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举贤新篇:全国恢复高考制度
陈秀伶

第一卷 恢复高考 第1章 邓小平主持科教座谈会

面对重重阻力,邓小平说:“我可是不客气的。”

邓小平果断地对教育部负责人说:“立即把报告追回来。”

邓小平说:“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饭店亲自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0多位老中青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还有教育部、科学院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负责人。

邓小平从第一天开会就参加讨论,以后每一次他都准时到会。在4日的座谈会上,邓小平一边认真地听,一边插话说:

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通过自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办法、经过什么途径选拔回来。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当研究生。

不要定什么名额,这样的人有多少就选多少,可以在名额之外。

大学要办得活一点。有些青年成绩好,没毕业就可以当研究生。好的班也可以全班转入研究生。

过几年后,大学要重点培养研究生。这样做,研究人员成长得快。这是个方针问题。

这样出人才会快些。我相信中国人聪明,会大量出人才的。我们太落后了。

我们自己要谦虚一点,说老实话,吹不得牛。

在座谈会的第二天,邓小平又插话说:

是否先解决重点大学,再解决一批重点中学,还有重点小学。坚持两条腿走路,水平比较高的,叫作重点,重点大学、中学、小学。但是不等于非重点学校就不出人才。

重点大学应当主要从重点中学招收学生。这样解决教师缺乏问题比较容易一些。重点学校的课程应当深一些。

要把好的教师放到重点学校,普遍解决有困难。教师自己要提高,才能教得深,主要靠自学。

邓小平真诚地询问与会的专家:

一年准备行不行?要把教材重新编好,按提高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的选择、调配,教学方法的准备,还有从明年开始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这一套要研究好。

一年准备来得及吗?

邓小平的真诚感动了与会专家,启发了大家的思路和灵感,许多学者连夜赶写发言提纲,研究思考高考制度问题。

在8月6日下午,会议讨论的重点转移到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上。

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发言,强烈要求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查全性慷慨陈词,抨击现行招生制度的4个严重弊病:

一、埋没了人才,大批热爱科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

二、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

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

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教与学的积极性。

查全性强调,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大学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其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

查全性呼吁:

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查全性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汪猷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意见,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来一个大的改革,宁可今年招生晚两个月。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适的,浪费就大了。

专家们的意见震动了邓小平。他问坐在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

刘西尧说:“推迟半年招生,还来得及。”

邓小平听了,当场决断:

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今年就开始改,不要等了。

在此之前,即在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太原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

这次会议在是否在高校招生中恢复入学考试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所谓的“两个估计”。

由于教育部负责人不敢否定“两个估计”,于是在8月4日,教育部在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和《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仍然维持了原来的“十六字”招生办法,即:

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在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他主动请缨,承担起领导科教界拨乱反正的重任。

面对重重阻力,邓小平说:

我可是不客气的。

此言既出,表明了他不可动摇的决心。

8月4日,即在教育部上报招生工作意见的同一天,邓小平在北京饭店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

在座谈会上,大家纷纷揭露这种办法的弊病。有人提到清华的教育质量时说:

现在很多人小学毕业,补习了8个月就学大学的课程,读了3年就毕业了,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

邓小平听到此言,当即不满地说:

那就应当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不能叫大学。

教授学者们情绪激昂地纷纷讲出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大家都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并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推迟当年的招生时间。

这些意见得到邓小平的支持。随后,邓小平果断地对教育部负责人说:

立即把报告追回来。

邓小平的明快果断,当即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座谈会上,恢复高考前实行的统一考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得到邓小平明确的肯定。

当教育部负责人提出,开学临近,只有推迟开学,还是可以恢复高考时,邓小平果断地说:

既然如此,那就立即恢复!

在8月8日上午,科教工作座谈会即将结束时,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中,对于“两个估计”的问题,邓小平说:

对全国教育战线17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17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就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方面来说,应该怎样估计呢?

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反对社会主义的是极少数,对社会主义不那么热心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邓小平说:

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自此,邓小平“八八讲话”揭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两个估计”的推翻,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它意味着更深远意义的复苏和新生。

在“八八讲话”之后,以教育界为突破口,各行各业开始加快拨乱反正的步伐。 TZtj0sv5B5MmwOCJnvUdbd7L9u4qt7Wo9+fuo+JJxaA+Omfm0ViE2kD/nOF393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