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央制定实施优惠政策
1993年8月19日,为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1997年4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通过重庆市机构方案,并听取四川省及重庆人事考察情况。
1993年8月19日,为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问题,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条例》规定中央各有关部门和20个省、市、自治区,9个大中城市对口支援的原则: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条例》号召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名优企业到库区投资建厂,并从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使对口支援工作与开发性移民方针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统一起来。
2001年3月21日,中央又对条例进行了修改,并开始实施。
另外,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让移民生活好、工作好的五项重要优惠政策,并拨出600亿移民专项资金安置移民。中央的优惠政策包括:
一、从电价中提留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三峡电站建成之后,发的每一度电要提取一定的电价比例作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一度电一般是两角几分,在这两角几分中要提取一定的三峡基金,用来补贴、扶持当地移民更好地生活、工作。
移民要建厂或者要发展二产、三产,能够安排就业,这笔钱就起着就业扶持资金的作用。
二、分税优惠政策。三峡电站投入运行以后。年产二三百亿度电;整个电站建成以后,年产五六百亿度电。
每度电都有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个地方税六分之五分给重庆移民区,六分之一分给湖北移民区。
对此,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黄奇帆说:
电站是国家的电站,产生的税收照道理国家可以拿走,但国家把这个税收的5/6给了重庆的库区移民,现在每年一亿多,每年电盈都在增加,将来一年会有几个亿。中央划拨给重庆,重庆再用来给移民改善生活。
三、国家成立三峡库区移民产业发展基金,作为重庆的贴息或资本基金。
这个基金是国家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拿出30亿补助6年,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大体上一年5亿。
这30亿也是六分之五在重庆,六分之一在湖北,库区农民、工人如果要发展新的产业,不管外资还是内资,不管国有还是民营,凡是到库区投资产业,不管是农业产业化项目还是工业、服务业,只要能够帮助移民就业的好项目。投资者如果要贷款,国家这笔钱就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贴息。
四、优惠政策免关税。国家将库区各市县列为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将宜昌、万县、涪陵等市列为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沿海特区1980、1990到2000年有一项政策就是,国内企业如果引进设备在特区里使用就免关税,就是说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关税减免额度,库区企业如果引进设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在库区当地使用的话,不管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可以免关税。
五、对库区企业实行一定额度的破产关闭。
库区有1000多个企业,有的要搬迁,有的要关闭,企业生存的时候可能向银行借了贷款,这种企业不属于正常的破产,也不属于正常的赖账,这需要国务院、经贸委审批一年一度的破产计划。
库区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规定被水淹没以后,企业关闭,核销坏账,国家的三建委专门来核定其补助。这样也可以减轻企业再发展时的负担。
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保证了库区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黄奇帆说:
中国任何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是没有这五条的。国家给三峡库区五条优惠政策,这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支持这个地区的发展。
可以说,重庆直辖后肩负巨大的任务,这包括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三峡百万大移民等等。
对此,重庆政府官员曾笑谈说:
重庆的政策是“不特有特,特中有特”。重庆直辖市拥有多种发展的机遇。
第5章中央研究重庆有关工作
1996年9月5日,江泽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通过决定:
重庆市从1996年9月15日起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
同时,会议还决定张德邻继续担任重庆市委书记,蒲海清为代市长,山西省委副书记王云龙调任重庆为常务副书记。
在会议上,江泽民提出:
要做好“两市一地”干部的思想工作。
甘宇平后来回忆说: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中央认为,这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
甘宇平还说:“这一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建立重庆直辖市这项工作。”
1996年9月13日,四川省委发出31号文件,正式委托重庆市代管涪陵、万县、黔江。
9月18日到21日,胡锦涛来到川渝及三峡库区进行视察,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的班子建设问题。
不久,李鹏又视察三峡库区,并召开库区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加快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建设。
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作顺利移交重庆市接管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四川视察,听取了四川省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情况汇报。
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也来到重庆视察,主要解决重庆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
9月底,经总理办公会议讨论,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并由国务院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对于重庆成立直辖市一事,中央认为,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四川面积过大、人口过多、难于管理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快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
重庆成为直辖市,这是因为它具有很大的优势。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重庆境内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天然气储量达27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之首;铝土矿、盐矿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水资源特别丰富,平均水资源总量每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水力发电的理论蕴藏量为143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为750万千瓦。
重庆还有天然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不胜枚举。重庆主城环城皆山,穿城是水。全市还拥有以山城夜景、“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迹、驰名古今的长江三峡、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乌江流域自然景观和黔江民族风情为代表的20多个景区,300多个景点。
不仅如此,重庆地处西部,还可以享受西部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身为直辖市,又能够获得同北京、上海、天津等东部直辖市同样的政策。可以说,重庆设市后是左右逢源,东西联动。
另外,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的新建,三峡库区经济的崛起对重庆的发展又如虎添翼,其水、陆、铁、空枢纽城市的地位也日益明显,地理位置优越。
重庆的区位及综合经济优势决定了重庆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最大。
在区域合作上,重庆有连接主城区与成都主城区及川渝城市带,连接贵阳市的渝黔城市地带,连接重庆万州与湖北宜昌的三峡城市地带。
重庆还具有基础设施功能完备的优势,有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它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
重庆有成渝、川黔、襄渝等铁路干线,成渝高速公路连接重庆、成都两大城市。重庆还拥有长江黄金水道,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长江水道在三峡成库后必会展现“天堑变通途”的宏图,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具有中央提出的“通江达海”的交通基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现代化的重庆江北机场,必将带着重庆走向世界。
重庆通信水平正在迅速改善,电话号码已达8位数。当时在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屈指可数的4个城市达到这一水平。
重庆还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重庆的优势还在于工业基础雄厚,科研力量较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为其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初步崭露头角。
重庆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依托重庆钢铁集团和重庆特殊钢集团发展优质钢材建筑业,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综合化工生产基地,也是重庆工业的优势之一。
重庆人杰地灵,全市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25所高等院校,形成了结构层次完整、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60多万科技人员,每年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
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南地区的“科技特区”,高新技术产业正迅速成长为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
重庆直辖以后还具有体制上的优势。重庆直辖可以提升了重庆的行政地位,直辖体制增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整合辖区内资源优势的能力,有利于重庆加快城乡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
直辖使行政杠杆和经济资源一体化优势,有利于城市发展。“直辖可以增大城市的自主权。”
民政部规划处的同志认为:“这种自主权可以提高城市经济建设的决策速度,使得城市‘经营’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因地制宜,可以在更大的限度内开发城市所蕴涵的经济潜能,激活其发展潜力。”
重庆直辖后,还可以使重庆对外开放产生积极影响。设立直辖市,重庆的发展将更加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有利于重庆的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对外开放的新重庆引起外商广泛关注,重庆出现外商考察投资新热潮。
直辖市的设立,首先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纷纷把目光转向这里。尤其是重庆计划在未来15年内把自己建设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的目标更是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从1997年3月开始,多家外资银行纷纷前来重庆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加拿大丰业银行、日本三和银行、香港东亚银行等,正式递交了在重庆设立分行或代表处的申请。
直辖也为重庆的“对内开放”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直辖之后,全国许多省市代表团来渝考察,与重庆展开全方位合作。
150家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率领下到重庆考察投资项目,参与重庆国有企业改革。上海汽车销售公司在重庆设立营销中心,上海浦东开发银行在重庆设立分行。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也陆续到重庆进行商品展销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共谋发展之路。与重庆毗邻的四川省、贵州省等在重庆直辖不久,也纷纷互抛绣球,共谋西部联动发展大策。
重庆直辖市作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典型,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重庆主城区400万人的大城市及城市群带动着8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由此可见,重庆成立为直辖市后,将会给重庆带来飞速的发展,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6章人大通过设立直辖市议案
1997年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天津厅,举行全国八届人大24次常委会议。
在会议上,国务院提交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顺利通过,并决定提交即将召开的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
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这天下午,重庆代表团的成员们精神抖擞的来到人民大会堂。
重庆代表于汉卿主任还专门去宾馆美容厅理了发,服务员给他在头上吹过风,喷洒摩丝时,他竟吓得连连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一辈子不用这玩意儿的。”
适逢陈夷茁副秘书长也在吹头,他一边向理发师使了个“继续喷洒”的眼色,一边向她的老领导说:“下午就要表决了,为了重庆的形象,你就破一次例嘛。”
于汉卿这才说:“破例就破例。”
重庆的高素芳代表穿了一身花旗袍,王兴浦代表换了一套新西装,李丁一代表打了一根红领带,黄济人特地跑到宾馆商场买了一件白衬衣。
也许是白衬衣太白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前的台阶上,黄济人被广州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拦住了。
这两位记者男的扛着机器,女的拿着话筒问:“我只问一句,你现在的感觉如何?”
黄济人告诉她说:“我的感觉好极了。上午还是阴天,雨意朦胧,可是就在我们登车之际,天空突然放晴。我不相信迷信,但是相信感觉。”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很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被排在第八项。
15时,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投票开始了,黄济人接了一下表决器上的赞成键,深怕没有按准,于是又按了一下。
在这之后,彭复生代表告诉黄济人说,他是抱着“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事”的想法来参加表决的,可是表决之前,他的“平常心”简直无法平常下去。
第八项议程投票结束后,就要宣读表决结果了。就在那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显现出表决结果的一刹那,赵春梅代表紧张地大叫了一声说:“好了,现在看清楚了,也听清楚了。”
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出席2720人,赞成2403票,反对148票,弃权133票,有36人未按表决器。
然后,乔石宣布:通过。掌声随即响起,震耳欲聋。最后,全体起立,奏国歌。
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的《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有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当闭幕会开始的时候,人民大会堂内灯火齐明,仿佛天空突然放晴似的。
光阴似箭,10年之后,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甘宇平谈起设立重庆直辖市时,仍是兴奋不已:“1997年3月14日下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到会2720人,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得票2403票,得票率88%。”
甘宇平看到这一结果,作为市政府一员,心情十分激动,与大家一起情不自禁地奔走相告。
第7章举行重庆直辖市揭牌仪式
1997年4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通过重庆市机构方案,并听取四川省及重庆人事考察情况。
会议决定,重庆市按“小政府、大社会”设置政府,准备5月份召开党代会,6月份召开人大会。直辖市的人大代表以43个区县(市)为单位选出,“两市一地”在调整前仍照常行使职权。
5月21日,中央政治局开会,通过任命张德邻为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提名蒲海清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的揭牌仪式,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
这一天,人民大礼堂的红地毯一直铺到二层阶梯以下,李鹏暨夫人朱琳,带领中央各部部长到重庆出席揭牌仪式。
就坐在主席台前排的领导人有李鹏、郭树言、蒲海清、张德邻、何椿霖。
李鹏在讲话中指出: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决策。
从今后重庆的工作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大重庆”与“小重庆”的关系;
二是要处理好“新重庆”与“老重庆”关系;
三是要处理好新建设与扩建改造老企业的关系;
四是要处理好中央支持、各地支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重庆直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事实证明,设立重庆直辖市充分发挥出了重庆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从而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
重庆举行直辖市领导机关揭牌仪式后,正式开始了直辖市的运作。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就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所在地,一直到1954年西南局撤销,重庆都是西南的经济、政治中心。
在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豪情满怀地宣布:
不用怀疑,人民的新重庆是会在重庆人民团结的基础上加速地建立起来的。
从那时起,在重庆城区浮图关的巨大石壁上一直镶嵌着几个大宇:“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
另外,在邓小平的亲自指挥下,重庆人民成功建设了成渝铁路。
1950年6月15日,盛大隆重的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的西南军区操场举行。
邓小平同志亲临开工典礼,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
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做起……我们今天订出修路计划,开始兴工,并不等于问题解决了,真正的困难是在开工之后才能发现,所以今天是不能盲目乐观的,许多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求得解决,求得克服,并防止官僚主义倾向的发生。
1950年8月1日,成渝铁路由重庆开始铺轨,1951年7月1日通车到永川;1952年6月13日全线贯通至成都,全程505公里,横贯四川中心地区。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重庆作为新中国内陆工业基地的基础,发挥了其西南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的作用。
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和国务院确定:
以重庆地区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1964到1965年,分属中央15个部的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又从北京、上海、南京、辽宁、广东等沿海地区12个省市内迁到重庆,内迁职工达4.6万多人。在重庆兴建了兵器、船舶、航天、电子、核工业等企事业,以及相应的配套企业。
当时在重庆进行的重点建设项目达209多个,总投资达42亿元。
在历时10余年的三线建设中,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基地,重庆建成了门类齐全、行业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83年,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
1984年,中央再次把重庆列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成立海关,下放省属企业单位,并把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充实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全面启动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永利枢纽和发电工程,即三峡工程建立,这为重庆直辖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21世纪,中国启动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挥重庆特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历史的必然。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得到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却相对比较贫困和落后。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
然而,要实施振兴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就必须有一个辐射源和支撑点,起好辐射和带头作用。而重庆是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特大型工商业城市,而且它又和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接壤,所以它正好能起到这个作用。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繁荣、加快三峡库区建设特别是百万移民的需要。
同时,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也是加快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要实施长江带开发战略。
1992年,国家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重庆和三峡经济开发区为“龙尾”,建设横贯我国东西部的长江沿江经济带。这条沿江经济带的巨大作用正如重庆朝天门广场碑上铭刻的《朝天门广场赋》中所说:
贯六峡两江之汇,率九宫八卦之冠,
总扼西南之枢纽,遥牵吴楚之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