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目前,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尚未完全阐明,但传统医学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在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是可以肯定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约占20%~30%。据文献报告,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中引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从双胞胎糖尿病发病史来看,单卵双生糖尿病的发生率要比二卵双生者明显增高,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占50%;而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其两个双生子患有糖尿病的几率高达88%。而且这种遗传因素在外界环境和体内环境的诱发下较易发病。

事实上,并不是糖尿病患者都会把病遗传给下一代,如父母双亲中只有一人患糖尿病,则其子女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会很低,并且往往是隔代遗传。

值得注意的是,近亲结婚者得糖尿病的机会比较多。因为近亲结婚不仅使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后代人数增多,而且也使后代更易患此病。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佐证:西太平洋斐济印度族近亲结婚盛行,此地的糖尿病发生率很高。

肥胖因素

人们饮食过量或营养过度,而体力活动却大量减少,以致饮食产生的热量超过身体的需要,从而引起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20%)。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这已成为目前公认的一般规律。据报告,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生率约比正常人高出4倍,极度肥胖者则高出约30倍。国内调查发现,超重组的糖尿病发生率是标准体重组的2.86倍。尽管至少50%的肥胖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保持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目前肥胖与超重被公认为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或重要诱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肥胖表现对糖尿病基因起触发因素的作用,就像病毒因素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样。

因为肥胖者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于是造成了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因而难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同时,肥胖者过量的脂肪都堆积在肝脏等组织器官,致使肝糖原贮存减少,造成血糖浓度升高。脂肪代谢的加强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而高脂血症状态却对胰岛素产生对抗,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对胰岛素的需要量。久而久之,胰岛细胞负担加重,从而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或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此外,医学研究证明,身体发胖有碍健康。特别是年龄在40~45岁的人,体重每增加一磅,死亡率就增加1%,而低于正常体重15%的人,死亡率最低。过度肥胖使心脏负担增加,从而很容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肥胖者的死亡率比体重正常者要高80%。

食物因素

据国内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回民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民,高达4.6%。这可能与回民以进食羊肉等含脂肪、蛋白质及热量较多的食物有关。高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并无明显关系,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高脂肪饮食与发生糖尿病有关。广西南宁蔗糖厂的调查结果表明,进食糖类较多并不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人认为,长期食用精制面粉、精制蔗糖这类碳水化合物饮食,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将增加。因谷物精制后,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某些维生素有所丢失。而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镁、铬对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生物合成及体内能量代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已证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引起糖尿病。

妊娠因素

妊娠期胰岛素降解作用将加速,并且约有80%正常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其胰岛素产生相对不足。葡萄糖耐量的特点是空腹血糖较非孕期低,服糖后2小时有20%患者血糖不能恢复正常。此外,妊娠期胎盘分泌的人泌乳生长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对胰岛素有对抗作用,可使血糖升高。

妊娠4个月后,肾糖阈降低,且于孕末期可出现乳糖尿,约有20%~30%正常孕妇可出现间歇性糖尿,其中75%糖耐量是正常的,因此,妊娠期糖尿并不能真实反映血糖的高低,此时糖尿病尿糖阳性的诊断意义必须慎重考虑,应当进一步化验血糖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最后确诊。这一点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有资料表明,妊娠的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生成正比例关系。

免疫因素

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细胞发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力下降。这样,在病毒和抗体共同作用下,胰岛β细胞进一步大量损坏,使胰岛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容易导致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估计有5%~10%的糖尿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低下而发病。一般正常人不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糖尿病患者或其家属常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重症肌无力等。糖尿病患者中伴有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者约占14%,比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高6倍。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对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可知,知识分子和干部最高,分别为11.85%和10.4%;农民和牧民最低,分别为4.2%与4.9%。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居民体力活动少于农村居民,且肥胖及高龄者又较多,加上饮食习惯和外界环境等都是致病因素,所以发病率较高。正是由于体力活动减少以至肥胖,就造成了组织器官中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外周组织中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减少。

激素因素

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不仅有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且也有胰高血糖素的相对或绝对过多。众所周知,体内能使血糖下降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而由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则是对抗胰岛素作用的主要激素。当胰高血糖素浓度增高时,可导致血糖升高。其他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泌乳素、性激素等。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在糖尿病发病机理中仍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为主要因素,而胰高血糖素等可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属于次要因素。

药物因素

在科研实验室里,将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等化学药物注入动物体内可制成实验性动物模型,说明药物能使胰岛β细胞而引起超急性糖尿病。已知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药、胰高血糖素、避孕药以及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止痛退热药,均能影响糖代谢,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或高血糖;敏感者甚至可引起糖尿病。如长期应用超治疗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

精神因素

中外学者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其他因素

从全国的调查情况来看,无论男女,20岁以下组糖尿病患病率极低,仅0.2%~0.4%,30岁以上至40岁以下组约10%~15%;到了40岁以上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急剧上升,平均每增长10岁,患病率上升10%,至60~70岁达最高峰,约35%~40%。可见,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此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点疾病。

在西欧和北美,糖尿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与男之比为4:1。(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力活动较男性少;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略长,糖尿病发病机会相对增多;女性到了40岁以后比男性容易肥胖。)在我国男女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基本持平。 0bmkQZKJ2uHeXkZQUrWd75DmypjxW7uxkyUY5MFKkHXdpdvFMU9rqNA9lUm/zT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