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党中央决定修建青藏公路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和毛泽东就十分关心并积极谋划从青海修筑一条入藏公路。

1949年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说:

大陆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比较多;二、民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不应操之过急。西藏的问题比较特殊和复杂。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多次致电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部署进军西藏,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西藏地区民族众多,曾有人给毛泽东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日喀则地区开会,各县穿各自的服装,结果是十几个县,一个县一个样。

1949年8月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

听说班禅到了兰州,打兰州时要特别注意尊重、保护班禅和甘、青两省的藏族人,为解决西藏问题做准备。

10月13日,毛泽东就西南、西北作战部署致电彭德怀:

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二野全军及十八兵团,共约60万人。西南局的分工是邓、刘、贺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为军区司令员,邓为政治委员,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

毛泽东把解决西藏问题的任务明确交给了二野。

西北战事结束,新疆已和平解放后,毛泽东要求西北局负责解放西藏,西南局从旁协助。

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

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据有些人说,平坦好走。

彭德怀随即派人调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况。

调查的结果是,从青海、新疆入藏困难很大,一年有8个月大雪封山,难以克服。如入藏任务归西北军区担任,要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

彭德怀立即将这些情况报告中央并毛泽东。

毛泽东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此时对解决西藏问题已有新的考虑,从“暂缓”转向“宜早不宜迟”。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电报时,他正在苏联访问,他立即于1950年1月2日从莫斯科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

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占领全藏。

毛泽东在这封电报中还特别提到:

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是我党光荣而艰苦的任务……入藏军队可定为3年1换,以励士气。

毛泽东最后要求西南局确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他还对西北局组织进军西藏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为此,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报请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张国华为书记,谭冠三为副书记,王其梅、昌炳桂、陈明义、刘振国、天宝为委员,统筹经营西藏工作。

邓小平领命解放西藏的任务后,召集了很多民族问题专家,商议解放西藏的办法。

西南局在接到电报的当天即在重庆召开会议,制订入藏计划,决定入藏部队。

1950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和平解放西藏,分别从四川、西北、新疆和云南4个方向进军拉萨。

1950年12月9日,西南军区给中央军委电报提出:

从玉树经黑河到拉萨线,比较从昌都经三十九族、大昭到拉萨要易修筑,因前者是高原脊背较平。据报,后者则山大河多,困难特多……目前只修通甘孜到昌都段或者再稍向前修一段是可以的。

成都战役结束后,十八军五十二师奉命作为进藏先遣部队,由师长率1个团先开往西康的甘孜,在那里建进军基地,并为后续大部队掩护和参加修筑公路,调查社会情况,做统战和群众工作。

当时,帝国主义势力胁迫西藏上层,企图把解放军挤出西藏。

1951年两路进藏部队共约3万多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4、5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用牲口驮运的那一点粮食真不够吃多少时间的。

当时有人算了一下:供1个人1年的吃用,需要3峰骆驼,来回要用多半年时间。为此,吃用都出现了极度紧张,最困难时每人每天4两面都难以保证。

再加上当时西藏一小撮上层反动分子一心想赶走汉人,千方百计阻挠藏民向部队出售粮食和物资,致使1个银元只能买作为燃料的8斤牛粪,烧1壶开水就要花4个银元。1斤咸盐要8个银元,而1斤银子只能买到1斤面。

由于买不到粮食、盐巴和燃料,西藏驻军和党政机关的3万多人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当时唯一的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的运粮路线,往返3000多公里,1年才能走个来回。

1951年1月4日,毛泽东在电报上加批语给周恩来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

照西南意见,玉树、黑河、拉萨线公路较易修,而西南则是修甘孜、昌都线,以西不修。请再研究,是否令西北负责修玉树、黑河、拉萨公路?

同一天,毛泽东又在西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关于减派骑兵入藏问题给军委的电报上,给周恩来、聂荣臻批语:

修路是否有经费,如无修至日喀则的经费,可否西北修至玉树至黑河公路。

1951年1月31日,周恩来指示西北军政委员会调查青藏线:

沿路情况,查明哪条路线最好修,全线有多长,需多少人工和材料,要花多少时间等。

1951年6月,中央政府赴藏代表、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从北京前往西藏,他先绕道广州、香港、新加坡、印度,然后骑马翻山越岭,历时1个多月才抵达西藏亚东县。

当时的情况很紧急,不送粮,进藏的那批人就会断粮,当时反动分子就是想饿走解放军,所以指示慕生忠要紧急组织队伍运物资到西藏。为了解决进藏部队的生存问题,中央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从西北运粮。

1954年,慕生忠提议修筑青藏公路,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青藏公路”的名称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路线是西宁—湟源—共和—兴海—玛多—称多—结古。

这条公路早在1927年已开始分段草修。当时先修建西宁至湟源段,路线沿西宁西川南岸至西石峡东口跨河再沿北岸至湟源。

1929年沿西宁西川北岸,东起西宁西郊小桥,西至扎麻隆另建公路一条,南岸专行马车,并修通湟源至哈拉库图段。

1932年修至兴海大河坝。

1943年7月,该公路修至玛多黄河沿。

1944年9月底修至玉树结古。

公路全线872公里。

1944年10月,当时的“青藏公路”举行试通车仪式。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段公路便不被当局所重视,由于财力不济,高原冻土地带施工技术问题无法解决,致使许多地区的工程达不到设计标准,再加上雨雪冲蚀、无人养护等原因,许多地段无法行车,因此试通车后并没有正式通过车。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近6000人的筑路队伍,抢修西宁至玉树公路的西宁至玛多黄河沿线。

1953年、1954年,部队也参加了施工。

1954年12月5日,西宁至玉树公路正式通车。

但当时公路并没有修至西藏,这条公路不算是名副其实的青藏公路。

1953年11月,西藏运输总队组建了两个探路队,历时两个月,探明格尔木至拉萨路线的地理状况,为修筑青藏公路提供了决策依据。

西藏地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西藏运输总队运粮骆驼死亡60%,通过畜力运输粮食十分困难,这就更加坚定了中央快修青藏公路的决心。 Cs07e8Enzxy1K7qaRrF/ZfwpvEGbMJx+RAYnmTp2MBE+EVqbg51t/0CZeL5+HE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