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有效提升创新力的四大关键能力

第一章思考力:用头脑引爆创新潜能

思考力是创新力的核心,思考力的深度决定创新力的高度。思考是很多科学家、成功者创新胜利的武器,没有思考,就是失去生存的机遇,更不用说创新发展了。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是我们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应采取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考力才能引爆创新潜能。

思考力是创新力的核心

创新力是人的能力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固然是思考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靠动脑解决一切问题的。”

人并不是天生会创新的。正如鲁迅所说,天才的第一声啼哭,绝不是一首好诗。

很多创新家们,并非生来就是创新天才,他们绝大部分是经过后天不断培养思考力,最终才有所成就的。

牛顿被认为是一切天才中的天才,但是,牛顿小时候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成绩平平,只是玩具做得出众一点而已。牛顿的创新才能是后来充分利用思考力,不断调动思考来帮助创新的结果。例如,苹果落地,被砸到的人往往会咒骂一声,自认倒霉,但牛顿却苦思苹果为什么不飞向天而向下落,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莱特兄弟梦想着人类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于是不断思索,终于他们发明了飞机。

达尔文心沉浸在他的生物研究中,片刻不停地思考生物遗传和发展的问题,最终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进化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每个新产品的发明、每个新论点的提出、每个新现象的发现,都离不开最初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就是思考。所有目标成就、所有创新发明,都是思考的产物,放弃思考就等于放弃创新,放弃成功。

所以,思考力是创新力的核心,思考力的深度决定创新力的高度。

相信很多人听过或看过世界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畅销书《思考致富》,这本书刚一面世便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快便全球畅销。究其原因,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运用我们的大脑去实现成功的黄金法则,并提出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要运用我们的头脑去思考。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拿破仑·希尔认为这和他经历过的一件小事不无关系。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去见一位专门以出售主意为职业的教授,结果却被教授的秘书拦住了。拿破仑·希尔觉得很奇怪:“像我这样有名望的人来见教授,也要挡驾吗?”

秘书回答:“这时候,教授谁也不见,即使美国总统现在来,也要等2个小时。”

拿破仑·希尔犹豫了一阵,虽然很忙,但他仍然决定等2个小时。2个小时后,教授出来了,希尔问他:“你为什么要让我等2个小时呢?”

教授告诉希尔:他有一个特制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空空荡荡,唯有一张躺椅,他每天都会准时躺在椅子上思考2个小时。此时的2个小时,是他创新力最旺盛的2个小时,很多优秀的主意都来自于此时,所以这时的他谁也不见。

听了教授的解释,拿破仑·希尔的内心突然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意念:“运用思考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诀。”由此,拿破仑·希尔写下了使他名扬世界的著作《思考致富》。

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新力,才能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子,这种坏习惯制约了他们走向创新的可能;相反,那些最终能成大事者基本都在此前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进行创新,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让问题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

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森和欧内斯特·卢瑟福一共培养出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天才们无一例外地深刻领悟到如何通过思考去捕获创新机遇,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赢得辉煌的人生。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新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开的尽管是一辆旧车,如果驾驶技术高超的话,照样能把车开得很好。”

世界著名趋势专家约翰·奈斯比也曾经说过:“在信息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技能是:学习如何思考、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如何创新。”

思考力具有强大的力量,它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抄袭,也没有既定的程序可以跟从,但它同样可以通过发挥它的能力,为人们指引一条又一条全新的成功之道。

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当你试着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时,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出现!思考力是创新力的核心,用积极的思考去进行积极的创新,你的生命将精彩不断。

勤于思考才能善于创新

一天晚上,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到一位学生仍坐在实验桌前,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答道:“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在干什么呢?”

“也在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什么时候思考呢?”

学生看了看他,无言以对。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不乏刻苦认真的人,但他们的成绩就是上不去;也有许多人,他们工作非常勤奋,但也没什么太大的成就;许多人做事非常努力,但就是赚钱不多,囊中羞涩;许多学者埋头苦干,实验无数,但就是没有创新,无所突破……虽然原因各异,但缺乏正确的思考方式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人的思想,有了不起的能量。任何创新的成果,都是思考的馈赠。人世间最美妙绝伦的,就是思考的花朵。思索是才能的“钻机”,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潜心思考总是为创新家所钟情。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这是哲学家伏尔泰的体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是说。

牛顿敞开心扉:“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思想家狄德罗坦言自己的治学之道:“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结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对自然的观察应该是专注的,思考应该是深刻的,实验则应该是精确的。”

周恩来也盛赞思考的力量:“思之,思之,神鬼通之。”

将一半时间用于思考,一半时间用于行动,无疑是人才的创新之道。不懂得运用思索这一“才能的钻机”的人,是难以开掘出丰富的智慧矿藏的;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享受创新的乐趣。赢得一切、拥抱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你能不能积极地思考、持续地思考、科学地思考。

在工作中,要战胜困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深思熟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科学、艺术创造中,在规划方案、产品设计、经营运筹中,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中,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下面事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善于思考、最终摘取创新果实的成功者。

对于“洁厕精”,可能每个人都不陌生,别看它小,这可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但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畅销全国的“洁厕精”,其发明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工人。

几年前,由于这名工人所在的厂子被兼并,这个壮实的汉子突然间成了下岗工人。由于无事可做,他只能在家里待着,时间一长,难免有些心烦。

一天,家里的坐便器堵了,左弄右弄,排泄物就是不下去,他十分恼火,甚至有将坐便器砸了的冲动。

但冷静下来,他开始想,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被这样的小事难住?接着他又想,我遇到的问题,其实千万个家庭每天也会遇到,既然那么多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在这上面想想办法、做点文章呢?

想到就立即做,他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闭门不出,开始努力思考,潜心钻研。

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分日夜反复试验,经过很多次失败后,突然有一天,试验成功了,他研制出了专门用于厕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和“塞通”。

这项发明属国内首创,获得了技术专利,这名工人还用自己的房间号为产品申报了商标“406”。之后他向妻子借来几万元私房钱,开了一家公司,产品很快供不应求。

谈起自己的创业史,这名下岗工人得意地笑称自己是“厕所里淘黄金的人”。他就是温州人王麟权。

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不仅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机会,而且善于从问题着手,勤于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就必须承认思考的价值,充分挖掘思考的力量,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相信最后你一定可以成为善于创新的创新者。

独立思考打开创新力的大门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随他爸爸去宾馆,迎面看见墙上并排排着7座大钟,分别显示世界各地当时的准确时间。可为什么要挂那么多钟?

不能仅用一只钟来表示各地的时间吗?他坚持认为挂钟多既占地方又费钱。他年纪虽小,但善于独立思考,经过多次试验,发明出“新式世界钟”,这种钟可代替那七种钟的功能,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发明创新一等奖。独立思考打开了这名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力之门。

独立的思考能力是现代创新活动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独立的思考能力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而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的能力,它也是一种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已经积累的经验教训,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独创见解,不受他人暗示的影响,不依赖于他人的结论,努力防止思想的依赖性。这样我们就是独立的思考者,也才能提升我们的创新力。

不可否认,创新很多时候是一个很孤独、很痛苦的思考过程,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

但要想创新,思考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学会独立思考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你通过独立思考而采摘到创新胜利之果时,请相信,那份愉悦是什么事情也比不上的。

爱因斯坦12岁时,一次,他的叔叔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一个公式,然后对他说:“这可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前就有人会证明了,要不你也试试?”

当时爱因斯坦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很快就被迷住了,开始利用有限的知识运算、证明。

一连三个星期,爱因斯坦都在对这一问题冥思苦想,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叔叔看不下去了,想教他,但倔强的爱因斯坦却表示,自己一定可以通过思考证明出来。最终他以三角形的相似性成功证明了这一定理。

爱因斯坦第一次体会到了独立思考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让他更加痴迷于思考,也让他受益终身。

16岁那年,他开始思考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用某种光的接收器,跟在光后面以光速奔跑,那会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当时尽管没有找到答案,但它却成为相对论的萌芽。

独立思考是如此美妙,以至于到67岁时,爱因斯坦还在为12岁时对几何问题的启蒙津津乐道。他说:“如果没有那时学会独立解题并体验因此引起的极大快乐,我后来就难以培养好的思维习惯。”

和爱因斯坦一样,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是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好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界的几位朋友共同制订了一个合作教育计划——把各家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由家长们分别授课。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自然也在其中。

一次,物理学家朗之万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实验,并故意说了一个错误的现象。

这引起了小伊伦的疑问,她觉得朗之万叔叔讲的和书上正好相反,于是马上跑去问妈妈,朗之万叔叔是不是搞错了?

居里夫人没有直接回答伊伦,而是鼓励她自己思考:“孩子,你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做个实验呢?这样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伊伦抑制不住好奇,立即动手将整个实验操作了一遍,结果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对的,而朗之万叔叔错了。

于是她找到朗之万叔叔,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大胆地宣称:“朗之万叔叔,您错啦!”

朗之万欣慰地哈哈大笑说:“伊伦你是对的,叔叔确实讲错了。这么多孩子,只有你认真思考了,提出了疑问,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证明,这是最难得的。”

伊伦从小养成的独立思考习惯,为她以后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立思考就是一双善于发现创新机会的“慧眼”,处处都能发现问题,处处都是创新的机会!

你想提高你的创新力吗?那就从现在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吧!

创造性思考缔造奇迹

古希腊时,有一个国王颁布了一项奇特的命令,对于即将处死的犯人,要求每人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将被绞死;如果是假话,将被砍头。

有一次,4个犯人要被处死,国王将众大臣召集在一起,要大臣们看看他这个国王是如何智审犯人的。

第一个犯人被押上来,他恭恭敬敬地说:“我热爱国王。”他以为说了这句话,国王也许一高兴就免了他的死刑,没想到国王说:“胡说八道,你热爱我就不该犯罪了?假话,拉下去砍头。”

第二个犯人被押上来后,诚惶诚恐地说道:“我有罪,我该死。”“说得对,”国王裁决道,“你说的是真话,处以绞刑。”

第三个犯人被押上来,他心想:如果你判断不出我的话是真是假,不就没法处置我了吗?于是他说道:“太阳离我们有70万公里零9米远。”国王一时还真不知如何裁决,但是马上他就生气地说:“这话不能马上验明是真是假,算是假话,拉下去砍头。”

第四位被押了上来,他从容地站在国王面前。

“现在轮到你了。”国王说道,“说一句话,选择你怎么死吧。”

“我将被砍头。”对方说。

这下子,国王真的被难住了。国王在心中思量:“如果他说的‘我将被砍头’是真话,那么我就应该判他绞死;既然他被处以绞刑,那‘我将被砍头’就成了假话;既然‘我将被砍头’是假话,那么他应被砍头,可他被砍头又证明他说的是真话;既然他说的是真话……”

也就是说,国王既不能砍他的头,也不能对他处以绞刑,无奈,他只好放了这位聪明的犯人。

从死亡线上捡回了一条命,这位犯人凭借的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漏洞,钻了问题的空子,去除了“非此即彼”的虚假认定。

说真话的要被绞刑,说假话的要被砍头,犯人如果只在真话和假话之间苦苦抉择,那么最终都避免不了一个“死”字,选择也变得毫无意义。四名犯人都为生存的最后一句话进行了思考,但却只有最后一名犯人的思考和回答是创造性的,他为自己刑架下的生命缔造了奇迹。由此可见,创造性思考魅力无穷。

生活中很多人只想念汗水,而轻视思考的力量。奇怪的想法往往让他们很不安。殊不知,往往汗水浇不出机会的花蕊,倒是新颖奇特的思考让机会花开满园。

威尔逊是一个商人,专门经营香烟。他的运气不好,几年来商品乏人问津。困境中他学会了思考,他要在思考中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一天,他在商店门口画了一幅广告:“请不要购买本店生产的烟卷,据估计,这种香烟的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他店的产品高1%。”另用红色大字标明:“有人曾因吸了此烟而死亡。”这一广告因别具一格而引起电视台记者的注意,通过新闻节目,人们便对这一商店很熟悉了。一些人专程从外地来买这种烟,称“买包抽抽,看死不死人”。有些人抽这种烟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男子汉气概。结果,这个店的生意从此日渐兴隆,现在已成为拥有5个分厂、14个分店的大企业。

在美国,有一名收藏家名叫诺曼·沃特。他看到收藏家为收购名贵物品而不惜千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藏一些劣画呢?他收购劣画有两个标准:一是名家的“失常之作”;二是价格低于5美元的无名人士的画。没多久,他便收藏了二百多幅劣画。

1974年,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声称要举办首届劣画大展,目的是让年轻人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从而发现好画与名画的真正价值。

出乎人们意料,这一画展非常成功。沃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少的话题。观众争先恐后参观,有的甚至从外地赶来。

沃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劣画大展”独树一帜,十分新鲜,迎合了观众的“逆反心理”。

奇思妙想缔造奇迹,这是创造性思考的神奇之处,假如你敢“异想天开”,你也可以创造奇迹。

问题是创新的导师

有一位母亲吩咐孩子去市集买米。她列了张清单,连同卷好的一叠米袋子交给孩子。

到了米市,孩子看着清单上写着:大米、小米、高粱米、玉米等,于是他按图索骥,一个口袋装一种米。然而到后来,他发现少了一个袋子,无论如何都没法将全部品种买齐全。

于是一回到家,孩子就埋怨母亲:“为什么不先数好袋子?老远的路,难道我还要再跑一趟?”

母亲说:“你不是系鞋带了吗,用鞋带将米少的袋子中间扎紧,上面一层不又可盛东西了吗?”

孩子一下子傻了眼……

出现问题,不要第一时间就想着推卸责任,或是追查寻找责任的当事人。不善于动脑的人,就好像直筒的米袋子,一眼就能望到底。

主动多想想,问题就是创新的契机,当你用一种以前没用过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时,你就是在创新。

有人玩过这种游戏:

十几个学员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串钥匙捡起来,从队首传到队尾。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

比赛开始并计时。两队的第一反应都是按专家做过的示范:捡起一串,传递完毕,再传另一串,结果都用了15秒左右。

专家提示道:“再想想,时间还可以再缩短。”

其中一队似乎“悟”到了,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同时传,这次只用了5秒。

专家说:“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你们再好好想想!”

“怎么可能?!”学员们面面相觑,左右四顾,不太相信。

这时,场外突然有一个声音提醒道:“只是要求按顺序从手上经过,不一定非得传啊!”

另一队恍然大悟,他们完全抛开了传递方式,每个人都伸出一只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像自由落体一样从上落下来,既按照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所花时间仅仅是05秒!

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传递钥匙的游戏旨在告诉我们,如果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那么在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但当你不断怀疑,不断提问题时,那么你会发现,之前你停留的那个地方远不是终点,带着问题跑下去,你会发现另一个全新的天地。

“再想想,时间还可以短!”这个问题就像一名导师,指引我们不断创新。

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也是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做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但更加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比喻为“背着许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则是由一连串的问题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问题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问题就越多。所以提问使人进步,问题和答案一样重要。犹太人出名的口才与高超的智力与他们注意培养问题意识不无关系。

问题会激发我们的兴趣、情感与灵感。它激发我们去感知与记忆,去观察与实验,去注意与搜索,去思索与想象,去发明与创造。发明家保尔·麦克思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也正如苏格拉底所言:问题是接生源,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的导师,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行动方法我们才能进行创新。

第二章观察力:用双眼洞彻创新时机

观察力可以洞彻创新时机,它在科学研究、创新发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善于观察的“双眼”,我们就不可能获取外界纷繁的信息;没有正确的观察,我们就不可能透过现象揭开创新的面纱。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并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源。

“眼睛”是创新的窗户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是头等重要的信息输入器官。我们也可以说,眼睛是创新的窗户,这里的“眼睛”指的是通过眼睛的观察。

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要从外界获得亿万的信息,其中75%以上是通过眼睛获得、通过观察摄取的。

人,因为拥有一双眼睛而拥有整个世界。创新者,因为拥有非凡的观察力而拥有创造成果。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创新。

估计很多人注意过这种现象:洗完澡以后放水时,浴缸里的水会产生一个个旋涡。肯定不止一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从来水都是这样旋转着从一个孔洞中漏下去,不仅放洗澡水如此,大雨天,积的雨水也是这样旋转着流入下水道的。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以至于人们无数次面对这种现象却一直熟视无睹,但在教授谢皮罗的眼里,这却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有着与众不同的眼睛,确切地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观察力。他注意到浴缸排水时的特殊现象,马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又跑去观察水池放水,也发现有着相似的旋涡。

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共同的现象一定有着相似的原因。

他联想到赤道上的水,那里会不会有旋涡呢?那里的水将怎样流出?流出的时候会不会打着旋涡?会不会打着同样的旋涡?

他又想到,南半球的水将会怎样流出呢?它们又会沿着什么方向打旋涡,和赤道的情况一样吗?

就为了这么一个貌似平常的问题,他不远万里来到赤道。经过认真观察,他发现赤道上的流水没有旋涡。

他又来到南半球观察,发现南半球流水有旋涡,而且旋涡的方向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北半球是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

他从观察中得出结论:流水旋涡,可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同时,他也想到,台风、风暴都是流体的运动,空气也是流体。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风暴也一定是按与水流同样的规律转的,北半球和南半球风暴产生的旋涡的方向也将是彼此相反的。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论述了旋涡现象,并推断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反响。

谢皮罗无疑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这些不显眼的现象没有逃过他敏锐的眼睛。浴池里的水怎么旋转,一般人是不大关心的,也不会深入思考。但是,谢皮罗却与众不同,他留意到了旋涡的方向。

最善于观察的眼睛,应该是谢皮罗这样的。

我们再来看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是怎样通过观察,在生物学界取得创新成果的。

1831年12月27日,青年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奖”的甲板去做环球考察的时候,当时的生物学家们还顽固地认为,万物是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从它被创造的那一刻起,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考察途中,神创论在达尔文的心中开始动摇了,因为他那双眼睛发现了新的东西。

有一次,他从海洋中捕捞到许多浮游生物,它们非常微小,但数量非常多。达尔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一阵以后,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低等的生物在大海中只是沧海一粟,如果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它们究竟是出于哪种微不足道的目的?

达尔文来到南美大陆,他挖掘了许多古代动物的化石。有些动物已经灭绝,它们从地球上消失了,只以化石的形态存在于地下;有些化石所代表的生物还存在着,但是,从这些化石的特征看,它们与自己的后代也有些不同。

达尔文来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盛产海龟,每个小岛上的海龟都不完全一样。龟甲的颜色、厚度、拱形的大小都各不相同,脖子和腿也有长有短,但是,它们显然属于同一个种。达尔文想,海龟为什么不一样?上帝为什么不在各个岛上创造相同的海龟?

他又考察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类。群岛共有13种雀,彼此都有亲缘关系,但是,不同的岛上的雀都有各自的特征。有的嘴粗大些,有的细小些,有的吃昆虫,有的吃种子。如果这些岛的雀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创造呢?

达尔文的眼睛能够见人所未见,并力排众议和纷扰,通过反复观察,最终发现了进化论的秘密,为自己在生物界打开了一扇创新的窗户。

爱因斯坦、巴斯德、阿基米得、开普勒与众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无一不具有超凡的观察力,没有他们善于观察的双眼,也就没有他们的创新成就。

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在科学发现中,观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眼睛去观察,但“看见”并不等于“发现”,许多机会都是在我们“看见”却没有“发现”的情况下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的。只有拥有一双雪亮并善于观察的眼睛,才能在宏观的世界和微观的世界中明察秋毫,成就创新。

观察,揭开创新的面纱

新事物或新结论不是摆在那里等着你去“捡的”,它们往往被掩饰在层层表象之下,不善于观察的人经常会被假象所迷惑,与“创新”擦肩而过,但善于观察的人通常可以用观察这把“利剑”去撩开创新的“面纱”,从而有所成就。

托尔斯泰依靠他平时真切的观察经验,一眼就看出青年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六个和一个》中的问题:“你写的炉灶安放得不对。”因为烘面包的火光不会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照到人们的脸上去。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一幅伦敦教堂画的背景上,把雾画成了紫红的颜色。于是引起了英国人的争议,他们认为伦敦的雾应当是灰色的。后来,伦敦人在大街上仔细观察了雾的颜色,才发现莫奈是正确的。原来,伦敦雾的紫红色是由于烟太多和红砖房建筑造成的。从此,英国人的看法改变了,不再把伦敦的雾看成灰色的了,他们还推举莫奈是“伦敦雾的发现者”。

这些引发突破性的创意感觉带来的创造成果,恰恰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否则,即使成功已碰到你的鼻子尖,你也会视而不见。作家托尔斯泰和画家莫奈正因为拥有超强的观察力,才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提出新颖而正确的结论。

多年来,如何在实验中“捕捉”到原子尺度的电中性物体,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1985年,朱棣文一举攻克了这个难题,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怎样取得突破的呢?谁都不会想到,他的灵感竟来自观察醉酒人的蹒跚行走。

原来,有一天朱棣文看到一个喝醉酒的人蹒跚地走在大街上,他多看了几眼,发现醉酒的人走路左摇右晃时,往往愈走愈往低处走,不可能往车顶上跳,这是一种惯性使然。那么在不同激光束作用下的原子,依照惯性,应该也会是往能阶低的地方走,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利用激光束的作用,设计出一个接近绝对零度的陷阱,来降低经过此陷阱原子的能阶,进而达到捕捉原子的作用。经过多次实验,朱棣文终于成功地“捕捉”到了原子尺度的电中性物体。

我们总以为,生活中有些寻常的事物或现象是毫无价值、毫无用处,也是毫无规律、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对它熟视无睹、漫不经心。但朱棣文却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所以他时时留心,处处观察,在别人司空见惯的醉酒人走路中发现了规律性的东西,并由此受到启发而解开了一道科研难题。他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却是必然的。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朱棣文对醉汉的行为进行观察,受到启发,才找到了捕获原子的方法。不要小看他的不相关的观察,这里面蕴涵着朱棣文长期磨炼得来的非凡观察力。

创新机遇是不随人的意愿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发现它。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不能创新,而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这是什么道理呢?关键还是在观察力,只有少数人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正是由于这种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能洞穿表象,从而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留意细节中的反常现象,那么就会错过创新,不知不觉把发明权让给了别人。德国化学家维勒就是这样,他错过创新机会,使钒的发明权落到了琴夫斯特木的手里。他的老师柏采里乌斯给他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十分著名的信:

“在北方一所秘密的房子里,住着一位绝顶美丽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凡娜迪斯。有一天,一位小伙子来敲她的房门,试图向她求爱。但是,这位女神听到敲门声以后,仍旧舒服地坐着,心里想:‘让来的那个青年再敲一会儿吧。’但是,敲门声响了一次就停止了,敲门人没有坚持敲下去,而是转身走下台阶去了。这个人对于他是否被女神请进去,显得满不在乎,‘他究竟是谁呢?’女神也觉得很奇怪,她匆忙地奔到窗口,想去瞧瞧那位掉头离去的小伙子,‘啊!’女神惊奇地自言自语说:‘原来是维勒!好吧,让他白跑一趟是应该的,如果他不那么淡漠,我会请他进来的。你看他那股劲儿,走过我窗子的时候,竟没有向我的窗口探一下头……’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来敲门了。这次来敲门的人和维勒大不相同。他一直敲个不停,最后,女神只好开门迎客。进来的是漂亮的小伙子琴夫斯特木,他和女神相会了。他们结合以后,就生下了新元素‘钒’。”

这封信中柏采里乌斯把创新机会比做女神,维勒没有重视它,结果只能把“钒”的发明权让给了琴夫斯特木。这个故事说明,在科学面前,不能有半点疏忽,要善于观察,尤其当实验中出现新的现象时,绝不要随便放过。

处处留心,处处有创新。只要我们磨砺“观察”这把剑,才有可能揭开创新的面纱。

观察力,可以培养的力量源

观察,人人都会,但要形成观察力,那需要正确的灵活的观察方法。否则,那只是“走马观花”般的观察,根本不会培养成强大的力量源。

要想培养观察力,我们就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对象。任何片面或主观的观察方式都不利于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到客观而正确的结论。我们通常所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全局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而另一种则是从局部特征去观察事物。这两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培养观察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总揽全局,要能从繁杂的知识中迅速观察到其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把握住事物演变的脉络。

局部观察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分解开来,认真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以使人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例如,观察圆柱体:这个形体是什么形状?有几个底面?底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之间距离相等吗?通过这样的解剖观察后,就能掌握圆柱的主要特征:圆柱的底面是相等的圆,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而对某些事物,需要把全面观察和局部观察结合起来。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把两种观察方法结合利用,细致、准确,更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法,是培养观察力的根本要求。

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的时候写不下去了,因为先生不会赌钱。于是他请了一位叫王鹤照的人来表演。这个人十分熟悉绍兴的平民生活,他将自己了解的压宝、推牌九和赌牌时的情景,津津有味地讲给鲁迅先生听,高兴之处还哼起了赌钱时人们惯唱的小曲儿,绘声绘色,十分热闹。鲁迅先生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仔细地观察着,认真地做着记录,到后来再动手写作时,就把这些调查来的素材融进了作品。于是,阿Q赌钱时的生动场面才呈现在读者面前。

鲁迅创作并没有道听途说,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这种正确、可行的观察便是他观察力的体现。最后,鲁迅的观察力便形成了不朽的文章《阿Q正传》的强大力量源。

当然,观察不是光用眼睛看,还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观察力,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事例: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他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药方、针灸等医疗方法,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他不仅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术,是个苦心钻研、细心观察、勇于实践的大学问家。

一天,一个患了尿潴留的病人由于排不出尿来,肚子胀得疼痛难忍,生命危在旦夕,家人恳求孙思邈赶快救救他。孙思邈诊察了病情,知道吃药已来不及了。他沉思着,心想,尿流不出来,怕是管排尿的口子不通。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病人的尿道,也许能使病人把尿排出来。可是,到哪儿去找这种又细又软的管子呢?正在孙思邈为难之际,恰好看到邻居一小孩拿着一根烤热了的葱管吹着玩。善于观察思考的孙思邈灵机一动,当时就想:“不妨用葱管来试一试。”他马上找来一根细葱管,切去尖的一头,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吮,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得救了。现在医院里为病人导尿的胶皮管,就是由葱管演化而来的。

孙思邈如果看到葱管不想一想,那么,他就不可能发明导尿术。由此可见,观察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发明创造的奥秘。

生活中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法,掌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将观察培养成我们的观察力。拥有了这种观察力,我们就拥有了改造事物的力量源。

第三章想象力:驶向创新力的风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可触及世界上的一切。所以引爆创新潜能,想象力必不可少。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是提升创新力的翅膀。通过设置想象中的标靶,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

老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啊?”

一位小朋友说:“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太阳。”

另一位小朋友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下,看谁的衣服漂亮。”

还有一位小朋友说:“太阳出来了,花儿想伸个懒腰,结果把花朵顶开了。”

也有小朋友说:“花儿想听听小朋友唱什么歌。”

在小朋友的思维之中,蕴涵着无穷的创意,无边的想象。想象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回忆、加工和新的综合,创造生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我们能把世界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使我们的认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了解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包含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未来和我们将来能了解的一切。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想象力很重要。一定要想象、假设,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但是这样可以使你接着往前研究。”

牛顿也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得不出伟大的发现。”

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力,所以,只有开启想象的闸门,才能有力地伸展它的双翼,才会让我们的思想飞到成功之巅。

有人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想象力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创新活动犹如矫健的雄鹰,客观实际是这只雄鹰的躯体,想象力则是它的翅膀,雄鹰是因为有了翅膀,才能漫游于天际,振翅于高空。想象力对于创新活动影响巨大,它是创造的源泉。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表现出的惊人想象力,是被许多人都熟知的。他在无线电还未发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电视,在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之前的半个世纪已想到了直升机和飞机,什么坦克、导弹、潜水艇、霓虹灯等,他都预先想象到了。他在《月亮旅行记》中甚至讲到了几个炮兵坐在炮弹上让大炮把他们发射到月亮上。据说齐尔斯基——宇宙航行开拓者之一,正是受了凡尔纳著作的启发,推动着他去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的。

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青年时代就被人们称为“大胆的幻想家”,他把未来的宇宙航行分成15步。值得惊叹的是,在齐奥科夫斯基作出这一大胆的幻想的时候,莱特兄弟的飞机还尚未问世。当时除了冲天鞭炮以外,世界上没有什么火箭,更加令人吃惊的是许多想象通过近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也就是说,由于火箭、喷气式飞机、人造卫星、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轨道站以及航天飞机的相继成功,齐奥科夫斯基的前九步都已基本实现。

早在齐奥科夫斯基的论文《利用喷气机探索宇宙》发表前30年,凡尔纳就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等科学幻想小说,提出了飞向月球的大胆设想。他想象在地球上挖一个300米深的发射井,在井中铸造一个大炮筒,把精心设计的“炮弹车厢”发射到月球上去。他甚至选择了离开地球的最近时刻,计算了克服地心引力所需要的速度,以及怎样解决密封的“炮弹车厢”的氧气供给问题,这些对宇航研究很有启发。科学的发展以想象为先导,人们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拟定研究过程的伟业和蓝图,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构成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正是齐奥科夫斯基通过丰富的设想,为人类登上月球在思维创造上开辟了道路。

韩信是汉朝著名的军事将领。有一天,汉高祖刘邦想试一试韩信的智谋。他拿出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对韩信说:“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尽量画上士兵。你能画多少,我就给你带多少兵。”

站在一旁的萧何心想:这一小块布帛,能画几个兵?暗暗为韩信捏了一把汗,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走了。

第二天,韩信按时交上布帛。刘邦一看,上面一个兵也没有,却不得不承认韩信的确是一个胸有兵马千万的人才,于是把兵权交给了他。

那么韩信在布帛上究竟画了些什么呢?

原来,韩信在上面画了一座城楼,城门口战马露出头来,一面“帅”字旗斜出。虽没见一兵一卒,却可想象到千军万马之势。韩信的过人想象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一场绘画的测试中,题目是要求考生们在一张画纸上用最简练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当答卷交上来时,评审发现,很多考生都在纸上画了大量的圆点,用圆点表示骆驼,但这些画都被认为缺乏想象力,因为其作画的思路都是:尽可能画更多的骆驼。而无论在纸上画多少圆点,其数量都是有限的。

唯独有一位考生的画纸上最为与众不同:一条弯弯的曲线表示山峰和山谷,画上有一只骆驼从山谷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一个头和半截脖子。谁也不知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或许是一个庞大的骆驼群,因而,这位考生当之无愧拔得了头筹。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天赋,是一切创新活动最伟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假如你的创新之河干旱枯竭,那么,请展开你的想象力吧,它将会冒出汩汩甘泉。

不会想象的人难于创新

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它具有自由、开放、浪漫、跳跃、形象、夸张等心理活动的特点。想象力使思维逍遥神驰,一泻千里,超越时空。创新需要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新。

“发挥你的想象,画出你的设计,从最简单的设计到最不可思议的想法,你尽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是1994年下半年日本索尼公司举办的国际“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的理念。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及香港等,参加者主要是大、中、小学生。北京8所高校和12所中小学校的1366名学生参加了这项大赛,其中不乏名牌高校和重点小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天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人大附中、北京实验小学、中关村一小等。

但是结果是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和季军都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者拿走,北京赛区的设计作品仅仅只有一项勉强入围,名列少年组8个获奖者的最末(纪念奖)位次。这项名为“宇宙旅行健身室”的设计在国内评奖时,被评为第2名。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设计的确让人汗颜,一是视野狭小;二是设计思维简单、片面,缺乏奇异构想。而国外学生设计的产品表现出奇思异想,让人大开眼界。如获得冠军的印尼学生的作品,对家庭娱乐产品概念的想象和构思大大超出了地球的范围,专家们称之为“宇宙思维”。

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哪儿去了?

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哪里去了?

谁来回答这些问题?是老师、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当然不是找谁来承担责任,值得关注的是问题本身。

我们发现,不但是学生,连在社会工作的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年龄越大,所学知识越多,社会阅历越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就越衰退,相对的,创新力也愈衰弱。

在1968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内华达州曾经发生了一场诉讼案,这场诉讼关注的是学生想象力的问题。

一天,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打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却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天鹅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实地待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又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伊迪丝的妈妈为了发挥女儿想象的权利,敢于站出来去打一场官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法院竟然判原告胜诉,对我们来说简直更不可理喻了。从中我们也看到一种差距,一种让人震惊的差距:中国教育对想象力漠然视之,对扼杀想象力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

这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女儿的想象力可以不顾一切。她的行为不但告诉我们,想象力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还警醒我们,要想创新,要想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想象力,我们要自觉自发地保护我们的想象力,开始我们的想象力。

不会想象的人难于创新,一个人如果缺乏想象力,墨守成规,用标准的尺寸去衡量世界,那么,很可怕,他将会永远看到一个一成不变的世界,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不会有所创新,更不可能进步。这对于学生、家长、上班族、学校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设置想象中的标靶

想象并非信马由缰,一个善于想象的人肯定会设置想象中的标靶。想象的标靶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凡戴尔证明的,这是一个人为控制的意识: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自己正在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设置想象中的标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想象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创新的彼岸。

许多人认为,只有爱因斯坦那样的伟大人物才能够通过想象力创造奇迹,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类似奇迹的天赋,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发挥出来而已。如果你怀疑这个论断,就请从下面的实验中验证一下吧。这个论断也告诉我们,倘若我们想象着自己在做某件事,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和我们实际做那件事留下的印象几乎是一样的。通过想象力完成的实践还能够强化这种印象。有些事情,甚至单纯通过想象力就可以实现。

我们来看看美国报刊曾报道过的一项实验,来看看想象力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实验人员以改进投篮技巧为试验方式,将被试验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1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作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学生每天实际练习20分钟,20天过去了,进球率增加了24%;第二组的学生因为没有练习,所以也没有任何进步;第三组学生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来想象练习投篮20分钟的情景,最后进球率增加了26%!这表明,想象力的作用无法比拟,不可忽视。

查理·帕罗思在《每年如何推销两万五》的书中,讲到推销员设置想象中的标靶,最终提高销售业绩的事情。其具体做法是:想象自己完成了多少销售任务,然后找出实现的方法,这样反复想象,直到实际完成的任务量达到想象中完成的任务量。

由此可见,他们取得好成就也就很正常了。如此,他们越来越善于处理不同的情况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推销员,通过想象力,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操作,取得了很高的工作业绩。

他们还深刻地得出以下的体会:每次你同顾客谈话时,他说的话、提的问题或反对意见,都体现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倘若你总是能估计他要说些什么,并能马上回答他的问题,妥善处理他的反对意见,你就能把货物推销出去。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自己就可以想象推销时的情境,想象出客户怎样刁难自己,自己应该怎样对付,等等。

由于事先想象过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能够有备无患。你想象和顾客面对面地站着,他提出反对意见,给你出各种难题,而你能迅速而圆满地加以解决。

给自己设置想象中的标靶,这是一种锻炼想象力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提升创新力的方法。设置想象中的标靶,可以不断创造奇迹,也许,一名高尔夫球手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曾经有一个高尔夫球手,他的成绩过去常常徘徊在90多杆。由于环境的影响,他有7年时间没有再碰过球。而当他重回高尔夫球场时,他打出了74杆的好成绩。

在这没碰球的7年间,他没有上过一次高尔夫球课程,而且身体状况也在持续不断地恶化——他是战俘,被关在狭窄阴暗的牢房中,其中有5年半的时间他被单独关押,与世隔绝。在前几个月里,他天天祈祷以求获释,当一切已然绝望后,他决定找一个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

在那狭小的牢笼,他决定用想象打高尔夫球。7年间,他每天都在脑海中打一次18洞的高尔夫,而且想象每一具体细节——赛程、天气、服饰、树木、发球区、旗杆的位置。同时,他进一步想象击球的每一细节,用眼睛盯着球,背部摆动挥杆,于是球在空中飞翔,跃上果岭。

他就这样用想象的思维去打这18洞球,用与实际打球所花时间相同的4小时想象完成整个过程——这就是在7年未碰过球之后,他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的全部原因!

古今中外,很多知晓“想象中的标靶”威力的人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想象力”和“排练实践”来完善自我,获取创新,最终取得成功。

亨利·凯瑟尔说过,事业上的每一个成就实现之前,他都在想象中预先实现过了。这真是妙不可言,难怪人们过去总是把“想象”和“魔术”联系起来。“想象力”在成功学与创新领导域中,确实具有难以预料的魔力。

但是想象力并非“魔力”,是我们每个人大脑里生来就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到底有多大能量,不妨自己试验一下。

第四章多元思维能力:思维转换中开启创新大门

多元思维能力是提升创新力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它综合利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它往往能给我们开辟创新的途径。多元思维能让人触类旁通,能让创意层出不穷。灵活运用多元思维,可以将我们的创新力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多元思维能力让创意层出不穷

多元思维是同时以多种不同组分作为思维元素的思维。在实践中,由于人们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把不同类型的思维元素融合起来,应用多元思维,进一步发挥人的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从思维元素的角度来看,多元思维已经不是某一单个的元素的运用,而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而形成的元素的集合。

所以,我们这里讲的多元思维能力不是特指某种思维能力,而是指多种思维元素的思维水平(已有的认识高度)、思维方法(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的运用)、思维品质(思维的目的性与系统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广阔性与深刻性等)的综合体现。多元思维能力更侧重的是综合利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多元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思维创新力,你会发现你的创意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米多尼公司是生产创可贴的专业厂家,由于这种橡皮膏生产工艺简单,所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眼看着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米多尼的老板愁眉不展,苦思良策,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新招——注入情感销售。

很快,一种名为“快乐的伤口”的新式创可贴在市场上出现了。受伤本是痛苦的事,何来“快乐”?待看过新产品的包装式样,你便会惊叹于这创意的新奇了。新式创可贴摒弃了传统产品的肉色色彩,一反常态地采用了鲜艳的桃红、橘黄、翠绿、天蓝等花哨的颜色,外形也不再是单调的条状,而是采用了心形、五星形、十字形和香肠形等,还在上面印上了“花头巾”、“好疼啊”、“我快乐极了”等幽默动人的文字,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创可贴一经推出,求购者十分踊跃。尤其是孩子们对新创可贴更加钟爱,据说还有的孩子为了贴上这种创可贴,还故意弄破皮肤呢!“快乐”的创可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售出830万盒,销售额高达15亿日元,令那些墨守成规的竞争对手们目瞪口呆。

谁说受伤就是痛苦的,只要你换一种想法,伤口也可以变得很快乐。在伤口上贴上色彩,贴上图形,贴上幽默,贴上愉快的心情,再严重的伤口也可以变得轻松起来。“快乐的伤口”产生的过程得益于米多尼的多元思维能力:由痛苦想到快乐,他运用了逆向思维;由单一颜色想到了多种颜色,由固定外形想到各种外形,他运用了发散思维;由枯燥的造型到添加各种色彩、图形、文学元素,他运用了形象思维……

总之,正是多元思维能力让米多尼创意层出不穷,开辟了创可贴的新市场。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秘密报告,揭露、批判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的错误。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相信和器重的人,很多人都心怀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未提出过不同意见?

后来,在党的又一次党代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有人便从听众席上递上去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很难回答,但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他的脑子飞快地转着,冒出了许多种处理办法,很快便有了主意。只见他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条子上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这是谁写的条子?请你马上站出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出来,所有人的心怦怦地跳着,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后悔不该写这张条子。

接着,赫鲁晓夫又大声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可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我们暂且不评判赫鲁晓夫的政治立场问题,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流畅的多元思维能力:关键时刻想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得益于灵感思维;将自身的问题抛给写字条的人来回答,他用到了换位思维;不正面回答尖锐的问题,他用到了侧向思维……最终他变被动为主动,既回答了问题,又避开了针锋相向的尴尬局面。他的这种思维能力产生的创意点子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让人不禁叫好。

所以,一定要重视你的多元思维能力,它会让你的创意层出不穷,成为一个创意天才。

多元思维让人触类旁通

多元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多元思维,学一点知识就是一点知识,永远是量的叠加,不会有质的变化。

如果他善于多元思维,常常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以致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哈维在创立血液循环学说以前,读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受益匪浅,他从“行星可以绕着太阳循环运动”,思考血液是否也可以绕着心脏做循环运动。

带着这个问题,他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发现:由于心脏的跳动、动脉搏动和静脉瓣结构,保证了血液在体内循环运动……就这样,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日本的田熊常吉,原来是一位木材商,但他革新了世界上著名的锅炉,创造了田熊式锅炉。

一次,他翻阅小学自然课本,有关血液循环的知识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将锅炉的模型与血液循环的模型进行比较,甚至将两者重叠起来进行一一对比,从中模拟、借鉴,产生了创造性思维,确立了创造目标,实现了革新锅炉的目的。

从日心说到血液循环学说,从血液循环到锅炉革新,这种由触类旁通而引发的创新靠的是多元思维能力。“行星绕着太阳循环运动”这和人体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哈维却凭着敏捷的思维把它应用到人体血液循环中。血液循环和锅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木材商田熊常吉却用它来进行锅炉革新。其实,这应该得益于他们的灵感思维、联想思维、系统思维等多元思维能力。很多新学说、新事物的产生无不和这种同类触发、系统整合的思维方法有关。

20世纪40年代,纽扣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拉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纺织品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纽扣、拉链之类用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渴望新产品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许多专业人员都在探讨和研究新的产品。

1948秋季的一天,瑞士的马斯楚和朋友们去登山。山上风光很好,但是,脚下的鬼针草却很烦人——两条裤管粘得到处都是,甚至坐下去歇口气,臀部也会被刺得隐隐作痛。花了好长时间才将那些讨厌的东西拔下来,可没走几步,又浑身都是了,真是烦透了。

结果,一天的兴致都让这鬼针草给弄没了。回到家里还得一根根地拔。为了搞个明白,马斯楚拿来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起来。他发现,这种草很特殊,长了很多细细的带钩的针毛。它们之所以到处粘人就是这些细毛在作怪。

马斯楚猛然想到,制造像这种形状的针毛,不是正可以取代纽扣、拉链的作用吗?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他终于成功地制造了免扣带。这种免扣带投入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马斯楚很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最终获得了成功。

机遇来到眼前,还得有眼力去发现它,有能力去掌握它,只有这样才能快人一步,抢得先机。这靠的就是多元思维。

在上面的例子中,马斯楚有机遇,更有眼力。鬼针草已经存在了几千几万年,但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视而不见,无所作为,可他却抓住了其中的奥妙,由鬼针草触发创意,先人一步,发明了免扣带。

鬼针草就是鬼针草,那是大自然的东西,与人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与个人成功更是距离很远。因此,人们纵然对它的奇异构造感兴趣,一般也不会对它动什么脑筋。所以,千百年来,它一直静悄悄地被冷落在那里。马斯楚就不同了,他充分运用了联想思维、发展思维、灵感思维、整体思维等多元思维方式,不但联想到纽扣、拉链,而且还将两者结合思考,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这就是他的精明之处,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带着多元思维,才会有新奇的想法,而奇怪的想法往往会让你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因而创造发明,使之水到渠成。

多元思维广泛发散,广泛联系。它善于将各种思维素材与自己关心的课题联系起来,由外到内,使信息交汇,迅速融合,以寻找到切合点,借以滋生新的信息,产生新的创意。总之,多元思维越丰富,越敏捷,创新的几率和效率就越高。

活用思维,成就创新

古人曰:“行成于思。”没有思维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新东西都是从思维创新开始的。

确实,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而想到保存火种,进而钻木取火;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只需挖一个陷阱,在陷阱口上盖些茅草,便能让最凶猛的野兽束手就擒;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首先在头脑中设计出千万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儿,并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人的思维是多元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它的特点是不囿于一条思路,而是沿着多种思路进行。善于思维,活用思维,我们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到达创新成功的彼岸。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杰出的运输大王和房地产巨头。有一次,他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大酒店。在重新装修时,他发现这栋仿古的中式建筑楼群有许多大圆柱。这些大圆柱其实只是作为古典的装饰而已,里面是空心的,在建筑设计上并没有起受力作用。他想如果将这些空心的柱子挖几个“窗口”,再用玻璃罩上,就可以做陈列商品的橱窗。该酒店地处中国香港闹市区,是寸土寸金之地,也是众多商家看中的风水宝地。果然,霍英东把这些橱窗出租给中国香港几家大珠宝商和化妆品厂家,每年从中收入5万美元租金。

思维具有无穷的魅力。习惯于单一思维的普通人总会一条路走到黑,永远发现不了路边蛰伏的创新机会,最终将一事无成。而那些成功者却往往是机灵敏捷之人,他们拥有很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善于活用思维,所以,成功的道路上他们总会左右逢源。大圆柱就是大圆柱,还能有什么呢?但善于思索的霍英东,却看到了陈列商品的橱窗,看到了创意的机会。

善于思维、活用思维的人,总不会被问题难倒。

曾经,一位和尚画家云游到北京,被招进宫里作画。有一天,慈禧让太监给他一张5尺长的宣纸,要他画出9尺高的观音菩萨的站立像。这简直是作难于人。臣子们心里紧张极了,谁都认为这是一件根本办不到的事。和尚并不着急,他借研墨的工夫,冷静思考,很快就有了主意。只见他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原来,他笔下的观音菩萨并不是笔直站立的姿势,而是弯腰在拾地上的柳枝。5尺长的纸,弯着腰的人,站立起来应该就是9尺了吧。慈禧看罢,点头称是。众大臣也松了一口气。

和尚画家的出色表现生动地体现出他思维敏捷的特点:

人体要有9尺高,纸张只有5尺长,这画怎能画得出来?困难是明摆着的。在传统思维那里,本题无解。和尚明白,条件就这么一点点,要求却那么高,非智慧无以取胜,其他路子不必多想,那只会浪费时间,矛盾只能交给多元思维。

和尚画家明白,直着画肯定不行,得变通,让5尺的纸张显出9尺的用途。思维要开始工作了:站立的姿势不能变,那就先画出站立的双腿;9尺身高不能变,画到纸的顶部也只能画到腰间;上半身怎么办?放到哪里去?总不能截为两段吧?有了,腰直不起来,截不下来,那就让她弯下来。至此,观音弯腰拾柳枝的创意产生了。这就是巧思、活思的力量,活用思维的人,总会有创意。

既然我们被自然赋予思维——这样神奇的力量,我们就要活用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就能成功地创新。 aVJsGILvntc/OoQeGBmIAQtNbEm6t2vT8GlC+hX9CDRw5Dur6CmpiMzjMZPG8O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