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卷 诗情愈痴愈妙1

第一节

王荆公写散文,一落笔便古朴劲健;王荆化评议诗歌,一开口便谬误百出。这是什么原因呢?文章忌讳平铺直叙,罗嗦无味,而荆公生性固执,因此遣词造句,反复斟酌,与别人迥然不同。诗歌贵在温柔敦厚,而荆公脾气刻板严厉,所以追求冷僻艰险,喜造硬句,押险韵,作茧自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而他平生最为得意的诗句是:“青山悠悠苍翠,我傍山闲坐,手中拿衣逮捉虱子;黄鸟鸣飞,我挟着书卷,卧地而眠。”我以为诗的第一句是乞丐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第二句是描写村中顽皮学童逃学的情状。

然而荆公也偏偏有好诗句,比如:“附近没有船舫,却听得水面上笛声悠扬,远处有楼阁平台,而只能依稀分辨得出灯光。”这可以算得上荆公一生中杰出的诗句了。

第二节

宋代沈朗上奏理宗,声称:“《关睢》是讲夫妇之间的事的,内容颇有亲昵、不庄重之处,不可以用来做《国风》之首篇。”因此另外撰写了《尧》、《舜》两首诗进献上去。

沈朗敢翻孔子的案,真是迂阔荒唐到极点了。然而理宗也居然称赞嘉奖他,赐给了百疋丝帛。我曾经笑过这件事道:“《易经》以乾、坤二卦做为开首,也是取阴阳夫妇之意。沈朗为什么不再重新编撰二卦进献上去呢?”《诗经》之中常好讲述妇人:咏姜螈而不提帝喾,咏太任而不提太王;若是按照宋代儒学的夫为妻纲这一条来衡量,那么这些诗都算得上是失礼节的了。

第三节

顾宁人说:“《诗经》三百篇,没有一篇不转韵的。唐诗也是这样。只有韩愈所作的七言古诗,从头到尾一韵到底。”我引用《文心雕龙》中所讲:“贾谊、枚乘,每四句便换韵;刘歆、桓谭,诗有百句也不换韵,也是各自尊从自己的意愿风格罢了。”然而整篇诗歌都不转韵,从汉、魏时期已经有了。

第四节

如今诗歌被称为“篇什”,原本出自于《左传》中所说:“以什其车,必克。”(战车以十辆为组编排,定能够取胜。)“什”即是十个为一组的意思。

《国风》诗篇数目比较少,所以可以编录到一卷之中。而《雅》、《颂》的诗篇比较多,因此把每十篇定为一卷,而把卷首的诗篇称作什。

第五节

晏子设计,以二桃杀三士,此事本来就比较荒唐;而后世之人又把这段事演变成乐府《梁父吟》,更是无聊,没什么意思。谁知诸葛孔明居然喜欢吟诵《梁父吟》尤其令人难以理解。

秋胡妻原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妇人,刘知几在《史通》之中对她大加批判,甚为严厉。而除古乐府外,前人又有诗,内容是:“郎心荡神驰而妾自是冰清玉洁,郎说有黄金,妾也不应一声。假若不小心偶然和你说了句话,又有谁能相信我这半辈子坚守贞节,深夜独对孤灯呢?”

第六节

杨用修讥笑如今的儒家弟子,都是宋儒们的应声虫。我认为孔颖达可以说是郑康成不折不扣的应声虫。

最为荒唐可笑的是,郑康成在解释“曾孙来止,以其妇子”(主祭的国王来到田边,见那种田人的妇女和种田人的儿子)时,将“曾孙”解为成王,“妇子”解为王后和太子。王肃提出异议说:“鼓励农夫耕作不必要与王后太子一起来。”而孔颖达则认为:“这是前辈圣贤的解释,就如同空中日月一般,长悬于世。”他的观点看法荒谬到这种地步,又怎能不把王世充误认为是真主来参拜呢?

第七节

安徽方伯陈密山先生,名字叫做德荣,为人淳朴而诗歌极为风趣幽默,每逢瞻园有花盛开,必定叫我去游玩观赏,不把我当做下属看待。

有一次,正好台阶下一群蚂蚁在打架,陈公用扇子把它们扇拂开来,并做了首诗,内容是:“撤下食物,来赏玩美景。心里轻松闲适,逍遥自得地缓步踱进深深的庭院之中。发现树根上爬了一堆蚂蚁,正在纷纷交战。连连呼叫童儿,在树前铺下席子,用蒲扇来扇拂蚂蚁。片刻之间,群蚁爬缘草根,各自找自己的洞穴,急急忙忙四下乱窜。他们若有记事大臣,应当上殿记载这件事,洋洋洒洒郑重其事地记道,某年某月某日,两军正交战方酣,忽然天空中扬起大风,带着黄沙铺天盖地而来,顿时阵脚大乱,双方人马互相践踏。两军各自收兵回到阵垒中去,养精蓄锐,以待时机重新开战。人生也如虫蚁,在全国纷纷扰扰不得安宁。各自都有所贪求,都有所想望。蠢蠢而动相互撕杀吞并,也像常常有胜有负。空中应有仙人,乘骑着鸾凤遥遥下视。”我引用宋代人的诗:“在蚊虫的眉毛这么一小片地方,小虫子正在奋力杀斗,在蜗牛角这么一小片地方,小虫子正在纷争不止。这与诸神下看人间又有什么区别?在几粒微尘之中英雄在撕杀搏斗。”讲的也是这么个意思。

陈先生的《郊行》诗中说道:“芬芳幽美的园中,芳草萋萋,青青茸茸的,正是人们扫墓的时节。哪个地方的纸钱没有烧尽,随风一吹,落到野棠枝上。”又作有《女儿曲》:“春梦沉酣欲醒之际,睡眼蒙蒙胧胧的,不知道梅花已飘落到额头之上。”

第八节

鲁星村作有《得雨》诗:“一雨人心定,歌声四野闻。”(天一降雨,人心安稳下来,愉快的歌声在田野里处处可以听得到。)何南园《春雨》诗中则说:“芳草不知春,一雨猛然省。”(芳草不知道春天已经到来,委靡不振的,一场春雨过后,仿佛猛然苏醒醒悟了一般,生机勃发,青葱可爱。)而曹澹泉则有《偶成》诗:“东风力尚微,一雨众山绿。(东风轻拂,娇弱无力,一场春雨之后,群山转为嫩嫩绿,苍翠欲滴。”)几首诗都用了“一雨”二字,都贴切可爱。

第九节

福建的郑王臣,做兰州太守,年龄不到六十岁,因为弟弟丧事的原因,向朝廷托口有病归回故乡。

他在《留别寅好》诗中说:“害怕听到差使来访常常推托说自己有病,懒得回答别人的话语只是言称自己耳聋听不清。”《闺情》诗中有:“湘帘之下,等待月亮出来,银烛因为烟太多,所以不愿点燃。”都是暗中运用典故,而使人觉察不出来。

杭堇浦为他的《归来草》诗题句为:“东京风土民俗向来很淳厚,常常有所功业便辞官而去。我将您当做是陈寔、谯玄一类的人,而人们却错将您比为思念莼羹鲈脍这些家乡美味而辞官归乡的张翰。”“无论在临水高地还是在田野阡陌间仰天长啸,游子远游更比柴桑还远。若是将来什么时候《七灵》别标题目,竟可以题上郑兰州。”郑王臣曾在随园小住一段时间,忽有一天,买了一两船的书,摇桨而去。

第十节

湖州的徐溥,字雨亭,在金陵为别人掌管织局,他吟咏诗歌时,常常和织机之声相应和。

他在《钱塘竹枝》中说:“黑夜沉沉,美人心怀牵念,脉脉含情,不知郎君在江南第几座桥处居住?欲写书信以寄情思,柔肠已断,只可恨西湖水路不通,往来不便。”“杨花空中扬飘,如今已是落尽,而郎君你还是没有回来,空让我素手执刀尺为你裁制罗衣。常常不愿卷上珠帘向外看,蝴蝶成双成对翩翩飞起,惹我一腔愁绪。”作《虎丘题避》诗:“幽美的风景多隐藏于山顶的寺院之中,美人常常住在临水的阁楼上。”

第十一节

常熟王介祉的弟弟,名叫王岱,字次岳,能够继承家庭的传统风格。曾经住在随园,赠诗相送说:“家境清贫却还要苦留客人,才华特出,年纪已老仍要著书立说。”

他的其他的诗中则有如“一场阵雨洒落到前边村子又过去了,天空中有薄薄的轻云笼着,使得半座山岭幽暗起来。”“久别的故乡青山似乎理解远游归来之人心中所盼,隔着一道弯弯的溪水,先透出一片青葱来迎接,以慰抚怀乡之心。”《清明》诗中则说:“光阴匆匆,不觉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正是浴蚕天气,细雨如丝飘落起来,青青柳色无缘无故映到书房帷幢上,使我不禁回忆起河流桥边折枝之处了。”

第十二节

锡山的邹世楠路过孟庙进去观瞻;梦中看见庙中悬挂一副对联说:“战国风趋下,斯文日再中。”(战国策士之风日趋低落,儒家之礼仪如日在中天,正值昌盛。)梦醒之后觉得很奇异,观看遍廊台房屋,都没有这十个字。后来过了好几年路经苏州,得到黄野鸿的诗集翻阅,原来是诗集里的句子。莫非孟子喜爱这句诗而在冥冥之中书写下来以自娱?

田实发《题孟庙》中有“孔子广收门徒,喻以礼乐,功劳在三千学生之中该列第一,周朝王室徒然存在了五百年。”似比黄野鸿的句子逊色一些。黄野鸿因为评论诗歌而触怒了沈归愚,因此吴中人多排斥他。然而他的佳句,自然是掩抹不去的。他的《夜归》诗中:“孩子们嬉闹欢笑纷纷阵阵,不知道如何在灯前绣花做活。喝醉了酒到半夜回来,人都沉睡不觉,敲门只有老妻听见来开门。”

第十三节

我在京都时,和金质夫文淳,裘叔度日修住得最近。金质夫的棋艺比不上裘叔度,却还偏偏喜欢让裘叔度。金质夫后来搬走,裘作诗相贺:“在秘阁相随了两年多,又何尝一日空闲过?苑林飘雪之时我们一起裁刚刚写出的书稿,风吹帘动,我们共同校对所抄旧书。送我吟筒还嫌太多,太频繁下棋饶人原是为了显示自己棋艺高超。美好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本来就知道名士之称是名副其实的。”

我做了一首七言古诗,中有四句为:“我愿同年考取之友,如春天的树木,枝枝叶叶相依相附,风华茂盛。而不希望同年之友如飘零的落花,漂泊不定飘洒天涯。”裘叔度读后叹道:“袁子才究竟还是性情之人。”唉!这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如今裘官至尚书,声势显赫,而金质夫做太守,两次获罪受到迁遣,贬谪到边防,死在那里。莫非也如落花,或飞落到青草地上,或落污淖茅坑之中,都是前生注定?金质夫死后,我搜寻他的遗诗,然而却无甚收获,仅得到他的《游张园》诗:“门外绿杨成荫,板桥横斜,新涨上来的春水像船只一样与岸相接平。三月天气春寒料峭,花也刚刚含苞欲开,透过竹帘看去绿树含烟,刚落过雨,一片凄迷。拄着细细的竹杖缓缓慢慢地走,走下畦田傍晚时分天已放晴。不要酒将喝尽便急着乘船回去,沉醉于原野之中,陶然忘机,愿与沙鸥为伴。”《偶成》诗中说道:“一只虫子鸣吟到天光放晓,两客相对却淡然无话。”

第十四节

阎百诗说:“相隔百里,说话口音便有差异;相距千年,音韵便不相同。《毛诗》中凡是注韵为某一音时,那原是字的正规发音,并非勉强相凑以押韵脚。”

焦氏《笔乘》中记载:古人“下”字都发“虎”音。《卫风》中“于林之下”,上韵是“爰居爰处”;《凯风》中:“在浚之下”,下韵是“母氏劳苦”;《大雅》中“至于岐下”,下面一句则是:“率西水浒。”

“服”字都发“迫音。《关睢》中?寤寐思服”,下韵则是“辗转反侧”;《侯人》中“不濡其翼”,下旬则是“不称其服”;《离骚》中“非时俗之所服”,下句则是“依彭咸之遗则。”

“降”字都发“攻”音。《草虫》中:“我心则降”,下旬则是“忧心忡忡”;《旱麓》中“福禄攸降。”上韵则是黄流在中。“英”字都发“央”音,《清人》中说:“二矛重英,”下句则是:“河上乎翱翔”;《有女同年》中“颜如舜英”下句则为“佩玉将将”;《楚词》中“华采衣兮若英”,下句为“烂昭昭兮未央”。

“风”字都读“分”。《绿衣》中有“凄其以风”,而下旬则为“实获我心”;《晨风》中有“知彼晨风”,下旬则为“郁彼北林”;《燕民》中“穆如清风”,下句则为“以慰其心”。“陇”字都读“哽”;《黍离》中“谓我心忧”,上句则是“中心摇摇”;《载驰》中“我心则忧”,上句则是“言至于漕”,《楚词》中“思公子兮徒离忧”,上韵则为“风飒飒兮木萧萧”。

其他则如“好”字发“吼”音,“雄”字发“形”音,“南”字发“能”音,“仪”字发“何”音,“宅”字发“托”音,“泽”字发“铎”音,都可以品玩上下文,以及其他篇目相同的,而其音自然就出来了。“风”字,《毛诗》中共出现六次,都在“侵”韵中,其他可以类推下去。

朱熹不懂得这个道理,用后代的韵,来勉强押《三百篇》中的韵,错了!至于“委蛇”二字有十二变,“离”字有十五义,“敦”字有十二音,徐应秋《谈荟》之中解说得很详细。

第十五节

王氏在《续通考》中说:“唐代武夷山人吴械极其厌恶沈约、周甬的韵律之说,认为他们穿凿附会,没有什么凭据道理。于是遍查参阅《毛诗》、《周易》、《尚书》,而另外著写韵书,将‘麻’‘遮’、‘归’‘飞’分成二种不同的音韵,而将‘东’‘冬一江’‘阳’合为一种音韵。”我以为这是《洪武正韵》的先声。然而积习已久,难以改除,即使以帝王的权力,还不能纠正挽回,何况是在其以下的平民呢?

当年文公反对祭祀,三人离去,定公顺承祭祀,三臣叛违。商鞅废除井田而天下怨谤,王莽恢复井田而天下怨谤。一旦改除旧有习惯,人们便都认为奇怪不经。从前解注经书的,河北尊奉王氏,河南尊奉郑氏。如今的人们对于经书解注,专一尊奉程、朱,也如对待《诗韵》持同样心理。

第十六节

山左朱文震,字青雷,在慎郡王的藩邸,善于作画,颇能作诗,而且精通篆刻。偶然宿居随园,为我刻了二十多枚印章。我对他的神速惊叹不已。朱君笑道:“用铁来划刻石头,有什么难刻之处。但凡说必须得慢慢细刻的,都是故作身份罢了。”

记有他的《红桥晚步》诗:“西风吹来,遍地的野棠花都被催开,垂柳丝丝连连,几只乌鸦立于树间。有多少画船划浆归去,都快归尽了,夕阳将要西沉,偏偏恋着玉钩般的月儿,不肯落下。”《过扬子江》中说:“含笑面对篷窗抱一瓮酒畅饮,黄梅时节阴雨绵绵却要扬起帆起程。随便听你说尽江上风波之险恶,因为贪看金山焦山就是听不进去。”《雨霁》中说:“雨后初晴,天空清澈明净,碧青空阔,夕阳西下蝉儿又长鸣起来。偶然走到树下,枝叶上残留的雨滴点点落下,打湿了身上的衣衫。”

第十七节

公子杨搢,父亲是笠湖公,任邛州刺史,公子从任上回家,他弟弟杨蓉裳向他索要蜀中的地方特产。公子赠他蜀椒,雅莲,并附上一首诗:“久为官宦而并没有什么积蓄,一些土特产又值得了什么。且打开箱笼查看,赠给你辛味与苦味。”

作有《雨后》诗,中有一联:“树下盘坐吹起紫玉笛,风吹叶动,哗哗作响,走近盛开的白莲,人影也变得清香起来。”《渔父词》中说:“若使世上没有可以破获的木柴,此身闲散下来,愿意去做渔童。”

第十八节

随园西边有一座放生庵,我偶然到过那个地方,见里面住着一位清寒之士,衣衫破损鞋履也穿透了,桌几上放有诗稿,题的是《夏日杂吟》说:“宝鸭里插香点焚,客人吟哦不已,手里摩挲万轴牙笺。不知这样的事何时才是一个尽头,题笔著书反而怨恨古人太多。”我很惊异,问他姓名。他说:“名叫丁珠,字贯如,怀宁人,走访亲戚却扑了个空,没有遇到,后流落到这个地方。”于是我对他资助了一些钱财,劝他攻诗。又写了信,推荐他到安庆太守郑时庆公处。郑公将其提拔为府案长,入了学,第二年即在乡试中中了举。

我记有他的《遣怀》诗:“我口中所想说的话,已是古人所说过的。我手中所想写的,古人早已写过。没有生到古人前,而偏偏生于古人之后,十一二万年后,你我皆化为乌有。等我再到这世间,不知道还遵从不遵从古人呢。”《咏淮阴侯》诗中有“淮阴侯韩信穷困不遇时,只是饿肚的乞食之人,待他封王之后,也被草草诛杀。穷困之时不能保全自己,腾达之时也不能自保:千古以来人皆称他为人中之杰,而我却为此大笑。”

陈古渔特别喜欢他的一句诗,“江心风浪涌起十分险恶,而沙鸥偏偏飞得稳,船里乘坐人很多而他乡之客自是觉得孤寂。”

第十九节

乙酉年乡试时,徽州汪廷叻秀才,以攻诗而中举。他曾作过《路过淳安》诗,诗中说:“一叶扁舟依岸而泊,仿佛枕着江滨,邑县很小像一个村庄而民风淳朴。出了城邑看千家万户房屋周围都是竹木合绕,漫游王日方识民间风情。乌云垂压,笼罩天空,使人不禁疑惑天是否要降雨,雨水细细地下,没有声响,河水上涨,几乎要断了渡口通道。能很快地指出故乡方向但归期尚早,倚门而望的亲人看断天涯归路。”后来竟以母丧回家。

第二十节

卢抱经学士,有《张迁碑》,碑帖拓印十分精美。与他同年而中进士的秦涧泉非常喜欢,向他乞要。卢抱经不给他。

有一天,乘卢外出之际,秦涧泉潜入他的书房,拿取碑帖藏入衣袖之内。卢抱经知道后,一直追到半途之中,仍旧夺了回来。不到半月,秦竟暴亡。卢前往奠祭,完了后,忽然从袖中取出碑帖,哭说云:“早知道你要与我诀别,我当时又何必这么吝惜呢?如今我耿耿于心,不能释怀,特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取出碑帖,在灵前焚烧。

我深为卢的义气风范感动,为他做诗道:“一幅碑帖赠给老朋友,胜过别人烧十万纸钱。季札因为将剑心许给徐君,徐君已死,将剑系于徐君墓边之树,像这样高尚的风范我很久没有听说过了。”

第二十一节

卢抱孙先生在扬州任转运使,当时的名流都荟集于此,极尽东南坛坫之盛况。

己卯十月,我在官署之中饮酒,见他的小儿子卢谟,年纪才十五六岁,粉雕玉琢般,十分可爱。后来过了三十年,家庭没落。公子虽然举了孝廉然而却漂泊不定,没有归处。曾经作过《上渤海公》诗两首,说:“城中只剩下我孤单一人,漂泊十年,浪迹天涯。桐花堕落满地,怀中的鸟雀早已无踪迹。又有谁再似当年向屋瓦上的鸟儿抛洒香饭呢!孤单一人身穿着粗布衣服,常受饥寒之苦,忙忙碌碌没有安顿之时,蹒跚着双足艰难地走着漫漫长途。这些年来同鸡鸭争食,不再是当年的小凤凰了。”“拂拭双目又知谁来赏识垂青于我?羽毛濡湿粘去的弱鸟愿让梳理羽翎。浩瀚碧海细细量来还比不上忧愁深广,闻到黄粱香味感伤得涕零。谁养老母谁来怜悯远客他乡的凄楚,忍着饥饿勉强拿起残经破卷来诵读。想起当年伍子胥于吴市吹箫乞食,如我今日一介书生穷困潦倒,又何敢想望像向秀痛伤嵇康那样来伤逝旧事呢!”

第二十二节

作诗巧妙而没有刻意凿磨的痕迹,浑身天成;运用典故而没有堆砌填加的嫌疑,如信手拈手,这是到了晚年文章浑厚有成就之时的事。

若是初学写诗之人,正是要下工夫去雕刻,才肯去费心费力;要用典故,才去孜孜读书用功。

第二十三节

宝山的范起凤秀才,字瘦生,有作诗癖。作有《咏梅》诗说:“淡淡的月,在云际之间升了起来,一只孤鹤踏着月下花影行走。”又有“大风一起,众花吓落,飘零水面,仿佛要渡水而去;夜色沉沉,一轮孤月独自当空相照。”都是可喜可爱的诗句。

万华峰应馨赠落秀诗说:“身体瘦弱伶仃,可以用孤鹤独立相比,命运多舛,仿佛与人有仇。他平生的困顿坎坷可想而知。《送别》诗中有:惟有酒可以化做当前的眼泪来抛洒,诗歌能够传达表明别后的伤情。”《咏桃源》诗中说:“树木葱葱,都生长在没有苛政赋税的地方,子孙后代常常译读未曾焚烧的书籍。”“避世而居,遁入此地,不知外面天下属于何人,生活在这仙境之地,而无君臣之纲。”范起凤后来遭到奇祸,竟然得以免脱,最终还是潦倒而死。

第二十四节

吴下进士苏汝砺,在黄陂任知县,作有诗句如:“水面波光粼粼,映着星空,仿佛星星落入水中,船在水上行驶,给人一种错觉,像是岸上的树在行走。”这与宋代人“放眼看远山,相距遥遥看不清,猜疑山上没有树木,湖面平静如镜好似水凝滞不流一般”很相似。我家乡的王麟征有诗句是:“鸟雀在空中翻飞却还依恋着树丛,水波已经平定,照上去人影还是摇摇不定。”这与宋代人的“鹤在水边窥看游鱼却见到自己羽毛洁白的光,僧人来洗钵,水面晃动,身影也在水中摇动开来”相似。李铁君的诗句:“两只飞鸟打架双双堕到地上来,交缠环绕的蔓藤各自爬升到篱笆上。”这与唐代人诗句“蝉受了惊,飞到别的树上去了,雀儿打架堕落到寂寂庭院之中”相似。

第二十五节

诗中情感愈是痴便愈是妙,红兰主人的《归途赠朱赞皇》中说:“从漫漫的大戈壁滩归来,到半途之中听说你比我先入了京都。这一夜我做梦遇到了你,梦中与你相遇,不知你可也见到了我?”许宜媖有《寄外》诗,诗中说:“风拂杨柳,梅雨绵绵不断,前面的路途还远着呢!身上不生双翅如何能够飞起来赶路!只有你我今夜一同入梦,梦里相逢,权当是醒时来细看。”

第二十六节

吴竹桥太史在湖上访见我,赠我一首诗,有诗句“湖光清凌,水气逼人,像要登上楼来一样”。范瘦生的《观梅太湖》诗中也说:“湖光粼粼,好似要映入楼中来。”两个人的意思相同。吴竹桥的《题扬州天宁寺》中有“铃上沾露,随风作响,清脆可人的像说话一般,高塔危立,随势入云,高远得仿佛要随云而奔。”尤其显得精彩绝妙。

第二十七节

欧阳修公文章学习韩愈,然而他所作之文,一点都不像韩愈的,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之所以能独树一帜,与从不同的原因。欧阳修公写诗学习韩愈,而自己所作之诗颇像韩愈的风格,这是他在宋诗之中不能自成一家的缘故。

第二十八节

七律诗开始于盛唐,就像国家刚刚缔造建立,宫殿房舍粗陋简朴,只不过是先树立好一个框架,创立修建一个大致的规模;而其中房屋的曲折幽深,精巧雅致,却还不齐备。七律到中唐、晚唐才开始健全齐备,而到了宋、元之时则越来越精奇佳妙。

明朝的七子不知道这个道理,想入非非,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是空架子虽扎了起来,然而其中的精妙之处都捐弃不用。正是《淮南子》中所谓:“鹦鹉能够说话,而不理解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十九节

朱竹君从学士降职翰林编修,分校之时得老名士程鱼门为门生,一时间京都之中都传为佳话。

他死后,张埙中翰做一首律诗来哭悼,后面四句为:“引魂幡上书写着前任学士的名字,青山之中有老门生前去送葬。从此以后再无人来痛哭前辈,如今拼却双眼中泪都倾洒给先生。”张埙的诗常常雕刻不自然,而唯独这首诗却雄厚沉着。

第三十节

郑板桥喜爱徐青藤的诗歌,曾经刻过一枚印章,上写道:“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童二树也喜爱徐青藤,他在《题青藤小像》中说:“直到身死,目中也无明代七子,对他们鄙夷不屑,谁知道身后竟得中郎?”又说:“还有一盏灯传与郑燮,甘心做门下走狗列于门墙外。”

第三十一节

童二树,名叫做钰,是山阴诗人。他年幼之时,女史徐昭华曾把他抱到膝上,给他梳理头发,教他学诗。

他长大后,佩服赞叹的诗人很是寥寥;而独独喜爱我的诗,十分倾心赞叹。无奈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面。

今年春天他在扬州,特地渡江来寻访我。当时我正好游天台去了,扑了个空,未能相见。

后来,童二树又来信说要秋天再来相访。我因为要去扬州,所以写信告诉他不要来。后却为别的事耽误滞留下来。我到扬州之时,而童已经死了有十天了。听说他临终之时,听见门帘掀动,门声作响,都说我来了。我进入灵堂哭奠,作一挽联意思是:“你到处都赞许推重袁枚,知道你怀抱千年铜镜,来审视评议的,我特地赶来相访,可恨我偏偏来晚了十天。”童二树生病时,梦见两个老叟,自称是紫阁真人、浮白老人,手里牵着仙鹤让他骑上,童推辞说没有收拾整理衣物。真人以诗来劝导他:“当初赤身来到世间,如今仍是赤身离开世间。浑身一丝都不要挂,又何况要麻絮呢?不若穿上五铢衣,随风而起。”童回答道:“多谢真人招我归去,殷勤地拿五铢衣来赠我。我真心愿意随从你们化鹤而去,依傍着先人在陇上飞行。”吟诗完毕,请求宽限日期。

紫阁真人伸出两个指头示意给他,果然过了二十天就离世而去。

二树临终之时,满床堆的都是诗稿,有一尺那么高,之所以恳切地盼我去,为的是给他校定全部诗稿而为他作一篇序文。我深为他的真意所感动,给他编定十二卷诗文,除了作序外又抄录了他的《黄河》诗,中说:“一气贯通,直奔大海,万古以来的历史都含在不息的水流声中。划开大禹治水时的甸,横穿而来,直逼霸王城。什么时候才有清平安稳的圣贤之治,使黄河之水从此清澈明净起来。若是能够借来可以登天入天河的木筏,也应该客星冲犯斗、牛星了。”

《金山》诗中说:“三山名胜之地到底不同寻常,对岸居然有一只篷船在飘流。楼台亭榭重重叠叠究竟能有多少,地面只嫌太狭窄。江河奔腾不息只觉得天公好不忙碌。梵音只能让鱼龙倾听,佛面对时分开水目之光。回头相望,料想蓬莱仙山相距不远,仰天几声长啸,天地一片苍茫。”他的五言诗如:“落花飘零水面,随着浆棹流转,隔着密密树林看山好似移动。”“蚂蚁闲来无事,顺着水爬,蜜蜂健壮有力,背着花粉飞回巢去。”“远山一痕,看去天空中的云就从天面飘移过来,天空明净无物,月亮径直升了上来。”《观潮》诗中又说:“气涌起辟开水来,群星倒映水中,摇动不止。”《齿落》中说:“从此以后便不用以石濑口了,所遗憾的是口不能关风。”七言诗中有:“秋声像雨一般不知何处而来,将落的月亮犹带霜花冷冷地照着人。”“风拂梅花落到纸上,刚作成的画墨水还没有干。松枝上的雪落下来,扑降到琴弦上,发出一丝鸣响。”“旅居他乡的客人总是聚到孤零零的馆中,人之将暮,年老常常觉得晚秋太多。”“烹茶之声掺杂着雨打树梢淅淅沥沥的声响,竹帘幽幽,与晴天下竹林笼着的绿烟相映衬。”“如果和正则同年而生,岂敢夸说前生是丁卯年的人?花自知妩媚舒张开来,却似含笑,流水有情,流过之时犹自带潺潺之声。”这些诗都是可以传世的。二树画梅花,题了一篇七言古诗,叠“须”字韵有八十多首,神工鬼斧,精妙无比,愈写愈奇。我向来不喜欢叠韵,然而读了这首诗不觉赞叹称绝。二树临终之时,命他的儿子扶起他,画一幅梅花来赠给我。梅花画成之后,题了三句诗,气绝而亡。我拿这幅画装裱起来题上跋,传给子孙们看,以表明从未识面的交情,深切厚重到这种地步。

第三十二节

芜湖观察张苣亭先生,性情风雅,书法、诗歌俱佳。他作过一首《散步》诗,中说:“林木经霜,疏疏朗朗,落叶飘下,点打人衣,趁着夕阳西下的余晖,到原野去散步。禾稻将熟,新经一场雨润,鸟雀驯服,常常贴着原来的屋檐飞翔。天空的晚霞临近水面,更添了几分红艳,远山横空,连接着青翠的山气。一场雨洗清了空中的微尘,只觉天空很近,这样边走边吟,闲闲散散,不觉暮色已重,带星而归。”

乙酉年秋,张苣亭来到江宁监试。我送他竹叶裹的粽子,并附上一首诗:“劝您不要亏待了自己的便便大腹,不嚼红霞而嚼绿云。”公和诗道:“倘若能携拄着竹杖亲去拜访,一定要嚼尽岭头白云。”

第三十三节

汉军董元镜在京城集市上买来一方端砚,中间有一缕黄色的气痕,这即是《砚谱》中所说的“黄龙”。帝边题有一首诗说:“虽然说荆轲当年气贯长虹的悲壮,然而居然没有客人入秦地。可怜萧萧易水上,愁杀身着白衣前来相送诀别之人。”

第三十四节

尹文端公对于近体诗,推敲得最为仔细认真。常常招集陈星斋太常,申笏山副宪小聚一起。申笏山和“廉”字韵,说:“得天独厚然而论起来十分严格,侍客丰盛对自己却十分清廉。”我说明一下,宋代人也有诗句说:“诗律过分严格颇似寡恩薄义。”

第三十五节

唐代有无名氏诗:“强劲的狂风摧拔大树,还没用力拔动,根先露了出来。树上长着寄生的草依傍着大树还没有悟出形势的危机。”

明末国事已到危难时分,姚雪庵大司马仍在朝中,有朋友画一幅画寄给他,画面上是猴儿抱着藤睡在枯树上,上面题有一句诗:“猴儿要醒如今也该醒了,不要等到藤蔓干枯,大树倾倒时才醒。”

第三十六节

白门的张启人有诗句为:“书因为要重新翻看所以常常折起书角,诗歌为了要进一步斟酌推敲暂时存了两份。”陈古渔也有诗句说:“恐怕书中精彩部分就那么轻轻翻略而过,就把剩下的书页折起来等到明天再看。”

第三十七节

桐城的张文端公庆贺同馆某位翰林新婚,做诗说:“一对清美俊秀的新人对坐,不知何人为新郎、何人为新娘,只能从乌云般的浓发和发问插缀的花钿处分辨得出来。”这位翰林的清美可想而知。我是以前史文靖公的门生,而他的儿子史抑堂少司马,与我是儿女亲家。壬寅二月,我在溧阳探访抑堂,他酒席间出示文靖公的《玉堂归娶图》,命令题诗。画中有一翩翩美少年骑着骏马,到扬州的许家去迎亲娶妇。

事情发生在康熙庚辰年,文靖公才十九岁,到今日已是八十多年过去了。抑堂笑着对我说:“亲家您当时也是入了翰林后归家娶妻的。为什么不让归娶之人来题写归娶之图呢?”画卷之中前辈们题诗最佳的有:郭元钎的诗中题道:“香车熙熙攘攘地行驶着,前面有十道彩色灯笼开道,彩带系绾缀结的都是花,踏着尘土而去。路旁争相观看之人纷纷议论赞叹这件美事,大家都公认许、史两人是天赐的良缘。”

徐葆光诗中说:“华美辉煌的彩灯夹道而行,簇拥着萧萧长鸣的骏马,君王一封诏书下来恩准衣着锦衣张灯结彩去迎亲。气势好不宏大,以至于途中各家把珠子缀结而成的帘子都卷了起来,一路上竟有十里之长,哪一家的少妇不登楼卷帘观看叹赏。”蒋仁锡诗中说:“喜宴开罢,因为这桩美事而找来了许多红绫,帽沿微斜,在尘道上翩翩飞马而行,好似听见有人拿着扇子掩口窃窃私语,看谁去先夺到迎门的利市花。”我题了四首绝句,最末一首为:“拜堂娶亲,人将我比之彭宣,心中不免含愧,自己没有继承安昌公的一点风雅功业,细细算来,只有归家迎亲这回事,算是如做了一场黄梁美梦。”

第三十八节

有人问:“妓女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答道:“尧、舜、禹这三代以上的时候,人民丰衣足食,晓明礼教,怎么会有妓女呢?只有到了春秋之时,卫国让一妇人陪南宫万饮酒,大醉之后,将其捆绑起来。这个妇人想来该是妓女的发源开道之人,若不是这样的话,想一想哪有好人家的女子愿意去陪人饮酒的?至于说管仲设置三百平民女子;越王命令俘虏来的妇女为兵士缝补洗涤衣服,这都已是后来的事了。”戴敬咸进士路过邯郸,见客店的墙壁上题有诗句:“艳美的乐姬弹着琵琶,说唱从古至今的事迹,饮着酒,听着唱曲。如果说桑麻漫山遍野都长得密密麻麻,丰饶富足,妇女忙着做活,谁肯半夜中,露水浓重之时,涉露夜行而来呢?”其意味深长仁厚,只可惜忘了作者姓名。

第三十九节

霞裳跟从我游玩琴溪之后归了家。第二天,和我们一块儿去游玩的盛复初明经投送来二首律诗。

我问道:“盛公的哪一句诗最佳妙?”霞裳应声答道:“红色的鲤鱼游去千载,青青苍山留下一座险峰’这一句。”我道:“正是如此,诗中颇有李太白的风格。”过了三天之后,我在路上行走,途中遇雨。霞裳说:“我偶然想得了‘雨过湿云忙(风雨过后,湿重的云朵忙忙而散去)这五个字。”我极口称赞这句诗将雨过之后,乌云散走的样子形象描绘得非常传神,又替他补出上一句“风停干鹊噪”(风静止下来,羽毛已干的鸟鹊嘻嘻闹闹也吵叫)。回家春圃观察说:“噪’字对不过‘忙’字,我为你把它改为‘喜’字。”霞裳做过《过鄱阳湖》,诗中说:“风一吹起,将水吹翻起来,好似风扶水起,云在山际飘过,仿佛要把山带走。”也是佳句。

第四十节

我在安庆的许司狱宴席上,看见一个年小的伶人扇子上画一只白头翁,上题有一句诗:“山中有一只鸟雀,独立梢头,悄然无语。自己心中所爱为何还不到来,相思的煎熬愁苦使头都白了。”又有《题蜡嘴鸟》:“世间情味嚼来如蜡般淡而无味,不要开口向人哀怨地啼叫。”

第四十一节

高文端公的第七个儿子,字雨亭,从京城中寄来一张他的画像,请求题句。画中有一丰姿俊雅的美少年,身穿细缣制的单衣,坐在松下的石头上。

我题完诗就寄了过去,而公子已经死去。他弟弟广德搜集他的遗稿,嘱托我为诗稿作序。我抄录了他的一首《七夕》诗,诗中说:“女伴穿针引线在七夕晚上乞巧,此时一轮弯弯的月芽升起,引起了相思愁绪。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和人间他乡异客一样,明天早晨不得不离别伤情。”《咏柳》诗中则有:“柳色青青,枝条垂在河边和溪水交映,一片青翠碧绿,柳枝依依傍玉台。门前来来往往没有知己,我又对谁施以青眼呢!”又有“心中苦苦怀念着,梦中就随着去了,感觉恍若隔世,含着愁绪又回到世间”。这些诗句读来都不像是富贵人说的话。

第四十二节

有人拿诗稿让我观看,题咏的都是“雁字”、“夹竹桃”之类的。于是我对他说道:“您的诗作中,吟咏描述事物并不是不够细致传神;然而但凡款待宾客之时,必定先要上牛、羊、猪肉等等的主菜,然后才有别致精巧的小菜;盖房子的,也必须先盖主房厅房大厦,然后才备有密室别室。像夹竹桃这类题目,名家大家的诗集中也并不是没有留存,但终究不是打开书卷就可以看见的。韩愈和孟东野联句,都是古老深奥,精雅可爱的诗句。李汉编诗集,把这些都放置到书本最后面;这是文章的布局安排之法,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第四十三节

凡是作诗,描画景物容易,抒写情感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景物是属于外界的,眼睛可以看到,只要留心观察便可以写入诗中;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若是没有一种多愁善感的心性情致,便不能够写出哀伤凄恻、缠绵宛致的诗来。然而这也是人的天性所决定的。杜甫善于抒发感情,而李白就不行。欧阳修善于抒发感情,苏子瞻却不行。王安石、曾巩偶然也写一些小巧的咏情歌词,读的人禁不住大笑,这也是天性之中少一分情肠的缘故。

第四十四节

甬东的顾鉴沙,在伴梅草堂读书时,梦见有一个女子,打扮得十分齐整来见他,自称:“我是月府中的侍书女,和你有缘分,如今奉命到南海宣恩赏诏书,你应当和我一块去。”顾鉴沙从梦中惊醒过来,百思不得其解,闹不清梦中所言究竟指的是什么。

后来他到广东做官,在集市上买到叶小鸾的一张画像,宛然是梦中所见之人,便画了一幅《横影图》索求题诗。钱相人方伯有诗句为:“颇觉奇怪怎么刚刚学会吟咏诗句,便能这么高雅感人。”

我说明一下:小鸾,是广东人,笄年即十五岁之时,拜月郎大师为师,出家为尼。佛教规定,受戒之人,必须先自己讲明平生做过的错事,方才允许忏悔。大师问道:“可曾犯过淫的罪过?”小鸾答道:“我喜欢唱《求凰曲》这类情歌,展开画卷羞看《出浴图》这种画。”“可曾犯过与人吵骂的罪过?”小鸾答道:“恐怕燕子衔泥,点点落下来显得脏污曾经嘲骂过燕子,东风吹来,满院娇美的花都谢落飘地,心中怜惜不已,谴责过东风。”“可曾犯过杀生的罪过?”小鸾又答道:“我曾经呼叫丫头小玉把花中生的虫子除掉,偶然挂晾轻绢衣裳时不小心扑掠破了蝴蝶的翅膀。”

第四十五节

我在杭州的时候,杭州人知道我在写《随园诗话》,便争相拿着诗过来,请求摘抄诗句录入书中,数日恐怕不下上百首。

我只喜欢朱亦草钱的《春晚书怀》,诗中说:“春天到三月份之时,就像客人一般过往匆匆,人过了中年想接近僧人,听其演说佛法。”沈菊人有一联,意思是:“一对鸟雀因为嫌露水太重飞移到另一棵树上,没有风孤零零的荧火虫忽上忽下飞着,给归家的人照明引路。”福建女子林氏做有《贺黄莘田重赴鹿鸣》诗,为:“丹桂花开已经有六十个年头了,整理衣服到广寒月宫去游玩。嫦娥细细打量,辨认出以前曾经相识,上次来的人如今竟然白发苍苍了。”

第四十六节

周德卿曾经说过:“文章仅仅是辞藻华美精致的话,只可以使四座震惊赞叹,却不能自己独坐一处时怡情适意。”他这一说法,我颇不赞成。文章不比阴德,不要求别人知道。璀璨的星星,祥瑞的彩云,夺目的明珠,晶莹的美玉,谁不是一见就知道是宝贵难得的东西?若如秋虫般唧唧吟鸣,像呓语样安和静寂,怎么能够永远流传于世呢?咏得这些诗虽然很辛苦,拿出来则是很欢悦的;有使人出乎意料的地方,然而仍旧在人的意料之中,古代的名家都是这个样子。何况在四座都惊异赏叹之中,有的是真正欣赏的,有的则是随众喧哗;而独处之时,有敝帚自珍的作品,有一两个知音可来赏玩品味的作品,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第四十七节

司马表圣评论诗歌,认为诗贵在有味外之味,意蕴悠长,耐人品玩。我以为当今人所作的诗歌,味内之味还达不到(即诗本身所应有的意趣还都没有),何况是味外之味呢?诗歌意趣之外又蕴涵的意趣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总而言之,首先应该是诗有新意,去除陈词滥调。《乡党》中说:“祭祀用的肉不能超过三天,若过了三天,就不能吃了。”作诗的人,不要使诗如三天以后的祭肉一样变得索然无味。

第四十八节

博士去卖驴,文书证明写了整整三页纸,还是没有提到一个“驴”字。这句话是古人用来嘲笑那些好用典故的人的。

我认为:运用典故就像是陈设古玩,各有所宜:有的适合放到正堂,有的适合放到室屋,有的适合放到书房,有的适合放到山间斋室,也竟还有明亮窗户下,净洁茶几上,而不放置任何摆设,以此为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先绘饰事物,然后再清淡素净。”至于说门弟颇高,也代为官之家和人丁昌盛的豪门望族,深宅大院,房高屋敞,不得已而随意加以点缀陈设,愈加显得名贵。暴富人家为了自己炫耀家中富有,不宜摆设的而偏加摆设,在大门处设个华丽的小门,在卧室中摆一个铜鼎,只能引别人发笑。吴西林说:诗歌当以立意为主人,以文彩辞藻为奴婢,若是没有什么内容意思为主人,则主人孱弱而奴婢强横,即使仆童指使千人,一个人也使唤不动。古人所讲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意趣志向,有情感才能落笔成文,有文章才有韵律,这是固定不变的道理。“现在的人喜欢用典,是没有什么意向而作诗;喜欢叠韵,是根据韵律来写文章,喜欢和韵,是根据文章而生情感。如小孩子儿斗草玩儿,即使有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第四十九节

想作好诗,应该先选好韵。凡是音韵之中有哑暗滞迟、晦涩生僻的,最好是合弃不用,“葩”的意思也就是“花”,而“葩”字发音不响亮;“芳”的意思也就是“香”,而“芳”字发音也不响亮;这样推算下去,不能一一枚举。

宋、唐诗诗风之分别,也是从这上面讲起的。李白、杜甫是大家手笔,不用生僻的韵脚;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屑于用。韩愈之用险韵,从《唐韵》之中胡乱取韵乱七八糟堆砌到一块儿,也不过是一时的文字游戏;就像僧人们做盂兰会,偶尔布施一下穷鬼罢了。然而这也仅仅限于古体诗或联句之中用一下。当今之人效法前人的错误行为,显示自己博才多学,而竟然有把险韵用到近体诗中去。就好比是奏高雅的音乐而掺杂一个侏儒在其中,坐于华美大厅堂之上而宴待乞丐,岂不是颠倒错乱么!

第五十节

唐代人作近体诗,不用生冷的典故:称公卿,也不过用皋、夔、萧、曹,称隐士,也不是梅福、君平,叙讲风景,只不过为“夕阳”、“芳草”,用于字面,仅仅是“风露月云”。经过调度改换,便面目全新,浑然而成。就好比是易牙调作烹制美味,原不过鸡、猪、鱼肉之类的家常物什;华佗用药治病,不过是青粘漆叶之类的易得寻常药草;他们高妙超人之处,并不借重于海外异地之物。

我作过《过马嵬吊杨妃》诗,其中有一句:“金鸟锦袍如今都不知到了何处,只留有罗袜给后人观看。”这是用《新唐书·李石传》中的话,并非是从什么难寻少见的僻书中选用的,然而读的人个个都问这话出于何处,我颇觉厌倦就把它删除了,因此这首诗不存在我的诗集之中。 AOp9B/k2gKw9XoCz4TprRC7DEGdeMtKfbzbJHbd2NHUR9Zygvk9skCl3oMFh1S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