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巨大突破:中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成绩喜人
李静轩

第一卷 热身备战

第1章 袁伟民谈备战奥运会

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在有关会议上透露说:“我国为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而参加集训的运动员有960人左右。”

中国游泳协会负责跳水工作的副秘书长李大正也分析说:“从目前世界各队情况看,中国女子跳台没有对手。”

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对记者说:“备战奥运会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人选。”

1996年,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在有关奥运的会议上透露说:

我国为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而参加集训的运动员有960人左右。

在对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进行分析时,袁伟民说:

从1995年世界大赛的成绩看,金牌和奖牌有进一步向多个国家分化的趋势,但这三强在其强项上仍保持了强劲的实力,金牌总数上仍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作为竞技体育强国,有实力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和奖牌的项目在15项以上。特别是在田径和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上实力超群。

同时,美国作为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东道主,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一些打分项目上有可能继续得到1984年奥运会时的好处。

德国合并后成绩一度下降,但随着其秩序的逐步正常,原西德经济实力与原东德体育科技和大批优秀竞技人才的结合,凭借其在田径、游泳、船艇等项目上的实力,仍可保住第一档次的地位。

俄罗斯此次将单独组队参加奥运会,虽然实力不如前苏联和独联体,但仍然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传统强项,如体操、重竞技、射击、田径等,预计也能保持第一集团的位置。

与中国同处第二档次的国家较多。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排在金牌第四至第八位的分别是中国、古巴、西班牙、韩国、匈牙利。他们都获得了10枚以上的金牌,从二十五届奥运会后的93、94、95年三年的世界大赛成绩看,除上述国家外,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保加利亚等国也都具有夺取10枚以上金牌的实力。

第二档次竞争的国家可能有10个左右,其特点是都在6到10个项目上有金牌的竞争力,各有的优势项目不同,比赛的发挥和1到2枚金牌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最后金牌排位的变化。

从目前情况看,在这几个国家中,意大利、古巴、韩国、保加利亚、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可能对我国的冲击较大。

袁伟民认为,根据当年世界大赛的情况,我国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比巴塞罗那奥运会更为艰巨,困难更大。从我国各项目的实力和在那些年世界大赛的表现来看,完成奥运会任务的项目可分为四类情况:

乒乓球、跳水、体操、射击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强项,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每个项目要在保证金牌的基础上取得优异成绩,这是代表团夺取金牌的重点依靠项目,要全力以赴确保。田径、游泳、女子柔道、羽毛球这四个项目中的部分小项,也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历史上曾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这四个项目要力争拼金牌,近两年这几个项目有起伏,但从近年成绩上看,形势在朝好的方向转化。羽毛球由于教练班子和运动员队伍两级换代,队伍水平一度下滑……

赛艇、皮划艇、帆板、女垒、举重、击剑、女足、射箭项目在世界大赛中都取得过较好成绩,但大部分没有夺过金牌……除了比赛成绩上反映出的问题外,这些项目还面临着队员老化,尖子选手缺乏,后备力量不足以及训练上技战术发展创新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奥运会金牌的突破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在训练上有所突破。

袁伟民还指出,除了强调金牌的数量外,还要注重金牌的质量。在三大球项目中,男女篮球、女足、女排已取得了奥运会入场券,女篮是世锦赛亚军,女排是前一年世界杯第三名,女足是世锦赛第四名,这三个项目要力争打出水平,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最后,袁伟民强调说:

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保证重点,挖掘潜力,锱铢必较,全力以赴抓好赛前训练,力争圆满完成奥运会任务。

第2章 中国跳水队备战奥运

北京时间1996年,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说:

从八十年代初起,中国跳水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摸索出一整套先进训练方法,但这时,还没有在成绩上完全表现出来。1984年奥运会上中国在4块金牌中只拿到一块,1988年中国和世界“平分秋色”,拿了两块。1992年,中国获得3块。

其实,中国的实力要高于获得的成绩,但跳水是观赏性的项目,裁判的打分有一定的倾向性,也有个人的欣赏习惯。

那些年,中国一些“屈居第二”的选手例如熊倪,本应得到冠军,中国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但却未必能够得到真正的最高水平的分数。

1991年,徐益明带一批小运动员访问加拿大,人家一看来了一些小孩,便很不高兴,把中国队贬得厉害。

等到比赛的时候,中国队的小孩将好手们都打败了,他们又有点不相信,以为徐益明坐在下面用仪器发信号指挥。

于是,他们专门派了一个裁判坐在徐益明的背后进行“观察”。另外,还特地看看队员的耳朵里有没有东西可以听教练发号施令。

后来,他们什么也没有发现才信服,这些小运动员中,就有后来的世界冠军伏明霞。

对此,徐益明感叹地说:“中国得到承认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奋斗。”

此时,亚特兰大奥运会来临,当时的中国队,可以说正处在历史上的最鼎盛的时代。

徐益明说:

女子项目,与“不可战胜的高敏”时代相比,难度有了提高,但在动作质量上还不好说。男子则比谭良德时代要好一些。亚特兰大,中国队将参加全部4个项目的角逐,按中国队的实力,如发挥理想,有望摘取所有金牌,从在世界上领先的角度分析,女子跳台和女子跳板可能夺金更大,然后才是男子跳台和男子跳板,中国女选手人才济济,夺冠可能在八成以上。跳台有伏明霞、郭晶晶,跳板有谈舒萍、伏明霞,都有“双保险”。男子选手有孙淑伟、肖海亮、余卓成和王天凌,在难度上有世界一流水平。

但是,国家队还没有决定谁将出战奥运会,因为中国还有一批极为出色的选手。

例如女队池彬、邓玲、邓伶、杨兰、王睿;男队则有刘奔、熊倪、田亮。他们都是在世界大赛上亮过相的好手,教练们将会为此而费脑筋。

当时世界跳水界,能与中国整体抗衡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但各国都有天才运动员。

另外,大批中国跳水老将出国,将中国的技术带出国门,也给中国跳水以考验,给中国夺金以最大威胁的选手,女子首推俄罗斯的拉什科,男子是俄罗斯的萨乌丁。

中国男子跳水第一好手孙淑伟曾与萨乌丁在国际大赛交手4次,3胜1负。前一年,孙淑伟因眼病开刀,而萨乌丁的状态好得出奇。一场比赛,在跳台的6个动作中有4个得了满分。他的起跳、入水都可完美无缺。

徐益明承认,中国选手在技术上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些外国选手的稳定性有时就比我们要好。由于训练器材的运用,他们的空中转身也比我们要好。而中国队员,在细节上也欠完美,压水花不够漂亮,入水声音不够清脆,有些动作做得匆忙,不够充分,在冬训时,国家跳水队已对此进行攻关。

奥运前,徐益明一再告诫说:

千万要警惕裁判来整中国队,这已不是一次了。中国当然想把4块金牌全拿回来,但人家未必答应。奥运会跳水赛,共有7名裁判“执法”。

其中,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各有一人,其余4人由各国的裁判轮流担任。如果有两个以上裁判要整中国选手,那是很容易的。

在决赛阶段,参加比赛选手的所在国裁判不能临场执法,中国队的命运已交到别人的手中。领先于世的中国人,已成众矢之的。鉴于以往的经验,中国选手要夺冠,第一是不能有失误,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会扣去很多分,第二是还得有充分的余地。

照现在的“行情”,中国选手得有70分以上的优势才有可能最后居第一。

此外,在美国,跳水门票是奥运会最早售空的门票之一,狂热的美国人,会在赛场上制造出怎样的“音响效果”,也是令运动员们不可忽视的一点。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奥运军团有一支“梦幻队”,那就是中国跳水队。

自从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舞台以来,中国跳水健儿从未空手而归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一枚金牌,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两枚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三枚金牌,距离包揽全部四枚金牌只有一步之遥。

可以说,中国跳水当时在世界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面对即将到来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游泳协会负责跳水工作的副秘书长李大正也分析说:

从目前世界各队情况看,中国女子跳台没有对手。女子跳板谈舒萍的水平仍属上乘,伏明霞的实力也不弱于谈舒萍,还有新人郭晶晶,可以说,在这个项目上能同我们一争的只有俄罗斯的拉什科和伊林娜。

男子跳台肖海亮、田亮都有夺冠实力。在这个项目上同中国选手抗争的有俄罗斯的萨乌丁、德国的海姆和美国的伦奇。男子跳板中国有熊倪和余卓成,他们两人的动作难度堪称世界一流,对手仍然是萨乌丁、海姆和伦奇。

李大正认为,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最有可能夺得金牌的项目是女子跳台,其次是女子跳板,第三是男子跳台,最后是男子跳板。中国运动员伏明霞等也赞成这种排列顺序。

而伏明霞则提醒人们要对海姆有足够的重视。她指出,前一年世界杯系列赛,海姆曾有过好几次一个动作得分超过100分的纪录。中国选手在比赛中只要有一次失误,积分就很难追上他。女子对手中则以拉什科为最强,拉什科前一年生孩子,一年多没有参加比赛。

当年初她重返赛场,表现不凡,徐益明看了她的比赛后说,拉什科当时的状态“已达到她最高水平的80%,以她恢复的速度看,她的训练水平一定非常高”。

为了选拔精兵良将,确保奥运会跳水金牌不落他人之手,中国跳水队当年破天荒地进行了两次奥运选拔赛。

随后,选拔赛中成绩佼佼者伏明霞、谈舒萍、郭晶晶、熊倪、余卓成等随总教练徐益明在济南作最后的备战。

据有关人士讲,中国跳水队之所以选择济南作为备战奥运基地,是因为济南跳水馆同奥运会赛场从空间设施到视野开阔程度都十分相近。

同时,为及早适应亚特兰大比赛的时间,中国跳水队已将训练时间改在下午和晚上,而且常常练到24时。

人们将期待着中国跳水队的健儿们在本届奥运会上创造一次梦幻奇迹!

第3章 羽毛球队进入紧急备战

北京时间1996年初,为了确保奥运夺金,中国羽毛球队就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女双组的训练就以葛菲、顾俊为中心,同时多方搜集吉永雅、张惠玉的动态信息,研究克敌之策。

教练田秉毅为了充分迎接奥运会,不仅特意安排其他队员模仿吉永雅、张惠玉的球路打法,而且每天与葛菲、顾俊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模拟训练。

田秉毅还与老搭档、总教练李永波亲自披挂上阵,每周陪练三到四次。

在年初的日本公开赛女双决赛,葛菲、顾俊与吉永雅、张惠玉较量了近两小时,才以2比1险胜。

而那天,葛菲害怕吃多了早饭,打球时肚子不舒服,所以只吃了点面包,结果比赛打得时间太长,到第三局时她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

葛菲和顾俊之所以能够如此配合默契,那是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在同一个环境中摸爬滚打,对彼此的脾气秉性相当了解,因此练起双打,比一般选手更多了一份默契。

当年,年仅10岁的葛菲和顾俊先后进入江苏省体校接受羽毛球训练,她们都是以单打为主。

1987年,为了参加全国体校比赛,教练为了让队员们多一些锻炼机会,将队员们两两组合,既打单打,又兼双打,葛菲和顾俊恰巧被凑在一起。

结果那次比赛,初次配合双打,两个小姑娘就取得了第五名。

此后,到比赛,其他队员不断更换搭档,而葛菲和顾俊则被固定下来。

后来,进入江苏省队,她们依然是比赛中一对稳定的双打组合。

不过,她们平时训练仍以单打为主,教练只侧重抓她们的双打战术。就是在江苏队,她们的双打形成了以攻为主、快速凶狠的特点。

1993年底,她们同时被选进国家队,成为专攻双打的选手。在昔日著名的男双选手、此时的女双组主教练田秉毅的精心调教下,葛菲和顾俊真正领悟了双打技术的内涵和真谛,两人水平飞速提升,不到一年,便走进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

在省体校和省队训练的那几年,是葛菲和顾俊感觉最艰苦的岁月。

那时,生活和训练条件远远不如今天,她们年纪都很小,又都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远离家门后,父母帮不上忙,一切都要靠自己。

每天训练筋疲力尽,也得自己动手洗衣服,晚上饿了,还要学着自己煮东西吃。

体校和体工队那时条件简陋,有时训练加课,食堂和浴室都已关门。饥肠辘辘、浑身汗湿的她们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再在水龙头前拿凉水凑合洗洗。

宿舍没有空调,南京的天气又是冬天奇冷、夏天酷热。一到盛夏,宿舍就跟蒸笼一般,晚上热得实在睡不着,就干脆睡在阳台上,可阳台上蚊子又太多,咬得人心烦意乱,无法入睡。一个夏天过去,她们身上总是布满蚊叮虫咬的痕迹。

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她们的意志,也锻炼了她们的生活能力,正是在南京的这8年,为她们日后走向成功奠定了人生坚实的基础。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我国羽毛球界多年来几对黄金搭档都是由脾气秉性迥然不同的选手组成的,像男双的李永波和田秉毅、女双的林瑛和关渭贞。葛菲和顾俊都如出一辙。

高挑清秀的葛菲身高1.70米,沉静如水,比赛中总是面带微笑,领先也好,落后也罢,都很难让她动容。

身高1.65米的顾俊,粗壮结实,泼辣果敢,打起球来总有股狠巴巴的劲头,而且情绪的波动从她脸上便一览无余。

由于个性不同,葛菲和顾俊训练之余,也就很少一块活动。她们业余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各有各的朋友圈子,也各有各的处事原则。

在羽毛球场上,葛菲和顾俊的两种性格相反相成,达到了刚柔相济,水乳交融的境界,这使她们取长补短,默契得如同一人。

比赛时变化什么打法,该如何站位、移动,如何处理来球,种种环节根本无须交流,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足以让同伴心领神会。

沉稳的葛菲主要负责封网,并运用她的冷静,分配组织出变幻莫测的球路;火爆的顾俊侧重后场进攻,凭着她有力的连续跳起劈杀击垮对手。

场上关键时刻,葛菲的冷静总能让容易激动的顾俊及时稳定情绪,而勇猛的顾俊又总能以她如火的激情感染葛菲,让她尽快兴奋起来。

经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全面失利的挫折阵痛后,1993年,退役后的年轻的少帅李永波临危受命,从王文教、陈福寿手中接过了正处于整体全面低潮的中国羽毛球队的帅印,担任了羽毛球队副总教练,并着手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造,组建了年轻化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班子。

在初期经历了广岛亚运会七个项目全部未进决赛后,1995年,终于迎来了中国羽毛球队重新崛起的号角,在当年历史性首夺象征一个国家羽毛球整体实力的苏迪曼杯。

1996年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计划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根据队内各单项的实力分析,葛菲、顾俊这对女双成为夺金的重中之重。

而唯一能与她们抗衡的只有韩国的吉永雅、张惠玉,两对女双交锋数次,互有输赢,世界上的排名也是第一、第二。

本届奥运会上羽毛球男单有实力冲金的高手众多。训练之余,葛菲、顾俊反复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对她们的跑动、球路等所有技战术细节一一做到烂熟于心,只要她们一出手,立即就能判断出球的落点。

后来的葛菲说:“那段日子感觉吉永雅、张惠玉就像影子一样跟着自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晚上睡觉一闭上眼还是她们。”

第4章 举重队冲金信心十足

1996年,杨汉雄说:“原先,我们对亚特兰大奥运会一点没有想法,但现在有‘野心’了。”

中国队在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了几个令人注目的“第一”。第一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50公斤级的张祥森和70公斤级的占旭刚,两人第一次夺得总成绩的冠军,108公斤级的崔文华第一次在欧洲人一统天下的大级别中,夺走了抓举的金牌和总成绩的金牌。

由于奥运会只取总成绩,因此,这三个级别的胜利,更坚定了中国举重队冲击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信心。

但是这其中也充满了许多艰险。中国队要想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披金戴银,困难多于希望,杨汉雄副总教练承认:“喜出望外更需冷静。”

因为,中国队的此番胜利,不是实力的胜利,而是拼出来的胜利,是“捡”来的胜利。

首先,199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在中国广州举行,中国队本土作战,占天时地利人和,既没有时差上的不适应也不存在长途劳顿的影响。其次,世界强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最佳状态,失误较多,给中国队有了“可乘之机”。

世锦赛不是奥运会,世界各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力、财力上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

土耳其举协主席就是因为土队失利,政府支持不够,表示回国后要引咎辞职。

当然,中国的胜利,也是与运动员实力上的长进,临场的拼搏分不开的,因为如果就一年前的实力而言,就是外国选手出现失误,冠军也轮不到中国人头上,正是由于中国队成绩大长,在比赛中用夹击战术,并超水平发挥,才将那些多年来在世界举重台上所向披靡的名将,逼到了必须竭尽全力才能获胜的境地。

张祥森赢得54公斤级总成绩金牌,就是因为穆特鲁在挺举最后一举时,要了160.5公斤,企图以此最后一搏,既拿金牌,又破世界纪录。结果,临场心切,导致失误。而他的总成绩是285公斤,与张祥森一样,但是张祥森是因为体重优势,轻0.35公斤而登上冠军宝座的。事实上,穆特鲁的最好成绩为290公斤,比张高出5公斤之多。

占旭刚在70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了抓举,挺举两个亚军,但两个抓举和挺举的冠军得主因为在另一项比赛中出现失误,才使占“将牌升红”。

因此,杨汉雄说:“广州之战,中国队是以弱胜强。”

其实,占旭刚的主要对手,土耳其的苏莱曼诺尔古的最好成绩也比占旭刚多出2.5公斤。

进入1996年,中国队确定了以张祥森、占旭刚为重点的奥运“突击队”。

中国队确定了战略目标,是以54、59、64、70公斤级这4个“小级别”为突破口,突出重点队员的重点训练。

与此同时,针对抓强挺弱的现状,在保持抓举优势的同时,重点突出挺举的训练。

中国队计划在两三年内重返世界强队之列,并期待在2000年的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再铸辉煌。

但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刚刚入队一年的年轻选手,不畏强手,敢冲敢拼,战胜了包括世界冠军穆特鲁在内的众多世界名将。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两三年的任务。

对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队没有公开自己的金牌目标,他们的策略是一个“拼”字,拼出一个新天地!

第5章 乒乓球参加亚洲预选赛

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对记者说:“备战奥运会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人选。”

这道难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乒坛人才济济,众多高手的水平非常接近,以致究竟派谁出征亚特兰大?为此,蔡振华伤透脑筋。

经过前几个月集训和一系列比赛的检验,中国队在人选上的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1996年3月26日,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男、女单打预选赛在日本千叶举行。

中国参赛男、女选手刘国梁、丁松、秦志戬、刘伟、王楠、乔云萍全都顺利通过第一轮的比赛。这6名中国选手进入了争夺第一至第八名的第二轮比赛。

参加这次亚洲区预选赛的,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3名运动员。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每个国家和地区只能派出男、女各3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

其中,依1995年世界乒乓球运动员排名表的次序自动获奥运会参赛资格的男、女优秀运动员各24人,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得超过2名。

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男、女运动员各有2人获得入场券;中国台北和香港队各有2名女运动员获得参赛权。

因此,在这次预选赛中,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男、女运动员只能各争一个奥运会参赛名额。

已经自动取得参赛资格的亚洲男运动员有中国的王涛,世界排名第一位;中国的孔令辉,世界排名第二位;韩国的金泽洙,世界排名第五位;韩国的刘南奎,世界排名第十五位;日本的松下浩二,世界排名第三十一位;日本的涩谷浩,世界排名第三十六位。

女选手则有中国的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位;中国的乔红,世界排名第二位;香港的齐宝华,世界排名第四位;香港的陈丹蕾,世界排名第二十位;中国台北的陈静,世界排名第七位;中国台北的徐竞,世界排名第二十六位;日本的小山智丽,世界排名第九位、日本的佐藤利香,世界排名第三十六位;韩国的朴海晶,世界排名第二十二位;韩国的朴境爱,世界排名第二十九位;新加坡的井浚泓,世界排名第十四位。

随后,第二轮预选赛将在27日继续举行,28日决出最后名次,确定谁取得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资格。

最终,中国男女队的最后一张入场券分别被刘国梁、刘伟获得。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或者入选队员突然出现严重伤病等情况,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男单比赛的选手应该是孔令辉、王涛、刘国梁,两对男双为王涛和吕林、孔令辉和刘国梁;决胜的女单队员是邓亚萍、乔红、刘伟,女双为邓亚萍和乔红、刘伟和乔云萍。

当然,眼下距离奥运会报名最后截止期还有一段时间,正式报名人选还可以再推敲,因为中国队还有好几位男女队员通过预选赛也拥有参赛资格。

但是,考虑到双打组合的确定以及技战术训练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中国队在人选问题上已没有时间再犹豫,早定下来有利于备战工作。

而且,奥运会比赛未设团体项目,主要是单兵作战,基本上不存在人选上出奇兵、迷惑对手的问题。

此后,记者也曾问蔡振华说:“奥运会报名人选解决了吧?”

蔡振华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一再表示,奥运会比赛强手太多,很不好打。他感到身上压力很重,不亚于前一年迎接世乒赛。

蔡振华说:“4月和5月,中国乒乓球队主要是参加一系列比赛,包括乒协杯赛、中国公开赛、世界明星巡回赛等。主力队员通过边比赛边训练,进一步增加实战经验。6月,全队封闭式集训一个月,全力备战奥运会,力争出征之前将每个参赛队员都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

谈到对手情况,蔡振华认为,男单的主要劲敌在欧洲。前不久中国队以最佳阵容出战卡塔尔公开赛,夺得团体冠军,但男单前四名被欧洲选手包揽。连格鲁巴这样的老将都保持着很高水平,稍一松懈就会输给他。

男双方面的对手近况尚不十分清楚,中国队正在收集有关信息。

至于女子项目,中国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和邓亚萍表示,女单的最大劲敌是“海外兵团”,其次是韩国、朝鲜队的好手。他们一致认为,奥运会夺标的难度要大于世界锦标赛。

第6章 孔令辉刘国梁备战奥运

1996年2月底,孔令辉和刘国梁到达卡塔尔,参加国际公开赛。

这时,正处在试配阶段的孔令辉和刘国梁,战胜了世界著名双打配对罗斯科夫、费茨纳和刘南奎、金泽洙。

这两场比赛的胜利促使在人选问题一直举棋不定的教练组下定决心,舍弃单打有威胁的丁松,让刘国梁参加单打比赛,并与孔令辉配对双打,和王涛、吕林一起确保男双冠军。

这种阵容安排,是因为奥运会规定,乒乓球设男女单双打共四枚金牌,每个国家最多只能报男女各四名运动员,大多数运动员要兼顾单双两项。

随后,中国男队亚特兰大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封闭训练安排在扬州进行,孔令辉和刘国梁练得非常投入,他们俩憋足了劲要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双打上立功。

尹霄教练说:“如果他们能把各自出色的单打技术在双打比赛中打出一股合力,奥运会上很可能大有文章可看。”

其实,孔令辉和刘国梁是一起被选入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的,他们的友谊极为深厚,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配合的那么默契。

早在1988年底,重新组建的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破格选拔了两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

刘国梁跨进中国青年队大门的第一天,就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夺世界冠军、夺奥运冠军,为祖国争光!

1991年,15岁的刘国梁又破格晋升国家队。教练让天资聪明的他改变打法,背面反贴胶皮,初次尝试“直拍横打”技术。

经过他反复的琢磨、训练,终于在1992年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上大显身手,连克金泽洙、瓦尔德内尔等世界名将,他以新颖、独特的“直拍横打”赢得了世人的关注。

接着又获第四十二届世乒赛团体亚军、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男单亚军。

随后,蔡振华上任男队主教练,孔令辉和刘国梁又同时破格晋升国家队。

几年后,孔令辉和刘国梁经过艰苦训练,成长为国家队的栋梁之材。

刘国梁右手直握球拍。当一直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中国乒协极力倡导技术创新时,教练让他采用“直拍横打”的新技术,使刘国梁在1992年的中国公开赛上战胜了当时世界乒坛的第一号人物瓦尔德内尔,凭此战绩,他入选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中国队团体阵容。

孔令辉后来居上,1994年的秋天他接连拿了5个亚洲冠军,1995年拿了3个世界冠军。

对这对好朋友来说,1995年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使他们的友谊经历了一次考验。

两个人年轻气盛都想夺冠军,又都不忍心看到朋友遭受挫折。经过尹霄教练的一番开导,这对好朋友进行了真刀真枪的较量。

孔令辉最后取得了胜利,他既为自己的胜利高兴,又为好朋友的失败难受。

刘国梁却主动向孔令辉表示祝贺,两个人都说:“这场比赛太残酷了!”两个好朋友多想有一天能并肩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啊!

当中国男队酝酿奥运会参赛入选时,八年来一直同住一个房间的孔令辉和刘国梁产生了配对打双打的强烈愿望。

这次在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的奥运会时,他们终于如愿以偿。

第7章 邓亚萍热身备战奥运会

1996年7月3日,中国乒乓球队“白丽杯”迎奥运乒乓球热身赛,在上海静安体育馆落下帷幕。

热身赛被称为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亚特兰大之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比赛。

这次热身赛争夺异常激烈,结果奥运选手孔令辉、邓亚萍分别以2比0战胜对手获得男、女单打冠军,亚军分别为陈卫星、乔红。男双冠军为孔令辉和刘国梁,女双冠军为刘伟和乔云萍。

这次“模拟考试”热身赛,是从7月1日下午开始进行的。比赛按照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模式,设男、女单打和双打4个项目。

8名奥运选手孔令辉、王涛、刘国梁、吕林、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和另外24名国手参加了这次热身赛。在这次热身赛中,也有一些奥运选手被拉下马的。

其实,早在1996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就开始了迎接奥运的热身赛。

17日,邓亚萍刚从乒协杯赛场下来,记者便“盯”上她,问她1996年的奋斗目标。

她则一边擦汗一边说:“目标是再夺奥运金牌。”

当年23岁的邓亚萍曾夺取第四十一届、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和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赛女单冠军。

她说:“今年是奥运年,奥运金牌分量更重,现在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备战奥运会。这次96中国乒协杯赛就是一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虽然进入最后阶段比赛的选手都是老队友,老对手,但比赛是动真格的。我把每一场比赛都当作一次练兵,加以认真对待。下个月在西安举行的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也是一次奥运会前的练兵机会。”

邓亚萍说的是心里话,她正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次乒协杯赛,她一到漳州就走进训练馆练球,直到晚上近21时才最后一个到餐厅吃饭。

当记者问到世界大赛主要对手的情况时,邓亚萍说:“陈静、齐宝华和小山智丽等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她们是从中国走出去的,我们也熟悉她们的打法,现在,我们正实施中国乒乓球女队总教练陆元盛的备战计划,力争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打败对手,拿到金牌。” CvDfND1moMWgfQUuessoju8BhqYPx5wGRgHML/dSO6JGAtik2v3o6hCJrlYZM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