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FBI的庐山真面目:告诉你一个真实、全面的FBI

要对FBI做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描述,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庞大机构,是在众人的非议中诞生的。FBI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门,它最初的职责主要是打击联邦犯罪,然而在以后的时间里,它以高超的侦察技术和卓越的办案手段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充分肯定,并由此走向辉煌,名扬天下。

假如要对FBI做一个最中肯的评价,那么只能说,在FBI的发展过程中,它所取得的荣誉和受到的指责几乎是等同的。FBI有过辉煌,它那些经过细心挑选、精心培训的特工一度成为国家秩序的救世主,赢得了美国人民的高度信赖,被赞誉为政府的人。同时它也受到过人们的唾弃,它制造过破坏作用不可估量的间谍大恐慌,曾经将美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它最有影响力的局长胡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美国历任总统和高层人员的心腹大患,因为胡佛统治的这个专业情报搜集机构(FBI)掌握了他们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FBI之所以在风雨飘摇中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挑选人员时的严谨认真和工作时的精益求精,以及在办案技巧和方法上的推陈出新。他们不断创新,不断研究,不仅掌握着国际上最尖端的侦查技术,而且有着最让人羡慕的阅人的本领。

第一节 特殊的招募要求和高超的训练技巧是FBI的特色

在人们的印象里,FBI特工神通广大、智谋双全、技艺超群,他们同形形色色的跨国犯罪进行着无声的战斗,完成着一个个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真正的FBI特工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样成为FBI特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共同揭开FBI招募和训练的神秘面纱。

就FBI的招募范围而言,长期以来,FBI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社会中享有特权的白人的专属领地,但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所改善,FBI扩大了招收新成员的范围,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裔人也被允许参加应聘。事实上,自FBI最有名望的局长胡佛将FBI提高到一个权力顶峰以后,FBI每年都会招收很多人。在挑选新的FBI人员时,FBI先是初步筛查在网上报名的申请者,剔除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然后从剩余的人里面挑选符合自己招募要求的,通知他们进行面试和笔试。

FBI的招募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应聘者必须是美国公民,他们必须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所学专业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会计学、财经学、法学、信息技术或其他与调查有关的专业,以及对军队、情报、语言等领域有所涉及的专业。另外,应聘者的年龄范围必须是23岁到36岁之间,应聘者还需具备三年以上全职工作经验。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持有爱国主义的伟大信念。

FBI在通知符合招募要求的人进行面试和笔试之前,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考试”。那就是对这些应聘者的背景做详细的调查。在这项调查里,应聘者必须要接受测谎、非法药物、信用记录等各种测验,甚至连以前与现在的同事、邻居、朋友和老师都会成为询问对象,在排除一切可疑的地方之后,应聘者才能进入笔试和面试的阶段。而这一阶段,也很难顺利通过。据调查,通过的比例仅是15%,而这些通过的人只是准FBI,他们在成为真正的FBI人员之前,必须经过刻苦而有步骤的训练。

FBI的训练手段是极为严厉的,同时也是很高明的。一般情况下,学员每期受训三个月,每周上五天课,每天的上课时间为早9点到晚9点,如果学习任务繁重时,周六、日还要加课。FBI的受训地点位于华盛顿市司法部或附近维吉尼亚州关蒂科海军基地。学员们在进入特工人员训练中心后,就开始了细碎而复杂的程序:填表格、在文件上签字、到各个办公地点参观。

在训练过程中,教官们会给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教官会经常提醒学员,他们经过了重重考验来到这里,但这只是个开始,因为他们几百个人之中只有一个能经得起严格的审查与考验,最后成为FBI特工人员。教官告诉他们,他们是最优秀的,是“精华”,是“世界上被最精心挑选的人”。同时还不忘给他们灌输自豪感:FBI特工人员会比政府其他任何公职人员都“高上一截”,正如FBI本身就是在其他联邦政府所有其他机构之上的。

在学员们有了自豪感后,教官们开始给他们灌输个人英雄主义。这是每位准FBI的一门必修课,也是美国的一种文化。课堂上,教官声情并茂地讲解FBI历史上的英雄。一位调查局内的枪战英雄沃尔特·瓦尔什是这些英雄中的典范,这位英雄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心脏中弹后还能将袭击他的对手打死。

学员所训练的内容有很多,在为期20个周的训练课程中,教官对这些准特工们极为严苛,准特工们除了要学习射击、格斗技能,掌握情报搜集、分析、法律和战略战术运用等知识与技巧外,还要参加非常惊险的模拟实战。

不过,对待女学员,教官们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联邦调查局(FBI)规定,女学员除了课业之外,在体能方面的训练,并不要求和男学员相同。FBI认为,女性上半身的体力远比不上男性,因此将她们规定伏地挺身的数目做了适当的调整。但调整之后,仍然发现有些女学员达不到要求。所以,他们又研究了一番,他们发现这大概是由于她们的手掌比较小,或是手掌的握力不够引起的。另外,这两个特点使得在连续射击10发子弹的时候,很多女学员就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了照顾女学员,FBI将这一规定进行了“提前”,就是在没有正式录用她们之前,在进行口试的时候,对每一个应聘者进行这项手臂和手掌力量的测验。只有这项测验通过了才被录用,成为新学员。

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毕业考试。原始的FBI学员考试科目共有六门主科与九门副科。主科有联邦刑事法与调查方法等,副科有出庭技巧、火器使用甚至犯罪现场搜查以及发表演说等。考试合格线是85分。考试科目试卷交上后,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也不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他们只能等着FBI的正式录用通知。被录取的学员会收到一封信,被告知到哪个分局或是办事处工作。正如那位教官所灌输给学员的思想一样,FBI的确要比联邦政府其他所有机构要高出一头,这从特工人员的待遇上就能看出,他们大部分每年的底薪为几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的平均工资,这还仅仅是初级特工人员的收入。

此外,FBI还将一些大学作为自己的秘密训练基地,他们通过另外一种特殊的考试标准与方法,让他们入学,事实上,这些人中有不少根本没有达到分数线。学生毕业后,会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给他们安排相应的任务。

今天,FBI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训练课程,比如肢体语言。联邦调查局经常提到的一个案例会让学员感觉到读懂肢体语言有多么重要。这个案例发生在“9·11”事件前两天,劫机恐怖分子之一齐亚德·贾拉曾经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经过马里兰州警察局,警察追上后,只是给了他一张罚单。FBI高层指出,恐怖分子在实行袭击之前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躁特征。那个开车的恐怖分子把车开得那么快即是证明。然而那个警察并没有从支配恐怖分子肢体语言读懂其内心的焦躁,因此,他的掉以轻心换来的是两天后的恐怖袭击。

因此,以前的FBI的训练多注重身体机能和打击普通犯罪的技巧,但现在,则需要他们读懂肢体语言。依照FBI新的训练课程,特工不仅需要从与对方的谈话中获取信息,还需要理解所有可以得到的线索与信号。很多FBI声称,读懂肢体语言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辨认那些在“9·11”之前未被发现的恐怖分子和其他一些犯罪分子。

FBI特工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虽然FBI的工作危机重重,但训练中特工却不能随便使用武器。在这一方面,FBI有严格的规定,不到危及自身或是他人生命的关键时刻不能随便开枪。即使是在追击疑犯时也不例外,对于普通的疑犯基本采用常规方法,而对于重大的疑犯,警方会动用更强的力量,例如出动特警以及直升机前去围捕,以此来减少警员的伤亡。

由此可见,在FBI的整个招募和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极为谨慎和严格的,这就像过筛子一样,一遍遍地筛选,最后留下的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些精英在经过FBI极为严苛的训练之后,不仅成为有勇有谋的斗士,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作战技巧,而且还是一位心理分析专家,能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快速搜寻到相关信息,并在大脑里加以分析,全面掌握对方的心理动机,从而掌控整个作战过程,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节 FBI最令人称奇的是它先进的调查工具和卓越的工作方法

FBI位于美国华盛顿市中心。FBI总部大楼是宾夕法尼亚大街上的一幢因颜色暗淡(米色)而显得极不起眼的大楼。然而这栋楼内的各个角落里都安装着无数的金属探测器与X射线机。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犯罪侦破技术实验室,如器械和兵器检验室、爆破物实验室、鞋印和车辙研究室、指纹鉴定和档案室、血液化验室、笔迹鉴定室、文件鉴定室、密码研究室、特殊摄影研究室等。同时,FBI的工作方法也是无与伦比的。

其中,据考证,在它的指纹鉴定和档案室里,大约有1.75亿份指纹档案,FBI每天要受理25000余件指纹查询业务。它采用尖端的镭射技术,完全可以从一块木板或一张纸上,分辨出40年以前留下的指纹,或将犯罪嫌疑人留在手套里的指纹取出来。同时,FBI还有一项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那就是工作人员可根据犯罪嫌疑人留在某处的一点点指纹,复制出他的全部指纹。它的电子记忆系统储存有大约650万份资料,全国的警察机构都有电子终端和它保持联系,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能得到这里提供的有效资料。

此外,它的计算机系统还储存着上万份的人的包括脸型、发型以及眼、鼻、耳、口型等的五官特征的档案。在侦破案件中,FBI可依照旁证人的记忆,绘制出案犯的面貌特征,为快速逮捕案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FBI的一位探员约翰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这个例子中,FBI探员们充分运用了这一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1990年的一天,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起凶杀案,FBI受命侦查此案。在接到命令的当天,FBI就火速赶往现场,在现场搜索完毕后,探员们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了这起凶杀案嫌疑犯的模拟素像。描述的嫌疑犯的特征为:黑人,身高约5英尺半,体重160英镑,年龄在25—30岁之间,头发深黑色。另外,此人穿着邋遢,十分健谈。同时还听说案犯是一个性反常者,有裸露癖,作案时携带一支做工极为精细的匕首。

FBI很快将这个模拟素象发出,两天后便有了线索。有人从亚历山大州蒙尼特市给FBI打来电话,告知自己发现了他们正在追查的人。并描述了几星期前自己曾被这个人拦截的经历。探员们立即展开搜捕行动,并将案犯图像发往各地。两周后,一名墨西哥警察发现一个叫西蒙·塞尔顿的人在申请书里的照片,他和同事们都认为,照片上的人与美国FBI要搜捕的人的面貌极为相似。

接着,墨西哥皇家骑警队两名侦探又找到了一张遗留护照申请者手印的钞票,上面有一个模糊的指纹。这些资料被送到FBI后,工作人员马上开始工作,一个小时后,有关人员得出结论:塞尔顿就是他们要找的犯罪嫌疑人。

于是,墨西哥警方迅速扣留了此人,这起洛杉矶凶杀案得以侦破,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多年以来,FBI在工作上一直不断在创新。为了分别处理信息与应对各种事件,FBI发展了许多个部门,分别有罪犯司法信息服务部(CJIS)、实验室部门(犯罪实验室)、行为分析部和人质拯救小组等。

其中,罪犯司法信息服务部是FBI最大的一个部门。这里不仅有前面刚讲到的指纹鉴定部门。还包括国家刑事犯罪信息中心(NCIC)。FBI的工作方法是极为认真和严谨的,NCIC中储存着美国各地案件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在送往FBI之前就已经处理过,但到了FBI,工作人员还会把它重新处理一遍才存档。这个部门是对国家开放的,中央和各州以及地方级别的执法机构能随时访问司法信息服务部所储存的信息,以便通过观察犯罪模式和不同案件间的相似性,来确认一些被认为流窜作案的危险分子。

FBI还建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法医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迄今已经进行了100多万次法医检验,为探员侦查案件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在检验过程中,他们不断研究法医分析的新方法。对各种类型的物证(其中包括血液、DNA、纤维、毛发、指纹、文件、笔迹和等武器)进行法医测查。

在行为分析部,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会查看证据以及一起或一系列罪案的环境,制作出一个概图,来说明疑犯性格的不同方面。例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类型以及其他元素等,从而逐步缩小探员们的调查范围,为快速破获案件提供保障。此外,地区罪案分析也很有帮助,在运用这种方法时,罪案分析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有关案发地区的信息,计算机会给调查人员创建一个“感兴趣地区”作为探员们的模拟参考区域。该部门的网站解释说,犯罪调查分析“是一个从行为和调查角度回顾犯罪案件的过程”。

FBI们最拿手的工作方法的是未雨绸缪。比如说他们和生疏人第一次会晤时,能在最初谈话的几分钟内看透这个人。并且,他们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双方距离,使得对方能放下戒心谈一些隐秘的事情。

一位在FBI执事长达30年探员史特夫曾出版过一本畅销书。名字叫《社交上的阅人术》。在这本书中,史特夫借助自己在担任探员期间所练就的察看力,教导人们怎样透过眼神、肢体动作以及一言一行,猜透对方的心思,从而快速地辨认出对方是敌是友,能否值得信赖和进一步的交往。这些虽说是社交上的技巧,但实际上也能看做是FBI的阅人术。

史特夫认为,FBI探员的这种察看力完全能依靠后天的训练而成,但他们的方法是不能公开的。史特夫当然也可能将FBI的这项秘密告诉大家。因此,他将FBI的这种方法通俗化。虽然被通俗化了,但依然能在其中见到FBI的影子。

据史特夫说,练习察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忆游戏”。这个游戏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练习。例如,当你走进一个房间之后,闭上眼睛,尽力去回想走进房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越具体越好。时间久了,这种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就可以像FBI探员一样,在走到朋友家的门前时,周遭的环境就已经了然于胸了。比如,门前街道上停了什么牌子的车、隔壁房屋门前有位男士在做什么,另一间屋子的门前的笼子里放关着的是鸡或是鹅?

当你察看完周遭环境之后,还需要问一下自己,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比如说,隔壁房屋的那位男士是往信箱里取东西呢还是送报纸呢,他是那个屋子的主人呢还是邮递员呢?接着你再想,门前的街道上并没有停放任何邮递公司的车辆,因此可以大致确定,那位男士可能就是那个屋子的主人。

总之,FBI这些先进的调查工具和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使它威名远扬。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警察机构模仿的对象。

第三节 FBI拥有绝妙的测谎技巧和搜集情报的能力

FBI的任务是调查违反联邦犯罪法的案件;调查来自外国的情报与恐怖活动;在领导阶层与法律执行方面对联邦、州、当地以及国际机构提供帮助;同时在响应公众需要和忠实于美国宪法的前提下履行职责。

对FBI 来说,搜集到真实可靠的情报是他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FBI在调查有关犯罪和恐怖活动以及搜集情报的过程中,施展出了高超的本领。这些高深的本领中首先要数FBI探员们在调查犯罪以及恐怖活动过程中审问犯罪嫌疑人或是询问可疑情报员时运用的绝妙的测谎技巧,即透过一些简单的信号就能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FBI将这些信号分为六种。

第一种信号:反复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在每一次询问时,细心观察他的反应,以找出破绽。探员们在问一个人问题得到回答后,会停一段时间再问,这次的回答可能会和上次一样保持不变。然后在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留出一些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会逐渐放松下来,犯罪嫌疑人会认为:“我已经蒙混过关了。”这时,探员会猛然袭击,突然问他同一个问题。由于此时犯罪嫌疑人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一时反应不过来,不是恼羞成怒,就是倾向于坦白。假如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提起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大怒,你就可以断定他可能在撒谎。但他也许会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给你直说了吧。”

第二种信号:说谎者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滴水不漏,似乎天衣无缝。对于一般人来说,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难做到的的。然而说谎者例外,他们在陈述时基本是一气呵成的,这是由于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得很周全了。他们绝不会说“等一下,我想想”。不过也恰恰是他的口若悬河暴露了破绽。

第三种信号:被审问的人通常不提及自身及姓名。从FBI探员们多年的办案经验来看,人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他会本能地将自身从他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因此假如你向某人提问时,他们总是省略“我”,那么这个人就很值得怀疑。同样,说谎者也很少使用他们在谎言中提到的人的姓名。FBI探案史上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几年前美国一位国防部长在向全国讲话时,拒绝使用“科夫斯基”,而是说“我跟那个间谍没有打过任何交道”。

第四种信号:说谎时鼻子会变大。说谎者在说谎话时,鼻子会变大也是FBI探员们在多年的办案经历中总结出的技巧和方法。他们认为,人的身体在说谎时的反应使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有些人甚至连整个面部都涨红了。这会使你的鼻子膨胀几毫米。当然,这通过肉眼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自主地触摸它,由此就可以判断出他是个说谎者。

第五种信号:真实表情闪现时间极短。人类所能维持的一个正常的表情有几秒钟,然而在说谎者“伪装的脸”上,真实的情感会在脸上停留极短的时间。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眼睛是不会撒谎的,哪怕语言将它描绘得多么真实。

第六种信号:说谎着声量与声调会突然间改变。许多说谎者为了掩饰自己虚弱的内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声音抬高。

FBI指出,运用这些测谎技巧,不但便于在调查恐怖和犯罪活动中,迅速找出真凶,而且也可运用在搜集情报的过程中,测验情报提供者的可信赖度。同时,FBI还透过其他多种更加可靠的渠道搜集情报,比如窃听。

FBI的人员经过高端训练,窃听手法多种多样,可谓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他们最拿手的就是安装窃听器,偷拆私人信件,偷听电话。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侦查对象的家里和办公室等地方安装电子监视设备,如播音器、录音机之类。这些窃听装置只有一块小方糖大小,能藏在帽子里、原子笔里或是任何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然后这些小装置会通过电线或无线电发送到百里之外。FBI窃听的对象非常广,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在内……,尼克松就曾对他们这种违法行为有过详细描述:“FBI的特工人员在必要时,会通过秘密闯入室内的方法来获取外国情报、外国颠覆的证据以及有关国内暴力行动的情报。在1942——1968年间,除侦察外国人以外,对于有进行颠覆或暴力非法活动嫌疑的国内团体进行了前后几百次秘密入室搜查。”

FBI要求情报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自卫术,还要求他们是一个时刻能在任何地方打听到任何有价值情报的幽灵。同时,他们还必须有做卧底的胆量与才能。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和手段混进犯罪帮派的内部,进行秘密侦察活动。在FBI内部,每个人都会让自己尽可能隐蔽起来或是时常保持沉默、不动声色,用FBI特有的方式和手段,从事着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事情。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学的学生。

这些秘密特工学生们,还会监视他们的老师,同学甚至校长,总之FBI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能获取情报的地方。在美国的一本有关法律的书里面,记载着这样的内容:FBI学生特工搜集到,社会学家乔·霍尔顿曾经在课堂辱骂美国总统;学生特工莉亚揭发说,生物学家贝尔曼在讲课时讥讽FBI局长胡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FBI搜集情报的手段之高,涉及范围之广。

事实上,FBI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真实有效的情报是他们执行一切任务的核心。FBI在搜集情报的过程中,几乎无孔不入,无所不至。他们在这个无声的战斗中,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能快速识破对方的伎俩,进而从其手中套走真实信息,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第四节 FBI的诞生和发展史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FBI自诞生那天起,就已经预示着它将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构。在FBI后来的逐步发展中,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并驾齐驱的,创造出一个美国历史上政府部门的传奇。

一、FBI的诞生

FBI诞生于1908年,它是由一个名叫波拿巴的人创建的,波拿巴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后代,他的全名是查理斯·约瑟夫·波拿巴,他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期间任司法部长。

FBI的诞生和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有关。美国在建国初期,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大西洋沿岸北美13个州的居民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向西去攫取土地,开拓新生活,由此揭开了美国西部开发的序幕。1787年,美国政府规定,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自由男性公民满6000人时,即可成立州政府,同原有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项法令的推出,立即让更多的人涌到了西部。

178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土地法令,法令规定西部土地每公顷售卖美元。1796年,每公顷土地价格增加到5美元,但允许在四年内分期付款。这一政策激发了许多土地投机者的暴发心态,他们开始在西北地区从事土地投机活动。他们的运作方式是先把买到的土地分成几小块卖给农民从中牟利。到了1908年,这种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联邦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这种违法行为的继续发生。

于是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下定决心,一定要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特工队来对付西部的非法土地销售商。然而这一决议遭到很多议员的反对。因为当时政府一些部门,诸如财政部、邮政部等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特工机构,假如再成立这样一个特工机构,放在哪里呢?再说,成立新的中央特工机构就表示财政加重。

但罗斯福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他授权司法部部长查尔斯·波拿巴成立一个小型的侦探机构,来侦查这些犯罪活动。美国司法部一直以来就有权调查联邦内的犯罪活动,但它并不一直想这么做。然而罗斯福的命令将他们逼上了没有退路的境地,他们必须要成立这样一个机构了。在那个时候,无任是谁都不曾料到,这个小型机构在以后会变成名扬天下的联邦调查局。

FBI在成立之初,机构内共有34为员工,包括探员、会计和民权调查员以及从财政部特工处借来的8名。FBI名誉特别探员、司法部部长迈克尔·穆凯西提到当年FBI刚成立时说,它的发展前景最初并不被看好。直到它成立后半年,时任司法部长查尔斯·波拿巴才提过一次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波拿巴写道:“总体而言,这次机构创新的结果差强人意。”

当时,这个小型机构并不叫FBI,直到1909年,当时的司法部长威斯科山姆将已经扩大到64人的这个组织命名为调查局(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简称BOI),它才算有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在1925年,又被改称联邦调查局。1932年7月1日,时任局长胡佛将其更名为美国调查局。1935年,依照美国国会通过的《关于联邦调查机构作用及职权的法案》,这支队伍被正式命名为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英文缩写FBI)。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二、FBI的发展

1.从荣誉加身到臭名昭著

“FBI”不仅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的缩写,它还代表着FBI的信条:忠诚(Fidelity)、勇敢(Brvery)和正直(Integrity)。

一位专门从事FBI研究的人曾这样说:“联邦调查局在早期担负着多达20多种职责——从调查联邦刑事案件、侦破白领阶层犯罪案件,到维护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国会把越来越多的行为看成是违反联邦刑法,FBI的权限有所扩大。随着一战与和二战等国家安全危机的出现,联邦调查局的权限也扩展了。”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主要调查重点是侵犯民事权利和有组织的犯罪。而到了70年代末,金融犯罪、有组织犯罪、贩毒和其他暴力犯罪渐渐地被列入联邦调查局的职责范围。到了21世纪,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武器走私等重大犯罪行为的调查成为联邦调查局的重任,另外,对计算机诈骗、白领犯罪等新型犯罪的侦查以及对政府要员做任职前的安全审查也变成联邦调查局职责的一部分。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战期间,FBI的主要职责是侦察敌方的间谍活动,逮捕逃避兵役义务的役龄男子,以防敌方间谍在美国本土的破坏活动。由于FBI的大肆宣传和调查,使得当时的美国出现了间谍大恐慌,美国人民犹如置身黑暗的深沟里。美国政府最终规定:凡是年满14周岁、在美国生活而没有获得美国国籍的同盟国籍男子,都可以被认是敌侨而遭到逮捕、限制、采取安全措施或迁居,同时禁止敌侨拥有枪支、爆炸物以及无线电发报机,所有敌侨必须到相关部门登记。当时的FBI严格执行政府的命令,美国的德裔人士因此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逮捕、送进监狱。多年以后,这成了联邦调查局的一个污点。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表面上,FBI的工作因为总统柯立芝“美国人的事务就是做生意”的主张而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然而在战后的第二年,威廉·弗林出任调查局局长,这位局长跟后来的胡佛局长截然不同,他唯上司是从。因此,此时的FBI完全控制在司法部长帕尔默手中。帕尔默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辉格党成员,进步主义者,也是个热衷于权力者。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中的激进分子。使得当时的FBI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再次轰然倒塌。

2.政府的人,别开枪

FBI的这些闹剧留下的狼藉的印象在不久后又被它自己扭转。那就是成功打击了违反《禁酒令》的犯罪分子。

美国建国之初,很多早期移民到这片蛮荒之地的人是“清教徒”,这些人敬畏上帝,清廉度日,因此对于饮酒,他们非常反对。19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地方的居民开始诉之于法律手段约束饮酒的人。这个民间浪潮时起时伏,绵延不绝,终于在20世纪初被政府认可,《禁酒令》得以出台。

然而酒作为一种能使人愉悦的东西,不可能因为禁止饮用而退出人类的生活。虽然在《禁酒令》刚实行时,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一般的美国工人家庭,工人以前是把领回来的工资的一部分拿去买酒,而现在则可用于改善生活。但是,这一禁令所造成的弊端在不久后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由于“禁酒令”的实施而在美国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私酒酿造和销售业”。比如,当时著名的芝加哥黑手党以私自贩卖酒而发家,开始发展壮大。许多不法分子用甲醇来勾兑酒精,使美国社会中毒、失明、残废、死亡的人数急剧上升。

此时,FBI审时度势,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成功地抓获了控制各个酿酒厂的最知名的黑道大亨艾尔·卡邦,使人刮目相看。大概就是在此时,已经人员兴旺的FBI特工们得到了公众“政府的人”的称号。这句话是当时的美国电影明星凯里所扮演的FBI特工的一句台词的简化:别开枪,政府的人,别开枪。

3.国家秩序救世主

随着1927年西方经济危机的到来,治安本来就不稳定的美国社会彻底地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先是社会秩序失控,接着是经济危机。这两种现象导致结果是美国的犯罪率直线上升。

面对国内绝望的形势,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新政,并使出铁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执法机构,来维护国家秩序,便于新政的顺利实行。一场反抢劫、反诈骗的全民性战斗即将打响,新的执法机构由禁酒局、调查局和身份证局合并而成,胡佛担任局长。

自此,胡佛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联邦调查局进行优化,他先是建立了调查局的技术实验室。他说,调查局的特工在破案过程中勇气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用脑子,善于思考。特工人员要能够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仪器的精密分析,来把罪犯绳之以法。

刚成立的FBI实验室规模虽然很小,但在政府的拨款与胡佛的大力运作下,很快就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水印、打字机字体以及汽车轮胎档案。随后,胡佛又将目光对准了调查局的素质提高上。他成立了国家警察学院,用来培训新员工。在胡佛的引领下,地方警察机构也纷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接着,胡佛在地方警察机构中培植了一帮支持者,而且也使FBI奠定了在全国警察体系中的轴心地位。

付出总会有回报,高素质的特工在掌握了侦破技术后如虎添翼。FBI开始担负起国家秩序的救世主的角色。它连战告捷,相继侦破了查尔斯·厄斯切尔绑架案,打败了了罪大恶极的“机关枪”凯利、“俊小子”弗洛伊德、“娃娃脸”纳尔逊。到1936年,曾经在美国嚣张的犯罪集团全部伏法,一度惶惶不可终日的美国人民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安全感,这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以及随后美国顺利而强大地进入战争状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4.冷战之前的FBI

FBI在胡佛的领导下,在战争期间办了几件大案,最有名的是在短时期内肃清了纳粹的间谍网。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便开始向美国宣战,他命令德国军事情报机构进行对美国的间谍战及破坏战。德国间谍机构精心策划了所谓的“帕斯特里欧斯行动”,该行动的计划是招募曾经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期的德国公民,让他们乘坐潜艇悄悄返回美国东海岸,然后用炸药对美国一些大城市发动恐怖袭击。

在训练多日后,最后共有八名纳粹间谍、分成两个小组合格地成为密谋袭击美国的“帕斯特里欧斯行动”的成员。但这个计划不久就失败了,八名间谍在刚开始行动时,就被捕了。八名被捕的间谍受到了FBI的审讯,很快招供。FBI在这场跨国行动的审讯中表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和高超的技巧。

但这种良好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此后,胡佛局长与一战时期的调查局领导人一样,开始传播红色威胁。他告诉他的特工们,一场反对共产主义的战争就要开始。并命令FBI加紧对苏的反间战,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这也成了FBI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光彩的地方。

至此,FBI在冷战前的历史就大概如此,但这只是FBI发展过程中的一小段。接下来的这个闻名国际的庞大机构将走向何方,已经不是它在成长期所能决定的了。

第五节 FBI局长胡佛拥有国家英雄和危险人物的双重身份

FBI局长胡佛是美国历史上掌权最久的一位政治人物,他统治FBI长达48年之久,被戏称为美国的“地下总统”。他被誉为FBI的化身,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在许多人心目中,他是一个国家英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是一个饱受批评的危险人物,美国历届总统都想干掉他,然而又忌惮他三分。

胡佛是FBI最有名气的局长,至今,他的名字——J.埃德加·胡佛,仍然刻在FBI总部的大楼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众多美国人心目中,他是一个英雄。杜鲁门曾颁发给他“对美国作出杰出贡献”功勋章;艾森豪威尔总统将他列为“联邦杰出文职人员”奖章的第一个获得者等等。

在胡佛担任局长期间,他亲手建立起犯罪实验室和指纹档案系统,使FBI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严密而秩序井然的机构,此外,他还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特工,这些特工拥有超群的侦破手段和明察秋毫的本领,在同恐怖分子和犯罪嫌疑人作斗争中,几乎无往不胜。胡佛统治的FBI给了美国社会以秩序、繁荣和尊严。

美国传记作家理查德说,胡佛的成功来自于对现代公共关系的掌控。他不仅掌握着FBI,还操控着它的形象。在他看来,每个特工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只要一踏入FBI的门槛,就自觉地承担着为FBI做宣传的重要任务,特工人员不仅要身材高大,五官端正,还必须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富有教养。

同时,胡佛认为,FBI应该在整个国家的执法机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在他成为FBI的掌门人后,他对FBI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在权力上,他想尽办法向国家讨要,大大提高了FBI的影响力和地位,从而使FBI蒸蒸日上,也使得胡佛在某些时候能越过FBI隶属的司法部而直接和总统对话。

总而言之,胡佛对于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美国社会功不可没,他所领导的FBI精英们为维护美国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许多美国人眼里,胡佛俨然一个国家英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美国高层而言,他又是一个机关算尽,无人敢惹的危险人物。

在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里,历任美国总统都想将他从FBI局长的位子上请下来,然而没有一个总统敢这么做,因为他有一个“秘密档案库”。在这个秘密档案库里,保存着美国高层人员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历届美国总统都知道或被暗示过胡佛手中有他们见不得光的材料。因此,不管是哪位总统,即便对胡佛心怀愤恨,也不敢动他分毫。

美国历史上有位著名的总统和他的秘书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关于胡佛的对话:

总统:“我能找出许多理由让胡佛自动辞职,这些理由都足以给他造成威胁。但现在,我也不敢肯定能否办到……或许,我可以把他叫来,和他好好谈谈,让他辞职吧……但如果他不同意的话,他也许会一直待在局长的位子上,你说是吗?”

秘书:“是的,他会一直待在那里,直到有天死在那里。”

总统:“我一定要想个法子,在我们和平商议后,他能安静地离开?否则,他一旦闹得满城风雨,连我都要被牵连进去啊……这真是一个棘手的事情……”

对话中的总统在美国许多批评家看来,是一个非常有魄力和远见的总统,然而从上面的对话中,这样一个风云人物一提到胡佛,也会变得优柔寡断,可见胡佛在当时的影响力。这位总统当然是想让胡佛离开的,但是由于胡佛的“秘密档案库”里有他的黑材料,所以他不敢对胡佛怎么样。

胡佛死后,有人曾经检查过他的绝密档案,发现他拥有883名参议员、722名众议员的黑材料。总统没有这个胆量搬倒这棵大树,国会的议员们就更不敢对胡佛有什么企图了,很多议员整日惶恐不安,生怕胡佛掌握了他们见不得人的材料。事实上,胡佛的确也掌握了有关他们许多为人所不齿的许多秘密。有一个故事就足以证明:

美国司法部的一位高级议员素来与胡佛不和。他上任不久,美国社会各界发出了对胡佛不满的呼声,很多人都想让胡佛辞去FBI局长的职位。这位议员认为时机成熟了,正好可以借此除掉这个眼中钉。

然而正当他准备向总统弹劾胡佛时,一天夜里,胡佛悄悄地来拜见他,故意谈到他新收到的由特工人员呈上来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指出,这位议员同当时一位商业案件关系重大,同时胡佛告诉他自己手中掌握了有关这起案件的所有情报资料。

当时,议员被惊呆了,这是影响到他前途是否顺畅的一个关键因素。最终议员思虑再三,放弃了这一弹劾的打算。

此外,胡佛所搜集的美国高层人员的情报相当繁多,在拿到这些情报后,胡佛会将它们分门别类,主要包括“性越轨档案”“官方机密档案”“个人机密档案”“6月邮件”等几个大类,还有一些无法分类的档案,大都储存了中央档案系统以外的FBI非法获得的汇报材料等。

也因此,当这个危险人物终于离世后,有许多人额手称庆,然而害怕报复,他们在公众场合依旧保持沉默。有一位声望显赫的黑人领袖的遗孀曾这样评价胡佛,她说:“一个可悲和危险的环境终于离我们而去了。在胡佛的统治之下,FBI所搜集的文件里充斥着谎言,据说还有一些政府高官,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丑闻。这种爆炸性的秘密必须以适当的方法被掩盖,而黑人和黑人自由运动就成了这种不名誉活动的靶子。”这位妇女所指的秘密文件据说隐藏着许多肮脏的丑闻。然而,正是这些丑闻才让胡佛有了权力来源。成了被抓住把柄的人眼中的危险人物。

胡佛对这些秘密文件的处理方式也很特别。他从来不会向外人透露这些丑闻的细节,而只让那些可能受丑闻牵连的关键人物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着他们的秘密。这也是胡佛成功坐稳FBI局长位子的真正原因,他知道怎样保守秘密,怎样用秘密来在美国高层掠夺自己的权力。无疑,胡佛所掌握的这些秘密材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恐吓:一旦这些消息被散布到公众中,他们将声名狼藉,变得一无所有。

总的来说,胡佛在美国历史上占据着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是一个成熟老练的阴谋家,权力的疯狂掠夺者。他的存在,见证着FBI的荣辱:不仅让我们领略了FBI特工的神通,办案的无往不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它制造的一幕幕荒唐剧。 h5nCSRozXQb55iIhhKE9A3j176K5I4OcjdM7Ud0ui+PuoUJKoSb92v49xwHVgY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