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乾隆退休时:大清已被玩儿坏

那是嘉庆元年正月初四,皇极殿里热闹非凡,耄耋之年的乾隆皇帝心安理得地坐在御座上,接受数千名老人的敬酒。这些来自各地的老人最小的都已年过古稀,他们响应朝廷的征召,参加这次千叟宴。桌上的满汉全席热气腾腾,奢华无比,差不多也可以预示着道光吃青菜豆腐给衣服打补丁的日子了。席间,皇子、皇孙、皇曾孙、元孙都要给殿内王公敬酒;侍卫则给众叟敬酒,并承旨分发食物。八十五岁的乾隆看到皇孙们敬酒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康熙帝也大宴老者,自己也是敬酒队伍中的一个,那时才十二岁啊,这么多皇孙,爷爷唯独对自己疼爱有加,这也成为爸爸雍正被选为接班人的有利因素。记得有一次,弘历看到爷爷后兴奋地往爷爷怀里跑,康熙见状忙喊:“慢点!别摔着!”不知不觉,七十多年如弹指之间,曾经的追风少年也变得白发苍苍,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每当夜深人静,他老人家便回忆起往事,每当梦到爷爷、爸爸、妈妈以及福薄的孝贤皇后、永琏,都会伤怀,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就在三天前,元旦那天,乾隆正式宣布退休了,这一刻他已经酝酿了二十多年,也等了二十多年。当乾隆接过大臣给的皇帝之宝时,他犹豫了一下,没有马上给新皇帝,他有些舍不得,这可是自己用了六十年的宝贝,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了就马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了。见到老皇帝这么纠结,刘墉看不下去了,便挺身而出,说出了嘉庆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没有皇帝之宝的皇帝算什么皇帝?”一番你来我往后,乾隆方才交出皇帝之宝。乾隆为什么要主动退休呢?为什么选的接班人是甬琰?从后来的历史看,他也没什么太强的本事啊!

其实在乾隆刚刚即位的时候,他便发誓:如果能让我在位六十年,我便退位。众所周知,康熙在位了六十一年,乾隆自然不敢超越祖父,就给自己画了六十年这条线;还有,康熙的六十年和乾隆的六十年难度不一样,康熙八岁登基,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康熙在位六十年明显比乾隆要容易,乾隆自己都没把握能不能活到八十五岁,毕竟古往今来没几个皇帝做到过,而且皇帝还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准就那什么了。提前退休还有个好处是能够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死后发生过什么,乾隆可能也不是特别了解,但康熙六十一年冬畅春园里发生了什么,乾隆可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早点让新帝登基可以让前辈互相残杀的狗血剧不再重演。

选十五阿哥当大清公司新科董事长纯粹是无奈之举,如果你是乾隆,估计你也会选他的。当初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是乾隆三十八年,这年乾隆十七个儿子还有七个在世(都怪乾隆太能活了),分别是皇四子、六子、八子、十一子、十二子、十五子、十七子。其中皇四子已经过继给了履亲王,因此失去了继承权;皇六子也过继给了慎靖郡王胤禧(看过《甄嬛传》的人对这个王爷肯定很熟悉)。这样的话只剩下了五个,乾隆接着踢人:皇八子永璇有残疾,且天赋平平,又有些我行我素。乾隆对他一般般,若是被问到是否考虑他当继承人,乾隆会对你说:“你想多了。”皇十一子永瑆文学造诣很高,但不适合治国,有时还特别吝啬。傅恒的女儿嫁给他当福晋,他把陪嫁的嫁妆全锁了起来,害得福晋天天喝粥度日,一时传为“美谈”。乾隆看他很不爽:“生在我家还装什么穷吊!”皇十二子永璂的母亲是前皇后,但其与乾隆的关系很不好(看过《还珠格格》的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就是里面那位,受母亲的牵连,皇十二子也被嫌弃)。皇十七子就更不用看了,纨绔子弟一个,乾隆早就对他不抱希望了。他唯一的追求就是将来哪位哥哥当了皇帝,能把和砷的宅子送给他。

其实以上提到的人都不是在现在最有名的,当今民间,大部分人,尤其是喜欢看芒果台的,都知道乾隆儿子中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五阿哥永琪,这同样要归功于琼瑶剧,可惜永琪英年早逝,26岁就一命呜呼了。挑来挑去,只剩下甬琰了。甬琰还比较中规中矩,处事谨慎,学习也比较用功,和那几个兄弟比算是拔尖的了。所以乾隆就把他的名字写在了传位诏书上,置于正大光明匾后,直到二十二年后亲自打开。其实未来的主子会是谁群臣都心知肚明,又不是很难猜的事。

既然已经宣布退休了,乾隆是不是就安享晚年了呢?傻子都知道不是。权力跟毒品一样容易让人上瘾,一旦拥有就很难戒掉,一般人是过不了这一关的,乾隆掌握了权力六十年,更是如此了。退位以后,他就反复强调,嘉庆这个儿皇帝还年轻,经验不够,身为父亲,他怎么能忍心看一个新手在那摸爬滚打呢!所以他要训政,言传身教。嘉庆能做的只是祭天、经筵、大阅这些不痛不痒的事,反正这些事乾隆也干不动了,一搞就好几个小时呢,老年人哪吃得消,索性就丢给儿子做吧。至于军国大事、任免官吏等还是乾隆说了算。

嘉庆也知道自己差不多就是个傀儡,但也知道只要不出意外,实权还是自己的。爸爸乾隆生于1711年,是10后;他生于1760年,算60后,手握半个世纪的优势,还怕什么?所以最为关键的是夹着尾巴做人,好好伺候太上皇,把老爷子伺候好了就没问题。嘉庆就是这么认为的,经历了一件事后,他更加坚定了这个观点。一天,乾隆下诏把嘉庆的老师朱珪调往中央任职,甬琰闻讯立即写诗祝贺,岂料乾隆的蓝颜知己和砷立刻去告刁状:嗣皇帝想要施恩于师傅!乾隆闻讯大怒,敢收买人心!便有意治嘉庆的罪,幸亏大臣积极斡旋,才大事化小。此后嘉庆更加小心谨慎了。

除了不能得罪乾隆,还有一个不能得罪的人便是和砷,和中堂已经得宠二十多年了,他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把老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离不开他,阿桂死后,和砷的职位已经是最高。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乾隆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直线下降,比如,刚吃过早饭没多久,乾隆便会问太监:“怎么还不吃早饭?”到后来,乾隆说的话也没人能听懂了,唯独和砷能懂。一天,和砷和嘉庆去拜见太上皇,只见太上皇端坐着,嘴里念念有词,两人听着不说话。沉默良久,突然,乾隆发话了:“ 叫什么名字?”嘉庆很纳闷,我爸什么意思啊?只听得和砷回了一句:“高天德、苟文明。”乾隆听后就继续念了。出来后,嘉庆疑惑地问和砷这到底怎么回事,和砷笑笑解释道:“太上皇念的是西域咒语,能咒人死,那两个是白莲教首领的名字。”嘉庆听后很震惊,心想:“合着他比我更适合当乾隆的儿子,如今乾隆的意思都由和砷传达,鬼知道他有没有假传圣旨。”所以嘉庆告诉和砷“以后治国还靠你”。得到保证后,和砷很放心。

此时的大清国早已没有了盛世的景象,乾隆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是证明,要活得下去,谁会铤而走险与官府作对?乾隆退位之际,苗民、白莲教相继起义,紧急奏报一份接着一份传到乾隆手里,乾隆从各地调兵,进行围剿,可是收效甚微,再加上各地将领争功不和、调度无方使局势更加恶化。仗打了几年,尽管调动了十几万军队,花费了七千多万两白银,可仍不见起色。乾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否则也不用去念什么西域咒语啊,念了只能给自己心理安慰,又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临死前,高产诗人乾隆写了平生最后一首诗,名字叫《望捷》,此生只能想象着取得胜利了。

败坏的吏治是乾隆留给嘉庆的另一个遗产。虽然乾隆对贪污恨之入骨,但他又杜绝不了贪污。尽管乾隆处死了很多贪官污吏,但究极大老虎就在朝廷里,天天站在他的身边,那就是和砷。天朝的贪污之风愈演愈烈,贪污的数额几万两、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都有。康熙在位时,群臣一听说有腐败都群情激奋,现在都麻木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且贪腐已不仅仅是一个人了,已经升级为集体性贪腐、塌方性腐败,牵出一个,能查出一窝。贪官正蚕食着大清的肌体,乾隆如何应对?他主要靠那些监察机构。但这有什么用呢?官官相护,你查什么?你这么不懂事,还想不想在官场混了?看看弹劾和砷的,几个有好下场的!还有就是靠乾隆的明察秋毫。可忠奸不写在脸上,他一个人也管不了天下这么多官僚啊,山高皇帝远,只能抓几个大老虎,震慑一下,过一段时间又照旧了。大清的统治实质上是权治、官治、专制统治,没有制度的制约,人民没有权力,是治不了腐败的。

起义、贪腐只是老问题,古代也有。乾隆退位时已经有新问题暴露了出来。早在乾隆十三年,就有湖南巡抚上奏:“见康熙年间,稻谷登场,每石不过二三钱,雍正年间则需四五钱,今则必须五六钱。”与此同时,各地的督抚也都有类似的感受,经过思考,他们都觉得奢侈腐化、人口暴增是最主要的因素。乾隆六年,全国人口1.43亿;乾隆五十九年,人口已经接近3亿了,半个多世纪翻了一倍。这么多的人口,吃饭是个大问题,可当时农业的生产力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进步,人地矛盾越发突显,尽管乾隆采取了禁止烧酒、增加进口等措施,可作用并不明显,到荒山野岭种粮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能撑这么久、参加人数这么多,无疑人口与粮食的矛盾是重要原因。

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差,潜规则弥漫于天朝的每一个角落,令人咋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更是让人蹙额兴叹。比如,各省督抚出巡时,下级官员要送门包;逢年过节、生日要送节礼、生日礼;调补、升迁也要送礼打点。你要不送就混不下去了。礼从何来?还不是民脂民膏!歪风邪气不仅在官场,其他地方也存在,比如监狱。高中时学过一篇课文,是方苞的《狱中杂记》里面讲了他在监狱的所见所闻:凡判死刑的,一经判决执行,行刑的人便先等在门外,派同党进去索讨财物,叫作“斯罗”。对有钱的犯人,要找他的亲属讲条件;对没钱的犯人,便当面直接讲条件。如果判的是剐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话,四肢解完,心还没死。”如果判的是绞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第一绞便包断气;不然的话,绞你三次以后还须加用别的刑具,才死得了。”还有给一千两白银帮你找替死鬼免死的,有钱的基本就逍遥法外,没钱的只能引颈受戮。虽然是康乾盛世,但却黑到了这个地步。

乾隆时期正是西方发生大变革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发生于乾隆时期,可乾隆他老人家一点都不关心这些。当他传位嘉庆,继续握着权力不放时,华盛顿差不多也结束两届总统任期回农场了;乾隆死的那年,拿破仑上台,开始驰骋于欧洲战场,中国却是嘉道中衰。

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什么时候还?洋务运动后,上世纪,当下,以及不远的未来。 R/slkOnqco2nVDMRqWLCLTwHpelNQu3wLsE+RnORGLhYl4lw5dQrz4osqph1S1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