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自由童年

1.蔡邕欢心得爱女

东汉的都城洛阳是一座美丽的都市,坐落在涛涛洛水之北,地处中原丰茂之地。西方依临秦岭,东部仰望嵩山,北部稳靠太行之山,同时伴有滚滚东流的黄河。自古便是华夏人所公认的风水宝地,更是有“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风水学说。孕育帝王之气的宝地。在当时那个时代,天下之中,无有能及。随着历朝更迭,人文积淀,逐渐成为中华文明和民族崛起之地。

所以这座古城既传承了中原大地的磅礴气势,又兼具了南方的温婉柔情。它记载着太多太多的传奇。无论是帝王的宫殿、各地的富甲豪商,抑或是都城下的平民瓦舍,每一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有人欢喜,有人忧伤。世间万物各异,而这便是百花齐放的沃土,孕育了多少华夏精神与文明。

时空流转,日月轮回。纷纷点缀着这历史的长河,熠熠闪烁。被时空的年轮记载着。不变的,似乎只有那洛河之水,承载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的气势,流传着南国妩媚柔润的水乡气质,在这片土地上没日没夜长流不知疲倦,仿佛在静静地记录和审视着这河两岸每天所发生的一切故事,欢喜忧愁,将万情融于清雅之心。化作涓涓流响,汇入无垠大海。这洛水是沉静的,不与世事相争,不与物人相比,每天都是一如既往的奔赴东流,无论岸际是什么景象,这洛水都是把他们用倒影记录下来,仅仅的,是记录下来。

我国有句经典的民间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劳作生活的地方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居所,使我们免于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流浪生活,更是因为家乡的精华和风俗会影响我们的为人品性。这也是中国人民为什么自古以来就保持着特别重视落叶归根的乡土观念。而居住在当时东汉最繁华的都城洛阳里的蔡氏一族,就是一户如洛阳这个城市一样,端庄大气的人家。

这夜,是一个美丽的夜晚,纷繁熠熠的星辰点缀着如墨蓝宝石般的广袤苍穹,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守候在这夜空之中,俯瞰着大地。此时,洛阳城也是一处安宁,一处喧嚣。若是普通人家这时早已入眠,然而,名儒蔡邕的府里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笑意,但是又神情紧张。大家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原来蔡邕的夫人赵五娘此时正要临盆。

蔡家大院里住着两户人家,分别是蔡邕和在朝廷里任卫尉的其叔父蔡质两家人。蔡府在当时显得并不豪华,修葺得也是大方而低调,院子里到处是树和一盆盆的花,满园蕴涵着浓浓书墨的文化气息,树木繁茂,建筑与植被结合的巧夺天工,曲径通幽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

那年的蔡邕已经四十多岁,学问名闻天下,更是当朝的骄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朝官,但是却没有沾染朝官那些趋炎附势唯利求全的气息,而更多的则依旧是那不变的儒雅清廉和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琴艺还有那笔走龙蛇般的书法,更是让人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沉着的个性让蔡邕在平日里,无论什么事情发生,都能处之泰然,宠辱不惊,淡定地去分析总结,深得朝中百官的拥护和赞佩。但是,今晚的蔡邕则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时的他,非常兴奋,双手甚至不经意地颤抖起来。因为他深爱的女子赵五娘,就要为他增添子嗣了。这对于蔡邕而言,是何其的重要啊,这个孩子的降临是蔡家继承的希望和开始。

蔡邕的妻子赵五娘自幼父母双亡,嫁给蔡邕后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蔡邕一直宠爱着这个小娘子,夫妻俩相敬如宾。爱情让两个人心心相印,而两人所独具的气质与美丽,又让两个人相互钦佩和爱护着。爱情在两个人的心中,茁壮成长着,而如今,那已经枝繁叶茂,高耸参天的爱情树,即将要开花结果。这样的喜讯,对于两个深爱着的人来说,怎能不让他们高兴。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蔡邕更是期待满满。默默地祈祷着上苍,降幅于蔡氏之家。

其实,说起孩子,一直是蔡邕的心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让蔡邕一直难堪的问题就是两个人结婚很久,一直没有孩子。蔡邕希望可以有一个孩子,这样就能够延续自己的梦想,继承蔡家的精神和文化。蔡邕尤其希望是他和五娘的孩子。但是却迟迟未能实现,可是出于对赵五娘的深深爱意,他是不会表现出来的,更不希望让五娘难过,希望和幸福是属于整个家庭的。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所表现出来的和蔼与担当之心。而蔡邕就是这样想的。

当一个人深爱着另一个人的时候,他是会无时无刻地为这心爱之人所考虑一切所能考虑的,哪怕为此付出莫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爱,是奉献,是无私,是责任,更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在自己的庇护下,能够幸福的生活。这样,看着被爱的人幸福,仿佛对于爱的人而言,着幸福,仿佛也与自己息息相关,而感同身受一样的也倍感幸福。这时,一切的付出便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付出了。爱情,真是人世间最幸福又残酷的感情。

在那个年代,续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境况,所以五娘经常劝蔡邕再娶一房。可是蔡邕坚决反对,尽管还一直没有孩子,但他珍惜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极其珍贵的,尤其是在蔡邕所处的那一个时代。

当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之后,男女之间的关系就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男权社会的人们的思想是男尊为大。而蔡邕与五娘之间这忠贞感情,视对方为唯一的爱情,就好像是万丛枯黄之中的一株青绿。虽一点点,却渗透出了无尽希望。硫毒瘴气之中吹进一丝清风,在这迷蒙雾霭之中送来一丝清香。虽然不可能转变大的格局,却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意识趋向。

蔡邕对赵五娘的感情是无可取代的,蔡邕的观念也非常新潮,他曾经在《协和婚赋》中说:“惟情性之至好,欢莫备乎夫妇。受精灵于造化,固神明之所使。事深微以玄妙,实人伦之端始。考遂初之原本,览阴阳之纲纪。……婚姻协而莫违。”这说明他是真的尊重婚姻,尊重家庭,更是深爱着这个女人。

谈古论今,大学士蔡邕的思想和当下的婚姻观念不谋而合,顺人意,不强逆之。

蔡邕如此,五娘更是感觉愧对于蔡邕,她知道自己的夫君蔡邕的所思所想,心中也是一片焦虑。人在处于一种无助的情况之下时,总是会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希望用自己的虔诚意志,去换取上苍的怜悯,以偿所愿。所以赵五娘开始潜心向佛,希望可以早些受孕。

佛教在汉代就已经传入中原,五娘在家里摆上佛龛,每天都上香,非常的虔诚。有一次,赵五娘非常吉利的做了一个梦,梦中梦到了佛陀授予赵五娘一枚兰花籽,并承诺说是可以开花结果。蔡邕听说这个梦之后,也是心中一阵欣慰,无论真还是假,这梦,终归是一个吉兆。夫妻二人相拥在一起,相互支持着。也许,一切都是造化的安排,赵五娘在那不久之后,真的怀孕了。

这对于蔡府上下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尤其是蔡邕,那种即将成为人父的心情,是任何感觉所不能取代的。因为这是她和五娘爱的结晶,是对列祖列先的忠孝,是对赵五娘漫漫的爱意,更是对这个即将到来这个世界的这个小生命的责任感。在五娘怀孕的这段时间里,蔡邕对她非常照顾。十月怀胎,五娘处处小心,细心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照顾赵五娘这也是蔡家最重要的事情。这对于蔡府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事情了。

十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一家人期盼的时间终于来了。一家人始终处于无法名状的喜悦之中。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期的蔡邕无论做着什么事,都会觉得这世界美好不已。哪怕是平时喝着水,只要想着这件事情,也会觉得这水是如此的甘甜,无不映衬着他此时此刻对这幸福的生活的满足。

如今赵五娘即将面临生产,他除了期待之余更加是增添了一份紧张,那是一个男人即将要初为人父的不知所措,他在廊前踱来踱去,想侧耳倾听内屋的情形,却又无法辨明情况,焦急清楚地写在他的脸上,然而又不知道要该做些什么。分娩的这段时间,蔡邕仿佛觉得时间都凝固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过得如此缓慢,世界都静止在了这个求子若渴的男人身上。

此时蔡邕的思绪万千,曾经的一幕幕如走马灯一样在蔡邕的脑海中闪现。与五娘相识相爱,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夫妻两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一路走到今天……然而今日,他终于如愿以偿,之前的辛酸与煎熬在这一刻都以不算什么。他愿意用一切去换取此时此刻的双双平安。

就在他陷入冥想的时刻,突然被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拽回了现实世界。继而在他听到下人来报生了的时候,眼泪竟然瞬间在眼圈里打转,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降生所不能抑制的喜悦。由之前的紧张到此时的激动与喜悦,泪水早已不能自抑。这孩子仿佛就是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映衬着朝霞,散射着七彩流光,她照亮了父亲的世界,温暖了父亲的心房。也许,此时此刻,没有人再比蔡邕更加感到幸福了,那初为人父所带来的幸福,就像是那涓涓细流,潺潺作响地流进蔡邕的心田,滋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他急忙跑到五娘的床前,看着虚弱的夫人,用手紧紧地握住赵五娘的手,流露出对五娘无比的关切。比起那些正常年龄生育的女子,五娘此时更加的让人怜惜。下人抱过来刚刚生下的孩子,蔡邕更是无限怜爱地低下头。深情地注视着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小生命,这孩子长得很水灵灵的,白皙的肤色,炯炯有神的双目,虽然还可依稀看见细密的胎毛,但是却集中了他和妻子的所有优点。五娘的姐姐四娘看着手足无措的蔡邕,笑着让他给孩子取名。蔡邕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所以对这个女儿的到来非常欣喜。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可以与众不同,所以名字也显得尤其的重要,这也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他看她的骨相感觉应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且女孩自要清透雅致,故给她起名为“琰”,希望她能够真的像一块美玉,温润柔腻,温文尔雅。每一位父母对自己孩子都有殷切的希望和祝福,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蔡邕更是把所有的爱都加注在了她的身上。把蔡家的世世代代积淀起的文风继续希望在这个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所以取名就叫文姬,他又想起了五娘怀孕时曾梦到的那个兰花籽的梦,于是就说孩子乳名就叫兰儿吧。从此,这些名字就和这个小女孩紧紧相随,伴随一生。而她,就是后来鼎鼎有名为世人所折服的才女——蔡文姬。

众人都说这名字起得好,不失文化之韵,又兼具美丽风情。名字也似乎就是一种预示,预示着文姬的一生注定了的不平凡。有谁能够想得到她的一生不只经历丰富,更兼具了颠沛流离和复杂多变的转折。更为后世之人所感叹和赞颂的是,她也真的就如父母期盼的一样,在一生各种经历的打磨之下,变成了一个如同浑金璞玉的才女。而且,这块“玉”的光芒,温润清透,不刺眼不喧嚷,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发光。

2.前程握住传家宝

白云苍狗,时光不经意的从指间悄悄流逝,这感觉,只能从即将消逝的感觉中去体会,所留下的只有回忆,或记忆犹新,或依稀残存。

对于幸福的日子,人们总是恨不能抓住时光,让这美好的日子多停留一会,可感觉上,却是觉得时间反而消逝的极快,对于苦难时候,则又想着时间能够快一些,带走这些苦难,但又觉得时间似乎凝滞在了这里,而痛苦却渗进这每分每秒的时光当中,仿佛这时间似乎已经和苦难为伴,一丝一毫无不极尽地传递着痛苦。其实,时光本无情,烦扰自在心。

时光本无情,万物亦无思,而触景生情,似乎是人类的专有特权,一首歌,一句话,一处景,哪怕只是一个相似的人,也能惹得有心之人或喜笑颜开,或泪水涟涟。

但对于此时的蔡邕,则是前者。夫妻恩爱,又喜得贵女,在朝为官,又名满京城。这样的志满意得,是令每个人都羡慕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果蔡邕会骑马的话,他一定会挥起马鞭,迎风奔驰,让天地万物都体会到他内心所充盈的满足。

转眼间,小文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百天了,按照习俗,到了百天的孩子要进行“抓周”!这是一个古老又带有寄予之意的民俗,把各个行业的用具及生活物品摆放到孩子面前,让孩子自己选择物品来预示前程。通过给孩子举行仪式,来预示着未来这孩子未来可能所要从事的行当。

小文姬百天之日恰逢重阳佳节,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节日的欢愉和喜悦当中。自古既有遍插茱萸,寄福黄花的风俗,一时间,满城弥漫着花草的清香。与此同时,蔡邕府上更是里里外外,更加热闹非凡,大家都在一边装饰着重阳节的必备之物,又忙着给此时蔡府中的大小姐——蔡文姬,准备着百天抓周所需要的物品。一时间,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剑戟刀叉,文房四宝,妆台美饰·……无论哪一样,都仿佛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去预示着小文姬的未来,因为这抓周的仪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抓前程”。

人们总是对神秘的未来有着莫大的期望。趋利避害的本质和欲求,让人们对未来的要求更加繁琐地希望,这“抓前程”则是带着一家人对小文姬的期待,桌子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每一个望眼欲穿的眼神,都表现出每一个人对这个小生命未来的期望。但是,因为蔡家毕竟是一个书香世家,所以家族里的长辈们,更是希望看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女孩能够继承家族的传统,虚心向学,成为一个有才有实的人。

人们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满桌子的物件,无不心中难以抑制的紧张,仿佛这前程是将要贯注到自己身上一样。准备妥当之后,这抓周的主角——小蔡文姬便上场了。人们看着这个一周岁的女婴,无不感叹,这时的文姬,便有了美女的资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看着,注视着这个新奇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把世间万物都看在眼里。粉嫩的双颊,仿佛散发着无暇宝玉般的圆润柔光,这是一个昂然的生命所散发出的独有的勃勃生机。一双小手时不时地抓摸着她所能摸到的一切东西,不时地眨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这个新世界,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奇特,那么的美好。

在善良无邪的眼睛之中,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世界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而人们的态度和眼光,却决定着自己的世界之中,存在着什么。

开始抓周了,赵五娘便抱着小文姬围着摆满物品的桌子慢慢地走起来,赵五娘用虔诚的目光注视着这满满一桌子的物品,仿佛这就是一个包揽万象的世界,而小文姬的选择,就会是成为她在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是屏住呼吸,在为她的选择而捏一把汗。

鸦雀无声的环境,让小文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桌子上,这小文姬好奇的看着这满桌子的物品打量着每一件东西,围在周边的人们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扰了仿佛正在思索要抓那个物品的小文姬,人们也纷纷略带期望的一边看着小文姬,一边注视着自己希望被文姬抓起来的物品。左选右选,文姬最终竟然天意般地抓起了蔡家祖传的毛笔不放。

仿佛冥冥之中都有所安排,真的预示着一个人的未来。命运的轮回,让蔡家人背负着撑起一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无尽希望。

众望所归,大家纷纷祝贺蔡邕后继有人,而蔡邕本人更是高兴不已,说起这传家之宝的毛笔,对蔡邕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支毛笔,它还是蔡家多年的文化积淀和蔡家宗族的精神的代表之物,代表着忠诚,仁孝。无论蔡家的家道何时起何时落,这祖训都一直被传承着,延续着。

在茫茫凡尘之中,这珍贵的毛笔就像是一盏启明灯,即使是在暗无边际的浊世当中,也依旧明亮,指引着蔡家人的品性,激励着蔡家历代的人发愤图强,修善其身。

蔡文姬抓周让众人心满意足满心欢喜,大家欢欢喜喜地准备着酒席,共庆文姬百日和重阳佳节。在大家觥筹交错之际,蔡邕的心里高兴之余也暗暗思忖,一种身为人父的责任感不禁油然而生,高兴之际心中不免又有一阵莫名的紧张和压力。心中暗想,倘若女儿真的如“抓前程”这样预示的,那就一定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学有所成的人。看着眼前的幸福,回想着曾经的不易,那一幕幕在眼前浮现,蔡邕心里更是一阵五味杂陈,时来运转,一切皆由造化安排。

又是一阵杯盏喧酒的声音,把蔡邕拉回了现实,人们欢声笑语相互言谈分享着自己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欢乐之音在庭院之内久久回荡。如此久违的欢乐,大多是这个初至人世的小文姬所带给大家的!人们饮美酒,赏金菊。酒香和花香结合在一起,荡漾在人们身边,更加让人们感觉到了沁香的醉意,月夜朦胧,人们略带醉意的双眼,仿佛看到了一阵阵的薄雾在花丛间缭绕,时隐时现的美菊,随着微风摇曳,给人们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仙境一样,金杯玉盏,琼浆良液,美言妙趣。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星辰点缀着天空,追捧着明月。灯盏美丽着大地,照耀着人心,一切都是如此的祥和。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人们的心中满是幸福,没有烦忧,没有哭闹,没有风雨,没有阴霾。都说美好的时光易逝。那么今夜,就尽情地享受上天所赐予的美好吧!

每一个进入你生命之中的人,都有其特殊意义,有的只是负责擦肩而过,转瞬即逝,甚至在记忆之中不会留下一丝回忆,有的则是伴随着你的一生,共同前进,风雨同行,不可或缺的伴侣。

旁有娇妻如花,下有幼女如宝,蔡邕人生里的凡尘幸福在这一刻里异常满足。

3.飞来横祸遭陷害

四季轮回,冬去春至,转眼间又到了春风拂柳,新燕呢喃的时节。大地开始复苏,冰雪消融,汇聚成涓涓细流,从山麓之间奏着欢快的潺潺悦声,加入到东流的河水当中。

一座都市的繁华喧闹,掩盖了多少不和谐的尘事,行色匆匆的人们身边,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上演着。

街道之上王公贵族喧哗途经,驾马疾驰,马车载着他们的家眷出城踏青赏春,随从们簇拥跟随,舞乐齐始,由远及近,又向远方,奢华的排场,好不气派,惹无数洛城百姓纷纷围观。而在集市之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富甲豪商汇聚于此,呈上海内外的珍奇宝物,讨价还价,吆喝呼喊之声不绝于耳。那些穿着怪异,来自远方的异族三三两两成群走过。这春天的洛阳城,仿佛就像是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人前来于此,络绎不绝的人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行走在这片土地之上。

与此同时,蔡府上下也是如此,春天的到来,让蔡家府邸之内的草树恢复了昔日的生机,春花开放,溪水潺潺,满园春光让这个充满书香的庭院更加蕴涵风情。而蔡邕的女儿文姬的降生,更是给蔡府上下带来了无限欢乐,蔡邕更是每日乐得合不拢嘴。平日除了处理入朝之中的工作之外,最喜欢的就是和自己的宝贝女儿待在一起,看着女儿一天天成长起来,稚嫩的双眼一天比一天的灵动,时不时地做出来一些让人看起来捧腹大笑的动作,让围在他周围的家人更是欢乐不已。蔡邕已经隐约感觉到,这孩子的天资不俗,这一切都会暂时把他从当朝之中的不如意里拖拽出来,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

草长莺飞的春季里,洛阳城里更加的繁华至极。人们褪去厚重的御寒之衣,换上五彩斑斓的春服,霎时间,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就好像开门了春花,到处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蔡文姬就是蔡邕的希望,希望在生个发芽,茁壮成长,让蔡邕的内心总是有着无限的动力。小文姬俨然已经成为了蔡邕一家欢乐的源泉。

可是个人小家庭的幸福美满,虽说已经让几乎府上的每个人都喜上眉梢。可是蔡邕的眼底,偶尔还会浮出一丝忧虑。

蔡邕这样的黯然,作为妻子的赵五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丈夫是个怎样的人,没有人比朝夕相处的妻子更清楚的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肯定是在为朝中的事情忧心。

起朝中的不如意,蔡邕的确很难过,因为他空有一身治国经纶,满腹文识,只可惜当朝皇帝汉灵帝昏庸无道,不理政务,宠幸宦官,置朝政与宦官之手,弄得民怨载道朝纲紊乱。宦官当权极尽排挤干涉自己掌权的忠贞大臣,一时间,许多忠侍朝廷的大臣受到了迫害。混乱的世道,让正直忠厚的人不得好报,却让那些奸佞贼臣大行其道,得尽好处。

蔡邕一直秉承着祖训,秉正忠贞,不屈奸佞,不流世弊。然而自己多次朝谏圣上却大都被退回,心中也隐怀不得志之抑郁,无法抒发。只有女儿蔡文姬的出现,才会让他暂时脱离朝务不顺的烦躁,获得家壁完整的欢乐。

人生一世,欢愉和痛苦并存,没有人一生顺意,也不会有人挫折一世。

这一年来,除了照看小文姬,蔡邕把其他精力都集中在他毕生的目标之中——撰写大型史典《后汉书》,这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工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史料的不断考究和校对,更是对毅力和信念的巨大考验。

蔡邕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文化底蕴,自不惑之年入朝为官至今,一时间,已经让当朝百官刮目相看,无有不钦佩蔡邕的学识。再加上蔡邕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的品性,更是受到了当世人们的敬仰。

此时蔡邕的世界里,似乎只有两件大事,一是撰写史书,二就是把小文姬培育成人。而蔡文姬的降生,更是给蔡邕的内心注入了无限的动力,这种后继有人的欣喜,是任何一种欢喜都无法取代的。

只是树大招风,人贤遭嫉,蔡邕的品性虽然受世人的赞叹,但是却引起了当朝主政的宦官势力的不满。蔡邕屡次参谏圣上并摆明观点要求铲除宦官当朝的不良朝风,更是让当权的宦官们感到惶恐不安,一个陷害忠良的阴谋也由此而生。

当时朝廷内妖异事件徒然增多,懦弱的汉灵帝常常被吓得六神无主。一次,一道黑云直降大殿,仿佛一条黑色游龙。同时,一只母鸡的鸡冠越长越长,甚至到了后来竟然开始如公鸡一般鸣叫。朝中许多大臣都是这是凶兆,牝鸡司晨定是因为阴盛阳衰,女人干政。在如此情形下,灵帝没了主意。开始向精通术数的大臣们寻得计策。

蔡邕觉得这正是一个重整朝纲的绝好时机。便彻夜不眠,写了一份奏折,个中内容,慷慨陈词,正是由于宦官专权,奸臣当道,同时外戚也来干政,才致使国家疲敝不堪,百姓水深火热。而皇上必须下定决心,重振朝纲,以兴汉室。并准备于次日上朝之时呈给皇上。但不幸的是,蔡邕直谏皇上的奏折内容被宦官看到,让这些奸佞贼臣气愤不已,于是就在汉灵帝准备着手重整朝纲的时候,宦官买通关系,诬陷蔡邕公报私仇,图害大臣,犯大不敬之罪,将蔡邕押解收监,并传理应斩首示众。

当蔡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时间阴云笼罩。面对这飞来的横祸,一家人都沉浸在无尽的悲伤当中,赵五娘抱着小文姬更是伤心欲绝,痛哭流涕,可怜娇小的小文姬还不懂家中发生了什么,只是懂事地帮母亲擦拭着泪水。

她年幼的心,无法理解大人的世界之中的复杂纷扰的事情,一双清澈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这泪水中透射出的幽幽烛光。泪水,仅仅是泪水罢了,没有那么多感情的掺杂。

但灾难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降临在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夜深人静,蔡府没有了往日的欢歌笑语。明月依旧,只是,此时的一轮明月散发出来的却是让人感觉心冷体凉的寒光,就连那往昔的璀璨星辰,也仿佛知道了这个令人悲哀的消息,如今竟然隐去了光辉,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地一片漆黑,渗透出无尽的凉意,静谧的夜空,如墨蓝的天幕,悄无声息地遮住了光明。蔡府庭院之中,只有一窗还投出光明,家人聚集于此,商量着事宜。忠良大臣,怎能叫奸臣毁掉了名声,玷污了正义的圣洁。

最后,在一些正派大臣的力谏之下,皇帝也因感于蔡邕乃一代贤臣才子,怎奈所谓的证据确凿,于是改死罪为发配朔方郡。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狱中的蔡邕悲愤不已,回想着自己曾经的一幕幕和自己所受的冤屈,一阵悲伤再度袭来。此时的蔡邕更担心的是自己的家人,想到自己因谏言皇上而遭人陷害因祸上身,还牵累了蔡府一家老小。叔父蔡质无奈已经年迈却被下狱,叔嫂闻之心中悲恸,尤其是自己那正牙牙学语的女儿小文姬。北方环境恶劣,未来一切未知,只怕发配的道途有去无回,想到这里蔡邕不禁伤心落泪,堂堂七尺男儿,被这无能为力的境地折磨得几近憔悴。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心存恐惧,不可预期的发展总是让人们心存焦虑,人们的思维总是习惯性的会去无限夸大。

此时的蔡邕,就是这种状况,只是,对于那没有真正经过的时光里,谁又会臆断未来,擅自决策呢。那些无可奈何的焦虑与悲苦,就是现实对于未知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排解。

蔡门兴旺毁于一旦,悲苦以致伤心事宣泄,那么就更需要一种精神去支撑人的意志!去指导人们去前行,去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未知。

面对现实,坚强的赵五娘擦干眼泪,携上女儿陪夫君远去流放之地。临行前,她来到蔡府老夫人面前,两个虽然不同辈分的女人面对着同一份苦难,双双相对无言,泪落成行。老夫人经历了这两天的骤变已然苍老了许多,身子骨也僵直而难以灵活地动弹。她吃力地挪了挪上身,好靠在床头的枕上。这时,她对赵五娘说道:“五娘,你可想好了要带上兰儿(文姬乳名)一同上路吗?”

“是的,我不能离开女儿。”五娘说。

“可去往流放之地,艰辛寒冷。不如你把兰儿留下来,由我照顾。这样也能给她一个好的环境。”

“我知道你是为了兰儿好。可我夫君已经蒙冤流放,若没了女儿在身边,我们两个可怎生安心为活啊!”说到这里,五娘已经再度泣不成声。

看着这一幕,蔡老夫人有如感同身受的痛苦,母亲和女儿的亲情血浓于水,要她们在这样的困境里分离,虽出自好意,可也实在是强人所难啊。

想到这里,老夫人放下了先前的想法。说:“那好,你们一定要照顾好彼此啊。”

并同时伸出手从床褥下面,拿出了一个绛红色的木盒。打开盖子,里面是一个纯白如雪的玉镯,她把小文姬揽到怀中,并给她套上了这个白玉镯。

看到这里,五娘泪如雨下。对老夫人保证自己一定会不负嘱托,定会把文姬培养成人。

这玉镯是伴随老夫人大半生的贴身首饰,这次离家分别,相见之日遥遥无期,或许永远诀别都未可知。而老妇人赠玉镯给文姬,正是告诉他们一家人要坚持勇敢地活下去,不要失去希望。毕竟忠良被害,乃历朝历代的常有之事。可是不管怎样,人总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就这样,宦官陷害,忠臣被贬,小小的蔡文姬因此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旅途。

光和元年九月,到了蔡家北迁的日子,一家人终于在分别多日之后再次相聚。日子总是要继续的,一阵悲伤过后,蔡邕揽着赵五娘的臂膀,给予她坚实的依靠。赵五娘怀抱着小文姬,共同注视着他们二人生命的希望。

不言而喻的眼神让两人明白,只要希望还在,挫折和苦难又算得了什么?朝阳复升,白昼依旧。一切苦难都会过去的。蔡家人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蔡邕的心,而小文姬那清澈的眼眸,则给予了蔡邕无尽的力量。为了这孩子,为了蔡家精神的传承,如今的苦难,在相互支持与帮助的一家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因为那里,有剪不断的亲情。

远处的山峦也一改冬日里的银装素裹,在春风的催促下,披上了绿装。洛阳河水也逐渐解冻,恢复了生机,潺潺作响,偶有一处冰雪融化,坠入洛水,叮咚作响,仿佛敲响了春天的乐章。于是,崭新的希望,在这春天里苏醒。

4.茫茫草原乐无穷

浩浩洛水奔流不息,巍巍邙山依旧青葱。蔡氏一家在许多亲朋好友安慰和哭泣的送行当中缓缓驶出洛阳城,直奔北方大道。大家都知道,今日一别,也许就是一别一世。

车中的蔡邕,回望着让他经历悲喜的洛阳古城,心中更是无比酸楚。斜阳笼罩着那气势磅礴的洛阳城。阳光下,那被拉长了的蔡邕的身影,缓缓移动在这洛阳古道上,只是如今的感觉,让蔡邕觉得不同,往日平坦的大路,今日多了一些坎坷颠簸。

洛阳河水投下日影,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出耀眼的光晕,蔡邕眯起眼睛,回望被洛水环绕的古城,仿佛看到,这洛城上下一片金光,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此时的蔡邕,一步一回头,他多么希望就在他还未走远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将他召回,只是,直到已经不见了那洛阳城,除了耳畔呼呼的风声,在别无他响。凄凉之感,始终笼罩着蔡邕。

马车的木轮转动,吱吱作响,一阵颠簸。不知不觉车已经行得远了,太阳已经几近下山,远处的洛阳城深陷一片红霞当中,阴暗的城墙垣壁在太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的黑暗。仿佛是一个怪兽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噬这眼前的一切。这一幕竟然让蔡邕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低下头更紧地拥抱住赵五娘。

蔡邕一家出了洛阳的地界,途径河东,穿过上郡,一路之上风餐露宿,饱受风雨,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赶在初冬之前抵达了被流放的地方——五原郡的安阳县。

这五原郡是汉代在北方设立的八郡之一,最开始这一代曾被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所占领,环境十分恶劣,荒芜漫漫,遍野荒草,人迹罕至。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曾派遣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北却匈奴八百余里。此后,汉朝便在此处设立了五原郡来统一管理,但由于这里地理偏远,环境险恶,地广人稀,无论农业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缓慢。自古以来,便是朝廷流放罪犯的“最佳理想”之地。

一处几乎被国家遗忘的荒野,一位被朝廷抛弃的忠良大臣,一端是奸佞排除异己的欢愉,一边是梗骨忠臣的伤心叹息。正义似乎在这个时段已经离人们远去,人们希望,却又不敢希望,这种现实已经叫人们无法再相信希望,因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经过一系列的交割,押解的差役便各奔东西,自寻去处了。蔡邕一家被安置到衙门大堂之内,本来一家人已经做好了接受残酷流放生活的准备,哪里料想随后又被带入衙门后院直到庭院深处,被安排在一个书斋之中。

这书斋深处一片葱绿当中,在这荒凉的朔北简直无处可寻。如此翠绿的景色,就好似那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朱门洞开,屏风矗立。院内香炉中,焚香萤火点点,沁人心脾的微香从香炉之中袅袅升起,消逝在空气中。同时还有几列书架,上面陈列着各种古书典籍,没有一丝微尘细土,想必这书斋的主人也是极其的热爱书籍,也应是一个饱学典籍之人。

书是桥梁,连接了文化人之间的相惜之情谊。也许是因为这书的缘故,让这位在当时名声远播的蔡邕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书屋主人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

蔡邕一家人无不感到心里犯疑。这可不是对待犯人的方式啊!正疑惑间,忽闻一人走进轩来。此人气宇轩昂,身着官服,一看便知不是一般人物,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原来此人姓周名越,曾经是蔡邕在京都洛阳太学教课时的一名学生,一直仰慕着蔡邕的博学。今日蔡邕一家被发配至此,正巧此处的县令正是周越,这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周越早闻京城之中蔡邕一家的悲苦遭遇,早已是心中愤恨不平,感叹这黑暗的朝廷残害了多少良将忠臣。在蔡氏一家还没到达安阳县内之时,就已经为蔡邕一家人做了妥善的打算。

一番畅谈之后,蔡邕一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身处边疆,能遇到这样一位帮助自己的人,真是万幸,蔡邕不禁一阵感叹。人间自有真情在,一切皆有因果相随。

没想到被流放,还能遇到仗义相助的周县令。蔡邕心里甚是感动,但也生怕自己会牵连拖累到他人。在仔细询问了之后,得知周县令已经将一切妥善安排好之后,数月疲惫的一家人,终于放松了一些,可以安顿一下了。

蔡邕觉得自己一家不该断绝于此,正想着,双眼向五娘怀中的小文姬望去,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还是无忧无虑的望着这新奇的一切,没有一丝的烦恼在这清澈的眼神之中浮现。这是蔡邕心中的期望,是蔡氏一家传承蔡氏文化的延续。

这时,下人送上几盏清茶,瞬间屋子里便溢满这香沁心脾的茶香味,蔡邕接过茶盅,一口口品着这边疆出产的茶,虽然清淡,但也是另一种境界,与洛阳城之中的茶品不同,没有那浓浓的世俗之气,天然的纯粹,没有一丝的杂念,一口喝下,顿觉天青地澈,心静目明。

也许,在没有了太多的杂念之后,就连植物也是无比清澈。怀揣着太多的凡思俗念去做事情,必然会让一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会变得极其复杂。淡雅的生活,让心抛下过多的负担。是多少人所追求的生活啊!只是,世人的心是如此的容易被凡世的名利物欲所累,不忍放弃,不得挣脱。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世界就在这里,万事万物,不会因为存在而改变,你见与不见,作用总是在于你自己本身。所以,生活自按自己特有的规律去发展,人们处在当中,搀渗入人的精神意识,才会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苦伤,仿佛这感觉是生活加之与你的,其实,这些感觉均来自于人心。心静则无欲,又何必估计得失名利,心静则神清,又何必在乎得失。若是放下那洛阳的名与利,这流放荒野,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解放。蔡邕想着,心竟然逐渐开朗起来。看着那玩耍正欢的蔡文姬。露出了欢心的笑容。

朔北的冬季总是显得漫漫无期,但春天来得却又是那么的突然。仿佛真的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转眼间,蔡文姬已经两岁多了。春日复升,夏花待放,绿油油的小草已经等不及春的召唤,顶着寒水冰雪就已经开始生长出来了,天气也随之逐渐转暖,蔡氏一家按照周越的安排,开始过起了被发配边疆之后的放牧生活。

一日初晨,蔡邕一家载着满满的一车行李,赶着一小群牛羊出发了。一路之上,他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前行,去寻找一块适合居住和放牧的地方。小文姬在车内向外张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绿色巨毯,与蓝天相接。清澈的小河映射着蓝天,仿佛就是一条飘逸的丝带,在这绿色大地之上。这是她从没有见过的景象,微风吹来,一阵绿草的清香,让小文姬感觉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激动,在这片广阔的天地,没有一丝的杂念掺在其中。清澈的河流,草香的威风,湛蓝的天空,绿油的草地,这是在文姬的记忆当中,第一个她所熟知的地方。

蔡文姬用那双清澈如蓝的眼观望着所走过的道路,她不记得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走了究竟有多远。最终,家人们在一片开阔的地带停了下来,父亲告诉她,这就是草原,他们即将要生活于此的地方。

经过一番的修葺,他们在一块背风向阳的地方建成了一个简易的茅草屋。这就是他们在草原之上的新家!一个恬淡静雅的全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县令周越的帮助下,蔡邕一家的生活过的还算富足。没有了洛阳城纷繁复杂的拖累,心情竟也像这牧野草原上的蓝天,清澈亮丽起来。

每天,蔡邕都要赶着那些走动起来,如白云朵朵的羊群去草原上放牧,而赵五娘则在家打扫收拾做家务。两人每天无论怎么忙,都要抽出时间给小文姬讲知识,说道理,通过身边细微的小事,让蔡文姬去发现生活中的大道理。而小文姬天资聪慧,总是能很快地了解父母的意思。还经常会很懂事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在这家庭之中,她就是父母的欢乐的源泉。而对于蔡氏夫妇来说,看到自己的女儿小文姬一天一天地成长起来,则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文姬的童年生活,是在这片无忧无虑的大草原上度过的,每天面对的是清澈的蓝天和碧绿的大地,与美丽的蝴蝶和活泼的小兔子为伴,而且小文姬总是能发现草原上那些充满乐趣的事情。夜晚来临,小文姬靠在父母的身边,一边数着草原上那飞舞的萤火虫,一边听父母谈天说地,而蔡邕夫妇也总是给予小文姬以正确的引导,讲授一些知识和道理给她,每每听到一些故事,小文姬总是格外入神,仿佛置身于故事情节当中一样。

就这样,虽然是流放的生活,但是蔡邕夫妇二人从来不曾放松对爱女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父亲总是在细节处仔细观察文姬的天份所在。毕竟自己一身才学,还有立志著《后汉书》的宏愿,若是女儿大了之后能子承父业的话,那么就算某一日自己真的撒手人寰身遭不测,他的学问也有可能流传于后世,同时给女儿一份安身立命的资本。

塞外大草原这广阔的空间,孕育了蔡文姬爽朗豪放又不失细腻的草原性格,她像男孩子一样奔跑在自由的天地里。因为年幼,不知何为难言的苦楚;因为单纯,所以向往永远的幸福。而每日跟随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是美好的,那也成为了她永世难忘的美好童年。

懂事的小文姬有时也会在父母的眼中察觉到一丝的悲伤,只是父母那悲伤在文姬面前只是一闪而过。展现在她面前的,永远是慈祥和蔼。

小文姬虽然年龄尚小,但她却能隐约感觉到,在父母亲的心中,并不总是高兴的,而且一定有什么事情藏在父母心中。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她便多多留意父母对话的言语,希望能从中再多了解一些,多听说一下。如果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那么自然会希望每件事都能参与其中。小文姬大概从记事起,看到的第一片云就是在这流放之地漂浮的云,听到的第一声风就是这边疆开阔嘹亮的风响。很多时候,她虽然也同父母悲伤,可年幼的她又哪里知道,这之前发生的那些实际情况呢。 ftYgK+FV5V0cG42dHzRXbeL/FUsgLqplI4a17ARsXg8zgIoGkENw/pBNOG0a02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