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卷 赛场搏击

第8章 刘玉栋出任中国旗手

担任跳马裁判的李宁谈起李小双时说:“我一见到他,就想起当年我参加比赛时的往事。”

在距离终点大约30米的地方,王军霞高高地举起了双手,微笑着第一个撞开了终点线,她的成绩是14分59秒88。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身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的邓亚萍颁发了金牌,而他轻抚邓亚萍面颊的一幕也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经典一幕。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19日,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佐治亚州主会场,举行第二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运动员入场仪式上,我国篮球选手刘玉栋担任了旗手。

刘玉栋出生于1970年,身高2米。刘玉栋长相清秀中不乏野性,身材更是高大魁梧,他在球场上兢兢业业,曾是中国男篮的支柱型球员。

刘玉栋曾经连续在开幕式上担任过旗手,在1996年担当奥运旗手前,刘玉栋就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旗手了。

面对这样的至高荣誉,刘玉栋说:“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在心里偷偷乐。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参加奥运会就已经很幸运了,而我不但能参加奥运会,还能代表中国代表团举着国旗第一个走进会场,这是多么高的荣耀呀!”

刘玉栋在说起自己担任“旗手”的事时,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有着一种陷入美好回忆的幸福感。

他后来回忆说:

自己第一次举旗是在中国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上场前很紧张,紧张过了头,以至于真正上场时倒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了。

从那之后,刘玉栋就经常在大型运动会上担任旗手,仿佛成了习惯,每次选旗手,大家都会很自然的想到刘玉栋,渐渐地,刘玉栋自己也习惯了。

然而,1996年第一次当选奥运旗手对刘玉栋来说仍然是个极大的惊喜。后来,刘玉栋介绍自己光荣入选时的情景,就像孩子般兴奋。

他说:“其实当时已经确定就在篮球队里产生旗手了,于是大家开始举手选人。教练叫所有队员站起来,像选模特一样一个一个挑。一看,他不行!他也不行!都不行……刘玉栋!领导一看,还不错。好!举手投票。大家都举了,通过!我就上了。”

为什么能够蝉联奥运旗手一职,刘玉栋自己也感到很纳闷,篮球队里每一个人的条件都差不多,高大俊朗的外形几乎是每一名篮球队员都拥有的优势,可是幸运之神偏偏选择了刘玉栋。

对此,刘玉栋半开玩笑地说:“我的朋友也老跟我开玩笑,问我说,‘怎么老是你呀?’其实我也不知道呀!可能是我穿西装的样子比较帅吧!”

随后,刘玉栋还是很认真地解释说:“奥运旗手毕竟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形象好是必要的,还应该比较庄重威严,大家都知道我不爱笑,很严肃,也许这也是让我当旗手的其中一个原因吧。并且作为军人,可能本身就比较符合旗手的身份。”

由于曾多次担任旗手,刘玉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使在奥运会上举旗也是自然大方。

刘玉栋说:“没有特别紧张,毕竟是老旗手了。但是奥运会是全球性的大型运动会,影响很大,除了会场里成千上万的人在盯着我,电视机前也会有很多观众在关注,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就麻烦了,因此多少有点紧张,所以举完旗之后,我立刻感觉一身轻松,如释重负。”

每一次家人和朋友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快得知刘玉栋担任奥运旗手的消息,并收看电视转播。

奥运会结束回到家里,家人也都会一起谈论刘玉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自然也包括举旗带领中国队进入会场时的光荣场景,赞扬他的飒爽英姿是肯定的,然而,说起唯一的不足,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刘玉栋过于严肃,没有笑容。

刘玉栋自己也意识到旗手应该是略带微笑的,但是刘玉栋却始终是一个爱保持严肃表情的人。

他说:“我平时就是一个不爱笑的人,实在笑不出来,我想我给大家的印象应该是很朴素、很严肃的吧。”

刘玉栋曾获得过无数的荣誉,而“奥运旗手”的荣誉被列在“顶级荣誉”的行列。

他说:“我当过十六大代表,全国篮球界就我一个人,我还立过一等功,这些都是至高无尚的光荣,而奥运旗手是和它们一样至高无尚的……老的时候回忆起来,我仍然可以很自豪,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奥运旗手。”

在这次亚特兰大奥运会中,中国派出由495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运动员309人,其中女运动员199人,运动员人数居各国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第12位。

中国代表团是以年轻选手、新选手为主组成的,运动员平均年龄21.7岁,其中85%的运动员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中国运动员将参加本届奥运会26个大项中22个大项153个小项的比赛。

第9章 杨凌夺得移动靶金牌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10日,出征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中国射击队,抵达比赛地点。

参加移动靶射击选手杨凌的感觉不大好。七八平方米的一间运动员宿舍住进了两个人,床挨床,如同睡在火车卧铺里。而在开饭时,他端着盘子却永远找不到能引起食欲的中餐。

这些倒能克服,最要命的是,感冒在这万不能出偏差的时候袭来,杨凌出现连续不止的咳嗽。

射击,被称为精确运动。在击发的瞬间,呼吸和心脏的跳动都会对准确度产生影响。

所以,像杨凌这样的移动靶射手,不管天气多热,训练和比赛时也都要穿上线衣毛衣,外面还要套上皮制射击服,以减弱心跳、呼吸的影响。

而此时,杨凌的咳嗽一旦出现在比赛时,是会影响到射击的精确度的。

另一个“劫难”是谁也没想到的,杨凌用的枪鬼使神差地超重了。

国际射联规定,移动靶比赛的用枪,重量必须在5500克以下。

杨凌那支枪原本是符合这一规定的,可到亚特兰大后,由于这里高温高湿的环境,那杆枪可能吸足了空气中的水份,竟比规定重了25克之多。

在十分火急之下,教练只好把他的木枪托锯下了一小片,扳机处的护圈框,也被掏空变成细细的钢棍儿。

这一锯一掏,杨凌觉得整个枪的重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是左手偏后,此时却成了左手偏前。而且,护圈框一被掏空,他也感到食指抠扳机时没着没落,极不舒服。

这是一个危险但又无可奈何的改动。这种精细入微的射击用枪,早被主人长年累月地用出感觉和定势,这样一改,主人再用马上就会有敏锐的异样感觉。

此外,中国射击队这次出师不利。杨凌后来回忆说:

那时我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病刚好了一点,7月20日,传来王义夫痛失金牌的消息,全队上下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

紧接着,7月23日,我们有可能拿到金牌的两个项目,也没有实现愿望。连续5天不见金,真是急死人。

连王义夫都没拿下金牌,我还能行吗?我心里直犯嘀咕,本来很强的自信心,现在也感到没了底。

7月25日上午,杨凌在各种压力下,站到了亚特兰大奥运会10米移动靶预赛的靶位上。

来自世界各国的19名移动靶射手,也站到了自己的靶位上。他们都是从1994年到1995年两年间的世界大赛和洲锦标赛上拼杀出来的。有几位更是成名已久的此道高手。

恶战在即,杨凌一如往常,浑身轻松,甚至显得漫不经心,这是心理和身体的最佳状态,是靠十年之功来把握的。此时,连咳嗽好像都让他吓跑了。

移动靶射击也称“跑猪”,分50米和10米两种。从1992年第二十五届开始,奥运会只设10米移动靶比赛,把原来靶纸印有单色跑猪图像,改为靶纸上只印有两个10环的环靶。

10环的直径为5.5毫米,可以比喻为一粒黄豆的大小,两靶圆心相距14厘米,中间另印有直径15.5毫米的辅助瞄准点。靶在滑车上靠电机牵引,左行打右靶,右行打左靶。

预赛共60发子弹。前30发为慢射,靶纸运动较慢,给射手5秒射击时间;后30发为速射,靶纸运动快,给射手2.5秒射击时间。

以60发子弹排出名次,决赛时加射10发快速,预决赛环数相加,最终排定项目优胜。

杨凌稳稳当当极有信心地站在了自己的靶位上。他的自信来自知彼,参加这场射击的20人中,有7人是没有实力同他抗争的。

但是,他也知道,包括他自己在内,共有13人实力在580环以上,其中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捷克和中国各两人,危地马拉、芬兰和意大利各一人。

最大的威胁来自俄罗斯的德米特里,此人最好成绩是585环。

而杨凌的自信也来自知己,他训练的最好成绩是592环,比赛最好成绩是586环。

杨凌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世界高手,但他对这些成名已久的高手已经看准了:他们水平固然很高,比赛经验也很多,成绩掉下来是不容易的,但要他们冲破界限也难,早已没有了锐气。而他杨凌,却依然故我、“冲劲”十足。

30发慢速赛,杨凌打了294环,俄罗斯选手德米特里成绩更高,竟达到298环!

杨凌心想,别看那人慢速打得好,但到了最见真功夫的快速赛时,他多半不是自己的对手。

果然,俄罗斯选手一上速射便大失水准,30发只打出283环。

而杨凌却打出了291环,这样,杨凌以超过第二名4环的成绩进入决赛。

第二天,决赛打响了。这是只有10发子弹速射的最终决战。

这10枪快速射击。靶子在2米宽的“开阔地”出现并向前移动,2.5秒后消失。

要打这稍纵即逝且只有黄豆粒大小的靶心,决战时刻,关键是谁更稳。稳得住自己的人,才能稳得住枪,才能赛出自己的高水平。

德米特里绝非等闲之辈。预赛他比杨凌少了4环,并不等于他在技艺上比杨凌差多少。

决赛是他最后的机会。决赛10枪要计小数点,那么10枪之内追回4环就并非痴心妄想。他德米特里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第一枪,杨凌10.0环,德米特里10.2环。

第二枪,杨凌9.4环,德米特里9.6环。

第三枪,杨凌10.3环,德米特里10.7环。德米特里大喜过望。3枪已追上0.8环,这种追法,这种追的速度,会给领先者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这种现象,有许多名将被追得心神不定,最后功败垂成。

更何况,每打一枪,观众席上都是一片喝采声。这声音,德米特里隔着耳塞也能听到。他似乎早有准备,塞上耳塞,还挡上眼睛左右余光,尽可能不被观众的喧闹干扰。

但是,对于喧哗声,杨凌并不介意,他不戴耳塞,不挡眼睛,他不怕这一切。杨凌对观众喧闹的干扰不加防范,是因为他已不用防范。处变不惊,是杨凌欣赏的,也是杨凌追求的。

第四枪,杨凌打出10.3环,转守为攻;德米特里7.9环,乐极生悲。

第五枪,杨凌的成绩是10.0环;德米特里打出8.2环,方寸已乱。

只这两枪,孰强孰弱已立判分晓。大敌当前,只能凝神相搏,岂容心有旁骛!

5枪战完以后,形势逆转。德米特里已不可能再追上杨凌了,倒是杨凌手中的枪,越杀越勇。

最后5枪,杨凌连连打出好成绩,德米特里窘态屡现。杨凌的成绩分别是10.4、10.2、10.2、9.4、10.7;德米特里则打出了是10.7、8.8、9.9、9.6、10.1。

最终,杨凌以685.8环的总成绩,摘取10米移动靶金牌,同时打破奥运会纪录。

其实,杨凌的射击天分很晚才被发现。1986年8月的一天,北京崇文区二体校的射击教练景晨光到朝阳区劲松一中挑苗子,慧眼一扫之际,杨凌从群头攒动的学生堆中进入他的视线。

这孩子的神情身板、举手投足与他带过的一个爱徒酷似。于是那么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凭着教练的这么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么一种专项职业的直觉,14岁的杨凌被招收到体校“试着练练”。

射击比赛要求选手的躯干、双臂乃至心理要有极高的自控力和稳定性,从小好静似乎才是正道,杨凌却恰恰相反。

杨凌小的时候,父母差一点认为他患有“多动症”,还曾去医院求医问药。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看画册啦、玩橡皮泥啦,45分钟一节课,他能规规矩矩听上10分钟就算不错。

老师管教无效只好请家长,杨凌的家长在班里算是经常被请的。

在家里他更静不下来,别人把羽毛球打到房顶上去了,爬上去拣球的一准是他,邻居老太太也总会大喊杨凌的父母:“看你们家孩子又上房啦。”

让父母最终放下心来,是有一次电视里播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杨凌稳稳当当坐在那里不错眼珠地看,叫他、推他、拉他,甚至掐他,他都死盯着屏幕一动不动。

对此,妈妈说:“谁说咱们家孩子多动症,我看不是。”这一特点的发现,有让母亲乐的时候,也有让母亲伤心的时候。

然而,杨凌的专注也有让妈妈伤心的时候。

在北京射击队时,有一次母亲到队里看儿子。谁知沉湎于训练的杨凌竟两个小时一直没有回过头来,也就一直不知道母亲在身后悄悄地看他训练,不知道母亲后来噙着泪水离开。

熟悉杨凌的人都知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杨凌一度步入低谷,次年的八运会竟然未进决赛,此后两年间从未在国际比赛中拿过金牌。

杨凌承认,上届奥运会后,自己的状态一直不好,队里的领导、教练、队医还有心理指导老师,都给了自己很大帮助,一直鼓励,给了自己很大信心。

杨凌说:“金牌的味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他承认,是清华大学一位教授送他的四句话,让他如拨云见日,受益终生。

后来,杨凌说:“既然是比赛嘛,总不能每次都自己得冠军。此后打枪,我不光凭冲劲。经过四年磨砺,我渐渐学会控制自己。这是成熟的表现。”

接着,杨凌又说:“射击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能控制自己。即便拿到冠军后,也能什么都不多想,继续完全投入,这才能真正不受干扰。”

第10章 孙福明勇得柔道冠军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0日下午,在亚特兰大柔道馆,举行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2公斤级以上的比赛。

8时30分,女子柔道72公斤级以上比赛开始。我国选手孙福明第一场轮空。

第二场比赛,孙福明开始打第一场比赛。第一场,她对英国选手,这位选手身体特别小。

后来,孙福明对记者介绍了比赛时的过程,她说:

对手身体特别小,瞅着也就80多公斤吧。那天我临上场之前,我还想跟教练说,我说她那小体重,赢得肯定很轻松。

我们教练说你先别说,因为你是第一场比赛,肯定要紧张,你别太轻敌,你一定得考虑战术什么的,你也不能说她比你小你就赢得顺利的,也不见得。

但是到比的时候,正应验了我们教练的话,摔来摔去怎么摔她也不得分,而且起立吧,她这个人特别粘,你翻她吧,还翻不过,一翻她,她就接你腿,反正在头一场一分没得。

后来,是利用咱们的一个消极方案给赢了,所以很费劲,第一场很费劲,都打得不紧张,她也不紧张,我也不紧张,刚好她第一场输了,所以有可能在动作上思想上还放不开。

第二场比赛,孙福明因为第一场特别费劲,第二场对德国的选手,感觉动作什么也有了,力量速度都出来了,虽然都打满场,但一直是在孙福明先赢分的情况下。

对方始终在进攻孙福明,虽然孙福明是防守,但孙福明是防中带攻,所以又赢下来这一场比赛。

上午这两场就算结束了。中间还有午休,大概两个多小时。

然后,队医就领着孙福明到一个小棚子里。比赛场有一个一个的棚子,是准备给受伤队员临时治疗用的。但是,在那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你呆时间过长。

中国队的队医让孙福明在那里面睡一觉,同时教那个人做中国的按摩,什么各式各样的动作都有。在这期间,孙福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后来,据孙福明回忆说:“我感觉到做梦回家玩去了,后来快到时间了,我们教练就喊我起来了,说快快起来,准备活动了。但就在我睡觉的时候,我们市长,院长,还有体委主任,我们教练都在周围,站了一个圈子,害怕别人进来打扰我,他们也觉得这个级别很有希望,到时间时我们教练就把我叫醒了,让我起来跟他做准备活动。”

在做准备活动时,由于没有陪练,孙福明的教练就充当了陪练。

对此,孙福明也是记忆犹新,她回忆说:

都是将近50岁的人了,让我一顿摔,那时心里感觉挺不好意思。挺过意不去的,终归他是培养你的教练,而那个时候也不可能带陪练去,所以只好自己教练陪自己队员活动,所以那时候也挺难过的。

到第三场比赛的时候,孙福明是跟俄罗斯的一个选手比赛。这个人力气也非常大,她做动作的时候好像感觉把孙福明的腿踢了一下,孙福明感觉疼了一下,当时在场上就紧张了。

孙福明后来回忆说:

我的天哪,就觉得可能受伤了,那时候我就想一定得坚持住,那时候已经赢了分的,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因为我还有下一场比赛。

最终,孙福明连胜四局,进入了决赛。这4个人都是同一个动作赢下来的。

随后,这中间孙福明在场外棚里面睡了一觉,休息了一会儿。

关于决赛对手,孙福明以前跟她打过比赛,那还是1995年年底时,在日本福冈打过一次。那次比赛孙福明输给了对手。所以,对手似乎在那时,也没有把孙福明放在眼里。

当孙福明回来之后,教练便决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针对这个古巴选手有什么特别,她有什么动作,怎么进行防守还有怎么攻,都进行了系统地训练。

因此,在这次比赛,孙福明有了心理准备了。

下午,由于美国和中国的时差是12个小时,此时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4时,开始决赛。

上场之前,教练叮嘱孙福明说:“在前两轮可能不大有什么优势。”

孙福明后来回忆说:

那个时候,对手的实力非常强大,我们在两个区,我在A区,她是B区,她赢对手是很有优势的,顺利赢下来的,但是我打我这边的选手都是很费劲满场才赢下来的。

她特别有实力,她在两分钟之内摔我,我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动作在她身上没有反应,而且她对我的威胁特别大,她这个动作在我身上就感觉圆顶圆那种,感觉特别危险。

但是,到了后两场她也没什么信心了,因为一开始干摔我也没有什么效果,但这个时候我就抓住一个机会,我用上了一个得分动作,我得了一个分。

到后来剩一分多一点,她这个人几乎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就硬上,我在场上把我的那些技战术发挥出来了,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

但那时候虽然说我知道我赢了,马上就快到点,但是这个钟没响的时候,我也不敢肯定我是冠军。

所以那时候也挺害怕,但是那个钟一敲响,瞬间我感觉我是冠军了,一撒手那时候我才是真正的冠军。

在这胜利的一瞬间,孙福明感到自己成了第一名,其他的一切想法都没有了。

到后来,她感到自己跟做梦似的,感觉冠军的名誉有点不现实,怀疑自己在做梦。

孙福明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我得了第一?”

其他人便说:“对呀!你是第一了。”

孙福明后来自己说:“就感觉挺有意思的,但过了几天之后,那才真正感觉放下心来。”

比赛结束之后,很多人跑上来,当时有个记者第一个对孙福明说:“你知道你现在成冠军了吗?”

这句话让孙福明不知道从那儿说起,她只是用笑来代替回答。

至此,在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孙福明以猛虎下山之势制服了古巴“女巨人”罗德里格斯,以4场一分未失的绝佳战绩夺得金牌。她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的第一枚金牌挂在胸前。

对于比赛,孙福明事后说:“有了按照赛前教练员布置的技战术,而且在场下教练员一个劲指挥,她在场下看得很清楚啊!按照教练的指挥,我场上临场发挥,一点一点地打,这么就给拿下来了。”

第11章 乐靖宜夺得自由泳金牌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0日,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水上运动中心,揭开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预决赛的帷幕。

在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泳池,中国队员曾奋力拼得4枚金牌,显示出了中国游泳已获长足进步。四年后的今天,乐靖宜还要用实力和成绩,再次证明中国游泳水平的崛起。

为此,乐靖宜在上午就在为预赛做最后的准备。她在泳池一端,看到其他泳道的对手,这其中有美国的马蒂诺和德国的沃尔克等一批好手。

教练周明向乐靖宜提出要求,预赛开始就必须尽全力。因为马蒂诺和沃尔克肯定要在第一回合力争上风,咱们在心理上也要先胜人一筹。

上午,女子100米自由泳预赛开始。发令枪一响,乐靖宜一头扎入泳池,众人激起几道白色的波浪。击水、换气、触壁、翻转……第一个游到终点的是乐靖宜,用时54秒90,取得了决赛第四泳道的有利位置。

但是,中国游泳队还是出师并不利。3名主将意外遭淘汰,而为中国游泳实现金牌目标的重务,压在了乐靖宜一个人身上。

决赛开始前,几乎全场都是星条旗,美国观众的喊声震天动地。

晚上,参加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8名选手,一字排开站在池边。

乐靖宜低头看了看绣在泳衣胸前鲜红的“中国”二字,双手叉腰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在预备声响后,登上出发台。

发令枪响,乐靖宜如脱弦之箭跳向池中,她在起跳到出水仅用时2秒4。一出水面,乐靖宜已占了微弱的优势。

不过,在乐靖宜左、右两旁水道的德国名将沃尔克和美国冠军马蒂诺,紧紧咬着乐靖宜不放松,而沃尔克几乎与乐靖宜齐头打水并进。

到50米时,乐靖宜与沃尔克分别用时28秒26、28秒32,乐靖宜仅领先0.06秒。

随即,只见乐靖宜一个滚翻转身蹬壁,动作协调而有力,又把沃尔克拉开了少许距离。

此时,在美国人疯狂的呐喊助威声中,马蒂诺也在奋力追赶。

同时,中国观众也在有节奏地喊着“乐靖宜、乐靖宜!”

池中第四泳道水花飞溅,乐靖宜的划水频率,也越来越快,乐靖宜以54秒50的速度,又是第一个触壁,打破该项目54秒51的奥运会纪录。

德国的沃尔克54秒88第二个冲到终点,美国的马蒂诺54秒93列获得了铜牌。前三名选手用时之差仅为0.38和0.05秒。

此时,乐靖宜仔细看着对面的计时牌,最终确认自己拿了冠军。随后,乐靖宜出水。乐靖宜喜极而泣,她用擦身的毛巾掩面抽泣起来。

这位来自上海的姑娘曾被认为没有前途,不具有游泳才气,现在她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又怎么会不为之欣喜而泣呢!

第12章 唐灵生勇得举重冠军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1日下午,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举重馆,举行第二十六届奥运会59公斤级决赛。

参加59公斤级的比赛的选手有,上届奥运冠军韩国的全炳宽、希腊名将萨巴尼斯、保加利亚世界纪录保持者佩沙洛夫、中国选手唐灵生。

唐灵生在前一年11月份世界锦标赛上,曾获得过挺举第一名,但他的世界总成绩却排名第五,而奥运会就是以总成绩论输赢。

在抓举比赛中唐灵生开把130公斤,随后是135公斤、137.5公斤。

抓举比赛结束时,他的成绩和对手佩沙洛夫、萨巴尼斯都为137.5公斤。

对于唐灵生来说,抓举起137.5公斤,实在是超水平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唐灵生的这个成绩,使韩国名将全炳宽慌了手脚,结果遭到淘汰出局。

挺举比赛开始,佩沙洛夫两次挺举162.5公斤,都遭遇到失败。

接下来,萨巴尼斯先于唐灵生亮相,他踌躇满志地举起了162.5公斤,给唐灵生留下了一个极小转身的空间。

唐灵生出场了。他第一把就要了非常冒险的165公斤,这离他的最好成绩只差2.5公斤。在全场观众静静地注视下,他成功地把杠铃举过头顶。

佩沙洛夫则以这个重量退出了赛场。这样,场上的主要对手就是萨巴尼斯了。

萨巴尼斯此时采取了固守的策略,他试图以静制动,放弃了165公斤的重量,把重量直接要到167.5公斤。由于他体重比唐灵生轻,唐灵生必须在他之前出场。

但是,他们两人第二次试举这个重量都没有成功。接下来,对手采取守势,唐灵生就采取攻势。

唐灵生干脆不要167.5公斤的重量,直冲170公斤。这迫使萨巴尼斯在第三次试举时首先出场。

萨巴尼斯毕竟有实力,在第三次试举中稳稳地举起了167.5公斤的杠铃。他根本不相信唐灵生会挺举起170公斤,觉得自己稳操胜券。

观看比赛的数千名观众中,占二分之一的希腊人为萨巴尼斯欢呼,他也非常骄傲地绕着举重台向观众不断飞吻。

此时,唐灵生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在比赛时间只剩下50秒时,唐灵生出场了。

他沉稳地下蹲,紧紧地握住杠铃,抬头看了看举重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猛然一个发力把杠铃提起,停到了肩部。

观众鸦雀无声的观看着,站在举重台边的教练王国新,心也随着杠铃提到了嗓子眼儿。

唐灵生定了定神,大吼一声,一个弓步,把杠铃举过了头顶。虽然脚下晃了几晃,但随后就稳如泰山立在台上。

这时,刚刚还静悄无声的举重馆,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唐灵生仍然稳稳地站着,甚至都没有看见表示成功的三盏白灯已经亮起。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唐灵生举着170公斤重的杠铃向着裁判席大吼发问:“还不行吗?”

教练王国新在观众欢呼中冲上台对唐灵生大喊:“放下!放下!”

随后,两条中国汉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眼中同时流下激动的泪水。

在兴奋之余,唐灵生当即回敬了萨巴尼斯两个不习惯且动作也不协调的飞吻。唐灵生似乎不相信这一切来得这样快。

唐灵生在59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不但以307.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奥运会金牌,而且一举打破该级别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并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第一人。同时,他还创下将破纪录重量在空中托举12秒钟的另一项世界纪录。

唐灵生取得冠军后,一位有着中国血统的姑娘激动地冲开警察的警卫线,冲向唐灵生。

警察问她:“他是您的丈夫,还是男朋友?”

姑娘回答说:“不是丈夫,也不是男友,我们是同胞,是中国人!”

后来,唐灵生面对中外记者谈了此时此刻的感受,他说:“这几乎是个梦,是我的梦想成真了。”

随后,他又说:“我不知道用什么话形容此时的心情,非常开心拿了奥运会金牌,也算我不枉此行。”

第13章 占旭刚获得举重第一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4日,第二十六届奥运会70公斤级决赛,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举重馆举行。

赛前训练,占旭刚与世界纪录保持者朝鲜选手金明南被安排在一个场地。

心高气盛的金明南企图向训练中的占旭刚施加心理压力,占旭刚练到抓举155公斤,挺举190公斤,金明南就练到了抓160公斤,挺190公斤,多出占旭刚5公斤。

教练杨汉雄和占旭刚不为所动,你练你的,我练我的,孰强孰弱,赛场上见。

杨汉雄一面帮助占旭刚热身,一面眼观六路,捕捉着金明南的细微动作。他发现金明南有时也用手去摸自己的腰,于是心中一动,正好利用这一点消除占旭刚对腰伤的顾虑。他悄悄指给占旭刚看,并示意金明南腰部也有伤。

赛前,填报第一次试举的杠铃重量,中国教练杨汉雄报的开把重量是抓举155公斤,挺举190公斤。这是他们的预定战术,即高开高冲。

开把重量,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运动员的实力、水平。开把要得奇高,等于挟带一股气势宣布:今日,决战金牌非我莫属。

金明南和他的教练慌了,中国对手好像此时专为拼命来的。他们的开把重量报的竟然是155公斤和185公斤,这样一来,不是还没举呢,就先输给占旭刚5公斤了吗?他们无暇多想,急忙把抓举的开把重量改为160公斤。

金明南和他的教练明显出了错招,这种临阵忙乱,不根据真正的实力改变重量的做法,不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按自己的正常节奏逐步达到高峰,反而会在心理上造成想赢怕输的阴影。此时,双雄尚未真正交手,心理战已经频频过招。

抓举比赛开始,占旭刚在抓举中发挥出色,155公斤成功,160公斤成功。

金明南在开把重量上两次失败,最后才勉为其难的举起了160公斤,算是过了这一关。他只能把决定命运的一刻交给还有一次试举机会的占旭刚。

第三次试举,占旭刚毫不留情,破了金明南161公斤世界纪录,举起了162.5公斤。

挺举比赛开始,占旭刚不给金明南一丝喘息,开把190公斤就成功,把金明南逼上192.5公斤,虽然他刚才在第二把举起了187.5公斤,但在192.5公斤前,金明南最终失败止步了。

此时,占旭刚已然金牌在手,但是冲天豪气一发而不可收,在他最后一次试举,准备要冲击195公斤,打算再破对手挺举的世界纪录。

占旭刚握紧杠铃,猛然发力,杠铃翻至胸前,一个大幅度的下蹲,双腿运力,随着杠铃被举过头顶,他稳稳站起。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下蹲挺”,这是一个至今为人称道的“经典动作”。

占旭刚挺举起了195公斤,同时也把总成绩纪录刷新为357.5公斤。于是两个世界新纪录诞生了。再加上挺举162.5公斤的新纪录,三项世界纪录在占旭刚的奥运会金牌上闪着异彩。

占旭刚无懈可击的“下蹲挺”技术,再次引起了技术流派的争鸣。作为技术流派,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选手还是前后“分腿挺”。

两种技术各有利弊,我们不能因占旭刚的成功而得出“下蹲挺”技术更先进的结论,只能说这种姿势更适合于他。

“下蹲挺”的技术含量更高也是事实,杠铃上送的劲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占旭刚为此多次在轻重量上失手。

“下蹲挺”支撑面过窄,肩关节有一点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它对一个人的力量、柔韧、协调、灵巧要求极高。

第14章 李小双个人全能摘金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4日,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体育场举行。

竞技场上本来就是充满太多的坎坷,李小双也不能例外,他也不能躲过失败的磨难。

李小双是中国男队一号主将,吊环规定动作失败后,没有人责怪他,他自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当天个人全能比赛一开始,李小双又不顺,第一项自由体操比赛,李小双只得到9.687分,而俄罗斯的涅莫夫在鞍马上得了9.800分。

后面的5个项目,小双必须追回0.113分,才能把排位从第5名提高到第1名。

担任跳马裁判的李宁谈起李小双时说:

我一见到他,就想起当年我参加比赛时的往事。这样的大赛,这么多的强手,不能光讲谁有希望,比的就是谁能自己控制情绪。

直到做完前5项,涅莫夫仍领先0.038分。此时就只有决定胜负的一搏了,李小双必须在最容易失误的单杠上取得好成绩。

李小双在关键时刻尽显英雄本色,他的一套杠上动作干净利落,落地纹丝不动,裁判们亮出“9.787分”。

最终,李小双在这场强强对话中以0.049分的优势反败为胜。这一成绩使他超越了排名第一的涅莫夫。

而涅莫夫在最保险的自由体操中却没能站稳。

然而,李小双并没有因此而认定自己得了冠军,他还在注视着涅莫夫自由体操的得分,虽然自由体操不是涅莫夫的强项。

所以,李小双一直盯着自由体操场地上记分牌上的分数,结果它打出来的涅莫夫自由体操的得分是9.7分。这时,李小双知道自己是冠军了。

李小双笃定成为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的时候,看台上的中国人高喊“小双”,美国人大叫“李”。

李小双也是高兴地跳起来了,很多观众不停地叫着:“CHINA(中国),CHINA(中国)”“中国小双”这样一个名字,全场观众也都凝聚在单杠台下。

体操台上还有十来个人没出场比赛,台下已经乱成一锅粥。

数不过来的摄像机往前挤,数不过来的话筒往前拥,数不过来的记者冲过工作人员的封堵,上前将李小双和教练黄玉斌团团围住。

刚才还是那么紧张,此时突然变得那么放松,李小双带着只有金牌得主才会有的胜利微笑,向祝贺他的人招手,对关心他的人发表谈话。

他说:“我觉得最可惜的是没有拿到团体赛的金牌。”

他的心中还在想着团体赛的失误。规定动作做得不好,可他的自选动作确实做得不错;团体赛完成得不好,可个人全能比赛确实很有水平。

如他自己所说:“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我相信,胜利总是属于平时付出最多的人”。

赛后,教练黄玉斌说:“我从来要求运动员向前看。团体赛没拿到冠军,尽管很可惜,但是目标永远在前头,只有阴影才总是留在后面。要想发挥出水平,当然必须向前看。”教练的执教之道正是小双的成功之道。

体操全能冠军是体操运动的至高荣誉,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前,我国尚无选手染指这一荣誉。

男子体操全能金牌是中国体操史上第一块个人全能金牌,含金量很高。李小双不辱使命,勇夺这届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

李小双说:“团身空翻三周,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世界上可以数出来有几个人可以完成它,尤其是在奥运会上有机会把它做出来,证明中国体操队在单项上是有实力的。在平时训练中把握性达到85%到90%,比赛和训练完全不一样,比赛有一种压力,并且比赛只能做一次。所以当时对于年轻的我来讲,是只有一搏了,当时凭的一个是自信,一个是年轻,才敢于用这个动作。”

如果不搏的话,就没有后来的李小双,到了比赛现场前三分钟的时候,又有人通报说不要用这个动作,而要稳稳地去夺一块奖牌。

但是,李小双和教练觉得必须要用这个动作,一定要把这个动作用在世界上最大的比赛中,才可能看见一定的成效。

后来,李小双说:“如果说我不用,可能没有机会得到这块奥运会金牌,我用了会有50%的机会,当时做完团身后空翻三周以后,尤其在上场的时候,一直记着自己动作的要领,没有受到外面一点点干扰,可能和平时自己的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本身比赛也是检验,比赛是在检验你平时的训练成果,所以当时我们决定用这个动作,一下让我们成功了。事实上这个成功来得并不是很偶然,经过很多年的锻炼,可以说我们经过两年多的磨练,没有这个磨练我们是不会成功的。”

此时,亚特兰大体操台上的较量尚未告终,几天后的单项比赛,李小双要争取保持4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取得的荣誉,还要在跳马上用当天得分最高的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度去冲击另一枚金牌。

比赛结束以后,所有教练和运动员到了亚特兰大一家西班牙餐厅去吃西餐,当他们进到餐厅的时候,正好在放李小双的镜头,不停地在放体操全能比赛的实况。

而且,电台专门做了一个李小双的专访,包括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他的整个家庭和他的体操生涯。

第15章 李对红获运动手枪冠军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6日,李对红站到了狼溪射击场的1号靶位前,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25米运动手枪的决赛就要打响。

参加决赛的中国选手李对红是上届奥运会亚军。四年前的巴塞罗那,她在这个项目上输给俄罗斯的马琳娜4环。

早在来到亚特兰大之前,许海峰为了能够让李对红倒过来时差,于是在他的训练计划上,7月7日到9日的内容是倒时差,那时他们还在北京。

许海峰说:“我让她们白天睡觉,晚上10点以后带她们到八一射击队去玩,唱歌、打牌折腾一宿,天亮回来再睡,这样,到了亚特兰大,没费什么工夫,时差就调过来了。”

此时,在亚特兰大狼溪射击场,已经在预赛中领先第二名3环的李对红马上就要进入决赛了。中国射击队连续几天没有金牌的阴影一直纠缠着她。

休息室里只有师徒二人,许海峰明确地提出了决赛的要求:

一,优势已经很大,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注意“单发把关”;二,比赛时如果出现问题,别慌乱,要及时回头。

许海峰交代完要求,看着李对红轻松自信的样子,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他相信李对红。

决赛终于打响了。身着红色运动服的李对红动作沉稳,不慌不忙。

第一枪,李对红是最后一个击发的,她打出了10.1环。

第二枪,李对红又是最后出手,9.4环,李对红显然不为所动,她知道自己仍有优势。

李对红加快了动作,第三枪和第四枪,9.3环、9.0环,场里一阵骚动。

第五枪,李对红稳定了一下,射出了9.8环。她连续4枪没有射击到10环。

对此,李对红不得不回头求援了。

然而,许海峰正抬头去看显示牌,没有注意到李对红。许海峰一点都不紧张,因为预赛排在第二的格鲁吉亚选手已经掉下去了。

李对红抱肩休息了一下,教练明显的轻松状态已经传递给她许多信息。这使李对红也轻松了许多。

第六枪,李对红射击出了10.3环。李对红又回头了。

许海峰仍然在看显示牌,李对红已经领先第二名3环了。

第七枪,李对红射出了10.7环。李对红这回对自己满意了,终于露出了笑容。她又一次回头看教练。

这次许海峰看到了,他用手比了一个“三”字,用力挥了几下。

李对红迟疑地点了点头,转过身去,准备射击。许海峰知道李对红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

第八枪,10.3环。李对红回头。

许海峰违规大声喊:“你已经领先3环了!”连喊了两遍。

后来,许海峰说:“规则规定,教练不能喊话,如违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除运动员两环。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不过裁判没说话。”

第九枪,李对红越发轻松,她拿起螺丝刀在枪上拧了几下,然后发射,成绩是9.7环。

最后一枪,李对红打出了10.3环。

李对红终于以687.9环的总成绩刷新了奥运会射击女子25米运动手枪的纪录,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圆了她的奥运金牌之梦。

比赛结束。五星红旗升起,李对红忍不住哭了,许海峰不出声地笑了。这一对金牌师徒终于向祖国传回了胜利的佳音。

李对红一直感到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因为并不是每个运动员都有一个当过奥运会冠军的教练,也并不是每个奥运会冠军都能带出另一个奥运会冠军。

但是,这桩并不多见的事情1996年7月确实发生了。在亚特兰大。4年前的奥运会射击亚军李对红把银牌变成了金牌,而她的教练正是12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射击冠军许海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记录正是由他举枪打碎的。

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这块金牌,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梦想。

第16章 邓亚萍乔红双打摘金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6日,在亚特兰大乒乓球比赛场地,举行第二十六届乒乓球女子双打比赛。

前两天还风平浪静的乒乓赛场,当天骤起波澜。这场比赛第一局,邓亚萍和乔红这对老搭档迟迟进入不了状态,乔红光拉不敢打,邓亚萍也是只念自己的经,俩人在球路方面一直很以配合起来。

而中国台北选手陈静正反手频频发力抽杀,命中率相当高。而直握拍的中国台北新秀陈秋丹,在陈静的鼓励下也拼得很凶。最终,邓亚萍和乔红以18比21输掉第一局。

第二局和第三局,虽然邓亚萍和乔红以21比16、21比19拿下,但她们打得仍是比较拘谨。

第四局,陈静、陈秋丹以24比22扳回一局。

关键的第五局,邓亚萍和乔红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在19比20、20比21落后之际,手不软,大胆进攻,终于以23比21取得最后胜利。

一下场,邓亚萍就被记者团团围住。她头上冒着汗,喘了半天气,才静下心来接受采访。

记者问道:“第五局关键时刻,你想没想到输?”

邓亚萍说:“到那个份儿上,越怕越输,我一看对方摆短,马上果断起板,幸亏打中了。”

邓亚萍还说,这场球使她清醒起来,思想上决不能背冠军包袱,今后几天一定要以拼对手的精神状态上场,半决赛她将同乔红好好配合,打出自己的气势,压住对方的锐气。

最后一球刚打完,领队张燮林就赶紧跑出场外透透气,他说:“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7月26日凌晨,何慧娴从团部开完午夜例会,回到房间,和同住一层的中国乒乓球女队还在开总结会。总结刚刚打完的那场对中国台北陈静和陈秋丹的女双比赛。邓亚萍、乔红仅以2分之差险胜,按老传统,解决问题不过夜。李富荣、张燮林都亲自到会,帮助队员分析这场有惊无险比赛的得与失。

在思想保守的问题上,两对双打选手都表示要放下冠军不能输球的包袱,从零开始,力拼金牌。

7月27日20时30分,两场女双半决赛同时开赛,两张球台都是中韩对垒。

邓亚萍和乔红出战朴境爱和金茂校,刘伟和乔云萍与朴海晶和柳智慧交锋。

此次出征奥运会,中国乒乓女队由战功赫赫的四员老将组成,场上播音员介绍中国队队员时,每人名字前面都要念一大串冠军称号;而介绍到韩国年轻选手时,直报其名。

邓亚萍和乔红当天一上场,果然拼劲足,从第一局开始就敢冲敢拉,有机会就发力扣杀。

韩国新秀拼得也很凶,极少退台,一有机会就先上手猛拉猛扣。

刘伟和乔云萍那边也打得难分难解。凑巧的是,两张球台战局几乎同步发展,都是中国选手先胜一局,韩国队扳回第二局。

第三局两张球台比分均呈现犬牙交错状。关键时刻,中国队老将不手软,终于双双以3比1取得两场半决赛的胜利。

赛后,中国女队主教练陆元盛说:“思想上放开了才能打出气势,我们女双拿下金银牌,开了个好头。女单比赛也要像这样去拼。奥运会上不管谁名气有多大,都不能吃过去的老本。”

我国两对乒乓球男双选手,在半决赛中双双告捷,已稳获冠亚军。

1996年8月22日,在一场中国乒乓球选手自家相争的女子双打决赛中,邓亚萍和乔红以3比1战胜刘伟和乔云萍,成功夺取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刘伟和乔云萍获得银牌。

第17章 伏明霞勇摘跳水双金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7日,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的冠军争夺战,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水上运动中心揭开帷幕。

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决赛中,伏明霞用自己的实力优势,征服了所有裁判和在场的观众。

决赛时,伏明霞的5个动作完成的非常优美,前面那个207C跳得十分漂亮,一下子就增加了81.18分,谁也追不上。这个分值,即使她不跳最后那个407C,也能拿到铜牌。

最终,伏明霞在女子10米跳台凭着最后407C这个动作,以521.58分的总成绩夺得了金牌。这个分数超出第二名德国选手40多分。

然而,这个金牌却是伏明霞忍着病痛得来的。早在伏明霞一到亚特兰大,就患上了感冒,眼睛又闹起麦粒肿。

对此,她自己说:“不能随便吃药,全是靠精神力量支撑比赛”。

因此,她自我评价说:“我只是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没有严重失误,可跳得并不特别出色。”

从巴塞罗那到亚特兰大,伏明霞在奥运会跳台跳水比赛中已是两连冠。

赛后,伏明霞说:“我想,在这个时候,不但我的家人,而且所有中国人都会为我高兴,因为我没有辜负他们,我为自己的祖国增添了荣誉。”

就连她的主要对手,34岁的美国老将克拉克也在一旁说:“伏的表现很了不起,我为她,也为自己感到骄傲。”连德国选手维特都承认,没想到自己还能拿一块银牌。

走下领奖台的对手如此真心地表示对夺冠者的钦佩,这足见伏明霞是无可战胜的。

伏明霞在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赢得似乎最容易。这是因为,她拥有底气、名气、运气,夺取奥运会冠军的三项重要因素她都不缺。

挂上金牌以后,伏明霞对记者说:“从1991年初次获得世界冠军到今天,我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训练过程,和我的教练一起作出很大牺牲,才有了现在的收获。”

就算跳水运动在世界上开展得不甚普遍,就算中国是世界跳水运动强国,可连续这么长时间保持女子跳台跳水成功,伏明霞却是第一人。

当记者说起2000年奥运会上能否实现跳台跳水三连冠时,她连想都没想,便爽快地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在3天以后的跳板跳水比赛,争取跳台跳板兼项的成功。”

7月31日22时,佐治亚州理工学院水上运动中心依然灯光通亮,中心里的1.5万个座位坐无空席。

早在30日的预赛中,队友谈舒萍意外失误,一个动作几乎白跳,夺取女子3米跳板跳水金牌的重任全靠伏明霞一人承担了,形势相当不妙。

伏明霞在两名俄罗斯选手和一名瑞典选手夹击之下,积分仅列第四位。

但是,她觉得问题是自己没跳好,她有三个难度系数3.0的动作,没什么可怕的。

为保险起见,她准备在决赛中把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改成抱膝。

决赛开始后,每轮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出现严重失误。伏明霞则步步为营,三轮过后,竟然后来居上,遥遥领先了。

关于这一点,赛后伏明霞笑笑说:“其实,当时我心里很清楚,大家都是同一水平,冠军不一定就是我的,只能一下一下地跳到最后。我不过是没有失误罢了。”

最终,伏明霞以547.68分的总成绩,获得了金牌。

近40年来,没有一位女将兼得奥运会跳台和跳板双料冠军的情况,此时被中国选手伏明霞改写了。

伏明霞在女子跳板跳水决赛中后来居上,战胜俄罗斯名将拉什科和伊琳娜,勇夺金牌。

俄罗斯名将拉什科只能为铜牌而努力,伊琳娜则从预赛排名第一直落到第七去了。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伏明霞将自己运动生涯的辉煌推上顶峰。她一人包揽女子跳板和跳台两项冠军,以绝对优势捍卫了她在跳水项目上的统治地位,成为奥运史上首位女子跳水双料冠军,是奥运会上一道最灿烂的彩霞。

并且,她成为继高敏之后蝉联跳水冠军的第二人,捍卫了中国女子跳水的霸主地位。

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伏明霞逐个数过自己的教练,并述说着这些年从成功到失败再到成功的反反复复。

她说:“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4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金的那个小女孩,各方面都在变,只有艰苦的训练没有变。”

她说:“不错,上届奥运会后,我得到一笔奖金,但这既不会改变我的追求,也不会改变我的生活和家庭。我的父母刚才肯定在电视机旁,看着我是怎样一次次跳成功的。”

第18章 王军霞获得田径冠军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8日,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5000米决赛。

晚上,王军霞与来自12个国家的14名选手一起站到了女子5000米决赛的起跑线上。王军霞神情自若,充满信心。

在预赛中,世界冠军、爱尔兰选手奥沙利文具有惊人的冲击能力。肯尼亚黑人选手孔加,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决赛资格,但她还要显示一番,把“第一方阵”的选手甩在身后足有100米之远。而王军霞预赛中的成绩并不出色,仅排在第十二位。

面对这种情况,王军霞以什么样的战术进行比赛呢?对此,中国田径队早就召开了专门会议,从早晨一直开到中午。

最后确定的战术是:

以拿金牌为目标,先跟跑,根据情况往前赶,最后什么时候冲刺,权力交给王军霞自己,如果体力好,可以在800米冲刺两圈,如果体力不好,可以冲刺400米一圈。

这时,一声发令枪响,15名运动员冲上跑道。瑞典的莎拉一马当先,被认为最有夺冠可能的爱尔兰选手奥沙利文紧跟其后,而胸佩3154号的王军霞只在中间偏后的位置上跟着跑。

跑过1000米以后,王军霞想往前移动位置,但前面的选手挡得严严实实,也只好跑到外道上。

第三圈过去,王军霞掉到了第十位,前2400米她仅跑出了9分8秒。

到了比赛的中间时段,孔加和另一名肯尼亚黑人选手加快了速度。她们俩一加速,其他十几名选手也就拉开了距离。

这时,奥沙利文已经明显地体力不足了,落到了后面。王军霞乘势从外道加速追到领跑者孔加的身后。

孔加一看王军霞赶上来了,也把速度提高了,这个变速立刻使她和王军霞把其他选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5000米的决赛,要在400米的跑道上跑12圈半。当比赛进行到4000米时,奥沙利文退出了比赛。

当比赛还剩下800米时,王军霞开始冲刺,每100米将孔加落下有10米,一圈下来跑下来,已经把孔加落下足有40米远。

在距离终点大约30米的地方,王军霞高高地举起了双手,微笑着第一个撞开了终点线,她的成绩是14分59秒88。

热汗涔涔,秀发飞扬的王军霞,从人海中接过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披在身上,绕场一周,向全场的观众致意。

王军霞的这面国旗是沈忠民先生1988年留学美国时带去的。奥运会开幕后,沈忠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王军霞如果能拿上田径金牌,我一定要送她这面五星红旗,让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会场上高高飘扬。于是当王军霞向他跑过来时,他不顾美国警察的阻拦,用力把国旗抛给了心目中的英雄王军霞。

后来,这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永远珍藏在了中国体育博物馆里。

此时,王军霞身披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绕场向观众挥手。此情此景,使许多华人激动地流泪了,美国的观众也一反常态把他们的掌声和欢呼声送给了王军霞。

王军霞的确太激动了,也太自豪了。当她身披五星红旗向场上的观众致意时,全世界的目光在此刻凝聚在奥运会跑道上。中国人,再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会的上空。

记者们把王军霞团团围住,纷纷提出问题:“此刻你在想什么?”

王军霞说:“这一刻,我在想我代表的已经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祖国。”

“你最高兴地是什么?”

“我荣幸地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个强者。”

“听说这次你可以拿到一万美元的奖金?”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为我的国家和民族争了口气。”

“别人得了冠军都哭了,你为什么不?”

王军霞笑道:“我要留给世界一个中国人的笑。”

赛后,王军霞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尿检,才回到了住地。

这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袁伟民仍然等在那里。他向王军霞表示祝贺,并鼓励她再接再厉。他意味深长地说:“好好休息,你的任务还没完成啊!”

王军霞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后,大连市人民政府代表全市人民,向王军霞及其教练毛德镇发去电报表示祝贺,并鼓励她再接再厉,在1万米比赛中再创佳绩。

女子万米比赛结束后,举行了本次比赛唯一的一次选手与记者见面会。

毛德镇在会上首先说:“王军霞能恢复到目前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她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离开马俊仁时虽然也算功成名就了,可她觉得有责任带动大家一起为中国的女子中长跑继续努力。”

王军霞则说,她在世锦赛等大赛上都取得过好成绩,唯独奥运会是个空白。大家都觉得她不在奥运会上搏一把太可惜了,而且对不起国家的培养,对不起全国那么多人对她的关心和鼓励。

因此,她的整个冬训都是针对奥运会进行的。与毛德镇密切配合,训练和生活都不错。

除了训练,王军霞还学习英语,并看一些喜欢的书。

王军霞说:“跟马指导是一种训练方法,跟毛指导又是另外一种训练方法,毛指导生活管理等方面也与马指导不同。”她暂时不想具体说明两者的差异。

但她强调说:“我从事体育以来,最大的幸运就是第一次碰到了马指导,第二次又碰到了毛指导。认识这两位教练是我最大的荣幸。”

随后,在8月2日,王军霞又在1万米的决赛中,仅以0.95秒之差,输给了葡萄牙选手弗·里贝罗,获得一枚银牌。

奥林匹克的比赛,比的不单是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意志、毅力和智慧。王军霞用自己的信心、智慧和胆略赢得了胜利。

第19章 熊倪三米跳板夺得金牌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9日,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水上运动中心,举行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板决赛。

比赛开始,男子三米跳板决赛进行了五轮之后,中国选手熊倪和余卓成得分居前两位。

第六轮比赛开始,事情却又出现了戏剧性的起伏,东山再起的美国老将兰茨漂亮地完成了难度系数为3.5的307C动作,获得了92.40的罕见高分。

对熊倪来说,获取奥运金牌是一个延续了8年的梦。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天意弄人,使14岁的他与金牌失之交臂,而巴塞罗那奥运会又正值他身体最不佳的时候。

其实,那块金牌早在在汉城参加奥运会时,就应该属于熊倪。那是一个属于美国跳水巨星洛加尼斯的年代,14岁的熊倪,尽管受到裁判主观印象分的压制,仍如初生牛犊不畏虎,拿下银牌。

后来,洛加尼斯曾十分尴尬却也有风度地告诉熊倪:“金牌原该属你的。”

其实,洛加尼斯最后一个动作得分打出后,就有美国跳水名将米切尔、麦考米科,还有3名裁判走过来握住熊倪的手,从他们放慢的英语里听出:“你是真正的冠军!”

那天,洛加尼斯碰到中国教练,还开口讲了一句:“很对不起。”

当时的熊倪只有14岁,也没有什么压力,参加奥运会根本没什么多余的想法。

也许是8年的期待过于沉重,平时开朗活泼的熊倪当天走上台,一直带着几分冷峻和悲壮之气。

最后一轮,只见他高高跳起,做了难度系数为3.4的407C动作,这是他最擅长的动作之一。

当他轻巧入水之后,显示牌打出了87.72的得分,熊倪终于以701.46的总成绩圆了8年之梦。

中国也由此打破了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板金牌零的纪录。此时,全场观众热烈鼓掌,起立向熊倪致敬。

熊倪从水中出来时,煞白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

他的指导教练张广仁连连叹息说:“拼得太凶了,太苦了,都快虚脱了。”

后来,张广仁教练说:“熊倪的特点是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虽然有些动作难度不是最高的,但完成质量和水花处理都很好。他性格顽强,近年更注意了安神静气,技术和心理更加成熟。这次比赛前,他技术和心理的调适不错,为获取金牌打好了基础。熊倪这次为中国获取了首枚男子三米跳板金牌,是中国跳水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熊倪在男子3米跳板跳水比赛中,以无可争议的精湛技艺赢得了观众和裁判的心,当他以701.46的高分登上冠军领奖台时,全场1万多人热烈鼓掌向他祝贺。他也成为中国高敏、伏明霞之后第三位蝉联同一项目金牌的选手。

熊倪队友余卓成的表现也很出色,获得这个项目的银牌,美国老将兰茨获得铜牌。

亚特兰大的辉煌战绩将为熊倪的跳水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20章 孔令辉刘国梁双打夺金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29日,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半决赛,在体育馆揭开帷幕。

参加半决赛的中国选手有孔令辉、刘国粱和吕林和王涛。这使中国队提前稳占双打金牌。

刘国梁出生于1976年1月10日,籍贯河南,身高1.68米,右手直板快攻。6岁开始打球,1986年进入八一队,1991年进国家队。

孔令辉出生于1975年10月18日,黑龙江人,身高1.74米,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

其实,早在小组赛中,孔令辉、刘国梁就战胜了法国队希拉和勒古,以小组第一名的身份进入第二阶段淘汰赛。

争进半决赛时,他们击败日本队的削球选手松下浩二、涉谷浩。

这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孔令辉在单打比赛中输给了韩国队金泽洙,被挡在了男单八强之外。这个打击没有让孔令辉失去信心,反而激励他在双打比赛中不屈不挠打出了更高的水平。

半决赛的这天晚上,中国乒乓球两对男双选手干脆利落地分别战胜韩国和德国的对手,胜利会师决赛,为中国队稳获金、银牌,锁定了最后牢固的保险。

赛前,人们没有想到这两场球会是如此的一边倒。德国的罗斯科夫和费茨纳曾获1991年世锦赛双打冠军。

而刘南奎和李哲承则是韩国队为备战奥运会精心组合的一对黄金搭档,前一场刚以3比0淘汰了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

面对这种局面,后来蔡振华说:“为迎战这两场恶仗,中国队前一天花了五个小时研究对策,包括做好孔令辉的思想工作。对于他的单打失利,输给韩国金泽洙,没能进入前八名,大家未有丝毫责备,反而激励他放下包袱,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而对于吕林和王涛对罗斯科夫、费茨纳一战,蔡振华要他们重点处理好台内球,抢先起板,王涛在前台封扣,吕林在中台拉冲。

由于中国选手击球节奏快,德国两位选手总是赶不上点,发挥不出前冲弧圈球的威力,比赛中一直处于被动。

孔令辉、刘国梁这对选手,针对刘南奎、李哲承单面拉得凶的特点,尽量打两个大角,并配合多变的发球抢攻争取主动。

在比赛中,中国队的战术相当成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观当时战况,王涛、吕林这对上届奥运会冠军配合默契,王涛的反手弹击和吕林的弧圈球都发挥出威力,越打越好。

第一局仅在以19比15领先时被对手连追3分,最后以21比19获胜。

后两局,他俩一路领先,以21比17和21比7淘汰了德国的罗斯科夫和费茨纳。

孔令辉、刘国梁赢得则稍微紧张一些,他们前两局打出了气势,以21比17和21比16拿下。

第三局出现拉锯场面,双方比分交替上升,甚至到孔令辉、刘国梁以20比17领先时,又被对方连得两分。

关键时刻,孔令辉发球后,对方回了一个短球,刘国梁出其不意地将球打向对方左大角,使经验丰富的刘南奎、李哲承猝不及防,从而以21比19结束了比赛。

30日下午,乒乓球男子双打开始了。又一场让中国没有金牌旁落之忧的冠亚军争夺战,在乒乓球馆拉开战幕。

结果,孔令辉、刘国梁以3比1战胜上届奥运会冠军王涛、吕林,获得本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

王涛、吕林此番告负,与王涛的脚伤不无关系。比赛刚刚开始,王涛就扭伤了脚踝,在场边简单包扎后,王涛一瘸一拐地上场,第一局以8比21轻易告负。

第二局,两个老将改变战术,由王涛守在台前进行近台快攻,尽量避免过多地移动。结果以21比13扳回一局。

第三局,双方打得异常艰苦,比分交错上升。至19比20,孔令辉、刘国梁领先一分。在这关键时刻,王涛又因脚伤行动不便,将球挡飞,以19比21再负一局。

第四局,两名小将充分控制了场上的局面,他们抓住王涛的弱点频频打出长球,左右来回调动,以21比11拿下最后一局。

输球后的王涛和吕林表现出了大将风度。他们说:“只要这枚金牌是中国队的,谁赢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是,吕林还是对此表示了一点遗憾。他说:“这是我和王涛最后一次合作参加世界大赛,我的身体不好,很难继续留在国家队,以后再也没有得金牌的机会了。”

而首次获得奥运会冠军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对这枚金牌感到有些意外。

孔令辉说:“以往我们和王涛、吕林交锋互有胜负,但今天赢得这么顺利却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枚金牌中有王涛和吕林的很大功劳,因为他们此前打败了所有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外国选手。”

后来,刘国梁也说:“其实,双打最难打的一场,还应该是这场决赛,王涛第一局打着时脚有点问题,各胜一局后,第三局中局我们以8比11落后,我发了一个半出台球,王涛直接冲了一下斜线,这板球威胁很大,我想肯定这个球会丢了,没想到孔令辉打他一板回头,我认为这个球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取胜转折点。”

拿到男双冠军之后,刘国梁和孔令辉并没有一味沉浸在胜利中。

另外,双打决赛之后一个小时,单打8进4比赛就开始了。刘国梁要跟黄文冠打。

刘国梁一上来第一局仅得9分就输了,刚刚拿了双打冠军,心里高兴,一时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教练就提醒他,说你刘国梁这时不能再想双打的事了。

当孔令辉和刘国梁首次将奥运会的金牌挂到胸前时,一副沉甸甸的重担也同时落到了他们肩上,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乒乓球男子双打项目,将由他们充当顶梁之柱。

亚特兰大奥运会后,老将吕林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宣布退役,由他和王涛组成的国际乒坛男子双打的“黄金搭档”也因此宣布解体。

孔令辉、刘国梁实际已经一跃而成中国乒乓球男双的头号“种子”选手。

第21章 邓亚萍单打无人能挡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30日,第二十六届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在亚特兰大乒乓球馆揭开战幕。

中国队邓亚萍以3比1胜队友刘伟,中国台北队的陈静直落三局淘汰了她的湖北老乡乔红。

陈静与乔红一战,陈静以快和凶为主,乔红中台两面弧圈球拉得好。陈静利用发球抢攻争取主动,并压乔红的两大角。乔红在对打中对球的处理有些急躁,关键的第二局未能咬住,导致了最后失利。

陈静1988年为中国队获得过奥运会女单冠军,邓亚萍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冠军,新老冠军相遇,将有一场龙争虎斗。

两人的打法都是近台快攻型,两强相争勇者胜,谁能打得更凶更快、命中率高,谁就将取得最后胜利。

进入决赛的两位选手,一位是中国的邓亚萍,一位是中国台北队的陈静。

31日下午,决赛开始,第一局和第二局,邓亚萍顺利的以大比分2比0领先。

第三局,邓亚萍打得不太放得开,结果以20比22输掉了这一局。而此时,邓亚萍老在想这一局应该3比0拿下来,思想有点集中不起来。

对方把比分拉开后,邓亚萍想:“再这样下去,前面2比0白领先了,这怎么行?必须从零开始!”此后,邓亚萍的头脑开始清楚起来。

然而,顽强的陈静在后两局中奋力扳平,第四局,邓亚萍也负于陈静。

第五局,张指导提醒邓亚萍:“抓住对方想赢、紧张的心理,发长球、打快攻。”

于是,邓亚萍集中思想,贯彻意图,一鼓作气,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手,以21比5的悬殊比分锁定胜局。最终,邓亚萍拿下了最后一局。

在邓亚萍锐不可当的气势遏制下,对手与前局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邓亚萍在一场比意志比球艺、扣人心弦的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以3比2力克中国台北队的陈静,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无疑,这胜利首先来自于她那非凡的精神、非凡的风范。

而她的队友乔红,获得了乒乓球女单第三名。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身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的邓亚萍颁发了金牌,而他轻抚邓亚萍面颊的一幕,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经典一幕。

而谈到自己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热爱乒乓球的萨翁首先想到的自然也是传奇人物邓亚萍。

对于这位身高不高但却曾取得过惊人成就的选手,萨马兰奇这样评价道: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士,我非常欣赏她的性格,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我都有幸亲自为她颁奖。

赛后,一位外国记者问:“听说你来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你为什么要入党?”

邓亚萍回答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能加入共产党是我的光荣,入党,更激励我打好比赛。”

一位台湾记者也问道:“入党和拿奥运会冠军哪个重要?”

邓亚萍回答说:“两个都重要。”

台湾记者还问:“你去台湾打过球,你觉得在台湾比赛和这儿比赛有什么不一样。”

邓亚萍回答说:“同样是打球,但台湾的观众更热情。”

这回答,这语气,这眼神,使我们看到这位世界冠军的全面素质。

此后,8月16日,由广东威力集团公司主办的“威力杯96奥运中华十杰”评选活动揭晓,邓亚萍等选手被评为奥运中华十杰。

9月23日,从第二十六届奥运会捧金归来的乒坛名将邓亚萍,在北海市对1000多名青少年和机关干部讲演时说:

我喜欢奋斗,喜欢拼搏,喜欢超越。我用自己在世界乒坛大赛搏击的体会告喻大家:成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艰难和超越自己的过程。只有树立远大目标而又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

一个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理解和抚育,她有责任对社会和人民给予深情的回报。

为此,她决定在北海创建邓亚萍乒乓球培训中心,将她的球艺和精神传导给年轻的一代。

邓亚萍得知这里前不久遭受了强台风的袭击,慨然捐资10万元,以表示对北海灾民的一片爱心。

其实,在此之前,她已分别对内地灾区和希望工程各捐助了5万元。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第22章 刘国梁单打夺得金牌

亚特兰大时间1996年7月,在体育馆举行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

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四个项目中。女单女双和男双的战局走势,基本上在人们的预料中。唯独男单比赛冷门迭爆,总是显得结果难以预测。

男单比赛冷门多,说明当时世界乒坛男子运动员高手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接近。

捷克的科贝尔世界排名只列第五十三位,却将前一段时间排名世界第一的比利时名将塞弗以3比0淘汰。

其实科贝尔并非乒坛新秀,早在1991年千叶世乒赛上,就是他连胜马文革、张雷,使中国男队仅列团体第七名。

这些事例说明乒乓球男子运动员此时达到同一水平线的恐怕不会少于60人。

90年代以来,全世界没有一名选手能够蝉联世乒赛、奥运会的男单冠军,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男队在备战奥运会时,男子单打就列出了16名劲敌,这时看来还是列少了。

群龙无首的状况,也显示各国乒乓球男选手在技术上还没有人出现大的突破,大家的本领差不多。

前几年,瓦尔德内尔处于巅峰时期,技术上稍稍高人一筹,但很快被别人赶上。

这时,谁要想脱颖而出,一是必须技术全面,二是要特长突出,二者不可或缺。

中国名将孔令辉首先在混战中被挑落下马。世界排名第一的孔令辉是在男子单打八分之一决赛中,以1比3负于韩国名将金泽洙的。孔令辉四局的比分是17比21、18比21、22比20和12比21。

从抵达亚特兰大时起,孔令辉就一直被众多传媒包围追踪。当时排名世界第一自然被认为是本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最热门人选。

奥运大赛前孔令辉显然比刚“出道”时成熟了许多。他说:“以前,我很怕瓦尔德内尔,与他两次交锋我都输了,但现在,我至少可以和他面对面地切磋一下。”

孔令辉认为,在比赛中,运气有时是很重要的,抽签后你遇到一个很难缠的对手,那就麻烦多了。

在比赛中,孔令辉果然遇上难缠的对手,结果出局。随后,孔令辉承认与金泽洙较量时打得十分保守。

另外两名中国队员则顺利过关。世锦赛亚军刘国梁以3比0战胜日本选手松下浩二;老将王涛直落三局将汉城奥运会冠军刘南奎淘汰。

这天的八分之一决赛还爆出一大冷门。上届奥运会冠军、被中国队视为“头号劲敌”的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被加拿大选手黄文冠以3比1击败。黄文冠为中国队扫清路上障碍,除却一大隐患。

第二天,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刘国梁和王涛将分别迎战黄文冠和白俄罗斯新秀萨姆索诺夫,金泽洙和比利时名将塞弗则将分别与德国老将罗斯科夫、捷克新秀科贝尔争半决赛权。

而中国两名男单选手王涛和刘国梁分别战胜对手,与德国老将罗斯科夫、捷克选手科贝尔一起进入半决赛。

王涛和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比赛。王涛因为在下午的双打决赛中扭伤脚踝,行动仍然有些不太灵活。

比赛开始,王涛以两个16比21先负两局。在第三、第四局时,比赛馆出现意外,赛场上两次停电,时间均达15分钟以上,这无疑给了受伤的王涛得以喘息的大好机会。

两次来电之后,王涛均士气大振,最后终以21比10、21比15、21比15连扳三局。

刘国梁对加拿大的黄文冠,则是胜在“用脑打球”。黄文冠是原广东队队员,对刘国梁的打法十分熟悉,因此一开局便占尽优势,以21比9轻松拿下一局。

随后,刘国梁改变战术,尤其以变化多端的发球牵制对方,以21比19、两个21比16连胜三局。

后来,刘国梁回忆说:“我很早就来到比赛场练习,中间我没有回奥运村吃晚饭,比赛前有点饿但又不敢吃东西,在比赛后觉得有些疲劳。黄文冠曾在咱们国家队训练过,对我也比较了解。后一场球对罗斯科夫应该不会比打黄文冠更费劲。”

7月31日晚,在男子单打半决赛中,从现场看,刘国梁的确做到了思路清醒,战术对路。当时第四局的比分一直咬得很紧。

当刘国梁以13比12领先时,他发了一个看似出台的台内球,罗斯科夫恶虎般扑上前来抢拉,球在台上跳了两下滚落在地。这一下把罗斯科夫激怒了,无论来球长短,他见球就拉。

刘国梁将计就计,连发三个不转球,对旋转判断有误的罗斯科夫接连拉球出界。

德国球迷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使罗斯科夫从狂躁中清醒起来。他用自己擅长的反手弧圈和弹击死盯刘国梁的反手位,将比分追成18平。

此后,只见刘国梁一个侧身搏杀重新夺回领先地位。关键时刻,罗斯科夫的神经彻底崩溃了,一个侧身攻下网,一个拉球又下网。

最终,刘国梁以21比18,拿下了这位“冷面杀手”罗斯科夫。

对于这场半决赛,刘国梁说:“罗斯科夫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选手,打好了就像疯子一样,常能打出让人意料不到的好球,许多人认为接不过来的球,他也能对付过来,甚至把你打死。今天的比赛中,他就打出了不少这样的球。但是我没有被他吓住,而始终坚持自己的打法,我主要是通过控制球的落点,不让他发力,让他有劲使不出来。这是我取胜的原因。”

在两场半决赛中,刘国梁和王涛分别以3比1和3比0的比分,击败了德国名将罗斯科夫和捷克的科贝尔。中国队提前确保这枚金牌收在自己的账内。

第二天下午,刘国梁同王涛之间的金牌较量几乎是在静悄悄中进行的,虽然场上大赛的气氛不浓,但两位选手使出浑身解数,使现场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紧张异常。

刘国梁的直握球拍打法曾经引起激烈争论,被许多人认为已经过时,但他同王涛的这场对决结果,再明显不过地作出了回答。

这位在1995年世锦赛上位居孔令辉之后的小将,终于在奥运会决赛中以3比2的成绩夺得冠军。

其实,在男单决赛开赛前,另一位直握拍选手、前世界冠军江加良就非常看好刘国梁,认为他很有希望夺冠军。

当最后一局的最后一球落地时,这对同是来自解放军队的选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此时,没有动人的话语,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战友之情,却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赛后,刘国梁激动地说:“我刚入队的时候,王涛就是一名很出色的选手了。在我小的时候,是王涛带着我打球的。我有今天的成绩,与王涛的帮助关系很大。”

王涛也接受记者采访说:“没获得男单金牌,有点遗憾,但在遗憾中,我又感到欣慰和高兴。在这次奥运会的比赛中,我没有输给任何外国选手,只输给了我的年轻队友,这枚金牌最终还是被咱们中国选手获得。看到队里年轻选手步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我非常高兴。”

当王涛和刘国梁这对解放军选手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之后,前来观看比赛也是军人出身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握着他们的手说: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刘国梁终于圆了他1988年立下的奥运金牌之梦,被著名教练许绍发誉为“新科状元”。

1996年,世界乒坛可称“刘国梁年”,刮起了刘国梁旋风。中国乒坛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在沉寂了9年之后,近年来终于被刘国梁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次让世界乒坛惊叹不已。

第23章 葛菲顾俊羽毛球夺金

1996年7月31日上午,在亚特兰大佐治亚州州立大学体育馆里,举行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

参加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中国选手有葛菲、顾俊和唐永淑和秦艺源,还有韩国最有实力的选手吉永雅、张惠玉。

此前,葛菲、顾俊与吉永雅、张惠玉作为世界第一、二号种子分处上、下半区。

开始比赛后,葛菲、顾俊一路过关斩将,未遇风浪就挺进决赛。

而吉永雅、张惠玉在半决赛时受到中国另一对选手唐永淑、秦艺源的猛烈阻击,苦拼三局,直至决胜局打成13平加赛5分后,才以领先2分的微弱优势涉险过关,挺进决赛。

决战前夜,为了进一步摸清对手的情况,李永波、田秉毅与葛菲和顾俊一起再次反复研究吉永雅、张惠玉在半决赛时的最新录像,制订了以快速进攻打乱对手节奏的战术方案。

本届奥运会住宿最挤,一间狭小的卧室竟安排挤进四人。

为了让她们休息好之后打决赛,刚刚激战完半决赛的唐永淑和秦艺源没有回房休息,而是悄悄地找地方凑合睡了一晚。

终于到了决赛,葛菲和顾俊与吉永雅、张惠玉如期在决赛碰面。

时间又被安排在上午,临出门前,葛菲、顾俊抓紧时间再看了一遍对手的比赛录像。

吃早饭时,葛菲想起日本公开赛打到肚子饿的情景,特意多塞下一块牛排,好使自己有充足的能量应付持久战。

决赛开始了,当时世界最好的两对女双选手终于面对面地隔网而立。这是中国的葛菲、顾俊与韩国吉永雅、张惠玉之间的第十一次交手,也是本届奥运会的冠亚军决战。以往的10次狭路相逢,她们都杀得昏天黑地,虽然盘点起来中国搭档略占上风,但差不多每次交手都要斗满3局才能分出高下。

照此推断,第十一次的比赛,不仅依然难分难解,甚至会更加惨烈,毕竟这次对局非同以往,最后的胜者获得的将获得奥运金牌。

然而,场上的情形与人们的估计大相径庭。葛菲和顾俊一亮相便咄咄逼人,带着全队的希望与重托,一上场便在气势上压倒了一贯以坚韧顽强著称的老对手,大有冠军舍我其谁的架式。而吉永雅、张惠玉则过于沉闷。

35分钟后,两局战罢,韩国选手最后一个回球出界时,记分牌上清晰地显示着15比5。

由于葛菲和顾俊战术准备精益求精,结果以两个15比5秋风扫落叶般地击败了对手。

这个比分标志着中国羽毛球队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终于在亚特兰大由葛菲、顾俊完成了。

中国羽毛球在奥运会上没有金牌的历史。是由葛菲与顾俊在第二十六届的女子双打项目上首先突破的。站在领奖台上,葛菲和顾俊挂满汗水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第一次夺取奥运会金牌时,葛菲、顾俊同是21岁,她们同是来自江苏,同时进省队,又同时进的国家队,在一起配对双打已有十余年,像她们合作时间如此漫长的女双搭档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奥运会的成功是葛菲和顾俊羽球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开始,年轻的葛菲和顾俊进入了事业的黄金期。 4A8kNrMZYgZuzwLRco8YktMbzfayu98KFo+qxXcmvEJRk4M1XTp2xVcG5vIoaxd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