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轻轻松松,和心灵跳个舞

抛弃杂念,向前、向前

佛禅有一则公案:无凡禅师的一个弟子问老师:“如何才能成佛?”大师说:“放下,放下你的一切执著于成佛的那颗心!”

不只是对佛,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放下才能得到。

一个登山爱好者,在没有使用任何补氧设施的情况下,首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在人们看来似乎是个神话,但却是事实。当他下山后,人们纷纷问他是如何创造了这个奇迹时,他说:“真的没什么,我只是一门心思要登上去,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向前、向前。”

科学家曾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的40%。而这位登山者能够专注于一种想法,其他的任何想法都被他统统地从脑子里抛掉,避免了其他杂念在大脑中的碰撞的氧气消耗,有效地减少了对氧气的消耗。

没有了任何的杂念,就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轻松向前,就是成功的全部秘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功名、利禄、荣辱、爱恨、死亡、恐惧、成败、苦乐、祸福等等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时候,往往也会成为自己内心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执著于此,它往往又会成为前进路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个登山者是聪明的,渴望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成为成功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当初在训练中,这肯定一直是炙热燃烧在他心中的一个最美丽的梦想。然而,在向峰顶冲刺的时候,他放下了一切的荣辱和功利之心,放下了死亡时刻会威胁自己生命的恐惧之心,胸中只有一个愿望:向前,向前!他成功了,他不但为所有登山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把一颗智慧的种子,播进了每一个渴望成功者的心中!

智慧感言:人的脑子里能装下的东西太多了,因此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但是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头脑里与此无关的事情都暂且放到一边,全身心地投入!

荡秋千的感觉

你的脑海里是否有这样的一幕?在一个公园里,有很多成年人看着小孩子们抢着晃秋千。我曾经在公园的长椅上做过一上午,那时,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呆呆地看着另一角的小孩们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秋千,喧闹着、欢笑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走到他们面前,没有目的地排着队,轮到我了,我坐上秋千,双手抓紧两边的链条,后面的孩子们把我向后拉起来,然后突然放手,身体立刻凌空飞了起来,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没有任何的束缚,有起伏有回落,有高潮亦有低谷,挺立人群,位于高处,感受的是更多的阳光,还有更纯净的温暖,我突然感到,这不正是每个人渴望达到的人生状态。

我晃着秋千,手扶着两边的铁链,好像握住了一种生命的支撑,与坚定的信念,我想这样的日子一定是快乐的,心情也一定是舒畅的,当你舍弃浮华,放下包袱,轻松上路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开心与自在,这就是简单与质朴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好好享受。

智慧感言:珍惜那些平凡日子相守的人,原谅那些随沙飞扬的人,宽容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理解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生命中人与人擦肩而过,别让那些过往遮了心的灿烂,这个世界或许每天都会诞生总统,但更多的还是诞生平民,你不可能因为你是平民而不快乐。生命在似水流年中缓缓逝去,放下,你才会快乐,放下,快乐就在眼前。

放下!放下!

以前有一位道行非常高的长老,他养了一条狗,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放下”。他每天都要在傍晚喂他的狗。长老在为“放下”送饭的同时,总是念念有词地唤着:“放下!放下!”

徒弟们觉得很奇怪,就问道长:“为什么要给狗起‘放下’这个奇怪的名字?”静修道长不语,让他们自己去悟。

徒弟们就观察老道长,终于发现:每天当道长喂完狗后,就不再读经学道了,而是自己到院中打打太极拳、悠闲地散散步或者看看日落,惬意地享受生活。徒弟把观察的收获告诉了道长,静修道长微笑地点点头说:“你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我在叫狗的时候,也是叫自己‘放下’,让自己放下许多事情。因为人们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完所有的事情,在忙碌的一天中要懂得放下琐碎的事情,让心静下来,享受一下生活”。

智慧感言:较之于故事里的年代,我们现在的时代的节奏要快得多了,为自己腾出一些时间来看看日落、打打太极恐怕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生活工作中的诸多压力、困惑,往往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真正取得成功的人,恰恰是懂得放下的人,懂得放下,才能修身养性,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获的往往只是焦虑和疲惫。工作和做人一样,要想成功,先得学会放下。

超然的感受

时常有人会在不经意间有一种超然感受,这种感觉很美妙,好像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独有自己在忘我的境界中陶醉、痴迷。这种超然的感觉来源很多,来自祈祷、诗歌与结识英雄人物;来自幸福与悲哀;来自勇敢与恋爱。它使人们超脱日常生活的繁琐,改变人们的思想与生存的方式;提供一些问题的答案,诸如为什么人要活在世上,一生所为何为。

一个女孩随同学一起参加一次夏令营,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一个浓密的森林中搭建营地。落日的余晖通过密密的树叶筛下来,晚霞如火的光芒映红了半边天,太美了,她被这景色陶醉了,可是天黑之后同学们都回到各自的帐篷里,外面只剩她一个人,她有点怕。夜里她醒来,林间月光筛下碎影在她脸上,她睡不着了。虽然害怕,她还是走出去坐在门廊里,林中有响动,好像很柔和并无恶意。她忘记了恐惧,安全之感顿生。她想森林并非表面上的那样,树也并不是坚实的,它的枝干中布满浆汁过的脉络。她感到生命内在之美,也不怕黑夜和寂寞,她觉得这里只因她而存在,或者她只因这里而存在,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乘机旅行时,俯视着朵朵白云在闪亮的山谷上面展开,点缀成一片光明的尖塔和堡垒之乡。飞机及乘客都从你眼前消逝,觉得自己走在闪闪发光的云上——不再是个有肉体的人,而是轻飘飘的没有躯体。你独自一人但不寂寞,而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宁静和安详。

每件工作,每桩乐事,都含有超然的意味。站在点亮了灯烛的圣诞树前,再或是看到飞机瞬间掠过天空。超然之感也可能由于大自然的特殊之景色而来。看着冬天的月亮在雪地上照出阴影斑斑,或是秋天黄昏看见野鸭南翔,或许会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非大家所能理解,因为几乎可以听到拍着遥远海岸之奇异的涛声。

大作家沈从文曾有几条人生忠告,第一条就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不要总去“欣赏”那些坑,不要总把那些遗憾挂在嘴上。人生中会有数不清的遗憾,这本就是人生的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

智慧感言:超然的感觉有心而生,只有当心中忘却所有杂念、所有遗憾的时候才会轻松起来,进而变得超脱,我们总是偶尔会有这种超然的感觉,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可当我们在苦苦追寻它时却总是找不到,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被俗事的种种烦恼和琐事包围着,又怎么超然的起来呢?

樵夫的心事

从前一位樵夫上山找一位长老去谈经悟道,樵夫说他很不开心,他的生活过得太艰辛了,他的烦心事太多了,他想乞求长老给他点化一下。

长老一听完他提到的个人烦恼的后,索性要樵夫左手提起茶壶和他谈话。樵夫不明白,但长老的意思他不敢违背,樵夫一边提着茶壶,一边跟长老说话。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樵夫受不了这样的酸楚,自行把左手放下,却听到长老说:把茶壶举起来说话。樵夫只好把手又举了起来,心里不免问道,我手提得这么酸了,为何不让我放下手上的重物,轻松地与他对谈?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樵夫的左手实在承受不住了,才听见长老说道:现在你可以把它放下了。看着樵夫狐疑的脸,长老居然笑了出来。

你不喜欢提着重物跟我说话,为何你却喜欢带着烦恼来跟我说话,过着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也是这样?或是这些烦恼就像是那只茶壶一样。

智慧感言:烦恼常常是自己找的,诸多烦恼放在心里怎能不沉重,把烦恼放下,像放下茶壶一样把烦恼轻轻地放下,方能身心轻松。

背过河就放下

一个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对他说:“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该放下时且放下,放下了,佛祖自在心中。”

老和尚是智慧的,人生在世,需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悔恨、内疚、伤痛等等所有的心灵伤疤若放在心里,一次次的咀嚼,一次次的回想,一次次的思考,恰恰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伤痛的存在。倒不如痛快淋漓的放下,这样我们才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也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智慧感言: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得久了,难免旅途劳顿,步伐越来越沉重,这时需要我们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为我们的心灵做一次彻底的清扫。清走那些心灵的包袱,淘汰不需要的东西,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处,勇敢地丢掉“旧的”,迎接“新的”。惟有这样,才能轻装上阵,旅途轻松愉快!

跋涉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见无尘道长,他说:“无尘道长,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道长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于是无尘道长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道长说:“你划着船到河对岸去,然后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你扛不动它。”道长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智慧感言:“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这是命运老人对世人的忠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才能让自己轻装前进。

一所大房子

有一个穷人,只有一间小小房子作为栖身之所,房子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他常常路过富人家,看到富人家的大房子宽敞明亮,舒适无比,回到家里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倍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房子里面,简直是人间地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房子里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他累得坐在床上,不由慨叹地说,原来我的小房子也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从此,他不再抱怨房子小了,反而觉得自己的小房子住起来也蛮舒服的。

智慧感言: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外面世界的大小完全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去衡量。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就算住在再小的房子里面也会纵览到世间所有美景,而一个心中装满抱怨的人,即便住再大的房子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一天,上帝来到一个人的面前,不无感慨地对他说:“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理智,有时候却非常的不明智,而且往往在大的方面迷失了理智。他们厌倦童年的美好时光,急着成熟,但长大了,又渴望返老还童;他们健康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健康,往往牺牲健康来换取财富,然后又牺牲财富来换取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但却往往忽略现在,结果既没有生活在现在,又没有生活在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永远不会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没活过,还说人生如梦……”

这个人静静地听上帝说着,然后,他要求上帝对人生提出自己的忠告。

上帝说:“你应该知道,你不可能取悦于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拥有什么东西,而是去做什么样的人和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富有并不在于拥有最多,而在于贪欲最少;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它却要很长很长的时光;有人会深深地爱着你,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金钱惟一不能买到的,却是最宝贵的,那便是幸福;宽恕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宽恕还是不够的,你还应当宽恕自己;你所爱的,往往是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极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的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伤,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心爱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没有了,错过了就是会变的。”

这个人听到上帝的忠告后若有所悟,想进一步的向上帝求教,可是上帝已经走远了,只有一句话还萦绕在他的耳际:“对每个生命来说,最最重要的便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智慧感言: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春秋,却多数在不停地追逐与焦虑中度过,回首过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用来享受生活的时间太少了。人生的路注定崎岖多折,用心做好自己,顺其自然不失为处世的妙法。

老虎的哲学

老虎是兽中之王,每个人都知道它英勇善斗,但却极少有人知道老虎有着睿智的生存之道,老虎懂得空白的妙处,它简直就是个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一位睿智的哲学家。

老虎为了吃饱肚子与猎物勇猛格斗、疯狂捕食,但是一旦老虎吃饱后即使猎物从它鼻子底下走过,它也绝不为之所动,因为它已经不再需要食物了。通常它会懒洋洋地趴在自己的领地上打瞌睡,一副懒洋洋与世无争的样子。

老虎随身带着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仓库,那个仓库就是它的肚子,如果它的仓库填满了,他就不再有任何欲望,它懂得给生命留一些空白,留一些享受生活的时间。

这一点与人类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人类沉迷于自己的贪欲,人建立了相当于自己肚子无数倍的仓库,这个仓库大得他自己带不动,于是又把它转换成钞票,储藏了钞票就储藏了一切。

人们总是对自己说:“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精神世界也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肉身和精神却是有限的。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世界,岂不是踏上一条不归路,把自己埋葬在苍茫的无限之中,反而失去自身的本性吗?有多少可有可无的追求,就有多少可有可无的缺憾、可有可无的失败、可有可无的磨难和可有可无的耻辱,这样反而把本来可以成功的人生变成失败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快乐的人生变成了痛苦的人生,把本可以轻松的人生变成了沉重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健康的人生变成了病态的人生。

作为一个健康人,他只追求他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也以够用为限。物质上,他有所求有所不求;知识上,他有所知有所不知;道德上,他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可有可无的一切,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的快达到老虎的智慧境界了,只要肚子吃饱,不论财富、名声、知识还是道德的猎物从鼻子底下跑过,都视而不见。

有一个成功的男士,被拿来作为案例分析,大家希望从他的人格特质中找到足以让大家学习的关键。

研究许久,结果发现这位成功男士除了有一般的成功条件,例如积极、努力不懈、判断力强之外,还有一项特质,就是他具备了“不过分的野心”。

一般人一想到野心,脑海里的画面大多只会浮现斗争、强势、霸道的字眼,或是大队人马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凶狠残暴的决心攻打敌方,所以总给人一种侵略者的感觉。

虽然野心是让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最佳动力,但是如果表现得太过火,或企图心过于旺盛,就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优秀的画家不会把画涂得太满,他懂得,空白也是艺术的一部分;优秀的建筑家不会把楼盖得太挤,他懂得,绿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考虑给自己的生命也留一些空白呢?

智慧感言: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完美、更加舒适,因此,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疲于奔命,赚取我们一世甚至几世也用之不尽的财富,我们不断对自己说着“多多益善”,当我们为之青丝变白发,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积攒下来财富时,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受用它们了,我们也许够英勇、够善战,但终究还是个饿着肚子的老虎。

枯荣一念间

唐朝药山禅师投石头禅师门下而悟道,他得道之后。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

有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阴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而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

药山禅师先问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

药山禅师再问云岩:“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

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禅师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智慧感言:沙弥的回答看似谁也不得罪,其实却包含一种更高的修行境界,对世俗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态度,荣也好,枯也罢,都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孰好孰坏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凭空为自己增加心灵的负担而已,倒不如任凭它去荣枯,与我何相干?

吃茶去

从前,有一个禅师,因为久居赵州观音院,因此被唤他“赵州禅师”。

一日,两名云游僧人到了赵州禅师所在的观音院,恰好与赵州禅师相遇。

赵州禅师问其中一名云游僧:“你以前到过这儿吗?”

僧答:“到过。”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又问另外一僧,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观音院主持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赵州禅师唤道:“主持!”

观音院主持脱口而答:“是!”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对于生活,我们应该拥有赵州禅师所主张的“任运随缘,不涉言路”的态度,只有“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一切颠倒攀缘,才是畅快人生的真谛。

智慧感言:总是把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忧愁挂在心间,想不生活在抑郁之中也难。倒不如像赵州禅师一样“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该做的就去做,该忘的就去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来的踏实。

丧命的钵盂

从前有一位名叫金碧峰的高僧,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他禅定功夫已经到达无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了贪爱之念。

一日,金碧峰的阳寿将尽,阎罗王便派了两个小鬼前来锁命,可是任他们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金碧峰的魂魄!

俩小鬼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去找“土地”帮忙,“土地”对小鬼说:“金碧峰已经入定了,你们根本找不到他的。”

俩小鬼央求“土地”为他们出个主意帮帮它们,否则回去没法向阎罗王交差。

“土地”想一想说:“金碧峰他什么都不爱,就爱他的紫金钵,如果你们想办法找到他的紫金钵,轻轻地弹三下,他自然就会出定。”

于是,两个小鬼东找西找,找到了紫金钵,轻轻地弹了三下。

当紫金钵一响,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说:“是谁在碰我的紫金钵。”

小鬼就说:“你的阳寿尽了,现在请你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

金碧峰心想:“糟了!自己修行这么久,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

智慧感言:蛇打七寸,贪欲对人来讲无异于蛇的七寸,一旦人被贪欲所左右,任凭再高的智商也在劫难逃。历数古今,有多少机警聪明的人、英勇善战的勇士、扭转乾坤的英雄在贪欲面前迷失了自我,辜负了一世的英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心上的杂草

一个孩子每天愁眉苦脸的,一天他的爸爸问他:“今天为什么皱眉头呢?”

小孩子回答:“小吉姆把我的玩具狗熊弄坏了。”

又过了一天,小孩子还是苦着一张脸,爸爸又问他:“今天为什么皱眉头呢?”

小孩子说到:“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我不能去动物园玩了。”

爸爸把小孩子带到院子里,指着院子里一块草坪对他说:“孩子,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来除掉这些草吗?”

孩子看了看说:“请给我一把铲子,爸爸!”

小孩子拿起爸爸递过来的铲子用力的铲起草,铲完后,得意地望着爸爸,爸爸笑着说:“两天后我们再来看”。

两天后,爸爸带着孩子来到那块草坪前,孩子发现那块被铲掉的草地已经开始有小草的嫩芽了。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铲掉的草都会在两天后重新发芽,而最好的铲除草坪的方法就是不去铲除,等到冬天来临时,它们就会全部枯萎了。这草坪就好像是那些讨厌的事情,你现在再怎样为他烦恼也无济于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想它,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该来临的总会来临!”

小孩子望着爸爸,似乎听懂了又似乎还有些不懂!

智慧感言:过去的无可挽回,该来的逃也逃不掉,不如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好了,让所有烦恼在时间那里得到过滤和净化,人在茫茫宇宙中有如沧海一粟,太渺小了,渺小到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无能为力,那么,过多的为此分心岂不是多余的,只要做好我们能够做到的就可以了。

人生的休止符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虽然赚了几百万美元,但他似乎从来不曾轻松过。

他下班回到家里,刚刚踏入餐厅中。餐厅中的家具都是胡桃木做的,十分华丽,但他根本没去注意它们。他在餐桌前坐下来,但心情十分烦躁不安,于是他又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他心不在焉地敲敲桌面,差点被椅子绊倒。

他的妻子这时候走了进来,在餐桌前坐下。他说声你好,一面用手敲桌面,直到一个仆人把丰盛的晚餐端上来为止。他很快地把东西一一吞下,他的两只手就像两把铲子,不断把眼前的晚餐一一铲进口中。

吃过晚餐,他立刻起身走进起居室去。起居室装饰得富丽堂皇,意大利真皮大沙发,地板上铺着土耳其的手织地毯,墙上挂着名画。他把自己投进一张椅子中,几乎在同一时刻拿起一份报纸。他匆忙地翻了几页,急急瞄了瞄大字标题,然后,把报纸丢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他一口咬掉雪茄的头部,点燃后吸了两口,便把它放到烟灰缸去。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突然跳了起来,走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机。等到画面出现时,又很不耐烦地把它关掉。他大步走到客厅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散步。他持续这样的动作已有好几百次了。

他在事业上虽然十分成功,但却一直未学会如何放松自己。他是位紧张的生意人,并且常常放不下公司里的那些琐碎事情。他没有经济上的问题,他的家是多少人的梦想,他拥有4部汽车。为了争取成功与地位,他已经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去获得物质上的成就,然而,在他拼命工作、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却迷失了自己。

智慧感言:因为渴望享受物质上的成就而拼命去工作,因为拼命地工作而内心紧张,因为内心紧张而忽视了自己取得的成就,于是,人成了一个只知道无休止工作的机器,直到有一天报废掉为止,这应该是个悲剧。再激昂的乐曲中间也会有个休止符,因为这个休止符人们才有时间回味乐曲的美妙,同样的道理,再壮美的人生也应该有一刻的放松,因为放松我们才能审视自己创造的美好。

新的自己

在雨果不朽的名著《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干坏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智慧感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人因为自己有过不光彩的过去,所以始终不肯从中走出来,就此沉沦下去,命运对我们没有那么苛刻,不允许我们在一生中犯任何错误,只要我们能够勇敢的从头再来,塑造一个新的自己,依然会拥有精彩的人生,任何时候,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的法术

从前,有一个禅师在山上建了一所寺院,广招弟子,恰巧这所寺庙与道士的道观比邻。道士认为禅师的寺院占用了原本属于他的地盘,而且叨扰了他的清休,因此,无时无刻不想把寺庙里的和尚赶走。

这个道士也算是有些道行的,他每天都变化出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企图以此把他们吓走。不是今天风驰电掣,就是明天呼风唤雨,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禅师却从未因此动容,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人们开始觉得这位禅师的修行一定要比那个道士高得多,于是,又有很多僧人投奔于他的门下。

最后,道士的变化法术都用完了,可是禅师非但没有走,还广纳弟子,弘扬佛法。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离他而去。

后来,有人问禅师说:“道士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

“‘无’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他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智慧感言:“无”字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无所思”、“无所念”、“无所惧”……禅师将无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有如同道士一般的人,那就让我们来学一学禅师吧,进入“无”的境界中,当他是不存在的,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就好了。

心灵的温暖

姑姑在离家四十年后从国外千里迢迢地回来了,还来不及向我们倾诉离别之思,第一件事,就是拿着锄头,来到村头的那棵大榕树下大挖起来。四十年前,她所爱的人赠给她一枚戒指,戒指是铜的,在那个年月,普通人家哪里买得起金戒指,当时因为土匪常常洗劫这个村庄,为了心爱之物的安全,她悄悄地把它埋在老榕树的第8条浮根下。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些事是无法预料的。有一天,她来不及带走那枚铜戒指,便随祖父逃到了国外……

后来,姑姑在国外与一个律师结了婚,她的初恋成为乡愁的一部分,送戒指的那个人也在故乡结婚生子。几十年风雨,不知带走多少叹息与泪水,往事如烟,只有那枚象征着爱的铜戒指一直在她心灵深处发光。

姑姑的婚姻是幸福的,但她自己心里明白,有一个人一直在白云深处微笑如初。

几十年时世变迁,第8条浮根下的铜戒指居然还在,但黄铜也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带有一丝说不出的温暖,如阳光的结晶。

而当年的情人已在三年前去世,姑姑手戴戒指在他坟前跪了一个下午。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劝她“看开一点”,姑姑淡淡地一笑,说:“其实,我只想看看心灵里的东西能保存多久。我已归于平静。我珍惜现在的一切。”

智慧感言:总有人说失去的才是最美的,于是,在往事的徜徉中失去一次又一次的现在,曾经的美好和遗憾也许在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任凭似水流年也不能泯灭,那就把它们好好的珍藏起来,毕竟是人生宝贵的经历,但是还是要把现在拥有的把握好,万万不可让曾经的过往成为现在心灵的负荷。

宽宏是金

吕端是宋太宗时的宰相,年轻时就被任命为副宰相。当他列席朝议时,群臣中有人突然嘲讽:“这么年轻就当副宰相……”

吕端装作没听见,从容地自队列中走过。同僚中有人为他抱不平,退朝以后,为没有探出那些嘲讽吕端的姓名而深感懊恼。

“不,还是不打听的好。如果知道是谁,心中难免怀恨,不知道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觉得吕端肚量宽宏,大为敬佩。

又有一次,有人告密汴河的水运运输业者偷取官物,宋太宗说:“任何时代都有想占便宜的人,要堵住老鼠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地,船夫盗取的一些官物,只要无关紧要也就罢了,不必追究。只要大部分物资能够流通就好了。”

结果吕端也赞同地说:“‘水清鱼不能活’,太过于揭人隐私,追根究底,反而不好收拾。君子不记小人过,以宽大的度量对人,才能完善地处理事情。这件事最好暗地注意,不要追究得一清二楚。”

智慧感言: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就会永远生活在对别人的怨恨当中,而当你对别人恨之入骨的时候,他可能正在悠闲地喝着茶水,哼着小调,而你也被怨恨包围得喘不过气来,这分明是在惩罚我们自己嘛。赶快放下你的怨恨吧,宽宏是金,因为宽宏你得到了别人的尊敬,也得到了心灵的轻松。

心锁

曾经有一位世界上很著名的魔术师,他的看家本领便是从那些上满锁的房间里逃脱出去,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位开锁高手。

有一个小镇的人们为了考验他的本领,便特意打造了一个看起来很坚因的铁屋和一把异常牢固的弹簧锁,邀请魔术师来挑战这个项目。

魔术师有个习惯,就是在他表演时不希望别人看到。于是镇上的人和魔术师相约,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魔术师逃脱不掉的话,便算失败。

小镇上的人,按照约定都离开了现场。魔术师拿出了他专门开锁的工具开始了挑战。一分钟、十分钟过去了,魔术师还在忙碌着,他没有听到锁被打开时,弹簧清脆的响声。半个小时过去了,魔术师紧张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汗,但还是没有听到那声清脆和代表成功的响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一个小时的时限马上就到了,由于精神高度地集中,魔术师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了。当他准备放弃、一下靠在铁门上的时候,门却轻轻地开了,这时候魔术师才发现那把锁其实根本没有锁上,门是虚掩着的。

门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被打开了,但是魔术师却真正地意识到:原来成功如同去推一扇虚掩的门一样简单,但是要看你是否拥有推开这扇虚掩门的勇气和魄力。

智慧感言:很多时候,生活的一道道门都是虚掩着的,只消我们轻轻一推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我们给自己的心上了把锁,就总是以为生活的门没有像我们敞开,当我们的心锁打开了,心门开启的刹那,所有的门也都开启了,可是要记住,打开我们心上的锁只能靠我们自己。

释迦牟尼的智慧

释迦牟尼在世时,一人因嫉妒释迦牟尼受世人景仰,心怀不平而当面对释迦牟尼破口大骂。但是,不管他的态度如何恶劣,言语如何不可理喻,释迦牟尼却始终保持沉默,冷静以对。

在他骂够骂累之后,释迦牟尼才开口说:“朋友,如果有人送礼给他人,对方并不接受的话,请问该礼物属谁?”

此人不假思索就答道:“当然属于送礼的人了。”

释迦牟尼见他这样答,继续问道:“好,现在你对我破口大骂,如果我不接受这些詈言之辞,请问它将属谁?”

此人一时语塞,默然不言,继之醒悟自己的过错,并为自己的无礼向释迦牟尼道歉,发誓绝不再诽谤他人。

智慧感言:送给人的东西,你不喜欢可以不要,同样,恶意中伤的言语,没有人会喜欢,所以,只能由诽谤中伤的人照单全收了。那么,自己口沫横飞、元气大伤又何必呢?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哪里技不如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萝卜是树上长出来

很久以前,有个叫李四的人,此人性格固执是出了名的,他认准的事情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不管别人再怎么说,他依然坚持他的看法。

有一天李四看到了一个大萝卜,他从前一直都没见过萝卜,不知道萝卜为何物,于是便想当然起来,认为萝卜是从树上结的。

此后,他逢人便说萝卜是树上长出来的,有人纠正他说:“萝卜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是树上结的。”可李四听了却不以为然,有一天,李四碰到了同村的张三,又对张三说萝卜是树上结的,张三就和他争论起来,在双方争论不休之时,李四一生气,指指自己家的田地,对张三说:“我愿意用我的田地和你打赌,咱们找十个人作裁判,如果我输了,我家的这块田地就给你,你输了认错就可以了。”他便找了十个不同的人分别询问萝卜是长在哪里的,结果都确定是长在土里的。李四哑口无言,最后把养家糊口的田地输给了张三,但是李四还是不认输,说:“田地可以给你,但萝卜还是长在树上的,有一天我会证明给你看,把我的田地要回来的!”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智慧感言:固执己见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它拒绝听取别人的劝告,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以为是,这种人活在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中,却被现实世界的壁垒撞得头破血流,自以为自己是英雄,在别人眼里却是幼稚得可笑。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听取劝告后能仔细分析孰对孰错才是明智的。

梦由心生

从前,有—个老财主家大业大,家里雇佣了上百个奴役,按说请了这么多的奴役,干起活来应该很轻松,但是,老财主就是不让奴役们闲着,没有事也要找出点事来,奴役们从早到晚得不到休息。

有个已经在老财主家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仆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是老财主非但不念主仆之情,让他赎身回家,反而每天让他干很重很累的活,嘴里还念念有词:“你这老东西在我家白吃白住这么多年,现在想走?没那么容易!”并且还经常打骂他。

老仆人白天呻吟着去劳动,到了夜间拖着疲劳的身体,躺下就呼呼睡着了。因为白天很累,所以他的睡眠非常好,而且夜夜做美梦,梦见自己当了国王,高居于民众之上,总揽全国政事,在离宫别院宴饮游乐,任意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比快乐。但是每次醒来以后,仍然是个奴仆,从事艰苦的劳动,但是他从来都不觉得苦、累。

有人问及他的劳苦,他说:“人活百年,昼夜各占一半。我白天当奴仆,劳苦是劳苦,但是夜间当国王,快乐无比。我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老财主苦心经营世间之事,时时都在思虑积累家业,心理、身体都很疲劳,每日夜间也昏沉沉地入睡。他夜夜做梦给别人当奴仆,奔波劳碌,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还经常遭受斥骂毒打,什么侮辱都尝遍了。在梦中他呻吟,说梦话,求饶,直到天亮才解脱,又去苦苦经营他的家业了。

老财主对这种情形很担心,害怕日久天长身体坚持不住,便去询问朋友,讨寻解决的办法。他的朋友听他述说了梦中的痛苦,便对他说:“你的地位很高,可以使自身无比荣耀,家大业大,钱财多得用不完,远远胜过其他的人。到了夜间,你梦见当奴仆,也不奇怪。因为安逸和劳苦是循环往复,互相转化的,这也是自然的常理。你想要睡梦和白天都富贵尊荣,快乐无比,这怎么可能呢?”

财主听了朋友的开导,顿时豁然开朗,觉得很有道理。这番话就像一副治病的药方,于是他就放宽了对奴仆们的劳动要求,不再那么刻薄狠毒,减少了自己心中思虑的事情。

天长日久,由于心理压力减少了,梦中的痛苦也逐渐减轻了。

智慧感言:“安逸和劳苦是循环往复,互相转化的”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因为心累,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睡眠问题确是很有道理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日想着如何整治人,如何谋取钱财,整日钩心斗角,心力交悴,夜里怎么能睡得安稳呢?抛弃恶念,心存善念,常怀感恩,梦才会香甜怡然。

受戒

老禅师正在山中修道,忽然弟子来报有人拜访。

只见来人气度不凡,随从众多。来人见到禅师劈头就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佛与众生都是平等的,我对所有生命都一视同仁。”禅师不动声色地回答。

“我是当地的父母官,这里的所有百姓的生死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你怎么能将我看成是普通人呢?”来客有些不悦。

禅师摇了摇头,说:“生命的本性永远存在,本来就没有生,如何谈到死呢?”

来者笑了:“我早就听闻您有卓越的智慧,今天是来求戒的,特意来请求您收我为弟子。”

“既然你肯来求戒,就表示你已经受戒了。其实所有的戒律都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只要能把握自己的内心就已经是持戒,不用再执迷于形式了。”禅师婉言谢绝了他的请求。

来者依然不肯放弃、再三请求,禅师只好答应他:“既然这样,我传授你最基本的五条戒律,能遵守就说‘能’,不能遵守就说‘否’。”

“首先,你能不能做到‘不淫’?”禅师提出第一条戒律。

“可是我已经娶妻了呀?”那人有点为难地说。

禅师解释道:“‘不淫’并非是不让你娶妻,‘不淫’是要求你不要有过分地追求欲望。”那随即答道:“能。”

“第二,你能不能‘不盗’?”

那人不以为然:“我什么都不缺,怎么还会偷别人东西呢?”

“我说的‘不盗’是要让你用合理手段取得你的报酬。”

对于禅师的解说,他保证:“能做到。”

“好,第三,能不能做到‘不杀’?”

那人又有些为难:“我的职位要求我处罚那些违反规定的人,不杀恐怕不行。”

“你错了,我的意思是不要杀害无辜!”禅师补充了一下,那人欣然接受。

禅师再问:“第四,能不能做到‘不妄’?”

那人说:“聪明正直才能成为神,我当然从不撒谎。”

禅师解释:“‘不妄’不仅仅是不撒谎,而且要说话不能违反良心。”

那人答:“好的。”

“第五,能不能做到不以酒乱性呢?也就是说不要因为饮酒而妨碍你的头脑和良知。”

那人答:“能。”

禅师道:“这就是佛教的五条戒律。既然你已经都能做到了,还来求我受戒何用呢?”

那人想想,觉得有理,于是率领众人打道回府了。从此,造福一方百姓。

智慧感言: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并非是有害身心的,比方说酒,每日饮酒适量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功效,再比方说牌,牌的发明初衷本是供人娱乐舒心的,但是这些东西却因为人们不懂得把握好度,饮酒无度,诱发很多健康问题;玩牌无度,导致赌博成性,误了大好时光。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该放下的时候就果断地放下,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救命的小船

有一个人被歹徒追赶,来到了一条大河边,河水很急,根本游不过去,河上连一座桥也没有,更没有船。

于是,这个人就暂时隐藏了起来,那些歹徒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他,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这时候,他突然发现在河岸边有一只废弃的小船,他想如果能坐上那只小船然后划到河对岸去就安全了。于是他等到天黑时,跑到河边上了小船。他划着小船,到了河对岸,等到那些歹徒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河对岸,他安全地从险境中逃了出来。

到了河对岸,他对以前发生的事仍然心有余悸,过去那些逃亡的日子实在是连想都不愿意想!现在终于安全了,多亏了这个小船。他想:“如果不是这只小船,现在我的性命已经难保了,这只小船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他就把这只小船背在背上,然后继续向前走,可是小船太重了,他背着走路十分困难,一天只赶了很短的一段路。三天以后,那些歹徒追上来将他抓住了。原来他们也坐了小船,渡河过来追赶他。由于他背着小船,行走太慢,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歹徒的魔爪。

智慧感言: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感激和怀念的东西很多,感激阳光雨露的滋润,感激善良人们的帮助,感激每一个支点、每一座桥梁,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人和事我们要好好珍藏在心底,但是却不能因此扰乱我们的心智,成为我们旅途中的负担,背着负担行走只会越走越沉重。

蒙古包与大房子

一年夏天,和家人去了一趟蒙古草原,辽阔的天地间,稀稀落落地散布着蒙古包,在蓝天和草地之间,人显得如此的渺小,心却显得说不出的敞亮舒坦。

走进一间蒙古包,主人热情地献上酥油茶。我们紧紧地挨着坐了下来。一屋子的人男女老幼,紫红色的脸膛,黑亮眼眸,围坐于一炕,那么紧,那么挤。

回来的路上,儿子好奇地问道:“爸爸,蒙古包里那么挤,他们为什么不把房子盖得大一点呢?草原那么大,有的是地方!”

我一时无语,想了想才对儿子说:“人挨着人才显得亲近,才够温暖够安全啊!”

“那我们为什么不住在小房子里,多温暖啊?”

我被儿子的话问得哑口无言,城市是个拥挤得地方,为了让自己够舒畅,我们总是想用尽量大的空间来抵挡外面的拥挤,他们是想用尽量小的空间来隔绝外面的空旷。只可惜,受尽逼仄的我们,把个人空间拓展得再大也还是不免逼仄,要不怎么常常需要宣泄,需要透气,需要放飞心情呢?而天生辽阔的他们,又偏偏浪费了那辽阔。世世代代,他们只需要那么小的一点点就足够了。

智慧感言:城市的烦扰喧嚣与拥挤常常让我们感到时刻不得安宁,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保持自己片刻的宁静和畅快,我们不断地寻找大房子,寻找大大的落地窗,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只要敞开心怀,容纳别人也被人容纳,处处都是辽阔的地方,处处都是生活空间。

一道千古难题

数学家高斯破解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他因此而得到数学王子的称誉,被数学界成为千古奇才。但是极少有人知道,这道难倒无数数学英才的千古难题的破解却是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作业题。

高斯从小就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他的天赋已经远远超过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导师有意重点培养他,所以每天导师都会为他单独布置三道数学题。一般情况下,高斯都能够顺利地完成。

这天,高斯依旧如往常一样完成那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高斯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性,一阵兴奋激荡着他的心胸: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高斯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

高斯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遭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每当高斯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智慧感言:一件事当很多人都告诉你,它很难,难到所有的人都对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你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那么多人都做不好,我一定也不行!”相反,当有人告诉你,这很容易时,你可能就会有另一番心态,“别人都能,我为什么不能?”原因就在于当有人告诉你很难的时候,你就在心理为自己画上了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擦掉这个界限,以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它,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我是最漂亮的

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她的家境、学历、背景都不错,她有一位一表人才、青梅竹马的男朋友,男朋友对她疼爱有加,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女孩的左边牙齿从小就有两颗暴牙,她为了怕别人看到,讲话时嘴巴往右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歪嘴了。她的男朋友的母亲对此很不满,曾经放话说:“再怎么样,也不能让歪嘴的媳妇进我们的家门。”这事越闹越僵,使这对相爱的年轻人苦恼不堪。

有一天她和她的男朋友去看一个男朋友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老同学是个非常直爽的人,见过面后,有说有笑,气氛也很融洽,忽然他的老朋友对女孩笑笑说:“你的嘴巴怎么歪的?”这直率的问题反而让他们觉得比较能接受,于是他们把他们的苦恼全盘地告诉了这个人。

老同学告诉她说,暴牙并不一定难看,许多日本明星是因暴牙而走红的,而且牙齿歪,嘴巴不一定要歪,“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笑,将嘴巴笑正,让暴牙露出来没关系,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么会喜欢你呢?”

女孩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鼓励,笑的时候也不再顾忌自己的暴牙了,久而久之嘴巴也不歪了,这可把她男朋友的母亲乐坏了,很快同意他们举行婚礼了。

几个月后,那位老同学收到了他们的结婚喜帖,在设计得很精美的请贴上,用笔写着两行字:“从前我们听说过要喜欢自己,今天我们学会了。”

不管你自己长得高矮胖瘦和美丑与否,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喜欢自己”,铲除我们自己心中的很多错误观念,快乐自然就会呈现在平坦大道的彼端。

我们自己是自己的灯,是它照亮了我们自己美好的生命。

智慧感言: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漂亮的人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是最漂亮的,不时对自己笑一笑,看到自己的闪光处,不足的地方也会因此而黯淡,断臂维纳斯是公认的美的象征,如果你妄图把它的断臂补全了,美丽也就不在了,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自己认为的那一点点缺陷成就了我们独特的魅力。

心算

有一个心算很厉害的年轻人,任何难算得题目他都会在1分钟之内告诉你答案,而且答案准确无误,一天晚上,一位先生慕名找到他,说他有把握能够难倒这个年轻人,年轻人轻蔑的一笑,说:“那就请您出题吧!”

这位先生坐到年轻人的对面,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

“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这位先生又作了补充。

年轻人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这位先生说得飞快,“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又上来79人。”“完了吗?”年轻人很同情地问他。

“不,请您接着算!”他摇着脑袋接着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来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68人。”这时,他用手敲着桌子叫道:“完了,年轻人!”

年轻人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你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不过我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年轻人呆住了。

智慧感言:年轻人在这道简单的考题面前失算了,因为他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心灵带上了一副枷锁,所以他的思维也被束缚住了,去掉心灵的枷锁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放飞,让自己的思维没有束缚。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人就发现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了。并且,此时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他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在这个时候,他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便经常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了。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圈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他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攀比,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快乐的一天。因为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日子循环往复,而人的生命却是短暂、有限的,人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也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们便会抱恨终生。

但是,总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于是,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再计较得失,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往往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智慧感言:得到的过程中其实也正在经历着失去。你向往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可曾想过他们却不如你活得的自由;你期望得到巨额财产,可曾想过这需要以淡泊清贫的欢愉作代价;整个人生在得得失失中度过,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得失,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不断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过程。

哥伦布竖鸡蛋

哥伦布是15世纪的著名的航海家。他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他的这个重大的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荣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常流露出讽刺。尤其是那些公爵贵族们。

一次,一群贵族来到哥伦布面前,其中一位言语不逊地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也航海去,同样也能发现新大陆,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呢。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

“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得把鸡蛋的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

“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人们不服气地说。

“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

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智慧感言:每一个创新和成功总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评论,有赞美有嫉妒,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必太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清晰的思维,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你的成功绝非偶然,你的价值也就自然彰显了。

奇怪的改变

那阵子是小艾最艰难的时候,父亲得了重病的,她是家里独生女,全部的医药费都要她来承担,小儿子才满一岁,小艾不能上班,仅靠丈夫的那点工资确实有点捉襟见肘。那时小艾还很年轻,原本长的就很漂亮,平时也特别爱美,可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她不敢迈进商场的大门。

一次,小艾在小摊看见一条项链,金灿灿的,蛮漂亮,就花了几元钱买了下来。

带在脖子上,它满足了一个女人的虚荣,但那种虚荣是隐蔽性的,而且小艾总有一种惶恐的感觉。小艾时刻担心会被哪个刻薄的女人说一句:“这项链是假的呀!”那样,小艾可怜的自尊会被完全击垮的。

那天,昔日的一个同学看见那根项链,惊呼道:“怕要几千块钱吧?”尽管同学并不晓得小艾的艰难处境,但小艾的脸一下红了,总感觉同学在挖苦自己。

从那以后,小艾再也不戴那串项链了。

再后来,丈夫下岗了,开始自己创业,赶上了好机遇,赚了大把的钱,小艾的日子过得丰盈而富足。衣柜里塞满了时装,项链买了好几条,当然都是真的,但小艾却把原来那串假项链翻出来戴上了,别人见时,都以为是真货,但小艾却笑着说:“假的,不怕丢,不怕偷。”笑得很平静。

现在,即使小艾穿上一身极普通的衣服和一个满身名牌时装的贵妇人聊天,亦觉十分坦然,以前小艾根本没有这种勇气。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改变。

智慧感言:其实,在别人眼里,小艾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那条假项链,还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小艾却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个自卑、一个自信,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中,都不要自卑,不要自怨自艾,首先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才能够高看你。

学会接受自己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尊重自己,既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但绝大部分人对自己都持有双重的看法,他们给自己画了两幅截然不同的像,一张是表现其优秀品质的,没有任何阴影;另一张全是缺点,画面阴暗沉重,令人窒息。

我们不能将这两幅画像隔离起来,片面地看待自己,而是需要将其放到一起综合考察,最后合二为一。我们在踌躇满志时,往往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愧疚、仇恨和羞辱;在垂头丧气时,却又不敢相信自己拥有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

我们应该画出自己的新画像;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接受自己、了解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人常常会过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凡事都希望完美无缺,像上帝那般要求自己,妄想自己能像上帝一般的完美无缺,这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综合体,在我们身上都有批评家和勇士的某些性格特征。有时候我们希望支配他人、算计别人,快意于别人的苦痛,但这些恶劣品性是能够也必须服从于人格中的善的一面的。

有些人因为自己有时候具有消极的破坏性感情,就以为自己是邪恶的,于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很让人惋惜。我们应该明白,少许的性格缺点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不受欢迎的人。恩莫德·巴尔克曾警告人类说,以少数几个不受欢迎的人为例来看待一个种族,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在今天,对人的个性采取以偏概全的做法,同样也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应该避免这种做法。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具有攻击性、怀有仇恨,这些感情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必因此就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就像社会的弃儿一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在精神上获得超脱和自由。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这些缺点,我们就不必戴着面具去生活。我们就会真正成为自己本身!道德上的过于自负及苛刻的自我要求,都是内心世界的最大敌人。我们要学会适当地宽容自己,要知道我们并不能像天使那样纯洁无瑕,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它由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所组成。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的,要认识到这一点也并不困难。史蒂文森曾经说过:“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们就像国王般幸福快乐。”这句话虽然带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如果采取前述的态度理解这句话,我们便可以充分领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但要想形成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大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的进步是缓慢的、渐进的,有时甚至让人灰心丧气,纽约的精神病医生遇到一个病人,这个病人酒精中毒,已经为此治疗了两年。有一次,病人来看医生,要进行心理治疗。病人告诉医生说,前两天他被解雇了。当心理治疗完毕后,病人说:“大夫,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前,我是承受不住的。我想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但却未能做到,为此我会去酗酒。说实话,昨天晚上我还这么想呢。但我现在明白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该正视它,坦然地接受它。失败就像成功一样,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它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医生认为,病人对自己如此宽宏大度,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正像医生所预测的那样,此后,在另外一个工作领域,这个前来求医的患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人们能坦然接受生活的全部,那么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可能使他为之所动。

如果我们对自己也采取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我们就会正确看待各种不良心境。沮丧、残酷、执拗,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人的多种情感之一。要求自己完美无缺,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极其脆弱,他们常常会因为对自己过分苛刻而感到绝望。作为多元主义者,我们有时候可以将自己想象得更好一些,有时候把自己想像得差一点也无妨,我们不再要求自己完美无缺。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引起失败的因素,也有导致成功的因素。我们应有自知之明,把这两个方面都看做是人性的固有成分,接受它们,进而努力发挥人性中的优点。

智慧感言: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放下心中对自己的不满,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我们就能在精神上获得自由。

不得已的放弃

一个人被一块巨石压在了荒野。为了求生,他把压在石下的右腿砸断,然后爬出来,获救了。每想到这个故事,都对那个人有种深深的敬意,因为他在保留与放弃之间做出了如此艰难而又如此明智的选择。

人生总要面对许多抉择,放弃就是一种选择,命运逼迫你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放弃!也许放弃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有时候却不得不做出选择,然而最痛苦的有时候还不是结果,而是选择的过程。再提一下一个讨论烂了的话题,关于妻子和母亲或妻子和孩子同时落水先救谁的问题,这就牵涉到了放弃和抉择。因为无力同时救两个,只能选一个,哪个更重要,下意识会选哪一个呢?决定思索的本身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两个都是至亲至爱之人,放弃任何一个都会遗憾终身。可是上天要求你不得不这样,有时时间的紧迫性还不容你多想,怎么办呢?只能放弃一个,即使遗憾、痛苦、无奈,也无能为力。这是人生中最残酷的一种选择,最痛苦的一种放弃。

事情有时候是不能圆满或天遂人愿的,是不能两全的,只能放弃!

放弃一旦做出,再后悔、再难过、再痛苦都是无法挽回的,这就是它结局之残忍所在。而过程虽然比不上结局要承受的痛苦时间长,但它关系到结果,有时是更难度过的!人生是由许多许多的选择组成的,无数的人生门槛意味着无数的抉择,有抉择就有放弃,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坏的!逃避选择,不想放弃是不现实的,无论怎么样最后都要做出,哪怕不是想要的结果!

爱情、亲情、工作、生活……其实抉择是不可怕的,有时它是一种机遇,一种挑战,放弃是何结果要看你是如何去处理。明智的人能够善用放弃,能够把放弃原有的东西看成动力、挑战,以此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智慧感言:有时候不想放弃,反而会让我们失去更多,因为对于一件事情,上天只会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不去选择,不作放弃,就意味着弃权,而弃权就意味着什么都得不到,索性我们只能作出放弃,过程或许艰难,结果却让人心慰。

取舍之道

为了真正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要随时准备适当地放弃另外一些追求和目标,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孩提时代,我们是按照快乐原则生活的。对于我们的愿望,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当我们哭时,会马上得到食物;当我们害怕时,会得到安慰与保护;当我们生病时,会得到照料和治疗。父母关心我们是否感到舒适,只要我们大哭,他们会马上过来安慰我们,并按我们的意志行事。在小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自我克制的必要。幼小的心灵只想马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懂得推迟满足或克制这种欲望。长大以后才明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对许多事物权衡比较,做出适当的取舍。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远不如在二者兼有的情况下选择那般艰难。比如,一个人希望发展创造性的组织才能,或者去当一个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员,或者是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牧师。很显然,他不可能同时都做到这些。在生活中两种期望可能是并不相容的,因而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在人生的早期,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在一个年轻人看来,他们想象中的职业都可以在将来试一试。如果要他们进行选择,就会感到犹豫不决。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放弃自己想尝试的大部分职业,专心致志地去实现一个目标。

时光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少年时代、童年时代。如果成年男子还企图像小男孩那样开心快乐,成年女子还希望像小女孩般无忧无虑,那么就可以说,他们都患上了幼稚病,他们是感伤的一族,幻想着时光能够倒流。他们并不明白,许多愿望对人生早期来说是合适的,在以后就显得极不合时宜了,而是应该加以抛弃。要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告别过去的生活,这样才能打开新生活的大门,从而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一个人应该明白做哪些事适合自己当前的身份,而哪些是不适合的。这样的话,他才能做到真正尊重自己。长大成人以后,他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会选择自己的爱情、职业、爱好,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后,就该努力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既定的人生抱负。“我不再是一个与他人无关的独立原子。”他不仅应该有勇气这么说,而且应把这种思想扎根在内心的最深处,“我所做的一切,会深深地影响他人。”

要抛弃过去的观念是令人痛苦的。我们常常会固执地沉迷于自己的想象中,崇拜神秘的英雄人物。我们在幻想中将自己标榜为情场高手、伟大的英雄,或是著名的科学家,我们希望自己今后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在这样的白日梦里寻找安慰,从而让自己免受伤害。但在可能和现实之间是存在着鸿沟的,企图越过这道鸿沟,去实现少年时的空想,这不仅是很危险的,也是徒劳无功的。

此外,我们不该向我们的孩子、朋友和爱人索取太多。我们应该宽宏大度,像卡尔·沙堡所说的那样:“松开你的手,随他们去吧!”对于不可实现的愿望,我们不可以言不由衷地随便说说,我们应该发自肺腑地大声说:“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放弃意味着什么,进而从自身寻找新的力量,奋力向前。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放弃和压抑之间是存在着原则性区别的。一个人如果压抑他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认为它们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他就有可能走上一条悲剧性的道路。但敢于大胆放弃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那些欲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任何价值,在放弃之后,他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坚强有力。他们敢直面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我知道在自己的内心里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观念,如果我放弃了成人的生活模式,我将会破坏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为了长久永恒的幸福,我宁愿放弃这些暂时的诱惑。”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对自己说,那么他便懂得放弃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就不会再压抑自己。我们直面人生中的诱惑并能放弃它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恒的和真正的幸福,这样的话,我们便不再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精神上的重负。

然而人们在心情不好时,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从而无法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因为他不懂得割舍。

有一则故事,讲得很生动、很具启发性。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执迷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

不懂得割舍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智慧感言:舍弃常常是指把对我们无用的东西、有害的东西丢掉,但是割舍与舍弃相比,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便是指我们所要舍弃的东西对我们来讲常常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割舍的过程势必更加痛苦和难以抉择,但是取舍之道就是如此,不懂得割舍,就会失去更加宝贵的东西,譬如生命!

长虑谛思维,不当卒行怒

从前,有一位贤者坐在喧闹的集市当中,若有所思,这时一位衣着华丽的商人走了过来,很是好奇,于是上前问道:“您于此静坐,为何呀?”

贤者回答到:“与集市之上久坐,自然是卖东西啦。”

商人愈发奇怪:“没见您要卖什么东西呀?”

贤者回答说:“在此卖智慧。”

商人走南闯北,所见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但却头一次听说有人出卖智慧,他想,自己现在什么都不缺,唯独还从未买过智慧这种东西,觉得非常有兴趣。

商人就又问道:“你卖的智慧是什么样的?卖多少钱?”

贤者回答道:“我所卖的智慧值五百两金子。先把金子拿来,我就对你说出我要卖的智慧。”

商人就拿了五百两金子,给了那人。贤者对他说:“长虑谛思维,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这个商人牢记在心,与贤者分手,各自回家。

买到了智慧之言的商人星夜回国。径直奔自己家中。其时,早已入夜,他看到自己妻子的床前摆着两双鞋子,产生了怀疑,顿时起了杀心。

突然想起贤者卖给自己的智慧之言,不觉叨念出声来。而睡在自己妻子床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儿媳生病,特地来照看照看。商人自语失声,其母一听是儿子的声音,高兴得直叫:“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

而这个做儿子的顾不得与母亲、妻子道安,一个劲地喊:“贱!”他母亲不知就里,一个劲地问:“你都上哪儿了?你买到什么东西了?为什么直说贱呢?”这个商人说:“我的母亲和妻子两条性命,上万两金子我都不能换,现在花五百两金子就得以保全,难道还不贱吗?”

智慧感言:“长虑谛思维,不当卒行怒。”遇事三思而后行,发怒前先冷静地想一想,往往会使事情走向缓和,生活中的很多悲剧都是因为莽撞发怒和仓促决定导致的,如果懂得决定前理智的思考和观察一下的话,很多悲剧其实可以转化为喜剧,悲喜之间全凭你的感觉。

学会放弃

人生在世,大多是在得与失之间度过,在你得到某种东西时,你肯定会失去其他一些东西。同样的生活,有人过得非常幸福与快乐,而有人却活得非常累。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于得失的认识不同。

如果你认为它是失去的东西,那么你的意志与感受便会不断地反应在那件失去的事物上了。换句话说,失去的现象属于尚未了结的性质,所以内心一定会万分地惋惜,甚至还会想不开。相反的,如果你把它想成被遗弃的东西,那就表示这是一件废物,在这种情况,你将会以轻松的心情来对待了结的事物,并且对它不再眷恋。

我们的人生包含有初恋和青春等抽象的事物,失去的东西诚然不计其数。然而我们只要把那些东西当作被遗弃的废物时,沮丧的感觉就会减轻了许多。

敢于舍弃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神药,惟有舍弃才能使心灵得到释放,才能避免坠入罪恶的深渊。适时地舍弃其实是提升自己的关键一步,因为没有舍弃的选择是盲目的,没有舍弃的选择是苍白无力的。惟有经过选择的舍弃才是明智的决策。

有人说:“懂得适时舍弃的人,永远不会让你真正的失望。”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狐狸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人生虽说是短如瞬间,但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景,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苦学不辍,持之以恒,这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其他条件,譬如,天赋、爱好、悟性、体质诸项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白白地浪费时光,还不如学会放弃,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可见,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当今社会,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他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该放弃的时候,必须学会放弃!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以及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许放弃之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欣慰,感到无愧于自己或他人。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珍惜自己所拥有一切固然重要,但是,人生路途上只学会珍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放弃。这个“放弃”不是通常所说的“丢掉”,它的特定含义是,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迷恋已经取得的哪怕是相当显著的成绩和荣誉,不要因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沾沾自喜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智慧感言:人生因为拥有而感到满足,人生却因为学会放弃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珍惜所拥有的,放弃不必要的,理智的有所取舍,人生才会不盲从,我们才能活得舒畅自如。

割掉烦恼的“毒瘤”

烦恼犹如一颗“毒瘤”,能在人的心里扎根,如果你不摆脱它,就会受它摆布。

某省有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各门功课成绩都是优良,毕业后分配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从梦想的伊甸园,进入平庸、繁琐的现实,他觉得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希望寄托在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看成他生活的惟一出路。但由于诸多的烦恼困扰,他榜上无名了。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凭借着强大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捧起书本,却因极度的烦恼而毫无成效。第三次失败之后,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恼、绝望将他紧紧地包围,他开始借酒消愁,不再上班,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地崩溃了。短短的四年,竟成了一生的终结。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该大学生的种种遭遇,都因烦恼而起。烦恼虽然是一种情绪,但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我们沾染上它,压力也就悄然而至了。这样恶劣的不良情绪,会让我们主动放弃我们的努力。它就会像指挥机器人一样指挥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痛苦之中。

人在烦恼时,可使意志变得脆弱,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导致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瓦解。烦恼不仅使我们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它还会摧毁我们的肌体。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梦想,都应该与现实结合起来。因为志气太大,理想太多,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

在生活中,许多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是自己捆住了自己,要想使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必须从内心开始。有一位年轻人去找心理学教授,他对大学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感到彷徨。他向教授倾诉诸多的烦恼:没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女朋友将去一个人才云集的大公司,很可能会移情别恋……

教授让他把烦恼一个个写在纸上,判断其是否真实,一并将结果也记在旁边。

经过深思熟虑,年轻人发现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并不多,他看看自己那张困扰记录,不禁说:“无病呻吟!”教授注视着这一切,微微对他点头。于是,教授说:“你曾看过章鱼吧?”年轻人茫然地点点头。

“有一只章鱼,在大海中,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它却找了个珊瑚礁,然后动弹不得,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你觉得如何?”教授用故事的方式引导他思考。年轻人沉思良久说道:“我就是那只章鱼。”

于是,教授提醒他:“当你陷入烦恼的习惯性反应时,记住你就好比那只章鱼,要松开你的八只手,让它们自由游动。系住章鱼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丫。”

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是自投罗网的结果,就像章鱼,作茧自缚。

智慧感言:纷纷扰扰的社会总是让我们时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思索,而思索又常常把我们带进烦恼的拐角里出不来,如同章鱼一样,我们是自己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满是烦恼的死胡同里,走出来也必须靠我们自己,果断地割开捆绑住身心的绳索,割掉长在心上的毒瘤,我们就自由了。 zuRpF89pZKADVRLiOyees2FTafCygUs1Jhi32+IlwvrLKQImxqEDMEMpxcIby7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