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谚语(第二卷)
竭宝峰

第一章C1

第一节ca

擦油抹粉称人样,吃饭穿衣量家当。

第二节cai

才高气壮,力大压人。

才高八斗

形容极有才华。出自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叫谢灵运。他从小就很聪明,他的祖父谢玄对他特别疼爱。

谢灵运长大以后,诗写得特别好,也继承了家传书法,当时号称无人可比。宋文帝对他非常赏识,把他的诗和书法称为“二宝”。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都很喜欢他的诗,他的诗一写出来,文人雅士就会争相抄录,到处流传。

谢灵运也认为自己很有才华,有些自命不凡。他曾经说过:“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才华总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曹植,是曹操的儿子)独占了八斗,我占了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才高八斗”又作“八斗之才”。

才华如快刀,勤奋是磨石。

才来才到,摸不着锅灶。

才子配佳人,瘸驴配破磨。

才子好当饥难忍。

才人无貌,烂扇多风。

财大折人,势大压人。

财大气粗,肉肥汤肥。

财不随意,事不随心。

财不露白,货不离身。

财是英雄胆,衣是瘆人毛。

财是英雄酒是胆。

财明义不疏。

财乃身之胆,酒者色之媒。

财从细起,积少成多;一日浪费,百日可观。

财归富户,狗咬烂布。

财可通神。

财主的算盘,穷人的性命。

财主日日肥,穷人日日瘦。

财主就能当官,当官就是财主。

财散病除,财不散病不除。

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

财黑不可交。

财与命相连。

财去人安乐,财来自有方。

财从细中起,衣食俭中生,省吃俭用免求人。

财主一桌菜,穷人十年粮。

财多惹祸,树大招风。裁缝不怕看,只怕算。

裁缝不偷布,老板娘子没有裤。

裁缝衣破没布补,木匠屋里没凳坐。

裁缝仗着热熨斗。

第三节cai

采茄子要让个老。

采动荷花牵动藕。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踩着鼻子上脸。彩云怕风吹,纸花怕雨淋。

第四节cai

菜刀不磨成死铁。

菜刀虽利不能削自己的柄。

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第五节can

参谋的嘴,副官的腿。

第六节can

残花没人戴,自骄没人爱。

第七节cang

苍蝇飞臭处,丑人怕进步。

苍蝇摘头不知死,鸭子断喉满街溜。

苍蝇贪甜,死在蜜内。

苍蝇体小毒不小,白象身高眼也高。

苍蝇不钻无缝蛋。

苍蝇爬过,自有痕迹。仓面上好节省,仓底下不好节省。

仓里无粮稗子贵。

仓里无米糁子贵,老来无儿女花香。

仓头好省,仓底难留。

第八节cang

藏去精的说肥的。

第九节cao

操心不怕白头发,各人洗脸各人光。

操心落个怀抱冰。

操心不禁老。

操心受累,少活三岁。

第十节cao

曹操背时遇蒋干,葫豆背时遇稀饭。

曹操小传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溦亳州)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不久升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今河南许冒东),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打黄巾攻董卓

曹操少年时机警,有权术谋略,而且以侠义自任,放纵不羁(ji束缚),不修养品行、学业,所以社会上的人尚未认识他的卓越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郡的何甬(yong)看重他。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要动乱,不是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拯救的,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大概是你吧!”二十岁时,曹操被荐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出任洛阳北部尉,调升顿丘县令,征召任命为议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事。曹操又被任命为骑都尉,讨伐颖(ying)川的黄巾军。升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个县,长官多数巴结、依附权贵、外戚,贪赃受贿,名声都很不好,曹操于是上奏罢免了其中八个县的长官,下令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那些犯法作乱的人知道后不是逃跑就是伏匿,使得郡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宁。过了很久,曹操被召回做东郡太守,但他声称有病不去赴任,回到家乡。

不久,冀州刺史玉芬、南阳人许攸(yiu)、沛国人周族等联络豪杰,图谋废掉灵帝,立合肥侯做皇帝。他们把这阴谋告诉曹操,但曹操拒绝参与这件事。王芬等终于失败了。

金城人边章、韩遂杀了刺史、郡守,进行叛乱,部众十多万人,使得天下骚乱、动荡。曹操被征召做典军校尉。此时恰逢灵帝逝世,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策划诛杀宦官,太后不听从,何进就召董卓,想利用他来胁迫太后,董卓未到达而何进被杀了。董卓到后,废黜废黜(feichu):取消王位或废除特权地位。吵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刘协。董卓上表推荐曹操做骁(xiao)骑校尉,打算跟他商议国事。曹操于是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回乡。出了虎牢关,经过中牟县,被亭长怀疑,逮到县里。县城中有人暗中认出他,替他求情,曹操才得以释放。董卓终于杀了太后和弘农王。曹操到了陈留,散发家财,纠集义兵,准备凭借这支队伍来诛杀董卓。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己吾起兵,这一年是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季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fu)、豫州刺史孔伷(zhou)、兖(yan)州刺史刘岱(dai)、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miao)、东郡太守桥瑁(mao)、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做盟主。曹操代理奋武将军。

董卓听到义兵起事,就逼迫天子迁都长安,自己留守洛阳,焚烧了宫殿。这时,袁绍驻扎在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驻扎在酸枣,袁术驻扎在南阳,孔昉(fang)驻扎在颍州,韩馥在邺(ye)城。董卓兵力强大,袁绍等没有人敢领先进军。曹操道:“发动义兵来讨伐逞凶作乱的人,大军已经集合,各位还迟疑什么?假使董卓听到崤山以东的义兵起事,倚仗朝廷的重威,占据二周的险隘,向东进军来控制天下。即使他的行为违背道义,也能够成为祸害。如今董卓焚烧了宫殿,劫持天子迁都,使得海内百姓震动,不知道归附谁,这是天灭亡他的时候啊,打一仗就可以使天下安定了,不可以丧失时机啊。”于是率兵向西,准备占据成皋(gao)。张邈派部将卫兹分兵跟随曹操。曹操的兵马抵达荥(ying)阳的汴(bian)水,碰上董卓的部将徐荣,交战失利,士兵死伤很多。曹操被流箭射中,所骑的马也受了伤,堂弟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才得以乘夜逃脱。徐荣见到曹操所率领的士兵虽然少,却奋战一整天,认为酸枣不容易攻下,也就率兵撤回。

曹操回到酸枣,各路军队十多万士兵,天天摆酒盛会,不考虑进取。曹操责备他们,乘机献计说:“请各位听从我的计策,所有的军队都构筑高深的壁垒,不跟敌军作战,多布置疑兵,显示天下的形势,以正义诛伐叛逆,是可以很快平定的,如今军队依据正义而行动,却抱着犹疑的态度而不前进,使天下的人失望。我私下替各位感到羞耻。”张邈等人不接受这个意见。

曹操士兵少,就和夏侯惇(dun)等人到扬州招募招募(mu):募集(人员)。士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xin)送给士兵四千多人。回到龙亢(kang)县,士兵大多叛逃了。到了建平县,又收集士兵。得到一千多人,进驻河内。

黑山贼于毒、白绕等十余万人抢掠魏郡、东郡,王肱(gong)不能抵御。曹操率军进入东郡,在濮(pu)阳攻打白绕,击败了他。袁绍因此上表推荐曹操做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三年春季,曹操驻军顿丘,于毒等攻打东武阳。曹操于是率兵向西进入山岖,攻打于毒的大本营。于毒听到这消息,放弃武阳回军,曹操中途截击眭(sui)固,又在内黄攻击匈奴首领於夫罗,都大败了他们。

青州黄巾军百万人进入兖州,杀了任城相郑遂,移军进入东平。曹操率军追击黄巾军直到济北。黄巾军乞求投降。冬季,接受投降过来的士兵三十余万人,男女一百余万口,收编其中的精锐士兵,号称“青州兵”。

击袁术灭吕布

袁术与袁绍有隔阂隔阂(he):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袁术向公孙瓒(zan)求援,公孙瓒派刘备驻守高唐,单(shan)经驻守平原,陶谦驻守发干,以此来逼迫袁绍。曹操和袁绍联合攻击,都打败了他们。

四年春季,曹操驻军鄄(juan)城。荆州牧刘表切断袁术运粮的通道,袁术率军进人陈留郡,驻守封丘县,黑山军的残部和於夫罗等辅佐他。袁术派部将刘详驻守匡亭。曹操攻击刘详,袁术救援他,曹操与袁术交战,把他打得大败。袁术退守封丘,曹操就包围封丘,尚未合围。袁术向襄邑逃跑,逃到太寿,曹操挖开渠水灌城。袁术逃到宁陵,曹操又追到宁陵,袁术逃到九江。夏季,曹操回军定陶。

这年,孙策接受袁术派遣渡过长江,几年间,就占有了江东。

兴平元年春季,曹操从徐州回来。当初,曹操的父亲曹嵩(song)辞退官职之后回到谯县,董卓之乱时,到琅琊(langya)避难,被陶谦杀害,所以曹操志在复仇,向东讨伐。夏季,派荀彧(yu)、程昱(yu)驻守鄄城,再次征讨陶谦,攻占了五座城邑,最后占领了直到东海的地区。回来经过郯(tan)县时,陶谦的部将曹豹和刘备在郯县的东部驻守,中途截击曹操。曹操打败了他们,终于攻占了襄贲(ben),所经过的地方大多遭到破坏、屠杀。

恰逢张邈和陈宫反叛,迎接吕布,各郡县都响应。苟彧、程昱保卫鄄城,范县东阿二县牢固地防守,曹操就领兵回来。吕布来到,攻打鄄城未能攻下,驻扎在西面的濮(pu)阳。曹操说:“吕布一天就攻占一个州,却不能占据东平,切断亢父、泰山的通道,凭借险要之地中途截击我,反而驻守濮阳,我判断他不能有所作为。”于是进军攻打吕布。吕布出兵迎战,先用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逃跑,曹操的兵阵混乱,曹操驰马从火海中冲出,从马上摔下来。烧伤了左手掌。司马楼搀扶着曹操上马,才带着他离开。他们未到军营就停下来,各将领没有见到曹操,都担心害怕。将领们没想到曹操自己支撑着去慰劳军队,命令军队赶紧准备进攻的器械,再次进攻吕布。曹操跟吕布僵持了一百多天。这时发生了蝗虫灾害,百姓遭受大饥饿,吕布的粮食也吃光了,各自撤军离开。

秋季九月,曹操回到鄄城。吕布到达乘氏县,被他的同县人李进所打败,往东到山阳县驻守。这时,袁绍派人劝说曹操,想联络和好。曹操新近丢掉了兖州,军粮吃光,准备答应他。程昱劝阻曹操,曹操听从他的意见,冬季十月,曹操到了东县。

二年春季,曹操袭击定陶。济阴太守吴资守卫南城,没有攻下。恰逢吕布来到,曹操又打败了他。夏季,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在巨野驻守,曹操攻击他,吕布援救薛兰,薛兰战败,吕布逃跑,终于斩了薛兰等人。吕布又从东缗(min)和陈宫带领一万多士兵前来交战,当时曹操士兵少,便设下埋伏,出奇兵袭击,大败吕布。吕布夜里逃跑,曹操再次进攻。攻下了定陶,分兵平定了各县。吕布向东投奔刘备,张邈跟从着吕布,派他的弟弟张超带领家属保守雍丘。秋季八月,曹操围攻雍丘。冬季十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兖州牧。十二月,雍丘被攻陷,张超自杀。曹操灭了张邈三族。张邈到袁术那里请求救兵,被他的部下所杀。兖州平定,曹操就向东攻取陈国地区。

这年,长安骚乱,汉献帝往东迁徙(xi),在曹阳战败,皇帝渡过黄河逃到安邑。

建安元年春季正月,曹操的军队到达武平,袁术安排的陈国国相袁嗣投降。

汝南、颖川郡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shao)等部,各有数万人,起初响应袁术,又依附孙坚。二月,曹操进军讨伐,打败了他们,斩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部下全部投降。皇帝任命曹操为建德将军。夏季六月,升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秋季七月,扬奉、韩暹(xian)偷偷逃跑了。汉献帝授予曹操符节、黄钺(yue)总领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说曹操把都城迁到许县。九月,汉献帝迁往东面的许县,任命曹操做大将军,封为武平侯。自从皇帝往西迁都长安,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到这时宗庙、社稷制度才建立。

皇帝东迁的时候,杨奉从梁县企图截击汉献帝,没有赶上。冬季十月,曹操征讨杨奉,杨奉向南投奔袁术,于是曹操就攻打他的梁县的军营,占领了它。这时朝廷任命袁绍做太尉,袁绍对自己的官职在曹操之下而感到羞耻,不肯接受。曹操于是坚决推辞,把大将军的官职让给袁绍。汉献帝于是任命曹操做司空,兼车骑将军。这年采用枣祗(zhi)、韩浩等人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

张济从关中跑到南阳。张济死后,侄子张绣统领他的部队。建安二年春季正月,曹操到达宛城,张绣投降,不久为此而后悔,再次反叛。曹操跟他交战,军队打了败仗,自己被流箭所射中,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遇难。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回到舞阴,张绣带领骑兵前来侵掠,曹操打败了他。张绣逃到穰(rang)县,与刘表联合。曹操对各将领说道:“我接受张绣等人投降,错误在于没有立即取得他们的人质,以致弄到这种地步。我明白失败的原因了。各位看吧,从今以后不会再失败了。”于是回到了许都。

袁术打算在淮南称帝,派人告诉吕布。吕布扣留了他的使者,把他的信上报朝廷。袁术恼怒,攻打吕布,被吕布所打败。秋季九月,袁术侵扰陈县,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听到曹操亲自前来,扔下军队逃跑,留下他的部将桥蕤(rui)、李丰、梁纪、乐就。曹操到达,打败了桥蕤等人,把他们全斩了。袁术逃过淮河。曹操回到许都。

曹操从舞阴回来,南阳、章陵各县又反叛而归附张绣,曹操派曹洪攻打他们,失利,退守叶县,不断地被张绣、刘表所侵扰。冬季十一月,曹操亲自往南征讨,到达宛城。刘表部将邓济据守湖阳。曹操攻占了湖阳,活捉了邓济,湖阳投降。攻打舞阴,也把它攻下了。

三年春季正月,曹操回到许都,开始设置军师祭酒的官职。三月,曹操在穰县围攻张绣。夏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张绣,切断曹军的后路。曹操率领军队往回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操的军队不能前进,就连接军营逐渐向前推进。曹操写给荀彧的信说:“敌人前来追赶我,即使一天走几里地,我估计到达安众,必定打败张绣了。”到达安众,张绣和刘表的军队联合把守险要地区,曹操的军队前后受到敌人的攻击。曹操于是乘夜在险要地区开凿地道,全部运走了军用物资,设置奇兵。正好天亮,敌人以为曹操偷偷逃跑了,全军前来追赶。曹操于是出动奇兵,步兵和骑兵夹击,大败敌军。秋季七月,曹操回到许都,苟彧问曹操:“先前预料敌人必定失败,根据什么呢?”曹操说:“敌人阻截我回军,而跟被置于死地的我军交战,我因此知道将士奋死杀敌必定能够取胜。”

袁术请求吕布攻打刘备,曹操派遣夏侯停援救刘备,交战不利。刘备被高顺打败。九月,曹操东征吕布。冬季十月,在彭城进行屠杀,前进到了下邳(pi),吕布亲自带领骑兵迎战。大败吕布,俘获了他的勇将成谦。追赶到城下,吕布恐慌,准备投降。陈宫等人阻止了他的打算,向袁术求救,鼓励吕布出城交战,又战败,于是回城固守,曹操没有将城攻下。这时曹操连续作战,士兵疲惫,打算回军,采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决开泗水、沂水来淹下邳城。一个多月后,吕布的部将宋宪、魏续等人活捉了吕布、陈宫,把他们杀了,全城投降。太山郡的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自聚集一帮人。吕布打败刘备的时候,臧霸等人全跟随吕布。吕布战败,曹操俘获了臧霸等人,宽厚地接纳、对待他们,最后划出青州。徐州靠海区委派他们管理,分出琅琊、东海、北海地区,设立城阳、利城、昌虑郡。

战官渡破袁绍

袁绍已经吞并了公孙瓒,兼并了四州的地区,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将要进军攻打许都。曹操各将领认为不可抵抗。曹操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志向大而才智小,表面严厉而内心怯懦,嫉妒刻薄而缺少威望,考虑周全而犹豫不决,谋士多却不为他所用,士兵虽多却指挥筹划不当,将领骄横而且政令不统一,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丰足,却正好是把这些作为我的奉献啊。”秋季八月,曹操向黎阳进军,派臧霸等进入青州攻破齐、北海、东安,留下于禁在黄河边驻守。九月,曹操回到许都,分出部分兵力把守官渡。冬季十一月,张绣率领部队投降。十二月,曹操在官渡驻军。

次年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在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袁绍领兵到了黎阳,准备渡过黄河。夏季四月,曹操往北救援刘延,荀攸劝说曹操道:“如今我们兵力少不能抵挡,分散敌人的兵力才可以取胜。您到了延津,装作准备渡过黄河向他们的后方进军,袁绍必定往西迎战您,然后派轻装部队袭击白马,趁他们没有防备,就可以捉住颜良了。”曹操听从了荀攸的计策。袁绍听说曹军渡过黄河,立即分出兵力往西迎战曹军。曹操就率领军队急行,直奔白马,离白马尚有十多里,颜良大惊,前来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做先锋,先打败了敌人,斩了颜良,终于解除了白马之围,迁徙白马的百姓,循着黄河朝西走。袁绍在这时渡过黄河追击曹操的部队。追到延津的南面,曹操指挥军队在西面山坡下扎营,派人登上营垒望敌军,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骑兵逐渐增多,步兵多得数不过来。”曹操说:“不用再报告了。”就下令让骑兵御下马鞍放开马匹。这时,白马驻军的辎(zi)重已经上路。各将领认为敌军的骑兵多,不如回去守卫军营。荀攸道:“这是用来引诱敌人上钩的,为什么要离开这儿呢?”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和刘备带领五六千骑兵先后来到。各将领又说:“可以上马了。”曹操说:“可以了。”于是大家都上马,当时骑兵不足六百人,就挥军出击,大败敌军,斩了文丑。颜良、文丑都是袁绍的有名将领,两次交战,都被擒杀,袁绍的军队大为震动,曹操回军官渡。袁绍进军保卫阳武。关羽逃回刘备那儿。

八月,袁绍连接营垒逐渐向前推进,靠着沙丘驻扎,从东到西连绵数十里。曹操也分扎营垒跟敌方对抗,交战不利。当时曹操兵力不足一万人,伤员占十分二三。袁绍军队前进到官渡,堆土山挖地道。曹操也在营内堆土山挖地道,跟敌军对抗。袁绍军射箭入曹军营中,箭下如雨,走动的都要用盾牌遮挡,大家非常害怕。这时曹操粮食少,给荀彧写信,商议打算撤回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全部人马聚集在官渡,准备跟您决一胜负。您以最弱小的兵力对抗最强大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他,必定被敌军所追逐,这是天下的重大转机啊。况且袁绍只是一个一般的豪雄罢了,能够聚集人才却不能使用人才。凭借您的神武英明并且加上以天子之命讨伐叛乱的正当名义,有什么事而不能做成功呢?”曹公听从了荀彧的意见。

袁绍数千辆运送谷物的车子到达,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派徐晃、史涣去截击,大败袁军,全部烧毁了袁绍的运粮车。曹操跟袁绍相持了几个月,虽然每次交战都斩杀敌将,但是兵少粮尽,士兵疲乏。曹操对运粮的人说道:“再过十五天替你们打败袁绍,不再让你们劳苦了。”冬季十月,袁绍派车运粮,令淳于琼等五个人带领一万多士兵护送车队,露宿在袁绍军营北面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贪婪无度,袁绍不能满足他,就前来投奔曹操,借机劝说曹操攻打淳于琼等人。曹操身边的人怀疑他。荀攸、贾诩劝说曹操采纳。曹操于是留下曹洪防守,自己带领五千步兵和骑兵乘夜前往,恰在天亮时到达。淳于琼等人望见曹操兵少,出去到营门外布阵。曹操急速攻击淳于琼,淳于琼退守营房,于是就攻打淳于琼的营房。袁绍派骑兵援救淳于琼。曹操身边的人有的说:“敌人的骑兵逐渐接近,请求分兵抵抗他们。”曹操发怒说:“敌人到背后才报告!”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等人,把他们全斩了。袁绍刚听到曹操攻打淳于琼时,对大儿子袁谭说道:“趁他攻打淳于琼等人,我去攻占他的军营,他就没有地方落脚了!”于是派张郃(he)、高览攻打曹洪。张郃等人听到淳于琼败亡,就前来投降。袁绍军队大溃败,袁绍和袁谭扔下军队逃跑,渡过了黄河。曹军追赶上他们,全部缴获了他们的辎重、图表文书和珍宝,俘虏了他们的部众。曹操缴获袁绍的信件中,有许都和曹军中的人和袁绍来往信件,曹操把它们全部烧掉了。冀州各郡很多城邑都自动投降了。

六年夏季四月,曹操在黄河边检阅军队,攻击袁绍在仓亭的军队,把它打败。袁绍回来,又收拢被打散的士兵,平定了各反叛的郡县。九月,曹操回到许都。

袁绍自从军队被打败之后,发病吐血,在夏季五月死去。小儿子袁尚接替他的官职,袁谭自称车骑将军,驻扎在黎阳。秋季九月,曹操征讨他们,连续交战,袁谭、袁尚屡次战败退却,坚守黎阳。

远证乌桓

三郡乌桓趁天下的动乱,攻下幽州,掠取汉民合计十余万户。袁绍把他们的首领都立为单于,把族人的女孩子作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做妻子。辽西单于蹋顿尤为强大,被袁绍所看重,所以袁尚兄弟投奔他,频繁入塞造成灾难,曹操准备征讨他们。

十二年春季二月,曹操从淳于返回邺城。丁酉日,下令道:“我发动义军铲平暴乱,到现在有十九年了,所征讨的必定战胜,难道是我个人的功劳吗?这是有才能的士大夫们的力量啊。天下虽然尚未完全安定,我应当和有才能的士大夫们一起平定它。可是独自享有那些功劳,我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自认为事倩做得合乎情理,心中坦然无憾。呢?要赶紧评定功绩、实行封赏。”于是广泛地封赏二十多位功臣,都封为列侯,其余的人各按功劳大小受封,并且免除死难者的子孙的徭役,封赏或轻或重各有差别。

将要北征三郡乌桓,各将领都说:“袁尚,是一个逃亡的敌人罢了,夷人贪婪而没有爱心,哪里会被袁尚所利用?如今深入征讨他,刘备必定说服刘表来袭击许都。万一发生事变,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郭嘉算定刘表必定不会信任刘备,劝曹操北征。夏季五月,到达无终。秋季七月,发大水,沿海道路不通,田畴请求担任向导,曹操听从他,带领军队出卢龙塞,塞外道路断绝不通,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路过白檀(tan),经历平冈,走过鲜卑族地区,向东直扑柳城,距离柳城二百里时,敌人才知道消息。袁尚、袁熙和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人带领数万骑兵迎战曹军。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跟敌人碰上,敌兵非常多。曹操的辎重尚在后边。披戴铠甲的人很少,左右的人都害怕。曹操登上高处,望见敌军的阵势不整齐,就出兵攻击敌阵,派张辽做先锋,敌军大崩溃,斩了蹋顿和名王以下多人,投降的胡人和汉人共二十余万人。辽东单于速仆丸和辽西、右北平各头领,扔下他的族人,跟袁尚、袁熙逃奔到辽东,相随的部下尚有数千骑兵。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依仗地处偏远不肯归服。等到曹操打败乌桓,有人劝说曹公立即征讨他,就可以捉住袁尚兄弟俩。曹操说:“我正让公孙康斩下并且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去麻烦军队了。”九月,曹操率兵从柳城回来,公孙康随即斩了袁尚、袁熙和速仆丸等人,把他们的人头送来。将领中有人问;“曹公回来而公孙康斩下并送来了袁尚、袁熙的人头,是什么原因呢?”曹操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尚等人,我紧逼他就把力量联合起来,放松他就会互相算计,情势就是这样啊。”十一月到达易水,代郡乌桓代理单于普富卢、上郡乌桓代理单于那楼带领他们的名王前来祝贺。

十二年春季正月,曹操回到邺城。开凿玄武池来训练水军。汉朝廷撤消三公的官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任命曹操为丞相。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然而,对于素怀雄心大志的曹操来说,统一北方地区,只能算作是统一天下的第一步而已。他的宏伟目标,是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天下。于是他便积极从事南征的战争准备。一切就绪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地区杀奔而来。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有两个,一个是立国三世的东吴孙权政权,他据有扬州六郡。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当时战乱较少。而北方人的南迁又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东吴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军事上,孙权拥有精兵数万,有周瑜、程普、黄盖等著名将领,内部团结,加上据有长江天险,因而使它成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

另一个是荆州的刘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处事懦(nuo)弱,其子刘琦和刘琮又因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政权并不稳固。至于刘备,在当时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他原来依附袁绍,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刘表让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带,为自己据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但刘备号称枭雄枭(xiao)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志在复兴汉室,所以就趁着这一机会扩充军队、网罗人才。他这时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猛将,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碍。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占据了它,既能够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区,又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进军则可以夺取富饶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刘表于八月因病一命呜呼了。接替他的次子刘琮更不争气,他让曹操的兵威吓破了胆,未作任何抵抗,就将荆州拱手献出。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于是曹操率领号称80万的大军,自江陵(今湖北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夏口(今湖北武昌)。刘备与刘表的长子刘琦一道率领大约2万左右的士兵,防守夏口,因为兵力悬殊,就派诸葛亮到江东去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当时曹军中多是北方人,善于陆战,不善水战,又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水土不服,生病的士兵很多。战斗力大大减弱,而曹操军队中,只有荆州降将会打水仗,但是东吴大都督周瑜使用反间计使曹操以为他们要造反,杀了他们,这样曹操手下就没有善于带水兵的将领了。

曹操的士兵,不习水性,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黄水,苦不堪言,东吴派谋士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都连成一片,上面铺木板,使各船的士兵、战马可以互相走动、如同平地,曹操非常高兴,没有识破这计谋。

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战船。周瑜采纳了这一建议,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并由黄盖假装投降曹操,麻痹(bi)曹军。

接着,周瑜让黄盖写信向曹操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曹操不知是计,欣然同意。黄盖率船数十艘,满载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加伪装,插上旌旗,同时预备快船系挂在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然后扬帆出发。当时,江上天气反常,正猛刮东南风,战船航速很快,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曹军望见江上船来,都以为是黄盖如约前来投降,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丝毫不加戒备。

黄盖在距曹军1公里处,下令各船同时点火。一时间火光冲天,船箭一般地直冲曹军战船。而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分散不开,移动不得,顿时便成了一片火海。这时,风还是一个劲地猛刮,熊熊大火很快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曹军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鬼哭狼嚎、溃不成军溃不咸军:形容惨败。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在长江南岸的孙、刘主力舰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

曹操狼狈不堪,被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道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又遇上大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以草垫路,才使得骑兵得以通过。一路上,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累累。孙、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穷追猛打,扩大战果,一直追击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曹操留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到北方。

这场赤壁大战至此以孙权、刘备方面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诱韩遂胜马超

此时汉中马超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人反叛。曹操派曹仁去讨伐他们。马超等人驻扎在潼(tong)关,曹操命令各将领:“关西士兵精锐强悍(han),要坚守壁垒不要跟他们交战。”秋季七月,曹操西征,与马超等人的部队夹着潼关驻军。曹操紧紧地牵制敌军,而暗中派徐晃、朱灵等人乘夜渡过蒲阪津,占据黄河西岸扎营。曹操从潼关北面渡河,还未渡过去,马超追赶渡船急忙攻打。校尉丁斐(fei)因而放出牛马来引诱敌人,敌人骚乱去抢夺牛马,曹操才得以渡过河去,沿着黄河修筑通道而向南推进。敌人撤退,在渭口进行抵抗,曹操于是在许多地方设置疑兵,暗中用船载着士兵进入渭水,架设浮桥,夜里,分兵在渭水南岸扎营。敌人乘夜攻打军营,伏兵打败了他们。马超等人驻守在渭水南岸,派遣信使请求割让黄河以西地区讲和,曹操不答应。九月,进军渡过渭水。马超等人频繁挑战,又不应战,坚决请求曹操割地,送儿子来做人质。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他。韩遂请求跟曹操相见,曹操跟韩遂的父亲是同年孝廉。又跟韩遂是同辈人,于是两人马靠着马交谈了好一阵子,但不涉及军事,只谈京都老朋友之间的旧事,拍手欢笑。会见完毕,马超等人询问韩遂:“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啊。”马超等人对他起了疑心。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信,有多处修改涂抹,好像是韩遂改定的样子,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曹操就与马超等人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的士兵挑战,交战了很久,才出动勇猛如虎的骑兵夹攻,大败敌军,斩了成宜、李堪等人。韩遂、马超等人逃跑到凉州,杨秋逃到了安定,关中平定。各将领中有人问曹操道:“当初,敌军把守潼关,渭水北岸沿途空虚,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却驻守潼关。拖延一段日子而后北渡黄河,为什么呢?”曹操说:“敌军把守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敌人必定去防守各个渡口,那么就无法渡过西河去,我故意把大军开向潼关;敌军全部人马在南面防守,西河的防备就空虚,所以徐晃、朱灵二位将领能够专力夺取西河;然后率军北渡黄河,敌人不能跟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徐晃、朱灵二位将军的军队啊。连接车辆树立栅(zha)栏,修筑通道向南推进,既是作不可战胜的准备,又把兵力薄弱显示出来。渡过渭水修建坚固的营垒,敌人前来也不出去应战,是以此来助长敌人的傲气啊;所以敌人修筑营垒而请求割让土地。我顺从他们的请求答应了他们。顺从他们的心意的原因,是使他们安心而不作准备,我们乘机积蓄士兵的力量,一旦攻击他们,就如同所说的疾雷不及掩耳的了,况且军事上的变化,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啊。”起初,敌人每有一支部队到达,曹操就露出高兴的脸色。敌人被打败之后,将领们询问其中的原故。曹操答道:“关中地区辽阔,如果敌人各自据守险要的地方,没有一、二年是不能平定的。如今敌军都前来集中,他们人数虽多,却互不统属,军队里没有统一的主帅,一战便可以消灭掉,取得胜利比较容易,我因此高兴。”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逝世,享年66岁。遗令道:“天下尚未安定,葬礼不得遵循古代的礼制。安葬完毕,都要脱掉丧服。那些率兵驻守卫戍(shu)的将领,都不得离开驻守部队。有关的官员各尽职责。入敛时用平时的服装,不要埋藏金玉珍宝。”曹操逝世后,谥号为武王。二月丁卯日:安葬在高陵。

曹操施望梅止渴计

在东汉末年的各路势力并吞的混战中,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这是和曹操具备超人的见识和智慧分不开的。

曹操占据了许昌、洛阳一带以后,张绣率领的一支人马割据在南阳一带,同曹操对抗。于是曹操亲自指挥军队去攻打张绣。

在前往宛城的路上,曹操带领的军队连续行军三天。由于正逢大旱之年,这一路上的井都枯了,小河也干了。士兵们因为没有水喝,不免口渴烦躁,渐渐流露怨言,使曹操十分担忧。

这一天,军队进行的速度越来越慢,骑在马上的曹操在忧虑之中,突然想出了个催促士兵快走的办法,他手举马鞭,指着前方大声说道:“我以前从这里走过,所以记得离这儿不远的前方,有一片梅林,我们快点走,到了那里,即使找不到水,树上的梅子也足够用来止渴和润润嗓子的了。”士兵听了曹操的话,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一样,嘴中生出津液,干渴的感觉顿时减轻了许多,脚步也加快了。

他们迅速赶到了目的地,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可以饮用的水源,使得这次出征没有因为缺水和干渴而被迫停止。

槽内无食猪拱猪。

第十一节cao

草不遮鹰眼,气不遮人眼,水不遮鱼眼。

草房泥墙,冬暖夏凉。

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

草死苗活。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草上露珠瓦上霜,风里点灯不久长。

草鞋四条筋,路路都是亲。

草望和风雨,人靠好政府。

草头方,治大病。

草草有高低。

草幼不除,等于养痈。

草中饿不死蛇。

草掩大路人难找,用心人儿瞒不了。

草有根,人有心。

草蜢敢惹鸡,狐狸莫笑猫。

草不除根,终将复生。

草要无根随风倒,话要无根瞎胡说。

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草里失针草里寻。

草里说话,路上有人听。

草房十间,年年猴翻。

草房平,住不成;瓦房陡,住不久。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

草鞋没娘,越穿越长。

第十二节ce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第十三节ceng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第十四节cha

插花揭云不算巧,织布纺线做到老。

第十五节cha

茶里不寻饭里寻。

茶山勿缺烂杨梅。

茶可人砚。

茶坊酒馆议闲事。

茶烟不分宾主。

茶要人烧,水要人挑。

茶吃后来酽。

茶头酒尾饭中间。

茶酒饭肴匀着吃。察实莫过邻里。

察言观色,见机而作。

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表示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语表情,见机行事。出自《论语·颜渊》:“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张,有一次他去问孔子:“读书人要如何才能做到‘达’?”孔子觉得子张的问题非常不明确,就反问道:“你所谓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做官的时候要有名望,居家的也一定要有名望。”孔子听了,摇摇头说:“这个叫‘闻’,不叫‘达’。什么叫‘达’呢?‘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考虑思及别人的感受。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意思是:品质好,遇事讲道理,又擅长辨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遇事在思想上愿意对别人让步。这种人,做官的时候就事事行得通,居家的时候也一定事事行得通。)子张听了,点点头说:“老师,我明白了。”

第十六节cha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的不要多,好的不怕多。

差一线,隔一山。

差一时不生,差一时不死。

第十七节chai

差鸡差狗,当不得自己走。拆西墙,补东墙,掀了瓦屋盖土房。

拆不开个竹,劈不开个木。

竹的巨大文化传播贡献

我国是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刻在我国由来已久。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比如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我国先人们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就已达到了很高境地,尤以楚国最为发达,品种极为丰富,并以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而著称。

竹子对我国文化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竹器的广泛使用上。据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期,竹编在我国已经开始。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竹器的种类日益增多,成为了广大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如人们坐卧用的床、榻、席、椅、枕、几,盛食藏衣用的橱、箱、柜、匣、甑、桶、斛、盆、箪笥,口中吹奏的箫、笛、笙、簧,简直应有尽有。

还有人们手中把玩的团扇、手杖,装饰用的竹帘、屏风、花瓶、灯笼,打仗用的刀矛、箭矢、弩弓,捕鱼用的鱼簖、鱼罩、鱼笼、钓竿,农作用的箩、筐筿、连枷、筛子、簸箕等。

还有交通运输用的扁担、竹杠、竹轿、竹筏甚至竹船等,无不以竹为材料制成。其中不少器具既是日常用品,又是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早就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另外,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

在音乐方面,据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我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子制作的。古代音乐家十分注意材料的选用,对哪种竹子宜作何种乐器,古书记载都很详细,如种龙竹宜作笛,慈母山竹、紫竹宜作箫,邹山筿竹宜作笙等。

我国音律的起源也与竹子具有重要关联,据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律历志》记载: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者,断其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

黄帝曾经指派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夏之西,从昆仑山南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长6寸9分,吹之,恰似黄钟宫调,音律优美,从此便有了箫笛等乐器。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却充分说明了在古人的心中,竹子对音律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后来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竹制的十三管古排箫实物,是考古文物中发现年代最早的排箫。

可以说,竹与我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古时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在唐代时,人们都将乐器演奏者称为“竹人”。我国南方有一民间乐器,人们直接称为“江南丝竹”。

我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我国古代以竹子制成的乐器很多,单以笛子来说就有十几种,如只有一个孔的吐良,可以同时吹奏两个声音的双音笛,带拐弯的大低笛,长达3.2米,重近5公斤的巨笛,短的仅有4.6厘米的口笛等。

古人甚至还研究过一种低音乐器,名叫“相”,可惜已经失传千年了。流传下来的少见的古代竹乐器还有用锤击打的竹板琴,拍击竹管发音的拍筒琴,根据民间渔鼓发展成的竹排鼓,和用最粗的竹子做的巨龙鼓,用高温烧成的竹炭做成的并能发出金属般声音的炭琴等。

可以说,我国的管音乐实际上就是竹管音乐。竹被列为我国古代的音乐分类“八音”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协调”的态度,也显示了我国传统音乐简明、灵活的特征。

我国商代的古人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就是把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就是由此而来。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重要著作《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

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进行传颂。

由于竹简的利用,使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在春秋时期,竹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材料。直至南朝时期,流行了约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载体才被纸所完全取代。由于竹纤维细腻而柔韧,所以竹又是造纸的上好材料。在公元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造纸术成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竹与书写材料的密切联系并未由此中断。竹纸具有独特的耐磨性和渗透性,尤其在书法绘画领域很受文人墨客的钟爱,虽然不再作为直接的书写材料,但在唐朝中叶时,上品竹纸仍然是贵重的书写材料。

而用竹造纸,则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极大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

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化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我国的书写材料别具一格,书写工具也颇有特色并富创造性。竹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书写工具,作为创作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工具,历久不衰,宣笔、湖笔、湘笔等名笔的笔杆均由竹制成,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竹枝是上等材料。久负盛名的湖笔已发展成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四大类、几百个品种,既是人们得心应手的书写工具,又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我国古代对竹的利用还在科技方面。早在商周时代,我国已发明使用竹钻。公元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时,带领民众修筑了天下第一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竹子。

另外,世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是用竹子制作的,古时称为“笕”。在盛产竹子的四川,汉代时的人们就用竹缆绳打出了深度达1600米的盐井。

值得重视的是,竹子对我国古代兵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竹子是制作箭矢、弓弩等兵器的主要材料之一。我国古代著名类书《艺文类聚》引有一首不明年代的古老民歌,歌中唱道:“断竹、续木,飞土、逐肉。”

相传河南淇园曾是专供商王制作箭矢的竹园,直到汉代,淇园之竹仍被大量砍伐,用来制作箭矢。此外,会稽的箭竹,荆、楚的箘簵、棘竹等,也因宜于制作箭矢而著名。在岭南地区,古人不仅以竹作箭,而且还以竹制刀、矛、弓弩等。

拆别人一座屋,自得一条梁。

拆半留半,其祸立见。

拆砖卖砖,只顾眼下。

拆观音堂,修灵官庙。

拆东墙,补西墙;挖好肉,医烂疮。

拆东墙,补西墙,窟窿原在;揭新账,还旧账,债务不清。

拆汉中,补洛阳。

拆了城墙,矮了县份。

第十八节chai

豺狼欺绵羊,财主欺穷人。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柴断锯不断。

柴贵荒年到,米贵熟年来。

柴有行情米有价,饭为根本肉为膘。

柴多火焰高,人齐山也倒。

柴多烧火火越明。

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用钱买不到家。

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柴米天作价。

柴米烂贱,不如自己煮饭。

柴米油盐夫妻。

第十九节chan

馋痨不壮,贪力不旺。

馋的学厨子,懒的去出家,不馋不懒学庄稼。

馋老婆盼过年,过了大年盼小年。

馋咬舌头饿咬腮。

馋人好喝汤,懒人好哼哼。

馋人见水口就渴,情人见姐心快活。

馋人做媒,痴人做保。

馋猪肥,馋狗瘦。

馋当厨子懒出家,又馋又懒当王八。

馋狗不肥,肥狗不馋。

馋猫鼻子尖,饿猫啃锅边。

馋猫鼻子尖,好吃闻上天。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第二十节chan

铲地腰不弯,一定是懒汉。

铲草不除根,祸患一千年。

斩草除根

“斩草除根”比喻除掉祸根,以免后患。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春秋时期,卫、陈一起讨伐郑国。郑庄公请求陈桓公,希望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劝他说:“与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能失掉这个传统。我看还是与郑国讲和吧!”

陈桓公听了弟弟的话,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是强大的国家,我担心他们难为我;可郑国是一个小国,我去攻打它,他们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就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强大起来,派兵侵袭陈国,把陈国打得大败。邻国眼看着陈国吃了败仗,他们却坐而不救。人们议论说:陈国自找苦吃,长期作恶事不知改悔。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这犹如燎原烈火一样,无法扑灭,必然最后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国家的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连根挖掉,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做,善事才能伸张起来。”

第二十一节chang

长江都有回头水,石头也有翻身日。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鸡儿一辈鹅。

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

长木匠,短铁匠,石匠九尺算一丈。

长短是根棍,大小是个人。

长虫舌,马蜂针,再毒不过富人心。

长绳短绳,长短都是绳。

长虫过去捋层皮。

长短家家有。

长搭腰,短肚带,越拉越自在。

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

长长鸢线慢慢放。

长处不砸,短处不捏。

长胳膊拉不住短命的。

长鞭子不打转弯牛。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ying)政,一称赵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庄襄(xiang)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

离奇的身世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四分五裂:形容分散破碎,不完整、不统一、不团结。的局面。但是他的身世却很离奇。

战国时期,各国连年征战,局面混乱,彼此都有吞并别国的野心。为了互相表示信任,各国互相交换王子王孙为人质。秦赵两国为了表示友好,也互派人质。秦昭王派王孙异人到赵国去做人质。当时异人已是壮年,异人兄弟很多却派他当人质,是因为母亲夏姬(ji)失宠(chong)。异人在赵国当人质期间,秦国不守信用,几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对待异人就像对待奴隶一样。正当这个落难异国他乡的王孙归国之心相当强烈,而希望却非常渺茫的时候,富商吕不韦却主动找上门来,要帮助他归国继位。

颇有政治头脑的富贾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时见到了秦国公子异人,他立刻意识到“奇货可居奇货可居:比喻把某种专长或成就当作资本以博取功名财利。”,决定在异人身上做一笔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倒卖国王,并谋取政治地位,光耀门庭。

吕不韦对秦国王室内部形势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并答应以千金为异人游说安国君(异人的父亲)和受宠的华阳夫人,使他们同意立异人为嗣(si)。异人感激地说:“如果登上王位,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于是经常往返赵秦,四处用金钱开路,再加以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安国君终于同意立异人为嫡(di)嗣,并请吕不韦为异人的老师。

异人并没有马上归国。有着常年经商生涯的吕不韦,算盘越打越精,胆子也越来越大,他正酝酿(yunniang)酝酿:比喻事前考虑或磋商使条件成熟。一个更大的阴谋,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秦王宝座。在他的姬妾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美貌出众的女子,名叫赵姬,吕不韦很喜爱她。当他知道赵姬已怀孕后,就进行精心安排。请异人到家中喝酒,有意要赵姬为异人敬酒献舞,因为她容貌端庄俊雅(ya),被异人看中。异人请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为妻。吕不韦顺水推舟,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此时身中怀育的就是以后的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秦昭王48年(前259)正月,赵姬在赵国邯郸生下一个男孩子,取名政,秦为嬴姓,故名嬴政。

嬴政随父在赵国生活了九年,九岁时,秦昭王死了,安国君即位,异人以太子的身份带着嬴政回到了秦国。安国君即位时已年过半百,在位一年就死了,异人即位,即秦庄襄王。庄襄王当了秦国的国王以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封吕不韦为相国,食洛阳十万户。至此,吕不韦贩卖国王的大生意才算真正一本万利。

嬴政13岁时,庄襄王死了,嬴政即王位。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辅政。在吕不韦辅政的9年中,不断强化着自己的权威。秦王政步入青年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见。虽然在“大一统”这点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追求统一的形式、道路上,尤其是由谁主持统一大业上,却有很大的分歧。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权很不满,和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可是,在当时“世变主少,群臣相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吕不韦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在嬴政初即位的一段时间内,秦国可能会发生内乱。所以吕不韦对稳定国家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到嬴政20多岁时,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与吕不韦无论是在思想上、政见上,都有很大差异,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对立的。吕不韦也觉察到这一点,所以吕不韦想通过撰写撰(zhuan)写:写作。《吕氏春秋》对秦王政的思想加以控制,他派人写好了一本《吕氏春秋》经过修改后,诏告天下:凡是能改动其中一个字的,赏千金。而秦王政是一个专断而又骄横的人,决不受制于人,对吕不韦的说教,有些根本就不接受,他要自己网罗人才。

秦王政22岁时,举行冠礼,这就意味着,秦王政要亲理朝政了。在这期间,宦官嫪(lao)沍(ai)利用太后的宠受,大力发展自己的权势,权势能与吕氏比高低,并且企图杀害秦王政,立他与太后的私生子为国君。在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在旧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举行冠礼时,缪沍便乘机发兵攻打秦王。秦王政早有防备,两军在咸阳交战,缪沍发兵不得人心,部队倒戈(ge),秦王抓到嫪沍后用“车裂”的死刑,灭其亲族,并杀死他与太后所生的私生子,遣太后于贳(shi)阳宫。通过镇压叛乱,充分表现了秦王政政治才能。镇压嫪党徒必然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本想诛杀吕不韦,考虑到他在先王和自己年幼时辅政有功,于是免除死刑,只解除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他全家迁出咸阳,吕不韦出咸阳后,暗中与六国国君往来,被秦王政所知。吕不韦担心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就喝毒酒自杀了。秦王政下令:从今以后,如有像嫪沍和吕不韦这样专横的,一律照此处置。

统一六国

秦始皇是一个胸中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常一个人站在山岗上看着太阳,眼中炯炯有神炯(jiong)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他的心中已经燃起熊熊烈火,这场火必将燃烧在整个中华大地。

秦王独揽(luan)大权之后开始招揽人才,他废除了“逐客令”,命令外出使节到各国去物色人才,楚国的李斯慕名慕(mu)名:仰慕别人的名气。而来,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六国”的政治主张,这与秦王不谋而合,所以李斯很受秦始皇的器重。另外魏国的张仪提出的“连横”主张,就是让秦国和六国分别结盟防止六国结成反秦同盟,然后一个个的消灭掉,也被秦王采用。秦始皇非常重用他们,常对他们说:“你们就是我的两条腿,没有你们,我什么也做不成呀!”后来,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张仪则帮助秦始皇打败了六国。

秦王20年(前227年),嬴政派王翦(jian)、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调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ji)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yan)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lu)奉献秦军求和。秦王25年(前222年),秦将王贲灭燕,俘虏了燕王喜,至此燕国灭亡。

秦王22年(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兵攻魏,挖开黄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请降,魏亡。灭魏以后,秦国乘胜向楚国开进。秦王24年(前223年),秦将王翦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fu),楚亡。秦王26年(前221年),秦将王贲攻齐。齐王建被俘,齐亡。

秦始皇从秦王17年(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始皇26年(前221年),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郡县制与统一度量衡

统一天下后,嬴政知道,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蓝本:著作所根据的底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嬴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主要任务。他认为“王”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zhang)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但秦始皇又犯难了,天下应当怎样统治呢?他向臣下问起,大臣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灭,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太远了,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bi)下统治天下。”

宰相李斯反对分封皇子的建议,说:“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jun)县。子弟功臣多,赏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您才容易控制他们!”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前天下战争不断,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原因。如再分封诸侯王,是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于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秦始皇在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yu)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su)内史等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一概不得世袭世袭(xi):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后来,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始皇的这套体制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

秦始皇把原六国的兵器全都收缴到京城咸阳来,回炉熔(rong)铸(zhu)成12个大铜人和许多铜器。把它们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边,象征着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中原。

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样各地经商,做买卖都没有困难,因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原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都不同,这样不方便。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车辆上两个个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6尺。又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一种叫作小篆(zhuan)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kai)书已经很相像了。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们经常派兵抢夺内地的财物,为了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tian)率兵30万,北攻匈奴,经过几次大战,蒙恬攻取了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高阙(que,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阴山以南)等地方,并在这里设置了34个县。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从中原地区迁移3万多户到这里垦荒种植。接着,秦始皇便开始大范围地修筑长城,在秦、赵、燕三国长城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补,构筑了西起陇(long)西临洮(tao)(今甘肃岷(min)县)、东至鸭绿江,长度达1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至今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对于防范匈奴,保卫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

秦王朝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旧贵族们还大量存在,拥有大批奴隶的大商人还大量的存在,而代表这些旧势力的儒(ru)生也大量存在。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并提出了焚(fen)书的建议:

1.史书方面除《秦记》之外,其他六国的史书一律烧掉;

2.《诗》、、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3.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不在禁止之列;

4.如有人敢相互谈论《诗》、的,判处“弃市”;借古讽今者将被灭门(灭族);其他人或官吏见到而不举报的与他们同罪;令下30日后不执行的,即面额刺花,服4年筑城劳役。

秦始皇看后立即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全国各地烟尘弥漫,大批古代文献、典籍焚毁于大火之中。

第二年,由于大量焚书,引起不少读书人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谩(man)骂: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攻击秦始皇,说他像一个专职杀人的狱吏,并以处罚削斩人为乐以此逞(cheng)威等等。有两个方士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对于这些敢于反抗、继续散布“妖言”,“以乱黔(qian)首(百姓)”的儒生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手段,先后逮捕了460多个儒生,并把他们全部坑杀在咸阳。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消除割据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的意识,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秦始皇所采取这种野蛮(man)的、残酷的手段,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无疑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摧残摧残: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诅(zu)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秦王朝灭亡。始皇36年(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yun)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

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始皇难免有些害怕起来。他一方面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必须得以长生不老,方可将秦王朝的统治延续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秦始皇为了寻求能长生不老的仙药,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

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yu)舜(shun)。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ji)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yu)。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琊(ya)。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途中遭到张良等人的伏击,心情沮丧沮(ju)丧:灰心失望。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于是秦始皇和随从一路疾驰疾驰:(车马等)奔驰。准备赶回咸阳,不料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秦始皇病逝。时为始皇31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安葬于骊(li)山。

秦始皇重用王翦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好用兵打仗,事奉秦始皇。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阏与,取得胜利,占领九座城池。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攻破赵国都城,赵玉投降,把赵国的领地作为秦国的一个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苛刺杀秦王,秦王大怒,派王翦领兵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到辽东,王翦便平定了燕国都城蓟,班师回朝。秦国又派王翦的儿子王责攻打楚国,楚军大败。随后,王贲回师攻打魏国,魏王投降,于是平定了魏地。

秦灭掉了韩、赵、魏三国之后,赶走了燕王,多次打败楚国的军队。秦国战将李信,年轻勇敢,曾经率领几千人的部队把燕国太子丹驱赶到衍水之上,最后攻破燕军,俘虏了燕国太子丹,秦始皇因此认为他李信贤能勇敢。秦始皇问李信说:“我想攻取楚国,对于将军你来说,估计要多少兵力才够用?”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就此事询问王翦,王翦说:“非要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岁数大了,怎么这样害怕呢?李将军确实年轻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派李信和蒙恬率军二十万南征攻打楚国。王翦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就托兵辞官,告老还乡,回归频阳。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丘,大败楚军。李信又去攻打鄢郢,获得成功,于是就引兵向西挺进,与蒙恬在城父会合。楚国的军队尾随秦军,三日三夜不停息,最后大败李信的部队,攻人两座壁垒,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退怯。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亲自骑马到频阳,面见王翦道歉道:“我没有听从将军你的劝告,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国军队日益向西挺进,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但就忍心弃我不顾吗?”王翦推辞说:“我赢弱多病,昏聩悖乱,希望大王另请贤能良将。”秦始皇歉然说道。已经决定了,将军不要再多说!工翦说:大王如果一定要我领兵出征,就非给我六十万军队不可。秦始皇说:就听从将军部署吧。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秦始皇亲自送行到爆上。王翦临行,请求始皇赐给他许多良田美宅以及园林池塘。秦始皇说:“将军快去征吧,还用得着担心贫困吗?”王翦说:作大王手下的大将,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大王重用我的时候,我要及时地请大王赐给田宅园池,好作为子孙的产业啊。秦始皇哈哈大笑。王翦的军队到了关口后,又五次派使者回朝廷求赐良田。有人对王翦说:将军这样乞求赏赐,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秦王残暴又不信任人,如今,他把泰国所有的军队都交付给我,我不三番五次地请求赐予良田美宅留给子孙后代作产业以表示自己事奉秦王的决心,反而使秦王无缘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前果真代替李信去攻打楚国。楚王听说王翦增加了军队前来进攻,就动用国内所有的军队抗击秦军。王翦领兵到前线后,只加固壁垒防守,不肯出兵交战。楚国军队多次出兵挑战,王翦始终不出来应战。王翦让士兵天天休息沐浴,用丰盛的酒食犒赏他们,并且亲自与士卒共同进餐。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探听军中玩什么游戏,回答说:“正在玩投掷石子和比赛跳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出战了。”楚军多次挑战之后,见秦军不出来应战,就挥师东去,王翦就领兵追击,命令精兵攻打楚军,结果,大破楚军。追至蕲南,杀死楚军将领项燕,楚军败逃。秦军乘胜追歼,平定荆地城邑。一年多后,俘虏了楚王负刍,终于平定楚地,设置郡县。随后,又南征百越。王翦的儿子王贲和李信平定了燕地、齐地。

长长猪头短短颈。

长病无孝子,慈母多败儿。

长舌底下压死人。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长衣当裤穿,辣椒当油盐。

长剔灯草短添油。

长棍抵不了短石头。

长尾猫儿当虎看。

长工做到老,不值一根草。

长工难做苦难言,媳妇难做真可怜。

长路人挑担,短路人赚钱。

长痛不如短痛。

长子宽矮子的心。

长不管,短不管,一早起来捧大碗。

长线放远鹞。

长计划,短安排。尝试总有益,多问不吃亏。常客不请自来。

常动常寿,懒动常病。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常常洗澡,虱子不咬。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常舍常有,富贵长久。

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

常当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

常赶集没遇不着亲家的。

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常将有时防没时,不叫没时想有时。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骂如唱戏,常打如打拍。

常年有余粮,不怕闹饥荒。

常打雁教雁啄眼。

常病无孝子。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常在江边走,难保不湿鞋。

第二十二节chang

唱的不济装的强。

唱大戏不如撮头子。

唱的比说的好听。

唱民歌不离琵琶,说故事不离一家。

唱是天下朋友,打是天下对头。

唱不离口,打不离手。

唱不完的歌,说不尽的话。

唱戏不唱旦,做活不做饭。

唱戏不像,不如不唱。

唱戏的凭嗓子,钉鞋的凭掌子。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唱戏的是癫子,看戏的是盲子,出钱的是空子。 rOv6Wt8yvtmqu8E1ldXPzrFJtzjBsXzYThscaBt5bA70t/u4GDbYKpT6J3JOvJ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