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竭宝峰

第一章ya

垭口上的土地——两边管。

垭口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垭口上说的——风凉话。丫环抱床红绫被——概(盖)不由己。

丫环抱崽——别人的。

丫环打小姐——欺主。

丫环带钥匙——当家做不了主。

丫环当家——做不了主。

丫环枕着元宝睡——有钱不能花。

丫环哭娘——真心实意。压弯了的竹笋——再长也不直。

江南竹刻艺术达到全盛

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达到了全盛时期,发展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到了明清时期,嘉定已成为江南竹刻艺术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是明代的著名竹刻大师朱松邻,他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艺术品时,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

除了竹刻,我国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明代大画家王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我国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王绂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而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雪竹也是为世人称道。从他的画上,能看到的只是几根竹枝或几片竹叶,而竹子的全貌则隐藏在积雪的后面,从而体现出雪竹的冰凉意境。

我国历朝历代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是当时著名的竹子学家,他画竹时很注重真实地反映竹子的客观实际形态,写诗兴寄。他为自己的一幅竹画题诗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诗和竹画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是借竹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自己的人格理想。

画竹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地位,与其说是画竹,不如说是画人。自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士大夫醉心于画竹和收藏竹画,其意义同以文学形式吟颂竹子和在园中栽竹养竹一样,是为了托物寄兴、抒发胸臆。

在清代中期,我国湖南邵阳、四川江安和浙江黄岩等地形成了翻簧竹雕,并成为了竹雕刻艺术的主流。翻簧竹雕是竹刻的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或“文竹”。雕刻时,要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因此以阴纹浅刻为主,也有施以薄雕的。翻簧的艺术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以茶叶罐、花瓶、首饰盒、笔筒和果盘为主。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专门艺术之一,由于不易保存的缘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甚少。有个清代竹刻笔筒,用一截天生椭圆扁竹刻就,很得自然造化之妙。

笔筒的正面是渔翁夜泊图,图中的渔夫与隐士神态逼真,水面浪水粼粼,芦苇折腰;背景则是嵯峨大山、树木参天、依岩而立、花叶枝蔓,栩栩如生。

另一件竹刻珍品“牧牛图竹雕笔筒”也极为有名气,作者大约是清代嘉定人。这个牧牛图竹雕笔筒由一段两节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其径弧曲不一,上下不等。这个笔筒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因势随形,运笔施刀,将竹面雕刻成了山拗“牧牛”的图景。由于竹节天生窄狭起伏,他就将竹节雕成了山壁如削,却又参差凹凸的山径。

山径上共有两头牛,其中大牛首出弯角,体魄强壮、小牛逍遥自在,似乎在窥视草间跳跃的昆虫,形象极为逼真。作者运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体,显出竹筋的功能,犹如国画画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势峻峭、地面苔点密铺,倍增旷野生趣。

在题材上,竹刻相当于诗词歌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大多寄托了文人的情怀。文人讲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国画非常相似。由于竹雕艺术的成功,深刻地影响到象牙、犀角、紫檀、黄杨这些贵重材料的雕刻,因此后世的其他艺术品都有仿竹器的倾向。

鸦雀剪去尾子——同八哥混阵。鸭背上的水——一抖就落。

鸭背上泼水——滑过去了。

鸭吃辣椒——直摇头。

鸭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鸭儿梨点火——果不然(燃)。

鸭盆上的蚯蚓——还能让鸡来抓不成。

鸭棚儿的老板——管蛋事。

鸭婆走路——大摇大摆。

鸭群里闯进只鹅——就你脖子长。

鸭子巴掌——不分丫儿。

鸭子不撒尿——自有出路。

鸭子不扎猛——净吃浮食儿。

鸭子吵棚——闹翻天。

鸭子吃黄鳝——吞吞吐吐。

鸭子吃砻糠——空欢喜。

鸭子吃螺蛳——整个吞。

鸭子吃食——眼儿朝天。

鸭子吃鱼——囫囵吞枣。

鸭子的翅膀——不能飞。

鸭子的骨头——件儿数多。

鸭子的屁股——肥垛垛的。

鸭子的嘴巴——煮不烂。

鸭子掉在水井里——光饿不渴了。

鸭子凫水——暗底下使劲。

鸭子凫水——上面静,底下动。

鸭子放鸡——光磨嘴不行。

鸭子过门坎——还想拽两下子。

鸭子进稻田——忙不赢。

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

鸭子落水——各奔前程。

鸭子上场——呱呱叫。

鸭子上锅台——一蹿儿。

鸭子上架——全靠逼。

鸭子上架——赶着来。

鸭子嘴伸进门缝里——张不开。

鸭子淘塘——脚朝天。

鸭子淘阴沟——顾嘴不顾身。

鸭子听雷——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

言语紊乱、空泛,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蜀帝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当时才17岁,他什么也不会,但他很尊敬诸葛亮,诸葛亮整顿吏治,奖励农耕,囤积粮食,训练军队。准备军力增强后出师伐魏。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鸭子下河——摇头摆尾。

摇头摆尾

“摇头摆尾”这句成语是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多指贬义。出自《景德传灯录》:“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瓮里淹杀?”

这段话意思是说:在门庭之下,有一尾红梢鲤鱼,摇头摆尾地向南方游去了,不知道要游到谁家的腌菜缸里去淹死?

鸭子下了水——自由(游)。

鸭子下水——嘴忙。

鸭子下水——浮着。

鸭子下水——紧抻脖儿。

鸭子捉鱼——深入不到水底。

鸭子走路——拽哩。

鸭子钻猛子——深入下层。

牙齿碰着舌头——误会。

牙齿咬舌头——内部纠纷。

牙缝里剔肉——解不了馋。

牙膏脾气——不挤不出。崖上搭梯子——玄(悬)得很。

崖头上睡觉——不怕死。衙门的钱,下水的船——来得容易。

衙门的狮子——铁面无私。

衙门口——好进难出。

衙门口卖纱帽——老爷的货。

衙门里的官司——认钱不认人。

衙门里的房子——主(住)观(官)。

衙门前贴告示——官样文章。

衙门前头夹篱笆——与老爷过不去。

衙门失火——众人心欢。

衙役棒打叫化子——仗势欺人。

哑巴挨打——痛不可言。

哑巴挨打——有口难分辩。

哑巴挨黑打——默默忍受。

哑巴挨骂——有理没处说。

哑巴罢工——忍无可忍。

哑巴拜年——光磕头。

哑巴拜年——只磕头不说话。

哑巴猜谜语——猜出道不出。

哑巴吵架——是非难分。

哑巴吃菜饺子——肚里有数(素)。

哑巴吃黄连——苦在心中。

哑巴吃饺子——嘴里不说,心里有数。

哑巴吃苦瓜——说不出的败火劲。

哑巴吃馍馍——闷啃。

哑巴吃糖——嘴里不说,心里甜。

哑巴吃萤火虫——心里头亮。

哑巴打锤——暗使劲。

哑巴打电话——南(难)通。

哑巴打哈欠——忍气吞声。

哑巴打手势——不知所云。

哑巴瞪眼睛——狠在心里,说不出来。

哑巴给聋子讲故事——两不懂。

哑巴喊救火——干着急。

哑巴祭祖先——多磕头,少说话。

哑巴见到亲娘——说不出的高兴。

哑巴见了娘——有话口干张。

哑巴讲话——指手划脚。

哑巴结亲——喜得无话说。

哑巴借筛子——直晃荡。

哑巴敬菩萨——许愿在心。

哑巴看见爸妈——眉(没)话说。

哑巴看戏——有形无声。

哑巴看戏——心里明白。

哑巴咧嘴——不像话。

哑巴美了——只是笑。

哑巴梦见妈——说不出来的高兴。

哑巴拿算盘——自有巧打算。

哑巴拿着一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哑巴娶老婆——好事不可言传。

哑巴娶老婆——喜在心间。

哑巴烧香——神知道。

哑巴生气——干鼓肚。

哑巴受冤枉——整死不开腔。

哑巴说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哑巴弹三弦——会弹不会唱。

哑巴蚊子——咬死人。

哑巴瞎了眼——闭目塞听。

哑巴张嘴——无音。

哑巴捉贼——急在心里。

哑巴嘴里插指头——连一句话都掏不出来。

哑巴做和尚——妙(庙)不可言。

哑巴做梦——别提了。

哑雀儿——没名(鸣)。

哑声放屁——瞒得了响,瞒不了臭。

哑子唱戏——肚里功夫。

哑子打算盘——闷算。

哑子受人欺——敢怒不敢言。

揠苗助长——枉费心机。轧花店关门——不谈(弹)了。

轧花房失火——别谈(弹)。

胭脂马——中看不中用。

胭脂水粉雪花膏——全爱(挨)面子。烟囱管里挂钩钩——钩火。

烟囱里的烟——直来直去。

烟囱里招手——把人往黑处引。

烟囱披麻——躁(灶)死了。

烟囱上边蚕结茧——徇(熏)私(丝)。

烟囱上翻筋斗——玩命。

烟囱站岗,铁将军把门——全家上阵。

烟袋杆儿不通气——老油子了。

烟袋杆子——黑心。

烟袋锅炒芝麻——小打油。

烟袋锅炒芝麻盐儿——逗馋不逗嘴儿。

烟袋锅子——一头热。

烟袋拉稀——老油子。

烟管打鸟——不像腔(枪)。

烟火掉到锯末堆——闷在肚里烧。

烟火头掉进衣裳袋里——烧起包来了。

烟筒当筲——没底儿。

烟雾里观花——看不清。阉猪割耳朵——两头遭罪。

阉猪老转坟墓——见(阉)鬼。淹死鬼——勾别人下水。

淹死鬼不喝茶——接受教训。

淹死鬼告状——告水(谁)哩。

淹死鬼学游泳——看下一次。腌菜缸的盖——受尽闲(咸)气。

腌菜缸里养田螺——老不贤(咸)。

腌起的老黄瓜——闲(咸)去吧。 KhPbOTZbqsCSCsl5GHVY4Mpw/+jgzvz6HG3ci0lzhEYCWxskuldjhTCw5NzDX91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