时,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在座。稍作寒暄之后,双方的谈话直人正题。

一开始,蒙哥马利问:“我在这个分裂的世界里混了很久,我看到了东西方之间麻烦的发展。有一些人认为东西方之间的问题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我不同意这种哲学。”

蒙哥马利说的东西方之间是指东方共产主义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

周恩来说:“可以找到和平共处的办法,但需要创造条件。”

蒙哥马利说:“西方的政治领袖们好像找不到这样一种解决办法。麻烦之一在于西方世界认为东方集团会进攻他们,而东方集团认为西方集团会进攻他们。实际上任何一方都没有发动进攻的意图,这是我的看法。可是我不能够使美国所领导的西方国家认识到东方集团不愿意战争。”

这时,周恩来分析说:

你的话我一半赞成,一半有不同的看法。你说东方集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阵营——没有向外进攻的意图,这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你说西方集团不打算发动进攻,这就不完全是如此了,拿英国和法国来说,他们不愿意挑起一个新的世界大战,但是他们进行局部战争,这是不利于和缓局势的。至于美国的情况就更不同了。元帅阁下也很了解美国。他们经常派高空侦察机到社会主义各国上空侦察和拍照。不久以前,我们也打下了一架,一些外国记者包括英国记者都看到了这架飞机的残骸。最近以来,经常有美国的飞机在中缅和中印边境上高空飞行,并深入到我国西藏、青海空降特务、无线电以及武器。这些我们都捕获了。这完全是侵犯,超出了一般的间谍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使人心安定?美国到处建立军事基地,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在南朝鲜、南越、日本也都建立了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如果我们在他们的威胁下表现软弱,那么,战争贩子就可能发动一次新的世界大战。

周恩来稍稍变换了一下坐姿,继续说:

因此,按照我们的看法。今天的世界局势是,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是没有;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可能性较大,但我们对突然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放松警惕。原因就是美帝国主义不肯放松制造紧张局势。元帅阁下,你对我的上述意见有什么看法?

蒙哥马利惊叹周恩来敏捷的思辨和清晰的表述能力,他耸了耸肩,两手略摊了摊,说:

不幸的是,刚才你所说的,大部分我不得不同意。我个人认为要取消相互之间的猜疑,应该从取消对别的国家的军事占领开始,让大家回到他们的本国。

周恩来点点头说:“我同意。”

接着,蒙哥马利转移话题说:“中国当前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以便从事经济建设。但是,50年以后,当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大而又有很多人口的伟大国家以后,中国想干些什么呢?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与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是非常熟悉的,我要告诉他们我在中国所看到的一切和我同中国领袖们的谈话。他们相信我所说的中国需要和平,但他们会问: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蒙哥马利是想知道,中国一旦强大起来后,会不会对外进行扩张侵略。

周恩来当然明白蒙哥马利的意思,他笑了笑说:“阁下这个问题提得很坦率,说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很愿意谈一谈。”

蒙哥马利也笑了笑说:“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同你单独会谈的原因。”

周恩来说:

你说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建设,这看法是对的。中国在经济上要比西方国家至少落后一百年。中国是个一穷二落后的国家,加快我们的建设是我们的最迫切的任务。我们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来进行长期的建设。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基本政策不容许我们向外扩张进行侵略。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一定会失败。如果我们进行侵略扩张,就背弃了社会主义。

周恩来严正指出:

我可以负责任地对你说,不仅我们这一代不会向外扩张侵略,我们还要教育下一代也不要这样做。可能西方国家不相信我们的话,但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坚定立场说清楚。

为了使蒙哥马利充分理解和信任中国坚持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立场,以便他回去后对西方世界有更多的说服根据,周恩来还向蒙哥马利阐明了中国实行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包括中国愿意同周边国家谈判解决边界,决不首先使用武力的政策。

蒙哥马利觉得周恩来的回答还不够明确,又再次追问:“中国的最终命运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们将来的前途是共产主义社会。现在它还是一个理想。”

蒙哥马利接着追问一句:“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不强加于人?”

周恩来用坚定的语气回答说:

是的,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不强加于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主要是以国内为对象,以我们自己的土地、人民和生产为对象,一切依靠自己,当然也不排斥有些东西要与别的国家互通有无,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换。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损人利己,也不容许侵犯人家的主权、领土来扩大我们的利益。这样搞就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侵略。

“像英国一样?”蒙哥马利问。

“英国和以前不同,要改。”周恩来说,“我们总是欢迎任何国家改正过去的错误政策。”

“我们已经改了。”

“你们改得还不够。”周恩来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周恩来继续说:

我们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过这是要有条件的。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不能是一方面侵略,另一方面被侵略,这样怎么和平得了?我非常同意你的意见,即一切外国军队撤回各自的领土,大家搞好各自国内的事。

第一次与周恩来谈话,周恩来的睿智留给了蒙哥马利深刻的印象。

第9章周恩来表示支持蒙哥马利

1960年5月25日,周恩来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双方进行了友好而亲切的交谈。

在谈话中,蒙哥马利从各个方面来印证周恩来的谈话是真实的而不是空洞的外交辞令。他对周恩来说:“你是否相信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理论?”

这时,如果周恩来回答“相信”,则说明西方对东方的恐惧是有根据的;如回答“不相信”,则是自己否定了自己。这样,蒙哥马利把周恩来推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周恩来运用自己超凡的智慧,绕过了蒙哥马利的“暗礁”,他说:

战争不可避免是一种想法。因为只要帝国主义作为战争的根源继续存在,战争的可能性也继续存在。另一种想法是如果搞得好,如果作出努力,可以阻止战争。这是两种可能性,我们把这两种可能性都考虑在内。

蒙哥马利高兴地说:

我回到欧洲后愿意告诉西方世界,他们用不着害怕中国,因为中国曾饱受外国侵略的痛苦,它不会将侵略强加于人。中国的最终命运是作为一个和平的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周恩来提醒说:“你可以向他们这样说,当然还要讲一下我们的政策,不然,你就没有根据了。我们的政策为西方人士所不了解,而且常常被一些西方记者所曲解、挑拨。”

蒙哥马利坦诚地说:“我想,西方世界对中国有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必须纠正。我回到欧洲后马上把这种观念纠正过来。西方说,新中国的人民抑郁不欢,我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民很高兴,对每个人都友好。我这样说,是不会受美国欢迎的,但是我不介意。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接着,蒙哥马利问:“你们会不会破蒋介石的头?”

周恩来说:“不会,如果他同意把台湾回归祖国,我们还给他荣誉和地位。”

在与周恩来的数次谈话中,蒙哥马利十分关注台湾问题。蒙哥马利开始不太清楚中国方面的态度,他谨慎地建议改善中美关系。他说:“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袖’,中国是亚洲大国。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解决争端,建立友好关系,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是非常重要的。”

周恩来说:“中美关系交恶的责任在美国。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集团的彼此猜疑和仇恨是美国制造的。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不会对他们仇视,中国政府也愿意和美国政府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问题是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而敌视中国已成为美国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和扩军备战的政策核心。”

蒙哥马利不解地问周恩来:“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敌视中国?”

周恩来解释说:

美国政府敌视中国有两个借口:一是朝鲜战争;二是中国主张美国军队撤出亚洲,它这两个借口都不符合事实。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时,我们并没有参加。但是,它在发动朝鲜战争后,马上把它的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并侵占我国领土台湾。那是在1950年6月。后来,它在朝鲜战场又越过了三八线,逼近鸭绿江,我们就不能不过问了。我们事先警告过美国政府,如果美国军队打到鸭绿江,就随时可以进入中国,中国就无法进行建设了,那时中国唯一的工业基地就是在东北。美国政府不顾警告,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不得不抗美援朝。

蒙哥马利认真地听着周恩来的话。

周恩来接着说:

中国人的心理和感情,我想阁下是会理解的。中国人民受尽了外来的压迫,如今中国人民已站起来了,他们的志气是:如果别人愿意对我们友好,我们也愿意对他们友好;如果别人对我们敌视,我们也对他们敌视。我们不能忍受美国的欺侮。

在与蒙哥马利的谈话中,涉及到主权、原则问题时,周恩来寸步不让。

听完周恩来的解释后,蒙哥马利知道了中国的立场和政策,他充满信心地说:

我想我现在懂得台湾问题了。我回到伦敦以后就要着手动员世界舆论。美国必须作出让步。第一,他们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他们必须把军队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出去;第三,做到以上两点后,他们必须同意有关台湾的问题由北京政府同台湾谈判解决。我认为,如果中国同意同台湾进行谈判,可以说服美国人同意这三点。

周恩来说:“谢谢你缓和国际局势的好意,我很钦佩你这样一位73岁的老元帅还致力于解决国际问题。我比你年轻,更应该这样。元帅阁下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有资格也有能力影响美国的好战分子,使他们多想一想。不过,我愿意提醒阁下,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不会一时收效,需要长期努力。我们支持你的努力。”

蒙哥马利很是自得:“英国政府也同意我的意见,只是不敢说,怕得罪美国。”

周恩来顺势问道:“英国也是一个强国,同美国处于平等地位,为什么不为了缓和国际局势把这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呢?是不是英国把自己的责任和地位看轻了一点?”

蒙哥马利感叹说:“西方世界的麻烦在于非常缺乏领导,非常缺乏道义上的勇气。”

周恩来鼓励说:“你回去努力,将成为从事政治活动的元帅,你也可以给麦克米伦增加点勇气。”

蒙哥马利开心地笑了。

1960年5月,蒙哥马利第一次来到中国,只匆匆作了5天的短暂访问。

第一次访问结束时,蒙哥马利向周恩来提出:“如果贵国允许的话,我想再来一次,而且准备待久一些。”

周恩来微笑着说:

元帅阁下,中国的大门对你随时都是敞开的。你为什么这么忙啊,这次本来可以多待几天嘛!

蒙哥马利说

我现在必须赶回去,我这次只是为了谈话而来,看看中国领袖们的想法。我打算明年再来。

周恩来握着蒙哥马利的手说:“如果时间方便的话,最好是10月间。那时是中国气候的金秋季节,不冷不热,凉爽宜人,便于你到处走走。”

周恩来的细致,使蒙哥马利很受感动。

这样,周恩来借助与蒙哥马利交谈的机会,打开了中英关系友好的大门。蒙哥马利回到英国后积极呼吁,为中英关系的良好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第10章陈毅设宴欢迎蒙哥马利

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再次踏上中国大陆,开始为期3周的友好访问。

9月7日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欢迎蒙哥马利再度访问中国。

副总理习仲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炎培,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等出席了宴会。

出席宴会的,还有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宁一、孔原,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大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李达上将,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黄中,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以及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

陈毅元帅和蒙哥马利元帅先后在宴会上讲话。

陈毅元帅在讲话中希望并且相信蒙哥马利元帅这次访问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更多的作用,陈毅说:

尊敬的蒙哥马利元帅阁下: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很高兴在这里设宴招待蒙哥马利元帅。我借此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欢迎蒙哥马利元帅再度访问中国。

去年5月,蒙哥马利元帅曾来中国访问。那次访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之间进行了友好、坦率而愉快的谈话,对促进相互的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哥马利元帅上次访华回国以后,曾经将他所看到的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人民在国内从事和平建设的巨大努力,向英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民作了客观的介绍,对增进西方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好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蒙哥马利元帅正继续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世界和平而努力。蒙哥马利元帅在他不久以前所写的文章中曾批评了西方某些人企图实行“两个中国”的做法是可笑的,并且正确地指出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应该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它的武装力量。我们对蒙哥马利元帅这种正直的态度和明智的主张,表示钦佩。

这次,蒙哥马利元帅有较多的时间在我国进行访问,将到我国各地进行参观。中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国家,蒙哥马利元帅在各地参观访问中,将会亲眼看到中国人民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努力建设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们承继的旧中国的底子太差,直到今天,我们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状况。两年多的特大自然灾害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这是我们发展中的困难,暂时的困难,我们正在克服中,并且坚信能够完全克服。

中国有句俗话:一回生,二回熟。我希望并且相信蒙哥马利元帅的这次访问将会增加我们之间的友谊并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更多的作用。

我建议:

为蒙哥马利元帅阁下的健康,为在座的英国朋友们的健康,为中英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干杯。

陈毅讲话,结束后,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着,蒙哥马利元帅在讲话中提出了他关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这就是大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有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

蒙哥马利说:

我说的中国是指政府设在北京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从来没有资格代表中国的台湾那一套机构。我一向认为台湾是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三项原则取得协议以后,将能立即缓和紧张局势,并且为讨论实现这些原则的细节创造更好的气氛。

我认为这些原则取得协议是极其重要的,必须很快取得协议,以便打破目前东西方之间的僵局。当然还将必须达成不在国家的合法边界以外进行侵略的坚实协议。

当时,蒙哥马利还提出:这次除同中国领导人会谈外,还要访问几个不对西方人开放的城市。

对蒙哥马利的要求,周恩来原则同意。由外交部制定日程,组成接待小组,由李达上将率领,全程陪同。

周恩来还特意把总理的助理熊向晖找去,要他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参加接待小组,陪蒙哥马利去外地。

周恩来交代说:“要放手让蒙哥马利去看,旧中国遗留下的贫穷落后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观存在,让他自己看后去做结论,从本质上了解中国。”

9月9日,蒙哥马利乘飞机离开北京,先后对包头、太原、西安、延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广州等地进行了“突然袭击”式的访问。

在延安,蒙哥马利起了个大早,溜达到了自由市场,同那些卖镰刀卖蔬菜的人广泛交谈。而后又走进了路边的男子“公共浴室”,审视着浴池里面的人。

随行的中国陪同人员大为惊讶,不明白这位元帅为什么对公共浴池感兴趣。

从浴室出来后,蒙哥马利说:“我听人说,中国饿死了几十万人。有的说每个城市都饿殍遍地。这些说法都是缺乏根据的。这里的人肌肉都很好,丝毫看不出饥饿的迹象。”

随行的中国人员这时恍然大悟。

在由包头往南行的途中,蒙哥马利被特许参观了解放军某步兵师。他看到了步枪、机关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高射炮、榴弹炮。

蒙哥马利认为:这些武器对西方军队来说是不完全必需的,都是适应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那一类型战争,凭这些武器,中国不可能发动向外的侵略。

在洛阳,当地为蒙哥马利安排了专场文艺演出,蒙哥马利不看。晚饭后,却让陪同人员与他上街散步。经过一个剧场时,蒙哥马利径直闯了进去。陪同人员赶紧与剧场联系。舞台上正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手执令箭,正要挂帅出征。翻译向蒙哥马利介绍剧情。戏还没完,幕间休息时蒙哥马利退场了。

回到宾馆,蒙哥马利闷闷不乐,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呢?”

熊向晖解释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喜欢看。”

蒙哥马利认真地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熊向晖说:“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里还有位女少将。”

蒙哥马利耸耸双肩,表示遗憾的样子,说:“我对红军、解放军一向很尊敬、钦佩,不知道还有女少将,这有损解放军的声誉。”

熊向晖急了,有点挖苦地说:“英国的女王不也是女的吗?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蒙哥马利不吭声了,进了他的卧室。

在广州,当蒙哥马利登上广州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时,一个青年小伙子急冲冲地跑到蒙哥马利的车厢前,交给他一个纸包,蒙哥马利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是一个装刮脸刀片的盒子。

蒙哥马利刮完脸,顺手把它丢在纸篓里。翻译说:想必是宾馆的服务员不识英文,把它当成你遗失的东西,才送来的。蒙哥马利感叹地说:“太认真了,你们中国人太认真了。”

9月20日晚,蒙哥马利回到北京。周恩来十分关注蒙哥马利的访问,21日凌晨,周恩来把熊向晖找到西花厅汇报。

周恩来问得很仔细,熊向晖一一作答。临结束时,周恩来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熊向晖:“蒙哥马利这一路在各地看了些什么文艺节目?”

熊向晖作了回答,并详细地把他与蒙哥马利在洛阳看《穆桂英挂帅》后的关于女人当元帅那场争论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听后脸色却严肃起来,他批评说:

你讲得太过分了。你说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有看法,何必驳他,他作为一个西方的军事领袖,能为促进世界和平而奔波,难能可贵。你搞了这么多年的外交工作,难道还不懂得求同存异?你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鲁迅讲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引申一下,讽刺和挖苦决不是我们的外交。

周恩来的批评很尖锐,但熊向晖打心里服了。

接着,周恩来以和缓的口气问:“蒙哥马利最喜欢看什么文艺节目?”

熊向晖说:“杂技,特别是口技。”

“他看了《抢椅子》没有?”

“没有。”

这时,周恩来从文件框里取出为蒙哥马利安排的文艺演出节目单,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其中没有杂技和口技,却有一出折子戏《木兰从军》。

“又是一个女元帅。”周恩来指的是《木兰从军》,“幸亏问了你,不然蒙哥马利还以我们是在故意刺他。”

说完,周恩来抓起电话找外交部礼宾司的俞沛文,要求换掉节目中的《木兰从军》,加上口技、《抢椅子》等节目,并专门指定了演员。

调换后的文艺节目,蒙哥马利观后感到十分满意。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还特意提到《抢椅子》和口技表演。蒙哥马利说:“他们表演得很妙,非常有趣。”

第11章周恩来支持英方和平三原则

1961年9月22日,周恩来与来华访问的蒙哥马利元帅进行了愉快、轻松的交谈。

蒙哥马利一开始是谈他在各地观看的文艺演出。他说:“我们这次在各地看了许多有趣的演出,有出戏中的媒婆很有趣(指陕西戏《吹鼓手招亲》)。还看了一出女将军(指《穆桂英挂帅》)。我认为女人当将军不好。”

周恩来没有正面回答蒙哥马利,而是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作了阐释:

中国许多民间传说里称赞妇女有特殊的原因,因为在旧社会里,她们最受压迫,于是人们用各种形象来表现她们,描写出正义在妇女一边,有女将军、女医生等等,在许多爱情故事里,也描写妇女表现得最为坚贞。

“妇女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就是不能当将军,不能当元帅。”

对蒙哥马利的争辩,周恩来只是善意地笑了笑。

接着,蒙哥马利又转移到另一个话题:

西方有人说,中国现在正在走下坡路。人民在挨饿,他们要暴乱,中央的计划也松弛了。总之,一切都不很好。但是,我去了内蒙古、华北、华中许多地方,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不能为那些说法提供证明,我看到人民生活得很好,大家都在努力工作,虽然有些地方生活还比较原始,但至少人民是愉快的。西方的那些人是在说谎。我回去以后要告诉人们,他们是在说谎。

周恩来坦率地说:

谢谢你所作的观察和对我们的称赞。你在我们这里接触了现实,我们钦佩你的公正的判断。当然你看到的可能是好的一面,我们的工作也还有缺点,也许你没有说,也许你还没有发现。有缺点是任何工作中的正常现象。

蒙哥马利对周恩来的这种真诚很是感动。蒙哥马利还与周恩来谈论中国的计划生育。他说:

我去年来时,人们告诉我,试行过节育。我这次访问时,有人告诉我改由人们自己选择,不作为法律。

周恩来说:

不是法律,我们从政治上提倡。但节育方针应该进行下去。

“人口太多了,家庭太大,经济上不易抚育后代,是吗?”

“不只是经济上,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方面。儿女太多,教育不好。”

“我的父母有9个孩子,我是9个中的一个。”

周恩来爽朗地笑了起来:

你很健康嘛!伟大的母亲教育得很好。

这时,蒙哥马利笑着说:“我母亲16岁就出嫁了,太年轻了。”

周恩来与蒙哥马利谈了3个小时,在轻松的氛围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蒙哥马利站了起来说:“我知道总理很忙,我想我该告辞了,谢谢总理给了我这么多次谈话的机会。”

周恩来也站起身来,握住蒙哥马利的手说:

元帅阁下,我们非常支持你提出的和平三原则。

蒙哥马利的和平三原则是在9月7日陈毅副总理主持的欢迎会上正式提出的。具体内容是:

一、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

三、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

9月22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为蒙哥马利饯行。

在宴会上,周恩来说:

大家知道,蒙哥马利元帅近年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作了有价值的努力。最近,他在北京提出了关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这就是:大家都应当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应当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蒙哥马利元帅明确地提出这三项原则,说明他从目前世界的现实出发,抓住了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的关键,反映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完全赞同和支持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提出的明智主张。

蒙哥马利元帅说得很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首都设在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美国政府却一贯地敌视新中国,至今还霸占着中国的领土台湾。它在联合国中一直采取“搁置讨论”的办法,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且把中国人民早已唾弃的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保留在联合国内。

蒙哥马利回国后,积极为中国的内外政策宣传,直接推动了中英两国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病逝于在英格兰的伦敦汉普郡奥尔顿。享年89岁。

1976年3月30日,华国锋代总理致电蒙哥马利元帅治丧委员会,代表毛泽东主席并以他个人的名义对蒙哥马利元帅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电报全文如下:

蒙哥马利元帅治丧委员会:

惊悉英国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的朋友蒙哥马利元帅不幸逝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所表现的决心和勇气,为维护国家独立所作的努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我谨代表毛泽东主席并以我个人名义,对蒙哥马利元帅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并向他的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

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日于北京

蒙哥马利元帅带着中英两国人民的敬意走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深厚。

第12章毛泽东对希思说我投你的票

1972年3月13日,中英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英国首相希思为中英建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希思的主持下,英国与中国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在1974年以后的27年里,希思总共访问了中国26次,见过毛泽东主席,还曾与邓小平“有着长期和亲密的私人关系”。

希思出身贫寒,父亲是个木匠,母亲在一家公司的营业室做女佣,但他们凭着辛勤的劳动把儿子送进了牛津大学。

20世纪30年代,希思曾到过德国纽伦堡,在那里目睹了纳粹的法西斯统治,那段令人惊骇的历史在希思的脑海里确立了“欧洲必须团结”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导了希思的一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5年,希思进入英国议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这一进程被希思描绘为“我一生中最为迷人的乐章”。但不久后,他的继任者便放弃了他所倡导的“亲欧洲”政策,这一度令他痛心疾首。

在后来的1974年,希思访华,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当时,本来希思是准备以英国现任首相身份访问中国,但由于1973年底至1974年初英国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政治局面的动荡,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1974年2月7日,面对英国国内严重的问题,希思宣布提前16个月举行大选,以寻找出路。在2月28日举行的大选中,工党和保守党在下院都没有取得过半数议席。尝试争取小党支持组成联合政府的努力失败后,希思首相被迫于3月4日宣布保守党政府辞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即授命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组织新政府。

尽管希思不再担任英国首相,中国政府还是热情邀他访华。

1974年5月24日,保守党领袖希思抵达北京。他的随行人员有议员基特森爵士和夫人,议员道格拉斯·赫德等。

中国政府给予他政府首脑应享有的礼遇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北京市负责人吴德、外贸部部长李强。副外长乔冠华,以及首都群众数千人,前往机场热烈欢迎希思。

当天,机场上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横幅标语上写着:“热烈欢迎英国贵宾!”

邓小平与走下飞机的希思握手说:

我代表周恩来总理向你表示热烈欢迎。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会见希思。稍作寒暄之后,希思称赞说:“机场的欢迎十分动人。”

听说没有仪仗队,毛泽东便问周恩来:“为什么没有仪仗队?”

周恩来回答说:“因为照顾他不是现任首相,怕引起误会,使现任首相不高兴。”

毛泽东说:“我看还是要有。”

周恩来说:“走的时候加。”

当时,作陪的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担心地问:“不怕得罪威尔逊啊?”

毛泽东摆摆手,坦诚地说:“不怕!”

毛泽东还对希思说:“我是投你的票的!”

接着,毛泽东与希思谈起双方最关心的欧洲局势、苏联威胁等问题。

毛泽东问希思:

你们欧洲那个安全会议哪一年搞成功啊?

希思说:“如果问这个会议什么时候完蛋倒更容易回答些。”

毛泽东笑笑说:

对,我们的意见一致。这个欧安会完蛋了,他们(美苏)两家真正的和解也就搞不成了。

希思在谈到苏联时,认为苏联的军事力量在不断增长,对欧洲、中国构成主要威胁。

毛泽东认为苏联自顾不暇,不能对付欧洲、中东、南亚、中国、太平洋,终究会输的。他批评当时西方有一部分舆论每天都想把苏联这股祸水引向中国,并指出主要是美国舆论这么说,英国很少讲到苏联怎么样要进攻中国。

希思提出:“如果欧洲是软弱的,苏联就有可能实现对中国的企图。因而一个强大的欧洲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苏联发愁。”

毛泽东说:“你们欧洲强大起来,我们高兴啊!”

会谈结束后,希思把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生前最喜欢的并且有本人签名的照片,和达尔文著的《人类原始及类择》1871年原版书一套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珍贵的礼物后,幽默地说:“达尔文,世界上很多人骂他。”

希思说:“但我听说,主席很钦佩达尔文的著作。”

毛泽东点头说:“嗯!我读过他的书。”

毛泽东与希思谈得非常投机,气氛极其融洽。

当天下午,邓小平副总理与希恩举行会谈。晚上,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为希思举行欢迎宴会。

在宴会,邓小平致词赞扬希思为中英关系的迅速改善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赞赏希思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观点。

希思在宴会上的讲话中说,中英两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不同,是由不同经历和传统造成的。他表示,生活在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应该共处,不仅仅是消极共处,而是积极地友好相处,这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

希思深信,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都认为同中国友好合作是他们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英中两国之间进行这种合作的前景是十分良好的。

2005年7月17日晚,希思在索里兹伯家中逝世,享年89岁。因为他是英国历史上从普通劳动家庭走向首相宝座的第一人,也因为他在担任首相期间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绩,所以他被英国政界誉为“政治巨人”。

在希思的任期内,英国与中国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希思卸任首相后,他对中国的多次访问对中国而言有着打破多年坚冰、恢复和西方世界交往的重要意义;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访问对香港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希思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希思曾用外交界很少见的词“激动”来形容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他说:

当我1974年6月在北京第一次会见毛泽东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同他交上了朋友……他本人是一位非常令人愉快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热情欢迎使我毫不拘束,而且,他不仅了解我爱好航海和音乐,而且还了解我向他介绍的我的一行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其后的会谈中,双方都开了许多玩笑。总之,同他谈话既使人感到愉快,又使人感到兴奋。

希思与邓小平不仅在20年中多次见面,还一直保持通信。邓小平称赞希思“是一个绝对一流水平的首相”。

希思认为,邓小平在处理香港问题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大业上展现出来的睿智,令世人瞩目。

在1974年和1975年访华时,希思曾两次与邓小平单独会谈,到机场迎接希思、主持欢迎宴会和出席希思的答谢宴会的也都是邓小平。邓小平还陪同超级音乐发烧友的希思出席过在北京的音乐会。

希思还特别称赞中国领导人所表现出来的全球意识以及令人刮目相看的效率。 a9+zd3j+KmWukM7zEj5X8wVTbVcOt5N0ZOXO/PRhDK1/U56O1D3dyIo/p5KumU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