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怪论的产生
海豚可算得上是游泳健将,它平常的速度每小时可游40千米至48千米。当它全力前进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每小时80千米。这样的速度足可以让其他鱼类望尘莫及,因此人们便把海豚称为海洋里的飞毛腿。
但科学家们认为,根据海豚的自身特点及形体,它的游速每小时怎么也不能超过20千米。如果海豚的游速超过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
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动物强6倍;二是它采用某种奇特的方法减少阻力。
这种假说,是1936年英国的一位水生动物研究专家詹·格雷提出来的,人们便把这一理论称为格雷怪论。
格雷怪论的阐述
自从格雷提出这一怪论以来,科学家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海豚的游速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人们很快就证实了海豚的肌肉没有特殊的构造,当然也就不具备超自然的高效率。那么,它的超速动力源究竟来自哪里呢?
有人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海豚那流线形的体形上。为了证实这种假说的可能性,便做了一个海豚的模型,从体型到体表都与真海豚别无二致。
另外,在模型上还安上了与海豚尾鳍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推进器。实验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它与海豚的速度比起来要慢得多。这一假设被推翻了。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觉得海豚的游速与其皮肤有关。因为海豚的皮肤很特别,光滑而富有弹性,同时它还不沾水。有人分析,它那光滑的皮肤可能会分泌一种润滑物质,用来减少水中的阻力。这一假说也被推翻了,因为经研究发现,海豚没有皮脂腺,无从分泌润滑物。
格雷怪论的证实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海豚的皮肤分上下两层,上层也就是外层,弹性很强;下层也就是内层,也有很好的弹性。上层的皮肤在受到水的压力时,会根据水压的程度而变得凹凸不平,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进来,这样,在身体的周围就形成了一层“水罩”。而当海豚进入高速运行状态的时候,身体振动所引起的紊流,就会在皮肤的凹凸变化中得到调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阻力。
有人根据这种说法,研制了人造海豚皮,把它贴在鱼雷模型上,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其受阻情况比普通模型减少了60%。
可以说问题至此有了极大的进展,但人造海豚皮还不能令鱼雷模型达到让人满意的高速度。它与真的海豚皮差在哪里呢?这还是一个尚待破解的谜。
海豚的声呐
所谓声呐,原意为声音导航和测距,是利用水下声音来探测水中目标及其状态的仪器或技术。常用来搜索潜艇、测量水深、探测鱼群,是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导航设备。
这项技术是本世纪才发明的。但是这种人造声呐技术与海豚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
人们发现,海豚在捕食时,会发出一系列探测信号。由于有了这种信号,它可以在几种鱼都存在的情况下,准确地捕捉到它最喜欢吃的鱼。
海豚之间的交流
海豚之间还有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比如把一对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海豚,分开在两个水池里,相互无法接近和看见。
然后,再用一根电话线把两个水池连起来,只要电路一通,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两只海豚竟然用一种特殊的声音交谈起来。如果电路一关,它们就中止了谈话。
即使把两只海豚,分隔在遥远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它们也会通过电路进行谈话。有人还把海豚娃娃的声音录下来,放给海豚妈妈听。当海豚妈妈听到之后,显得很焦躁,四处寻找它的孩子。海豚还可以用这种声音向同伴发出警报。
海豚发声的疑惑
海豚的这种奇妙的声呐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人类试图揭开这一秘密。
首先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海豚没有声带,为什么会发出音域极宽的声音呢?
有人认为,海豚主要是靠跟喷气孔相通的鼻囊系统发声的。可是如果说它在水上用鼻孔发声还说得过去,那么它在水下发声又怎样解释呢?
因为它潜入水下的时候,鼻孔就会闭合,可它仍然可以发出声音来。
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海豚的脑门上,有一块圆圆的像西瓜一样的组织,大概是这块组织起到了声透镜的作用,声音就是从这里聚焦成声束向水中发射的。
有人不同意上述说法,因为他们发现,海豚虽然没有声带,却有发达的喉头,当它吞咽食物时,发声就会停止。他们认为,海豚的声音大概是从喉头发出的。
海豚有探测能力
人们还发现,海豚有很强的超声波探测能力,即使把它眼睛给蒙上,它也能找到目标。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
有人认为,海豚的外耳已经退化,起不到耳朵的作用,其声音是通过下颌的脂肪传到内耳的。对这种说法有人表示反对,他们看到海豚的耳道中充满了水,认为海水对声音有很好的传导作用,因此,它的耳朵仍然是主要的听觉器官。
围绕着海豚声呐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仍然是迷雾重重。
海豚睡眠的研究
任何动物在睡眠时,都有一定的姿势,使全身肌肉完全松弛下来。可海豚却从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难道海豚不睡觉吗?
美国动物学家约翰·里利认为,海豚是利用呼吸的短暂间隙睡觉的。这时睡眠不会有被呛水的危险。
经过多次实验,他还意外地发现,海豚的呼吸与其神经系统的状态有特殊的联系。他曾给海豚注射适当剂量的麻醉剂,半小时后,海豚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弱,最后死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动物学家们认为,海豚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睡眠的,麻醉剂破坏了海豚的神经系统,使它们都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阻塞了呼吸的进行,便导致海豚死亡。
海豚睡眠之谜,使研究催眠生理作用的生物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微电极插入海豚的大脑,记录脑电波变化。还测定了头部个别肌肉、眼睛和心脏的活动情况,以及呼吸频率。结果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现睡眠状态。
即使它们持续游泳,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每隔十几分钟活动状态变换一次,而且很有节奏。正是由于海豚两边脑部的睡眠和觉醒的更替,才能使它维持正常的呼吸和游动。
海豚智力之谜
海豚的智力也是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许多人坚信,海豚要比任何一种类人猿都聪明,有人甚至认为它们的智力与人类不相上下。
根据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以及海豚表演杂技时与人类沟通的情形推测,海豚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很强;但目前尚无法证明海豚运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式的思考。
不过,即使没有科学上的确凿证据,也不能就此认为海豚没有抽象思考能力。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用这种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
这些问题都是很有意思的。但现在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也还有许多未知之处。
虽然海豚与人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多,所以,人类对海豚潜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看来,海豚之谜暂时还无法得到圆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