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海经(第九卷)
竭宝峰

第一章 治理洪水的传奇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们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当时的帝王尧开始起用鲧治理洪水。

鲧带领人们筑坝修堰,费了9年功夫,也没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也就是后来的山东蓬莱的处罚。也有典籍记述鲧被诛杀于羽山。

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舜就命令鲧的儿子,同时也是当时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名文命,字高密,号禹,禹是夏后氏首领,传说他是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是鲧,母亲是有莘氏女修己。

禹接受任务以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的随从,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从冀州开始,踏遍大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开始治水。

禹视察河道,发现自己的父亲鲧治水无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水流规律而因势利导,而只是采用了筑堤截堵的办法治水,这种办法的缺点是,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会前功尽弃。

因此,禹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引流,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按我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周语》所说,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

禹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人们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经过13年的努力,禹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了大海,治水终于成功,根治了水患。

有传说认为,当年的水灾都是因为天上的水神共工造成的。共工是个坏水神,性情凶狠,处事蛮横,专与华夏之民作对。他经常在心血来潮时,施展神力,呼风唤雨,用洪水伤害天下的人们,把人间弄得一片汪洋。

禹找到共工,劝说他不要再呼风唤雨和发洪水坑害人们。但是共工根本不听禹的好言相劝,还反驳说:“我发我的水,和你有什么关系?”

禹不愿再理共工这个灵魂低劣的坏神,只好水里来,水里去,顶风冒雨,察看地形,寻找黄河向东的出路。

共工一看禹一心要治住洪水,疏导黄河,顿时火冒三丈,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神力都使了出来,于是,中原一带的洪水四处漫溢,到处横流,洪水更大了。

禹东奔西跑,费尽了力气,地上的水却越聚越多,黄河水也是四处乱窜。因为共工捣乱,黄河没法疏导了。禹忍无可忍,决心带领人们驱逐共工。

禹把随他治水的应龙、黄龙、白龙、苍龙都叫来,并鼓励人们一起出战。由于共工四处作恶,早就声名狼藉,大家一听说禹要赶走共工,纷纷前来参战。禹带着大家在水中拦住共工,双方厮杀起来,整整大战了一个月。

禹带着人们轮流上阵,共工渐渐疲惫不堪,败下阵来,仓皇而逃。但大禹穷追不舍。共工眼看自己在劫难逃,便向禹下跪,发誓永远不再侵犯华夏,再也不发水行恶了。禹心一软,放走了共工。

禹率领大家赶走共工后,一鼓作气,把洪水排完,又马不停蹄地把黄河疏导到东海,并用太行山的石头在黄河两边筑起又高又厚、十分坚固的堤岸。这样一来才治理好了水灾。

后来,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

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凿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们从事劳动。

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他一心为公,具有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后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所著《韩非子·五蠹》记述禹“手执耒锤,以民为先。”就是说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子。

由于禹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

人们见了纷纷心痛流泪。因此,后来嵩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禹治水的动人故事。

传说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他就离开了妻子,重又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后来,他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呻吟,随后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人们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妻子正抱着他的儿子启教儿子朝爸爸挥手,让儿子叫禹为爸爸。此时正是治水忙碌的时候,禹虽然看到了妻儿,他也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继续忙着去治水了。

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禹往家里拉。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儿子,水灾尚未治理好,没空回家,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禹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这段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后来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关于禹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嵩山还有个传说,说禹治水时,要在介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顾不得回家,便与妻子涂山氏女娇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

由于轩辕山山坚石硬,禹想用神力开山,他就摇身变成了一头大熊,运用功力,一会就掀掉了半座山。当他正干得起劲时,一块劈山时崩裂的石头砸到了皮鼓,禹的妻子听到了鼓声,误以为是禹发出的信号,便连忙烧火做饭。

当女娇拖着怀孕的笨重身体到山上送饭时,她东张西望却不见禹的踪影,只看到了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奋力挖山,把她吓得扭头就跑。

禹回头见是妻子,就跑上前去迎接妻子,却又忘了还原成人形。女娇见大熊向自己跑来,一急之下,顷刻间化作了一块巨石。

禹见妻子变成了大石头,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变回原形,他伤心地抱着石头大哭,眼泪流到石头上,浸透了石头,石头裂开了,里面传出来孩子的哭声,禹的儿子诞生了。

禹为了纪念妻子,就给他的儿子起名叫“启”,也就是“石头裂开”的意思。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

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也被这个传说所感动,就下令在嵩山修建了启母庙。虽然后来启母庙荡然无存了,可是,东汉时在庙前修建的启母阙还依然保留着。从残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见汉代对禹治水的记述和对启母涂山氏助夫治水的颂扬。

由于禹治水成功,当时的帝王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了禹,以表彰他的功绩。不久,又封禹为伯,把夏作为禹的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人们都称颂他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

帝王舜称赞禹说:

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

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啊!

舜在位33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了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了禹。17后,舜在南巡中逝世。3年治丧结束后,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城,将帝位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

当时,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于是,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继承了天子位,以安邑作为都城,也就是后来的山西夏县,并定国号为夏,改定历法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人们谋利,他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人们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

随从问禹:“罪人干了坏事,您为何可怜他?”

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

仪狄造了些酒,当了帝王的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他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饮酒而亡国的。”

禹想把大地上的情况都了解清楚,就命令两个神将丈量大地。禹把自己治理下的国土分成9个州,就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他还调查了九州民间的疾苦和需求等。

后来,禹收集九州的铜,在荆紫山脚下,用自己出生地郁山的煤炭将这些铜铸成9个巨大的宝鼎。每个宝鼎需要90000人才能拉动,同时运走9个宝鼎需要九九八十一万人。

禹把九州和各种毒蛇猛兽、魔鬼精怪的形象,都刻在鼎上,据说这些鼎后来就在洛阳化成九龙飞天而去了。

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

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呢?”

黄龙听到禹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禹在帝位15年后逝世,庙号圣祖。大禹是后世人们对他的尊称,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圣贤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我国国土为九州。

禹去世后被安葬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上,后来遗存了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要去禹陵祭祀他。 LN5d8w0swYcFRNi8T++B/Aa53pTq1vX8f4Le5Pk0A7zq+XGYO2eqO+ybxT6M8D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