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卷领导人历史性握手

第7章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手握在一起

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有交往了啊。”

毛泽东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来自两个世界的巨人紧紧地握手了。

毛泽东指着基辛格说:“‘只争朝夕’的是他。”

1971年2月21日上午,在北京机场的停机坪上,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军领导人站在寒风中,等待着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访。

鉴于中美两国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刻意安排的机场欢迎仪式是低调的,甚至可以说是冷淡的,既没有准备为尼克松铺红地毯,鸣礼炮,也没有请外交使团和搞群众欢迎的场面。

偌大个机场显得有些冷冷清清,只有并排悬挂在机场上空的中美两国国旗在寒风中猎猎飘扬。

11时30分,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尼克松乘坐的美国总统专机缓缓地降落在机场的停机坪上。

为了突显中美两国政府首脑第一次握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美国方面刻意安排尼克松的随行人员暂缓下飞机,并委派一名身材高大的保安人员把住舱门。

率先走出机舱的尼克松似乎有点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还没等完全走下舷梯,他就老远地伸出手。

周恩来镇定自若地站在原地,也微笑着伸出手。

这样,两只分别从太平洋两岸伸出来的手,终于紧紧握在了一起!

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有交往了啊。

在尼克松同周恩来的握手结束后,随尼克松访华的罗杰斯、基辛格等人才获准走出机舱。

这时,军乐队奏起《星条旗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仪仗队的士兵一个个身材高大健壮,衣着笔挺,精神抖擞。

周恩来和尼克松在长长的威武的队列前踏着节奏鲜明的步伐走过时,每个士兵都神态昂扬地微微转动着头,行着注目礼,使人觉得庄严、肃穆、兴奋。

尼克松事后来在回忆录里是这么记述这一历史时刻时,感慨地说:

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弱。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我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的左边,其时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在共产党中国心脏的刮风的跑道上,《星条旗歌》在我听来从来没有这么激动人心。

周恩来来和尼克松共同乘一辆防弹红旗高级轿车进城。当车队驶至长安大街时,尼克松心里以为真正的欢迎仪式可能在天安门广场等待着举行。

尼克松在白宫作访华准备时,观看过天安门前人山人海向毛泽东欢呼的纪录片镜头,给他留有极深的印象。他在飞机上曾经想过,要是他受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欢迎,那么,盛况将不亚于他在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受到的接待。

可是,车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据说许多行人被挡在横街小巷里。尼克松的希望落了空,他的心情有点黯然。

这时,周恩来将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指给尼克松看:“这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会见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

尼克松“哦、哦”应着,看着窗外。他是觉得有点冷淡。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冷淡,丝毫也没有减弱中美两国首脑进行历史性的握手这件事本身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恰恰相反,更烘托出中美这两个昔日的仇敌握手言和所具有的震撼世界的效果。

当天,前往首都机场迎接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扶民、贝时璋、竺可桢;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张奚若;政府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白相国、肖劲光、李耀文、李震、于桑、陈慕华、钱正英、吴忠、符浩、熊向晖、张纪之、刘建功、阎钧、申光、杨德中、马仁辉、丁国钰、柴成文、张灿明、韩叙、王栋、彭华、王珍、刘澄清、高富有、彭迪、王笑一、任继胜、朱传贤。

先期到达北京的美方人员也到机场迎接。

第8章毛泽东与尼克松首次会谈

1972年的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冻结了22年的中美关系,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来访而解冻了。

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夫人在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陪同下,乘专机抵达北京。

基辛格在飞往北京的旅途中便向乔冠华表示,他想在午后15时单独会见周恩来,谈谈活动安排问题。

尼克松表示他要同毛泽东谈哲学问题。

午宴时,尼克松表现出他使用筷子的熟练技巧,这是他大半年来苦练的结果。

午宴结束后,尼克松一行各自回住房休息。一会儿,周恩来来找基辛格。他俩在会客室刚见面,周恩来直接说:“毛主席想会见总统,请你也一同去。”

基辛格却没有料到安排得那么快,他内心还是很高兴,却控制住没有明显流露出来。他想到周恩来没有提到请罗杰斯国务卿一块去,他就不打算问,便说:“我能否带助手洛德去做记录吗?”

周恩来点头同意了,语气有点急:“主席已经请了总统,主席想很快就和总统见面。”

高级红旗轿车穿过西长安街,驶进有两个解放军士兵站岗的新华门,绕过红墙,驶至丰泽园。

尼克松与基辛格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走进这个四合院,穿过一条宽的过道,绕过一张乒乓球桌,进入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

毛泽东在和基辛格握手时,上下打量着基辛格,他点了点头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

基辛格笑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14时50分,毛泽东开始与尼克松会谈。

中方参加这次会谈的有周恩来、翻译唐闻生、记录王海容;美方在场的有基辛格和记录洛德。会谈在宾主互致问候中开始。

毛泽东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到来,尼克松表示他非常高兴与毛主席会晤。

寒暄之后,尼克松首先说:“你读过很多书。总理说你读的书比他多。”

毛泽东风趣地对尼克松说:

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一个难题,要我们谈的问题限制在哲学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谈。

基辛格急忙说:“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文选。”

毛泽东说:“我的那些东西没什么。我写的东西里面没什么教育意义。”

接着,毛泽东望着在场的摄影师们说:“现在他们想干扰我们的会谈,我们这儿的秩序。”

尼克松称赞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中国,改变了世界。”

“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蒋委员长,他可不赞成,他说我们是‘赤匪’。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们长得多。”

尼克松问:“蒋介石把主席称为共匪。主席怎么称呼蒋介石?”

周恩来这时接上话说:“我们一般称他们为蒋介石集团。在报纸上有时也称他为匪。他们也回敬我们为匪。不管如何,我们是互相对骂罢了。”

毛泽东说:“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历史比你跟他做朋友的历史长得多。”

尼克松说:“是的,我知道。”

毛泽东接着说:“我和你只讨论哲学问题。”

毛泽东又笑着转向基辛格说:“我们两个不要垄断整个谈话。不让基辛格博士说说不行。你跑中国已经跑出了名嘛。”

基辛格连忙说:“是总统确定方向,决定方案。”

尼克松说:“他这么讲,说明他是个绝顶聪明的助手。”这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笑了。

毛泽东说:“他在夸你,说你这样做很聪明。”

尼克松指指基辛格说:“他看起来不像一个特工人员。他是唯一有本事在不自由的情况下去巴黎12次,来北京一次,却没人知道的,可能有两三个漂亮姑娘除外。”

基辛格红了脸解释说:“她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做掩护的。”

这时,毛泽东笑问:“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啊?”

尼克松赶忙指着基辛格申辩说:“他利用的姑娘,不是我利用的。如果我利用姑娘做掩护,麻烦可就大了。”

“特别是大选的时候。”周恩来风趣地补上一句,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毛泽东和尼克松的第一次会谈是在轻松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9章毛泽东说不存在中美打仗的问题

在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谈中,谈到美国的总统选举,谈到尼克松在政治上的反对派的时候,毛泽东很随便地说:“在我们国内,有一伙反动分子反对我们和你们搞好关系。结果,他们乘飞机逃到国外去了。”

为了让尼克松听出这是指林彪,周恩来插话说:“后来,这架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的沙漠里坠毁了。”

毛泽东说:“全世界就美国的情报比较准确,其次是日本。至于苏联,他们就在那里挖尸,但什么都不说。”

尼克松说:

最近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危机中,我们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美国的左派非常严厉地批评我不站在印度一边。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亲印度,另一个他们亲苏联。我认为,着眼于更大情势是重要的。不能让一个国家,无论他多么强大,去吞并邻国。这让我付出了政治代价——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做得对——历史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

毛泽东说:“提个建议,你少发点简报好不好?如果你把我们谈的这些,我们讨论的哲学,向其他人通报,你认为好吗?”

尼克松说:“主席可以放心,我们所讨论的一切,或者我与总理所讨论的一切,统统不会泄露。这是进行最高层会谈的唯一办法。”

毛泽东这时放低声调说:“那就好。”

尼克松接着说:“我希望同总理,稍后也和主席讨论台湾、越南和朝鲜问题。我还希望讨论关于日本的未来,次大陆的未来,印度将起到什么作用;还有,讨论美苏关系的未来。因为只有放眼全世界,我们才能对近在眼前和迫切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毛泽东说:“所有那些麻烦的问题我不想再深谈。我看你的题目更好——哲学问题。”

尼克松说:“有意思的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赞成我们此次会晤,但苏联、印度不赞成,日本表示有疑虑。我们必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同时决定我们应如何发展我们应对世界的政策,而不是诸如朝鲜、越南、台湾这样眼前的问题。”

毛泽东坚定地说:“对,我赞成。”

当尼克松在列举一系列需要共同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就国际问题谈论具体细节时,毛泽东打断尼克松的话说:“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他用手指了指周恩来,“那是他的事。”

毛泽东接着说:

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可是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10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10多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毛泽东又说:

巴基斯坦前总统介绍你和我们认识。那时候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坚决反对跟你往来。说是有个比较,还是民主党的那位前总统约翰逊,还是你尼克松,究竟哪个比较好。我们这方面也不那么高兴那位约翰逊总统。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是都不那么高兴的。这个中间有8年是共和党的总统,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想通。

这时,周恩来接上话说:“主要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政策。”

毛泽东转向基辛格说:“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博士?”

基辛格说:

主席先生,世界形势在那个时期也已发生急剧变化。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原以为所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都千篇一律。直到总统当政,我们才理解中国革命的不同性质,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革命道路。

尼克松开始阐述自己观点说:

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所持的立场,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同意的。让我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新的形势有了一个认识,而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哲学,重要的是他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对我们的政策。这就是为什么——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实话实说——我们存在分歧的原因。总理和基辛格博士讨论过这些分歧。

我还想说的是——审视两个大国,美国与中国——我们知道中国并不威胁美国的领土。我想你们也知道,美国对中国的领土没有企图。我们知道中国不想统治美国。我们相信你们也认识到美国不想统治世界。另外——也许你们不相信,但我相信——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都不想主宰世界。因为我们就这两个问题上持相同态度,我们不威胁彼此的领土。

因此,尽管存在分歧,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共同的立场,来建立一个双方都可以在自己的道路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安全发展的世界构架。对世界上另外一些国家而言,则谈不到这一点。

毛泽东认真听完尼克松的话说:“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

尼克松说:“我们不威胁任何国家。”

尼克松看到周恩来越来越频繁地看手表,毛泽东也有些疲倦了,于是决定设法结束这次会谈。

尼克松说:

是的。我想在结束时说,主席先生,我们知道你和总理冒了很大风险邀请我们到这里来。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但是,我读了主席的一些讲话,知道主席是一个一旦机会来临就能看到的人,也知道你一定要“只争朝夕”。

就个人而论,我还想说——这也是对你,总理先生你说的——你们并不了解我,因此你们就不信任我。你们将会发现,我从来不说我不能做到的事情。我总是做的比说的多。在此基础上,我希望同主席,当然还有总理,做坦率地谈话。

毛泽东指着基辛格说:

“只争朝夕”的是他。我想,大概我像这种人放大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到帝、修、反,建立社会主义”这些话。

尼克松说:“就是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匪徒。”

毛泽东说:“就你个人来说,可能不在打倒之列。”接着,他指向基辛格说,“他们说,这个人也不属于被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毛泽东吸了吸烟,把烟头拧灭在烟灰缸中,说:“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是死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我们就打乒乓球。”

接着,毛泽东望着周恩来说:“你看今天我们谈到这里差不多了吧?”

当双方起身结束谈话的时候,尼克松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毛泽东没有回应,只是说:“我就不送你了。”

这一次会晤进行了65分钟,其中翻译还占去了一半时间。毛泽东是谈话的中心,在他的引导下,这一次历史性的重要会晤,轻松的使人觉得是几个经常来往的熟人在聊天,一些十分严肃的原则性的主题在毛泽东诙谐随意的谈吐之中暗示出来。

毛泽东超凡的魅力给客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对毛泽东的印象:

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

基辛格把这次谈话比喻作瓦格纳歌剧的序曲,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含义。

第10章周恩来与尼克松再次握手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以后,在参加当晚的国宴之前,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第一次大范围的会谈。

在这次会谈中,对于要发表的联合公报,尼克松说:

像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议,通常的做法是,开几天会,经过讨论,发现意见的分歧,然后发表一篇含糊其辞的公报,把问题全部遮盖起来。

“如果我们那样做,就会不仅欺骗人民,而且欺骗自己。”周恩来说。

尼克松说:“我们的会谈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并且会对我们在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朋友产生持续多年的影响。对这样的会谈,如果我们也像通常那样做,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显然,尼克松同意了周恩来1971年10月间同基辛格会谈时提出的关于联合公报的构想。

周恩来听完尼克松的话,十分高兴地说:“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可是,杜勒斯当年不想这样做。”

尼克松说:“据说你也不同意和他握手呵!”

周恩来说:“不一定,我本来是会握手的。”

“那好,让我们握手吧!”尼克松说着便站了起来。

于是,隔着谈判的长条桌,周恩来和尼克松又握了一次手。

接着,周恩来很幽默地说:

杜勒斯的副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先生想搞不同的做法,可是他不想违反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他只好用右手拿了一杯咖啡。因为一般不用左手握手,他就用左手摇了我的手臂。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形象地打着手势,在场的人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周恩来自己也笑了起来,他接着对尼克松说:

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情况不是这样。

尼克松坦率地说:

我想老实告诉总理,因为我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成员,我当时的观点同杜勒斯先生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后来世界变了,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必须改变。正如总理对基辛格博士说的那样,舵手一定要顺应潮流,否则他会被淹死的。

周恩来扫视了长条桌对面的美国代表团成员,眼光停留在尼克松最年轻的助手德怀特·查平身上。周恩来惊讶地说:“查平先生很年轻哟,我没有记错,你只有31岁,看上去甚至还要年轻;你们的副国务卿格林先生也不老。我们的领导人当中,老年人太多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查平和格林都笑了。

尼克松感叹地说:“其实我大概比你们还要老,我只有10个月的生命,充其量也只有4年零10个月。”尼克松是指他的本届总统任期还有10个月,即使在今年大选中连任,也还能当4年零10个月的总统,他指的是政治生命。

周恩来说:“但你比我年轻多了。你还可以等10年。我等不了10年啦。总统先生也许还会第三次当选。”

“这是违反美国宪法的。”基辛格插话说。

“所以现在对于我来说,这是比你们更关键的时刻。”尼克松说,“在通常的意义上你们比我年纪大。尽管我比毛泽东几乎小四分之一世纪,我是把这次访问当做我能为中美关系出力的最后一次机会来看待的。”

周恩来笑着说:“等4年,你还可以竞选嘛。你的年龄准许你这样做。但是,对于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来说,这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希望你这次能够多认识一些我们的年轻人。”

“总理先生,”尼克松回答,“美国的前任总统像英国国王一样,责任大,但没有权。我指的是卸了职的总统。”

周恩来说:“可是你的经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你两次担任副总统,接着在选举中失败,后来却又赢了一次。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接着,周恩来与基辛格单独商定了会谈安排和发布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消息问题。

6时至7时,举行双方全体会议,商讨和宣布了会谈办法和公报的形式与内容。

周恩来的智慧和魅力深深地感染了美国客人,周恩来运用高超的外交手段,推动着中美关系的改善。

第11章周恩来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1972年2月21日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而盛大的宴会,欢迎尼克松及其夫人一行。

当尼克松夫妇走进宴会厅时,军乐队奏起美国民歌《美丽的阿美利加》的旋律。这是尼克松本人十分喜爱的一首歌曲,他曾经选用该曲子在就任总统的仪式上演奏。周恩来得悉后便点了这首曲子做为宴会的开始曲,并亲自指导乐队的排练。

优美的旋律一下于拉近了客人与主人之间的距离。

宴会开始时,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周恩来致祝酒词:

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

女士们,先生们:

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最后,我建议:

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的健康,

为其他美国客人们的健康,

为在座的所有朋友们和同志们的健康

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干杯!

热烈的掌声息止后,尼克松致答词,他说:

总理先生,今天晚上在座的诸位贵宾:

我谨代表你们的所有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我不仅要特别赞扬那些准备了这次盛大晚宴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给我们演奏这样美好的音乐的人。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你的非常盛情和雄辩的讲话。就在这个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不过,我们在这里讲的话,人们不会长久记住。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

正如你在祝酒时讲的那样,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人民是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的确是黑暗的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实现世界和平的机会就无可估量地大大增加。

……

尼克松最后说: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能够导致全世界所有人民的友谊与和平的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干杯。

在宴会厅里,灯火通明,主宾席的大圆桌可以坐20人。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都由周恩来陪同坐在这里。

桌上摆着在中国堪称登峰造极的美味佳肴,还摆有特制的熊猫牌雪茄烟,精制的烟盒画着可爱的熊猫。

周恩来对尼克松夫人帕特称赞:“总统和你都能熟练地用筷子。”

帕特笑着说:“为了来中国,我们在白宫都学着用筷子呐。”

周恩来指着摆放在桌上的熊猫牌香烟盒对帕特说:“我想送给你这个。”

帕特大为吃惊,问道:“你说……什么?”

周恩来笑着向帕特解释说:

“不,不是烟,我说的是熊猫。我们要送给你们两只熊猫。”

“哦!”帕特惊喜地对尼克松说,“理查特,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

这个镜头通过通讯卫星传到美国,正好是在早晨的新闻节目中播出。

当天,在美国的街头、家庭里、办公楼内、企业里,人们都在议论着周恩来送熊猫。

《纽约时报》评论说:“周恩来真是摸透了美国人的心思。”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就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

后来,尼克松也决定送两只北部寒冷地区生长的麝香牛给中国。

第12章周恩来与尼克松谈判台湾问题

1972年2月下旬,尼克松在北京期间,一般是上午安排参观,下午会谈,晚上参加宴会和文艺晚会。

周恩来在北京与尼克松先后举行了4次会谈。在会谈中,中美双方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坦率而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在中国方面,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者还是毛泽东。毛泽东始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尼克松向周恩来表示:1971年7月他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代表了他深思熟虑的看法,即一个以美、苏、中、日、西欧五个力量中心为基础的新的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美国对亚洲没有领土野心。

他深信中国对美国也没有领土野心。因此,两国之间存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

但是,尼克松又认为:有些地区,如果美国退出,就会出现“真空”,就会被苏联钻空子。

针对尼克松的“真空”论,周恩来指出:

世界上不存在“真空”。早年美国人曾说杜鲁门的政策丢了中国的6亿人口。历史证明,中国并没有成为“真空”。美国势力、苏联势力和蒋介石都走了,中国人民自己填补了这个“真空”。这同200年前美国人民在英国退走后自己填补了“真空”是一样的。

印度支那问题也是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会谈中,周恩来一再强调解决印支问题的迫切性,要美国采取果断行动,不要拖泥带水,不要留尾巴,应早日从印支撤军。

周恩来不客气地指出:

印支人民在流血,而在台湾问题上中美没有打仗,因此首先要解决印支问题。中国对印支承担了义务,只要美国不停止战争,中国将坚持支援印支人民打到底,甚至不惜做出民族牺牲。

周恩来耐心对尼克松说:“要缓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关键在于美国从越南和印支撤军。美国撤出得越早越好。”

周恩来重申:

中国一贯尊重印度支那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不干预他们的内外政策。我们只有同情和支持他们的义务,没有干预他们的权利。

在苏、美两国军备竞赛问题上,周恩来对尼克松也直言相劝:

你们两家搞军备竞赛,水涨船高。你们的军费是公布的,苏联的不公布,但他占的比例不会少。所以他们国内人民生活很困苦,农业生产上不去,不能仅仅说是气候的原因。苏联同加拿大的气候差不多,加拿大的农业并不坏嘛,就是因为军费太多。这样浪费,搞核武器花那么多钱,不能吃,不能穿,又不能用,到一定时候还要报废,下个世纪人民会批评为什么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搞核武器。我们希望你们达成协议,减少核军备。美苏搞好关系,我们赞成。

在会谈中,台湾问题最敏感,中美双方的分歧较大,这也是双方在签署联合公报中颇费周折的一个问题。

尼克松表示,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美国坚持5项基本原则:

一、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今后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二、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运动;三、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劝阻日本进入台湾,也不鼓励日本支持台湾独立运动;四、支持任何关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办法,不支持台湾当局用任何军事方法回到大陆的企图;五、寻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决定4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出军事人员和设施。

对尼克松的上述承诺,周恩来比较满意。但是,尼克松又强调政治方面有困难,美国还不能马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还不能丢弃台湾。

对此,周恩来毫不客气地指出:

还是那句话,不愿意丢掉“老朋友”,其实,“老朋友”已丢了一大堆了。“老朋友”有好的,有不好的,应该有选择嘛。你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为什么说“争取”呢?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解放,蒋介石不干怎么办?我坦率地说,就是希望在你任期内解决台湾问题,因为蒋介石的时候不多了。

尽管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在联合公报中反映出来,但中美双方也都谨慎地注意,尽量不让这些分歧危害刚刚建立起来的中美新关系。

在尼克松作出了“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逐步减少直至全部撤出”的承诺后,考虑照顾美国方面国内的政治困难,周恩来从大处着眼,代表中国政府也作了一定的妥协。

在会谈中,周恩来没有要求美方立即承诺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没有要求美军立即全部撤出台湾,允许美军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撤离。因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次会谈就解决一切问题,这是不现实的。

周恩来在美方答谢宴会上致词

1972年2月25日晚上,尼克松访华离开北京前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

宴会定在晚上19时开始,周恩来6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等候尼克松来邀请。

参加这次宴会的还有: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以及吴德、林佳楣、许寒冰同志等。

罗杰斯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霍尔德曼、齐格勒、斯考克罗夫特将军、格林、查平、斯卡利、布坎南、伍兹小姐、詹金斯、霍尔德里奇、洛德等出席作陪。

宴会厅里悬挂着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宴会开始时乐队奏中国国歌和美国国歌。

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先后在宴会上祝酒。周恩来在答谢宴会上致祝酒词说:

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

女士们,先生们:

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我愿以所有在座的中国同事们和我本人的名义,感谢尼克松总统和夫人邀请我们参加今晚的宴会。

总统先生一行明天就要离开北京,前往中国南方参观访问。在过去几天里,总统先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我们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就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双方之间有着巨大的原则分歧。经过认真、坦率的讨论,使彼此的立场和主张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我们深信,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管历史的发展会有什么曲折反复,世界的总的趋势肯定是走向光明,而不是走向黑暗。

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坚持不渝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现在,我提议:

为伟大的美国人民,

为伟大的中国人民,

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的健康,

为在座的其他美国客人们的健康,

干杯!

接着,尼克松致词表示高度赞扬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并感谢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款待。

席间,乐队演奏了中美两国乐曲。

尼克松和夫人在北京期间,参观了长城和故宫,观看了文艺表演。

叶剑英陪同尼克松去长城游览。尼克松觉得叶剑英“是一个有巨大内在力量的极其可爱的人”。

尼克松游览长城的前一天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大雪。雪后的八达岭,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城墙的砖面上也都积了雪,使逶迤的巨龙似的长城仿佛用雪线勾画而出,风光更加壮丽。

叶剑英指着长城的景色说:

毛主席有一句很有气魄和哲理的诗,“不到长城非好汉”。

尼克松赞叹着说:“这的确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的奇迹。”又说,“我们今天到了长城,成为主席说的‘好汉’了;但是,今天是爬不到顶峰了。”

叶剑英笑着说:“我们不是已经在北京进行着顶峰会谈嘛。”

尼克松夫人帕特听了,笑着表示不满:“为什么毛主席写诗只讲‘好汉’,不讲‘好女’呢?我们妇女不是也到了长城么?”

尼克松和叶剑英听了都哈哈大笑。

接着,叶剑英又说:“我们都要到长城。全世界的男人女人,黑人白人,东方人西方人,都要共同达到一个人类和平友谊的长城。”

尼克松说:

我看过卫星拍下的长城照片。他是地球的标志,应该是人类和平的标志。

尼克松站在长城上,眺望着壮丽的冰雪世界,心情格外舒畅。他想到了周恩来,尼克松从心里佩服周恩来的风度和智慧。

在尼克松去长城之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工作人员霍尔德里奇曾经跟尼克松说,乘车走几十英里路上山不安全。

当天,车队驶出城外,看到公路两旁的山上一片雪白。唯有柏油公路乌黑发亮,像一条乌黑的大蛇蜿蜒上山。他和随行人员都大为吃惊。天呐,一夜之间,中国人怎么能把这几十英里公路上的雪全扫了。中国人民没有扫雪机,怎么扫得那么快?那么干净?

后来,尼克松听说在前一天会谈时,周恩来发觉下雪,就抽空出来做了扫雪的布置。

晚上,周恩来请尼克松和帕特去体育馆观看体操和乒乓球表演,精彩的表演留给了尼克松深刻的印象。

他在日记中写道:

体操表演丰富多彩,蔚为壮观,和昨天晚上的芭蕾舞一样,自始至终贯穿了一种巨大的献身精神和专一的目的性。

他们搬出体育器械的方式和高举红旗的入场式显示了惊人的力量。男女运动员的外表,当然还有那精彩的乒乓球表演,不仅给人以持久的印象,而且还给人以不祥的预感。

亨利的警告无比正确,随着岁月的推移,不仅我们而且我国人民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同中国人民的巨大能力、干劲和纪律性相匹敌。

尼克松在后来回忆起访华时的一点一滴时还记忆犹新,他在回忆录中说:

中国人几乎念念不忘自我批评,常常向人请教怎样改进自己……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态度,他们有意做出决定要这样来看待自己,事实上他们绝对相信自己的文化和哲学极端优越,认为总有一天要胜过我们和其他所有人的文化和哲学。

然而,我发现自己对这些严肃和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发生了好感。

周恩来高尚的品格和大度的胸怀,在尼克松访华中给他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尼克松还说,他和毛泽东会晤的时间太短,又过于正式,使他对毛泽东只能有一个肤浅的印象。

尼克松说,他和周恩来举行过许多小时的正式会谈和社交场合的交谈,所以他能看到周恩来的才华和朝气。

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周恩来和尼克松的会谈过程中,美国承诺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并承诺将坚守“一个中国”政策。 IsfayOaN5pOE3WHsWpHU4B2x1F4opHhlhbHztmFpiPaoEZjD0/s5sCMFmUQDbU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