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方法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也如此。孩子的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他智商的高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方法正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要求父母帮助他们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对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也是优等生们的共识。

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就是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正如建造楼房先要有图纸,打仗先要有部署一样,成功有效地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

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制定学习计划,他的学习就会流于散漫疏懒,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而有了计划,每一个孩子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严格遵守学习计划可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和倦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变学习的压力为轻松快乐。计划使学习的目标明确,并对实现目标也有了时间和信心的保证。它可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确保不会浪费时间,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使孩子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又可以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以利于发扬长处,克服缺点,使学习不断进步。

另外,学习计划还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率的习惯、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及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等,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

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父母和孩子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的要求办就行了,自己不必再定计划,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孩子的,而学习是富于个性化的活动,每个孩子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按照计划行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玩的时候能开心地玩。合理的计划安排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由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所以有计划地学习成为优等生的共同特点。

优等生是这样制定学习计划的

上海市文科状元麦挺在谈到自己的学习心得时,说:在对自身有了充分了解,作了充分整理之后,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其目标是针对整理过程中发现的症结所在。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通过数种方案,经过比较、选择、组合而成的,它要抓住当前学习的主要矛盾,既要考虑到每门学科各项内容间的平衡,也要考虑到各门学科间的和谐。而学习方法就因各人情况和目标而定。但在制定完学习计划后,要检查计划的可行性:达到既定目标要花多少时间,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出了问题之后,可以做什么样的处理。合理的学习计划将确保你在学习过程中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在自身有学习愿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或许有人觉得制定这样一个学习计划会花费很多时间。我的意见是如果制定了科学的计划,并将其付诸实践,那么再怎么强调学习计划也不过分。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和对自身的整理往往是当今孩子学习的不足之处,而这种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正是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的有效对策。

2008年的河北理科状元马欣然说:踏实谨慎、有计划是我成功的关键。在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时,欣然告诉记者,学习的有计划性是她的一个法宝。每天早上起来,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当天一天的学习,总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不是盲目地逮什么学什么。

山西省理科状元丁维聪用任务列表法来明确任务:高考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你的计划做完。就像登山的秘诀是不断的向上走每一步。似乎这个方法谁都懂,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坚持下来。把你的高考成功目标细化成一个个任务。然后计算你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每一个阶段你能完成多少“个”任务。这种方法似乎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大型任务的方法就是细化为小任务来完成。

山东省理科状元李明用的是自由时间分段法。这个方法的使用要加上详尽的计划。每一节自习课尽管只有40分钟,如果把握好的话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他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制定一个很详细的计划,然后根据制订的计划再来具体安排哪一节课应该完成什么。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把自习课充分利用起来,就是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实用锦囊

1.计划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只有在思想、学习和身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才是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制订计划时,要把几个方面放在一起,统筹考虑,不仅要规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而且要安排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身体和娱乐休息时间,各种活动都应该适时且协调地进行。事实证明,有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

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即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内容、比重位置应有主次之分。常规的学习内容,如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活动,学习中的主科和副科,占用的时间比例是不一样的,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

2.从实际出发,目标不能过多

做什么都要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在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目标任务不要定得太高,否则难以执行且易使孩子丧失信心;也不能太多,那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失去计划的意义。对那些孩子感到学起来吃力的学科,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而不太困难的,则相对少用些时间。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科进度,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决不能照搬他人的计划。计划可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周计划等,一些善于学习的人还会有每日学习计划,把每一天的学习纳入学习体系中,从而获得学习的高效。

3.计划要留有余地,适时调整

计划毕竟是一种设想,在付诸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影响计划的实现,因此计划要留有适度、灵活机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如某天孩子因参加郊游觉得身体很疲劳,就应及时改变计划早点休息。如果单纯为了完成计划,硬要孩子一边打盹儿一边坚持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则未免刻板可笑。

当孩子出现生病等突发情况,父母应和孩子协商讨论,共同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原则上不要被突发事件打乱学习进度。

小军在一次跳远中把脚扭伤了,在家里躺了一个星期。正是初二的紧张学习阶段,小军非常着急。原来的计划肯定不能继续了,他一咬牙决定自学。把教材、参考书、习题集放在床头,先读教材,再看参考书,最后做题。结果发现,这种自学方式比在学校听课效率还高。因为这样完全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进度,不像上课时老师还要照顾水平不同的同学。自学时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更浓,效率更高,时间也更充足。他会把做错的题从头再做一遍,直到做会为止。实在想不通的,就打电话向同学请教。

病愈返校后,小军的成绩在测验中反而提升了。他说:“感谢这次生病,让我学会了自学,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习计划要有灵活性,但必须以基本不变为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把什么情况都看成是例外,随意变更计划,就难以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一开始制定计划时就要考虑留有余地,计划一旦定好之后,就尽可能坚持不变,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预习使孩子成竹在胸

预习就是在上课以前将老师要讲的内容先自学一下,以便对教材先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学习。预习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应当说,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机会。

预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环节。在老师没有讲新课之前进行预习,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找到自己的疑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目的性;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提前预习,还能发现以前哪些知识掌握的不足,在老师没有讲新课之前及时弄懂,以减少听课时的障碍,提前消灭学习中的“拦路虎”。预习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每个父母都应对孩子新课的预习加以督促和指导,重视预习这一环节,指导孩子预习,让孩子学会预习。

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先把将要学的教科书内容读—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第二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次较深入的学习;第三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把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应该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复习”因素,正如有的优等生所言:“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优等生是这样预习的

湖北宜都市中考状元余金桥说:“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这可能是老生常谈,很多聪明的孩子不屑一顾,但我觉得很多真理就蕴含在朴素的话语中。”

在谈到学习经验时,他说:“我的经验其实很简单:注重课前预习,抓好课堂效益,注重课后巩固。很多同学都轻视课前预习,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而我以为,课前预习是主动学习,它不仅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而且使我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对难点、疑点处会格外留心。因为我知道无论多么优秀的孩子,总有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但在听难点、疑点处时丝毫不能含糊。隔三岔五,我总会抽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下梳理,因为记忆与遗忘有个规律,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样,记忆就会事半功倍。我从来不等到老师催逼或考试时才去抱‘佛脚’,我欣赏也在实践主动学习的方法。”

实用锦囊

1.扫除障碍法

什么是扫除障碍法?特级教师徐老师说:“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左传《少年行》中,‘一身能擘两雕弧’,这句话比较难懂。原因是‘擘’、‘弧’都是生僻字。查了词典就可以明白:‘擘’当‘掰开’讲;‘弧’当‘木弓’讲。这样,对这句话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扫除障碍法就是把课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搞清楚。扫除障碍法是学习课文的准备。它的方法是:粗读,查字典、词典。

这种方法不仅孩子适用,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用这种方法。比如张海迪,她没有进过学校,却翻译出了《海边诊所》这本书。这除了她惊人的毅力,勤奋的拼搏精神以外,不能不说和她使用扫除障碍法有关。她就是靠着工具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扫除翻译上的障碍。由此可见,扫除障碍法在预习上或在学习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逐段归纳法

逐段归纳法也是一种预习的学习方法,它是扫除障碍法的深化。即:拿到一篇课文以后,先粗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意。然后一段一段地慢读,读一段便归纳出一段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找出书上的关键语作归纳的语句。这样全文读完以后,再从头查对一下,看看共有多少段落,各段都写了些什么,各段之间有何关系,全文可分几个大部分。这样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就清楚了。这就是逐段归纳法。

逐段归纳法是扫除障碍法的进步,扫除障碍法只能解决字词句问题,而逐段归纳法解决的是课文内容的问题,这在预习课文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预习一篇课文,连内容都不清楚,那预习就失去了作用。逐段归纳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把一篇课文立一个提纲。不过写作是先有提纲而后作文,逐段归纳法是先有文章后有提纲,所以只能说是编提纲。

在编提纲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细心。如果不细心,就容易编错。所以在编时要反复思考,不能粗枝大叶;二是耐心。编提纲要一段段编,是比较艰苦的,这就需要耐心,没有耐心是编不好提纲的。所以家长要认识到,编提纲不仅是预习课文的问题,也是培养和锻炼孩子细心和耐心的机会。

这种方法,其他各科目,特别是数学也适用。因为不把一章一节一段的数学教材预习清楚,就不可能彻底了解教材,掌握知识。

3.找出疑点法

对于这一种预习方法,有个叫吴非的小学四年级孩子有较深刻的体会。他说:“预习功课要多用心分析,才能学得好。”

“一次,我预习语文《咏柳》这首诗的时候,发现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末尾用的是问号。我觉得‘不知’两个字之后,不能用问号,应该改用逗号才对。”

“这种想法对不对呢?为了找出准确的答案,我查了《唐宋诗选讲》,发现在这首诗的第三句末尾,果然用的是逗号。但是,我还不放心,万一书上的标点符号印错了呢?于是,我又找到了《中国历代诗歌选》,发现这首诗的第三句末尾,用的也是逗号。这下,我可高兴了!这说明语文书上的标点符号用错了。”

吴非所使用的就是找出疑点法。正因为他用了这个方法,才发现了疑点,促使他去深入钻研。这种钻研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疑点或疑问呢?这需要用心分析,不轻易放过一个可疑之处。这说明预习并不是不需要动脑筋,相反,只有动了脑筋,才能把预习搞好,才能发现疑点、疑问。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4.圈点标记法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看过的书,空白处写满了文字,既有对书籍内容的评价,也有自己的读后感。毛泽东同志在阅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毛笔楷书把批注写在书眉、空白的地方和字里行间,共写下13100多字。列宁读《哲学笔记》,就用了许多数学上的符号,如“>”(大于),“<”(小于),“=”(等于)等等。

他们所用的读书方法,就叫圈点标记法。这个方法就是在书中空白之处,为了便于记忆,将自己发现的疑点、心得,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圈圈点点,或者用符号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仅读后不易忘记,又把重点、难点勾画了出来。

对于孩子的预习来说,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在教科书上把重、难点、疑问标记出来,这是预习的基本目的,可以使自己一目了然,心中有底,在上课时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圈点、勾画、着重的一些符号,则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根据各人的需要,自己确定所用的符号。一般来说,“?”表示疑问,“!”表示感叹和惊奇,“。”“、”表示着重等。

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孩子自备的用书,借阅的书就不宜这样做。这是必须给孩子讲清楚的,因为爱护公物、爱护图书,是每一个孩子的美德。

5.习题试解法

习题试解法就是教师还没有讲习题以前,孩子先自己试着去解答习题的一种方法。习题试解,这是在预习中一般孩子容易忽略的问题,其实,这是十分重要的。

习题试解,有两点好处: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先做了习题,就可以加深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试解过程中,如果能做出来了,那么可以提高解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解不出来,或者解错了,那么可以提醒预习者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一些优秀孩子的成绩所以提高得很快,不能不说和他们做了大量习题有关。

例如少年大学生施展就主要靠预先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进行自学,才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他家里有一本《算术基础知识》,书里包含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并附有许多练习题。小施展上小学三年级那年,一边看一边做习题。一年后,他学完了这本书,也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接着又向校长借了初中《代数》和初中《几何》自学,还经常要算术老师出一些初中数学题给他做,这大大提高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把课堂当作学习的主战场

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课堂听课,因此,如何听好每一堂课,就十分重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讲过一则“学弈”的故事:有甲乙两人向下棋名手奕秋学棋。其中甲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乙则心不在焉,只想着怎样弯弓搭箭去射下飞来的天鹅。结果,甲成了下棋高手,而乙却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集中注意力,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听讲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听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多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说,孩子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讲能力。

听讲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听明白老师所讲的内容。既不误解,也不遗漏,同时对老师讲课中深层次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达到全面、正确、深刻。(2)把握重点的能力。即听完老师的讲课,能抓住中心,清晰地归纳出要点。(3)判断正误的能力。在听讲时,能辨别讲话内容的正确与错误。例如:某个同学在朗读课文时,你只依靠耳朵听,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的感情读出来了,哪些地方的感情没有读出来;哪些句子的停顿读对了,哪些地方读成了破句。再比如:当某个同学回答老师的提问时,除了辨别他回答的正误,还能找出哪些是自己所不及,应该学习的;哪些答得不完整,是需要补充的。(4)感受语言的能力。在听讲时,不能仅限于言词本身,而应该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给自己插上联想的翅膀,这样,感受就会不断加深,听讲的能力也会逐日提高。

父母可以给孩子算一笔账:如果不认真听课,受到损失的是谁?为了弥补课上的损失,要在课外多付出多少努力?上课搞一点小动作,玩得不痛快,却要失去课外的娱乐时间,这划算吗?孩子想明白了,就会愿意专心听讲。

优等生是这样把握好课堂学习的

优秀的孩子都是课内学习异常认真。他们认为,课内跟着老师学习比课外花再多的时间都有效率,所以他们课外学习时间倒不是太多。北京文科状元胡梦萦说:“高三这一年作业并不多,只要跟着上课,跟着老师走,把上课的效率提高,其实课下用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宁夏文科状元陈溢辉说:“上课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地听课。上课认真听讲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自己在课下的复习。”他还说:“自己在高中生活中的作息非常有规律,从来不开夜车。”宁夏理科高分考生来思源表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上课时候注意听,回家以后也不需要多做练习,但要把老师讲的点尽量覆盖到。”

河北省文科状元韩欢的班主任杜老师说,韩欢平时的听课效果非常好,学习时间安排得很有计划和条理。韩欢的历史老师、英语老师说,韩欢心态很平和,学习也很踏实,总是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总是很自信。可以说踏实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是韩欢摘得省文科状元桂冠的制胜法宝。

实用锦囊

1.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上课预备铃响过后,要立刻停止课间活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认真回忆一下预习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心里就有了底。老师一讲课,就可以使自己尽快地接上思路,迅速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取得好的效果。

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教科书及相应的文具、参考资料等,以免在上课时再手忙脚乱地去找,既耽误了自己的听课时间,也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

2.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

上课是孩子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听课中应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让自己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讲解走。当老师讲的内容是自己已理解和掌握的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思想不能“开小差”。这时专心听课,将自己掌握的与老师讲授的进行核对、比较,才能发现差异,加深理解。当老师讲到比较艰深、枯燥的知识时,不能阻塞听课的思路,更是要竖起耳朵,专心致志。特别当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等下课后再去询问或深入思考。

郭震上课所使用的方法,就叫做“追老师”。什么是追老师呢?他说:“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理解不好,课后就是花双倍的时间,也很难补上。长此下去,就会越来越落后了。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到:思路跟着老师转。简单地说,就叫‘追老师’。有一次上课,同桌同学跟我逗着玩,抢走了我的钢笔,还扭我的手臂,我真火了,正想回击,突然想起,不能打断思路。于是我尽量忍耐住,没耽误听讲,也没有影响别人。”

“由于课堂上听得好,做作业很省力,我就有了很多时间自学。从初二开始,我自学高中的数学课程,所以提前考入了大学。”

3.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

抓重点,首先要抓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地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正文已听过,就不用再听了。因此他们在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常常心不在焉,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有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能眉目清楚,才能知道该做什么,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总之,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的,它们对听课具有启迪、点拨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听好。

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同学们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重点关注。

优等生李江在这方面就有很深的体会。他说:“以前我听课,可真是忙得很。老师讲的每一个串,我都想记住,芝麻西瓜一起抓。结果,脑子里乱糟糟,西瓜没抓住,芝麻也丢掉了。”

“后来,我学会了‘抓西瓜’。已懂的,听过去就行了;重点和难懂的内容,就紧紧抓住,仔细听,多思考。必要时做点笔记,课后再归纳出几条提纲。这样听起课来,效果大大提高。”

4.以目助听

人的感觉器官是相互联系的,其中耳与目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眼睛不要去注视与听讲内容无关的图象和实物,要把目光投向讲课的老师,留心老师的姿势、神态和表情。当老师转移授课方式(如由讲解变为提问)时,孩子的目光也要随之转移。总之,要尽量使眼睛为耳朵服务,以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5.边听边记

听课时,常常会有这种情况:注意力分散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是由于自身思想开小差。这时,尽管目光停留在老师的脸上,但思想却在考虑其他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边听边记录的方法,迫使自己认真听讲。当然,边听边记,并非听到多少记多少,而是记下要点。如听取课文分析时,记下老师讲述中所提的问题;听朗读时,记下每一段的中心句。这种边听边记的方法,是听讲的自我强制手段,它可以帮助自己将注意力从别处集中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上来,借助眼睛、手等器官的帮助,使大脑皮层有效地由听觉器官接收有效的信息。

学会如何做课堂笔记

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曾说:“一切都应该好好地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应用。”所以,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时,也必须记好课堂笔记。记课堂笔记的好处很多:可以克服思想开小差,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便于复习等。有研究表明,做笔记的孩子比不做笔记的孩子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很多孩子没有认识到记笔记的意义,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有些孩子视记笔记为畏途,既不感兴趣也不觉得它有什么价值,但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每天被迫去记,浪费了大量时间,却几乎毫无用处。而有些孩子则视记笔记为灵丹妙药,把所有的东西都写下来,以为用这样简单的笔记法就能将知识固定下来,拥有了它考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样的笔记不过是未经消化、杂乱无章的一份听写记录而已。

记笔记首先要弄清楚一点:所有未经理解的笔记都是垃圾。除非你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理解,否则不可能记下明白、有用的笔记。这里说的“明白”,是指在一段时间后,回过头去看时仍能看懂。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笔记是为你而不是为他人服务的。它是供个人使用的记录提示与助手,而不是任何一种公开性文件,所以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助于学习的成功。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孩子在记笔记时总是认为他们的笔记要记得像要给老师去打分一样,这样的想法是十分荒唐的。

有人说:“笔记本是测试孩子理解能力高低的寒暑表。”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老师的思考方法、分析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次序,还可以记下老师补充的、课本上没有的资料和观点,有助于开阔学习的视野。所以说课堂笔记是孩子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孩子课后复习和写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大都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理想的课堂笔记呢?

优等生是这样记课堂笔记的

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优等生们的共识。因为它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的知识非常重要。笔记也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简单,明了,条理性强,利于记忆。课堂笔记可以克服大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因为头脑记忆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知识的细节就会丧失,留下的东西可能只是大致的轮廓,而详细的笔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对此,吉林理科状元薛蓬博就深有感触,他说: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思维的敏捷性和捕捉信息的洞察力。文科科目一定要做笔记,理科科目一定要注意思维。语文、英语,包括化学、生物这些全都要做笔记,要跟住老师。老师都富于经验,知道哪里容易出题,哪里是重点,以前的孩子在哪儿容易出错,老师都会在讲课时一一渗透出来。所以要时刻“警惕”,老师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是自己的症结所在。一定要记老师的板书。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高中三年记下来后,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实用锦囊

1.要做好听课笔记,首先要协调听讲过程

孩子的思想必须与老师的思想进程保持一致。因为讲课时老师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孩子必须协调自己的思想进程,紧跟老师的思路,服从老师的思想进程,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老师讲到哪里,孩子就听、记到哪里。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注意力。要善于捕捉老师的观点,学会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思考。

2.听课时记录的内容

听课时,记录要尽量全面。老师讲授的内容一般是由概念和命题所联系、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因此,笔记要记下每一个概念和命题,同时要记下命题间的联系,即把各概念、命题的逻辑推演过程记下来。

做课堂笔记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每章每节中占重要地位的内容。

难点:听课或平常不易弄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准备继续学习,弄清弄懂。

疑点:听课或读书中遇到的值得怀疑的观点,值得质疑的地方,以便课后弄清楚。

新观点: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

3.听课笔记的具体做法

用自己的话记。这样做,可以省略老师所讲内容中一些不重要的、说明性的信息,训练自己浓缩信息的能力。而且用自己的话记录的东西便于记忆。要杜绝每字必记的做法,因为那样做就是把笔记当成听写,既浪费大量的时间,更影响听课的效果。具体要注意以下细节:

1)注意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关键词是指在讲课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词语,可以作为记忆的要点和提示。线索性语句是老师用来提示即将出现的重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三项主要结果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的内容。

2)采用重点摘记法。记笔记不能全面开花,而应选择重点。在记重点时,也应多动脑筋,要把自己消化过的东西记下来。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好的笔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一节课解决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就要求:记录内容一定要有条理,有层次,分段分条记录,不要将几个问题掺杂在一起。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我常看到一些刚入学的新同学,课堂上一个劲地记笔记,老师讲什么、写什么,他们也就记什么,人很累,但学习效果并不好。”那该怎么办呢?他又指出:“上课不要光忙着记笔记。你坐在那里首先要仔细听,老师问什么问题你就动什么脑筋,真正听懂了,你再去记。科学的注意力分配方式是:用90%的注意力集中听讲,并积极动脑思考,只用10%的注意力作简要的笔记。这种笔记不是对教师原话的记录,而是经过自己思考的语言。这样做,不仅能全部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会有创造性的发现。”“每天晚上你还要根据课堂上听到的和下课后想到的,写出一个摘要来。”“每个月最好重新整理一次,把其中的废话全删掉,把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来。”“每学期结束,一门课堂笔记整理后只有薄薄的一本,这就完全成了自己的东西了。”

4.创造自己的密码与速记法

课堂笔记是为个人服务的,因此采用适合自己的任何符号和缩写方法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使用正式的速记法,如果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

如:尽量用缩略词和单个字母的缩写。这一方法的优越性尤其体现在当你必须记一些较长的词或词组,而这些词或词组在笔记中的出现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比方在记马列主义原理课的课堂笔记时,可能会不时地需要记“马克思”、“马列主义原理”这些词或词组,这时如果用M或MY来代替的话,那么记笔记的速度便会大大提高。

课堂笔记做得越节省时间越好,但前提是必须看懂自己记的笔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越是把记笔记当作一种自然愉快的活动,笔记就越能帮助你的学习。

在学校里常常可以看到,每到考试临头,总有一些孩子忙着借笔记、抄笔记或复印笔记。这些孩子往往平时没有好好听讲,但又担心考得太差。这样的孩子即使将笔记全背下来也不一定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因为他不可能完全理解笔记内容。况且因为各人记笔记的方式有所不同,要真正看懂别人的笔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写作业也有诀窍

写作业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它对孩子巩固、消化、记忆知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了使孩子认真、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课后作业,家长要帮孩子掌握写作业的诀窍。

小杰上小学四年级了,这个学期老师开始让同学做报告。写报告是件非常好玩的学习方法。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个有关市区公园的报告。由于这是老师第一次让孩子独立一个人完成一份报告,在开始时小杰有点不知所措,回到家后便向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于是妈妈便引导小杰应该如何去完成这份作业。

妈妈告诉小杰首先确定主题,如:写多个公园的比较,还是只讲一个公园?写多个公园的话,就可能会辛苦些。小杰选择了写一个公园。然后,是写公园的什么内容,有什么是小杰最熟悉的,小杰说是公园内的通道和环境,因为小杰常去那里捉迷藏。于是小杰决定了这份报告是以公园的环境作主题。然后是如何搜集资料、决定何种写作方式等等。就这样,小杰妈妈一步步地引导小杰完成了这份读书报告。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只是从旁协助。不懂得“如何做”是孩子不想做作业的因素,在这个时候,父母应指出孩子可以如何去做,每种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等。这样孩子会更明了做作业的过程,不再感到傍徨了。

另一方面,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甚于作业的成绩,因为真正的学习是在做作业的过程,而不是作业上交后老师批下来的成绩。

做作业是系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需要通过审题、做题、检查3个步骤方能达到目的。父母要让孩子在做作业时严格遵循审题、做题、检查的步骤。审好题是迅速、正确解题的前提,审题出了错,后面的功夫就白费了。审题后、动手做题之前,先要动脑筋构思。构思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构思的任务就是想好解题的思路、步骤、方法。在做题时,要按各学科要求的格式去做,书写工整、干净,一次做对,并逐步提高解题速度,慢慢做到又快又准。最后一步是检查,检查保证了孩子把作业做得正确。前面的审题、构思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最后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注意检查、验证。这一点很多孩子在做作业时往往忽视了。

优等生是这样写作业的

对于写作业,优等生们同样非常重视。陕西理科状元任磊通过摸索,总结出最科学的写作业的方法——“五步法”:

第一步:先什么也不看,闭上眼睛回想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

第二步:是搞清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同时将所有的内容再一次复习巩固;

第三步:是合上课本和笔记,独立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不会了依然先不要看书,也暂时不要问同学;

第四步:是翻开课本和笔记,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第三步没有搞懂的问题,将作业彻底完成,如果仍有问题没有解决,那就要去问老师和其他同学;

第五步:是认真完成同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步法”看上去繁琐而且耗时,但如果坚持这样做下去,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

实用锦囊

1.给孩子一个能够安心写作业的环境

做作业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踏实、专心,最忌讳浮躁、精力不集中。孩子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入静”、“入境”,即做到目的明确、思想集中、踏实自信、心态良好。做作业需要专心致志、进入状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给孩子预备固定、干净的桌椅。桌椅的位置不能乱动。做作业最忌讳“打游击”,一会儿在这写作业,一会儿又跑到别处去。桌椅固定,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书桌上不要摆放得杂乱无章,要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以免孩子分心。

房间布置要适合孩子学习。房间的布置适当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房间就应减少大红大绿花色斑驳的东西,以免助长不稳定的情绪。有的孩子过于内向、沉闷,房间的布置反而需要热烈、活泼一些。墙上最好有一条孩子自己选择的学习格言或警句。

在孩子写作业时保持安静。孩子做作业时,家人尽量保持安静,电视、收音机最好不开。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尤其不要吵架。

2.要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作业

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提高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学习品质。

有的孩子虽然心里清楚作业一定要做,却不想自己动脑筋,总爱问家长、老师或同学,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作业不独立完成,就难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坏毛病。当考试时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之际,就会不知从何下手而归于失败。

在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家长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许多家长检查完孩子作业,发现错处以后,就立即说出答案让孩子改正。如果这样,孩子就只管做作业,而不问对错,反正有爸爸妈妈为我“把关”。长期下去,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判断作业正误的能力,导致丧失学习自信心。

大量事实表明,即使孩子单独做的作业不是很好,得分也不高,但孩子的研究能力却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做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孩子的技能得到发展,如收集、归纳和自我管理等。家长应该给予的是从旁指导,而不是亲自动手。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向上的学习环境,用正面语言来鼓励孩子。当孩子逐渐长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就应该逐步“隐退”。

3.培养孩子“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

心理学家曾在一所非重点中学搞一个实验班,进行数学一题多解的训练,3年后,这个班的数学升学考试,平均成绩99.3分,效果非常明显。实验班的同学普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觉得数学课很像智力游戏,越上课,越解题,心情就越愉快。

一题多解的作业方法有助于孩子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还可以寻找到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一题多解,即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试题,这种方法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大有益处。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每做一道题时,都要认真想一想,这道习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这道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除了这种解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这些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最恰当?要善于钻研,通过对各种解法的比较,最后确定一种最佳解法写在作业本上。这样的作业,从表面上看和别人的作业一样,但做题遍数比别人多出好几倍,作业质量更是比别人高出几倍。

4.鼓励孩子编写“错题集”

每个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父母要鼓励孩子编写“错题集”,让孩子把错误变为成长的阶梯。错题集要准备好专门的笔记本,在平时作业批改后,要引导孩子把做错的题重抄一遍在“错题集”上,错误的答案和正确的答题过程都要写上,还要写出错误原因。有了“错题集”,并对每次做错的题好好分析一下原因,孩子就会在心理上引起重视,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错误的重犯。

5.帮助孩子改掉做作业粗心的坏毛病

经常听到有不少家长说:“我的孩子太粗心了。”似乎粗心全是孩子的错。然而一位母亲认为:粗心不能完全责怪孩子,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这位叫张扬的母亲发现女儿也有粗心的毛病。她在做完作业或考试做完试题后,往往不愿意去检查或不会认真地去检查。为了帮助女儿改变这种情况,这位母亲想了很多办法。

她坐下来,耐心地和女儿共同研究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总结出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六类:概念混淆致错;计算粗心致错;形式地套用公式致错;旧知识遗忘致错;题意理解不透致错;思考问题不周致错。张扬要求女儿每天完成作业后,一定要进行检查,尽量找出自己的错误。在改错时,张扬首先引导女儿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错和补偿练习。

不少老师跟这位母亲说:你女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每次都排在第一名,但她的特点是学得特别扎实。张扬非常欣慰,知道对女儿的教育收到了成效。

6.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清楚

平时做作业时,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整、简明、条理清楚的作业反映了一个孩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工整、简明、条理清楚的作业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有利于检查时查找;复习时看起来也方便;老师批阅起来也方便。要做到这一点,在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改,改了擦。还要注意做作业时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复习要赶在遗忘之前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由新变旧的知识进行巩固,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检测出被遗忘的东西,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不断进步。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课后复习,定时总结知识的良好习惯,并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使孩子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使原本已学过的知识被遗忘。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就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还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就只有28%了。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实践证明:每天课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的习题。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很多,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复习的过程,不仅只是被动而简单地巩固记忆,而是能经过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学习,获得前面未曾学到、理解到或理解不深的新知识。这便是“温故而知新”。一些记性好的同学,就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孩子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许多孩子都认为复习是一遍接一遍读,一次又一次地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确实是复习,但并不是科学的复习。因为这种单调的重复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收获不大。科学的复习是能用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有的孩子,上完课后把书本一扔,就不再去碰它,测验或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开夜车”,这样做,不经济、不划算,因此父母应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让他的学习潜力在预习和上课阶段得到最大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提高应用能力。

优等生是这样复习的

优等生们都知道:复习的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这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第二阶段把刚学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第三阶段反复做练习,加强应用能力。

孟凡的成绩之所以一直在班里名列前3名,就与她重视课后复习分不开。每一节新课下来,她绝不先做作业,而是先回忆一遍老师所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住了哪些、理解了哪些、掌握了哪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针对性地学一遍,直到把问题都搞懂了,把书上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知识,才合上课本和笔记,认真做作业,做完以后,再打开课本与笔记对照检查。所以她的作业成绩一直非常好。

每天晚上,孟凡都要把当天所学新知识系统复习一遍,每天早上早读时,她又总是先用10分钟时间重点复习头一天的内容。这已成为她学习的自然习惯,就像每天必须吃三餐饭一样。因此,每当面临考试时,她一点不急,因为所学的知识都在她脑子里。

她说:“好书不厌百回读,重复学习,让我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

实用锦囊

1.复习要及时

复习首先做到:“将忘未忘,不早不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即识记的材料起初遗忘得快而多,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所以复习记忆必须及时。乌申斯基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遗忘,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

2.复习时间要分散

有的孩子,记忆心切,众多材料集中时间一次复习到底,这是不科学的记忆方法。然而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而是复习了一段时间,休息5~10分钟后再接着复习,把记忆材料分散开来。比如:复习30分钟后,休息8分钟,这是比较科学的。

有关研究证明: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较高。如一个人每天练习钢琴30分钟,另一个人每星期日练习两小时,结果前者比后者效果好得多。集中复习容易使大脑疲劳,分散复习可以相当程度地消除疲劳,保持大脑神经兴奋,使记忆效果大大增强。

3.合理安排复习的间隔时间

有一位母亲透露她儿子学习外语的秘诀:她的儿子外语学得非常好,单词记得十分牢。为什么呢?因为他摸索出了自己的记忆遗忘规律。先背两个单词,过了两三个小时,还能背出来。再过两三个小时,好像不确切了。于是,他知道自己实际记忆的两个单词,大约可以保持五六个小时不忘记。过五六个小时又拿出看一看,背一背。这次可以保持八九个小时,于是再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如此反复地进行,在没有将单词遗忘之前复习巩固,因此,他的记忆效果很好。

4.变换复习材料的形式

生理、心理实验证明:任何单调的刺激反复作用于人脑都会引起脑神经的疲劳。因此,复习材料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同一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刺激大脑,使大脑始终保持兴奋,有效地记住材料。比如:采取选择、填空、问答、判断、图表、比较等形式复习同一材料。这样,既变单调为趣味,使孩子感到有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记忆效果当然好得多。

一种材料复习一段时间后再复习另一种材料,会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你始终感到新鲜,因此,人们认为复习材料的更换相当于休息,这是实践中证明了的事实。

5.采用漏洞补救法

漏洞补救法也是一种复习方法,它复习的重点是放在“漏洞”上,“漏洞”就是平时学习中还没弄懂的地方,如果在复习时只是一般地复习,而不在这些薄弱环节上下一些功夫,那么成绩就不可能上去,因为有些地方还不完全懂,或者懂得还不深,怎能考好呢?

孙明对这种复习方法有很深的体会。他说:“以往,每次考试以前,我都把功课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后来,我总结经验教训,复习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复习语文,对字、词我一般都能掌握,就不去多花时间,而对文章分段,我还把握不住,就当作重点来复习。我找了《小站》这篇课文,仔细阅读,发现从第三小段到第六小段,都是讲小站的精心布置,就将这四段合并成一大段。”

“我还找了记人、记事的不同类型文章练习分段,渐渐摸出了划分段落的规律:有的按时间分,有的按内容分……由于我补好了漏洞’,期中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发现漏洞呢?这就要在复习的时候采取“过筛子”的方法。所谓“过筛子”就是逐个复习教材内容,遇到不会、不懂、理解不深的地方就在边上做上记号,然后把这些做记号的地方重点进行复习,各个加以解决。这种方法既全面又有重点,效果是比较好的。

学会阶段性总结

职业象棋高手常说“放眼大局,着眼小局”。其实学习也是这样,零零碎碎的知识,难以掌握整体观,不方便加以利用,同时不容易记忆。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必须在脑海里描绘出一个整体观,再去吸收零碎知识,也就是给予知识以体系化,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优等生刘帅说:“在我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前,我总是先对科目的内容、用途,自身在此课程的学习状况等作一个充分的分析了解。譬如数学学习,数学究竟学些什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处?最近一年数学学了些什么?能说出教科书上每一章的标题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百战不殆。”

“数学有其自身的体系,有其自身的因果,学数学应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其他学科也都有其自己的体系,要想学得轻松愉快首先要知其体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像空碗才能盛饭,空屋才能住人,整理好的头脑才能发挥出它学习的作用。在学习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回顾、总结、归纳和提升工作。对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这样有助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优等生是这样学习的

郑俊伟平时在年级里排名在前10名左右,并不是最拔尖的那个,但是他的临场发挥状态和心态很好,很稳定,这是他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郑俊伟的班主任老师认为郑俊伟是个聪明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力很高,吸收力很强也很细,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平时学习,他不是跟在老师的思维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整理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旦抓住某个知识点,他就会深入地去想个明白透彻,并且很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郑俊伟则有些腼腆地说,自己平时并不是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都做,而是选择性地去完成,把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他是一位看起来有点“懒”,但其实很勤奋的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虽然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但可从中看出郑俊伟个性化学习的一面。

实用锦囊

1.画棵知识树

林晓风为了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想出一个方法,用“树木方式”画出一本书内容的体系图。所谓树木方式,是名副其实的。树木有一个大树干,然后有几根粗枝,再有较多数的分叉小枝。一个知识系统的整体主干部分掌握了,那么它的细微部分、局部就可以很自由地应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画了很多类似的大树,大型的用活页档案夹起来,小型的就写在课本或者是参考书空白的地方。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对于那些内容越是复杂的书,它所发挥的威力越是可观。

例如,要把全国的省市县乡镇全部记忆下来的话,最好先把全图分为东、西、南、北、中等五个大区域,依次再背,东部有几县,西部有几县……如此一来,脑筋里就比较有条理,记忆也方便。

如果是更为精密的知识的话,不把这种整理工作给予系统化,就更难于记忆了。这就像要抓一支扫帚,如果抓住分散杂乱的帚尾部分就麻烦了,而抓住帚柄就会非常方便。这种抽象整理的方式很实用,即使是纯粹的记忆性问题,也可以应用到它,更不用说应用于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2.图网标点法

黑龙江理科状元程相源在化学学习中,总结出了图网标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学习与元素有关的章节时,在课堂上把老师强调的、自己觉得很重要或者不太能记住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不同颜色的笔或特殊符号标出来。在学完每一章的内容之后,凭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一个包含物质相互转化、重要反应式、代表物质重要性质的图表,并根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一个图网。这个图网中往往有某些结点或“线”是我们不太熟悉的,那么我们又可以将这些“点”或“线”特别标出,并在图网旁边注明。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深化记忆,又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辅助工具,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脑力。

3.多样化的小结

学习要勤于总结,切忌模糊不清。各个知识点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还要学会举一反三,联系相关联的知识,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知识就会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写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有些同学拿起题目时觉得无从下手,就是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

熟练使用学习工具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使用学习工具,就相当于与很多富有权威的老师同行,可使学习更主动、更有趣、也更有效率。

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工具书非常多,常见的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英汉大词典》等。这些工具书,都是学习相关知识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就像我们出门要乘车、过河要乘船一样。每一本工具书,都是这一类相关知识的高度总结和具体阐释,并教导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善于使用工具书,将使孩子的学习插上稳定飞翔的翅膀。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习方法向现代化多媒体学习的方向发展了。如果将这些现代化工具充分运用到学习上,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前,很多人总是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很累、很痛苦的事情。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学习只要善于使用工具,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等新型媒体学习,就能够将学习与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将原来的“枯燥学习”、“痛苦学习”赋予新的色彩,变为快乐学习、艺术学习、趣味学习等,从而彻底改变固有的传统观念。

传统的学习方法容易使人产生厌倦,这时候,利用媒体等轻松的方式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利用电影等娱乐活动来学习,还可适当地调节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电视、幻灯片、网络等学习手段,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将传统的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借助于电视、幻灯片、电影等手段展现出来,不仅能够改变视觉感受,而且也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手段,给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使孩子能更加感性地获得想要的知识。

我们的先哲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善于运用学习的工具,就一定能变得聪明、博学而多才。

优等生是这样使用学习工具的

张翔是个快乐的初中生,他的英语成绩在年级里总是前三名。同学们向他取经,他说:没有秘诀,就是每天接触英语原版作品。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对英语感兴趣,就给我看漂亮幽默的英语动画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我被那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特色的动画形象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愿望。慢慢地,从简单的对话,到听懂大部分内容。后来开始看一些经典英文影片,只看英文字幕、听英语对白,逐渐培养英语语感。

上初中后,父母给他购置了一台电脑,更让他如鱼得水。他登陆一些英语学习网站,结识了几个超级英语发烧友。他们在晚上或周末、节假日时经常交流。在学习英语教材时,他就从网上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以丰富他的英语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知识。这种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寓学于乐的方式,使他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实用锦囊

1.学会查阅工具书

在学习中遇到相关疑难,只要打开工具书,便会得到专家、学者、教师们百问不厌的帮助、讲解,让人解惑释疑,完成作业,增长知识。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查找,怎样去运用工具书。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知道自己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哪里,这就是知识。

拥有必需的工具书并不难,难的是是否养成了查阅它、使用它的习惯。

父母在孩子学习中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难时,不要急于解答,应该首先看看疑难属于哪一类,凡是通过查阅工具书能够解决的,一定不要代劳,让孩子养成自己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这有3个好处:一是培养独立自学能力;二是不养成依赖性;三是形成查阅、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利用媒体学习

这里所说的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幻灯片、电影及音乐等。包括:利用电影、电视剧学习语言表达;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电视讲座。现在很多电视台邀请著名教授、学者讲课,针对各种不同的学问及专业知识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讲座。孩子在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电视讲座学习,也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利用音乐调节学习情绪,虽然从音乐中直接获得知识的情况很少,但是,由于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学习情绪,减轻学习疲劳,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当我们连续学习几个小时后,身心都会感到疲劳,这时候就可以听一首轻快的歌曲,调节紧张的学习情绪,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网络学习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如果还有人说不会利用网络学习,那他确实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知识宝库,也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具体的方法有:网上浏览与下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网站出现在互联网上,只要按照所提供的网址,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如人教网、中等教育职业网、人大远程教育网等。而且,好多网络都是与孩子教材同步进行的,如华人教育网等。这些网站不仅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且还提供大量的下载内容。这样为那些时间比较紧张的人提供了诸多方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大量的内容下载到本机上,等有了时间以后再学习;与网友讨论学习。网络彻底改变传统学习的限制。利用网络上的BBS讨论学习,不仅反馈相当快,而且还可以和很多人讨论,同时也没有地域限制,可以与天南地北的人讨论。网络确实有很多优点,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每一个想要提高学习效率的人都应该充分地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4.利用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对于很多孩子都不会陌生,这是老师为了指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而写出的学习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指南是非常有效果的,它是老师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学习“圣经”。所以,利用学习指南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技巧之一。

学习指南包括的内容有: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孩子看了学习指南以后,能够明确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作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其次,帮助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这是学习指南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之所以要利用学习指南,就是需要从指南中获得帮助学习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是经过多次实验而获得的精华,所以应该好好掌握。只要能够严格按照学习指南学习,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遵循学习规律

哲学家培根说:“规律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懂得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情况下,学习效率不高大多因学习方法不当。父母要矫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应从学习方法上给孩子多加指导,只给孩子压力是不行的。

王萍是六年级学生,她学习的刻苦用功劲儿,全班没有谁能和她相比,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不必说,她还不会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也在用功看书。班主任教育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总会拿她当训导的武器:“你要是有王萍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保证你能考上北京大学。”谁只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什么样了。

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其症结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工夫下得很多,但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面对这样的孩子,许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于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谁都更着急。

张小林则不同。他通常课前都会把老师要将的内容预习一遍,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回家以后总是先复习当天在学校学过的功课,并且自己将学过的内容重新整理一番,把所学过的内容都弄通、弄懂,然后再做作业。复习完以后再开始预习第二天的内容。由于预习是在复习后进行的,有了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因而预习起来就相对容易,花费的时间也较少,效率很高。学习工作完成后,他还有时间去玩。邻居们对他的印象是:聪明、学习不费劲儿。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那些学习最用功的孩子,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的孩子。

像王萍那样,好的精神不一定带来好的成绩。学习应该遵循科学的规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像张小林那样,抓好学习的每一步,不盲目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知识应该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如果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就去学后面的知识,不仅前面的容易遗忘,而且还容易前后互相干扰、互相混淆。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一味地学习,容易产生厌倦和痛苦,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也不高。

优等生是这样学习的

张琪在中考中取得了664分的高分。作为一个已经经历过中考的孩子,他为师弟师妹们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首先,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然后及时复习;老师课堂上有的地方不会讲得非常仔细,同学们在课后还需要自己看书,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其次,到了初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要做大量的题,经历无数次考试,做错题肯定也不会少,不要因为做错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练习或者考试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失分了,将这些错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反复思考、练习。总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扎实地复习,是大有益处的。

张琪非常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认为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要强,不要搞突击战;听课要讲究效率,在课堂上无论会与否,都要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老师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要做成绩分析,这对提高成绩非常有效。通过反复地分析,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做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致,哪里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试经常丢分。张琪虽然整体成绩优秀,但是语文相对薄弱,考试的时候很少突破110分,他就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文言文、阅读、作文、基础题,哪一部分丢分。然后适当练习弥补不足,并且给自己定下目标,避免丢分。

实用锦囊

1.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效果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我们常看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玩。这无疑是“强按着牛头让牛喝水”。

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家长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英语、作文、电子琴、钢琴、绘画,甚至围棋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多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所以,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

2.让孩子在玩耍、娱乐中学习

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他们不但要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更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多学习更多的东西。殊不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游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语言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迅速提高。

许多孩子虽然认字和算术能力不错,但由于缺乏充分的游戏训练,他们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灵活性和自理能力都不强。这些缺点在他们上学后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地向孩子“灌”知识,把孩子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3.教孩子学会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人类所获取的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潜意识来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发挥潜意识的作用特别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挖掘、激活潜意识的方法有这样几种:用视觉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创造安全和谐的身体和心理环境;运动和身体接触;用音乐和声音;通过故事和隐喻与信息连接;深呼吸,进入放松状态。

4.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牢记在心,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下的信息,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临时抱佛脚得来的知识,只是一种感性的知识,会暂时留在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一种先快后慢直至最终遗失的规律,而只有经过理性思考所得来的知识才有可能保持得更长久。

5.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来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能使孩子越学越爱学,而且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并且相关知识都能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孩子学习卡壳挠头的时候,父母应该帮他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bswAdWNb5nNB2gBNOJcaKSW+8b9JTT/HdGDrZzH+tnV5o8SHqOfU4NS21SXwYQw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