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薛暮桥关于就业问题发表谈话

1979年7月18日,国家计委顾问、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薛暮桥就城镇劳动就业问题向记者发表谈话。

薛暮桥说:

我国是有九亿七千万人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怎样解决劳动就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生产发展不快,今年待分配的劳动力就有七百多万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全国的安定团结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今年,有些地方试图解决就业问题,办法之一是号召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提早退休,允许子女顶替。结果许多有熟练技术的老职工退休了,换上一批不懂技术的青年,其中许多人原来在学校上学,有的是在农村劳动,真正的城市待业青年就业不多。许多老职工退休后,又被其他单位招收去了。职工人数增加了,待业人数没有显著减少。

薛暮桥指出,过去劳动工资制度管得太死,职工就业都要由劳动部门统一分配。企业没有用人的自主权,职工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这个问题不解决,“各尽所能”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更加严重的是,国家必须严格控制新增职工总数,待分配的青年比国家招工指标多好几倍。国家既不能对待业青年每人发一个“铁饭碗”,又不准他们自己用一定的集体方式组织起来,从事社会迫切需要的劳动,待业人员就越积越多。

薛暮桥谈到,我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不是没有经验的。全国刚解放时,城市中失业者有三四百万人,同当时公私企业职工总数大体相等。我们采取两条办法,一是“生产自救”,要他们自找门路,国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二是“以工代赈”,国家用低工资举办一些公共事业。在一两年时间内,把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实际上仍然受到失业的威胁,解决办法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低工资,多就业。实行的结果,是“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工厂中劳动生产率低,机关中工作效率更低。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待业人员可以自找门路。各行业公私合营以后,特别是公私合营商业上升为国营商业,手工业合作社上升为合作工厂以后,全部职工完全由劳动部门管起来,统一分配。

对此,薛暮桥指出,原来的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网点多,生产和经营的花色品种齐全。现在是网点大大减少,花色品种不全,许多种别有风味的土特产消失了。过去北京的东安市场商店林立,各有特长;现在的东风市场统一经营,变成第二个百货大楼,特长没有了。

薛暮桥回顾过去说:

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会议上陈云同志有个发言,建议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社不要合并太多,要保存产品的多样性和经营的灵活性。但是,1958年以后把自负盈亏的公私合营商店和手工业合作社几乎一扫而光。许多种土特产品长期缺货,无人生产,无人经营,服务性行业大大减少了。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工作没有人干,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劳动者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不是没活干,而是要等国家统一分配,而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容纳量又有限。这样,待业青年越积越多。

薛暮桥同时指出,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并提出当前发展国民经济的十项工作,其中第九项工作就提到劳动就业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劳动就业是应当当作一个重要问题来抓。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但浪费大量的劳动力,也影响安定团结。而且,现在不下决心找寻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薛暮桥认为,在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现有企业的劳动力一定会大大富余。现在许多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工作效率,也需要实行精简。农业现有3亿劳动力,如果实现了机械化,只需要几千万人,其余的人除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外,也要另找出路。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预先看到,预作筹划。现在我们的城市养不了这样多人,农民自己生活还有困难,农村能容纳的人也很有限。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要广开就业门路,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劳动管理制度。

薛暮桥强调指出:

现在待业青年都由劳动部门统一分配工作,这个制度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国家给每人发一个“铁饭碗”,不但“碗少僧多”,而且领到“铁饭碗”后,就只能进不能出,只能升不能降。在现代化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安排劳动就业发生矛盾。企业实行经济核算,要精简一批多余的和工作不称职的职工,交给劳动部门去另行安排。劳动部门为着安排待业青年,要求企业把自己职工的子女包下来。双方都有困难。为着解决自己的困难,都把困难推给对方。为着实现现代化,前一种要求是合理的,后一种要求是不合理的。劳动部门必须另想办法。办法只有一个,包不了的事情不要包办,准许待业青年用一定方式自己组织生产,我们不但不应下禁令,而且应当加以帮助,加以组织领导。

薛暮桥还说:过去有些人把它当作“资本主义漏洞”,堵不胜堵。现在需要把“漏洞”改成大门,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宪法规定允许“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一条也应当实行。这样做,城市就业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薛暮桥最后强调:

只要把住一个关,只准自食其力,不准剥削雇佣劳动,是决不会产生新的剥削分子的。

薛暮桥的讲话表明,中央已经开始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当时,有的企事业率先开始了劳动制度改革的探索。

发展科学技术,采用新的技术成果,会不会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安排?重庆市科委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不会。

1979年以来,重庆市有的部门提出,现在待业人员这么多,推广新技术成果不必那么着急,自动化建设应当停一停,有的人甚至要让当时正在建设的自动线下马。

重庆市科委针对这个问题,对全市10个工厂,30多条自动线、联动线进行了调查。大量事实说明,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改善了劳动条件,使企业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加了盈利,同时也为劳动就业开辟了途径。

重庆氮肥厂合成氨造气工段建成生产自动线以后,生产工人由280人减少到156人,年产合成氨由5000吨提高到1.2万吨。他们把节余下来的生产工人,除一部分加强仪表、电工、机修以外,新建了一座甲胺车间,还招收了67名新工人。

重庆红岩玻璃厂、曙光电镀厂、綦江齿轮厂、重庆牙膏厂4个工厂,建成生产自动线以后,共节省劳动力146人,但由于工效、产量成倍提高,相应地增加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等前后工序的劳动任务,把节余的劳力全部投入这些工序以后,仍不能满足需要,还要增加职工116人。

一些建成自动线的工厂,把一部分原来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力量抽出来,研制新产品,加速老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企业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重庆干电池厂建成自动线、联动线以后,集中了一部分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一种能量大、用途广、能多次充电的碱性高能电池,当时已进行小批量生产,因而增加职工28人。

重庆氮肥厂合成氨造气工段实现生产自动化以后,抽出技术骨干进行尿素生产自动化的设计,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再安置一部分人就业。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产品质量有了保证,销路广了,生产规模也要相应扩大,劳动力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重庆钟表厂原来只有职工300多人,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技术,实现了手表零件加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发展,职工人数迅速增加到2600名。

重庆蓄电池厂建成蓄电池的基本材料——铅粉生产联动线以后,蓄电池的产量成倍增长,劳动力需要大量增加。当时除大集体的400名工人外,还计划招收150名新工人。

用新技术武装工业,质量有保证,产量大增加,扩大了企业外的运输量、包装量等,给街道居民就业开辟了门路。重庆塑料五厂建成泡沫塑料凉鞋生产自动线以后,产量由61万双增加到122万双,仅包装纸盒一项,就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在街道工厂就业。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发展,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就为解决劳动就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重庆氮肥厂、红岩玻璃厂等10个工厂,建成自动线以后,年上缴利润由381万元猛增至1431万元。如果利用增加的利润来发展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手工业,每年就可以解决1000人的就业问题。 uqC8BvM8sf02nfYdGPmUu8RMM590x4066WyqD/I3IsMIHw1btqvjMJJoUkWHuK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