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该读点心理学
文成蹊

第一章 情绪心理学:掌控自己的情绪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我们成功的前提,更是我们身心健康的保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仅让你重新获得主导权,而且会使你发现,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后,所有的难题都能够轻松驾驭了!

掌控情绪:别让情绪影响你的健康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行动的倾向性。情绪的主要特征有:无所谓对错,常常是短暂的;可以积累,易夸大其词;会影响行为,也可以经疏导而加速消散。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吵、怕了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吵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社会适应能力来说,情绪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心理学家劝诫那些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的人,应先处理好心情,再投入精力处理事情。

健康与情绪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身体构成一定的伤害。我国古代就有“内伤七情”之说法,认为当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度时,就会产生生理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有关;经常、长期的消极情绪所引起的神经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身心疾病。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充满心理矛盾、压抑、不安全感和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人,免疫力减弱,容易患癌症。据有关方面统计,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概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忍气吞声”型的人,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这些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

情绪除了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而不利人体健康外,还会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等决定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人体健康。而人的身体健康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因而通过情绪也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

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最终积郁成疾,呕血身亡。三国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因为妒忌多疑、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与他们相反的是跨世纪的女作家冰心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简朴,不奢求过高的物质享受,在和谐的环境中与人相处,在微笑中勤奋写作。她的健康长寿,事业辉煌主要得益于开朗、豁达的性格。

保持良好的情绪

现代医学大量资料证实,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性格孤僻,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所致。

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倘若长期疾病缠身,则容易引起忧郁情绪。

既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此重要,那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根本。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情绪。

1.培养幽默感

研究发现,在问题面前,经常运用幽默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就比较少;而运用哭喊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相对要多很多。

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增加令人愉快的体验,可以减弱消极情绪状态,而提高A型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反应能力。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至于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情绪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对起伏的情绪不必也不可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如运动、旅游、倾诉等,给情绪适当的发泄机会。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痛苦并得到他人的安慰,能够极大地改善健康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4.换一个角度看事情

很多从表面看令人生气或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常常可发现一些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5.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积极地为之奋斗,人就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6.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7.对问题当机立断

犹豫不决会引起不良情绪,损害身心健康。因此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宁可偶尔出些小错,也不要为一些问题左思右想。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灾祸,都是在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况下,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造成的。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想着千方百计把情绪压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让它发泄出来。但是,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在压抑、克制,也只说明情绪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而它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因此,对于无法得到满足宣泄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心理驿站

1.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保障;

2.身体的健康状况会造成心理的困扰;

3.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健康的情绪。

巴纳姆效应:不要让他人左右了你的情绪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你可能不止一次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打哈欠以后,接下来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这种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会使你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有时会影响到认知的正确度。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与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一些星座、属相等方面的测验,其结果都是一些一般性的模糊的话,符合每个人的平均心理,让你认为很像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对自己的表演作出的评价,他说他的表演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他所表演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从而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因此,心理学家便将这种倾向于相信笼统性描述的心理特征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情绪失控的后果

从情绪方面来划分,人的性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型和感情用事型。理智型的人是情商很高的人,在所有的事情面前都能够做到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型的人是情商相对较低的人,在面对外界的影响时,他们往往随性而为,不计后果。如此一来,他们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刘易斯·福克斯以绝对优势将其他选手甩到身后。决赛时也非常顺利,已经胜利在望了,只要再得几分他便可以稳拿冠军了。可是,就在这时,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于是他赶忙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再次俯身准备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这时,刘易斯·福克斯的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因这只讨厌的苍蝇不断落到主球上而生气。更让他生气的是,那只苍蝇仿佛是有意要与他作对,只要他一回到球台准备击球,那只苍蝇就会重新落到主球上来。这时,刘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难以抑制的愤怒使得他突然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结果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也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经过这一番折腾,刘易斯·福克斯一下子方寸大乱,在后来的比赛中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却愈战愈勇,迅速赶了上来并将其超越,最终赢了这场比赛。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刘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名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居然被一只小小的苍蝇打败!这显然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刘易斯·福克斯当时完全没有必要去管那只苍蝇的事情,随它去好了。

一个在台球方面具备如此造诣的选手应该明白,一只苍蝇落到主球上几乎不会影响击球,但是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他输掉了比赛。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其实这还不是关键,这次失败了,下次还可以再来,情绪失控了一次,下次就应该控制。然而,这位世界冠军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因一次不理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后,他不是去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再一次以一种更加不理智的行为来把悲剧上演——自杀。

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都应在至关重要的时刻保持理智。即使当时没能左右自己的情绪,也应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理智,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人,不可能单独存活于世上,在生活上必然有外界的变化影响着我们。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自然环境的冷暖变化,客观事物的更替,等等。这时倘若我们不能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就很难收获轻松与快乐。

如何打破巴纳姆效应

由于巴纳姆效应具有笼统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因此使得很多描述似是而非,从而影响人们的真实判断。一旦判断出现了偏差,就很容易导致人情绪失控。而情绪失控的后果我们是知道的,所谓“冲动是魔鬼”,这个“魔鬼”会阻碍你成功,会掠夺你的快乐……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巴纳姆效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以平常心去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

如果有人对你恶言相加,不要马上去反击,试试做几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冲动,要三思而后行,或者尝试着用数数法,在心里默默地从一数到十,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告诉自己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你想通了,你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情绪波动了,也就不会受他人地影响了。

一天,著名作家哈里斯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闲逛。哈里斯看见一家卖报纸的小摊,就向摊主买了一份报纸,并且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没想到这个摊主给了哈里斯一个臭臭的表情。朋友很气愤,当哈里斯跟他朋友又走了一段路后,朋友终于忍不住了,问道:“你不认为刚才那个摊贩的态度很差吗?对此你不感到气愤吗?”

哈里斯笑笑说:“我每天来他这里买报纸,他都是这样的,这没什么啊!”

朋友更惊讶了:“他每天对你的态度都是这样差,你为什么还是每次都很有礼貌地跟他说谢谢呢?”

哈里斯笑着对朋友说:“我们何必让别人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呢!”

是啊!情绪是自己的,何必让别人来左右呢?快乐是自己的,何必让别人来掌控呢?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是很累的。生活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斤斤计较,便永远得不到平和。不如学着多一点豁达,多一分宽容,多一些理性,让愤怒、忧郁像滴落在旱地上的一滴水,瞬间蒸发。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而持续的概念,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倘若一个人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而完整的概念,那么这个人的“自我”的各个部分便是松散的、含混不清的,他也会因此而缺乏生活目标,从而失掉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如此一来,便很难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客观认识自己。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自然也会跟着提高,从而使自身减少情绪化,增强理智性。这就好比在头脑中装上了一个控制情绪活动的“阀门”,让情绪活动听从理智和意志的节制,而绝对不能任其自流。凡是能有效地节制情绪的人,也就能基本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不要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到别人的手上;

2.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正确的判别能力;

3.容易被别人左右情绪的人很难成功。

齐氏效应:摆脱紧张的心理困境

心理学中所说的“齐氏效应”,是指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一个实验——“困惑情境”实验。齐加尼克找来一批被试者,并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然后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因被打扰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齐加尼克则毫不干预,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是,虽然这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是,那些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逐渐消失了;而那些未能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依然被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困扰着。这后一种情况便被称为“齐氏效应”,也叫“齐加尼克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时,就随之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会彻底解除。倘若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心理将持续不变。

精神之弦不可过紧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师傅正在传授徒弟射箭的技巧。

师傅问:“你的臂力强吗?”

“当然了!七石的弓(古代以石论弓的强度),我常把弓拉满几个时辰都不放。”言语间自豪之情难以掩饰。

“很好!现在我要你把箭射出去!看看你能射多远!”师傅说道。

信心百倍的徒弟忙用自己拉满的七石的弓将箭射了出去。

师傅看后,也跟着射出一箭,用的是自己六石的弓,但是却比徒弟射的远很多。

看着徒弟惊讶的表情,师傅开口了:“强弓要虚的时候多,满的时候少,才能维持弹性,成为强弓。倘若弦总是被拉紧的,就不可能射出有力的箭了。”

原来,箭射得是否足够远,并不单单倚靠弓的强度。绷得越紧的弦就越容易断。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而不得丝毫休息的时间,忽略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本末倒置。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长,我们所要承担的工作量以及要学习的知识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负荷日益加重。

学生学习紧张,运动员训练紧张,职场人员工作紧张……这个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齐氏效应”的困扰。很多时候,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完成的工作,会如影随形。

其实,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的,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说万事过犹不及,倘若过度紧张了,就可能会因此导致失误和失败。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浑身肌肉收缩,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思维也会停滞。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大脑中一片空白。这种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考试时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会影响答题速度,还会影响做题的正确率,百米冲刺中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不会让你跑得更快,还很可能导致你迈不动双脚。

另外,人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超胜利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消除紧张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放松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力。在放松的状态时,人的状态能发挥到最好,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放松状态也叫“假消极状态”。这种表面的放松和消极是一种假象,而这种假象下大量的心理过程在正常展开: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浮现,个人情绪在起伏……而在这放松状态下展开的心理过程丝毫不使人感到疲劳。在这种完全放松、精力充沛的精神状态下,一个人的记忆力最强,思维能力最佳,潜能发挥最完全。至于如何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实现这种放松状态,我们可以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衡心态,放下压力

北京奥运会射击冠军杜丽在顶着上届奥运冠军、在自己家门口比赛以及为中国争得第一枚金牌的强大压力下,因精神紧张而造成了发挥失常。丢掉首金的杜丽在后面的比赛中调整心态,放下包袱,从而重新成功地为中国射击队夺得一金。因此说,很多时候,同场竞技的对手与你实力相当,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压力会让人无所适从,关键时刻,不能正常发挥。唯有心态平和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色。

2.要学会自我接受

当你感到紧张时,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你可以问自己:“我真的害怕吗?”然后你慢慢地做深呼吸,并持续一段时间,你的紧张心理就会有所缓解。

同时,用积极的态度鼓励自己:“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我不能因害怕而无所作为。”甚至你可以预见自己可能遇到的最坏结果,从而可以正视并接受它,这样可以帮助倾斜角从自我烦恼的意识中摆脱出来。在完全接受了它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害怕心理有时会彻底消失,有时只是减少。但是无论如何,相对以前而言,你会渐渐轻松一些。

3.做好充分的准备

坎贝尔说,他主持节目时永远不会慌乱,他的秘诀是做好准备工作。他认为,在准备过程中汲取资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准备工作这个行动,并且知道自己已花了时间做准备工作。因做足准备工作而产生的信心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真的有信心。

4.保持精神饱满

女子射击总冠军陶璐娜在雅典奥运会的前一天晚上,由于紧张,一夜没有睡好,结果名落孙山。而在多哈亚运会上,她赛前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满怀自信地走上赛场,结果夺得金牌。她说:“保持精神饱满绝对是件重要的事情。精神好,就不会紧张,自己表现就会稳定,并且更加出色。”

5.鼓励自己

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倪萍,在第一次上台的时候也很紧张,甚至有些迈不动步子。但是,当她感觉自己胆怯或紧张时,就信心十足地对自己说:“勇敢些,你是最棒的!”于是她便能抬头挺胸地走上舞台。倪萍说:“人最怕自己吓唬自己。勇敢地战胜自己,就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了。”

6.以自嘲保全面子

惠普公司的前任女掌门人奥菲利亚在一次重要的谈判中,扣子掉了一粒,衣服不慎裂开了,这让自己和对方都很尴尬,于是她便开了个玩笑:“时代的跃变要求我们跑步前进,当我想解开衣服奔跑时,发现自己没穿运动短裤。好吧!让我们赶紧结束眼下的谈判,好让我回家换装。”谈判圆满地结束了。可见,巧妙的自嘲可以让自己摆脱困境,更能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当然,造成紧张的原因有时候是多方面的,而不是某一种影响。而我们的应对方法也要因情况制宜,但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摆放平和,放轻松一些,在你放松自己的时候,也许一切就OK了!

1.紧张心理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

2.学会给自己减压,紧张自然会减小;

3.在你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不要太过追求完美。

永葆乐观:生命因乐观而精彩

有人这样解释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区别:当半杯水放在面前,乐观者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却说:“可惜,杯子已经空了一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心理学家说,乐观态度与悲观态度,都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态度倾向,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位心理医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患者服用安慰剂。并告诉患者这种安慰剂对治疗病痛有很好的效果,而事实上这种安慰剂只不过是心理医生用水和糖加上某种对人体无害的颜色配制而成的,它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但是,如果患者相信药力,也就是说,当患者对安慰剂的药效持乐观态度时,就会有很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倘若负责治疗的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则,效果就更加显著。

同样,悲观态度也会影响到人的组织器官。一个意外的事故证明了这一点。一名男子意外地被锁在了一个冷冻车厢里,当负责拿着冷冻车厢钥匙的那个人在锁上车厢20分钟后又回来打开冷冻车厢时,却发现了那名被意外锁住后冻死在冷冻车厢内的男子。医生对该男子进行了检查,证实他的确是被冻死的。然而,冷冻车厢的负责人却说冷冻车厢并没有开着冷气。事实也的确如此,车厢内的冷气开关并没有被打开过。经过一番调查取证后,医生这样解释道:这位男子在被锁在车厢后,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被冻死。正是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因此,导致极度的悲观,被冻死的悲观意识始终挥之不去,因此,导致了该男子的死亡。

心理学家对此为我们作出了解释,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这种信心让他们更容易靠近快乐和成功;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可挽救了。这种灰心的情绪便会将他们与快乐、成功隔离。悲观者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有太大的失望,但同时也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

生命因乐观而精彩

很多事情,换个角度,换个心情去看待,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决定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如果你选择的是快乐,那么快乐就会围绕在你的身边,但是如果你的眼里只看见烦恼,那么烦恼就会越来越多,直至最后让你窒息。

王凯这个人生性乐观,他单身的时候,与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难,有什么可乐的?”王凯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还不是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都成了家搬出去了,屋子里只剩下王凯一个人。每天,他依然很开心。别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王凯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王凯也结婚成家了,一家人搬进了一座楼房里,他家住一楼。一楼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有时还会扔东西下来。可他依然很高兴。别人不解,又问他:“你住这种地方,也感到高兴吗?”王凯说:“你是不知道住在一楼的妙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有朋友来访,不用四处打听;而且还可以在空地上种植花卉……”

又过了一年,王凯把一楼让给了一对腿脚不方便的老年夫妇,自己同家人搬到了那对老年夫妇住的顶楼。顶楼夏天热冬天冷,而且爬起来还非常累,但他依然快快乐乐的。旁人又不解地问道:“顶楼相比你的一楼差远了吧?”王凯笑着说:“一楼自有一楼的好处,但是顶楼的好处也很多啊!顶楼看书时光线好,白天和夜晚都会非常宁静,而且每天上下楼可以锻炼身体……”

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非走不可的路,没有非想不可的人,没有非做不可的事,让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这样你我就有一颗快乐的心。”的确,快乐无处不在,只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那么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

悲观和乐观,只是一念之间,然而,通过这一念之间看到的世界,却有着天壤之别。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两面,我们应该看到它们的另一面,凡事往好处想,朝着乐观的方向走,希望、幸福和快乐将会变得无穷。

抛开悲观,拥抱乐观

人的一生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们开始起步的时候,应该抛开悲观情绪上路,这样,在以后的路途中,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风景。那么,如何抛开悲观情绪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不要害怕人生的旅途中会出现灾难,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

3.即使处境危难,也要保持乐观,努力寻找走出逆境的办法。相信凡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取得微小胜利的努力。

4.学会放弃。面对巨大的重创,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放弃该放弃的东西,你会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难。

5.无论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都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因素。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自信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7.失败的时候,想想以前自己取得的成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自信。

8.闲暇时间里,多接近乐观的人,培养自己乐观的态度。

9.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10.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不要在烦恼袭来时,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在为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只是,这扇门有时需要你自己去找。

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残酷的事莫过于带着一双悲观的眼睛来看世界,因为透过悲观的眼睛,生命也会变成暗淡的色彩,再也没有绚丽和彩虹,再也没有阳光和温情……其实生命中有很多绚丽的色彩,只要把悲观的眼泪抹掉,阳光会到处明媚,生命会因此而绚丽。

当我们用“世上无难事”的人生观来思考问题时,每件让你烦恼的事情都不再是煎熬,懂得一笑置之的人,有着一颗坚强的心,面对悲痛,当我们能一笑而过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将会有莫大的幸福。不可抗拒的困难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那颗坚强乐观的心,人生就会变得格外美好。

心理驿站

1.人生最残酷的事莫过于带着一双悲观的眼睛来看世界;

2.悲观不是天生的,通过努力你可以把它转变成乐观;

3.相信那句话: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学会等待:平息浮躁摇曳的情怀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种情愫使我们茫然不安,无法宁静,这种情愫叫浮躁。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浮躁的人一般容易见异思迁,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恒心,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人一旦浮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容易丧失收放自如的生命弹性。

浮躁摇曳的情怀

浮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心中没底,对前途没有信心,内心充满困惑和忧虑。

2.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竞争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显露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3.盲动盲从。由于心中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从而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是盲目地工作和学习,或者是随时模仿和跟从别人,而不去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而在这种病态心理下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都非常低。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而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洒点水,习惯等待,以浇灭某些急于求成的欲望……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的会比现在好得多。

浮躁是成功的天敌

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就在等待的一念之间。许多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诀也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一个目标之上,而且善于等待。而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古时候有这样两位兄弟,都很有孝心,他们每日上山砍柴,换钱为老母亲治病。一位神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动,便决定帮助他们。于是告诉他们两个人说,可以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浆做成的大缸内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两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酸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则坚持到了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发现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洒”与“酒”差了一小横。

由此可见,浮躁是成功最大的敌人之一。培根曾在《凡事不可急于求成》一文中这样写道:“二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工作不能浮躁,创业不能浮躁,管理不能浮躁,人际交往不能浮躁,日常生活也不能浮躁。因为浮躁不仅是成功最大的障碍,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而心理疾病也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心理学家建议我们面对浮躁时,先努力让自己的心保持平静,理一理心头烦乱的情绪,用冷静来代替急于求成。倘若我们时刻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会远远好于心浮气躁时盲目的冲动。

1.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2.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洒点水,习惯等待,以浇灭某些急于求成的欲望;

3.任何事物都有它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不可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

摆脱抑郁,让阳光驱散阴霾

李曼是某外企公司员工,最近半个月以来,她几乎每天晚上都含着眼泪入梦,昏昏沉沉地睡了差不多12个小时之后,依然是无精打彩,她认为睡觉对自己来说是种解脱。在每次醒来后都不知道干什么,也不想吃饭,原因也很难说清楚。可是有的时候又饿得不行,吃起来没完没了。

心理医生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抑郁症。

在现代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隐形杀手,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等“三低症状”。心理专家认为,抑郁症的多发群体是女性、明星和知识分子。

你抑郁了吗?

经调查,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自我评价过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常常感到“生不如死”,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成了一片暗淡的灰色。常见的抑郁症有以下几种表现:

1.生理的改变

抑郁症会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说,它会导致你的饮食习惯产生紊乱,你可能因饮食过量而变得过于肥胖,也可能失去胃口而体重减轻;它还会导致你的睡眠紊乱,可能在清晨四五点钟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以致整天睡眼惺忪而长时间待在床上,更为可怕的是令你彻夜失眠,导致你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抑郁症也和身体的其他不适相关,包括头痛、腹痛、背痛以及原因不明的种种疼痛等。

2.行为的改变

抑郁症会从很多方式上改变人的行为。比如,做事总是非常谨慎的人,从此会丢三落四;仪容整洁者,可能会忽略自己的外表;活泼开朗者,可能会远离人群……

3.情绪的改变

抑郁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抑郁的情绪。患有抑郁症的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悲伤、无助、无望,甚至落泪;自尊和自信快速下降,并产生罪恶感以及无价值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感觉抑郁,有时其他的情绪会更明显,诸如:情绪激动、易怒或者感觉人生了无兴趣,甚至发现自己再不会因为某种事物而感觉新鲜与兴奋。

摆脱抑郁的纠缠

如果不小心抑郁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想要对付和预防“抑郁”,除了做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调整心情,让自己快乐起来。下面是帮助你从抑郁中脱身而出的几大良方:

1.拥有快乐的心态

拥有快乐的心态可以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水平,提升肌体的抗病能力。

2.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

每天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可以排解抑郁的心情。

3.吃一些“快乐食物”

有时候,吃一些“快乐食物”,也能减轻抑郁的症状。如深水鱼、香蕉、菠菜、全麦面包等。鱼油中的一种脂肪酸有抗抑郁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减轻心理焦虑;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抑郁。菠菜除含有大量铁质外,更有人体所需的叶酸。人体如果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另外,葡萄柚、樱桃、南瓜也是能够制造好心情的食物。

4.不要滥用镇静药物

专家建议,失眠时应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滥用镇静药物。不少人为了治失眠,就吃各种镇静药。其实,失眠是由心理、疾病、药物、环境、体质等五大因素引起的,一味靠镇静药物,只能适得其反。

5.记下每天的快乐心情

准备个小本,记下每天的快乐心情,不开心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6.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工作后,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让自己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能帮你减轻疲劳,带给你美妙的感受。

7.让衣服改变你的心情

在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到商场挑选几件鲜艳的衣服,让衣服改变你的心情。

大多数人处于情绪低潮时,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同情”和“关怀”在此时就像是漫长寒夜后的曙光。然而,对情绪的调节主要还是要靠自己,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心情尽可能快乐起来,你会发现,阳光很快就又回到了你的心中。

1.在抑郁症患者中间,自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危险行为,抑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杀手;

2.如果你不小心让抑郁缠上了,不要讳疾忌医;

3.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让自己的心情永远充满阳光。

克服焦虑:摆脱阴云笼罩的生活

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表现为由于担忧、牵挂等而产生不安。一般而言,人们所担忧的事往往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威胁,常常也没有明确对象。焦虑中的人,总处于惴惴不安中,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因此往往会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

是什么使你不快乐

正常人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复正常状态,会很快地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然而,对于处境一直困难或遭受不幸事件冲击的人,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使自己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这些人一直担心再发生突发或意外事件,哪怕并没有什么依据,也很可能会使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引起精神性疾患。

30岁的赵桐是一个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女友。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赵桐对从事了八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女友争吵。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女友,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赵桐尝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心情仍然是非常糟糕……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赵桐的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职场中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使得这些人开始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追求快乐生活的道路上却离快乐越来越远。

拨开乌云见丽日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找出病根。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好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赵桐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提升的可能又几乎为零,想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样,赵桐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赵桐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第二,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也许自己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赵桐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赵桐还有四条路可供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八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赵桐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赵桐离开校园已经八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有更高的台阶。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赵桐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赵桐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赵桐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的新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第三,做!我们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焦虑本身。就如赵桐,开始为工作而焦虑,后来又为焦虑而焦虑,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的良药完全治愈了。

物质的进步是有巨大代价的,那就是人们精神上持续的巨大压力和紧张。但焦虑并不应该是它的必然结果。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然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终会有拨开乌云见丽日的那天。

心理驿站

1.焦虑会引起人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会引起精神性疾患;

2.面对困境,最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想办法,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3.不能因焦虑而再生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韦奇定律:时刻坚持希望和信念

韦奇定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韦奇定律的意思是: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就是说,我们也许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别人的怂恿之下就会改变自己最开始的初衷。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周围有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准备作出决策时,不可避免要咨询他人的意见。这时,就必然面临韦奇定律的困扰。但是,我们却不能被韦奇定律所左右,而应打破韦奇定律,坚定信念,迈向成功。

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人能否做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要看他的心态如何,看他是否具备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可以说,增添一分信心,就增添十分成功,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所投入。若不付出却梦想成功,则无异于痴人说梦。人无完人,因此,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看,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多学学那些成功者。成功者在挫折和危机面前不会灰心丧气,他们依然满怀希望,依然坚定信念。正是由于他们对信念的执著,才使得他们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1992年,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湖北大学生到北京进修。他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他也想去,可是同学和老师都告诉他不行,他的资历根本不够。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直接去找主管培训班的处长,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参加培训的都是资深律师,每个省只有一两个名额。你没有审批手续,不可能参加这期培训班。”

但是,这个大学生不想放弃,他问道:“我想交钱旁听,可以吗?”处长还是表示绝对不可能。

大学生自己去打听到了培训班的举办地址,因为没有听课证,门卫不让他进去。他就趁门卫不注意,扮做搬运资料的工作人员去给人家搬资料。大家以为他是学员,没在意。那位处长一眼认出了他:“我可以让你去听课,但即使考试通过了,你没有报批手续,也得不到资格证。”

三个月的培训,他很刻苦,考试得了全班第三名,而前50名可以拿到资格证。

拿到成绩单后,他硬着头皮找到那位处长。处长不禁苦笑:“你呀!怎么考了第三名呢!这让我帮你不是,不帮你也不是!”大学生说:“那您就帮帮我吧!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处长终于被感动了,他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大学生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资格证。

10年之后,就是这个大学生——蔡学恩,连续两届当选为“湖北省十佳律师”,又当选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

人的心理总是那么复杂,特别是对那些弱势者来说,他们总想先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在心里获得足够的慰藉,才有可能迈出前进的一步。然而,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倘若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或是屈服于客观,那就不可能有奇迹了。

巴甫洛夫说:“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选择,每个人决策的敲定,特别是面对重要、重大问题的时候,在心中都会经过一番挣扎,考虑诸多影响事情发展的因素。大到择业、婚恋,小到出行、购物等,都是如此。自己坚信的事情就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如果全面否定或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你就得不到真正的信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要好好分析调查别人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究竟对不对,然后再作决定,要不要改变自己的计划。

电视剧《士兵突击》一度被各大电视台热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向人们传达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许三多原本呆呆傻傻,但是由于班长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使得懵懂的许三多找到了自我,树立了自信;在“A大队”的魔鬼训练中,是许三多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终于把自己磨炼成为“兵王”。我们,在看了这些事例后,是否也应该树立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呢?

执著于梦想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批评家。”当你追求你的梦想并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这句话尤其显得正确,总有许多善意的人希望保护你,使你远离那些他们认为不现实的幻想。也会有人阻挠你,担心你的成功会给他们心理或利益上带来损伤。避免所有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只管做你心里认为对的事,因为在你提出新的意见或作出决策时,总会有反对的声音响起。

剑桥郡的世界第一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曾说过:“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伊芙琳·格兰妮出生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喜爱音乐的她,从8岁时就开始练习钢琴,并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特殊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痴爱与日俱增,并决定选择音乐作为自己一生永恒不变的追求。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在当时这类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但是,命运却把一盆冷水浇在了这位对音乐近乎痴迷的女孩身上,随着对音乐的热爱与日俱增,她的听力却在慢慢地下降。医生诊断说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失聪。一个搞音乐的人,却面临耳聋的困境,这是多么严重的灾难!

然而,没有什么能阻碍伊芙琳·格兰妮对音乐的热情。为了演奏,她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例如,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振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在从事音乐的道路上,她决定“一意孤行”,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耳聋的音乐家,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幸运的是,虽然学院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耳聋的人提出学习音乐的申请,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得以顺利入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而且,她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她终于成功了!

伊芙琳·格兰妮在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的诊断而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她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而事实也证明她做到了,而且非常优秀。

路要靠自己走,倘若伊芙琳·格兰妮在患病后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她完全可以说“我已经与音乐绝缘了”,但是她却并没有把重病当做放弃梦想的借口,而是依然朝着梦想迈进。

人应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是对的。但是,对于自己认定了的事情和信念,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外界的阻挠而改变,自己的希望和信念是不可改变的。不管是别人恶意中伤还是好意劝诫,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可能都是一种阻碍,稍不留神,我们的生活可能就被导向了别的方向。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别人的劝说中,坚定自己的信心,对于自己认准的路,坚持走下去。

1.坚持信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3.自己认定了的事情,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

抛开依赖:自立是新生命的希望

依赖心理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依赖性太强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往往人云亦云,易产生从众心理。

人都有依赖心理,有些人依赖心理很强,而有些人依赖心理较弱。依赖和人的惰性是共存的。有些人因为自己身上有某种缺陷,以为自己缺乏劳动能力,就对社会或是别人产生依赖心理。心理学家分析说,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新生命的诞生是从剪断脐带开始的,所以生命中所受到的最大的束缚也就是来自于对脐带的依赖。要想自立,首先就要抛开依赖。

自己就是自己的神

有这么一个故事,或许你早已听说:

一个人去寺院拜佛,却看到旁边有一个跟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正在那里跪拜,拜佛的人很惊讶,对方也看出了他的意思,于是说:“是的,我就是佛。我在拜我自己。”看到那个人更加惊讶了,佛接着说:“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别人可以向你伸出援手,但是最终能够帮助你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别企图依靠他人,要做一个自信、独立、坚强、能干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处变不惊,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应付自如,不再是他人避之不及的拖油瓶。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的、只靠自己站着的人。”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出去游玩,马车行至一个拐弯处时,由于速度太快,使得小肯尼迪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小肯尼迪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是却看到父亲坐在车上悠闲地吸烟。

小肯尼迪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摔疼了?”

“是的,我感觉已经站不起来了。”小肯尼迪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无奈之下,小肯尼迪只好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艰难地爬上马车。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小肯尼迪摇摇头。

父亲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依靠别人去扶你。”

多年以后,约翰·肯尼迪当上了美国的总统。在一次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约翰·肯尼迪说,自己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是与父亲教给他的那些人生的法宝分不开的,那法宝就是自立。

有学者曾专门对325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进行过分析,分析显示这些人具有如下共同素质:树立目标,坚定信念;不顾一切,勇敢向前;思路开阔,思想敏锐;注重实践,坚持探索;坚韧勤奋,紧抓机遇;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无休止的好奇心等。

美国心理学家洛埃曾历时5年的时间对5000多名科学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这些科学家的共同特点是:创造力超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喜欢被束缚住思想,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要追根寻底,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并且严于律己,有对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爱挑毛病,好批评等。

上述两个调查研究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成功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独立自主。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他的前途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也都只能靠自己来掌握;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来体会,来感受,这样你才能够为自己找到庇护的场所。驾驶生命的航船,舵手永远是你自己,前进的航向也永远在你的掌握之中。

克服依赖心理

克服依赖的弱点,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心理学上,依赖心理常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如果没有他人大量的建议和保证,对日常事情不能作出决策,总是希望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

2.由于害怕被别人遗弃,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

3.独立行动能力很差,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

4.为讨好他人过度容忍,甚至放弃原则和自尊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5.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安和无助感。

6.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接受分离。

针对依赖心理的这些特点,心理学家提出了消除依赖心理的有效方法:

第一,克服依赖习惯。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时,对人心理的影响就会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你应该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应当依靠他人,哪些应由自己决定和把握,从而自觉减少习惯性依赖心理,增强自己作出正确主张的能力。

第二,增强自信心。有依赖心理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自我意识低下。

第三,树立奋发自强精神。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培养独立的人格。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独立自主的人格是克服依赖心理的重要保证。

心理驿站

1.依赖,是束缚生命的绳索;

2.自立,是成就人生的根本;

3.善于驾驭自己生命的人,才会拥有成功。 LvRSZyOZlm0CZXk9rGL/uMApohxfKyToaNonwynpP25kzdD0eX7BfkHcfa3dGU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