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陈云主持筹备中财委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建立,由陈云负责筹备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就已初具规模,随着新中国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便投入了正常的工作,承担起了事关国济民生的大事。

那还是1949年6月4日下午,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党政机关负责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会议,就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事宜同各界商议。

在会上,周恩来正式宣布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派陈云、薄一波负责筹备组织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暂时属中央军委领导。

然后,陈云就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他说:

以往东北、华北、西北及其他解放区都有地域性的财经机构,但现在有成立中央的财经机构的必要。

为什么呢?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日益扩大,财经问题也逐渐增加,并且往往是带有全国性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处理这些问题。

陈云还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任务、组织机构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筹建之初,中央建议在中南海设立办公室。

陈云认为恢复和发展全国财经工作,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对口办事机构,接纳各方专业的干练人才。

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选址方面,大家认为,中南海的环境确属上乘,但容纳不了这样大的机构,也不宜与财经各界人士交往。

于是,筹建中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东交民巷找到了一座房子。这地方曾是物资接管委员会接管的原国民党政府中央信托局的房产。

在这里,早先曾是日本正金银行北平分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中央信托局接收。这是一座两层楼的西洋式建筑,两面临街,南临东交民巷,西临御河桥,房子上面在临街的西南角上,有一个漂亮的塔楼。一楼朝东交民巷是一个营业大厅,营业大厅后面西北部,有几间高级职员的办公室,里面有西式壁炉。

在刚开始时,华北财经委员会有二三十人,华北工商部有四五十人,办公的房子还勉强够用。

随着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筹建工作的开展,人员日渐增多,办公用房也日益紧张,连洗手间也当成办公室使用了。

在这座楼里办公了一个多月,由于人手增多,实在挤不下,中财委就决定另找房子。

在当时,周恩来要把中南海西花厅给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无论如何不同意,他说:“西花厅只能做政务院的驻地。”

结果,在朝阳门内大街找到了一座房子,人称“九爷府”。那是清朝道光皇帝第九子的住宅。因他后来被封为孚王,所以又称“孚王府”。

有人对陈云说:“那里比这里大多了,有好几进大殿,但很旧。”

陈云说:“旧不要紧,只要够住就行。我们不是为了找好房子。”

于是,就这样定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便搬到“九爷府”办公。

7月12日,陈云宣布,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由中央财政经济部与华北财经委员会合并组成。

在成立大会上,陈云风趣地自我介绍说:

我叫陈云,小个子,身体不好,两个月感冒一次。过去好比是在上海永安公司门前摆小摊做小生意的,现在让我当大公司经理,做大买卖,不知道能不能胜任。今后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干部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是无法把他所承担的工作做好。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由于长期在农村搞武装斗争,党内缺乏懂得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旧中国留下来的经济建设人才也很少。

针对这一现状,陈云的做法是不拘一格,广招人才,用其所长。

他选用干部的原则是: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搞“五湖四海”和“就地取材”。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是在原中央财经工作部和华北财经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的,因此,开始的时候,华北的干部较多,后来陆续增加了各大区的干部。

陈云刚到北平时,就让秘书周太和给各地懂经济的老同事、老朋友打电话,邀请他们进京工作。

应邀到京的华北机械公司经理沈鸿说:

北平解放以后,我在1949年2月随华北工业部来北平任华北机械公司经理。大约在当年5月间,周太和同志打电话来,要我去中南海见陈云同志,我按时而去。一见面他就说:4年不见了,我们山沟里的老办法已经不够用了,现在要管全国的大事了。你就来中财委工作吧。我欣然受命。10多年前读过的《苏联五年建设计划》那本书,又在我脑子里回旋起来。就这样,我就任中财委重工业处处长。

从1949年7月到10月,陈云曾3次电请中央,调配干部到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闲置党外的财经人才,陈云知道,周恩来与党外朋友交往多,熟悉党外朋友的情况,他便致信周恩来:

请你告诉我可以吸收哪些人来办些事,各人的政治态度如何?

马寅初就是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在陈云一再敦促之下,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

在陈云的极力邀请下,著名化学家、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侯德榜,担任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高级技术顾问。

此外,陈云还大胆吸收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10多名高级专家学者,如:孙越崎、孙晓村等。陈云还从上海、南京等地吸收了10多名旧职员、大学教授和青年学生到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

对于选用这些人才,陈云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业。我们不能说只有某某人才是了不起的人才吧?不见得吧?社会上的人才不知有多少,许多人都不是这个‘员’那个‘员’。所以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

章乃器、千家驹、沈志远等人是陈云进北平后很快注意到的懂经济的党外民主人士。陈云经常同他们交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章乃器、千家驹、沈志远提出:向香港商人购买棉花应尽快着手。陈云就请章乃器代他起草给香港钱之光的电报稿,以便落实在香港购棉。

章乃器、千家驹、沈志远提出:上海解放后,外币应禁用禁持。陈云就请千家驹写个禁用禁持外币的意见。

陈云在抓紧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队伍及其他自身建设的同时,为了延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他还组建了一些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外围组织。包括建立全国性的花纱布公司,将中纺公司划归纺织工业部统一领导;建立全国性的土产公司,负责推销各地土特产品;将华北贸易总公司改组为11个专业公司等。

有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原来的60多人扩大到300多人,各种机构也陆续建立起来了。除原先的行政处、秘书处外,还新成立了计划局,并下设财政、金融、贸易、工业、交通、农业、供应7个组,共有干部70多人。

此外,还将原华北财政部、企业部、工商部、交通部、农业部、水利委员会、人民银行总行、军委铁道部、电讯总局等也划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

至此,中财委的组织机构和干部配备问题便基本解决了。

中财委建成后,陈云带领着这个刚刚成立的组织,长期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迅速开展工作,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使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xth8p3vdEHRtKYlfMz3pSKihpcMdQ5BR6HHe+wR8wSLWbMz/bcasBKDfuxmk2u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