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淇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孙方洲说:“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叶万勇将军说:“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供销总社强化为农服务
2002年1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进一步学习理解“十六大”精神,并结合供销合作社的实际,畅谈学习的体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发言中指出:
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助农增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努力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白立忱说,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通过这次大会,必将掀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潮。
全国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为农服务和提高经济实力为标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供销社成为一支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队伍。
白立忱指出: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进一步深化“四项改造”。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社企分开,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
积极探索企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企业的大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积极以新的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促进流通体制的改革。
白立忱强调,供销社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步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塑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象,实现新时期的二次创业。
档案局采取新管理手段
200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出席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并作了讲话。
王刚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和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
王刚还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展工作。
王刚指出,全国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开拓,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一是档案服务领域要有新拓展。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精心确定档案服务的重点方向,创造更多的档案服务方式和内容。
二是档案服务思路要有新突破。档案部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途径、手段、内容要多种多样,根据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服务,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三是档案服务条件要有新改进。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强化档案基础工作,提高档案技术水平,加快档案人才培养。
王刚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支持各级国家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扶持一批重点档案馆建设,加大对全国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
王刚希望广大档案工作者,为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各地贯彻会议精神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相继召开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山东省省直各部门与各市党委,连续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会议。
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认为,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切实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和灵魂,结合山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一致、精力集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在广东省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学习班、报告会、研讨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李长春要求: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说:
要结合新疆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乘党的“十六大”的东风,全面推进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江苏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高扬发展主题,把握结构调整主线,深化细化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北京市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强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在认真研读全文、全面把握重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狠下功夫,在结合北京实际工作、努力提高思想素养和领导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大胆创新上狠下功夫。
各省、区、市领导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同心同德完成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在2002年11月8日开幕后,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工矿企业到乡间农村,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
各界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为大家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地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六大”给我们绘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是催人奋进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亚新谈到:
这个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对我国的现代化如何规划、第三步战略如何走,作出了具体的论述。
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是当地比较富裕的村,村党委书记孙方洲,对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到振奋。孙方洲说:
按过去的说法,我们已经算是小康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低层次的小康,和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比,和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党委书记赵浩宇说:
我们感到只有埋头苦干,克服浮躁心态,不满足于低水平小康的现状,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大庆油田沈洪喜、何新民等党员表示:
党的“十六大”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国家富裕了,企业发展了,我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认为:
一些重大的问题,如所有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党建等问题,都由于理论创新而得到了解决。理论上的突破,能够对社会未来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培敏认为:
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尊重。
确立这个原则,不仅能有效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能凝聚民心,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是众望所归。
陕西延安市宝塔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祁玉江说:
报告特别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和新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对我们西部开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新疆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木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热合曼,听了报告后说:
中央这么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们西部地区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振奋,也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经济上加快发展,团结全村力量,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好。
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固原市原州区东郊乡,乡党委书记戴江宏说:
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靠国家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还要靠西部地区干部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认为,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并提出了具体目标,这既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也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这个伟大目标一定会实现。他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道出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心里话,说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谈起党的“十六大”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党委书记、乡长旦增,兴奋不已。旦增说:
这几天,全乡干部群众都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充满信心。
昔日的德庆乡有不少落后村。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德庆乡一举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藏胞逐步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好日子。如今全乡年人均收入达1810元,大部分群众都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出现了“经商村”、“安居村”。
村民土登说:
回首德庆乡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党的富民政策紧紧相连。
这一切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拉巴旺堆是德庆乡其美村,由穷变富的典型。
谈起党的“十六大”,拉巴旺堆兴奋地说:
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心中涌动着新的希望。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宁波政府走上强农之路
岁末年尾,在宁波乡村,从山区到渔村,从干部到农民,从龙头企业到农户基地,钻大棚,进农家,到处一派农闲变农忙、笑声荡田野的丰收景象。
瓜菜飘香的绿野平畴,花木争艳的温室大棚,鱼跃虾跳的海塘水池,无不透射出特色农业的魅力。
鳞次栉比的别墅楼群,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那绚丽多彩的花坛绿地,描绘出农村小康的画卷。
那骑着摩托,别着手机,穿梭于田野、市场、科研院校的忙碌身影,诠释出“农民”二字的全新含义。
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也是农村。
然而,宁波市委、市政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新世纪解决“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解民情,集民智,顺民心,走出一条“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的发展之路。
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十大主导产业,百种特色产品,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宁波农业结构曾进行过两次成功的大调整,使农民经历了以量增收,到以价增收的两次增收高峰期。
随着低水平、阶段性的买方市场的普遍出现,单纯以“量”和“价”增收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宁波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又迈开了第三次调整步伐:围绕市场调结构,立足特色调结构,瞄准绿色调结构。
围绕市场调结构,什么赚钱种什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宁波市抓住机遇,制定了《2000年—2010年宁波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加快调整步伐,使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即使在产粮为主的余姚市,也把稻区调整为茭白产业、蜜梨产业、榨菜产业、雷竹产业和稻田养殖业5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调整总面积在12万亩以上,为平原稻区种植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
立足特色调结构,借助先发优势,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从注重面积的调整,转到建立区域化的特色农业基地上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区域特色经济。
宁波从粮调到菜,从菜调到花,从花调到特,步步紧随市场的节拍,初步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带,即以设施高科技为特征的创汇蔬菜产业带,以名特优集约化为特征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带,以生态型为特征的山区半山区水果花卉林特产业带,以规模化为特征的草食畜禽产业带。
在资金扶持上,每年安排200万元,2002年增加到400万元。
在全市范围内,已形成慈溪的创汇蔬菜,鄞州的蔺草,余姚的榨菜,奉化的水果、花卉、竹笋,宁海的茶叶、水产品,象山的海水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并建成万亩以上农产品基地99个。
同时,宁波市瞄准绿色调结构,走创汇农业之路。
“花木之乡”奉化市,以花木、草莓、竹笋等六大主导农产品为龙头,相继建成“江溪花木走廊”、“班溪雷竹走廊”、“跸驻银杏走廊”、“莼湖青梅走廊”和“尚田草莓走廊”等五大特色农业走廊,把效益农业与旅游观光业、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2001年,“五大走廊”收入达3亿元,与“走廊”相联结的3万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滕头村巧打绿色牌,以江南风情园、将军林、盆景园和绿色长廊等几十处景点,组成生态旅游,使一个普通的产粮先进村,变为国家四A级生态旅游区。
结构每调整一小步,农民就增收一大步。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趋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村繁荣起来。
宁波有3789个行政村,这些村有强有弱,有富有贫。早在1999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目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确保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不遗余力地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宁波“共富工程”的重头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宁波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2002年,全市原16个贫困乡镇全面脱贫,9个乡镇实现了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198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0元。
从2001年起,宁波又打响了“十五”扶贫帮困之役,旨在让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都有保障,特困户全面脱贫;贫困村和薄弱村村级集体,年可用资金分别达到户均百元和5万元以上;扶持尚未实现小康的乡镇和已脱贫的村,全面实现小康。
在2002年,宁波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提前达到小康标准。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还要看农民。
时任宁波市市长金德水表示:“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议题,更是我们党委、政府今后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