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攻坚之役:扶贫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陈秀伶

第一卷 决策实施 第1章 中央制定扶贫攻坚计划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说:“开发扶贫,就是动员组织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说:“扶贫开发是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过程。”

陈至立表示:“希望更多的民办院校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工程,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针对一部分地区发展迟缓、一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了专门扶贫开发机构,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且对传统的扶贫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和改革,实行了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地,分布在18片地区。它们是:秦岭大巴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乌蒙山地区、努鲁尔虎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滇东南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太行山地区、吕梁山地区、桂西北地区、九万大山地区、定西干旱地区、西海固地区、西藏地区、陕北革命根据地、闽西南、闽东北老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赣南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18片的总体格局虽然尚未打破,但地域分布上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以较大行政区域日益减少,以县为单位的贫困区逐步转变为乡、村级小区域的贫困区,并在行政区域交界地带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小流域的贫困区,行政区域交界地区带,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受到破坏的小流域相对集中。

这种地域上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表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面积贫困区域有所缩小。同时也说明,剩下的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加大。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20世纪最后几年内,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纲领。

在1994年初,国务院制定并颁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了在20世纪最后7年内,基本解决当时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一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对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发展,逐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实例共同富裕,为改革、开放、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都具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3个方面:

一是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500元以上,并形成稳定解决温饱、减少返贫的基础条件。

二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使绝大多数贫困乡和主要农贸市场、商品集散地通路、通电。

三是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态,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畴内。

为了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奋斗目标,国家在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奖金的管理和使用、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 Pl98MW5C2XiP+6P7LVNhOl2sMW/hniNooT+iZi7AdzdohYx62WlOkuwlpoSYUn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