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才子落魄

1.剑胆琴心初练成

秋雨如一位待嫁的新娘,总是这么迫不及待,就像赶赴一场前世未了的约定,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让人始料不及。直到黑暗吞噬大地的时候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好像是在痴痴等待这一个人,可是过了好久好久,那个遥远的人仿佛还没有出现,一日风雨,满地残红,湿了花香,几许悲凉。

雾霭迷离中,谜一般古老的房屋,被岁月浸渍成锈迹斑斑的白墙黛瓦,好像一幅刻意描绘的山水画。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城门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云层之下。满目的景色渐渐地模糊了。雨渐渐地将过往的行人无情的淹没,时间似乎停止了运转,只是这一波一波的雨水和行人从来都不曾停歇。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远处两个黑影正慢慢向城门口飘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消瘦的年轻男子,披着一个肮脏的斗笠,骑着一匹白马,那瘦弱不堪的白马经过一天的雨水的冲刷,又被潮湿的长风一吹,原本雪白的长鬃,被污泥紧紧裹成了一团。这匹白色小马后面跟着一匹更为瘦弱的驴子,炉子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无精打采的小书童,身背一个大包裹,压得身下的驴子摇摇晃晃。

雨还在滴滴答答的下着,就像是天灾哭泣一般,将人心滴得粉碎,悠悠的愁苦落得满地,散不去,抹不掉。雨中的两人影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无边无际的随风飘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任风吹雨打,找不到彼岸。

这主仆二人走到一处酒肆停了下来,许是饿了一天了,刚才无精打采的两个人都渐渐面露喜色。酒肆主人本以为是哪家的落魄公子,想必也不会消费多少银子,再加上外面下着大雨,便没有叫伙计没有出来迎客。

等到他们走了进去,映着昏暗的烛光,酒肆主人这才看清这个男子,破旧的衣衫掩盖不住他这英俊的面容和风度,只见他相貌英挺,隆鼻朱唇,眉宇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憔悴和落寞,但星辰的双眸仿佛可以驱走丛林的雾霭,偶尔遗落的笑容仿佛可以令眼前春暖花开。这人毕竟是个大富大贵之人,许是路上遇上什么难处了,他这样猜想着。

书童卸下了斗笠,小伙计一直守在这个男子的身边,这个有一点点口吃的男子点了一壶蜀酒之后便没有下文,只是呆呆地自斟自饮。这小伙计还从未见过饿成这样还不吃饭只喝酒的人,看着这男子两壶酒下去微微有些醉意了,只是呆呆地望着门外的一处古建筑发愣。小伙计站了半天,这个男子依然没有一点儿点些饭菜的意思,倒是小书童要了一碗面独自吃了。伙计掩不住好奇的心情,待到小书童吃饱后,便与他细细聊了起来。

原来这俊朗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大家,本名司马相如,表字长卿,成都人士。此时正是他落魄不得志的时候。

说起司马相如的出生,多少有些传奇的色彩,他的出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年过半百的司马老先生有几房夫人,可是偏偏命运弄人,竟没有一位夫人怀过一男半女,大夫也看不出什么毛病,转眼就到了中年,生命也走完了一半。本以为命中无子,整日用幽怨的目光望着那尘封多年的书籍发呆,想到始皇帝焚书坑儒,祖上冒着生命的危险保留了这些书简着实不容易,可怜这司马家几代单传,到这里就要断了香火,他竟然没有一个儿子来传承下去,谁又能分担这孤单和无助呢,只有独自郁郁寡欢,正在这时候,大夫人的房里传来了喜讯,小公子的出生可以说硬是把这个老先生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司马先生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词“犬子”给小公子命名。其实,这个乳名并并不是小名之意。在司马家上下的精心照料下,年幼时的小公子比寻常人聪慧许多,很小的时候就对读书写字十分的感兴趣。司马先生看儿子这么小,本打算等再大一些才给他启蒙。可是这小公子可不依了。

有一次,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正在外面带着小公子玩耍的仆人们,急忙把小公子带到了最近的一处房子里,这里刚好是老爷的书房,司马老先生正在这里读着书。小公子看着父亲读书时候的样子,很好奇,他也在一旁学着父亲,稚嫩的小手抓着一本大书,摇头晃脑起来,嘴里也跟着父亲嘟嘟囔囔,乍一听,好像还真的和父亲念叨的一模一样,又细细一听,竟然一字不错,仆人们都惊呆了。老先生一把抱住了儿子,激动地举了起来,围着书案转了好几圈,开心得不得了。

这次事情之后,老先生不得不把教儿子读书的计划提前实施了。小公子竟也对教给他的这些字学得特别快,记得特别牢,不仅能很快的记下父亲教的这些篆字,而且还能握着大毛笔,在纸上一一描画出来。

自从几十年前,秦朝丞相李斯把文字改成小篆以后,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天下文人也多乐其简易,篆书很快就代替了籀书,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字。这司马老先生,小的时候随祖先学习过籀书,对这种文字情有独钟,闲暇之时,经常写上几笔,当成一种业余爱好。

有一天,司马先生见儿子篆书认得差不多了,便突发奇想,来了兴致,教起儿子籀书来。小公子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有了篆书的基础,这籀书学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了。见儿子如此机灵,老先生断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司马先生又教儿子熟识音律,摆弄琴弦,他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有高雅情操的文士。日子在不经意间一天天溜走,小公子渐渐长大了,已经能背诵整篇的文章了,只是有些口吃,好在老先生一直鼓励,小公子总算摆脱了害羞的心态,读书声越来越清亮了。

这略带稚嫩读书声飞去墙外,惹得行人纷纷驻足聆听。这司马家公子早慧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也成为别人家教育孩子时的榜样。

又是一年春满人间,清风扶柳,一天早上,小公子在树下漫不经心地挑弄琴弦,司马老先生突然来了兴致,在柳树下舞起剑来。清风徐徐,树影冉冉,花影婆娑,剑如孤雁长鸣,撕破长天,划碎苍穹,又如黄龙飞天,快似闪电,柳叶分崩。一时间天地也为之久久低昂。小公子早已看得如痴如醉,随着剑法的变换,琴音也和着如山洪崩塌般飞快,剑影刀光中掩藏不住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和征服。

一曲舞毕,小公子急忙拍手叫好,老先生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几年了,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教你,如今你已长大,读书和琴艺都已经成熟了,也是时候教你剑法了,你要切记,不可为击剑而贻误了学业,得不偿失。”小公子高兴地一下子蹦起了老高,调皮地抢过了父亲手里的剑,转眼间摆出了一副威风凛凛的姿态,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舞了起来,老先生看着儿子这么有天赋,满意得直点头。

从此以后,小公子每日闻鸡起舞,饱读诗书,苦练琴艺。待到大一些,已经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了,再加上较为英俊的样貌,超群的剑法。老先生觉着这个儿子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光耀门庭。就是这个名字把老先生给愁坏了,这么大的孩子还一直叫着犬子,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

小公子又一个自幼交好的好友叫王吉,也一样儿时便崭露头角,两家住得也近,两个孩子性格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王吉多一些心计,什么事情都能被他轻易地找到突破口,又一次和仆人们走散了,两个孩子迷了路,夜里的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两个孩子牵着手不知所措,最后还是王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每一个街口作了一个王家和司马家特殊的记号,出来寻他们的仆人们看见了,沿着记号把两个孩子带回来了。

小公子自此以后对王吉刮目相看,自己只是比他多几分才气,并无他这般灵活,反而有几分痴傻,以后有经历了几次危机,都能被这王吉轻松的化解。小公子渐渐对王吉崇拜起来,两个孩子也成了最要好的伙伴。

有一次小公子和好朋友王吉一起出去玩,和几个街边小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由于小公子小名叫犬子,王吉的名字里带个“吉”字,和“鸡”谐音。那些小孩子们便一起起哄,出言讽刺小公子和王吉是小鸡和小狗,气得两个孩子直跺脚,一时间无言以对。直到仆人来了才驱散了这些调皮的小孩子。经过这一场闹骂,小公子再也不爱出去玩了,天天关在书房里读书。

读着读着,竟被蔺相如的故事吸引住了。蔺相如是赵国人。赵惠文王的时候,得了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给赵王送了一封信,信上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犯了难,不知道该不该答应,秦国兵强马壮,如果答应了,恐怕不但和氏璧没了,连城池也会得不到,只会白白地受骗;若是不答应,只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对赵国发兵。这时,蔺相如不畏艰难,主动请缨,发誓如果得不到十五座城池,也一定会完璧归赵。赵王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答应了蔺相如的请求,派他出使赵国。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凭着自己的智慧,看出秦王无意割让城池,于是用计夺回和氏璧,抱璧倚住,胁迫秦王暂时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他又设法稳住秦王,神不知鬼不觉的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直到事情过去几天,秦王才知道和氏璧已经不在了,出于多种考虑,只得把蔺相如送了回去。就这样,秦国没有给赵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小公子读完了这个故事,对这个智勇双全临危赴难的蔺相如佩服的不得了,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胆量,何等的不畏强权,小公子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立志一定要以蔺相如为榜样,又觉得蔺相如这个名字不错,想着自己也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突然,眼前一亮:“为何我不叫司马相如呢?对了,我就叫司马相如。”父亲知道后,也支持他这个想法。

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以相如为名的良才。改名之后,司马相如更加勤奋苦读,琴艺和剑法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俊美的外表,人人都说司马家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后生。

如果不是司马相如从小练就了高招琴艺和诗赋才气,也就不会发生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天公作美,还需事在人为,司马相如正是利用了自己的琴艺和文采使得他与卓文君一见钟情,然后两个人相知、相聚,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可见,两个人能够拥有一样的喜好是多么的重要。共同语言是相爱,相知的感情基础,也是两个人能够投缘,相爱的原因,他们这种心灵深处的共同语言最终让他们能够,做到心心相印,两情相悦,互相信任,彼此真诚。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没有交流的共同语言,爱情便会黯然失色,甚至产生裂痕,走向崩塌。

按多数人的理解,共同语言是建立在相近的文化层次、相符的身份地位、相投的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共同感兴趣的语言。不可否认,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与司马相如,一个文武双全,再加上精通琴艺,这对才子佳人如果相遇的话,必然会演绎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

诗风雅韵,剑胆琴心。司马相如心中掩藏和向往的,是仗剑远游的潇洒,是可以忍受一切艰辛和苦难的毅力,以及由此而来的自由。当这些柔如春水的词句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丢弃了盔甲,不知不觉柔软、松懈下来,伴着琴音,文墨,又徜徉、陶醉起来。司马相如如今的志气豪情不输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圣贤,在整个成都已经传为奇谈。

那一天,已过三更,躺在床上的司马相如,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干脆翻下身来,望着满天的星斗,把目光停在了北斗七星上,久久凝望,他知道,大约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叫长安的城池,他要在哪里建功立业。

好男儿志在四方,此刻的相如雄心满满。只待时机合适,便可乘帆而起,辅明主,济苍生,成就一番功业。司马老先生望着这个越来越出色的儿子,知道是留不住的,儿子到了外出求取功名的年纪了,虽然舍不得,可还是应该早点出去闯荡,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

此时,适逢景帝登基,市井繁华,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到处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景帝为了选拔人才,对为官者的身份要求也适当的降低了,这对出身卑微,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司马家来说,无益于天赐良机,使得二十岁的司马相如就具备了入仕做官的条件。

那一年,依然是春和景明的时节,古典的楼台水榭装点着姹紫嫣红的风景,几只喜鹊在窗外的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起来,司马相如俊朗的清颜没有经过任何的雕琢,美得出于自然,秀洁的眉目像春光一样伸展开来,流动的衣衫在风中流动飘逸,他擦了一把流到了脸颊上的泪水,辞别了老父和亲朋,辞别了生养他二十年的故土,踏出厚重的门槛,踏上了远行之路。

儿行千里母担忧,山高水长,不知何时能再归乡,老母亲已经是泪流满面,老父亲也强忍着泪水,花白的头发不停地颤抖着……清风扶着露珠凝望,花儿静静地绽放,在这个青春懵懂的季节里,远离了父母殷勤的目光,远离了父母喋喋不休的嘱托,远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远离了世界上最可贵的爱,带走了一份无休无止的思念。

思绪穿透了时光,相如的嘴角强露出一抹真切的笑容,挥一挥手离开了,渐渐地远去了……

2.艺冠群伦盼功名

一缕柔软的晚风吹拂着这即将落下去的阳光,司马相如带着亲朋好友们的苦苦叮咛就这样上路了,后面跟着一小书童,这个小书童背着老爷夫人静心准备的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装满了家人的期许,有老先生精心准备书简和笔砚,还有一架用层层蜀锦包裹的蜀琴,一柄长剑,最里面还有一件小包裹,放着老夫人日夜赶工做好的新衣服和新鞋袜。打开这一层层包裹的时候,司马相如和小书童都已经泪流满面。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次次的付出,无怨无悔,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是一种期盼的力量,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更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但又没有终点。相如将手中的剑握得越来越紧了,他知道,只有自己求得功名,光耀门楣,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相如想到眼下这条路将会北上长安,心中无限感慨,未来一片迷茫,没有家人的怀抱,没有朋友的帮扶,孤身一人走向了未知的前程。这条路注定了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泪水,有坎坷,有荆棘。但好男儿当志存千里,胸怀天下,只要多一份磨砺,多一份坚持,就会离理想越来越近了。

正值初春的时节,没有想象中那么温暖,乍暖还寒的风吹着离人的发丝,努力着让泪水不流下来,努力着在父母的面前保持的微笑。

初次离家,寂静的夜,静到让人失眠,窗外呼呼地北风让人清醒,起身冥想,思绪翩然。手捧一杯香茗,走到窗前,对着那皓皓长空,默默地想起了远方的家。

一路奔波,就在他们路过梓潼的时候,相如吩咐书童在这里停留几天,一来这几日旅途劳顿,需要调整,二来是相如被这梓潼的红花绿草和叮咚泉水所吸引,从未出过远门的相如一见到这样美景就不免陶醉了。

第二天,相如登上了梓潼山,站在山上遥望故乡的方向。如今已离家多日了,不知远方的爹爹是否安康,不知娘亲有没有在偷偷落泪。随着离家越来越远,乡愁也越来越浓,暂时不去想了,只有努力出人头地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相如转眼一望,无座山头映入眼帘,那边不正是五妇山吗?

相如行走在这座山上,静静的驻足在云雾深处,观赏的是今时的风景,追寻的却是古人的遗迹,细碎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渗透出来,乳白色的青烟在云端变幻,这五座山峰一直伫立在这里,漠漠的望着往来的芸芸众生。

相如感慨万千,每天都带着笔墨去梓潼山上痴痴凝望。几天后,他文性大发,挥豪写下了《梓潼山赋》。再往前,他们翻过了七盘关,进入了汉中的褒斜阁道。通往汉中的另一条古道——故道就从这里开始向前延伸。这里也是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的开始。

当年,刘邦攻下了秦都咸阳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巴、蜀、汉中三个偏僻的三郡分给刘邦。刘邦忍辱负重,在去领地的途中烧毁了栈道,向项羽表示会安分守己,不会再向东扩张,项羽信以为真。刘邦不久就派人整修栈道,故意引起项羽的注意,随后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越过陈仓,顺利进入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汉王朝的大幕。这就是历史上又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历史的转变也不过是瞬间,曾经那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祖早已作古,天地无声,只留得一些凌乱的痕迹,以供后人追寻感怀。走在这高祖亲手烧毁,又重新修建的栈道上,这长长地栈道仿佛掩藏着许多古老的秘密。思想被眼前的一切深深撞击,刺向远古的记忆,走向历史的真实,汉朝的统一着实来之不易,这些饱经沧桑的栈道总有一天会变成康庄大道,而且会通向更远的地方。一定要开启不一样的风景,让大汉王朝走向辉煌的明天。

过了勉县,进入了褒斜阁,这是翻越秦岭的险要关口,是进入关中的要道。几百里的栈道曲曲迂回,几分神秘几分诱惑,引人悠然神往。下面是万丈深渊,游人多数是三步一嘘,五步一喘。司马相如边走边看,边走边想,这奇绝的山河气势,这历经风雨洗礼的苍苍痕迹,见惯了世人的风霜,一代又一代人早已湮没在岁月的深处,而这里的一山一水却是依旧留存。不知不觉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司马相如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随之露出了坚定的神色。经过了快一个月的跋山涉水,他们终于到达了那个天下间最热闹的城市——长安。

《西京杂记》中曾这样记载司马相如第一次从蜀入京,途经升仙桥,提笔写道“不乘高车驷马,绝不回蜀。”《华阳国志·蜀志》也记载过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时,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此时的司马相如渴望成就伟业,但是他对功业的追求依然带着纵横家的心态。很快,司马相如到了初绽光芒的时候,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如愿以偿当上了郎官。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郎官,到了秦朝,郎官属郎中令,员额不定,最多时五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到了汉朝,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郎官系统。司马相如初出茅庐,肯定是最低一级的郎官,但在很多人看来,能都出入宫廷内院,有机会近身接近皇帝,这已经是十分风光的事了。

但相如想的却是飞将军李广的故事,那也是他期望达到的目标,昔年李广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相如胸怀大志,也同样期待着有机会像李广一样出将入相。

郎官的工作不忙,相如有很多的闲暇时间。他最喜欢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个是读书,他借来了很多的书,最喜欢读的是贾谊的文章,贾谊文采斐然,其文章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相如如痴如醉,仔细揣摩。有时候还会把自己写的那篇《梓潼山赋》拿出来反复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第二个是喝酒,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酒馆他都去过,一个月下来,尝遍了长安城的酒,想家的时候,写文章没有思路的时候,暖上一壶酒,就真的会忘记了一切的烦恼。相如不知道,酒正渐渐影响他的生活,以后的日子里会因酒结缘,会因酒得福,酒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世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一次,景帝外出打猎,刚好赶上相如当值。就是在这一次打猎中,相如大显身手,乘风疾奔,奋不顾身,一连征服了好几个大的猎物。景帝看到相如的剑术如此出神入化,便给了相如武骑常侍的职务。

相如顺其自然地成了整个宫中最年轻的武骑常侍了,没有任何的背景家世,刚来没多久就凭着自己的本事得到了景帝的青睐,这在外人看来可是无比的荣耀。相如总算可以松口气了,远方的爹娘,孩儿没有给您增光了,等再过些时日,便可衣锦还乡。这个职位对于年轻人来说,看起来尊贵无比,其实就是把司马相如从一个最低等的侍卫提升为贴身的保镖,以后只要皇帝出去打猎,相如就要全程陪伴,寸步不离地保护皇帝的安危,还要处处小心谨慎,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那可是要全家都跟着倒霉。

在这段日子里,相如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童年的生活情景,担心不尽的是青芦现在的生活状况、父母衰老的身子骨。相如每个月都按从巴郡府到安汉县府再到亭长最后到家里这样一条线来传递家书,得到景帝赏赐的黄金也大多稍回了家,家里的回书简单而热情,不外乎是说家中好好的,二老身体安康,叫他安心事业。

做了没多久,相如便没有了刚开始的那样热情,因为他发现这个职位的自由程度远远不如郎官大。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相如依然沉迷于赋,但升迁了之后却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来阅读和写作了。他仍然幻想着能够像贾谊一样写出那样的文章,流芳千古,像孔子、屈原一样将作品流芳百世,影响后人。遗憾的是,景帝对于辞赋没有任何的兴趣,他看中的是相如追逐猎物的勇猛,他需要的是一个武将。

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景帝对赋作竟然一点也不感兴趣,提到赋他就拉开话题而言他,再提就烦,以至于相如再也不在景帝面前言赋了。对一个钟情于赋作的人来说,这种痛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相如迷茫了,不知道到该何去何从,男子汉大丈夫,理应存救世之念,心系天下苍生,岂能留着这里只维护一人的安危。他从小离家,立志大展宏图,难道就这样蹉跎下去吗?

相如想到这里,心底顿生一种哀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此之大,他只得转身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寻一处净土安放这些信念,他不忍心就这么放弃,哪怕为世俗所不容,也要走一条自己的路,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其实,此时的相如抱负远大,但对现在的职位确实心存不甘,不是嫌官职低,而是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与他辞赋纵横之士以才智计谋成就大业的理想相去甚远。

很快,相如的人生有了转折的机会。

景帝前元七年,梁孝王来朝,相如跟随景帝迎接,这梁孝王和景帝都是窦太后所生,有着平叛七国的功劳。仗着窦太后的爱护,景帝的宠幸,挥霍无度,威仪气势丝毫不逊于景帝。相如作为景帝的贴身保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随着景帝和梁孝王在上林苑游猎。梁孝王身边的文武侍从无数,由于喜欢辞赋,相如很快就对枚乘、邹阳等擅长写赋的人一见如故。梁孝王见相如样貌不凡,文采斐然,剑法超群,经常请来一起切磋文章,相如把自己曾经写的《梓潼山赋》拿出来请梁孝王指点,梁孝王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赏赐了相如许多的礼物。看到梁孝王如此善待文人,相如便有了跟随梁孝王而去的想法,梁孝王大为赞同。相如便以身体抱恙为借口,请求辞去武骑常侍的职务,景帝本舍不得,但碍于梁孝王的面子,只得允许相如跟着梁孝王离开了长安。

其实,相如也知道梁孝王虚怀若谷,爱才如命,特别喜欢赋作,但真要相如做出决定,他一时却也放不下京城。虽然到梁国可以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但相如追求的是如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对相如来说,精神上的追求远远重于物质。留守京城发展大还是赴梁?一时难以抉择。

上车前,相如回头望着这生活了两年多的大汉都城,凝视着渐行渐远的长安砖瓦,携带着灵魂与精神,在流光的脉络中缓缓远去,究竟是对是错,相如很难分辨,他只知道,自己认为对的,自己应该坚持的信念,一定不要舍弃。

来到梁国,相如成了梁孝王的贵宾,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游士生活。时光飞逝,一转眼,相如在梁孝王的身边已经有些时日了,或者跟随梁孝王出城狩猎,或者与枚乘、邹阳等人登高而赋,深深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

梁孝王有一座名园——梁园。相如做了梁孝王的门客之后,就经常在园中和其他宾客们一起饮酒作赋。相如与其他文人常常跟随梁王左右,哪儿有排场就往哪儿赶,宫殿竣工,主子出猎啦,贵客盈门,庙堂祭祀,都是他们收索枯肠的好时机。

他们穿得好,吃得好,出门有车坐,举止有气派。一旦来了灵感,下人急忙笔砚伺候。辞赋讲究铺排,一连串的优美词句,整齐,押韵,吟诵又别有一番功夫。当时的文人,还没有形成为底层呐喊的传统。司马相如更不可能,他手中的生花妙笔,主要为帝王服务,要用它奔个前程。

到了冬天,霜雪浸染,寒月敲窗,偌大的一个平原空荡荡的,没有了飞花乱肠,没有了青莲凝泪,干枯的黄叶在枝头摇摇晃晃,被寒风吹得无处藏身,地上只剩下荒草白茅,显得格外的苍茫辽阔,几只飞过的乌鸦唱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相如很少外出,他借来大批的书简,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每日苦读,偶尔也会自己写一些文字。相如既为门客,要靠辞赋吃饭,即使相如不为自己,也要为父母着想,老人盼他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呢。眼下食有鱼出有车,可是没有积蓄,梁王随手赏赐的金银,他随手花掉了。门客之间有竞争,要比拼,相如不甘落人后的。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文人挣大钱,有时也容易。以他出众的才华,能写赋会弹琴,不愁挣不来华屋美女。

辞赋这东西,寻常百姓是看不懂的,除了一些王公贵族,市井很少人能赏。街上没市场,只好卷铺盖。一天晚上,相如文思泉涌,奋笔疾书。连着几日,一遍遍地审读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这篇辞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一日宴会之上,酒过三巡,梁孝王请这些文士每人作一篇赋出来。别人都表示要几天之后才能吟给大家听,只有相如出口成章,将自己前些时候未完的半篇作品拿出来吟诵:

“楚使子虚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王车架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鹜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

……

此赋虽尚未完成,但其大气恢弘,气势磅礴,比之前所作的一些小赋强上千百倍,相如读罢,众游士皆惊叹,梁孝王如同中了魔法一样,呆呆地立在那里。等缓过神来,急忙拍手叫好,得知此赋名为《子虚赋》,更加开心,于是命人拿来心爱的绿绮琴,赐予相如,琴上还刻着铭文:“桐梓合精”。

传说中,绿绮琴是最优秀的琴之一,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还成了古琴的别称。

自古至今,天下间名琴有三,其一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其二楚庄有鸣琴曰绕梁,其三便是面前这把绿绮琴了。梁孝王无意间得了,一直收藏着不肯示人,如今竟赠予相如,可见对相如的辞赋是有多么的满意!只见这绿绮琴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琴体用疏松的桐木制作,琴音激越而又哀婉动听。

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这把琴仿佛就是为相如而制的。大家早就对相如的琴技略有耳闻,都请相如一展琴技,奏出妙音。相如双手抚琴,神色凝重,在众人的关注下将这前半部分《子虚赋》弹奏了一遍,清音流转,如玉坠珠倾一般,送走了皑皑白雪,迎来了春暖花开,引来了一阵阵夸赞之声。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由于得到了梁孝王的赏识,司马相如更是落笔如流水一般,没用几天的工夫,就把《子虚赋》完成了,又得到了众人的一番夸赞。

原本梁王对相如存有异心,想谋为汉嗣,刺杀大臣袁盎等十余人,主要是公孙诡、羊胜为之谋划,事发,为梁王奔走的是邹阳、韩安国、茅兰等,即便是枚乘、严夫子,史书明载他们不敢直谏,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提及司马相如。相如对梁孝王不遵诸侯之制,出入拟于天子不满,但不敢明言而托于辞赋之中。

《子虚赋》中既有批评楚王游戏之乐、苑囿之大,不合诸侯之制的意思,也有阐明身为诸侯,只应遵守礼制,述职天子,而无言说享乐的权力,明显地表露出贬抑诸侯的思想倾向。

据说,此后相如的作品被奉为典范,《子虚赋》传入各地市井,文人竞相模仿。后来,汉武帝读了这篇作品,大为赞赏,以为是古人所作,感叹地说:“我为什么就没赶上和他同时呢!”

这样的形势下,文坛岂能甘寂寞?文人写辞赋,一时成风尚。

“文章”这个词,就是汉代出现的,本意是“以文章显”,而章通彰,显为显贵。文章写好了,也能跻身上流社会。司马相如扩大了辞赋的流通领域,为文人进身、献媚于权贵开拓了一条大道,历代文人又借相如靠文章得到梁孝王的赏识说事儿,把他抬到很高的位置上。东汉,两晋,从辞赋到骈文,热闹得很,比如左思的《三都赋》令洛阳纸贵。

此刻相如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二十几岁风华正茂,文章和琴技,甚至是剑法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从此以后更加潜心研究文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时的司马相如看起来平平淡淡,无忧无虑,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了主人梁孝王的身上。年少的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明白,这种游客的身份很快就会被历史淹没。

3.现实潦倒长卿汉

就在司马相如自得其乐的时候,长安城的宫廷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那个时代,女人,尤其是宫廷里的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一切都以绵延子嗣为重,没有儿子就等于后半生没有依靠。景帝的皇后薄氏一生不得子,不幸被废。于是,和历代王朝一样,汉宫里为立太子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景帝有一个宠妃丽姬有一子名为刘荣,景帝有意立其为太子。这话就像一根针一样刺进了梁孝王的耳朵,因为景帝和窦太后都曾说过,千秋之后,要将皇位传给这个弟弟,以奖励他平叛七国,对江山社稷的功劳。这事也许是当时只是顺嘴一说,也许是后来被遗忘了。总之,景帝现在是没有传为给梁孝王的意思。

景帝有一个同胞妹妹长公主刘嫖,太后和景帝都很是宠爱。这个长公主时常会干涉景帝的内宫,景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长公主是个聪明的人,想着万一景帝有一天离开了人世,也该给自己和女儿陈阿娇找个靠山才是。

按照当时的形势,丽姬的儿子很有可能被立为太子。长公主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当上未来的皇后,便一直找机会拉拢丽姬,经常撮合阿娇和刘荣,希望刘荣有一天继承大统,能够封阿娇为皇后。这陈阿娇虽说不是正经的公主,但依着母亲长公主的地位,却也和公主的待遇差不多,自小娇生惯养,经常摆出一幅傲慢的姿态和脾气,刘荣也是自小娇生惯养,根本就不愿意迁就陈阿娇,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起争执,每到起争执的时候,两个孩子谁也不肯想让,渐渐地,刘荣对陈阿娇失去了所有的兴趣,甚至连敷衍都不愿意。丽姬也是个生性傲慢之人,见儿子这样讨厌陈阿娇,便一口回绝了长公主。长公主是一手遮天的人,她想办的事情还没有办不到的,丽姬从此和长公主结下了怨恨,也为自己的悲剧收场埋下了伏笔。

女人最怕的就是空有外表,丽姬就是这样的女人,仗着有几分姿色,仗着有几分宠爱,便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最大的缺点是不会审时度势,不会使用智谋,不懂政治手段。若是嫁给一个市井小民这便也无妨。可她偏偏嫁进了这暗无天日的深宫,若是不懂得使用智慧,没几分心机,只能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甚至足矣致命,导致最后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子的前程。长公主见刘荣不喜陈阿娇,丽姬又纵容刘荣,便对丽姬怀恨在心,一气之下找到了地位卑微的王美人。

王美人进宫之前已经嫁为人妇,因容貌俊美再加上使用了一些精明的手段才获得了景帝的垂怜。膝下有一双儿女,儿子刘彻四岁就被封为胶东王。王美人是个懂得知足的女人,知道自己有瑕疵,再加上无家族外戚的辅佐,不敢奢求刘彻被封为太子,封王就很满足了,所以从来不与丽姬争风吃醋。

王美人虽说深居简出,但也对后宫的事了如指掌,闻得了此次变故,知道自己和彻儿的机会来了,便一直寻思怎么找个机会去叫彻儿去接近陈阿娇。正琢磨的时候,长公主突然找上门来,王美人何等聪明之人,早就想借助长公主上位,如今得此良机,怎能不把握。于是她们一拍即合,很快地达成了协议,长公主帮助刘彻取得太子之位,刘彻登基后娶阿娇为后。

长公主凭借着景帝对他的信任,不断地在景帝和丽姬面前说着其他姬妾的好话,景帝是个多情之人,后宫美女众多,听到长公主说自己的美人的好话,自然喜不自胜。丽姬是个爱嫉妒爱吃醋的人,这个空有美貌没有智慧的女人不懂得忍辱负重,长公主说其他美人的好话,她就说她们的坏话,甚至不惜和景帝顶嘴,弄的景帝很为难。几次争吵之后景帝见识了这个女人的胸襟肚量。本想封刘荣为太子,立丽姬为皇后,可是现在担心了起来,万一我百年之后,她恨死我的那些美人,断断不会待她们太好,要是历史重演,再出现人彘事件,那也太恐怖了。不行,决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于是,疏远了丽姬,丽姬不明所以,以为景帝移情别恋,便更加嫉恨后宫中那些美女。这个偏激的女人很快就被打入了冷宫,最后落得个含恨自杀的下场,儿子刘荣也被废为临江王。

此时,就只剩下梁王和刘彻两个人竞争储位了。梁孝王讨得了窦太后的欢心,窦太后极力支持梁王,但朝中的许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他们举了很多传弟不传子而亡国的例子,认为必须要沿袭周朝的制度,才不会引起民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最后,景帝决定采纳众大臣的建议,立刘彻为太子。长公主和王美人的谋划成功了。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男人们的眼睛里只有江山,只有天下,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正是由于这些人权力欲望的膨胀,使得不知道满足,不知道知难而退,不懂得压抑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才酿成了无数的悲剧。

梁孝王一直为了此事怀恨在心,传言与手下几个武士日日谋划着刺杀几个反对他的朝中重臣。司马相如本来不相信这些流言蜚语,在他看来,礼贤下士,日日醉心辞赋的梁孝王平叛七国有功,如今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怎么会做这样铤而走险的事情呢,就算是景帝百年之后,太子继位,也不可能不喜梁孝王,这肯定是谣传吧。但的确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梁孝王已不再与众游士宴饮聚会,渐渐疏远了他们,司马相如隐隐感到,传言未必是空穴来风,或许梁孝王真的要做些什么了。相如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原来,梁孝王真的派人接连刺杀数十名朝中要员,景帝大怒,连窦太后的情面也不留,直逼梁孝王。

纵然梁孝王是皇亲国戚,又对于江山社稷有功,一旦动摇到景帝的根基,也不免有消沉低落之时。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梁孝王只得叫两个刽子手自杀,以此来缓和与朝廷之间紧张的气氛。直到长公主,王美人,窦太后一起向景帝求情,梁孝王亲自到长安谢罪,景帝的怒气才得以平息。

梁孝王虽说和景帝和好,到底也不像曾经那般了,自此以后,梁孝王行事处处小心,生怕出什么差错,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摆排场了。

又到了隆冬时节,梅枝树影,飞雪迎春,天地人和,伴着晶莹的雪花,旧年的纷纷扰扰已经被尘封在历史的卷轴里。梁孝王又像以前一样日日和这些文士饮酒作赋,肆意徜徉在文字之间,抒写风流时岁,长歌盛世太平,也用灵动的笔杆轻轻记下了他们苦乐与共的诗酒年华。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乐极必生悲,人事总是多聚散。春暖花开的时候,梁孝王去了一次长安,许是没有受到景帝的热情款待,心里产生了极大地落差,从长安回来后,便闷闷不乐,情绪极度低落,不久便病死了,这件事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相如的人生轨迹。

流光易转,浮生未歇。梁孝王一去后,世子袭位,其人不喜游士,不喜辞赋。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在这里再无立足之地了。有人低泣自己怀才不遇,有人感慨美好总是短暂,有人沉默地收拾这包裹,准备返乡。他们就像一片片落叶一样,随风乱舞,始终没有一个像梁孝王一样的惜才的人可以接纳他们,一路漂泊辗转,最后只得再漂回家乡。

《史记司马相如传》中记载: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汉书司马相如传》中也同样记载: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这两本重要的史书记载的内容一致,都说相如从梁孝王游宦归来后,家中贫困无法自业,没有谋生的手段。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相如揉揉发胀的双眼心如灰死。看着空荡荡的房间,鼻子又有些酸。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清晨淡淡的阳光滑落一地忧伤,空气中浮荡着咸咸湿气,相如满心寂寞,一身风尘,鬓发如霜。不知道何去何从,呆呆地望着远方没有言语。天下之大,何处为家!没有目的地行走着,这个孤单的身影在这样灰色迷蒙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寂寞。他只是不甘心,从此断了前程。受到打击、伤害、挫败,人会很自然地灰心、低落、无助、无力。

旧日的文友相聚,谈诗论画,逍遥自在,如今,好景不长,朋友们离开了,偌大的京城只有相如一人。每日里舞刀弄剑,如今无路可走。此时此刻,雨依然在下,相如思绪烦乱,拿出绿绮琴来,如泣如诉的琴声飘向了远方。

接近中午,书童看到相如魂不守舍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脸颓废似有千万愁绪无处释放,两眼空洞好似跌入无限深渊,他不禁感叹一番上前劝慰道:“主子,保重身子才是。”

相如不自然地苦笑,也许是不想让仆人看到自己的落魄,草草应付两句了事。

“是啊!该往哪里去?”相如不由得心想:“男儿志在四方,天下文士荟萃,人才济济,以我的才质定能闯出一席之地。”

人生难免遇到低谷,而此时的司马相如正处于低谷时期。在这里不能不提到卓文君,这一对才子和才女的经典组合在中国历史上确实不多见。这段传为千古佳话的恋情刚好发生在司马相如人生的低谷期,也算是上天对于司马相如的一种恩赐。正所谓缘分天注定,所谓缘,在命运的操纵下,总是叫人啼笑皆非,或捉弄,或为难,或撮合,似乎只有如此方能显得缘分的神秘。在茫茫人海中,司马相如的不尽如人意的官场,卓文君的不尽如人意的婚姻生活,他们的内心那一份抑郁只有他们才懂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这场生命的遇见的壮烈。他们的遇见便是那心灵的交流,因为生命的遇见,心灵不再孤寂,因为遇见,心灵又多了一份安慰。

世事皆没有定数,本是梁王府上宾的十数人之一,曾经是那万人中央,享受那万丈荣光,奈何世间无常,谁也没想到竟然会落魄到这种地步。树倒猢狲散,亲友们听说相如落难了,都躲了起来,亲情竟然可以淡漠到这种程度,真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啊!

相如想一个人静静,便支开了书童,独自一人出门。不久,便走进了一家酒店。

酒店的老板准备了一桌免费的酒菜,相如长叹一声,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竟然就得到了这般款待,想起了自己连日来的遭遇,不免又感慨万千。

“店家,你说人生在世一场,什么最为重要?”相如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惬意的闭上了眼睛,清风款款拂过,温柔似梦;新升旭日暖暖,闲淡安然。

“老叟才疏学浅,不足一二,见笑了。细细想来,这人活着有为名利的,有为情意,还有仅仅为活着的,这些都是为自己,不必多言。”说到这里,酒店老板笑了笑。

相如有些惊诧,没想到这酒店老板说话颇有涵义。

“然而有一种人,活着,却不为自己。”

“噢?这不为自己活着的人什么样?还望店家多多指教,说来听听。”相如正襟危坐,向前侧了侧。

“公子自是才高八斗,一支秀笔写尽乱世江山,定为一代奇才。何必在意老叟愚言陋语。有志者成大事,不拘小节胸怀天下,才是公子最重要的。”酒店老板淡然一笑,转身离开。

相如脸上写满疑惑,心中更是七上八下,料想与这位酒店老板素昧平生,可怎么竟这般看透自己。想当年,自己年少气盛,想过临池翰墨,想过驰骋沙场,为了理想游走他乡,一赋成名,受天下敬仰。一晃十年已过,浮名抛散,映着烛影在诗风词意之间叹息。

“公子,老叟胡言乱语,不必当真。来,公子饮酒不?斗胆求饮一杯,也算缘份一场。”酒店老板端来一壶好酒,说道。

想到自己现在这处境,相如不禁一番唏嘘。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家中田产无人打理,早已荒废。相如一向潇洒,再加上没有家室,金钱在手中转眼就散尽,曾经在梁孝王府所得的金钱早就挥霍一空,一丝也没攒下。如今正当三十,正是事业蓬勃向上的年纪,空有满腹经纶,竟然身无分文,功业无缘,无处安身,无米下锅。只得把老宅抵给了别人,换了两个月的酒钱。酒真是个好东西,似乎能麻痹人的神经,几杯酒下肚,仿佛已经脱离了现实,脱离了一切不如意。亲朋凋尽,一种足矣置人死地的凄惶油然而生。可怜相如满腹经纶,茫茫天下,何处才能安身?

“公子,船到桥头自然直,天将英才,自有其过人之处。”

相如忽然哈哈一笑,茅塞顿开,高举酒壶,喝了个酣畅淋漓,心中不免暗想,人生难免会遇到低谷,而自己深陷困境,便遇得这一贵人,心中暖暖一阵。

4.才貌双绝慕佳人

人生就是一个个阶段组成的,不管上一个阶段成功与否,你都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自幼和相如交好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

如今,王吉做了临邛的县令,得知了相如的处境后,托人捎话,希望相如去投奔他。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入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做客。这无疑给了相如一线生机,想不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兄弟总能在你危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凉风惊醒了明月,红叶染透了青山,这么多天的漂泊无依,这么多天看尽了世事沧桑,终于有了一丝安慰。那无处可寄的魂魄,无处安放的身躯,早已染上了岁月的冷漠,相如浑身散发着一股清冷之气。去往临邛的路上,相如得知自己的祖宅就是押给了成都的一位坏了事的李内史,都说这李内史被抄了家,本该身无分文,为何竟这般有钱了,相如和书童都疑惑不解。

后来又听人说,这李家世代高官出身,为了钱财折节和商人结了亲,娶了富甲天下的卓家女儿,靠着儿媳妇的嫁妆买房买地,置办了家产,一时间成了外人的笑话。那人又接着说,这卓家小姐才色双绝,美若天仙,再加上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当真是凡间少有,当年求亲的多得都快把卓家的门槛踏破了。可叹红颜薄命,嫁过来没到半年,那李家大公子就一命呜呼了。李家家规甚严,怎肯放她出来再嫁。这么一个绝色女子,十七岁就开始守寡了。说来也奇怪,这女子倒是真有兴致,李府的后院经常夜半有琴声传出来,想来也是长夜漫漫,打发时间罢了。不过那琴声真是特别,当真是天下第一,时而哀婉凄凉,时而平淡悠远,即便是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能把人的魂都勾了去。这夜半琴声早就成了成都的一道特有的风景。

书童听了很不服气地说:“若说琴技,天下间没一个能比得过我家公子的,想当年我家公子一曲琴技震惊了梁孝王,我家公子还没说是天下第一,那个什么小姐怎么就能天下第一?不自量力罢了。”相如急忙制止了书童,说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凡是不可一概而论,也许真的有人在我之上也说不定。”

那人听了这主仆二人一唱一和,直摇头,转身走了,似乎觉得他们才是不自量力。相如听完这个故事思绪万千,不禁驻足,向着李家的方向遥望,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或许是国色天香,浓墨重彩,或许是红颜淡妆,略施粉黛。她的美,或许应该在红尘之外。闲淡的光阴撩拨琴弦,牵动着路人的情怀,不幸的遭遇让无数世人只能隔岸观望。她的华丽故事,供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这流去的日子里,一次次装饰着别人的梦。

联想到自己,如今已三十,尚未娶亲,当年得志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前来说媒,不知为何,竟没有一人能够打动这颗心。想来都是一些庸脂俗粉罢了。这卓家小姐若真是像传说那么神奇,倒是可以引为知己。又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如今自己这般落魄,再说终究是男女有别。想着想着不觉出了神。

那天夜里,相如和书童怀着好奇的心情故意走到了李府的墙外,只为了一听那天下第一的琴曲。待到明月高悬,西风乍起,果然墙内传出了凄凉哀婉的琴声,在无限的夜色中回荡,时而如露珠般晶莹剔透,却又一碰即碎。时而如阳光般温和静美,却又忽然一阵雷雨。时而如湖面一般平静,却又突然被一阵狂风卷起浪花。让人听了不免悲从中来,相如和书童忍不住落下了两行清泪。想不到真的有这样凄惨的琴声。

相如听得如痴如醉,此人的琴声不在我之下,更何况这只是一把普通的琴,哎,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引以为知己,也不知道今生有没有这样的缘分。又想起那个路人说的话来,小小年纪,竟然守寡,几分同情怜悯之意油然而生,泪珠滚滚流淌在脸上,久久不能散去。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直相信有一种人的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一种相守不在于朝朝暮暮,而在于心心相携。真想执她的手,感受她手心的温度,和她一起看夕阳日落,和她一起慢慢变老。红尘深处,静静地读她曲中的似水流年,品味她人生的喜怒哀乐,与她琴瑟想和,低吟浅唱,在寂寞流年里与她相依相暖。初遇时,镌刻美好,回眸处,相思已入骨。

墙外的琼花,静静的绽放,点缀和支撑着不多的奢华,又如老者的水墨画。静静地站在这如美的画卷前,不忍触摸,怕惊醒了这千年的沉睡。谁愿错过这千年的依恋,数着如野的轮回。记忆滑过的年轮,思念驻足的牵挂,已然成了回眸。

水自流,叶飘零,任是英雄也断肠,更何况,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断断续续的纠扰,缠缠绵绵的留守,人去千里外,当牵挂成了习惯,岁月里已无日日暮暮,然然渡渡。

是谁,独上西楼,东窗空赋,天山北往,苏南泛舟,留了泪痕,整个春秋。谁一琴一扇,浮袖江南岸,不知她现在会为谁舞动手中的龙泉。同饮一江水,共处江城北,苦于相见,苦于相见无言,苦于言后无言。爱原来是这样,手中残存着她的一颦一笑,放在心上,成了挂牵。

离开后,相如内心的悲伤就像是水花溅起,一波一波的袭来,让人猝不及防,想要摆脱,却始终放不下墙内的那份眷恋。

他不知,她已经悄悄潜入他的心底,潜入到最深的角落,情思深种。

他不知,若干年后,他和她之间牵扯出了一场倾世绝恋。

他不知,她就是他生命里的女人,是他前世约定好了的宿命。

他不知,他们的未来,早已被命运写进了史册,引得无数后来人顶礼膜拜。

时光追随着匆匆的脚步,缥缈的钟声惊醒了梦中人,天涯陌路,仿佛虚幻一场,只有这无休无止的想象不停地割裂这相如的心房,仿佛她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好想停下来歇一歇,给她一丝温暖,给她一世的承诺,让她不再这么孤单,不再这么凄苦,帮她擦干泪水,帮她续写一个未来。

“桃花深处不见君,何处落花染我心。”她,白衣白裙,红鞋紫苏伞。青云低垂,微风痴迷醉,化为仙子泪,一如她的古典美。红铁凳旁,遥遥一帆引入肠,空相望,卿卿身后藏。引她入怀,任周边雨水肆意洗劫。走过石阶,穿过甬路,谁的紫苏伞簇拥在谁的蓝伞下,谁的眼眸不住的游走。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稠云紧紧地包裹着月光,烟雨雾水着夹杂着朦胧,烟雨蒙蒙,一如她的笑,倾国倾城。长亭小歇,轻抚蝴蝶结。在时间的夹缝里,那畔,那水,那人,潺潺想念,相知而不见,原来,思念是这么美,一如她的容颜。

相如痴痴地回过神,继续向前走,一骡一马,向着临邛县驶去。此时,却是春意融融,芳菲铺满人间…… cQ9FJIHFp4LnNRlt+CfCp6pvXPUCasSncmcZ0hqvwMg3kpDnPlI3Rj47K3ti2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