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卷欢迎苏联援助专家

第11章中方为援助专家提供优厚待遇

苏联外长维辛斯基通知毛泽东:“苏联政府已决定按中方要求在5天内派出4名苏联专家到中国。”

毛泽东说:“认真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就是我们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周恩来说:“我们衷心地感谢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援助,这种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大无私的援助。”

1952年7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完成。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但这个计划还是较为详细。

计划印出来以后,共有25本小册子,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7月1日,计划草案印出来后,陈云致信毛泽东,对这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说明。

陈云指出:

这次写的五年计划的主要点是在今后5年中要办些什么新的工厂。因此在这一方面花的功夫较多。原有工厂的生产方面,也写进去了。但估计这一方面的生产数字一般是低的,可能超过。将来需要好好再讨论的。所以首先集中力量研究今后5年中新办工厂,是为了七八月间可以向苏联提出一个5年中供应我装备的要求。

计划提到中央后,中央政治局进行讨论,认为可以将这个计划带到苏联征求意见,并做为向苏联提出援助的基本根据。

“一五”计划的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中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称之为“工业化奠基之役”。

在156个项目正式确立之前,中国已经向苏联提出要求,让苏联派遣专家到中国,对即将确立的项目的选址进行勘察,对项目的生产潜力予以评估。

这些苏联专家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搭起了中苏友谊的桥梁。

第一批苏联援助专家来到中国,那还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

建国初期,中国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但军队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炮兵数量有限,空军根本不存在,仅有的一些海军军舰也是破旧不堪,甚至还保留着清朝末年的战船。

这时,中央领导人考虑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从苏联大量购进飞机、军舰及其他现代化武器,但部队文化素质又太低,无法立即掌握和使用新式武器。1952年,中国军队达到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2.14%,具有高中水平的占12%,还有27.21%的人是文盲。

刘少奇后来向苏联大使尤金承认,当时中国军队的一些指挥员不是其所辖兵种的内行,有些空军团长没当过飞行员,炮兵军官没当过炮兵。

因此,刘少奇认为,中国的军队应该接受培训,以便能够管理机械化的部队。于是,苏联不仅需要提供武器给中国,还必须派遣教官和军士来帮助中国军队掌握新式武器。

新中国成立时,张家口以北地区发生鼠疫,威胁平津,毛泽东请求苏联空运疫苗和血清,并派遣防疫专家来北京。第二天斯大林便回电答应了这一要求。

1949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开学时确定使用50名苏联教师讲课,两天后苏联部长会议便答复立即先行派遣9名教员到人大任教。同时,苏联还满足了中国政府的另一个临时请求:向中国派遣一组海军专家,携带必要的器材,帮助打捞沉没于长江的“重庆号”战舰。

1950年1月6日,苏联外长维辛斯基通知毛泽东:

为排除吉林水电站的故障,苏联政府已决定按中方要求在5天内派出4名苏联专家到中国。

1949年12月,为了帮助中国建立6所空军学校,底根据中苏协定,苏联派出从校长到地勤人员的全套人马,总计878名专家。

与此同时,苏联海军顾问711人也分成3批先后到达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为援助朝鲜对美作战,也是为改善中国军队素质,中方再次向斯大林提出派遣军事顾问的请求,苏联基本上满足了这些要求。

1950年8月,在中国尚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时,苏联便增派了38名空军顾问来华,1951年2月又派出15名军事顾问。

同年9月,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毛泽东要求苏联派83名顾问到志愿军部队工作。

当时,苏联派遣以陆军大将扎哈罗夫为首的5人专家小组进驻在朝志愿军总部工作。此后,1951年11月苏联再次应中方要求派出19名空军顾问。直到战争接近尾声,对于1953年1月中国请求派12名海军航空兵顾问的电报,斯大林答复可补派3人,其余从已在华的顾问中派出。

1953年7月,中共中央党校扩大招生,需要增聘4位苏联教授来校讲课,苏联方面立即满足了这一要求。

1950年6月30日,由周恩来亲自核稿的《周恩来外长就苏联专家在华待遇问题致苏联驻华大使照会》主动向苏方提出:

1.粮价的计算以政府公布的价格为计算标准,而不以市场有变动的零售价格为标准。2.此次提出的待遇问题自6月份起实行,6月份未发足者,即予补发。3.军事方面领取1000斤粮食及1000斤以下待遇的下级官及士兵,其伙食方面由中国提供,不再扣除伙食费。4.苏联专家在东北工作者,待遇标准的计算以东北政府公布之高粱米价格计算,然后再加一倍。

第一批专家期满回国前,中国政务院发出专门通知:

各部门可以首长名义赠送总值不超过20万人民币的有政治意义的纪念品一份。

1953年2月7日,政务院《关于苏联专家放假办法和放假日招待办法的通知》要求,国庆节和春节时向苏联专家子女每人赠送一份礼物。

为了满足苏联专家到海滨度假的愿望,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同意了苏方建议,特将1957年暑期在中国境内各地休假的苏联专家及其家属,原则上集中在北戴河及青岛两地休假,往返费用由聘请单位负担。

在医疗方面,不仅专家本人,而且其家属的医疗医药费用,都由中国政府统一负担,还特别规定,专家或专家眷属镶牙的医药费和手术费也由中方支付。

第12章毛泽东指示认真执行专家建议

1952年9月22日,周恩来、陈云、粟裕等顺利完成与苏联的谈判任务,离开莫科。

周恩来于24日抵达北京,当晚,周恩来出席由毛泽东召集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汇报同苏联商谈的情况。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会议刚开始,毛泽东便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到了1952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中,国营由1949年的43.8%上升到1952年9月的67.3%,私营由1949年的56.2%下降到1952年9月的32.7%。

当时,正值苏联专家来华的高潮时期,中国以156项目计划为核心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于苏联专家的需求猛然增加。

与此同时,赫鲁晓夫注重调整对华政策,加强中苏两党和两国的合作。因此,这一时期,支援中国各个项目的苏联陆续来到中国。

1954年1月份,苏联即向中国派去343名专家。当年前3个月,到苏联专家共有467人。

到年底,除期满回国者,在工业部门的苏联技术专家已达820人。

在苏联专家中,中国聘请的技术专家最多,1954年比1953年增加两倍多,1955年比1954年可能还要多些。由于156项目是中国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重大工程,所以,从此期来华专家,主要集中在基础工业部门。

到1954年底,在中国各厂矿企业的苏联和东欧各国专家,82.4%集中在重工业部、一机部、二机部和燃料工业部系统。

在短时间内派遣大量专家来华,苏联的管理工作难免出现差错。时任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的费德林在1954年1月向苏共中央报告说,答应往中国派遣的50名地质专家,结果只来了21名,而卫生保健专家根本就没有来。

当然,不是所有被派到中国来的专家都训练有素,某些部派来的专家明显没有能力或身体欠佳。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谢列平报告说,到中国考察的结果表明,由于选人不当,把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顾问派到了中国。

当时,一位在冶金部工作的苏联顾问,不仅对中国的冶金状况缺乏了解,甚至对苏联先进的炼钢工艺也不熟悉。谢列平认为这简直是耻辱。

苏联国内各部委和行政机关对派遣专家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把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派到了中国,很多专家事前毫无准备,一些人工作状况很糟糕,甚至有人还触犯了中国的法律。由于对派遣条件控制不严,有的部门把年老体弱无法工作的人派到中国,以至有几个人长期患病,到中国只是养病,直到身体康复又被送回国。

由于,中国工业建设形式较为紧迫,中方也没有对苏方派遣来的专家进行筛选。

陕西兴平中速柴油机厂急急忙忙发出聘用专家的申请,但8位苏联专家到厂后,发现建厂计划推迟,甚至主厂房还未建起,结果来到中国后,他们无所事事。

兰州化工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高速柴油机厂及中山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都因原材料或仪器供应不上而造成专家工作延期。

长春汽车制造厂则有16位专家因聘期不当,不能发挥作用而提前回国。还有3位负责职工技术培训的苏联专家已经到厂,而该厂的招工工作尚未开始,只得由苏联调回。

不过,大多数苏联专家都十分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新中国能在短时期内恢复经济和生产,没有这些苏联专家的援助,是不不可能的。

大批专家来华,使中国受益良多,为中国各行各业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参与,1952年,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比上年提高60%,大部分矿井使用期延长了20到40年,厚煤层的回采率提高了20%到30%。阜新发电厂安装一部锅炉节省人工25000个,透平发电机的基础工程缩短工时五分之四,整个安装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降低成本60亿元。

山西浑河水库工程设计蓄水量增加2.25倍,投资节约2000亿元。

第一汽车制造厂全套引进苏联设备和零件,并由苏联专家手把手教会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安装、调试及组织生产,直到后来的1956年7月13日从总装线开出第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

当时,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毛泽东指出:

认真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就是我们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13章各大项目积极推广苏联经验

1951年,156各项目陆续进入修建或投产。当时,鞍山钢铁厂对收集原始资料工作没有统一领导,零星分散,没有专责,结果使电气、土建、水道、供热、总平面图等方面的设计工作缺乏相互配合,导致返工延误。

1953年以前,除由苏联专家在华直接领导收集资料的项目外,所有各厂矿的文献和资料大都延期交付。据初步计算,延期提交的原始资料,约占全部原始资料的一半以上。

此外,由于中方提供的资料不准确造成设计失误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不但增加了设计费用,推迟了建设工期,也因苏方专家延期返国,耽误了他们在国内的原有工作。

1951年4月,中央财经委在发出通知,要求各大行政区有关聘请设计专家事项,应呈由中央主管部核转中财委呈请政务院批准。

政务院核准后,经中财委通知主管部及贸易部,由贸易部会同主管部与外国驻华商务代表接洽办理。必要时由贸易部授权驻外商务参赞处在国外洽商办理。

4个月后,中央人民政府再次强调:

财经、文教、政法等所有系统聘请外国专家的批准权限均在政务院。专家到职后的薪金、待遇等事项亦由政务院通知有关部门统一办理。

1953年6月,全国各地许多工厂矿山积极学习与推广苏联先进经验,贯彻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使工作有了改进,基本建设和生产的进度与质量都有所提高。

当时,鞍山钢铁公司在建设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两大主要工程时,推行了苏联先进施工方法,先后建立了工厂化施工的混凝土搅拌、木模、钢筋、铆造、卫生管道等五个加工厂,制造各种成品或半成品。

这些加工厂在5个月中完成了过去需时两年左右才能完成的工程量,产品质量也比分散制造的好得多。

沈阳冶炼厂贯彻执行了苏联专家“加硫脱铜”的建议,使电铅质量由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以上;锌电解车间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后,锌实收率提高了百分之五。

东北二十一工程公司在机械安装工程中,接受了苏联专家提出的300多条建议,这些建议直接保证了安装计划的顺利完成。

东北国营第三造纸厂原来产品质量不高,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后,利用了光泽机、冷缸等设备,改进了扣解方法,质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石油九厂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采取了“炉下通水,喷水冷却,降低块度,加强排风”等措施,处理矿量和出油率都提高了。

西安煤矿在恢复与改建旧的坑道口,改变落后的采煤方法,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都接受了苏联专家的宝贵建议和先进的技术与经验。

中央竖井井筒工程开始凿岩时,曾采用单行作业法,月进最高纪录仅18公尺。后来执行了苏联专家提出的平行作业和深孔作业等30多条重要建议,建井的速度平均月进达30公尺以上。

在大冶铁山矿区第一阶段勘探工作中,中央地质部四二九地质勘探队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的地质勘探经验。苏联专家在观察了全部勘探工地以后,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他们提出:

地质勘探是综合性的工作,各种工种要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效力。这种先进的勘探思想,对四二九队的地质勘探人员有极大的帮助。

四二九队的地质勘探人员们对于大冶铁山矿区是否有新矿藏,曾经在长时间内怀疑过,但是,当他们参照苏联专家的建议,把物理探矿的成果和地质人员的推论结合起来,并进行钻探以后,就发现巨大的磁铁矿体。

在实施156项目的过程中,有些工厂矿山的干部在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建议方面,有了不少体会。

西安矿务局的干部认为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建议,首先,领导方面必须下定决心,并须在贯彻执行建议的过程中,大力支持职工群众克服困难。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西安矿务局初步建立并执行了下列制度:

1.苏联专家建议手册制度。矿务局领导方面除指定专人负责对苏联专家的建议进行记录整理与检查外,并规定各矿(公司)科的领导人员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备专用手册,以记载苏联专家的建议、决定事项和疑问解答等,并据此督促施工单位贯彻执行;

2.检查制度。规定各单位的领导人员与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及时检查执行苏联专家建议的情况;

3.汇报制度。规定各单位在苏联专家提出建议三天后,将建议内容整理上报,执行后作出执行情况书面报告,重要建议并抄送党委、工会、青年团,要求共同保证贯彻执行……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援建项目积极推广苏联经验,减少了各种浪费,大大缩短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4.周恩来说这是历史空前的援助

1953年10月2日晚上7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设宴招待苏联政府派来中国帮助各方面建设的苏联专家。

应邀参加宴会的有苏联驻中国大使库兹涅佐夫、苏联专家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副总顾问日特柯夫、苏联商务代表米古诺夫、副代表那维琪,以及在京和由各地来京参加我国国庆节观礼的在我国冶金、煤炭、石油、化学、电站、机械、地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运输业及财政、贸易、合作、文化、教育等各部门工作的苏联专家。

出席作陪的有政务院副总理陈云、黄炎培,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高岗、副主席李富春,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彭真,政务院秘书长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以及各部、会的负责人等。

宴会开始,周恩来首先致词。他说:

亲爱的同志们,当我们欢度我国国庆佳节并庆贺我们已获得的成就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本人,向为帮助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全体苏联专家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深切地感到新中国所以能在经济的恢复和改造工作中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胜利地开始了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是和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援助分不开的。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始阶段,伟大的苏联政府又同意在新建和改建的一百四十一个企业中,给以系统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援助。由于苏联巨大的慷慨无私的援助,正如毛泽东同志致马林科夫同志的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将能够在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成就的努力之下,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强大的重工业,这对于中国工业化、使中国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壮大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我们衷心地感谢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援助,这种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大无私的援助,又一次生动地表明了业已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所固定起来的中苏伟大的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周恩来的话引起会场热烈的掌声。待掌声停止后,周恩来继续说:

为了帮助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政府为满足中国政府请求派遣了你们——优秀的苏联专家同志们来到我国,你们在我国的各部门都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真心诚意地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的精湛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中国同志。你们献出了伟大的苏维埃人民卓越的智慧,表现了社会主义的高度的劳动创造性和忘我劳动的崇高品质。因此,你们不但对我国的建设事业作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深刻地教育了中国人民。这种极其深厚的友谊和援助将使中国人民永志不忘。中国人民在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在苏联的巨大援助下,在苏联专家不断的帮助下,定能克服经济建设道路上的困难,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同时,中国人民必将不断地努力加强苏中两国的亲密合作和友好同盟,更紧密地和苏联人民团结一致,为世界和平事业而共同奋斗。

为感谢苏联专家同志们的卓越工作而干杯,为祝苏中两国伟大的与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日益巩固和发展而干杯,为祝以马林科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领袖们的健康而干杯。

这时,会场再次爆发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苏联驻我国大使库兹涅佐夫接着致词。他说:

在新中国这个全民的节日,请允许我祝贺中国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事业中所获得的伟大成就,和在保卫和平事业中所取得的朝鲜停战的伟大胜利。并对总理同志刚才对苏联专家在帮助中国经济建设中所获得成绩的赞扬,表示感谢。苏联人民现在和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伟大的友好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工作的全体苏联专家之所以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是因为中国人民的热情劳动,中国政府对苏联专家经常的关怀,并为他们准备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这种关怀和照顾,鼓舞着苏联专家努力工作,取得了成绩。

苏联专家总顾问阿尔希波夫致词说:

中国人民已经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正开始解决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我们苏联专家执行了苏联政府的指示,前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我们预祝中国人民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事业中获得更伟大的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和幸福而干杯。

席间,宾主频频为以马林科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党政领袖们和毛泽东主席的健康而干杯。

最后,当周恩来提议为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大家庭的繁荣、为苏联和中国牢不可破的友谊而干杯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宴会始终在友好热烈的空气中进行。

1954年10月6日,为了更好地贯彻苏联专家建议,进一步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召开苏联专家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各专业管理局、工厂、矿山和基本建设单位的负责干部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等200多人。

会议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重工业部系统几年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贯彻苏联专家建议的情况,着重研究了在国家大规模建设时期进一步向苏联专家系统地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与会者谈论认为:

重工业部系统几年来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贯彻专家建议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基本上贯彻了苏联专家的各项重大建议,学习和推广了不少苏联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因而改进了生产,加快了建设速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但是,由于许多领导干部对于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因而这一工作还缺乏组织性的计划性使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还没有形成广大职工的群众性的高潮。在贯彻苏联专家建议方面,还有贯彻不力、不够全面、拖拉敷衍等严重缺点。如果不迅速克服这些缺点,就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要求,就会给生产和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会议根据几年来的经验指出:

认真地有领导有计划地向苏联专家学习、贯彻苏联专家的各项建议,是目前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主要方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巩固地树立向苏联专家学习的思想把向苏联专家学习和贯彻苏联专家建议当作一项主要的领导任务。会议严格地批判了某些领导干部的保守、自满等错误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做好这一工作。

当时,为了贯彻苏联专家建议和向苏联专家学习成为广大职工的切身要求,大家把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引向了高潮。 +GyoMKiVy8QThaaM9Fh562xA8MmHmCLCNKSjjyTiVpt53m0KGQbwclaq+Rko08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