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巨猿与野人有何关系

提出观点

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野人等类人生物出没的足迹。野人是一种直立行走的类猿似人动物,但与人类特征相差很远,与巨猿有较多相似之处。

所以,有人认为野人应该是一种改变了原来生活习性的、残存的、已经被认为消失的动物——“巨猿”。

那么,传说中的野人会不会就是巨猿的后裔呢?

对此,有专家指出,巨猿与今天的野人可能毫无关系。那么,他们的依据何在呢?

体形的差异

巨猿身高可达3米,而大多数被目击到的野人都不超过2米高,神农架和我国南方的野人通常只有1.5米至1.7米之间。

分布区域不同

北美的大脚怪,尽管早就出现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当地也基本具备大型动物生存的条件,但从化石证据来看,整个美洲从未演化出任何猿类动物。同样,游荡在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也不会是巨猿的后代。

行走方式

巨猿并不是两足直立的动物。在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是直立行走,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目前,古生物学家已一致认为巨猿应该像猩猩一样主要以四足行走,偶尔才能直立起身体,而且前肢应比后肢更长、更发达一些。

巨猿为什么会灭绝

巨猿是巨大的类似猩猩一样生活于地面的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重量估计超过200千克,这种动物长有强壮的犬牙和巨大的臼齿,并有厚厚的珐琅层、高高的齿冠和矮牙尖。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我国南方和越南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步氏巨猿化石,但科学界一直没有弄清巨猿的生存年代和灭绝时期。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地球地理学教授杰克·里克对此很感兴趣,他带着疑问和先进的仪器,来到了我国广西地区的洞穴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当地科学家的帮助下,里克仔细地研究了巨猿的化石以及其生活的环境,并利用先进的电子旋转共振器以及高精度的绝对日期鉴别法推算出了巨猿的生活年代。

里克教授表示,从这些化石的年代推算,这种史前巨猿生活在100多万年前,和早期人类在地球上共存过,直至10万年前才彻底灭绝。

目前,虽然研究人员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巨猿骨骼,但是他们通过对巨猿生活时代之前、同时代以及现代猿的外形的认真比较,把巨猿的形貌进行了合理的复原。

简单来说,复原过程就是根据牙齿和下颌骨复原出与之匹配的头骨,接着根据头骨复原出整个躯体骨架,然后再用皮肉和毛发加以“润色”,这种方法比较合乎复原体的本来面目。

科学推测

最后,复原学者们推测出,巨猿是一个高达3米体重达544千克的庞然大物。当这种怪物穿过森林的时候,它沉重的脚步引起的地面震动,足以将原始人类吓得四散奔逃。人们也许会担心,当时那么弱小的原始人类是怎样与如此高大、凶猛的怪物同处一个时代的呢?

里克称,早期人类可能和这种巨猿面对面接触过,不过,他们是比较幸运的,这种史前巨猿很温柔,根本不杀生,更谈不上吃人了。根据对其牙齿的化学分析,可推测出巨猿是彻底的素食者,最喜欢的食物是竹子,偶尔也吃树叶和果实。

里克指出,实际上身体巨型化在食草动物中是很普遍的一种,个子大了既能减少天敌的威胁,也有利于食草动物间的竞争。以前人们总认为,越大的动物也会越凶猛,其实并非如此。

50年前,大猩猩还被视作凶神恶煞,但现在已经证明它们是非常温顺害羞的动物。

依此类推,巨猿也应该是“和平主义者”。由于雌性巨猿的体形只有雄性的一半,那么它们很可能也像大猩猩一样集小群生活,以一只成年雄猿为领袖。

巨猿灭绝

一般而言,大型动物食量大、繁殖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巨猿生活的末期,正是冰河期反复出现,整个北半球气候多次剧烈动荡的时期,而它们的主要食物竹子,也正巧赶上几十年一遇的竹子集体开花期,这些都给巨猿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当我们联想到大熊猫在受到人类充分“照顾”的条件下还生存得如此艰难,巨猿的灭绝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还有一个不应该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人类。

根据“走出非洲”学说,现代人的祖先在80万年前进入东亚,在这里遭遇了庞大而迟钝的巨猿。过了50万年,巨猿消失了,而人类依然存在,而且更加强大。

有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当时人类比巨猿更为敏捷,残酷的竞争迫使巨猿把竹子作为主要的食物,而狭窄的饮食结构使得巨猿在与人类的生存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并最终导致了巨猿的灭亡。也有学者认为,因为巨猿的头盖骨和大脑生长跟不上躯体的发达程度,其进化便停止了,随后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Ecvidk3XcxQ66XzI7IvJiNK/LENrsLApYowuedgjqh4SGaaVuJ3qsO53afgt9S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