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隆美尔2

第七节 大势已趋决然指挥军队撤退

阿拉曼战役定于1942年10月发动攻击。

此时,隆美尔正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喝着咖啡。但他没有忘记随时翻看着施登姆将军从埃及送来的信件。

因为染病,他不得不把指挥权交给施登姆将军,回国休养。他已离开埃及前线近一个月了。这里没有枪炮的轰鸣,没有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

白天,妻子露西陪着他去森林里散步,到河边垂钓;晚上,全家聚在客厅里倾听他那迷人的有关埃及战斗的描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他的病在渐渐地好转。

露西轻轻地走到了他的旁边。

隆美尔喝了口咖啡,指着信件微笑着说:“你看,施登姆将军在信中说,目前埃及前线很平静。这样我就可再多待几天,不用急于返回非洲去。”

露西在他的旁边坐下,把头依偎在他的胸前,轻声地说:“埃尔温,我真不愿你再上前线了,那个沙漠太神秘,可怕了。你去了,我真怕有一天你会永远回不来。”

隆美尔紧紧地搂着妻子,动情地说:“不会的,亲爱的。我一定会回来的,等到战争结束了,我就退休,在这里安然地度过我们的晚年。亲爱的,我太对不起你了,请原谅。”

“叮铃铃……”一旁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隆美尔轻轻地推开妻子,拿起了话筒。

里面传来了一个紧张的声音:“是元帅吗?我是您的副官伯尔恩德中尉,我现在在罗马。昨天夜里,蒙哥马利向我们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施登姆将军下落不明。”

“什么?”隆美尔惊呆了,拿电话的手有点发抖。他镇静了一下,问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意军总参谋部。”隆美尔沉思片刻后,果断地说:“伯尔恩德,你先别回德国,在罗马听我指示。”隆美尔接通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电话。几乎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也给他打来了电话,是希特勒亲自打来的。希特勒用他特有的沙哑声音说:“隆美尔元帅,英军在北非向我们进攻了。施登姆已经失踪,在北非,我军已处于无指挥的混乱状态。”“我的元首,我请求立即飞赴阿拉曼前线。”隆美尔毫不犹豫地说。希特勒关切地问道:“你的身体怎么样?能支撑得住吗?”“不要紧,我的元首。”隆美尔语气坚决地说。“那么你先到维也纳的利诺伊施塔别墅待命,”希特勒接着又说,“我要弄清楚,那里是否迫切地需要你。”隆美尔放下话筒,走到妻子前,拥吻着她,内疚地说:“亲爱的,真对不起,我会很快回来的。”“愿上帝保佑你平安。”露西抽泣着说。不一会儿,隆美尔乘上汽车,向机场急驰而去。隆美尔在机场焦急地等待着希特勒的命令。此时,希特勒正在犹豫不决,与其在隆美尔身体未痊愈之前过早地将其匆匆派回非洲,不如留住他,日后用于俄国战场,这样对德国岂不更好?

但是,希特勒还是下了决心,非洲战场现在毕竟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不能在那里失败。他拿起话筒,告诉隆美尔:“埃尔温,蒙哥马利的总攻已迫在眉睫。只有你才能对付得了他。现在,我命令你立刻赶回非洲,重握指挥权。”

“决不辜负元首的期望。”隆美尔说罢,放下话筒,径直朝跑道上早已准备好的“亨克尔”飞机走去。7时50分,“亨克尔”飞机载着隆美尔起飞了。10时,飞机抵达罗马,德国驻罗马武官冯·林特伦已在机场等候多时。“前线状况如何?”隆美尔一下飞机,劈头就问。“形势很严峻,英军已突破我军防线,正在向纵深推进,我军将士正在进行殊死奋战。现在最关键的是给养供应不上,士兵们是在饿着肚子跟英军作战。我们的装甲军团剩下的汽油只够三天的战斗消耗。运输船只仍然无法通过地中海。”

隆美尔脸色剧变,他瞪着林特伦,咆哮着说:“我在非洲时,部队的汽油还够八天,现在至少也得有30天的汽油才行。”林特伦咳嗽了一下,抱歉地说:“元帅阁下,您知道几天前我才休假回来。在我休假期间,后勤补给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隆美尔对林特伦说:“林特伦将军,我要求你立即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联系,让他们马上采取措施,不惜动用飞机和潜艇向非洲军团运送物资。”

10月25日14时45分,隆美尔飞到了克里特岛。德国空军第十军军长冯·瓦尔道将军已在跑道上等候。隆美尔下了飞机后,瓦尔道向他报告了阿拉曼战线的最新情况。“施登姆将军有消息吗?”隆美尔急切地问道。“他已经阵亡。”瓦尔道将军心情沉重地回答说,根据前线的报告说,英军发起攻击后,由于情况不明,施登姆将军决定亲自到前沿进行侦察。他是想到预备阵地上的第九十轻装甲师那里去,但结果他走偏了道路,来到了最前线。

对面澳大利亚师的士兵发现了他的汽车,于是立即开枪扫射,子弹像雨点般射来,他的副官当场阵亡,司机急忙掉转车头,企图躲过射击,由于转弯时太急,施登姆将军被甩出了车外,挂在车门上。

“汽车全速往回开,施登姆将军本来患有高血压,这时,心脏病又发作了,从汽车上摔了下去。那个混蛋司机却未发觉,只顾开车逃命,到了安全地带,才发现施登姆将军已不见了,返回去找到他时,他已气绝身亡。”

隆美尔听完瓦尔道的叙述后,轻轻地叹了口气,转身向飞机走去。

瓦尔道急忙上前拦住他:“元帅阁下,您是否立即出发?”

“对!”

“我不能允许您大白天乘坐‘亨克尔’,这在地中海上空太危险了。我向您提供一架‘多尼尔’高速轰炸机,这样您能够安全地回到埃及前线。”“谢谢!”隆美尔满意地说。傍晚时分,“多尼尔”轰炸机在飞沙走石的埃及卡沙巴机场安然着陆。

在那里,隆美尔的专机“斯托奇”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他坐上“斯托奇”继续向东飞行,天黑时才着陆,换乘吉普车沿海岸公路向前急驰。

他终于又回到了他的装甲军团司令部,又见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见到了那遍布石头的荒凉沙漠和令人窒息的热浪,以及无所不在的苍蝇、蝎子,还有那些营养不良但却勇敢的士兵。

1942年10月25日夜间23时25分,隆美尔向全体官兵发出了告示:

我又回到了非洲。

这时,英军已向德军的纵深地带发展,阿拉曼大厮杀已经进行了48小时。

凌晨1时,非洲军团指挥官冯·托马将军和代理参谋长威斯特法尔上校向他汇报了48小时的战场状况。

“为什么在开始时不用炮火还击?”隆美尔生气地质问他们。

冯·托马将军连忙解释说:“元帅阁下,施登姆将军下令严禁进行炮击,以免浪费炮弹。”

“胡说!”隆美尔不禁大怒,“在敌人兵力集结,刚刚发起冲锋时,就应用大炮砸烂他们。那时候不用,留着现在又有何用?”他知道,由于施登姆将军犯了这一错误,才使英军集中起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雷区,突破德军前沿阵地。

26日至27日,隆美尔亲临前线指挥。他根据经验已经判断出蒙哥马利的意图。不过他也知道已无法集中起力量,对英军进行反击。德军不仅力量处于劣势,而且前景不妙,因为刚才意大利统帅部已来电告知他,意大利向隆美尔运送汽油的“普罗塞比娜”号在海上被英军击沉,没有汽油,德军必将寸步难行。

但“沙漠之狐”不甘心失败,他要作最后挣扎。

1942年10月28日早上8时50分,隆美尔向非洲军团全体官兵发出了一道命令:

非洲军团的官兵们,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存亡的搏斗,这场搏斗的胜利与否,关系到祖国的名誉和元首的战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命令,每一个人都必须战斗到底,凡临阵脱逃或违抗命令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军法处置。

这是隆美尔到非洲以来下的最为严厉的命令。他让指挥官们用电话通知下去,不要留下任何字迹。在他看来,这是命令士兵们去自杀的做法,是他心里不愿意做的事。

下完命令后,他迅速调整了德军的防守战略,一度沉寂的德军大炮再次疯狂地向英军阵地轰击。第八集团军的进攻势头渐渐减弱了。

英军尽管突破了德军的前沿阵地,但也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蒙哥马利的步兵师本来就少,此时,他手中已没有步兵预备队了。坦克和车辆也所剩无几。

他决定改变计划,实施大面积的机动,并通过重新部署部队来建立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以实施猛烈的最后打击。

他下令第一装甲师撤出战斗,重新编组。第三十军也暂时退出战场,将这次战役打响后尚未参加过激烈战斗的南非师和第四印度师从侧翼调到右边,替下精锐部队新西兰师,让他们做一次短暂的休整。

蒙哥马利将几个师撤出战斗的做法引起了伦敦的惊慌,丘吉尔疑惑不解,连忙召开了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会上,布鲁克不得不为蒙哥马利辩护,尽管这位帝国总参谋长在会上说得头头是道,但他内心也有怀疑。

他后来写道:

返回我的办公室后,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被一种绝望的孤独感折磨着。

同一天的上午,英军中东战区司令官亚历山大将军、英国驻开罗国务大臣凯西和亚历山大的参谋长麦克里里一齐来到了蒙哥马利的战斗指挥所。蒙哥马利向他们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要不要发一封电报给首相,让他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凯西问道。蒙哥马利回答说:“如果你发那样的电报,那你就一定会被撵出政治舞台。”

蒙哥马利继续调兵遣将。10月31日,他做好了阿拉曼战役总攻的准备。

漆黑的沙漠上,隆美尔正在徘徊踯躅着。战役开始以来,德军损失惨重,已无法再正面对英军实施攻击,他已将手中最精锐的部队第九十轻装甲师的第一五五战斗群也投入了北面作战地段。至此,他手中已无任何预备队了。他停下脚步,仰望着茫茫的夜空。英军的飞机一架接一架地飞临德军阵地,投下了成吨的炸弹,到处是燃烧的坦克和大炮。

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战局。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旦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抄的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为他根本不可能迅速地将辎重装备和大批非机械化的意大利步兵撤到新的防线。

隆美尔不得不酝酿撤退到新防线的计划,因为阿拉曼战线北段已经被英军突破。

29日下午16时,隆美尔命令所有非作战部队撤到梅尔沙·马特鲁地区,组成新的防线悄悄地开始了全线大撤退。隆美尔决定将部队后撤到富卡,以免被英国全歼。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仗打得异常艰苦,战事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晚上,我睁开眼睛躺着,绞尽脑汁为我这支不幸的部队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死去的人们是幸运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已经了结。

1942年11月1日至2日夜间,英军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又发起一轮更大的进攻。1日夜间22时左右,200门大炮同时向隆美尔防线的一段狭窄地带齐射猛轰,构成一条密集的火力网,重型轰炸机如潮水般向该地区和后方目标猛烈轰炸。

2日5时,隆美尔驱车赶到北部战线前沿,了解战事进展情况。他获悉,凌晨1时,英军的第二新西兰师坦克群和步兵在1000米宽的德意防线上突破了28号高地西面的防御工事,第一装甲师和第九装甲师此时正长驱直入,通过布雷区,企图打开一条通道,向阿拉曼挺进。

拂晓,英军成百辆坦克排成纵队冲向突破口,有二十多辆坦克已突破防线。上午11时,英军坦克群突破28号高地西南地段。隆美尔迅速调集全部残存的坦克,对英军侧翼实施反击。但因缺乏空中掩护,在英空军的袭击下,德军损失惨重,大部分坦克被炸毁,有生力量只剩下三分之一,反击遂告失败。

隆美尔曾亲自在一座山巅上观察这场坦克大战。使德军惊恐的是,英军主力坦克部队使用了数百辆从未见过的美利薛尔门式坦克。这种坦克远比德军的四型坦克厉害。它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外开火,而口径88毫米的德国高射炮几乎连它的装甲都无法穿透。

下午15时30分,隆美尔决定当天晚上就开始从前线撤兵。接着,托马打来电话说:“明天能够作战的坦克只有30辆,至多不会超过35辆,而且后备队已全部出动。”只有35辆坦克了!看来非撤不可了。隆美尔对托马说:“我的计划是要全军边打边撤,退到西线。步兵今晚开始行动。非洲军的任务是坚守到明天早晨,然后撤出战斗。但是尽量牵制住敌军,给步兵赢得撤出的机会。”他放下电话,命令参谋人员立即给希特勒拍发了一份报告:

我的元首:

虽然我军在今天的防御战中获胜,但面对占绝对优势的英空军和地面部队,经过十天的艰苦鏖战,全体将士已筋疲力尽。预计强大的敌军坦克群可能于今晚或明日将再次突破防线,我军部队确实已鞠躬尽瘁。

目前,我军的机械化部队正在浴血奋战,然预料仅有一部分兵员能摆脱敌军纠缠。尽管我军部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显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鉴于此种形势,全军覆没的危险依然不可避免。

陆军元帅隆美尔全线溃退已成定势,孤傲自负的隆美尔不得不下达了撤退命令。

第八节 一路败北无力组织有效防御

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希特勒也还没有休息。他眉头紧锁,在“狼穴”房间里沿着对角线在踱来踱去,这是希特勒的一个习惯。与隆美尔失去联系已整整一天多了。非洲局势不明,希特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希特勒拿起了话筒:“给我接约德尔。”电话里传来了约德尔的声音:“我的元首,您找我有什么事吗?”希特勒问道:“隆美尔还没有消息吗?”约德尔回答:“还没有。”希特勒心有不快地指示道:“你立即向驻罗马的林特伦了解情况。”两个小时后,希特勒终于得到了有关隆美尔的消息:“隆美尔的最后报告已送抵罗马,正在翻译,随后电告我们。”

第二天,即1942年11月3日,早晨8时30分,凯特尔快步冲进希特勒的地下避弹室,要求面见元首。他气急败坏地把隆美尔夜间的报告交给了希特勒。

“我的元首,隆美尔的部队已于昨晚开始撤退。”凯特尔焦虑地说。“什么?”这句话给了希特勒当头一棒,他拿起电文快速地看了一遍后说道,“隆美尔在上面没有说撤退一事啊!”“他在报告结束时闪烁其词,隐瞒了他事实上已经开始撤退的真相。凯瑟林元帅已发来了详细报告,证实隆美尔准备撤至梅尔沙·马特鲁防线。”“为什么不叫醒我?”希特勒厉声地责问道。

“是这样的,”凯特尔解释说,“值夜班的军官未看出隆美尔这封电报的真正意图,把它作为日常公文处理了。”几分钟后,希特勒又收到了隆美尔早上发来的电报:

我的元首:英勇的步兵战士正在按计划撤退。隆美尔希特勒紧紧地揪住自己的头发。非洲战场的撤退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苏德战场,德军已经处境不妙,本指望能在非洲打败盟军,替第三帝国挽回点面子,但现在连他最得意的将军隆美尔都开始溃败,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他把怒气全发泄到了值班军官约德尔的副官瓦尔特·瓦尔利蒙将军身上。他歇斯底里地叫嚷道:“笨蛋,在这关键时刻,隆美尔求救于我,求救于祖国,我们应给他鼓励,给他支持。要是把我喊醒,我一定全力支持他,命令他坚守阵地。可是当隆美尔向我呼救时,我们的瓦尔利蒙先生却在呼呼大睡。”

希特勒骂完后,立即向隆美尔发出了一封电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闻名遐迩的电文之一:

尊敬的隆美尔元帅:

我和全体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能力和在你领导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注视着你们在埃及进行的英勇防御战。

鉴于你现在所处的形势,毋庸置疑,只有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把每一条步枪和每一名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意志的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

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道路。阿道夫·希特勒黄色的沙漠上,数不清的车辆和坦克在往后撤退。

隆美尔躺在指挥车上倾听着汽车持续不断的轰鸣声和炸弹的爆炸声。他的脸色蜡黄,眼圈上罩着一片黑晕。回到北非仅仅一个星期,他一下衰老了许多。

战斗对德军大为不利,意大利利特里奥师已无法控制,人人都在仓皇逃窜,德里雅斯特机械化师也已溃不成军。整个非洲军团只剩下不到30辆的坦克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撤退速度,越快越好。

下午13时30分,一名参谋人员钻进了他的指挥车,把一纸电文递给隆美尔,希特勒那个著名的电报到了。

电报的结尾是:

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道路。

隆美尔读着电文,心乱如麻。他明白,尽管现在德军形势不妙,但只要保存力量,将部队撤至马特鲁港,利用有利地形,同英军展开对峙,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而现在希特勒却明令禁止他撤退,这无疑等于自杀。

“我该怎么办?”隆美尔一遍遍地问着自己。

隆美尔曾起草了一份回电:

我的元首:我永远遵从您的命令。但在盲目服从和责任感之间我无所适从。

但这份回电最终没有发出。他认为,自己作为希特勒的爱将,必须遵从命令。隆美尔拿起了电话筒:“托马将军,听着,元首来电,命令我们竭尽全力坚守,‘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道路’。”托马回答:“元帅阁下,全面撤退才是唯一的明智抉择。”“不行,”隆美尔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你要不遗余力地战斗下去,把这项命令贯彻到士兵中去。部队必须坚持到最后的一兵一卒。”“那么,元帅阁下,我们是否先把坦克撤下,重新编组?”“不行!不能撤!”隆美尔对着话筒吼叫道,“元首命令我们不能撤退,只能死守到底。”“是,服从命令。”接着,隆美尔又命令装甲军队在原地设防,坚决抵抗。他轻轻地放下话筒,坐在桌子旁,给爱妻写了一封短信:

亲爱的露西:我不相信,几乎也不再相信我们会以胜利而告终。我们的生死全操在上帝手里,别了,露西,别了,我的孩子……

他把所有积蓄——25000意大利里拉,约合60美元——塞进了信封,请求即将前往维也纳的伯尔恩德中尉一定平安地转交给露西。一并捎去的还有一些秘密文件。

他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1942年11月4日早晨7时25分,德军南线总司令凯瑟林元帅飞抵隆美尔营地,他是赶来给部队打气的。隆美尔一见到凯瑟林就报告说:“元首的命令已经不遗余力地贯彻下去了。”“很好,”凯瑟林赞许道,“自然,元首已从俄国战场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坚守现有的牢固阵地一直是最好的策略。”“你现在还有多少坦克?”凯瑟林接着关心地问道。“只剩下22辆了。”隆美尔冷冷地回答。“真的只剩下22辆了吗?”凯瑟林立刻皱起眉头,额头上渗出汗珠,“看来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对于元首的命令,我一向认为应该灵活掌握。”隆美尔执拗地回答:“不行,军令如山,应坚决执行。”“但是元首绝不愿意你和你的士兵葬身此地,第三帝国还需要你们。”

凯瑟林反驳说。

“要想保住北非军,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边打边撤的战术,”隆美尔悲伤地说,“但必须要元首对自己的命令作出明确的修正,我才能执行。”

“你立即给元首回电,就说部队伤亡惨重,无法再守住防线了,要想在非洲保存实力,以便日后东山再起,唯一的办法就是边打边撤,”凯瑟林急切地说,“另外,我也将电告元首此事。”

隆美尔果然给希特勒拍了电报。同时,他仍旧一连几个小时地执行着固守的命令。没多久,意大利的军队已经开始没命地溃逃了。中午,拜尔莱因跑进地下掩蔽部,上气不接下气地向隆美尔报告:

“元……元帅阁下,冯·托马将军……出事了。”隆美尔像弹簧似地跳了起来,急问道:“怎么回事?快说!”“冯·托马将军认为元首发疯了,才下了坚守的命令。他挂上自己所有的勋章,乘坦克朝着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了。”

拜尔莱因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接着说,“我得知此事后立刻开车去追他,沿途看到的只是一堆堆燃着熊熊火焰的坦克、尸体和反坦克炮。当我远远地看到他,快要追上他时英军的坦克迎了上来,我清楚地看到托马将军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帆布包。”

1942年11月4日晚,在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里。

蒙哥马利与被俘的非洲军团司令冯·托马正在共进晚餐。他们一起谈论着9月间的战斗和正在进行的战事。

晚餐方毕,蒙哥马利立刻令人收拾餐桌,然后拿出一幅埃及沙漠地图,摊在桌上,他对冯·托马说:“我的部队今晚将接近富凯,你有何想法?你将如何处置,冯·托马将军?”

但是,冯·托马只是说:“非常严重,确实非常之严重。”,同一天晚上,隆美尔不再等待希特勒的命令,断然下了撤退的命令。次日凌晨,希特勒同意撤退的命令才送到隆美尔手中,可是已经太晚了。就这样,隆美尔的70000人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开始了一场2000千米的远征。

蒙哥马利终于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它是非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转折点之一,从此,英军开始进入了反攻。

德国非洲军团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北非这个地方既是隆美尔的发迹地,也是他的伤心地。然而他的伤心之时却是全世界人民的大喜之日,因为魔鬼法西斯的丧钟已敲响了。

第九节 无视命令最终撤出的黎波里

隆美尔率军从阿拉曼战役撤下来,一路向西。在沙漠的公路上,燃烧的车辆喷着烈火,焰光冲天。

1942年11月5日凌晨,隆美尔本人到达富凯并在那里建立了司令部,非洲军团的大部分部队、第九十轻装甲师和若干意大利摩托化部队也到达了。

隆美尔原打算在富凯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让正在行军的步兵摆脱困境,但他很快就认识到停留是没有希望的。当天夜里,他下令机动部队向马特鲁港撤退,不再理睬意大利步兵师了。

11月7日,隆美尔又放弃了马特鲁港,向布雷加一线撤离。

蒙哥马利试图从两翼迂回包抄隆美尔,可每一次英军到达时,德军总是快一步,溜走了。另外,他一直小心翼翼,不愿让部队快速追击,以免中了隆美尔的埋伏。

其实,蒙哥马利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此时德军主要部队仅剩下大约4000人,仅有11辆坦克、少量野战炮和反坦克炮,他们是无法对英军实施反击的。

11月8日,当隆美尔刚摆脱英军追击喘了口气时,传来了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消息。

隆美尔听到这个消息后,绝望地喊了声“完了”。蒙哥马利的英军让他疲于逃命,他原指望向西撤退,能在那里站稳脚跟,伺机反扑。

而现在,艾森豪威尔的部队已在他背后登陆,对他实施夹击,他感到已无任何立足点了,最好的选择就是撤出非洲。

他写了一封信给希特勒,告诉他,非洲军团已无法守住昔兰尼加,请元首立即派潜艇、小船、飞机在夜里尽量把这一批身经百战的德军士兵运回欧洲,投入其他战场。

但是希特勒没有答应,他不想放弃北非。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登陆的前一天,情报官告诉他有一支英军船队驶入地中海,当时他认为这支船队是往马耳他岛去的,因而并不在意。盟军登陆后的第二天,他决定全面占领法国,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

11日早晨,德军和意军开进了法国的“自由区”,维希政府垮台。与此同时,大批德意军队来到突尼斯,组成了第五装甲军团,由阿尼姆将军指挥,企图制止美英军的前进,守住非洲的最后一个堡垒。

希特勒不想撤出非洲,隆美尔也不想再说了。他在希特勒身边干过一阵子,了解他的脾气,他决定了的事,别人再说也无用。因此,隆美尔继续按计划向西撤退。

1942年11月23日,隆美尔率领他的装甲军团,撤到了布雷加一线,这里离阿拉曼已经有800千米了。

到达布雷加后,隆美尔对该地区随即进行了视察,这条防线长达100千米,是阿拉曼战线的一倍半。他一没有汽油,二没有机械化部队可以抵挡蒙哥马利对他的迂回包抄。在阿拉曼战场,他有50万枚地雷,而现在,仅有32000枚。部队已丧失了许多重型武器和反坦克炮。要想守住这条防线,只是一种幻想。

于是,隆美尔请求继续后撤,但却遭到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拒绝,他们要他坚守住布雷加,顶住英军的进攻。

11月24日,隆美尔、凯瑟林、卡瓦利诺和巴斯蒂柯四位陆军元帅召开了一个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

在会上,除了隆美尔,其余三人都认为要坚守下去,这使隆美尔大为恼火。

他大声说道:“死守布雷加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元首要我坚守,再争论其他的选择也是徒劳无益,不过,我要提醒诸位,我手中只有35辆坦克和57门反坦克炮,而蒙哥马利手中却有420辆坦克和300辆装甲车。一旦布雷加失守,在的黎波里作任何抵抗都徒劳无益。”

凯瑟林连忙捧场:“我们十分钦佩您从阿拉曼的撤退,在一条800千米长的路上拉回一支庞大的部队,敌人毫无办法挡住你,这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隆美尔不耐烦地回答说:“假如一两天里敌人在这条防线上缠住我军,然后以强大的兵力迂回夹击,我们该怎么办?”

他的话一出,三位元帅顿时哑口无言,他们也实在想不出好的对策来了。

11月26日,巴斯蒂柯又电告隆美尔,墨索里尼正期盼着隆美尔能指挥装甲军团向英军的先头部队发起进攻。他在电文中还告诉隆美尔,没有他和巴斯蒂柯的直接允许,隆美尔无论如何不许再往后撤。

隆美尔气急败坏地把电报一扔,然后转身简短地命令纳瓦里尼和缨勒上校,做好撤至布厄艾特的准备。

他下完命令后,叫上副官,向“亨克尔”飞机走去。他要到“狼穴”去面见希特勒,向希特勒面叙撤退的原因,他坚信,元首是理解他的。

当天下午,隆美尔来到了东普鲁士大本营。当他走下飞机时,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位元帅已在机场等他。他们不高兴地问隆美尔找希特勒干什么。隆美尔没有理睬他们,只是说了声“有关北非之事”,就坐上汽车径直向“狼穴”驶去。17时多,隆美尔走进了元首大本营的会议室。希特勒一见他,劈头就说:“没有我的允许,你怎敢擅离职守!”隆美尔惊讶地望着希特勒。此刻气氛极为紧张,连空气都几乎凝固了。隆美尔没有明白希特勒最近心情很不好,不仅仅是因为北非战场问题,在东线战场,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已成了瓮中之鳖,在别的战线,也出现了一连串棘手的问题。隆美尔这位不速之客的来临自然引起了元首的不满。隆美尔开始向希特勒作汇报。当隆美尔汇报到自己的军队所处的困境和新防线的不利时,希特勒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你手头还有多少人?”他问。“大约六七万。”隆美尔回答说。“英军进攻时,你有多少人?”“83000人。”“看起来,”希特勒指出,“你并没有遭到什么损失。”隆美尔回答说:“可是我们的武器几乎都丧失了,成千上万的士兵甚至连支步枪都没有。”希特勒扯开嗓门叫道:“那是因为他们把枪都扔掉了。”隆美尔也大声嚷嚷:“非洲已无法固守,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快地把德军撤出非洲。”再次提出撤退,就如火花飞进了火药桶。希特勒勃然大怒:“你提出的建议和我的那些将军们去年冬天所干的完全一样。他们要求退到德国边境,我拒绝这样干,事实证明我做对了。我不允许这样的戏在非洲重演。我们必须在北非保留一个大的桥头堡,因为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原因。假如我们丢掉了北非,意大利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反响。因此以后别再提放弃的黎波里了。你的部队会得到足够的武器,使你能够把每一个士兵都投入前线。你必须把后勤部队削减到绝对的少数。凯瑟林的空军将竭尽全力护送给养到队伍。”

晚上,隆美尔带着希特勒向他提供更多援助的许诺,坐上了帝国元帅戈林的豪华专列,隆隆地驶向罗马。

在罗马,经过激烈争论,墨索里尼终于稍稍改变了初衷,决定只有在隆美尔确信蒙哥马利即将进攻布雷加的情况下,才允许他撤到的黎波里以东200千米的布厄艾特一线。这一指令实际上等于允许隆美尔可以自由撤出布雷加。1942年12月2日,隆美尔飞回到了利比亚。不等蒙哥马利发起进攻,12月6日夜,埃尼·纳瓦里尼将军的意大利步兵先头部队就开始撤出布雷加一线。隆美尔命令每辆汽车前面必须有一人步行,在夜色中引路。在必要时,可用步枪击灭车灯。但是不一会儿,非洲军司令部打电话告诉隆美尔,意军的先头部队大开着车灯,飞快地向西驶去了。

整整一夜,意大利的部队乘坐数百辆军车行驶在通向布厄艾特的沙漠公路上,待到天亮时,路上已空无一人。对于非洲军团的撤退,英军毫无察觉。9日夜间,意大利最后一支部队比斯托伊亚步兵师一部也平安无事地撤离了布雷加防线。12月10日半夜,蒙哥马利的炮火向布雷加防线进行了猛烈的轰击。然而,那一带空空荡荡,“沙漠之狐”再次逃脱了。蒙哥马利又扑空了。在匆匆忙忙的大撤退中,汽车、坦克、装甲车争先恐后地向西奔驰,生怕英军的轰炸机落在自己的头上。终于,布厄艾特到了。但是隆美尔的主意又改变了。他决定放弃布厄艾特。

隆美尔找到了巴斯蒂柯,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布厄艾特防线与其他防线一样,南部地带经不住迂回夹击。我们手中现在只有几十门反坦克炮,一半以上的士兵手中仅持有步枪或机枪,地雷、弹药和其他给养物资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我们只能再继续撤退,撤到马里斯那样的高山阵地上进行防御。”

巴斯蒂柯这次同意了隆美尔的看法,就将此事禀报了罗马。

墨索里尼看到非洲军团又要求后撤,顿时火冒三丈,他亲自拍来了电报:“我再次重申,抵抗到底。在布厄艾特防线的德意装甲军团的所有部队必须抵抗到底。”

隆美尔已全然不顾,他下令立即撤退。

1943年1月18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比墨索里尼允许的日期提前三个星期到达了霍姆斯防线,这是利比亚首府的黎波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这条防线由于没有来得及做好防御准备,不宜久留。

隆美尔来到霍姆斯防线后,顾不上休息,就前去察看前沿阵地。他发现在德军的尾部,英军的坦克正在做Z字形推进,进展十分缓慢。

就是这一可疑的举动引起了隆美尔的警惕,英军的这些坦克不过是一次牵制性进攻,目的在于将他拖住。英军一定有别的部队在做迂回进攻。

隆美尔下令立即对英军实施大范围的侦察。当天下午14时,德军的侦察飞机带来了消息,他的估计是正确的,在他原先确信坦克不能通行的山地那边,一支拥有1400辆坦克和车辆的大部队正在向西挺进。

下午16时,第十九轻装甲师俘虏了一名英军高级军官,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秘密文件,文件表明,蒙哥马利的战略目标是的黎波里外围30千米海岸公路上的托维尔。显然,英军正在从更远的地方对德军进行战略包围,霍姆斯是守不住了,的黎波里也只得放弃。

墨索里尼坚决不同意放弃的黎波里。这里是意大利统治利比亚的象征,丢掉的黎波里,意味着失去了他们在北非和东非殖民地帝国的最后一部分。这个帝国是他们在半个世纪里以巨大的物质代价,精心建立起来的,他想作最后的挣扎,保住的黎波里。

但是,隆美尔根本不予理睬,他不想冒的黎波里落入英军手中同时又使德军全军覆没的风险。他下令于1943年1月21日黄昏时全部撤出的黎波里。

像以往那样,隆美尔下令对的黎波里实施破坏。这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燃起了熊熊大火。

1943年1月25日,隆美尔告别了利比亚,进入了突尼斯。

蒙哥马利的追击总是差半拍,1月23日,当隆美尔的军队已全部撤出的黎波里后,英军的先头部队才开进了这座城市。当天中午,蒙哥马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意大利副总督处正式受降。

2月3日和4日,丘吉尔和布鲁克亲临第八集团军视察。蒙哥马利为他们举行了阅兵式。参加检阅的有苏格兰师、新西兰师、皇家装甲部队和皇家陆军后勤部队。看到威武雄壮的第八集团军,丘吉尔非常高兴。他要求第八集团军乘胜前进,冲破马雷斯防线,进入突尼斯,彻底消灭德军。

马雷斯防线是法国人在战前防备意大利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20千米的防御系统。这条防线工事坚固,组织严密。

在临海的一端,陡峭的瓦迪济佐是主要防线正面一道防坦克的坚强屏障;再往南,则是混凝土修筑的炮楼,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从前线直至马特马塔的山丘为止,没有可能进行迂回运动,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山峡弯路。

现在,隆美尔退入了突尼斯,依靠马雷斯防线阻住了追击他的蒙哥马利军队。

突尼斯是一个连绵起伏的山乡,草地上百花盛开,井中泉水清清,牧马恬静安闲,兀立着的是棵棵棕榈。

美丽的自然环境,却阻不住战争的侵袭。隆美尔的到来,将会使突尼斯遭受巨大的灾难。

第十节 后退千里固守马雷斯防线

隆美尔的一路溃逃,使最高统帅部非常愤怒,他们下令解除了隆美尔的职务。但隆美尔却仍然没有离开非洲,他不愿离开那些朝夕相处的士兵。墨索里尼无可奈何,希特勒则听凭他自己作出决定。就这样,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隆美尔过着轻闲的生活,每天外出游览、打猎,他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情绪也变得乐观起来。

这一天,他正和翻译阿尔布鲁中尉开着车游玩。一辆摩托车从后面急驰而来,超过隆美尔的汽车,“嘎”的一声停了下来。

“报告元帅,”梅伦辛从摩托车上跳了下来,兴奋地说道,“今天早上,第二十一装甲师已夺回了弗德山口,现美军第二军正从西面向我们逼来。”他边说边从文件夹中拿出一份情报,递给了隆美尔。

“好,”隆美尔兴奋地说,“夺回弗德山口,这就给了德国人冲过山口打击美国人的机会。”

美军在北非登陆后,也由西向东进入了突尼斯,准备与蒙哥马利遥相呼应,夹击隆美尔。不过,对于美军,隆美尔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他认为那些美国兵既无实战经验,也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不是他那些身经百战的非洲军团士兵们的对手。

他早就想进攻美军,杀一杀他们的威风。他要向全世界表明,即便经过2000千米的后撤,隆美尔的军队仍然能打败拥有优势装备的艾森豪威尔的美国兵。

隆美尔开始忙碌起来。他把主力悄悄地撤离了马雷斯,调到了美军的对面。1943年2月15日,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突然向美军发起了进攻,一举冲垮了美军的防线。美国人被德国人这次进攻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

2月19日,隆美尔的军队攻到了卡塞林山口下。但美军在重炮的支援下,顽强地坚守住了山口。当天,隆美尔驱车赶到山口下,卡塞林进攻受挫直接干扰了他的全盘计划。

一位叫门顿的上校向他报告:“美国人仍控制着山口。”“你还站在这里干什么?作为指挥官为何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隆美尔生气地说,“上车,跟我往前走。”车子一直驶到前沿阵地,在那里,隆美尔亲自指挥了卡塞林战斗。上午10时,德军动用了新式的奈比尔威费火箭发射装置,这种六管的火箭发射架可以把80磅的火箭炮弹射向4000米远的目标。火箭弹在美军阵地爆炸,引起了美军的极度恐慌,他们扔下阵地,开始逃命。德军占领了山口。不久,美军的50辆装甲车运来了数以百计的部队。他们在30辆重型坦克的支援下,进行反攻。德军的一个装甲营疯狂地冲了上去,一场壮观的坦克大战开始了。坦克与坦克在相撞。一辆接一辆坦克被炮火击中,长长的火舌从坦克的通气孔喷向外面,座舱里的炮弹和机枪子弹开始爆炸,直至看上去整个外壳在膨胀和摇撼为止。熔化了的金属铅似小河熠熠闪光,像眼泪一般从死气沉沉的发动机向外流淌,在沙漠的沙子上凝结成坚硬无比的金属镜子。

紧接着,橡胶和油类也起了火,犹如丧葬的烟柱从恐怖的燃烧物里螺旋升起。在烧成残骸的坦克周围则是士兵的尸体,有些仿佛刚刚入睡,有些却狰狞可怕,没有头,没有四肢,或是已被烧得焦黑。

德军的奈比尔威费火箭炮再次开火。美军动摇了,开始撤退。德军完全控制住了卡塞林山口。隆美尔下令第十装甲师继续追击。但是,第十装甲师同美军混战了一夜,并没有攻进北边的特拉镇。

第十装甲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敢顽强地向前推进。其实,特拉镇已是一座空城,驻守特拉镇的是一支力量薄弱的法军小分队,风声鹤唳的美军早就逃命去了。

德军一旦占领特拉镇,便踏上了向美军腹地推进的坦途。由于德军未能占领特拉镇,美军的增援部队便又返回了特拉镇。美军的指挥官从无线电里向所有的部队下令:“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后撤退一步。”德军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战机。当隆美尔获悉这一情况时,他的情绪一落千丈,他感到他的非洲军团像一个马拉松选手,虽然接近终点,但精力已经耗尽,不能坚持到底。凯瑟林元帅从遥远的罗马赶来了,他是来给隆美尔助威的。当他走进隆美尔的指挥车时,发现隆美尔正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倾听雨点拍打车顶的声音。看到凯瑟林进来,隆美尔只是欠了欠身子,并未起身相迎。“埃尔温,为什么停止前进了?”隆美尔惨然一笑:“你去问阿尼姆吧,他没有派来‘虎’式坦克和步兵营。”“这倒可能是真的,”凯瑟林说,“但是你有权力压倒他。你为什么不行使你的职权!”隆美尔生气地回答:“我的职权有何用?有人只知道对我的计划大泼冷水。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去冒经过深思熟虑的风险的意义。”凯瑟林百思不得其解。就在前一天晚上,隆美尔还把令人欢欣鼓舞的战报用无线电向他作过汇报。“你的部队将向哪里行动?”凯瑟林问道。“撤回马雷斯,那里现在很危险,蒙哥马利才是我的真正对手。”“据我看来,马雷斯防线很稳固,任何企图进攻马雷斯防线的人都要为之煞费心机,指挥官没有最充分的准备是不可能突破这道防线的。”隆美尔摇了摇头。当天下午,他取消了在卡塞林的全部进攻。尽管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使美军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失,给了爱面子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一个难以忘怀的打击,但要想改变大势肯定是不可能的。德军非洲军团司令部正在举行着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隆美尔指着墙上的地图对指挥官们说:“现在马雷斯防线上,蒙哥马利近日必将向我们发起攻击,因此,我们要先下手为强,要摧毁敌人总攻前集结的部队。”

自从德军从卡塞林山口撤回马雷斯防线不久,罗马就来了新的正式命令,委任隆美尔为“非洲集团军司令”,统率非洲装甲军团和德国非洲军团。这是墨索里尼为了协调在突尼斯的两个集团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隆美尔激动得有点不知所措,他感到元首和领袖仍信任他。他郑重地接受了这一职务,要好好地利用突尼斯的兵力,同蒙哥马利决一死战。

他指着墙上的一个小圆点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梅德宁。”他停了一下继续说,“我建议来一次两面夹击,第十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从海岸附近的北线出击;第十五装甲师、第一六四轻装甲师一部分从南线穿插出山,进攻梅德宁,我们给蒙哥马利来个措手不及,因为,英国人已经习惯了我们的‘右肘弯击’战术,总预料我们会从北边发起进攻。”

他的计划使与会者哗然。贝劳威斯将军首先站起来说:“我军已在北线埋设了成千枚地雷,这些地雷有真有假,以防敌军取走。要通过我军的地雷区,十分困难,除非将地雷炸掉,而一旦炸毁,等于事先告知敌人我们要发起进攻。”

梅斯也表示反对。他提出了一项相反的建议,认为全部兵力应该穿过马特马达山脊。隆美尔不赞成这个建议:“要是汽油车和弹药车被敌机击中起火,堵塞住狭窄的公路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还是实施两面夹击战术。”

“可是,从我们空中拍摄的照片表明,蒙哥马利的多数大炮都部署在梅德宁和海岸之间,我们从这里进攻无疑是自投罗网。”梅斯毫不相让。

隆美尔气极了:“阿拉曼战役中我们吃够了在远距离与英军坦克作战的苦头。但是突尼斯这里的经验证明,我们的坦克在近距离内要比英军的坦克占绝对的优势。因此我们的坦克需要复杂的地形借以向前推进。”

会议开了五个小时,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隆美尔厌烦了,他对梅斯将军说:“你自己拟定作战计划吧!”

梅斯坚持采用简单的“右肘弯击”战术。

这一次梅斯失算了。蒙哥马利在离梅德宁约8000米的一座山背上严阵以待。在这里,他设下了大批重炮,有500门可以发射六磅重炮弹的反坦克炮、400辆坦克和数量众多的步兵。

1943年3月6日早晨,德军向梅德宁发起了代号为“卡普里”的进攻,但结果损失惨重,以失败告终。

当天晚上,隆美尔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再次撤退,并在蒙哥马利开始总攻前放弃马雷斯防线,同时把梅斯的20万部队撤至自昂菲达维尔向内陆延伸的较易防守的小段战线上。这样,整个非洲集团军将只防守在100千米的战线上。

3月7日,一封由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元帅起草的复电传到了隆美尔手中。复电援引希特勒的话说:

隆美尔元帅的行径同他从前对我们讲的话简直大相径庭。他想把部队撤至昂菲达维尔去,这绝对不行。隆美尔对局势的估计截然不同于他在的黎波里以东期间的估计。那时他认为一旦撤到目前的马雷斯防线,一切潜在的危机就会消失。把两个军团撤进突尼斯和比塞大一带无法施展的桥头堡地区,必将是失败的开始。

隆美尔失望了。他从失败中尝到了被冷落、被人轻视的滋味,而且他隐隐感到希特勒已不再信任他了。

第十一节 曲散人终被逼服毒结束生命

希特勒任命从非洲回国的隆美尔为意大利北部德军总司令。因为1943年7月15日,英美盟军开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责令其在意大利中部组织防御,阻止盟军的进攻。

但是不久,隆美尔和南战场总司令凯瑟林就在意大利的防守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而希特勒采纳了凯瑟林的意见,把隆美尔调离了意大利。

隆美尔被调离意大利后,希特勒对怎样安排他颇费思量。最后,希特勒决定派隆美尔到法国去,任务是彻底检查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

1943年11月5日,希特勒在“狼穴”颁布了这项任命。希特勒之所以选派隆美尔去西线,原因是在纳粹的元帅和上将这一级别的指挥官中只有隆美尔具有数年来一直与英美军队作战的经验。此外,他也想给隆美尔一个挽回声望的机会,振作一下他的精神状态。

12月18日,隆美尔到了法国。1940年他曾率第七装甲师一直打到法国西海岸,英军不得不仓皇从敦刻尔克撤退。

短短三年多,现在的局势就大不相同了。那时德国处于进攻地位,现在则处于守势;那时德军的飞机在法兰西上空横行,现在英美空军对德国和法国北部地区的轰炸已是家常便饭。

德军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与其说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说是戈培尔吹嘘宣传的产物。它的支撑点是逐渐建立起来并互相隔绝的,而且防守兵力不足。所以,隆美尔对能否阻击盟军的登陆信心不足。

隆美尔这时已无单独决定重大行动的权力,他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冯·龙德斯泰特属下的B集团军群司令,必须接受龙德斯泰特的指挥和节制。隆美尔要求控制更多的装甲师,但希特勒一直没有答应。

1944年6月6日早晨,英美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

当天,隆美尔正在家里为妻子露西庆祝生日,待他接到报告后赶到诺曼底前线时,盟军已夺占了几个纵深达10千米的登陆点。

至6月12日,登陆盟军已达33万人,而德军统帅部才调来三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使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增至12个师。

希特勒命令部队不准实施新的部署和调动,而由他亲自决定如何行动。他于6月17日到法国视察时,隆美尔建议部队从诺曼底主动后撤,但被拒绝。

随着盟军自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向德军防御纵深的逐步推进,隆美尔对整个西线战事越来越绝望了。他像当时的一些德军将领一样,希望希特勒能在西线与英美单独媾和,然后集中力量去对付东线的苏军,为此他曾当面与希特勒发生了冲突。

1944年6月29日,就在盟军从诺曼底继续向法国腹地挺进期间,希特勒在他的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召开了一次有西线将领参加的大本营军事会议。

会上,希特勒先发表一通旨在鼓劲打气的演说,然后请隆美尔谈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来的军事局势。

但隆美尔谈的却不是这些,他鼓足勇气当着希特勒的面说道:“元首阁下,我作为B集团军群司令,认为有责任向您阐明西线局势。首先谈谈我们的政治形势,全世界联合起来对付德国,而力量平衡……”

希特勒立刻打断他的话:“陆军元帅,请谈你的军事形势,别的不用你讲。”

“我的元首,历史要求我应首先谈谈我们的整个形势。”隆美尔固执地说。

希特勒猛一拍桌子,说:“你就谈谈你的军事局势,其他的什么也不许谈。”

隆美尔不得不遵命介绍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军事局势。

之后,希特勒又就反击问题口出狂言:用德国的海军、空军封锁盟军从英国到诺曼底的交通线,同时集结部队,把盟军赶下大海,再来一个敦刻尔克。希特勒说到这儿,便把期待的目光转向隆美尔。

这一回,隆美尔不想再说话了,但希特勒还要他就军事问题表明一下态度。隆美尔仍然默不做声。因为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德国已没有多少潜力了,隆美尔认为只有趁着德国军队还未被彻底摧毁之前,与英美媾和,或许还能够讨价还价,以挽救第三帝国的命运。

但是,希特勒不允许他的将领们谈论这个“政治问题”,而且他认为德国还能够也必须打下去。

所以,当隆美尔最后忍不住还想就“德国这个主题谈一谈时”,希特勒气愤地让他离开会场:“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里吧!我看这样做好一些。”

隆美尔实际上是被希特勒轰出了会场。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与希特勒的会面。

18天以后,隆美尔离开B集团军群司令部去前线部队视察时,乘坐的汽车遭到盟军飞机的扫射,司机被当场击毙,他从打翻的汽车里爬出来后,颅骨四处骨折,头皮也被撕去一块,左眼眶伤得厉害。

随后,他离开法国战场返回国内治伤。隆美尔的军事生涯从此结束了。

三个月后,他因被牵涉进“7月20日阴谋用定时炸弹谋害元首”的案件中,于10月14日在希特勒派来的陆军人事部长的监视下服毒自杀,终年53岁。

他死后,希特勒还像演戏似的给露西发来唁电:

谨对贵夫君逝世表示至为沉痛的哀悼。元帅英名和非洲军团的英雄业绩一样永垂不朽!

其实,隆美尔的命运从阿拉曼战役失败之后就已确定了。败军之将,言不听,计不从,虽然他还是忠心耿耿为德国命运出谋划策,但希特勒早已不屑一听,这样的人“谋杀元首”,恐怕除了希特勒谁也不会相信。可怜隆美尔戎马一生,最后被逼自杀。 XO9tO2c+nwuconbEb0vved2cCk66z9vbxHQBScr5XvkB86h9rFjWUa2F8EhTDY7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