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草根的崛起1

清朝的最后一块土地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家乡在东三省,其成长、发迹、称雄乃至最后死亡都在东三省,而东三省如果往前追溯的话乃是清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的龙脉所在地。如此一个十分关键、攸关清朝旗人生存立命之本的地方,怎么就落到了张作霖的手里?清朝为什么就没有让一个旗人来守住自己的龙脉所在地?为什么在辛亥革命爆发,全国人民反对帝制的时候,清朝就没有策划一个退到关外守住自己发祥地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如果存在并且实施的话,那是完全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东北的地形与别处不一样,只要守住了山海关和锦州一线,关外纵有雄兵百万,也很难撼动东北分毫。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林彪部队就是卡住了进出东北的锦州,才使关内之兵无法北调,形成东北局部性的共产党部队100万对国民党部队60万的优势,才有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当年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等进军关内,也是在东北锦州一线受到了袁崇焕以及祖大寿等人前前后后二十余年的阻击,才使入关时间大大延缓,直到后来皇太极改变策略,采取围城打援的方法,调举国之兵,历时两年才拿下了锦州、松山等战略要地。

即便如此,如果吴三桂坚决守住山海关,清兵虽有松锦大战的胜利,也依旧很难进入关内,那么代替明朝而起的就不是清政权而是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了,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李自成没有笼络好吴三桂,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引清军入关,这才有了清朝267年的统治基业。

以上讲了那么多,主要是说明如果清朝有退往东北的打算,那么按理说他应该有这么一块可供立足的最后一块土地,是什么让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没有实施这一方案?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关外早非当年的关外。满族的前身为女真,发源于今天的长白山地区,至明朝初年,女真分成三大部分,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北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以赫图阿拉城(即今天的辽宁新宾县)为首都的后金政权,创建了满文,逐步形成了以建真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锡伯人、达斡尔人、朝鲜人等组成的新的民族——满族。为了保证东北“龙兴之地”作为满族的大后方,清军入关后,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并且严厉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大清王朝有名的“禁关令”。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边墙等,至康熙中期完成。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

由于采取了禁关令,东北主要居民由满族构成,确保了大后方的安全。但是,本来清军入关时就带走了大批满族人,封禁政策又使东北居民只有出没有进,造成了东北人烟稀少;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方的沙俄却强大了起来,不断地蚕食中国东北边境。晚清边疆危机日甚一日,同时内地又有大量多余人口无处安顿,两方面权衡后,清政府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边禁政策的取消及招垦政策的推行,导致山东、河北、河南大批汉人“闯关东”,到辛亥革命前夜,东北各地均变成了移民城市或移民乡镇,原土著居民满族人已经彻底沦为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东北大地作为满族的大后方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对清室的忠诚度与全国其他各地一样,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第二,政局早非当年的政局。作为清朝皇室“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经努尔哈赤的不断经营,至清初已统一为北跨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至贝加尔湖的广袤地区。但是清朝末年列强环伺,国力凋蔽,北方的沙俄趁机不断蚕食和吞并中国领土。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被沙俄强行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海边的40万平方公里随后也被割占。1900年,沙俄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出兵中国东北,制造了血洗海兰泡、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火烧瑗珲城等大屠杀,使这些地区并入了沙俄。1900年8月开始,俄军占领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并继而向南攻占鞍山、奉天,10月31日占领锦州。仅用了两个多月,沙俄就控制了作为清朝大后方的东北三省。

沙俄的入侵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日本的利益,日本人早把东北视为自己的盘中之餐,沙俄的这一行为破坏了日本的计划,经反复交涉无果后,日本于1904年2月8日,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发起了日俄之战。

在中国的所有邻国中,沙俄和日本最有意思。沙俄最贪婪,闷声不响地发大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提起侵略来第一个人选必然是日本,事实上对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却是沙俄,其从中国前前后后攫取的领土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近10个日本领土那么大;而日本最精于算计,最善于耍点小聪明,每次发动战争基本上都是搞偷袭,日俄战争如此,日中甲午战争如此,日美珍珠港战争也是如此。但从结果来看,日本实际上又是最短视的,虽然每次偷袭都成功,取得了完全的军事胜利,然而从长期来看,当初吞进去多少以后又要吐出来多少,到最后总归竹篮打水一场空,仍旧是个岛国的命;其领土面积,几百年折腾下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至今北方四岛还被俄国占着,愣是收不回来。面对强大的普京,日本半点脾气也没有,反倒在面积没有多少、自古也不属于日本的钓鱼岛上跟中国较量。所以日本的聪明始终都是小聪明,成不了大气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到结果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话说回来,日本人的这种小聪明,在1904年的中国意义非凡,从某种形式上讲,它挽救了中国的东北。如果任由当年的沙俄在中国东北盘踞,那么以俄国人那种稳扎稳打和极其贪婪的个性,今天的东北可能早就不属于中国了。日俄战争的爆发及时阻止了沙俄的这一蚕食计划,俄国战败,日本人控制了中国东北,从此东北落入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当然,由于有沙俄及当时美英法等国的牵制,日本暂时还不具备吞并中国东北的条件,因此对东北只是控制而不是占领,这就为本书主人公在乱世之中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第三,八旗早非当年的八旗。当年,为确保清朝政权的巩固,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将所有满人全部编入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入关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将一些有功的蒙古人及汉人相继编入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旗人在政治经济待遇上地位较高,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清室的忠诚度也比较高,因此产生于旗人的八旗兵就成了维护清朝政权的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清初对八旗兵的使用十分讲究,由于数量有限,总数不超过二十万,因此基本上都部置在首都及其他重要地区,其兵力配置为首都驻防占二分之一,东北驻防占三分之一,其他则为畿辅驻防和直省驻防,由此可见清朝对于东北的重视程度。

应该说,早期的八旗兵确实骁勇善战,从八旗创制初期的开疆拓土,到康熙前期尤其是对沙俄的多次用兵中,均表现十分卓越。但清军入关占得大统后,八旗兵养尊处优,适应了安适生活,纪律日趋败坏,战斗力下降厉害。至三藩之乱起,八旗军中竟无一人敢讨伐吴三桂。康熙得以平定三藩,基本上是依靠降清的原明朝官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绿营完成的。彼时绿营尚有战斗力,但到乾隆末期,绿营又渐衰而不能战。以至到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依靠平叛的不是八旗,也不是绿营,而是地方势力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湘军和淮军。

甲午战败,清政府痛定思痛,意识到传统的八旗和绿营已毫无战斗力,不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因此决定编练新军,袁世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迹的。1895年10月,袁世凯来到天津接管新兵训练,因其训练新兵的地方为天津与大沽之间的一个小站,故又称“小站练兵”。1905年,清政府又提出了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的计划,到辛亥革命成功时,只完成了十四镇,而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就占有其中的六个镇,总兵力达八万,分别驻守北京北苑、南苑、保定、长春、天津马厂、济南等京畿要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核心和基础已经形成。

清政府编练新军,原意是提高军队战斗力以保家卫国,新军的战斗力确实提高了,但对清朝政权的忠诚度却要大打问号,事实上,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取得成功,依靠的就是新军的力量,袁世凯以共和为名逼清帝退位依靠的还是新军的力量,可以说清朝政府是自己培育了自己的掘墓人。

当新军响应辛亥革命时,当年清朝政权所倚重的八旗兵都去了哪里?据史料记载,大部分八旗兵已彻底蜕化为只会斗虫玩鸟的寄生虫,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最后尚存一支2万人左右的八旗生力军,这支生力军是根据晚清颇有见识的皇族成员良弼、铁良等人的提议,于1903年成立的,是直属皇家的禁卫军,其士兵均来源于八旗,训练均按照新式思想、新式武器操练,因此是既忠诚又有战斗力的。但这支武装并没有在清帝退位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原因是清朝选用了一个极不称职的亲贵载涛来掌握禁卫军(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这个人胆小如鼠,非但没有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上,反而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假装提出让禁卫军前往武汉镇压的紧要关头,竟然因害怕而临阵辞职,从而让袁世凯的亲信冯国璋轻轻松松地上位,占据了禁卫军负责人之职,冯国璋此人曾经做过贵胄学堂的总办,当时禁卫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他的学生或属下,因此对禁卫军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禁卫军的底层士兵都属旗人,忠于清室,他们不愿看到清朝灭亡,因此在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时候,坚决站在清帝一边,反对清帝退位。矛盾一触即发,这个时候冯国璋的作用显现了出来,他以统领的身份,力劝禁卫军妥协,说是南方十八省都已独立,武力抵抗会失败,清帝和平退位就可以受到优待,2万禁卫军也不会被裁撤等等,禁卫军终于被说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禁卫军统领良弼被刺身亡。1903年,良弼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后,正好禁卫军成立,清廷便任命他担任了统领之职,禁卫军由其一手掌握。在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良弼掌管的禁卫军此时已经划归前线回来的冯国璋负责,而冯国璋之所以能以一个汉人身份于此时取代良弼,是因为其在镇压武昌起义中立下大功,且其镇压态度非常坚决,政治上也不赞成共和,在皇室看来是忠于清廷的,可以充当牵制袁世凯的一支有效力量。再有良弼虽调离禁卫军,但对禁卫军影响非常大,也可以在必要时候取代冯国璋。这计划本来是很好的,但没想到一个意外发生了,那就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了良弼。

良弼是大厦将倾的清王朝的最后一根支柱和最后一点希望,他的忠诚、他的才识和勇气都是清朝贵族中所绝无仅有的。良弼被杀,其他人吓破了胆。那些满族亲贵一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简直就是闻风而逃。等到袁世凯派人来催逼清帝退位、隆裕太后再次召开皇族会议商议国体问题时,竟然半天都没有人来。

可以说,清朝的最后一支八旗兵队伍,在载涛去职、良弼被杀的情况下,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被袁世凯连哄带骗地糊弄过去了。等民国建立,这支八旗队伍只是众多新军队伍中的一员,且军队也已改制,军官士兵大多进行了改编,即使有心忠于前清,也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总之,从当时日俄交相控制东北以及东北民情民心民意来看,东北作为清朝大后方的战略意义已经完全失去。即使清王室有心退往东北,由于清朝用于维护统治的最忠心耿耿的八旗兵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清王室也已经无力守护清王朝的最后一块土地了。

言归正传,正当清王朝逐步没落走向衰亡的时候,东北有一草根正在迅速崛起,不久的将来他将称霸东北,睥睨天下,此人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代枭雄张作霖。下面将作重点介绍。

苦难少年义气重

前文说过,清朝的最后一块土地,清廷虽有心而无力维护,日本强势介入,沙俄虎视眈眈,革命党人也在东北开展活动,几大势力都看准了东北这块肥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东北最后竟然落在了从草根崛起的,没啥背景的张作霖手上,而且此人运筹帷幄、长袖善舞,竟然牢牢地掌控住了东北局势,即使当时十分强势的日本人也对他一筹莫展。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张作霖的祖上应该是闯关东一族。因生活无着,其先祖张永贵从河北省河间府跑到了东北,那时东北正在招垦,凡是勤劳而又愿意出苦力的人都有一片土地从事农业开垦,因此生活很快安定了下来。到其祖父张发时,家里已经经营得比较富裕了,张发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张作霖的父亲,即张有财。张发死后,兄弟几个分了家产,有财带着分到的那份财产来到了海城。有财的名字虽然叫做有财,但其实是有了财产也守不住的,因为他好赌,整天赌博胡混,欠了一屁股赌债,把个家里弄得赤贫如洗。张作霖14岁时,其父张有财被他的赌友——同村的一家兄弟乱棍打死。

这一年是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年仅14岁的张作霖得到凶信后,他和一位堂兄去几里外收尸。当时家里太穷,置办不起棺木,张父就被收殓在一个半大不小的柜子里。柜子虽不大,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却也抬不动,只好拽根绳子拖拉着回村。依照当地的老规矩,横死的人是不能进祖坟的。他们走着走着实在走不动了,就地找个地方将尸体掩埋了。因为是冬天,天寒地冻,埋得也不深,只说春暖花开后再妥善安葬。第二年开春早,雨水也勤,那个柜子恰好在河床上,又顺水下移了几里,家里寻找到的时候,柜子已深陷在河泥里,只好就这样随遇而安了。

张作霖发迹后,决定给父亲迁坟,专门从沈阳请来风水先生查勘,风水先生仔细看了张有财的落葬处后说不用迁了,老先生自选的埋葬之处风水最好,后人有望出将入相。关于出将入相的话,有可能是后人杜撰,但当年张作霖穷得埋不起父亲却是事实,可见当时之落魄潦倒。

父亲横死,张作霖和他的二哥张作孚决定报仇。他们没有报告官府,因为当时报官要先交一笔钱,如果不给钱就连官府的门都进不去。当时张家已经赤贫,哪有钱财去给官府?两个少年于是决定自己报仇,他们拿着一杆借来的土枪翻墙进入了仇人王姓人家,没想到正好被王家一个女佣发现,这个佣人以为来了土匪,立即大喊大叫。张作霖和他的二哥赶快上去将她制服,那个女人被按倒以后拼命抵抗。在搏斗期间,张作霖手中的土枪突然走火,当场将这个女人打死。听到枪声以后,王家很多男人拿枪冲了出来。张作霖他们的土枪一次只能打一枪,一看形势不妙,赶紧翻墙逃跑了。官府很快就查出来是谁干的,派人去抓张作霖和他二哥。结果张作霖跑了,而他二哥跑慢了一步被捉住。王姓家里要求将他枪毙,可怜张作霖的母亲砸锅卖铁去行贿。最后官府说开枪的是张作霖,不是他二哥,将他二哥判处10年徒刑才算了事。张作霖二哥坐满10年牢以后才被释放,跟着刚刚起家的张作霖干了一阵子,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土匪打死。他二哥的两个孩子都在张作霖家养着,张作霖把他们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张作霖杀了人,被官府通缉,在老家自然待不住了。他一咬牙离开了家,只身去江湖上闯荡,因为年纪太小,基本上以乞讨度日。后来他流浪到了今天的大石桥市高坎镇。镇北八里处有一个磙子泡村,村里有一家姓孙的,很有钱,每年都要雇长工,张作霖常常到长工伙房要饭吃。起初还给点,后来管事的见他总是来,就不再给了。孙家的主妇年轻丧夫,总想积德行善做好事。她知道张作霖的情况后,便告诉管事的,让张作霖天天到伙房吃饭。张作霖为了报恩,便主动给孙家扫院子、放猪,干些零活。时间长了,他便管这位主妇叫干娘。干娘见张作霖知情达理,手脚勤快,还有股机灵劲儿,就常给他补衣服,张作霖很受感动。张作霖当上大帅后,没有忘记这位干娘的恩情。1924年干娘死后,他还让副官前去为干娘立碑。碑高八尺、宽二尺,有碑座,正面刻着“节烈松筠”,背面刻有歌颂干娘贞节、勤劳的事迹。碑下落有张作霖及孙家儿孙的名字。

16岁时,张作霖离开干娘到了黄家店村,给一户姓孙的财主家放马。这位孙财主跟干娘相比那就差远了,为人刻薄寡恩,一次仅仅因为张作霖丢失了一匹马,孙财主就将张作霖打了个半死,奄奄一息,并于风雪之夜将他扔在了路边沟里。那年月,因冻饿而死在路边的人常有,官府也不深究,眼看张作霖就要糊里糊涂地丧命在一条不知名的阴沟里了,也是命不该绝,一位姓樊的好心人路过,将他救回家里,经过一个多月治疗方才痊愈,张作霖感激万分,便在樊家干活报恩。樊家在大路边开了一个大车店,他在店里打杂。当时大车店里主要住的是来往的客商。东北地域辽阔,一个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往往数百公里,光靠步行怕是要冻死在路上,所以一般客商全部骑马或者赶大车。这样一来,大车店除了照顾人以外,还要找人专门照顾牲口。店里面照顾牲口的工作由一个伙计负责,他是一个半截子兽医。张作霖跟这个伙计的关系很好,业余时间就学习了不少兽医的技术。

离开樊家后,张作霖就去了高坎镇,以半拉子兽医技术为生。应该说,张作霖是很聪明的,他很快成为一个农村的赤脚兽医,治好了不少牲口,也逐渐有了名气,开了一家兽医店。当时东北土匪众多,而土匪大多是骑马的。他们的马生病也要治疗,如果马死了,土匪就跑不过追捕的骑马官兵,自己也就要完蛋。所以土匪对兽医相当尊敬,他们的行规中明确注明不能抢劫兽医。张作霖的兽医店中也经常有土匪出没,他之前经常混迹赌场,对土匪流氓都很熟悉,所以也乐于和他们结交,借此居然认识了辽西巨匪杜立三。张作霖身价突涨,成了高坎镇上有名的人物。

钱包鼓了的张作霖又继承了他父亲的本性,常常出入赌局,附带还拈花惹草,不小心得罪了镇上的恶霸于二爷,被于二爷手下追杀,那时跟张作霖交往的有一个老常头,他把张作霖卷在铺盖卷里躲过了于二爷,救了张作霖一命。高坎镇看来是没法再待下去了,于是老常头又凑了些路费,还把自己的毛驴送给了张作霖让他远走高飞,张作霖这一去,从此就告别了他人生中的苦难时代,一个新的属于他的辉煌时代即将开始。而那位救了张作霖命的老常头,日后也在张作霖的关照下迅速发家致富,在当地开了“三畲当”、“三畲车店”、“三畲杂货铺”,有长工三四十人,土地250多亩,坐享股金,生活极为豪富。

坎坷成年匪气多

1894年(光绪二十年),时年19岁的张作霖离开了高坎镇,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成年,而且还有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相马治马,这个手艺给他带来了好运,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打响,河北一支清军奉调驻防辽西,他因为给军马治病而与部队熟悉,从而投身军队当了一名骑兵,由于积极追求进步,不久便升任哨长。如果按照这个进程下去,张作霖在腐败的清廷部队里按部就班地干下去,估计到死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幸好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甲午战败,出关的清军重回河北,张作霖不愿离开家乡,找借口逃回了辽西。

回到老家后,张作霖开了一家兽医店,因为自己的手艺兼且当过兵,为人豪侠大方,一无所有的他居然被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看中,认为他仪表堂堂,将来定有出息。1895年,张作霖与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了婚,这年他21岁,好不容易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家。没想到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又走了霉运。当年跟他有仇的王家听到他回老家,害怕张继续报复,立即向官府汇报,官府派人捉拿张作霖并将其投入了大牢。危难关头,是张作霖的妻子赵春桂央请父亲出钱把张作霖赎回,赎回后的张作霖再也不敢回自己的村庄了,他就住在岳父家。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东北已经成为战场,到处都是散兵游勇和乞丐难民。老百姓为了生存被迫组成民团以自卫,大部分村庄还修建了寨墙。赵家庙也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民团,但是没有人懂得军事。也是时来运转,张作霖刚好当过一年的兵,而且干的还是一名哨长,有带兵经验,双方一拍即合,经赵占元推荐,张作霖当上了赵家庙民团的头目。张作霖天生就是块带兵的料,在他的调教下,这个20人左右的小小民团很快成为当地战斗力最强的乡勇。他们几次打败了前来骚扰的小股匪帮,名声大振。周边二十多个村子见赵家庙的乡勇如此厉害,也纷纷要求张作霖来管理他们的队伍。这样一来,张作霖的部下达到了一百多人。

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手下有100多人。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本来,大团的职责是保境安民,可是金寿山的大团却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老百姓恨极了他们却又没有办法。此时张作霖“仁义”之名已传遍了四乡八里,中安堡的百姓就请张作霖帮忙。张作霖当仁不让,率众赶走了金寿山,还杀了他们几个人,这下张作霖惹祸了。因为金寿山是当地一个著名匪首的部下,这股土匪立即出动几百悍匪偷袭了张作霖的民团。张作霖的民团并非职业军人,平时都在家中种田,只有必要的时候才召集起来。此时遭遇土匪突袭,根本无力抵抗。慌乱之下,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先是逃到了附近的大村子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在逃亡途中,身怀六甲的夫人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当时是1901年6月3日。

据说突围途中,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舍命背着怀有身孕的赵氏一路狂奔(一说是背着张作霖的长女张首芳),于枪林弹雨中把她救了出来,其情形颇有点三国时期赵云于百万军中单骑救主的味道,所以张作霖取得东北霸主地位以后,对当年跟着他的这帮老兄弟没齿难忘,均委以重任,就是因为他觉得这帮老兄弟虽然才识不高,但忠勇过人,值得信任。后来作为新派代表的郭松龄叛乱,似乎也证明了他对老兄弟异乎寻常信任的正确性,此是后话,在此不提。

突围后去哪里?走投无路的张作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当年医马时打过交道的冯德麟(即冯麟阁),此人现在是辽南巨匪。去冯德麟那里必须经过一个叫八角台的地方。此时的八角台是台安县的一个大集镇,光商号就有50多家,土围子修得比城墙还要高大厚实。镇上也有一个大团,其首领是张景惠。本来张作霖是想从这里借道经过,但是这一借道借着借着就住了下来,倒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人家留着他们不让走了,原因是张作霖名声好,不扰民,而且还带着40多人的队伍,这对于加强八角台的守备力量很有作用。当地商会会长张紫云一再挽留,后来张景惠还主动让贤,甘居副职,把队伍交给张作霖带,张作霖在八角台驻扎了2年,手下队伍发展到200多人,成为他起家的资本。张景惠也因关键时候的主动让贤而颇得张作霖的信任,日后他还担任了张作霖安国军政府的陆军总长等职务。

张作霖的队伍得以发展到200多人,跟他好勇斗狠的土匪个性大有关联。张作霖刚刚在八角台站住脚的时候,手下只有一百人不到,十几条枪,这时来了一个叫做海沙子的土匪,此人势力强大,是辽西巨匪杜立三的手下,有好几百人,几十条枪,双方实力悬殊,开战的话张作霖没有一点胜算。但是张作霖又没有退路,毕竟刚刚代替张景惠接手八角台防务,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他,张作霖退无可退,只有赌命了。他当着所有土匪的面跟海沙子说:我们双方如果一开打这个村庄就给打乱了,谁也沾不了光,不如这样,就我们两个来对打行不行?你的人在那边,我的人在这边,咱俩同时开枪对打,你把我打死,我这个地方就归你,我把你打死,那你的部下就归我。如果你不敢就算了!

东北土匪斗的就是一个狠字,如果被别人看作胆小,今后就很难在黑道上混了,海沙子被将得没有办法,再说张作霖说得也很在理,只好咬牙和张决斗,两人同时开枪,结果张作霖手臂中弹,而海沙子则被打中头部,当场就死了。这样海沙子的部下都归张作霖了,张作霖的匪帮人数由此扩充到数百人,好几十杆枪了。

杀了海沙子以后,张作霖的名声更响了,既讲仁义,又能斗狠,这在当时的东北就是一张安全的名片。当时辽西有四大土匪,其中一股就是张作霖匪帮,他还有个旗号叫做北霸天。东北土匪都知道有张作霖这样一号人物。

三次机遇

张作霖在八角台安营扎赛后,如果就这样混下去,满足于保八角台的境安八角台的民,那么他终将只是个小混混,在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任何足迹,但是张作霖从来就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人,正当他在八角台休整两年,羽翼渐丰的时候,历史送给了他第一次机遇。

张作霖在八角台休整两年正好是沙俄入侵东北,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奉天,继而控制东三省主要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时期,窝在八角台的张作霖正好躲过了这一劫。1902年4月,中俄在北京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又称《俄国退兵条约》),俄军在各方反对下开始撤军。东北局势稍安,秩序趋于稳定,此时地方自治武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清政府要求各地民团予以遣散,按理张作霖的大团也应在遣散之列。但是张作霖并没有这样做,他想寻找新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被政府招安,不过招安并不是你想招就能招的,为此张作霖绞尽了脑汁。

一个机会送上门了。当时盛京将军(奉天最高军政长官)增祺的夫人正急着返回东北,可是那时奉天和北京不通火车(1928年张作霖被炸时已通),只能坐骡车去,沿途山高路远,到处都是土匪,增祺的夫人非常恐慌。这时张作霖晋见,于危难关头派兵保护她。在土匪圈里,张作霖的名头可比盛京将军管用多了,所以一路平安地护送到了将军府。

这样一来,将军夫人对张作霖那是感激备至啊,想不招安都难了。再加上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向政府大力举荐,自古官商结合,这有钱人的推荐还是挺有份量的,这样一来,盛京将军增祺的下级新民知府增韫对他也有了好印象。1903年7月,张作霖所部与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计485人。其中,骑兵2哨,步兵3哨。张作霖为管带(相当于营长),张景惠为帮办(相当于副营长),中哨哨官由张作霖兼任,前哨哨官为张作相,左哨哨官为汤玉麟,右哨哨官为王立有,后哨哨官为赵五把什。其中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均为张作霖的拜把兄弟,诸君可以看到,此时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已在张作霖军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张作霖今后扶摇直上的坚实基础。

张作霖的第二次机遇来源于剿灭巨匪杜立三。前面说过的跟张作霖对赌丧命的海沙子就是杜立三的部下。当年张作霖对阵海沙子时都非常吃力,靠对赌比拼才侥幸胜出,如今面对的是比海沙子强上十几倍的杜立三,此人擅长骑马射击,手下有两三千人,无论是俄国还是日本都曾派部队前去剿灭他,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吃了不少亏,而张作霖招安后只是区区一个管带,手下也只有区区几百条人枪,政府怎么会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原来此时的张作霖已经今非昔比了。从1903年接受招安到1907年短短四年间,张作霖好运不断。先是在1905年日俄大战中左右逢源,不仅保住了新民府这个重镇,而且还扩充了军队,所部扩编成了3个营;1906年盛京将军换人,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鉴为了加强防守新民府的力量,将张作霖的部队由3营继续扩编为5营,张作霖当上了5营统带(相当于团长);1907年,盛京将军又换人了,换成了徐世昌,这次连盛京将军的名称也换了,换成了东三省总督。东三省总督一上任,就钦点张作霖前去剿灭连日本人也剿灭不了的杜立三,估计这徐世昌也很明白“以匪制匪”的道理,别人剿不了,张作霖肯定剿得了。

张作霖面对杜立三这块难啃的骨头,决定改强攻而为智取,他先放出风声说朝廷要招安杜立三。为了让杜立三相信,还派人把杜立三族叔杜泮林请来。老实的杜泮林不知是计,看张作霖言辞肯切,句句都是金玉良言,觉得很有道理,就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亲笔信,说什么“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等等。杜立三果然上当,心想你张作霖也是招安的,如今取得这么大的地位;想当初咱们同在绿林混的时候,你张作霖只不过是跟海沙子差不多的小土匪一个,如今老大来了,你确实应该让贤,再不济也应该混个同等身份吧。所以杜立三只带了13个人前来,被张作霖逮个正着,当晚就枪决了,其手下几千人群龙无首,在张作霖的进剿下很快作鸟兽散。张作霖因此立功而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相当于旅长),管辖马步五营。当时东北旧军一共有左、中、右、前、后五个巡防营,张作霖跃居其一,为后面辛亥革命时候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准备了必要条件。

张作霖的第三次机遇来源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这样一场社会大变革,让很多原本位居高官厚禄的人倒了下去,其中尤以清朝的皇亲国戚为甚,有的到最后穷困潦倒到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但同时,辛亥革命又让一些原本底层的人扶摇而上成为封疆大吏,这其中就有张作霖。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作霖并不在奉天。他在哪里?他在辽宁西北部的通辽、洮南一带剿匪。1908年,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张作霖调到辽宁西北部的通辽、洮南一带搜剿蒙古叛匪。该股叛匪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活动,熟悉地形,了解民情,精于骑射,来无影去无踪,张作霖剿得很不顺利。为保证剿匪的成功,1909年,徐世昌将张作霖部由原来的5个营扩编成7个营,又将驻扎在洮南的孙烈臣部划归张作霖指挥,使张作霖部队扩充到3500人,成为东北地区不多的几支劲旅之一。张作霖也不负重托,采取强攻和智取两手策略,派人打进蒙匪内部取得情报,经年余苦战,击毙蒙匪头目白音大赉,生擒另一蒙匪头目牙仟,并将剩余蒙匪追逐800里,一直赶入俄境,危害东北边疆多年的蒙患终于解除了。

蒙患既除,张作霖却发现自己回不了奉天了,只能整天待在偏远的洮南一带游荡。因为此时奉天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革命党人张榕等四处活动,新军中也有掌握兵权的吴禄贞、蓝天蔚等人暗中支持。1911年5月东三省总督又换人了,从徐世昌换成了原来的赵尔巽,赵是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大约清廷也感觉到了革命党人在东北活动,威胁到了自己的大后方,因此想调一个旗人总督来守住自己的龙兴之地。赵尔巽履任东北刚满5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当时以蓝天蔚为协统的新军第二混成旅就驻扎在奉天的北大营,这是奉天唯一的一支驻军,因此蓝天蔚此时的态度相当重要,越来越明显的证据表明蓝天蔚等人正在酝酿以实际行动来声援武昌起义,策划奉天独立的计划。赵尔巽手头无兵,惊慌之下准备逃跑。紧急关头,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向他献上一计,建议重用旧军巡防营。因为这些巡防营将领都是忠于清朝的守旧军人,同革命党人没有多少关系。赵尔巽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密调后路巡防营吴俊升部自通辽迅即赶来奉天,以防备革命党人起事。

前文说过,驻扎东北的巡防营共有左、中、右、前、后五路巡防营,从地位排序以及驻扎远近来看,这赶赴奉天勤王的事都轮不到张作霖。再说这勤王的事何等机密,非有密诏不可得知。但是这一信息还是被张作霖知道了,因为张作霖平时就是个有心人,他早已在奉天布下了眼线,这个人就是张作霖驻奉办事处处长张惠临,此人政治敏感性强,深知事情重大,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密报给了张作霖。接下来就是张作霖与吴俊升比拼速度的时候了。吴俊升后来成为张作霖的最得力部下之一,在关键时候支持过张作霖好几次,但此时张作霖还处在与他竞争的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吴俊升竞争的条件要明显优于张作霖,这从赵尔巽密调的是吴俊升部而不是张作霖部就可以看得出来。

张作霖不管这些,面对历史机遇他表现出了超前的意识和捕捉历史机遇的能力。他的驻地比吴俊升远很多,但是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率领七营人马向奉天急驰而去,终于抢在吴俊升之前赶到了奉天。

接下来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赵尔巽密调的是吴俊升部而不是你张作霖部,你张作霖急吼吼地跑过来啥意思?有没有图谋不轨的意图?张作霖得让赵尔巽明白自己是忠心耿耿地勤王,绝对没有其他非分之想。所以他诚惶诚恐地说:“我是愿以生命保护恩师,至死不渝。”张作霖毕竟是赵尔巽当年一手提携上来的,这一披肝沥胆的表态,很让赵尔巽受用,尤其是在如此困难时期,有一个掌兵权的人如此忠心耿耿的护卫自己,哪会怪罪。赵尔巽马上补发调防令,任命张作霖兼任中路巡防营统领,这样张作霖手上就有了前路和中路两个巡防营,实力大增,成为东北旧军中实力最大者,吴俊升已经被他远远抛在了身后,当时唯一有实力与他抗衡的就是以蓝天蔚为首的新军。

1911年11月6日,蓝天蔚、张榕等革命党人秘密集会,准备以蓝天蔚为协统的新军第二混成旅为骨干,于1912年1月中旬发动起义,驱除总督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这个计划本来挺好的,如果事成,蓝天蔚当关外大都督,张榕当奉天省都督,那么接下来整个历史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孙中山的革命想来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毕竟有东北的革命根据地存在,与此后南方的广东革命政权遥相呼应,一南一北,互为首尾,中国的革命进程倒要省事很多。

历史不容假设,这个进程最终还是被破坏掉了,主要是革命党人行事不密,起义时间放得太长又心存幻想,他们希望在起义之前,通过威逼的方式让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以和平的方式接管奉天。在革命党人看来,奉天大势已定,赵尔巽不宣布独立也得宣布了。1911年11月12日,张榕、吴景濂等人召开奉天省国民保安会,打算让赵尔巽在会上表态独立。这时变数出现了,这个变数就是张作霖,他挺身而出,拨出手枪往桌上一放,对各位革命党人说:“东三省总督唯有服从朝廷命令,我张某身为军人,只知道保护大帅和地方百姓,我张某人虽好交朋友,但是有胆敢破坏秩序者,我这支手枪是不交朋友的。”时会场内外都布置了张作霖的人,革命党人一看形势不妙纷纷离去,会议就此选举了赵尔巽为国民保安会会长。

会后,张作霖的军队迅速布控了全城,有了张作霖的撑腰,赵尔巽一纸密状递交朝廷,就地免去了蓝天蔚第二混成协协统职务,改由原任该协标统聂汝清担任。这个蓝天蔚,人说有一肚子的军事才能,当年武昌首义时差点推选他为湖北军政府总督,只不过那时他人在奉天,离得太远了,这才让黎元洪十分不情愿地捡了个大便宜。不过现在看来,这人还是扶不上台的阿斗,在张作霖没有进入奉天之前,他有一百个机会可以取赵尔巽而代之,但他竟然一再坐失良机;即便张作霖进了奉天,以张作霖旧军的实力,如何可以跟有着新式武器、新式思维的新军相对抗?但他竟然被张作霖的虚张声势吓住了,认为大势已去,在总参议蒋百里的连哄带骗的劝说下离开了奉天。蓝天蔚面对重大历史机遇时的犹豫和不作为与张作霖紧抓不是机遇的机遇相对比,高下一目了然,这也可以解释张作霖为什么能在东北迅速崛起的原因。

失去了蓝天蔚的支持,革命党人也就成了无根之木。1912年1月12日,东北最主要的革命党人张榕被暗杀身亡,连中三枪。其好友以及一批革命党人被杀的被杀,被抓的被抓,预备中的起义被彻底镇压下去了。

张作霖因镇压张榕等人有功,经赵尔巽保奏,清廷破格提升其为关外练兵大臣兼巡防营总办,成为五路巡防营之首。其自身所统制的中路和前路巡防营扩为14个营,5000余人,清廷正式将该部改为第二十四镇,成为一个师的建制,授张作霖为统制(师长)。最要紧的是,第二混成协旅奉调入关,从实力上来看,张作霖已经掌握了奉天的军事大权。接下来中国政局大变,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5日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9月11日,袁世凯下令对东三省的军队进行重点改编。为了稳定东北政局,防止革命党人闹事,袁世凯对曾经参与镇压革命党人的旧派军人张作霖格外关注,下令将其所统领的原中路、前路巡防营改编为国家陆军第二十七师,驻扎军政要地奉天,任命张作霖为师长,加陆军中将衔。这一任命对张作霖军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相当于鸟枪换炮,把原来的地方冶安部队升级为国家正规部队,武器编制兵种都有了很大改善,由原来的马步单一兵种发展为5个兵种协同作战,即步兵2个旅,骑兵一个团,炮兵一个团,工兵一个营,辎重兵一个营。张作霖得到提升,他的兄弟们跟着沾光,张作霖任命汤玉麟为第五十三旅旅长,孙烈臣为第五十四旅旅长,张景惠为骑兵第二十七团团长,张作相为炮兵第二十七团团长,通过对把兄弟的层层任命,张作霖牢牢地把这支部队抓在自己手里,成为今后问鼎东北的政治资本。

执掌奉天

1912年10月份以后的东北,总兵力共有三支,除了张作霖的陆军第二十七师以外,另外还有冯德麟的陆军第二十八师以及吴俊升的陆军骑兵第二旅,此外就是一些地方部队。在这些部队当中,张作霖的实力最强,又占据着当时东北的军政中心奉天,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均已具备,但要成为真正的“东北王”并没有那么顺利,他还有很多路要走,前面路上等着他的对手先后有张锡銮、段芝贵、冯德麟、朱庆澜和孟恩远等人。

先说张锡銮,张作霖对他采用的是攻心计,也就是采取种种方法逼其自动让位。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掌权,袁世凯怎么会相信前清旗人赵尔巽?所以很快赵尔巽就被调去任清史馆馆长了,代之而起的是袁世凯的把兄弟张锡銮。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为奉天巡按使,旋又改任奉天将军,授镇安上将军。这奉天将军除奉天之外,还节制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军务。

张锡銮也算是张作霖的老上级了。1907年张作霖调任前路巡防营统领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是节制五路巡防营的巡防营总办了。袁世凯以为把他派来,凭着昔年的上下级关系,多多少少可以牵制张作霖。但是今天的张作霖跟那个时候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张作霖有实力,有野心,而张锡銮却什么也没有,他已经是个71岁的老人了,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因此面对咄咄逼人的张作霖,他很有些力不从心。那个时候奉天各界都对张作霖很看好,他所在之地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每天进出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大小事情都与他相商或征求他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张作霖会是下一任奉天将军,张作霖也有意或者无意地纵容这种风声,目的是向张锡銮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张锡銮处境尴尬,勉勉强强履任了一年之后向袁世凯提出辞职。1915年8月,张锡銮被调走。张作霖排挤张锡銮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奉天将军这个位子并没有给他,相反,袁世凯派来了一个更难缠的对手——段芝贵。

下面我们就说第二个对手段芝贵。段芝贵是大有来头的,此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留学过日本,1912年任武卫军总司令,1913年授陆军上将,任陆军第一军军长。无论是原有职位、资历、学识、声望都远远超过张作霖。尤其重要的是,与张锡銮不同,段芝贵是带兵的人,他有自己的部队。袁世凯用他来牵制张作霖,可谓用心良苦。

1915年8月,袁世凯授予段芝贵镇武上将军,兼奉天巡按使,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军务,此时段芝贵才46岁,比张作霖大不了多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精力无比充沛。张作霖深知段芝贵来头很大,自己惹不起,因此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为了取得段芝贵的信任,张作霖还不惜搜购珍珠古玩,送给段芝贵的父亲,以此博取欢心。从张作霖对待张锡銮和段芝贵的不同态度上,诸位大致可以看出张作霖这个人审时而动的本领了。时利于我,则果断进击毫不容情;时不利我,则俯首贴耳极尽忠心之能事。这是张作霖在乱世之中每每胜出的关键。

如果不是发生了意外的事情,段芝贵这个太上皇那是坐稳了东北,张作霖一辈子也爬不起来。但是,上苍暗助,张作霖的机会来了,而且来得是那么的快。

这个意外的事情就是袁世凯称帝和取消帝制,时间也就在段芝贵履任东北一年左右。袁世凯称帝又取消帝制,在袁世凯自己看来那是一除一抵,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在全国人民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尤其是孙中山等为首的革命党人,借着袁世凯称帝的机会举起了反袁的大旗,岂会因为袁世凯取消帝制而烟消云散?当时云南蔡锷组织了护国军,各省先后响应宣布独立,袁世凯地位岌岌可危。

袁世凯地位动摇也就牵连到了段芝贵身上,原本被段芝贵压得大气也不敢喘的东北军人看到形势突变,趁这机会提出了“奉人治奉”的口号,这里面叫得最凶的是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前文说过,冯德麟这人以前也是土匪,其土匪级别比张作霖当时还要高一个等级,当年张作霖在八角台避难的时候,原本想投奔的人就是冯德麟,冯这人也有很大的野心,他跟张作霖想法一样,都想当东北王,以后他们会成为最主要的对手,不过此时两人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冯德麟找到张作霖商量,说段芝贵是帝制祸首和清朝余孽,这样的人不配统管东三省,因此需找个方法驱逐他。至于什么方法,冯德麟已成竹在胸,他让张作霖的第二十七师扮红脸,而自己的第二十八师不怕做恶人,扮白脸跟段正面起冲突,一唱一和把段芝贵吓走。

要在以前给他们十个胆也不敢,可眼下袁世凯风雨飘摇,段芝贵又粘染了复辟帝制这一不佳的名声,两人都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张作霖入见段芝贵,说是冯德麟这个土匪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进奉天来惩办帝制祸首段芝贵,张作霖劝段芝贵暂且避避风头。段也不是吓大的,不过对于冯这样的土匪出身还真没有把握,兼且自己的兵不在身边,躲躲也不失为一条好计,于是就携带一批官款和军火乘专列去天津,路上由张作霖派一营兵马护送。车到沟帮子,扮演恶人的第二十八师登场了。第二十八师汲金纯旅的一个团在沟帮子火车站拦住了专列,团长邱恩荣上车,要查处帝制祸首段芝贵。当时张作霖派的一营兵马由旅长孙烈臣带领,孙旅长假装下车处理此事,之后回报段芝贵说群情激愤,保命要紧。段芝贵只好忍痛将军火和官款留了下来,只身一人逃到了天津。经此一事,段芝贵恨死了冯德麟,在袁世凯问询事情经过时,说了很多冯德麟的坏话。

段芝贵被逐,奉天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等又上书“奉人治奉”,留给袁世凯的选择其实已经不多,袁已经被革命党人的“护国战争”弄得焦头烂额,又很怕东北跟革命党人走在了一起,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有资历的“奉人”中选一个了,当时情况下有资历能稳住局面的也就张作霖和冯德麟两个人,这两个人选谁不用说诸君也知道了。冯德麟充当黑脸那可是把段芝贵得罪到骨头里去了,选谁也不可能选冯德麟。所以这冯德麟啊,野心不小,但是尽干些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没有冯德麟唱这一出戏,张作霖要想坐上奉天宝座估计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张作霖终于成为奉天省军政的最高统治者。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反对声中病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国会,改各地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这样,1916年7月6日,张作霖又改任奉天督军兼省长。

张作霖费尽心机终于当上了奉天督军,但并没有完全掌控奉天,其原因就在于攫取职务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政府一纸命令就可以实现。但要让奉天各种势力俯首听命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里面主要的反对者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曾与张作霖平起平坐的冯德麟。相比张锡銮和段芝贵而言,冯德麟更难对付,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奉天人,手握重兵。从实际情况分析,张作霖兵力占优,又驻扎在奉天,且已取得奉天督军的职位,天时地利人和占尽,已经在较量中胜出,只不过张作霖所要的是冯德霖全部的人和心,这个不能硬碰硬,只能春风化雨,细水长流,所以他采取的是收服的策略,一步步安抚和收买人心。

冯德麟,字阁忱,又名麟阁,1866年生,比张作霖大9岁,奉天海城人,与张作霖同省同县。1900年7月沙俄入侵东北,到处烧杀抢掠,导致奉天各地纷纷组建民团。与张作霖在赵家庙组建民团一样,冯德麟也在辽阳组建民团,这个民团的规模还比较大,有数百人,手下有各帮头目自称一百零八将。前文述过,张作霖在赵家庙失败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曾一度想投奔冯德麟,只不过路经八角台时被留了下来,从而以八角台为起点,逐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假如当初没被留在八角台而是顺利投奔了冯德麟,那么张作霖就只能屈居在冯德麟手下,这样的话还会有以后的张作霖吗?也许东北王就不是张作霖而是冯德麟了,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从来不容许假设。

冯德麟由于组建民团与俄国作对,在俄国的一次突袭中被抓,被流放到库页岛,两年后才千辛万苦地逃了回来。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在日俄战争时期冯德麟很自然地帮着日本人打俄国,日本人胜利后就把冯德麟推荐给了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赵尔巽不敢怠慢,招安了冯德麟,大约在张作霖升任前路巡防营的时候,冯德麟就已经升至巡防营左路统领,驻北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冯德麟走的路线其实与张作霖一样,都是先匪后军的模式。这里面也有一个人曾经想走这条路的,就是前文所说过的杜立三,为什么杜立三没走通这条路结果还被杀?这里面有一个关窍,就是并不是谁都能凭实力由黑漂白的,得要有机缘。张作霖的机缘是护持了奉天总督增祺的夫人,冯德麟的机缘更厉害了,是得了日本人福岛少将的直接保荐。反观杜立三,做尽坏事不说,也没有任何机缘。当时的东北,像杜立三这样想漂白的土匪不在少数,但最终走通的就只有张作霖和冯德麟。

1912年9月,张作霖和冯德麟两个人同时被提升为师长,前文已经说过,此时看起来他们是平级的,但高下已经分出来了,因为他们的驻地不同,兵力差别也很大,自认为前辈高人的冯德麟估计那时就有些不高兴,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1916年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督军,而冯德麟只是奉天军务帮办,职位在张作霖之下。这下子这位绿林前辈不干了,认为是奇耻大辱,拒绝接受这个任命。

冯德麟有自己的一帮兄弟,有自己的地盘,也有自己的军队,后面还有日本人撑腰,对这样的人张作霖不敢也不想硬来,所以他极尽怀柔之能事,先派孙烈臣携30万元巨款到北镇慰问,又派人在奉天修建二十八师办事处,又设宴款待为其洗尘等等,总之态度是极其谦恭,就是当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也没享受到这份待遇。但待遇归待遇,一旦涉及到原则问题比如冯德麟要求帮办权力与将军平等,或者要求扩充兵力等等,张作霖则是一条也不答应。两人就这么貌合神离地僵持着,虽然张作霖很努力,但是小恩小惠对于冯德麟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除非张作霖有大恩于冯德麟,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关键时候老天爷又来帮助张作霖了,让张作霖真的做到了有大恩于冯德麟,这要从1917年7月份北京发生的张勋复辟事件谈起。这个张勋与康有为等人一起,把废黜多年的清帝溥仪请了出来,重新扶上了龙椅。照理北京离奉天远得很,复辟不复辟的压根儿影响不到冯德麟。但是诸位别忘了,冯德麟是旧派军队起家的,对清室有一定的忠诚度。张勋电召冯德麟进京,正在奉天与张作霖争得焦头烂额的冯德麟以为借此上位的机会来了,心想只要清帝一复辟,这奉天的大权不就归自己了,所以他就派先遣队200人急驰入京以示支持,并命令二十八师火速进京“赞襄复辟,保卫皇室”。

冯德麟的这个算盘打得并不怎么精明,原因是他也不看看大气候,以前袁世凯称帝全国人民都反对,袁世凯那么强势的人都因为称帝弄得身败名裂,何况仅仅只有6000人的辫子军张勋?果然,复辟只维持了12天就失败了,张勋逃进了荷兰大使馆,冯德麟则在逃回奉天途中被抓。8月15日,时任民国总理段祺瑞宣布冯德麟背叛共和的罪状,剥夺了其二十八师师长、陆军中将等一切官职和勋位,冯德麟被关押在北京,成了阶下囚。

冯德麟被囚,最开心的应该是张作霖了,等于是北京帮他除去了一个劲敌。但是张作霖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不念旧怨,积极营救,因为冯德麟的军队还在。张作霖虽然没有读过几天书,却很明白以德服人的道理。他以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以及新整编的二十九师各旅、团、营长名义,电请段祺瑞释放冯德麟,还以辽西16县士绅的名义向段祺瑞请愿,要求从宽处理。段祺瑞和张作霖背后都有日本人支持,且当时北京政府内部直皖之争已经很厉害,为了拉拢和安抚手握重兵的张作霖,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过不多久北京政府就把冯德麟放了,理由也很荒唐,说是冯德麟参与复辟证据不足。

从7月10日被抓到10月15日释放,冯德麟被囚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坐牢。前文已经讲过,冯德麟刚刚起家时因组建大团与俄国人作对,被俄国人流放到库页岛,自己九死一生才逃了回来。而这次完全有赖于张作霖的帮助。东北人很讲义气,尤其是他们这些从土匪窝中走出来的,更把义气看得比命还重。自此以后,冯德麟把二十八师完全交给了张作霖。而自己,在张作霖的争取下当了一个三陵守护大臣,名声好听,可以与张作霖平起平坐。事实上就一虚职,负责看护满洲入关以前的三代祖陵。1926年8月11日,这位很有传奇色彩的同张作霖一个县城的老乡,颇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的冯德麟,安安静静地病死在三陵守护大臣任上。

从危难之中施救冯德麟之后,张作霖赢得了二十八师官兵的支持,张作霖将二十八师旅长汲金纯提升为师长,自此以后,张作霖完全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 396GS/YESRDz3/95VNE+4uEV5yJ9TAKpKIbOWhgHudDz7t+RlaG7B5kuMhqOeg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