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卷山城新貌1

第8章新重庆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国家总书记的江泽民主席在1991年、1994年、1998年,3次来到重庆进行考察,并挥毫写下了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2007年3月8日,“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今年是重庆直辖10周年,经过10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2007年5月18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举行重庆直辖10周年庆祝大会。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由此开启了重庆新的航程。

重庆直辖之初,市委、市政府领导便明确提出:

全市上下必须透彻理解中央的精神,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深刻的责任意识、清醒的差距意识,以此凝聚党心、民心,艰苦奋斗,建设重庆。

重庆直辖市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制定了以“富民”为主线,组织全党,凝聚民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计划,为重庆的起步阶段奠定基石。

巫山县长、重庆市首届党代会代表罗继瑜说:

第一次党代会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民为本,把富民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那么,路,无论多么崎岖艰险,都会被踩在3000万重庆人自己的脚下。

其实,重庆早已今非昔比。当时的重庆,已将昔日的坡坡坎坎一些已经变为坦途,一些已经为现代的电动扶梯或缆车所代替,爬坡上坎已经不是那么费力了。

然而,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后发展地区的一个城市,其发展程度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正如前市委书记黄镇东指出:

重庆的发展,仍然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仍然需要弘扬爬坡上坎、负重自强的精神。

即使重庆将来重庆发达了,爬坡上坎、负重自强作为重庆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将为重庆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为了早日建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新重庆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们一心扑在工作上。

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一年中三进黔江,考察这块贫瘠的土地,他还组织专家调研形成“加快黔江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牵线搭桥,把民营企业家“送”进武陵山区。

张德邻被黔江人民称为:

开启致富之门的两把“钥匙”。

1997年的最后一夜和1998年的第一个早晨,张德邻和市委、市政府一行人,就是在赴城口县的火车上度过的。

他们访问贫困户,考察乡镇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为这座重庆最北端的贫困县带来了发展思路和资金。

1998年初,重庆市委政府又把解决职工下岗问题与移民、脱贫一起列为当年的三大攻坚任务。

面对这一任务,张德邻饱含深情地说:

工人如果连一个就业岗位都没有,还谈什么富民为本?还谈什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市委书记的话,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共鸣。

在扶贫攻坚之路上,重庆市市长蒲海清亲自联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时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爬坡上坎、负重自强的精神,在黔江人民和三峡库区人民的奋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黔江地处渝东南地区,地域闭塞,山地连绵,自然条件恶劣。

重庆直辖之初,针对其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黔江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黔江精神: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他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挥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鼓舞下,黔江完成了扶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全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立体交通枢纽指日可待,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的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开创了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如“革故鼎新、矢志不渝”的全国劳模费远奎,“珍爱生命、崇尚荣誉”的全国劳模张建国,“诚实面对今天、务实奋斗明天”的市级劳模冯跃进,“最大的荣誉是零事故”的市级劳模蔡巧南,“敢说敢做带头做”的市级先进工作者徐昌权等等。

重庆人民这种苦干精神,作为贫困地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巫山县瓜瓢村,是三峡库区最贫困的村之一。在巫山,瓜瓢村很有些名气,这是由于瓜瓢穷得远近闻名,全县“十五”期间,126个特困村就有瓜瓢。

这里山高坡陡,基础薄弱,481户人家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户占303户,其中绝对贫困户88户。

曾经有一个民谣形容瓜瓢之贫困:

有女莫要嫁瓜瓢,

3个月(吃)豌豆9个月(吃)苕;

身上有股扬尘味,

屋里没有半块皂,

不爱卫生,还生活不好。

为了能够让瓜瓢村的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村支书孙祖金早在几年前就上门动员远房兄弟孙某种烤烟。

他对远房兄弟说:“关上门是一家人,依我看你如果勤耙苦挣种上三四亩烤烟,到了年底少说也能卖个四五千块钱,偿还了欠账还可以给婆娘娃娃买几件新刮刮的过年衣服。”

细账算了好几遍,远房兄弟一直耷拉着脑袋抽闷烟,后来就干脆说:“你爱怎么搞就怎么搞。我吃不起饭不会把瓢把儿搭在你锅沿上。”孙某言下之意是,他宁愿吃国家救济苦熬,不愿流汗出力苦干。

面对这种情况,村支书孙祖金辗转反侧苦想对策,几天后,他在群众会上亮出3张牌:一张绿色写的“特色产业致富能手”,一张黄色写的“需努力”,一张红色写的“可笑”。

孙祖金解释说:“到年底见高低,收入上万元的户有资格戴红花,挂绿牌;收入上5000元的户努了力但还不够,挂黄牌;收入不足5000元的户就只能挂红牌。这表示别人都大踏步奔富路,你还像个小脚女人在原地踏步,岂不可笑?”

这边孙祖金在大声讲,那边群众在小声议:“人都有一张脸,真的挣张红牌挂在大门上,那可真就是丢人现眼!”

孙祖金没想到这一招很有效,会场上远房兄弟孙某第一个站起来举起手表态说:“金哥,你见的世面多些,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听你的!”

这一年,全村仅烤烟种植面积由404亩增加到818亩,村民人均增收400元。

村里有一个叫陈让金的人,过去是个单身汉,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一个人吃饱的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孙祖金带他插到工地上参与修公路,3个月时间挣了2000多块钱。接下来,孙祖金又让他花200元从县畜牧局买回一头种公猪,一年到头配猪种收入几千块,日子是越过越好。

李如平过去衣无领裤无裆,想出门打工连路费都借不到。孙祖金二话没说,就借给他1000元钱,并说:“出门在外要务正果好好干,争取早些挣成个大老板。”

李如平记住了孙祖金的话。他凭这1000元路费的剩余做“起火本”,只身闯到海南下苦力“滚雪球”。

后来,他在海南经营起两个货运码头:椰子码头和水泥码头,成为年收入上百万的大老板。

可以说,爬坡上坎,是重庆的地理环境。而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便是重庆人的性格。

多年来,重庆人爬坡上坎、劈波斩浪、战天斗地、负重前行,在全国人民中充分展示了重庆人不畏艰险、负重自强的形象。

流传于大渡口一带的《挑夫谣》曾这样描述重庆人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之艰难的:

重庆不平坦,山城多坡坎;

挑担走上坡,脚杆酸又软。

挑担下坎坎,脚杆打闪闪;

上岩又翻垭,坡坡够得爬。

一身汗淋淋,气都出不赢;

抬头往前看,梯坎不断纤。

低头向后瞧,山路条是条;

想过一匹山,要爬大半天。

2008年7月,为了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重庆市于下半年投资9000万元启动农村片区扶贫开发。

这一年,继启动武隆、云阳、酉阳等区县扶贫片区开发后,重庆又启动万州区白土片区、丰都县七跃山片区、巫溪县石柱坪山片区、开县大进片区、黔江区石黄片区、涪陵木鱼山片区6个片区开发。这9大片区涉及贫困地区幅员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涉及人口80万人。

重庆市扶贫办将对每个片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资金上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片区开发。

重庆农村扶贫片区开发重点是加强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片区内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加大片区社会事业发展,重庆市着力改善片区群众的民生,发展骨干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农民增收。

第9章库区移民展示发展前景

1997年重庆直辖之初,面临着严峻挑战。可以说,设立重庆直辖市,赋予了重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赋予了重庆四大艰巨的历史使命。

三峡工程启动后,有18个区县,55万亩土地被淹没,其中重庆的涪陵、万县将有一半以上的区域被淹,丰都、巫山、奉节3个县城将全部淹没,库区将产生100多万动态移民。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百万移民和数以万计的集镇、厂矿、学校和机构的搬迁任务,工作量十分巨大。库区内重庆段,山丘起伏,耕地稀少,自然条件恶劣。

三峡移民世代所居住的地方,是祖祖辈辈几千年来所选出的最肥沃的土地,再想就近寻找一方沃土,又谈何容易。

仅就这一点,移民工作的难度是大而又大的。

1993年到1997年,重庆库区共投入资金33.4亿元,安排实施移民项目800多个,共开发土地16万亩,仅安置了18万移民,占重庆移民总数的18%。

可见,重庆直辖以后的移民搬迁任务之重,时间之紧是史无前例的。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道空前的世界级难题。

三峡库区2003年6月蓄水到135米水位,移民搬迁,这是一道全球瞩目、关乎库区未来的一项重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重庆三峡库区,将淹没良田33.26万亩,加上库区内就地安置移民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厂房建设等征地和安置农村移民调剂耕地,共需占用63.96万亩。

而当时重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库区基本地貌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地少,坡地多,水田少;旱地多,成片地少,零星地多,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达335人,人均耕地少,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大量的库区移民就地安置,加大了库区土地人口承载压力。

2008年11月4日,经过十多年移民迁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基本完成,三峡库区终于迈向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征途。

6月,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三洞村三峡移民李淑和邻居们喜迁新居,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的移民搬迁基本结束。至此,三峡工程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4万人。

百万移民的顺利搬迁来之不易。十多年来,国家投入480多亿元用于三峡移民迁建,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奉献、拼搏,全国各省市倾力支援,百万移民搬迁这道“世界级”难题基本破解。

作为三峡库区最后一个淹没县城,开县见证了三峡大移民的基本完成。

2008年以来,开县平均每天搬迁180多人,复建房屋0.22万平方米,于8月圆满完成了移民任务,为三峡工程2008年试验性蓄水创造了条件。

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说:

移民任务顺利完成,是依靠以人为本的移民政策,最大限度维护移民利益。

为了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开县在移民搬迁中让政府机关办公楼“腾位置”,把移民尽量安置到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商业价值高的地段。

开县在不突破国家移民政策的前提下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修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解决困难移民住房难,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后靠移民行路难、饮水难,利用低保、困难补助解决贫困移民生活难等。

移民搬迁以来,三峡库区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峡江两岸新建城市、县城13座、集镇114座,三峡地区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迅猛。

另外,移民迁建以来,三峡库区农村交通、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有所改善。

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努力,重庆库区已经建成移民柑橘果园6.4万亩和4个优良种畜繁育基地,帮助7万多移民发展致富,完成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040个,近30万移民从中受益。

通过后期扶持,关系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最现实、最急迫的困难逐步得到缓解,农村移民收入逐年增加,重庆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535元增加到2007年的3782元。

为促进移民就业,库区还加强了移民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

重庆先后实施了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计划,使近万名城乡移民实现了就业和转移就业。培育了移民劳务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2100多人,带动4.3万名三峡移民实现就业。

万州区就业局长赵建国说:

库区近年来很重视健全就业服务网络,2006年万州区投资1300万元,建立了库区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7万多个。同时,把每位城镇移民的就业情况登记上网,基本实现动态管理。

每个社区都专门制定了就业信息宣传栏和用工信息栏,只要有招工信息就张榜公布。

2007年,万州区就业率达95%以上的充分就业社区已30个,在一些街道,只要不挑不拣,24小时内就能保证城镇移民就业。

随着产业发展、就业服务网逐步完善,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出现重大转机,2007年底重庆库区城镇35.09万移民劳动力已就业244.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04年的20%降至9.3%,城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28元。

三峡移民取得如此好的生活境况,这与国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为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中央先后设立了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电力扶助专项资金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库区产业发展。

随后,一大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三峡库区,嫁接改造了当地落后亏损企业,为库区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三峡库区各区县也主动“突围”,依托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发展特色资源型产业。

移民任务最重的万州区在搬迁时,全区一半以上工矿企业破产关闭。但此后几年,万州区已形成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特色产业,预计到2011年将完成投入360亿元,产出达600亿元。

这其中,忠县的跨越是三峡库区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长江之畔的重庆忠县途井乡友谊村,三峡移民马和方一边料理着自家的橘树,一边高兴地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2007年果树收入能达到2.5万元。要在早几年靠种地,收入还不到现在的零头。”

在刚结束二期移民搬迁的忠县正处于“艰难时刻”:移民资金已使用大半,企业大多关停,城镇移民失业率达21.2%,政府负债12亿元。

通过几年奋斗,忠县产业逐渐勃兴,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生物制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其中,30万亩优质柑橘产业化项目完全投产后,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柑橘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负重前行,三峡库区经济总体实现了由“破”而“立”。

据统计,1990年到2007年底,三峡库区2020个移民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余亿元增长至3000余亿元,增长近14倍;地方财政收入由不到13亿元增长至200余亿元,增长15倍以上。

库区的建设和发展,令广大文艺工作者欢欣鼓舞。

2002年5月11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组织的重庆市大型文艺采风团一行39人,赴三峡库区巫山、奉节、云阳、万州移民第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创作采风活动。

此次采风活动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中国文联关于万里采风活动的指示精神而举办的。

在出发前召开的“三峡库区创作采风座谈会”上,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副市长甘宇平亲切接见了采风团全体成员,并就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和重庆市当前移民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了深入阐述。

甘宇平寄语采风团全体成员说:

用文艺形式反映三峡工程和库区移民工作,用文艺作品讴歌库区沸腾的生活。

甘宇平希望采风团成员关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百万大移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传世之作!

文艺家们在座谈会上表示,三峡库区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风貌,发生在移民和移民干部中的故事,巨变中的人文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库区新貌,无不吸引着每一个文艺工作者。

此次大型文艺采风团由重庆市文联所属的摄影、美术、戏剧、曲艺、音乐、民间文艺、书法、文艺评论等协会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

他们将为创作电视系列剧《三峡移民故事》、三峡移民大型摄影展、三峡移民长卷图、全景叙事性三峡移民大型泥塑群雕、电影文学剧本《沸腾的大宁河》、三峡移民史诗、“五个一工程”歌曲等搜集素材。

第10章批准扩建重庆江北机场

2000年12月,重庆江北机场扩建工程的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并于同月完成了工程的概念设计方案征集。紧接着,经过了民航系统和重庆市的专家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始建于1986年,1990年1月投入使用。为适应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好地为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改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生产条件,提高机场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重庆市的投资环境和窗口形象。民航总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列入了“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扩建工程领导小组和机场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重庆市委、市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渝北区委、区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按照民航总局和重庆市委、市府确定的在2004年12月底前竣工投用,提前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2004年11月27日到28日,工程通过了民航总局和重庆市政府共同组织进行国家竣工验收,工程正式交付使用。

工程以2010年为建设目标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700万人次、高峰小时3000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8万吨设计和建设。

本次扩建包括航站区扩建工程和跑道延长工程两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工程:

航站楼工程:

新建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包括一个主楼、两个指廊和两个联廊。航站楼配备有先进的给排水、供电、暖通、系统集成、航班显示、自动查询、时钟、内通、行李分拣系统、楼宇自控、门禁、监控、停车场收费系统、综合布线、离港系统、广播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检系统,安装自动步道4部,自动扶梯14部,客货电梯14部,旅客安检机及安检门14套,登机桥15部。建值机办票岛3个,值机及行李交运柜台54个,其中2个大件行李柜台,登机口26个。

跑道延长工程:

场道及助航灯光,跑道和平行滑行道形成3200米长的道面,南、北航向台和南下滑台等三个台站,改造南DNB台天线,02跑道的校飞工作。配套完成飞行区消防管网、助航灯光、排水、围界、道面刻槽、灌缝及标志等设施设备。

站坪工程:

站坪道面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相应修建了联络道面积1.3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道面特种服务车道4.6万平方米,新建水泥围场路、排水沟、围界、站坪给水管,安装联络道助航灯光和站坪19座高杆灯。

道路桥梁工程:

新建单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进场道路3公里长,16米宽,以及场内道路10公里,A、B两个下穿和三座景观河桥梁,乡村公路2公里。

修建了总长1050米的高架桥,主桥为5车道,设三个引桥。总建筑面积1.87平方米。建设PDFE张拉膜雨棚160余米。

停车场工程:

完成停车场2.8万平方米,尚余1.85平方米因轻轨施工未实施。比原批准规模增加9500平方米的出租车等待区。共设各类车位约1200个。

货运工程:

新建货运库房7504平方米,设冷冻冷藏库、贵重物品库、进出港货库、危险品库房、货物堆放场、办公房等,配备监控系统、安检设备和电子磅称。

此外,还新建和续建了包括航空供油工程、供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环保工程、供气工程、动力中心、消防工程、通信工程、急救中心、地面汽车加油站、特种车库、绿化工程等机场配套工程。

工程招标过程中,英国奥雅纳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设计的双指廊方案,在国内外8家单位脱颖而出,最终中标。

站坪等配套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则委托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承包,并承担了航站区扩建工程的总图设计。

民航总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对工程高度重视,经双方联合批准,成立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指挥部,由民航重庆市管理局赵江平局长任指挥长,由民航重庆市管理局副局长戴科同志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高级工程师姜维政同志担任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指挥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方案》、《工程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化管理文件。

督促参与工程管理的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质量检测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依据国家规范,从严把握工程质量,确保了质量目标的实现。

经过近3年的建设,航站区扩建工程已完成投资18.68亿元。

其中,机场工程18.33亿元,供油工程3620万元,完成全部批复概算的114.5%;跑道延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590万元,完成工程总投资的100%。

2004年12月,经过2年零10个月的扩建,重庆江北机场候机楼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停机位增加到45个,跑道和平行滑行道长度由2800米延长至3200米,并配套建设了仪表着陆系统、助航灯光及通信导航设施。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竣工投产,带给世人一座构思巧妙,造型新颖,独具匠心的新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不仅满足了新重庆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能代表重庆直辖市的形象,是一座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极具现代感的航站楼。

新机场绿树草坪环绕,雕塑小品相映成趣,凉亭喷泉错落其间,犹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重庆江北机场建成后,其客流增加的幅度令人难以想象。2005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即达到663万人次,接近新航站楼70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

2006年11月11日,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700万人次。全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10万人次。重庆江北机场已由省级机场晋升为区域性枢纽机场。

2006年11月28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就超过了设计能力。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

重庆机场正在制定第二次扩建规划,以适应滚滚而来的民航客流。

重庆江北机场建成不到两年的航站楼连同老航站楼一起,最多可容纳的旅客吞吐量是每年1500万人次,预计2010年机场就将达到这个目标。

因此,重庆市正在规划建设更大的航站楼,并再增加一条跑道,使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

黄奇帆预测说:“2020年以后,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4000万人次,届时经过进一步扩建,江北机场有望拥有4000多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4条跑道。”

黄奇帆还说:“机场扩建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重庆市政府已经做好远期规划,不用大规模动迁,就能在江北机场原地进行扩建,不会像有些城市那样,因地盘所限无法扩张,只能再到别处建第二机场、第三机场。”

2007年4月15日上午,重庆市长王鸿举会见了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张志忠一行。

双方对江北机场扩建提速达成共识。王鸿举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与配合。

王鸿举说:

对于内地城市特别是西部城市来说,机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江北机场被首都机场兼并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有力支持了重庆发展。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应到机场建设,就是要加紧推进江北机场的扩建,使重庆航空港建设能够适应重庆加快发展的需要。

张志忠对此表示赞同,表示集团将加快推进江北机场的扩建工程。

重庆江北机场将于2035年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建成发达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和美轮美奂的航空城,年旅客吞吐量实现6000至7000万人次。

第11章贺国强谈重庆的发展机遇

2001年6月19日,原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说:

展望新世纪,重庆处于一个大好发展时期,三大机遇齐聚……在人类进入新千年的重要时刻,重庆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

贺国强认为重庆的机遇有三个方面:

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三峡工程及三峡库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产业重镇,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重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量达14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工业资产总额的85%以上。

贺国强说:

重庆目前正在举全市之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攻坚战。而今年重庆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增长态势也给国企改革攻坚注入更加坚定的信心。今年重庆工业显著回升,增长速度列全国第一,效益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幅达到了20%以上。

重庆直辖市是因三峡工程而设立,贺国强两下三峡库区。他说:

库区人民为三峡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正在降临库区: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库区百业正兴,全国20个省市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对口支援不仅给库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产品,更带来了新的观念。

库区人民正在打破旧的坛坛罐罐,建设新的家园,可以肯定,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当时即将开始的西部开发大潮,贺国强则自信地说:

西部10省市共同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重庆更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首先,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必须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龙头”、“窗口”和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西部经济欠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受交通的制约。重庆在西部十省市中,除了公路、铁路、空运等交通设施外,还拥有过境500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

再次,重庆综合基础较好,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和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科技教育基础比较发达。这三个方面的优势集中在一个地区并不多见。

此外,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的开发建设使重庆已占得先机,而重庆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在新的世纪仍将闪耀出迷人的光辉。

第12章重庆规划轨道交通经济带

2005年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开始运营,已经建成的轨道交通二号线,总运营里程19.15公里,共有18个车站。

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于199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是重庆市国有独资轨道交通客运企业,经市政府主管部门授权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工作。

为了改善重庆核心城区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安全、快捷、舒适的城市现代化客运骨干交通系统,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承担的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为缓解沿线地面交通的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公司计划准备用20至30年的时间,建设六线一环354公里的重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此规划已得到重庆市政府的批准,至2012年可完成轻轨三号线和地铁一号、六号线共82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任务,实现日客运量百万人次。

公司坚持“人为本、和为贵”的企业精神,秉承“城市发展是企业兴旺之本、方便快捷是事业发展之源”的理念,树立服务先导意识,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发挥快速轨道交通在重庆城市客运交通的骨干作用,打造国内优秀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企业。

而依附于重庆轨道交通所形成的经济带,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

该经济形态包含城市铁路、地铁和轻轨等形式,规模空前的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即将出现在重庆。

如果规划得当,轨道交通沿线有望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聚集”。轨道交通经济带,则会成为重庆全新、高效的城市经济走廊。

重庆正加紧实施“九线一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环八射”铁路网络和“三环射线”高速公路交通战略计划。

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有300公里城市铁路、城市地铁和城市轻轨的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体系。

重庆轨道交通沿线经济带是随着轨道交通而诞生的,没有轨道交通就没有沿线经济带。可以说,经济带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经济形态。

轨道交通经济带,是以轨道交通车站要素作为集聚与扩散的点,轨道交通工具要素作为传递的轴,通过点与轴的集聚、扩散和快速传递,带动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与高效的城市经济走廊。

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地价的影响具有超前性和当期性。随着各条线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商机逐渐呈现,全线通车后将全面带动整个重庆的经济发展。

建设轨道交通经济业态的确定,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交通经济带建设中应该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

事实上,受轻轨二号线通车的影响,九龙坡、大渡口等地区成为让众多开发商眼热的黄金地带,房价猛升;轨道交通沿线的房屋,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重庆轨道交通“九线一环”全部建成后,在全城会形成一个方便、快捷的环形交通网络,会引起沿线的房地产升值。

也就是说,快速的轨道交通将导致沿线居民住、行、工作观念的深刻变化,选择“沿线而居”会成为一种趋势。

这是因为,堵车一直是困扰重庆市民出行的一大难题,日趋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自然将把视线转向交通快捷的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边缘地区的楼盘有可能成为许多市民购房时的首选,从而使住宅郊区化的发展更为迅速;而房地产商则更加看好轨道交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加强沿线楼盘的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的出现,无疑会对居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促使沿线土地开发力度增加,并在轻轨沿线周围集结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商业区。

密集的商业设施又会吸引大量的市民前往,从而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量,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带状经济”的规模。

轨道交通的开通可以促使传统的业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业态调整就是突出商业设施和购物环境。

基于此,在沿线和车站周围发展百货、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主力业态,可以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打造出一个个特色商业带,使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逐渐在沿线形成一批以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商贸企业、大型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为骨干的商品大流通格局。例如,大渡口就是一个得益于轨道交通的、崭新的“第六商圈”。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延伸,沿线新“商圈”还会不断形成。

若规划得当,“商圈”效应还可以将圈内的行政、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居住等多功能合为一体,催生一个个人气旺盛的“购物公园”。

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重庆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在蓬勃地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的夜景与江景举世闻名,如果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的景观为依托,则可以发展都市旅游业。

例如,在轻轨二号线沿线,从较场口到大渡口沿途有诸多山城独有的自然和城市景观:两江夜景、佛图关公园、洪崖洞城市阳台、山城吊角楼等。

“观赏两江美景,感受山城夜景”,完全可以成为重庆轻轨的另一重要功能。

重庆轨道交通还对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重庆是我国的第一条通车的“轻轨”交通,加上重庆的技术装备工业发达,因此发展重庆轨道交通,不仅可以推动重庆市轨道车辆制造业和轨道交通电气化技术的研发,而且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现代装备类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起到龙头产业的作用。

重庆轨道交通车站具有很大的空间资源。例如,轻轨二号线车站的地上和地下空间,大部分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重庆轨道交通全部建成后,众多的车站大多数都在人口稠密的主城区,可利用潜力巨大。

由于重庆的特殊地理环境,轨道交通车站多数依山傍水。因此,可以将车站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多功能建筑:底层是车站,上面是写字间、住宅、商店、旅馆、茶楼、咖啡馆、停车场、观景台等。

车站的地底下,还可以考虑修建商店、餐馆、停车场、仓库等。

还有就是,轨道交通车站的广告资源十分丰富,有受众数量巨大等优势。

总之,轨道交通车站的广告收入应该成为营运收入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重庆主城区的地下商业空间有20.6万平方米。利用这些地下空间,可以实现重庆独创的商贸业“多首层”概念,建立与轨道交通车站不同换乘平台的有机联系,使每层都能实现“首层”的功能。

每层建筑都可通过装饰、格局、品种、品牌等感性手段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另外,还可设置各种品牌的专营店及商务、休闲娱乐设施。

第13章建设五座重庆跨江大桥

2005年10月,重庆市有五座跨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总投资近20个亿。

重庆开工建设的五座跨江公路大桥分别为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上的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石忠高速公路上的忠县长江大桥、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上的鱼嘴长江特大桥和水土陵江大桥、连接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的长寿长江大桥。

10月开工的石忠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建设工期为32个月。而长寿长江公路大桥则是连接长寿区长江两岸的重要通道,建设工期为35个月。

其中,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也是国内第一座跨长江叠合梁斜拉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还是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的控制性工程,其桥面宽度是全国同类型桥梁中最宽的,全桥总长1172米,概算投资约4.83亿元,双向六车道,建设工期为30个月。

忠县长江大桥是石忠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左幅桥长2146米,右幅桥长2174米,概算投资约5.2亿元,双向四车道,建设工期32个月。

10月开工的鱼嘴长江特大桥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426米,概算投资约5.07亿元,双向六车道,建设工期48个月。

水土嘉陵江大桥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的控制性工程,左幅桥长1559米,右幅桥长1600米,概算投资约1.52亿元,双向六车道,计划10月开工建设,工期32个月。

长寿长江公路大桥是连接长寿区长江两岸的重要通道,全长1146米。概算投资约3.02亿元,双向四车道,建设工期35个月。

其实,重庆市境内江河众多,素有“桥都”之称。当时在长江、嘉陵江上已建、在建的大桥就达30座以上。

其中,已建成的万州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

2007年6月22,重庆市隆重举行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

在会议上,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发布消息称:

2007年到2020年13年间,重庆将在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项目上总投资1475亿元,全面建成主城区快速路网体系。

其中,将投资164亿元建15座跨江大桥和一个两江隧道。

吴波总结道:

到去年底,重庆主城道路总长达2388多公里,主城区初步形成了“四横、四纵、一环、一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

5年来,主城区道路、桥梁建设投资以每年30%增长,累计投资超过40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之大,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吴波说:

未来三年,重庆市将加快推进主城区快速路网工程,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其中,在东西部的新拓展区建设一批骨干道路,加快城市东西横向、南北纵向快速路网建设;勾通主城中部和东部、西部拓展区,形成“五横五纵六联络”的快速路骨架。

到2020年,重庆将全面建成“五横六纵一环九联络”的快速路网,与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快捷的城市道路系统,满足主城核心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形成1小时都市圈的时空目标。

在投资390亿改造和新建快速路的同时,重庆市还投资838亿新建和改造主城干道和立交桥。

据规划,2007年到2010年,建设主次干道692公里,改造、新建立交59座;2011年到2020年,建设主次干道508公里,新建立交44座。

未来13年,重庆市投巨资的主城道路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快速路、主次干道、越江通道、穿山隧道、步行和停车设施。

其中,将投资164.56亿元建15座跨江大桥和一条过江隧道。

当时,主城区已建成15座特大型桥梁。

吴波说:

根据交通预测,越江通道仍然将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重庆主城区现状及规划道路越江通道共31座,嘉陵江到2020年再新建6座,形成16座84条车道;长江上已建成6座跨江大桥,还要建9座大桥,2020年形成15座大桥88条车道。

2007年至2010年,建成珊瑚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嘉悦嘉陵江大桥4座大桥;开工建设双碑嘉陵江大桥、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启动建设两江隧道或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2011年至2020年,嘉陵江上规划在北碚、水土等地新建2座跨江大桥;长江上规划在鱼嘴、郭家沱、黄桷沱、白居寺、观音岩等地新建5座跨江大桥。

同时,为有效联系主城中心区与东西两大片区,我市未来13年还将规划新建穿越中梁山、铜锣山的大型穿山隧道7座,预计总投资35亿。

2007年到2010年,建好穿越中梁山、铜锣山的隧道各1座;2011年至2020年,建成穿越中梁山的3座,穿越铜锣山的2座。

例如,“三纵线”的红岩村大桥将于2012年前开工建设,届时形成继嘉华大桥后的又一条连接江北区的快速干道。

竣工后,从北滨路经大渡口陈庹路到巴南区鱼洞,开车只需20分钟。

对于重庆的未来交通规模,吴波说:

将来重庆主城区停车设施建设主要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的停车方式,不同区域的停车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渝中、南岸、江北、沙坪坝、杨家坪等城市中心区增加公共停车场,主要解决旧区配建停车位不足、停车难问题;在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时,配建公共停车场,为小汽车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创造条件。

按照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和客运场站规划,配套建设一级换乘枢纽公共停车场15至20个,二级换乘枢纽公共停车场20至25个。

此外,根据市民需求,在新城区建设高标准的人行道和过街设施。

在建成区道路改造既有的人行系统,使其标准化和人性化,结合山城特色,整治人行梯道和背街小巷。按照保留老街巷的建筑风貌为原则,建设高品质的城区内公共步行环境。

据测算,未来13年主城停车场、步行道建设,将共需投资47.5亿元。

第14章山城开展旅游节庆活动

2006年11月25日,第八届金秋采果节,在九龙坡铜罐驿镇开幕,凡参加采果节的游客一律免收门票。

如果看中了一棵或几棵树的果子,游客便可以与农家协商花100或200元包干采摘。

可以说,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金秋采果节”是一次回归大自然之旅。

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种植柑橘历史悠久,生产的红桔曾作为贡品,被清朝康熙赐名为“大红袍”,还曾远销国外。全镇水果在当年的年产量为2600吨,其中柑橘2000吨。

早在1999年,该镇就每年都举办以体验采摘乐趣为特色的“重庆都市后花园,铜罐驿金秋采果节”。

金秋采果节于每年的11月份在九龙坡铜罐驿镇开幕,凡参加采果节的游客一律免收门票。

采果节是完全开放式,游客可在果园提着篮子选摘水果,脐橙价格每斤约3元,温州蜜橘、三峡红每斤约2元,“大红袍”每斤约0.7元,比主城市场价便宜50%左右。如果看中了一棵或几棵树的果子,游客也可与农家协商花100或200元包干采摘。每当果实成熟时,重庆的市民就争先恐后地前往。金秋采果节还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感受大自然的原始风情,享受完全无污染的丰硕果实。

由于该镇地处长江边,有火车站和码头,较有特色。镇内有一座1888年由法国人修建的神学院和天主教堂,还有一口地地道道的古罗马钟,是参加采果之外的另一大看点。

教堂内各种建筑保存完好,有一口深达200多米的古井。教堂内还有原来神甫的酒窖,历经沧桑,酒窖内有一水池不溢不涸,起到大冰箱的作用。教堂内还有一个号称巴渝一绝的植物,即生长了100多年的霸王鞭。游客还可以参观小萝卜头教育基地,垂钓、烧烤和进行农活体验,让你感受铜罐驿镇十足的魅力。

重庆盛会无数,而文化艺术节也是其中之一,它是重庆市最高水平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

2007年6月18日到28日,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在重庆直辖市成立10周年之际举行。

此次艺术节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国内外舞台精品剧目展演、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博览会、艺术展览、文化艺术讲座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以“庆直辖10年,展巴渝风采,汇四方神韵,品艺苑新潮”为主题,秉承“搭建一流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提升重庆文化形象”的宗旨,力争把重庆文化艺术节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品牌。

重庆文化艺术节是本土与世界的交融,在重庆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上百中外精品剧目演出齐聚艺术节,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重庆展现出了兼容并包的大气姿态。

纵观世界上顶级的城市,它们之所以走在时代的前列,是经济和文化双向发展的结果。

重庆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山城走向世界最好的平台,也是与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结成深厚友谊的最好机会。

另外,重庆还有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

重庆有啤酒节,这是音乐和狂舞中的豪饮夜宴。在重庆,啤酒不是拿来品的,而是拿来豪饮的。

中国重庆国际饮料节和重庆啤酒艺术狂欢节的交替举办,带着市内外游客们在豪饮中轻松度过酷暑。

每年的8月的啤酒节,是重庆人的狂欢节,热浪摇滚之夜激情四射,国内知名的摇滚乐队以及重庆本土的众多乐队激情献唱,在场观众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畅饮、泼酒的狂潮,高温暑热似乎也会消隐在这畅饮之中。

啤酒节的票价在20元左右,进场之后,等着市民的是冰镇的啤酒和狂热的摇滚乐。人们在音乐与啤酒的陪伴下,度过愉快的夜晚。

在那样热烈的气氛下,没有一个人能够保持风度,因为啤酒节要的就是疯狂。 j7oZOaFsM6Oq+j5WAPePVw97vv+5uAsS9VV9wB9YTMmlhCEi5jB8rDgN3tFke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