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圣经》预言

——隐匿在羊皮卷中的“末日审判”

基督教认为,在世界毁灭前,上帝和耶稣会对世人进行审判,这就是“最后的审判”,又称“末日审判”。《圣经》中对“末日审判”进行了描述,那些善良的并信仰上帝和耶稣的人,才会被上帝和耶稣允许入住天国;而那些有恶念、对上帝和耶稣有敌意的人,将得不到救赎,被打入地狱。虽然活在当下的人们并没有见到那所谓的“世界末日”,但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预示着一种“审判”,比如海啸、山崩、洪涝、地震等。不断有人从《圣经》中推测可能发生的事件和灾难,不论这些预测是否准确,从某个角度来说,都能给现代的人们以某种警示。

1.上帝的秘密:印刻在《圣经》扉页上的耶和华预言

《圣经》从古流传至今,举世闻名。它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等的经典经书。《圣经》也被称为“耶和华之书”(“耶和华”是上帝的专用名称),其中隐藏了很多秘密,被人们称为“圣经密码”或“上帝的秘密”。之所以说它是上帝的秘密,是因为圣经预言太神奇了,其中有一些预测已经被历史所证实。难道耶和华真的是万能之主吗?

耶和华应该庆幸,人类是如此聪慧的动物,他们发现了上帝留在圣经里的秘密,他们不仅发现了科学真理,还发明了高科技物品,使人类文化越来越璀璨。就人类个体而言,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有着与其他生物不同的超强能力,比如超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等。可以说,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和创造凌驾于各种事物之上。他们能够通晓地理、天文,能够利用自然资源,能够创造出各种新的事物。然而在预测未来这件事上,人类却似乎只能依赖传统的经典,比如从《圣经》当中窥测关于未来的蛛丝马迹。

公元前12世纪,犹太教摩西创造了《塔木德》经书,可以说它是《圣经》最早的原型,此后《圣经》的发展和演变,也都受到了犹太教的影响。公元1世纪左右,《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正式成型。《旧约》记述的是基督教创建的历史,比如耶稣降生在犹太支派,怎样默默忍受困苦,怎样建立自己的学说,怎样成为人类精神的领袖等。公元1054年,基督教开始分裂成两派,一个是东部的正教,一个是西部的天主教。到了公元16世纪,在天主教世俗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基督新教。由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如今的《圣经》是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其中凝结了无数先知的思想精华。

可以说,圣经预言多是古代先知预言的记录,他们预言的范围广泛,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希腊、以色列、阿拉伯、耶路撒冷等。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讲,《圣经》也披露了历史进程,而考察这些国家的历史,人们惊奇地发现,先知们对这些国家的预言都已经应验了。先知生活的年代,没有发达的科技,没有便捷的信息渠道,向远方传递一个信息都要在路上耽搁十天半月,有时甚至是半年时间。这些古代先知,并不是什么政府要员,没有深厚的学识,也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他们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只是普通的平民。世人不禁费解,他们是如何了解世界形势与历史走向的呢?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写下那预示着后人或国家命运的未来的呢?他们能够预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的事,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现代的有些人认为,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古代的先知们更接近神。

先知们在《圣经》中预言的不仅仅有当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各国形势,还预言了未来历史中可能出现的国家以及国家的命运,这其中记录的最为详细的就是《但以理书》。在关于犹太教但以理先知的这一篇文章里,记载了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入侵耶路撒冷之后,把包括先知但以理在内的犹太贵族和民众带入了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但尼布甲尼撒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信仰犹太教,甚至同意先知但以理入朝为官。

一天晚上,这位巴比伦国王做了一个噩梦,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希望能忘记噩梦,继续入睡,但那个血腥的画面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国王认为这个梦跟他的权力有关,可能是神想告知他有什么会对他的王位造成威胁。

第二天一大早,国王就命令大臣把巴比伦所有的法师、术士都找来,为自己解梦。国王严肃地说:“你们是先知,就一定能解答我的梦,不要试图通过神灵欺骗我。如果不将这个梦蕴涵的深意告诉我,就会受到惩罚。”由于这些人崇拜和信奉的不是真神,所以根本无法为国王解答梦境,国王一怒之下命令侍卫把这些“骗子”杀掉。于是国王的侍卫在巴比伦城内搜寻并抓获与术士相关的人,当被巴比伦俘虏的先知但以理得知了这件事情后,与其他三位犹太教徒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一起向神祷告:“我伟大的神,请给予我暗示,解救那些无辜的人。”神被但以理的诚心所感动,在当天晚上给予了他启示。

次日,但以理请求面见国王,并说能为国王解梦。

《圣经·但以理》(2章31~40节)中记载道:

王啊,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

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

你观看良久,发现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于是把脚砸碎。

不料,金、银、铜、铁、泥都一同被砸得粉碎,犹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而打碎这像的石头,最终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这就是那梦,我们在王面前要讲解那梦。

王啊,你是诸王之王,天上的神已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

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天空的飞鸟,他都交付给你,使你掌管这一切,你就是那金头。

在以后你必另兴一国,但不及于你。又有第三国,也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

而第四国必坚壮如铁,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

但以理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国王对答如流,国王听了他的解梦之后,甚为满意,不但给予了他丰厚的嘉奖,还任命他为宰相,帮助自己治理巴比伦。事实上,但以理当时对巴比伦国王的梦进行的解释,就是一则圣经预言。当时的巴比伦正处于强势时期,所以那时的巴比伦国王和巴比伦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个国家有覆灭的一天,谁也无法想到以后会有其他强大的国家代替它,而当后世人读到但以理的预言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已经应验了——巴伯伦衰败了,波斯取代了它。从历史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先知但以理提到的“第二国”、“第三国”都先后应验了。可以说,没有比鲜活的历史更能证明预言的准确性的了。但是,但以理能够预知巴比伦未来的发展和毁灭,是受到了耶和华的默示,也就是上帝的默示。

其实,人们在回顾教会历史的情形时,同样能看到圣经预言的准确性。一个教会的历史比一个国家的历史要更加长远,一个国家会由衰败走向强盛,也会由强盛走向衰败,教会也是如此。回顾那些教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教会也有腐败的一面。耶和华知道,许多未曾悔改的伪善之人隐藏在教会里,他们假装崇敬上帝,其实内心毫无敬意可言,这也应验了耶稣的预言:麦田中长出稗子来。

耶稣通过《圣经》预言告诫人们教会中不仅混进了虚假信徒,而且他们还受命于恶魔撒旦前来作恶。看到世界教会历史的情形,人们可以发现,在教会中有很多人打着虚假的旗号,讲一些离经叛道的理论,他们一边歌颂耶稣,一边却违背耶稣的教导。耶和华看清了他们虚伪的面目,所以在《圣经》中告诉世人:“魔鬼的住处,和各种污秽之灵的巢穴……”这句预言描述的是耶稣之后的一千几百年教会的情形,历史证明,耶和华的预言成了现实。

2.绝望的惩罚:巴比伦城堡在诅咒中光华散尽

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古代东方国家之一。据历史资料记载,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他们用泥板作为“写字板”写字。苏美尔人之后,就是巴比伦城的兴起。约在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第一王朝诞生。虽然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是辉煌的,但它的光芒却只持续了不到一百年的光景。

使巴比伦在历史中大放异彩的,是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他的带领下,古巴比伦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很快就覆灭了,但是巴比伦人民表现出了极其坚强的一面:他们在古巴比伦覆灭以后,又创建了新巴比伦王国。但新巴比伦王国只存在了88年,便被波斯王国所灭。此后,巴比伦王国从历史上消失。

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巴比伦王国的快速覆灭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这个曾经以“空中花园”和“巴比伦之囚”闻名于世的繁华帝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突然灭亡,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又少之又少,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但是,这正是历史的迷人之处,它总是能用这样的神秘绚烂之处轻易勾起人们的探索欲,它把真相紧紧包裹起来,只露出一点点表层,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灿烂夺目的巴比伦的文明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而关于这一奇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他对美丽动人的米底国公主米提斯一见倾心,并如偿所愿地迎娶了这位美丽的公主。国王对她宠爱有加,但是好景不长,米提斯公主笑颜如花的脸庞渐渐爬满了忧愁。为此,尼布甲尼撒暗自着急。

一天,米提斯公主终于说出了自己忧愁的原因:“我很想念家乡的风景,那里山峦叠翠、鸟语花香,可在巴比伦城堡里,我看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别说山峦了,即使是一个小山丘都难以看到。我现在每晚做梦,都会梦到家乡那蜿蜒盘旋的山岭和盘旋在山间的小道。”

于是,为博美人一笑,尼布甲尼撒二世按照米提斯公主的家乡米底的山区景色,在宫殿里建造起了像梯子一样的阶梯,并在阶梯上面种满花草。此外,还在花园里开辟出一条乡间小路,沿着小路挖了一条小溪;他还命令工匠们在花园中央建立起一个空中城楼,并在上面种满奇花异草。当这一美景最终出现在米提斯公主面前时,她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由于花园中央的城楼比宫殿外面的围墙还要高出很多,人们从外面看去,花园就像是浮在空中一样,因此就被称为“空中花园”,也被人称为“悬苑”。在巴比伦城繁盛时期,从这里经过的商旅和朝拜的人们,远远地就能看到“空中花园”。但让后世人遗憾的是,人们已经无法目睹这一美景了,因为随着巴比伦王国的覆灭,巴比伦文明和它那些著名的建筑一起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耀眼夺目的巴比伦王国其实是一个并不完善的帝国。在尼布甲尼撒一世时期,虽然在他的领导下,巴比伦王国已经拥有了华美的宫殿、强大的军队和繁荣的经济,但这三个方面只能算是巴比伦王国的华丽外衣,并不能掩盖巴比伦人民苍白的精神和脆弱的心灵。按照古巴比伦人的观念,神不仅仅带给了人们物质和财富,还赐予了人们预知未来的能力,神会通过梦境、神迹等,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加以暗示,这被苏美尔人称为“神的旨意”。在巴比伦人的宗教观念中,一切阴暗的角落都是魔鬼栖息的地方,魔鬼会在暗处观察人们,一旦得到机会就会附到人们的身上。人们为了得到神的宽恕并驱除内心的魔鬼,最好的办法就是诚心诚意地进行祷告,或是举行驱鬼辟邪的仪式。

可见,巴比伦王国是一个信奉神明或神教的国家,就历史遗迹来看,几乎每个巴比伦人的小分支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据历史资料记载,仅在巴比伦城内,就有55个大神祭坛,600多个天神祭坛,其他与神相关的祭坛和小神祭坛分别有300多个。可以说,整个巴比伦城就是一个大型的神坛,各路神灵的祭祀地。也许正是因为巴比伦神教传统较多的缘故,尼布甲尼撒国王才允许流放中的犹太人保留自己的信仰。其实,巴比伦这种看似信仰自由的状态,并非是思想自由的象征,而是国家精神混乱的写照。试想一下,当一个国家没有统一的信仰和精神的时候,也就没有一套属于巴比伦人民的价值观,在思想信念上达不到统一,这个王国也就很难获得整体和持续的发展。可以说,巴比伦人是在尼布甲尼撒国王强大的号召力的影响下才凝聚在一起的。这种精神层面的苍白和残缺,使巴比伦王国成了一个精神脆弱的巨人——看似身体高大、力量无穷,实际上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犹太人们作为“巴比伦俘囚”,虽然有信仰自由并能从事自由职业,但身在异国的他们面对陌生的面孔,受到的欺压和侮辱也是很大的。可以说,名义上他们是拥有自由,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自由可言,而在这种欺压下,他们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然而,他们还有但以理。但以理是以色列的皇室成员,他不但长相俊美,还满腹经纶,不幸的是他也成为了巴比伦的俘虏。不过,由于但以理的才华在巴比伦王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所以他被尼布甲尼撒国王选中,成为了一名大臣。

面对尼布甲尼撒国王对但以理的褒奖,别的祭司们分外嫉妒,于是他们开始密谋陷害但以理。受到迫害的但以理,在生命垂危之际对巴比伦王国进行诅咒:“你们将受到上帝的诅咒!”在成为巴比伦囚徒之后,犹太人一度因但以理的崛起而感到欣慰,可是但以理遭受迫害后,犹太人的欣慰转化成了怨念,以致他们预言巴比伦城堡一定会在这个诅咒中走向毁灭。

与此同时,位于巴比伦王国东部的伊朗高原的阿契美尼德氏族里,诞生了一个“传奇大帝”居鲁士。因为米底国的预言师预言居鲁士会为这个国家带来灾难,所以他从小便被国王追杀。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经历了腥风血雨,他最终成为了无所畏惧的斗士。约在公元前559年,居鲁士解放了受到国王胁迫的阿契美尼德氏族的10个部落,并自立为“波斯之王”。约在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开始了征讨米底王国的艰辛历程,最终在公元前550年彻底打败米底王国,居鲁士领导的波斯帝国崛起,在历史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这个豪情万丈的年轻君王并不满足于此,他准备扩大疆土,将目光望向了更远的西方国家。

在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的前3年,当了46年巴比伦国王的尼布甲尼撒去世了,巴比伦人民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尼布甲尼撒国王的儿子们为了继承王位自相残杀,一直笼罩在尼布甲尼撒国王阴影下的祭司阶层也逐渐冒出想要独立的情绪,他们与大臣们勾结在一起,利用祭司长老和神祭坛公会寻找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治代言人。经过混乱的王位争夺战和不计其数的宫廷政变,巴比伦的王位落在了年迈的波尼德身上。波尼德作为尼布甲尼撒国王的女婿,表面看似软弱好欺,骨子里却特别顽固任性。只要了解他的性格,就能理解他接下来的行为了:波尼德刚坐稳王位,就以“宗教改革”的名义,把有“太阳神”之称的马尔杜克赶下了神坛,并把自己母亲信奉的“月亮神”推上了神坛高位。

结果可想而知,坚决反对的神坛“集团”和这位任性的国王在巴比伦上演了一场“拉锯战”,这场战争最终以波尼德带着巴比伦王国的财富远走而谢幕。之后,波尼德用10年的时间在哈兰建造了一座“月亮神”神庙。当然,波尼德在离开巴比伦之前,已经把大权交给儿子伯沙撒,但这个只会饮酒聚会的君王带领巴比伦走向了毁灭,只等波斯大帝居鲁士给它最后一击。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带着他那勇如猛虎的波斯军队进攻巴比伦。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无法抵挡攻势的祭司们为了避免更多死伤,主动打开了坚固的巴比伦城门,以欢迎的姿态迎接波斯大帝居鲁士。而这一幕,早已被犹太先知所预言。

3.上帝的审判——期待与恐惧并存的末日审判

《圣经·启示录》(20章4节)记载: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做王一千年。

基督宗教认为,在世界毁灭之前,上帝和耶稣会对世人进行审判,即前面的引文所描述的“末日审判”。在末日审判中,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将会升入天堂,不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将会被恶鬼抓进地狱受刑。也就是说,信奉上帝的人,将得到永生。

在《圣经·启示录》(20章11~15节)中有关于“末日审判”的详尽描述:

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在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若有谁的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会被扔在火湖里。

“末世”是世界终止的日子,而“末日”则是一个人生命最后的日子。到那时,上帝将带领他的信徒进入即天堂,也就是天使居住的地方。但在“末日”未到之时,上帝会视察他们的行为,不是看他们如何生活,而是审判他们的悖逆行为,因为圣经预言中说到的“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意思是,上帝喜欢白色的、洁净的,这不仅仅指卫生,还指人的心灵,因为他不允许来到他宝座前的人有一颗不洁之心。而凡是跟随上帝脚步走到今天的人,即信奉上帝的人,比如基督教教徒、牧师、修女等,都是将会来到上帝宝座前的人,那么这些人便是天使或神“清洁”的对象,在他们到达上帝面前之前净化他们的灵魂,如果灵魂里有邪恶之念便会受到审判或惩罚。也就是说,每个已死和未死之人,都会受到审判。

《圣经·启示录》是一部预言,是《圣经》中预言最丰富的一篇。据说,启示录中的预言来自于耶稣的门徒约翰的梦境,在梦境中他受到了神的启示,并记录下来,所以命名为“启示录”,同时也被称为“默示录”。它是《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篇,主要是对人类未来的预示和对世界末日的预言。在罗马皇帝多米田迫害基督教徒期间,公元94~96年时,使徒约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当他在经受苦难之时,主现身在他面前,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告知他,并让他记录下来。当使徒约翰梦到神让他给教会的使者写信传达主的思想时,他知道这是救主显圣,于是遵照神的旨意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写信。他在信中写到:“我看到了你的行为、勤恳、忍耐,也知道你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你为我的名所劳苦,却无怨念。但我还是有一事要责备你,你起初的爱心,已然远离了,你应当把它找回放到原处,你若悔改,便得宽恕。”

而在给别迦摩教会使者的信中,主让约翰代为传达:“我知道你的居所,在撒旦被杀的地方,你依然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在老底嘉教会的信中,主说道:“你不应该在信仰的时候,不冷不热,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富足,更不要忘记曾经的困苦和贫穷。所以你当悔改,你若悔改,我便降临到你身边。”

当使徒约翰遵照神的旨意向七个教会传达了信件之后,第二天晚上,约翰看见天堂的门为自己打开,他轻轻地走了进去,刺眼的光晃得他睁不开眼,此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对他说:“你来到我这里来,我以后有事指示你。”当光芒消失,他感觉眼睛不再刺痛,他望向宝座,那里坐着一个人,那便是神,王座的旁边分别有24个座位,坐着24位长老,他们全都穿着白衣,他虔诚地跪在神的脚下,聆听教诲,并将它传达给世人。

如果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谈论“末日审判”,他会告诉你:“你的一切,神都看着,他会给你最公平、公正的审判。”也有一些人认为,结合《圣经·启示录》中的描述,在末日到来之时,神会在天宇上设立一个审判台,上面用白色台布铺就,诸神会坐在审判台上,看着人们一个个来到跟前,向自己跪拜,神会将每个人的罪状列出来,由此来审判这个人是要升到天堂,还是下地狱,或受到惩罚等。

无论人类如何想象末日审判的实质,都只是思维的构思,当人的思维接受到圣经预言信息所拼凑引发的想象时,虽然有些牵强附会的味道,但很多人还是不免担忧。如果末日审判是真的,那么自己将会升入天堂,还是会受到地狱的惩罚呢?于是,他们有了两种情绪:善良的人期待着,邪恶的人恐惧着。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人类将末日审判的画面想象得非常离奇。有的人认为,既然神要对世人审判,那么这将是一项漫长而又浩大的工作,一定是世人难以理解的。当神进行审判工作的时候,人们还碌碌无知,昏昏欲睡;当人们认为神的审判工作才刚刚开始的时候,神已经用灾难惩罚了天地万物,这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但无情的审判工作将天地生灵带进地狱门前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末日审判早已结束。

“审判”这一词语,并不是耶和华严厉的言语,而是神用真理在诸多方面教化世人,解剖人的行为,揭露人的本质。比如,人对上帝的信奉,对上帝的忠心度,人的本分和本质,人是否有正常的人性等。可以说,审判就是判定一个人的优劣,给予不同的结果,再根据结果对待。基督宗教认为,末日审判工作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的,人的一切都落入神的眼里,神会对人们长期的表现进行分析,这才叫审判,而也只有这样的审判才能使人信服,也才能使人对上帝心服口服,从而真正地认识上帝、崇敬上帝。

《圣经·启示录》中的预言,让人们对神的心意和末日审判工作明白了些许,但这仍然是人所不能透知的奥秘。《圣经》预言的验证,让人们看到了实质的败坏,以及人类罪恶的根源,也就是说,那些《圣经》预言的大事件,无论是已经发生过的,还是没有发生过,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都是末日审判工作的一部分。美国神学界认为,如果人们不看重这些真理,逃避审判,那么神将会寻找新的出路惩罚世人。比如,上帝会通过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来向世人示警。基督宗教还认为,任何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在接受审判时,每个人都必须低下骄傲的头颅,上帝不会因为人们的身份而轻判谁重判谁,而那些只接受审判却总不能“洁白”的人,或是逃避审判的人将永远被神所厌弃。因为他们的行为等于背叛了上帝,是上帝的叛逆者,这些人将不配得到审判,只能承受来自地狱的惩罚。此外,上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曾经对他忠心,却突然背叛他的人,这样的人,灵魂将永远无法得到升华和解脱。因为,上帝不会承认一个不忠于真理却想得到神的祝福的信徒,神会把这些人毫不留情地丢进“火湖里”焚烧万年。

“若有谁的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预言描述的是,神在进行末日审判时,会将那些假信徒、假使徒、假门生的各种罪状,列在记事本上,并把他们扔进火湖里,让他们永远看不到光明,永远归于黑暗,使他们永不超生;而那些真正信奉上帝和耶稣的人,将会被记在生命册上,他们会被引路天使带往天堂,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些伪善之人,会被神列在恶人行列,神认为他们同流合污,是一群乌合之众,应受到一样的惩罚。显然,人们可以从《圣经·启示录》中得知的是,上帝的审判工作从来都是公正且无情的。

4.先知以赛亚预言:以色列“剩余的回归”

先知以赛亚预言(11章11节):

当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

就是在亚述、埃及、巴忒罗、古实以拦、示拿、哈马并众海岛剩下的,

祂必向列国竖立大旗,召回以色列赶散的人,

又从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太人,

以法莲的嫉妒就必消散,扰害犹大的必被剪除,

以法莲必不嫉妒犹大,犹大也不扰害以法莲,

他们要向西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一同掳掠东方人,

伸手按住以东和摩押,亚扪人也必顺服他们。

先知以赛亚在主耶稣800年前就已经发出了这个预言,但是很奇妙的是,直到19世纪,这个预言才应验。《圣经》预言告诉人们,以色列就像耶稣在《圣经》中所说的那样:“它是无花果树,并要发嫩长叶。”1948年,以色列人终于回归并复国,基督宗教认为,耶稣所说的“无花果树”指的是以色列国,同时也指以色列的位置。几百年来,以色列人流落在异邦中,即使他们离开故乡很久,也必定会回归——“召回以色列赶散的人”。正如《圣经》所预言的那样,以色列人陆陆续续回来了,回到了那块神赐给他们的迦南美地。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当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先知以赛亚预言所说的“第二次”,并不是以色列人成为“巴比伦之囚”那次。也就是说,公元前600多年,以色列被巴比伦俘虏是第一次,经受了巴比伦70年的欺压之后,以色列人才得以回到故乡。当耶路撒冷的圣殿,第一次被毁之时,以色列人第二次被俘,印证了以赛亚的预言——“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他们完全被分散了,散落在世界各地,也可以说,以色列国彻底消失了,他们成了亡国奴。

“就是在亚述、埃及、巴忒罗、古实以拦、示拿、哈马并众海岛剩下的”,很显然“亚述、埃及”是亚述帝国和古埃及等,而“剩下的”则是指被这些民族侵犯之后,活着的以色列人。在1948年复国时,以色列人才开始慢慢回归,但是当时主要回归了犹太人的两个支派,这只是12个支派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回归的这两个支派是12个支派中最主要的支派,它们分别是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当时,尚未回归的10个支派被称为“失落的十个支派”。事实上,在公元前931年,罗门王去世之后,以色列分为两个国家,北国有十个支派,而南国则只有两个支派。公元前722年,北国被亚述帝国攻陷,这十个支派被迫迁到巴旦亚兰、幼发拉底河附近,这就是“失落的十个支派”消失的原因。

先知以赛亚预言,犹太人会回到他们的故乡以色列,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像历史一笔带过那样简单。可以说,以色列“剩余的回归”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从历史中,人们可以看到从1948年起,犹太人在120多个国家中陆续向以色列进发,而这些犹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大多数的以色列人想要回到以色列,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事,从表面来看,以色列人是回归了,但先知以赛亚告诉人们有两个“阻碍者”阻止着他们的回归:

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

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

又从西方招聚你……

从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两个“阻碍者”分别是离耶路撒冷1400公里的北方和南方,其中一个是伊索匹亚,另外一个就是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实际上,当350万犹太人向柏林人申请回到以色列,柏林政府反对时,他们便被驱逐到了西伯利亚,但是以赛亚预言“祂必向列国竖立大旗,召回以色列赶散的人”,所以柏林围墙倒塌了,莫斯科帝国崩溃了。莫斯科帝国的突然崩溃,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但这对渴望回归的犹太人来说,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此后两年内,在莫斯科帝国瓦解以后,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回到了以色列。那么接下来,以赛亚要说起流落在伊索匹亚的犹太人了:

不要拘留,不要拘留,

等到的黑人弟兄的回归,

同弥赛亚一起回来了。

显然,预言描述的是犹太人回归途中受到的阻碍。事实上,流落在伊索匹亚的犹太人,大部分是黑人,他们被伊索匹亚政府扣留,阻止他们回国。所以这个时候,以赛亚说“不要拘留”,于是,在1991年时,伊索匹亚便发生了大政变,在这个紧张繁乱的时刻,伊索匹亚力不从心地阻止着犹太人的回归计划。以色列看到伊索匹亚兵荒马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派出几架大型飞机,把犹太人带回了故乡。虽然伊索匹亚的犹太人是黑色皮肤,但据说他们是地道的以色列人,皮肤和古犹太人不同是因为他们继承了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特征。而从苏联回归的犹太人则不同,伊索匹亚和苏联的犹太人不仅是在肤色上无法相比,同样在生活上也无法相比,因为从苏联回归的犹太人不仅又白又胖,还很富有,而从伊索匹亚回归的犹太人则又黑又瘦,还很贫穷。因此,以色列“营救”这些犹太人的时候,用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为了装下数目较多的犹太人,便将机舱的座位全部拆掉,让他们挤在飞机上。当飞机降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的时候,犹太教教士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拿起《以赛亚书》念道:“等到了黑人弟兄的回归,同弥赛亚一起回来了。”此时,历史亲眼印证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

但“失落的十个支派”仍然是以色列的“心病”,这些失去踪迹的支派到底藏匿到哪里了呢?圣经中记载:犹太人被亚述俘虏之后,亚述王把这十个支派的人安排在了巴旦亚兰,也就是如今的叙利亚附近,后来他们被驱赶到土耳其边境一带,从此以后,失去了他们的踪影。但后来有人在印度和缅甸附近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们居住在两个国家的边界地区。这些玛拿西的后裔的支派,大约有500万人,他们终日诵读圣经。可见,即使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他们也没有丢失犹太人的基本文化。而得到消息的以色列,向这500万人发出邀请,期望他们回归,但当时的以色列已经不再完整,所以这些人很矛盾,因为回归以后居住的地方也不一定是他们曾经居住的地区。

这支流落在印度和缅甸边界的玛拿西支派向以色列讲述了他们的流亡历史:他们流落到了中国,后又流落到缅甸,而在缅甸不受欢迎,所以辗转到了印度。到了印度还是被排斥,他们只好居住在印度和缅甸的边界。如果他们所说的是真的,那么许多曾经解不开的谜团就明朗了,而后来,这500万人被证实是真正的玛拿西支派的犹太人。从玛拿西支派人的叙述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失落的十个支派”的流浪痕迹。根据他们的说法,被亚述王俘虏之后,他们被安排到巴旦亚兰、幼发拉底河等地,后来一些犹太人受不了当地人的压迫和欺压,渐渐分散出去,主要分散在里海和黑海附近一带,也就是现今苏联以南的地区。后世认为,他们进入中国,可能是通过丝路,但并没有在中国停留太久就漂泊到了缅甸,然后又慢慢辗转到了印度……可见,“失落的十个支派”散布的地区和国家很多,美国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日本也可能有他们的足迹。

虽然这些历史已经很难加以考证了,但人们所知道的是,以赛亚的预言没有错:“以法莲必不嫉妒犹大,犹大也不扰害以法莲,他们要向西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一同掳掠东方人……”,犹太人流落到了东方人的居住地,他们在多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然流落在外的犹太人还不算完全地回归以色列,以及以色列接受这些人的回归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等,但先知以赛亚知道,以色列也在不断努力着,他通过圣经“准确”地告诉人们:

他们枯骨四散因着地震,

要震成功作一个身体……

以色列人虽然“枯骨四散”,被抛到世界各地,但最后他们会慢慢成为一个“身体”,等“主耶稣回来”。最后,不得不说,《圣经》的预言真的非常奇妙。

5.千年古城的命运——“圣城”耶路撒冷预言

在世界文明史上,从古至今能够留下盛名的城市少之又少,但有千年历史的耶路撒冷却是人类史上被人瞩目且有着持久影响力的城市,也被称为“圣城”。美国文物考古学家统计,近几十年来,千年古城耶路撒冷是在全世界各种文字的报纸上出现最多的城市。

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耶路撒冷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它是海拔800多米左右的山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地区的迪亚山之巅,离西部地中海约56公里,离东死海约24公里。在古代时期,耶路撒冷的位置处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之间,它邻近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可以说是连接欧洲多国的重要纽带。

此外,它的名字也有多种寓意,“耶路撒冷”是以希伯来语命名的,意为“和平之城”。犹太人没有来到这里之前,居住着的是迦南人,他们从阿拉伯半岛迁移到此,所以这座千年古城也有“耶布斯城”之称。耶路撒冷在圣经“创世纪”篇章中出现过,圣经中预言,这是一座被上帝祝福过的城市,从此便有了“耶路撒冷”之名。

圣经“旧约”:“耶路撒冷,我若忘记你,我情愿右手忘记左手。我若不记念你,我将失去喜乐,我的舌头也会贴于胸膛。”这是耶和华赐予犹太人歌唱耶路撒冷的词。在犹太教的《塔木德》宝典中,也有提到:“上帝赐予世界美丽之中,十分有九分被耶路撒冷所得,最后一分在其他地方。”因此,犹太人一直深信,耶和华预言这是一个美丽之城,并赐予美丽之名。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赞叹过耶路撒冷:

啊,耶路撒冷!

真主在他所有土地中的选择,

世界从这里展开,

并将如同一幅卷轴从这里收起,

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医治百病,

因为它是来自天国的花园。

但也许上帝认为,光有祝福和美丽是不够的,只有经历了苦难,才算一种完美。在《圣经》预言中,提到在耶稣还没有被钉在十字架上之时,就预测耶路撒冷将会遭遇苦难,于是他在耶路撒冷前望着这座美丽之城流下了眼泪,并吟唱了这样的诗句: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

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

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耶和华的这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复杂情感,在以后的几百年或几千年中,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深有体会。虽然上帝赐予人间的十分美丽耶路撒冷占了九分,但它同样也占了九分苦。正如《圣经》中预言的那样“上帝给予你多少,便会拿走多少”,这座美丽的古城在千年历史中苦苦挣扎着。

约在公元前1000年,古代以色列和犹大联合国的创始人大卫王从耶布斯人手中夺得了耶路撒冷,并将之称为“大卫城”,定为王国的首都。此后的12年里,大卫王的儿子罗门王对耶路撒冷进行了扩建,并建造了一座罗门王宫和第一圣殿。公元931年,罗门王逝世于耶路撒冷,以色列王国从此一分为二——北部为以色列王国,南部则是犹太国,而耶路撒冷归属于犹太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接触犹太民族的鼎盛时期。

公元前722年,北部的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大军攻陷,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落入了亚述之手。公元前586年,以色列失陷后的一百多年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了耶路撒冷,并烧毁了罗门王所建立的圣殿,犹太国从此灭亡。此外,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还带着大批的犹太俘虏返回,这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巴比伦之囚”,所以耶路撒冷也被巴比伦冠以“俘虏之城”。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占了巴伯伦,他释放了“巴比伦之囚”,并允许他们返回耶路撒冷。此时,这座寂寞了50多年的古城,终于迎来了它曾经“孕育”的犹太人后代。可以说,在波斯王居鲁士统治耶路撒冷时期,它得到了休息,因为之前反复被异邦侵犯,这座古城在战争中受伤不轻。因此,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以后,在犹太教士所罗巴伯、尼希米率的领导下,他们集结民众之力,修葺了耶路撒冷在战争中受损的建筑以及重建了圣殿,并称重建后的圣殿为“第二圣殿”。公元前165年,在马加比的领导下,犹太人和耶路撒冷得以独立。一百年之后,耶路撒冷成了罗马人的殖民地,犹太人再次丧失独立,并成了罗马人的俘虏。

公元前40年左右,希律在罗马帝国的推崇下成为犹太王,并获得耶路撒冷的统治权。在希律的手中,耶路撒冷得以修葺和扩建。公元66年到70年之间,在犹太人大起义中,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毁,史称“犹太战争”,此后圣殿没有再建。犹太人起义失败后,也被驱逐出耶路撒冷,至此,这座古城再次失去自己的“儿女”——犹太人。而一千余年的时光中,它都无尽期待着犹太人的回归。

在公元1世纪,罗马人统治时期,基督教在耶路撒冷扎根,因为耶稣曾在这里赐福,并在这里被判刑——钉在十字架上。由于基督教徒们认为,耶稣也将在此地复活,所以基督教教徒们上书当时的统治者罗马皇帝狄奥多西,请求他把耶路撒冷列为基督教的圣域,狄奥多西欣然同意。于是,在公元392年,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徒们心目中的圣地。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崛起,当时伊斯兰教教徒认为,先知默罕默德仙逝于此地,应被列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因此,耶路撒冷又成为穆斯林三大圣地之一。20世纪后,耶路撒冷被穆斯林统治,后又被穆斯林多国统治。

1947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甚为烦心,于是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争斗中脱身,将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11月29日,经联合国会议商定结果,耶路撒冷由联合国代管。对此,犹太人欢喜不已,而阿拉伯人就没那么开心了,他们怒不可遏,发誓要把犹太人赶出耶路撒冷。

1948年5月14日,在以色列宣布成立王国的第二天,阿以战争便打响了,最终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约旦占领,后来在以色列不断地争夺中,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的国土,并在1980年,被以色列定为“永不可分割的首都”。

虽然巴勒斯坦对此愤怒至极,而且他们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耶路撒冷落入犹太人之手,但面对巴勒斯坦的逼迫,犹太人却表现出了坚持的一面——他们声称:“想要我们放弃耶路撒冷,除非《圣经》重写,抹去我们三千多年来的记忆和信仰!”当然,《圣经》重写,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见,经历了几千年,耶路撒冷那苦难的预言可能还没有结束,并一直持续着。

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0世纪,这座在希伯来语中是“和平之城”的古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在异邦们的手中争夺和丢弃。几千年来,这座古邑的主人多次更换,先后被埃及人、亚述人、巴伯伦人、波斯人、罗马人等十几个或许是几十个民族的人统治和占领。虽然在它身上上演的战争和争夺战不计其数,但值得庆幸的是,数次的重建让它得以保留下了一些面貌。可以说,在耶路撒冷千百年的历史中,毁灭和伤害对这座古城来说,是一个难解难分的结。时至今日,它能经受如此多的战火摧残和历史的风霜,恐怕不仅有它本质的坚韧,还有上帝的眷顾在里面。

6.耶和华的“拯救”——古代犹太人大预言

“我要把你们散于列邦中,让他们拔刀追赶你们,你们的地要成为荒地,你们的城要成为荒城。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于万民中,从这里到那里,不得安逸,也无落脚之地。”——《圣经》(利26章33节;申28章64~65节)。

这是耶和华对犹太人的预言,而事实上,从公元70年到1948年的1800多年的历史中,以色列是不存在的。在1800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像《圣经》预言的那样,分散于万民中,从一个国家被抛到另一个国家,流离失所,辗转流离,他们在异国中经常受到欺迫,从未过过安稳的生活。正如《圣经》预言的那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迫害他们,而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一直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并繁衍生存至今。其实,这也是耶和华预言的(耶和华30章11节):“你与我同在,我要拯救你,也要驱赶你,灭绝你,却不将你灭绝净,惩治你,却不罚你。”巴比伦人和以东人都已经不存在了,而犹太人或以色列人虽然遭受了分离、驱赶和欺辱,但他们仍然如耶和华的预言说的那样“灭绝却不灭绝净”。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从历史的进程中,看到预言的应验。

公元70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称为迦南。据说,这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巴勒斯坦地区是欧亚两大洲交界地带)。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也有好几种说法,最为普遍且被人们接受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巴勒斯坦是以曾经居住的巴莱斯特民族命名的;二是说它是以迦南人文化命名的,因为在迦南人文化中“巴勒斯坦”寓意为“迦南人的土地”。虽然巴勒斯坦占地面积并不算大,但在当时却是各个民族争抢的对象(埃及古国是古代巴勒斯坦的第一个侵略者)。而自从埃及古国打“头阵”之后,巴比伦、亚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等国家,都先后入侵过这个国家,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最早的以色列人正是居住在这个地区,也许是这个地区从一开始就有许多纷争的原因,注定了以色列人坎坷多变的命运。据历史资料记载,以色列人最初并非指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指一个民族部落的人,他们又被称为犹太人和希伯来人。也可以说,他们大体属于一个民族或一个祖先,但这不同的叫法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且这其中包含有历史文化差异等。

公元前1900年前后,即是古埃及入侵以色列人居住地的时期,他们称以色列人为“哈卑路人”,这在古埃及出土的历史“泥板书”中有记载:当时迦南是古埃及人的殖民地,有一个游牧民族来到这里。当时,当地的迦南人把这个游牧民族称为“哈卑路人”,意为“渡河而来的人”(可能是指他们从幼发拉底河对岸过来的),并上书要求把他们赶走。后来,“哈卑路人”被称为“希伯来人”。一般来说,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几百年间,亚伯拉罕到摩西时期的古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征服了迦南人之后,才渐渐产生了“以色列人”的名称。其实,关于“以色列人”的称谓还有一个传说。

在圣经“创世纪”中,希伯来人的第三代祖先名为雅各。传说,一天夜里,雅各向上帝的天使发出挑战,在上帝的授意下,天使接下战书和他进行决斗。最后,雅各打败了天使,并为自己命名“以色列”,意为“获胜者”的意思。后来,雅各的妻子为他生了12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发展成为12个部落,此后统称为“以色列人”。

自此以后,凡是以色列民族存活下来的后代均被称为“犹太人”。而“犹太人”最初是希腊和罗马对犹太人的蔑称,后来失去贬义,成为世界通用的称谓。由此可见,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是一脉相连、血脉相承的。事实上,犹太人最先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是一支游牧民族,从血缘上来说,他们更接近阿拉伯人,因为据《圣经·旧约》传说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以撒和侍女夏甲所生的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但犹太人并不信奉阿拉伯文化,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他们主要信仰犹太教。

在公元前18世纪末期,迦南发生大灾难,以色列人移居埃及,而与此同时,喜克索斯人攻占了埃及,以色列人到达埃及之后,受到了他们的优待,并转化为农业民族。后来,喜克索斯人被复国的埃及王室打败,并被赶出埃及,此时曾经和喜克索斯人关系和睦的以色列人不可避免地被埃及人视为“同伙”,并最终沦为埃及人的奴隶。而不甘受辱的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了埃及,并回到巴勒斯坦定居。

公元前13世纪初期,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了耶和华上帝的“十诫条”,其中明确规定了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同时这也标志着犹太教的诞生。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时,他死在了路上,而摩西人的继承者约书亚人代替他们侵占了迦南。侵占迦南之后,约书亚人把迦南所有的土地分为12个区域,分别交给以色列人的12个部落。至此,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区稳定地生存了一段时间,建立了王国。在以色列势力扩大的阶段,12个旁支产生了分歧,使得他们分成了两个王国,分别是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太国,其中犹太国在当时也被称为“犹大国”。

公元前721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的大军攻陷,这也是亚述王国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征服以色列人。公元前705年,亚述帝国国王西拿基第二次进攻以色列王国,彻底歼灭了以色列北国,并带回俘虏27000余人。这些俘虏是犹太人12个部落中的10个部落族人,后来他们失去了踪影,再也没有回到过迦南,剩余的2个部落集中生活在迦南南部的犹大国,约在公元前586年左右的一百多年后,巴比伦帝国攻陷了耶路撒冷,并做了和亚述国王西拿基一样的决定:把犹太人带回巴比伦。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可以说,这是犹太人史上最悲惨的离散时期。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王居鲁士攻陷,并释放了被巴比伦俘虏的犹太人,允许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耶路撒冷,犹太人对波斯王居鲁士表达感激之情,并给予他祝福。公元前331年,波斯又被亚历山大所灭,犹太人又成了希腊人的俘虏。到了公元前142年时,犹太人经过一系列的反抗活动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马卡比王国。但是,这个王国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罗马人推翻了,犹太人再次成为了俘虏。

在罗马时代,哈德良皇帝统治期,犹太人的生活困苦,他们长期受到罗马人的压迫、侮辱,此时,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抵抗意识,同时产生了弥赛亚主义,即产生了新的宗教,相当于犹太人的宗教改革。在公元135年时,哈德良皇帝面对武装反抗的犹太人怒从心起,他下令毁灭犹太人以及他们居住的地方耶路撒冷,并驱赶犹太人离开故乡。从此,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像草原上的游牧人一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脚。但不得不说,他们在这种游离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传承独有的文明,实在是一个奇迹。

从犹太人的宗教文明上来讲,亚历山大统治犹太人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当时的犹太人渐渐接受了西方文明和文化。可以说,他们将自己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结合,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犹太人被罗马控制时期,以犹太教为主流的犹太哲学家裴洛用希腊哲学来向罗马人解释犹太教,并把基督教思想和犹太教结合起来。当时的犹太人在希腊人的统治下,迫切地渴望得到解放,于是身躯得不到解放的犹太人,从精神和宗教思想层面上追求解放,所以当时犹太哲学家裴洛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融合,也等于是将神学哲学化以及将哲学神学化。可以说,这种宗教思想上的“新点”,对当时追求解放,获得新生活的犹太人来说,是值得推崇的。

犹太人经历了亚述王国、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多个国家的统治、欺压和驱赶,就如耶和华预言的那样,犹太人的后代都“散于异邦中”。尤其在公元132年,罗马统治犹太人时期,罗马将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并将这一地区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企图把犹太人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遗留的记忆彻底清除。但因为一小部分犹太人誓死留在这里,因此巴勒斯坦才没有丢失犹太人的历史痕迹。公元638年,穆斯林统治了这一地区,后来又有数个穆斯林国家陆续统治过这个地区。

1947年,因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战火不断升级,影响了英国努力控制的和平局面,因此,英国决定从犹太人居住的地区脱身,放弃对这一殖民地的管辖权。19世纪末期,犹太人的移民数量不断攀升,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的复国理念越发坚定了。经联合国协调,犹太人和阿拉比人熄灭了战火,通过联合国决议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拥有55%的领土,而阿拉伯人拥有45%的领土。1948年5月14日,在得到联合国及其他各国的支持后,以色列宣布正式成立自己的国家。庆幸的是,在漫长的几千年后,犹太人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7.牛顿和“圣经密码”的羁绊:拉宾遇刺预言

很早之前,牛顿就致力于破解“圣经密码”。为此,他虽然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手稿,但是他没有成功。但到了20世纪时期,科技的发达终于让他如愿以偿——“圣经密码”终于曝光。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因为圣经预言的内容竟然与那些闻名于世的大人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拿破仑、毕加索、爱迪生等,他们都被排列在“圣经密码”中。对人类历史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

1994年9月1日,得到牛顿手稿的《圣经》预言的狂热人士迈可飞往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会见了伊扎克·拉宾总理的助理和诗人查伊姆·古里,他拜托他们转交给拉宾总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圣经》中暗藏的密码已经被以色列数学家破解了,里面预言了千年后人类史上可能发生的大事件。我不得不告诉您,因为您是伊扎克·拉宾,在《圣经》预言中有提到过一次的名字,我现在所说的话,您千万不能疏忽,因为圣经预言中有暗示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约翰与罗伯特·肯尼迪兄弟的遇刺事件。现在我发现《圣经》预言中,预示您可能遇到危险,但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深入分析《圣经》便可。

1995年11月4日,伊扎克·拉宾不幸遇刺,戏剧性地证实了《圣经》预言的“准确性”。在当时,“群论”界专家之一的伊利雅胡·芮普斯博士发现了《圣经》预言中的奥秘,并且美国、耶鲁、希伯来等地多位数学专家都同意他的看法。之后,美国资深解码专家们对《圣经》预言进行了还原对比,并惊奇地发现,《圣经》“准确”预言的大事件远远不止伊扎克·拉宾遇刺一案。

除了1981年10月,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和肯尼迪遇刺事件之外,还有人类历史上上百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也都被《圣经》预言不幸言中。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水门事件、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登陆月球、原子弹研究成功等,在《圣经》密码中都能看到蛛丝马迹。此外,像伊扎克·拉宾遇刺事件一样,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圣经》中暗示的正确日期。在这个科学的世界里,这是一种不合常理的现象。虽然很多不是教徒的人对《圣经》预言抱有质疑,但那一个个巧合,也不得不让人们相信《圣经》预言的真实性。以色列数学家芮普斯博士曾有一段时间,每天在自己的电脑上查核《圣经》密码,他曾到哈佛和希伯来大学拜访几位著名的数学家,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圣经》密码中的预言。起初,这些数学家并不相信他,但自从伊扎克·拉宾遇刺身亡后,他们都选择相信了这件事。

芮普斯曾在牛顿的手稿中,发现了一则关于《圣经》预言分析的写照:伊扎克·拉宾可能会在1995年下半年开始的那个希伯来年里遇刺。但当时他并没有相信,而当伊扎克·拉宾遇害之后,他惊叹道:“我的上帝,这是真的!”于是,他开始不知昼夜的对《圣经》密码进行研究、解析。其实,伊扎克·拉宾的全名,在《圣经·旧约》中出现过一次,在《圣经·希伯来年》中,跟“此刻将行刺”这一组字体相交。虽然在事件发生之前,人们可以说这只是巧合,但在事情发生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巧合,其中一定隐藏着某种秘密。而《圣经》预言中提到伊扎克·拉宾可能在1995年9月遇刺,结果他果然在那一时间遇刺身亡了。

伊扎克·拉宾的好友古里曾说:“在总理遇刺的那一刻,我想到的第一件事,也是关于《圣经》预言的。”他还说:“我当时心如刀割,没有想到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给幕僚长巴拉克将军打电话告诉他,那位叫迈克的美国记者,在一年前就给总理写过信,告知总理《圣经》中有提到过他的名字,并要他小心即将发生的危难。”1995年9月,拉宾总理遇刺之后,古里找到了这位曾写信给拉宾的人,并问他:“如果你从《圣经》预言中知道了萨达特可能遇刺的事件,你会像提醒拉宾总理一样,提前告诉他,让他避免遇害吗?”他表示,即使在拉宾总理遇刺的事件上,他提前写过信提示了,但还是没能让拉宾躲过这场灾难,那在萨达特遇难之前,就有人发现《圣经》预言的秘密并告知他,他就能躲过灾难吗?其实,答案是未知的,而这也许就是预言和命运的神秘之处。此外,在《圣经·希伯来年》中也预示了信件会到达拉宾之手: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着神话造成的,

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事实上,在收到提示1995年9月拉宾可能遇刺的信件时,芮普斯博士和国防部首席科学家伊萨克·本便对《圣经》预言的细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求,但他们只能看出可能遇刺的月份。在拉宾遇刺身亡后,他们又对《圣经》预言进行了细致地探求,在拉宾名字的上方看到了“艾米尔”的字样,当时他们对此视若无睹,对《圣经》预言进一步解读后,他们才发现“艾米尔”和暗示拉宾遇刺事件写在一起。除此之外,《圣经》暗文中还提示:他会对总理进行攻击。《圣经·希伯来年》还指出,“艾米尔”是以色列人,他是有预谋的暗杀拉宾总理,近距离地对他进行刺杀行动。

可见,即使事先有人发现了《圣经》预言中隐藏的秘密,并告知了“当事人”,但对方并不会重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当知道一些事情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第一反应便是不以为然。古里曾这样告诉写信给拉宾的人:“拉宾总理是不会相信的,他是宿命论者,根本不相信预言这一套。”因此,任何人也不敢确切地说,在探知到预言中隐藏的信息之后,就能防患于未然,毕竟下一秒可能发生什么状况是谁也无法预测到的——一秒钟的时间都可能出现多种变数。迈克在信中还曾对拉宾写道:“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圣经》预言的事件是真的会发生的,命中注定如此,还是可能如此,都是一个未知数。我在《圣经》中发现的那些关于您可能遇到危险的线索,实际也和我个人的观点相融合了……”

虽然没能挽救拉宾的生命,但通过这件事却证实了《圣经》预言的“真实性”,这也不失为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实际上,《圣经》有《旧约》和《新约》之分,《旧约》也就是最初写在《圣经》上的内容,而《新约》则是后译的内容。可以说,《圣经》是整个西方宗教的基础,它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不分教派,个中内容人人可知。但预言存在于《旧约》中的希伯来文中,在西方古时代期,希伯来文是《圣经》的原始用语。芮普斯博士曾在耶路撒冷听一位犹太教士说过:“大约在50年前,《圣经》预言初现端倪,是一名居住在捷克首府布拉格的犹太教的教士发现的,他叫魏斯曼德,起先他只注意到旧约‘创世纪’的开篇中的字符排列比较有趣,于是便进行了探求,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玄机和线索。”

这勾起了芮普斯博士浓厚的兴趣,他通过这位犹太教士在以色列国立图书馆找到了魏斯曼德的原书,想一看究竟。虽然书中只洋洋洒洒记载了一些关于《圣经》预言的字母,但足以让他欣喜万分。之后,他便开始像魏斯曼德一样计算《圣经》中的字母。事实上,牛顿生前也对此进行过计算,他一直对《圣经》密码很感兴趣,并确信《圣经》中暗藏着预示未来的线索,甚至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预言。因此,为了探求《圣经》中的奥秘,牛顿勤学希伯来文,以为探知密码做铺垫。此外,根据芮普斯和凯恩斯等人的说法,牛顿对解读《圣经》密码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凯恩斯曾任职剑桥大学院长,1696年他从牛顿留下的手稿中发现,牛顿除了力学和天文学之外,还针对神学写了近百万字的手稿。由此可见,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是相信《圣经》中暗藏着人类历史上的预言的,而且他确信从解读《圣经》密码着手,就能探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直到牛顿去世之前,他还在对《圣经》预言进行探求,但无论他如何探求,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如愿。然而几百年以后,电脑的问世,才让世人目睹了牛顿生前无缘目睹的《圣经》密码。 pt+mHkNlZKtQfxhAT2W0Fo+kpn2IkyI5cp0dkYS0bOk9FZWtk30t86DLrkMaFo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